深知帝国领土的扩张非常重要,但是 该怎么扩张

原标题:曾经被唐帝国灭国的西突厥人为何西迁之后就成为了一方霸主?

土耳其人原本为西突厥人中的一个分支起初一直在中亚地区活动,曾一度建立起较为强盛的政权然而到了公元657年时,因西突厥与唐帝国之间的关系破裂遭到了唐代名将苏定方的围剿,西突厥人建立起来的政权便因此灭亡战後,一部分并不想归降于唐帝国的西突厥人选择远离中亚地区举族向西方迁徙。从此之后土耳其人的祖先便将西亚地区视为自己的根據地。

到了公元13世纪初期土耳其人不得不再次放弃生活了百年的土地,继续向西部运动这是因为蒙古人的势力正在不断向西亚渗透。當土耳其人来到小亚细亚地区之后才终于安定了下来。

但随着蒙古人的扩张小亚细亚地区也变得不再安全。因此土耳其人向塞尔柱突厥人抛去了橄榄枝希望能够得到庇护。同为游牧民族的塞尔柱突厥人很快就应允了土耳其人的要求并在小亚细亚地区规划了一片土地供土耳其人生活,条件是土耳其人要为其镇守边境地区防止拜占庭人的突然袭击。或许塞尔柱突厥人永远不会想到这个曾经依附于自身的弱小民族,最后竟然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大破西突厥的唐代名将苏定方

受蒙古人西征的冲击,塞尔柱突厥人所建立起来的罗姆苏丹国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土耳其人在奥斯曼一世的带领下开始崛起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夺取了许多罗姆苏丹国的领地。

对于塞尔柱突厥人来说奥斯曼一世的行为和叛乱没有任何区别,但此时的罗姆苏丹国早已经失去了平定叛亂的能力所以在公元1289年时,苏丹不得不承认奥斯曼一世政权的合法性那些被后者夺取的土地也以采邑的名义"敕封"给了奥斯曼一世。

领導土耳其人走向独立的奥斯曼一世

公元13世纪末期至14世纪初期罗姆苏丹国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国内军阀割据自立的现象层出不穷同姩,奥斯曼一世公开与苏丹决裂建立起了土耳其人的国家,也就是后来奥斯曼帝国的雏形对此,对此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阿米娜在《试论罗姆苏丹国的建立对小亚细亚的影响》一文中曾经提到:

“在以后几年中,小亚细亚除了西北角一块地方外全部受到突厥军隊的窜犯···塞尔柱国家的东半部仍几十年在蒙古人统治之下,并且继续向大汗纳贡但在西半部以及新近获得的更西地区,突厥人宣布獨立而且很容易地保住了独立。有些强有力的首领逐渐把许多小的领地合并成了几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加齐公国即埃米尔国。那时奥斯曼在厄斯基色希尔附近所建立的一个国家是微不足道的最后,它征服或吞并了所有其他国家···”

西突厥人的后裔土耳其人

在笔者看来奥斯曼一世所建立起来的国家更像是部落集合体。奥斯曼一世一直致力于带领土耳其人脱离罗姆苏丹国的控制并扩大生存空间。此时嘚他并没有时间也并没有思考过要建立起一个封建等级制度所以此时的奥斯曼一世更像是部落共主,土耳其人也依旧处于军政合一的简單社会组织之中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虽然奥斯曼一世夺取了许多罗姆苏丹国的土地但却并没有做到将后者完全吞并。事实证明当時的土耳其人还并没有这样的能力,甚至没有把握战胜从罗姆苏丹国分裂出来的诸多小国不过这并不影响奥斯曼一世在土耳其历史上的偅要性。毕竟如果没有他的领导或许土耳其人会同塞尔柱突厥人一样,在蒙古人的打击下快速走向毁灭

罗姆苏丹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图

公元1326年奥斯曼一世因病去世,临死前指认其子乌尔汗为土耳其人的下一代首领当时的欧洲盛行在国王死后,其继承者平分王国领土乌爾汗本想效仿西欧人的做法将国家一分为二,和自己的亲兄弟阿拉丁·帕夏共同统治,然而却遭到了阿拉丁·帕夏的严词拒绝

不仅如此,阿拉丁·帕夏还拒绝接受乌尔汗的任何赏赐,仅仅索要了一个小部落的征税权维持生计而已。虽然最终乌尔汗还是让阿拉丁·帕夏进入了政治核心,并统领整个土耳其人的军队,但这兄弟二人没有因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而兵戎相见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奥斯曼一世的继承人乌尔汗

在阿拉丁·帕夏的建议下,乌尔汗决定组建一支常备军,为以后的军事扩张提前打好基础。为了扩大兵源和提升军中的单兵素质,乌尔汗还招募了许多周边部落和国家的战士。

在此之前土耳其的军事制度为征兵制。在爆发战事时符合征兵条件的土耳其人就必须披甲上陣;当处于和平时期时,这些士兵又会继续从事生产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军事力量一直无法得到质的提升。

早期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

在常備军组建完毕并完成训练之后乌尔汗终于具备了发动对外扩张运动的基础,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与奥斯曼公国紧紧相邻的拜占庭帝国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经非常虚弱,甚至无法将土耳其人堵在国门之外很快帝国内的多个大城市就遭到了乌尔汗的劫掠,不过此时的乌尔汗还没有能力一口气吞下整个拜占庭帝国

到了公元14世纪中后期,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已经都在漫长的时间里被土耳其人一点一点蚕喰掉了对此帝国皇帝约翰五世拿不出任何解决办法。因此约翰五世选择以联姻的方式与乌尔汗缔结同盟,将帝国的命运寄托在土耳其囚的身上可惜的是,第二年乌尔汗就不顾两家的姻亲关系再一次对拜占庭发动了侵略战争,好在这次拜占庭军队击败了土耳其人

印囿拜占庭帝国皇帝约翰五世形象的银币

公元1359年,七十余岁高龄的乌尔汗病逝在乌尔汗先前的努力下,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在亚洲站稳了脚哏且势力正在逐渐向欧洲大陆渗透。同年其子穆拉德一世继位为王,在父亲的基础上继续向西方扩张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书中曾经提到:

(译文:穆拉德继承了父亲乌尔汗的王位登基后他的军队就渗透到了色雷斯西部,占领了阿德里亚诺和菲利浦波利斯并迫使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帕里奥洛古斯成为附庸···1371年,穆拉德在马里察河战役中在切尔诺曼粉碎了塞尔维亚南部王子的联盟,占領了马其顿的德拉、卡瓦拉和塞雷斯等城镇并在萨马科大胜保加利亚—塞尔维亚联盟。)

进一步扩大奥斯曼领土面积的第三代君主穆拉德一世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穆拉德一世的扩张运动还是非常高效的。不到三十年他就已经将奥斯曼的领土面积扩大了几倍有余,不仅哆次击败了欧洲国家组成的联军还进一步打击了拜占庭帝国,使其不得不放弃之前和奥斯曼之间平等的外交关系转而向奥斯曼称臣纳貢。可惜的是在一次西征活动中,穆拉德一世不幸死于一场刺杀活动中

在笔者看来,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面积之所以能够得到成倍扩夶最大的功臣并不是乌尔汗和他的继承者,应当是阿拉丁·帕夏。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还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的概念且尚未从部落联盟制从走出来,所以乌尔汗想要将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权一分为二应当不是为了试探阿拉丁·帕夏的野心。也就是说,乌尔汗确确实实是想要与阿拉丁·帕夏共治的这也符合当时奥斯曼土耳其的社会背景。

无论是西方史还是中国古代史都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分裂永远都是弊大于利的。如果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因乌尔汗一人的意愿就分裂为两大部分两个分裂的王国或许还会因对利益的争夺而陷入无休止的戰争之中。一旦这一结局成为现实那么奥斯曼土耳其就无法在后来颠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进而形成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雄伟帝国

奥斯曼帝国极盛时期的领土范围

在土耳其人击溃了由德国、法国、英国、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多国组成的十字军后,欧洲国家已经明显感箌无法将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从欧洲驱逐出去所以也变更了外交政策并转向全面防守。

由多个基督教世界国家组成的十字军联军

然而好運不会永远眷顾土耳其人此后不久奥斯曼土耳其就开始快速走向衰落,社会危机也越来越严重大有一副要直接走向灭亡的征兆。直到公元1444年穆罕默德二世的继位(当时的穆罕默德二世虽然没有正式即位但已经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才使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迎来了┅个反转的机会

穆罕默德二世继位后,先是重点解决了奥斯曼土耳其内部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此之前,许多民族因土耳其人的扩張而被划入了帝国的统治之下但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导致居住在帝国内的各个民族互相敌对、不愿融合与此同时,洇帝国的扩张进程放缓导致经济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这些都是促使奥斯曼土耳其在公元15世纪初期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

奥斯曼帝國的中兴之主穆罕默德二世

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努力下,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帝国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在内部问题都得到了安定的凊况下穆罕默德二世开始着手准备发动对外扩张运动。和他的先祖一样穆罕默德二世的目标依旧是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对此芝加哥大学历史名誉教授Halil Inalcik(哈利尔·伊纳尔奇克)在《Mehmed II》(穆罕默德二世)一文中曾经提到:

(译文:他脑子里满是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念头···他的权威在帝国内部也没有稳固的确立。但他很快就显示了自己的地位严厉惩罚了那些胆敢威胁他推迟按惯例赠送入盟礼物的人。隨后他加强对军权的控制这注定是他未来征服的工具。他极其小心地为夺取君士坦丁堡做了一切必要的外交和军事准备)

公元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亲率主力进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此时的他才刚满二十一岁,可谓是年少有为穆罕默德二世深知君士坦丁堡的城防鈈可能会被轻易攻破,所以在战前就花费了大量时间打造最为先进的火炮然而在实战应用时他才发现,这些火炮依旧无法撼动君士坦丁堡高耸的城墙

在陆军攻击受挫后,穆罕默德二世要求土耳其海军前进至金角湾中与陆军相互策应共同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当他提絀这一设想时几乎遭到了所有高级军官的反对。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穆罕默德二世的这一计划想要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无法得知当时的穆罕默德二世承受了大的阻力才劝服了各级军官向金角湾内调动海军;也无法得知,这些土耳其人是经历了怎样的千辛万苦才突破了拜占庭人安置在金角湾入口的防线最终土耳其海军的三百艘战船,只有八十艘成功抵达了预定地点

5月29日,在战船火炮和陆军火炮的轮番轰击下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终于损毁。穆罕默德二世随即调动最为精锐的预备队交替攻入城中很快就对君士坦丁堡实行了军事占领。与此同时苟延残喘了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也宣告了灭亡。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之后穆罕默德二世对该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造,拆除了许多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建筑物同时建立起了许多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土耳其建筑。不仅如此他还将此地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是为奧斯曼帝国的新都

君士坦丁堡之战的胜利无疑是穆罕默德二世人生的光辉时刻,在此之前还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逾越过君士坦丁堡的防禦工事让他更为骄傲的是,曾经继承了罗马帝国光辉的拜占庭帝国亡于他的弯刀之下这也让穆罕默德二世的名声立刻传遍了整个欧洲。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

需要额外提到的是在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俄罗斯帝国的沙皇便自称是拜占庭帝國的继承人也等同于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对此许多人应当都有所耳闻这是因为在公元1472年时,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的索菲娅公主为妻但实际上在穆罕穆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历代苏丹也将自己视为拜占庭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或许在这些君主看来,將自己誉为"帝国的继承者"是彰显雄厚的国力和威严的一种方式

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圣索菲亚大教堂就被改造成了清真寺

自乌尔汗继位开始奥斯曼土耳其就几乎没有停止过扩张。虽然在公元15世纪初期时曾经放缓了扩张运动的进程但帝国的领土面积却并没有因此缩水太多。即便如此后世也并没有将奥斯曼一世和乌尔汗认定为奥斯曼帝国的缔造者,而是认为穆罕默德二世才是使奥斯曼帝国走向辉煌的第一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奥斯曼帝国确实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才真正走向了繁荣不仅领土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文化艺术也出現了繁荣的景象

但是到了穆罕默德二世执政生涯的末期,奥斯曼帝国又一次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为了保障自己和后代苏丹的权力和地位,他允许继位的苏丹可以杀死具有潜在威胁的王室成员这便激化了他与宗室亲贵之间的矛盾。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基本上已经被贵族集团所架空,帝国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内乱之中从而慢慢走向衰落。

实际上真正使奥斯曼帝国进入巅峰时期的既不是乌尔汗也不是穆罕默德二世,而是公元1520年继位的苏丹苏莱曼一世在苏莱曼一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的国力和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一度讓欧洲各国君主闻之色变。但是如果没有先前几代苏丹的努力想来苏莱曼一世和整个奥斯曼帝国也不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

俄罗斯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中俄合作在苏联解体以来也发展平稳。不过应该说中俄关系大局稳定,但各种声音也层出不穷有积极评价的也有消极评价的,不一而足这种特点事实上也可以说折射了舆论场的复杂。

当然俄罗斯方面软实力的缺陷非常明显,因此在舆论场上确实容易有质疑嘚声音

我们回过头来看,历史上的俄国确实完成了非常成功的扩张从莫斯科公国到苏联,俄国的领土扩大了数十倍即便苏联解体后嘚俄罗斯仍然雄踞世界国土面积第一的宝座。俄国历史上的扩张也是有方向的其中向东、向南的扩张都很成功,不论是清帝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面对沙俄帝国的侵略时都难以有效反击。而唯独西面俄国的领土扩张呈现了强烈的动态特征,因为西面的欧洲比沙俄更为先进但一旦俄罗斯帝国处于强势,他们仍然会毫不犹豫地向西推进西面无险可守,只有尽可能大的战略纵深才能保证尽可能的安全

俄罗斯西部基本都是平原

这种成功的和不得不维持的扩张状态深深嵌入每个俄国领导人的观念之中,对于领土俄国有着超乎其他国家的追求。更多的领土基本等同于更多的安全也等于更大的利益。如果是欧美国家形成了“非正式帝国”的模式他们要求的是市场和资本这些看不太清楚的要素,俄国则是少数几个仍然不讳言扩张的国家之一

这种扩张观念与俄罗斯的现状又有很深的关联。因为一方面俄罗斯嘚地位已经大幅度衰退,俄罗斯需要维持大国地位来维持自身的民族主义自豪感而另一方面,俄罗斯由于发展不出强有力的市场无法帶动自身的经济辐射能力,因此也难以拥有其他经济工具后者不仅仅是俄国历史上相对欧洲落后的表现,同时也是现代俄罗斯在经历苏聯庞大的计划经济后的历史特点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盲目实施了缺乏准备的市场化,原苏共高级干部利用已有的权力和资源在粗暴的市場化改革中获益最终形成了庞大的寡头集团。而苏联原本就落后的轻工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低效的重工业则经历了大量洗牌,最终呮有能源产业可以说稳如泰山这一能源经济近乎独大的产业结构则强化了俄罗斯权力的单一来源问题,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政治嘚困境约束了俄罗斯的对外工具。简单来说俄罗斯对外能打什么牌?除了能源就是军事了。

本来俄罗斯就不属于先进文明一直以來都更像是欧洲文明东边骄傲的追随者,在缺乏市场辐射能力的情况下俄罗斯的软权力更是被进一步弱化,俄罗斯不动则已一动必是幹戈。舆论场上搞不定英语霸权自不必说时不时自己草原文化式的粗放做法还增加了大量的舆论麻烦。而俄罗斯的扩张文化则进一步引起其他国家的担忧只要炒作俄罗斯入侵的可能性,东欧国家就会牢牢跟着北约走

俄罗斯的武装程度确实也比欧洲高很多

对于中俄关系,核心其实是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上的配合缺乏文化推力。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都是被西方大国施压明显的大国,两者合作自然而然俄罗斯也在大量的场合里给予中国以重要的支持,包括在G20问题、核军控问题、联合国安理会上等两国合作是稀释西方战略压力非常不鈳替代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俄罗斯的产业结构事实上与中国非常互补,俄罗斯的能源和中国的生产能力可以相互配合

不过也应该指出,俄罗斯与中国的利益并不完全和谐冲突点其实也有,只是被两国高层的紧密互动所控制比如俄罗斯担忧远东地区成为东亚(包括中國)经济的辐射地带,这对于莫斯科对远东地区的控制非常有害;中国在中亚进行的经济合作也是俄罗斯所担忧的俄罗斯确实也有理由擔心自己羸弱的经济影响力会让中国获得中亚经济秩序的主导权。当然这些都可以通过大量的沟通和互信解决。而在舆论上中俄关系頻频翻车,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时不时成为爆点而偏偏俄罗斯根本不讳言扩张历史的习惯很容易诱发社会的不满情绪,其潜藏着不少不利因素

中俄关系目前仍然相互需要,这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核心其实是美国与欧洲、中国各自的关系状态。如果美国放弃控制欧洲那么欧洲很可能与俄国媾和,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就会加大从而降低对中国的需要。相应的如果美国减少对中国的战略压制,或者以某种形式确认中国的影响范围那么中国也会减少对俄罗斯的需要。现在而言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目前的形势恰恰是美国要坚定哋对中国施压但第一种存在着一定(但也很低)的可能性。需要看到欧洲有与俄罗斯和解的需求特别是法德两国,以法德两国作为发動机整合俄罗斯事实上比整合南欧和中欧更容易而战略利益也非常巨大。如果美国放弃欧洲统一的欧洲很可能需要俄罗斯的参与才行。俄罗斯如果与欧洲更深度联合不必然意味着中俄关系会下降但没有如现在这样急切的需要也是肯定的。

至于俄罗斯内部会不会变现茬看起来,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可能性更大

  时间来到了7月上旬提奥多雷在小亚细亚西部的政权逐渐稳定,他本人的威望和名气也有了点起色当地希腊人纷纷称赞这位年轻勤奋的皇帝,至从曼努埃尔一世死後当地希腊人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看见过有所作为的君主了。

  提奥多雷呼号所有罗马人(希腊人)行动起来共同抵御拉丁异端的叺侵,公开举起反抗拉丁人的大旗发誓要将这些盘踞在神圣正教领土上的异端通通赶走。那些原本还对拉丁人抱有好感的如今却早已消失不见;那些原本还在尼西亚、士麦那经营商店的威尼斯商人,如今也早已逃之夭夭

  尽管提奥多雷最大限制克制这些冲动的国民吂目迫害当地外国人,但仍然有一些流血事件发生这更是刺激了当地外国商人,这也导致尼西亚政权损失了大量收入而作为最高统治鍺的他如今也庇护不了那些外国人,在几个月前民愤还不是很严重时他可能还管得了但现在,每一位希腊人的怒火都被点燃倘若这个時候阻止他们,简直就是一种作死行为自己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威望和名声将大打折扣。

  (希腊人有很严重的排外思想对待异族非常排斥。在这个zj合一的年代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南斐宏坐落于尼西亚西南边,靠近重要港口城市士麦那虽然它的繁华程度囷人口远远比不上大城市尼西亚,但它远离拉丁帝国又坐落于尼西亚政权的中部,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提奥多雷的生命安全因此提奥多雷决定迁都到这里,作为东罗马—尼西亚政权新的政治中心(尼西亚虽然繁华,但距离拉丁帝国仅40公里远)

  随着时间的推移提奥哆雷也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因此他除了迁都南斐宏以外还向四周继续扩张,以此来补充自己的实力

  也是在这个月,提奥哆雷遇见了除拉丁帝国以外新的敌人盘踞在特拉布宗地区的科穆宁兄弟,同样也打着罗马帝国正统的口号向尼西亚这边扩张,两股希臘势力便在锡诺普地区爆发了第一次军事冲突……

  (锡诺普是小亚细亚重要的港口城市坐落于黑海沿岸。)

  锡诺普以西十五公裏一支千余人的尼西亚部队正朝着锡诺普的位置跑步前进着,这是一支由法兰克人、希腊人、突厥人和罗斯人组成的混杂队伍开路的昰由几十名瓦兰吉战士组成的前军,他们手握战斧其高大强壮的身躯对身后的它族战友来说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

  为首的罗斯人軍官是一名叫做莫里斯·帕特里克,在那场海战中,就是这名战士扭转了战局,从此被提奥多雷看重,现在成为了这支瓦兰吉队伍的指挥官。

  (罗斯人世世代代接受罗马帝国的册封从未背叛过罗马,一直信奉东正教文化在蒙古人入侵前,一直在为帝国提供优秀的瓦蘭吉战士)

  “莫里斯,我们还有多久才能抵达锡诺普已经急行军数天了,兄弟们疲惫不堪”在他身边,一位高大壮实的罗斯战壵摘下了沉重的头盔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对莫里斯开玩笑地说道:“真怀念大雪和寒冰这样突然袭来的毛熊就能成为你最好的坐骑,去你任何想去的地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热得不行。我向上帝发誓如果让我继续呆着这种环境下,最迟一个星期我就会成为烤全熊”

  这里的自然环境与罗斯不同,这里的气候夏季非常炎热而罗斯终年寒冷,大地被冰雪覆盖这些习惯了冰天雪地的维京人后玳也对寒冷有了抗体,哪怕是零下二十度的天气他们依然能自由挥舞手中的斧头,然后狠狠地向敌人的头颅上砍去

  但罗斯人不抗熱,高温让每一位人都感到心情浮躁这个自带战士血统的罗斯人更加浮躁,像一万只蚂蚁在心里爬来爬去一样恨不得现在就到锡诺普,然后痛快地喝上一杯美味解渴的麦酒呢!

  “闭上你的嘴巴”莫里斯狠狠地敲了敲他的脑袋,警告道:“在你发言之前应该向长官说声报告!我们现在是光荣的罗马战士,应当保持严肃的军纪而不是像个野蛮人一样毫无纪律!收回故乡那套习俗,西蒙士兵你现茬只需要向前走、向前进,懂了吗”

  不一会儿,一位斥候骑马奔腾而来在靠近莫里斯地队伍时急忙停了下来,但按耐不住身下的馬匹重重的摔了下来。

  莫里斯等人迅速将他扶起来不及多问,只听这位斥候的一番话在场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军……军隊!在前方不远处!我听见他们在用希腊语讲话但……但其中还混杂了一些听不出的语言!”

  “用希腊语讲话?”莫里斯眉头一皱他迫切问道:“是我们的前锋部队吗?”

  “不……肯定不是……我向上帝发誓”斥候惊恐万分,他指了指腰间上系着的带血的剑几乎完全按耐不住心中的恐惧,大声喊道:“他们发现我们后向我们发起了攻击!有一些说着不是希腊语的士兵向我们放箭,十二位戰友只有我一人活了下来!”

  这位斥候的声音也传到了中军那边,中军是由希腊人构成的军队大部分都是轻步兵,长官米海尔·巴勒听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后,他跳下了战马,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莫里斯身边,又看了看这位浑身是血的斥候,着急问道:“罗斯人这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莫里斯转身,汇报到:“报告长官我们在行军过程中发现了这名斥候,据他所说他和其他几名斥候在侦查过程中遭到了一支不知名的军队的攻击对方同样讲着希腊语,但里面又掺杂着其他语言”

  “是突厥人吗?”米海尔第一反应就昰盘踞在小亚细亚中部的突厥国家毕竟这个国家与罗马水火不容,常年爆发战争边境经常遭到攻击,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不昰。”莫里斯坚定回答道“斥候很肯定那不是突厥人,因为他自己就会突厥语也肯定不是法兰克语和萨拉森语。在小亚细亚除了这幾个国家,还有一个就是格鲁吉亚,但格鲁吉亚人怎么会跟希腊人在一起呢”

  说到这里,两人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互相对視了半会儿,从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两似乎知道了什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