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九种比喻说明什么是三如来藏藏》

新闻爆料热线:087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請发内容至: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

未经金碧坊社区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碩博学术沙龙”年度第7期(总的第39期),现在开始了!

  今天很荣幸地请到了索达吉堪布,为我们作一个关于“三如来藏藏”思想的讲座下面欢迎堪布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来厦门大学“硕博沙龙”与诸位交流佛学

  十年前一次偶然的經历,让我对厦门大学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是2002年,我在附近的一所医院治病同时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就是在那段日子我常来伱们大学。每次来的时候我都带着四片儿长长的藏文经函,坐在一个美丽的湖边边思考、边翻译,感觉很惬意当时我还想:在这 样嘚环境里教学、读书,真是一种享受!

  故地重游时间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刚才一进来美好的记忆还是浮现了上来。不过今天我昰来交流佛学的——昨天他们提出,让我讲一讲“三如来藏藏”的思想

  大家可能知道,对于三如来藏藏思想现在有一部分学者是鉯批判的眼光对待,也有一部分学者比较能接受甚至想学习、修行。如果是第一种想要批判这一思想,恐怕很困难这个问题待会儿峩会说明;而若想正面了解的话,今晚短短的交流也不一定能讲得明白。不过在共同探讨、学习的过程中,也许会对个别人有所启发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重新认识。

  一、对三如来藏藏的误解、邪说

  如今台湾、香港有个别法师认为:三如来藏藏思想是受印度某些宗教影响而出现的,佛教本来讲缘起性空不承认常有,而三如来藏藏被认为是常有的所以不符合佛教教理。

  对于这一观点後来有些学者批判过,而我也持着与之不同的看法

  1、佛经论典是怎么说的

  其实,经典中所说的三如来藏藏常有与外道的梵天、神我等常有不同,因为这种常有远离戏论所谓远离戏论,就是远离有无等四边[1]以及生灭来去等八戏[2]的执著。也就是说是在远离一切戏论的基础上,才承许这一常有的大光明

  它与外道神我的不同之处,佛在《大乘入楞伽经》[3]中对大慧菩萨宣讲得非常清楚。因此不承认三如来藏藏思想,那对释迦牟尼佛的第三转*轮以及密宗一切续部的教义,也等于是否认了

  三如来藏藏的存在,其实不僅是第三转*轮二转*轮也以隐含的方式说明过。比如佛在《中般若经》里说:“心无有心,心之自性为光明”心没有自己的体性,心嘚本体是光明

  由此可知,如果不承认三如来藏藏那么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乃至禅宗等一切宗派所奉行的经论都将无法立足;而且,如果心的本体真是像虚空一样空无那证得这么一种“空性”,从一地到十地乃至成佛之时又是一个什么情形呢?没有庄严的身相也没有洞察一切的智慧。很显然这是说不过去的。所以一定要承认三如来藏藏的光明分。

  当然这个问题很深,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你们有兴趣的话,最好研究一下相关的经典比如《三如来藏藏经》。《三如来藏藏经》有四个译本最早的一个,是西晋時期法炬译的不过,这个译本和第二个译本都遗失了现在仅存第三和第四个译本,分别为佛陀跋陀罗(东晋也译作觉贤359-429)以及不空(唐,705-774)所译

  后面这两个译本,不空译得稍微细一点、广一点佛陀跋陀罗译得比较略,但意义完全相同:都是以九种比喻说明三如来藏藏嘚存在也都是先讲长行文,再以偈颂作总结而且,以前我专门对照过藏文与汉文是一致的。

  因此如果你们想了解“一切众生皆具三如来藏德相”的道理,或说第三转*轮以及密宗最根本、最核心的教义一定要阅读《三如来藏藏经》这样的经典,其他的还有《解罙密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大般涅槃经》等

  其实这个道理很深,像《大般涅槃经》里讲:三如来藏藏甚深难测凡夫、声闻、缘觉都无法了知,就算是十地菩萨也只是像在夜里见色法一样,不能完全明了只有到佛地才能彻底了知[4]。

  既然如此若是我们去研究,是不是也一点不能了知呢也不是。

  这就像空性一样空性虽然很深,但只要你依着龙猛菩萨、月称论师的理证去抉择、研究就可以了解,甚至为别人宣说同样的,要了解三如来藏藏除了《三如来藏藏经》以外,还可以学习一些可靠的论典、注疏像弥勒菩萨的《宝性论》、无著菩萨的《宝性论释》、龙猛菩萨的《法界赞》,以及藏地宁玛派、觉囊派等前辈大德的珍贵论典等這样学下来,应该也不是特别难

  尤其是《宝性论》[5]一定要看,它的内容多数源于《三如来藏藏经》是阐释三如来藏藏思想最重要嘚论典。

  2、明心见性是见了什么

  此外很多人常说“明心见性”,但明心见性是见了什么不承许三如来藏藏的话,见性也就谈鈈上了你们可以看看禅宗、密宗或者任何的佛教典籍,里面最深的窍诀全都要涉及三如来藏藏光明。

  因此三如来藏藏光明不是純粹的理论。你们多数是作学术研究的但在研究的同时,你观过自己的心吗这颗心,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下面我们来观一观——

  当你观心的时候,其实心的本体了不可得它是空性的,既无颜色也无形状,甚至了无分别;而与此同时它又不离开光明。所谓光明是不是像灯光或者太阳光那样呢?不是那所谓空性,是不是空荡荡的一片如虚空一般呢?也不是否则,一切现象就不存茬了

  因此,明与空是不二的这才是心的本体。这个本体在你的起心动念接续不断的同时,它是毫无迁变的理论上可以这么理解“明心见性”。当然要想真正了悟,还需要深入地学习和修行

  那么,这种努力值不值得呢这是一个生命价值的问题。你们想┅想:世间有这么多的学问可谓包罗万象,但用你有限的生命能否通达无碍呢?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做不到;另一方面,如果這些学问不能触及生命的真相做到了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在我看来,对任何一个生命而言最重要的学问,是帮助他认识自心的學问;而最重要的认识就是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否则你来一趟世间,忙忙碌碌学得再多也可能是在虚度人生,这不是太可惜了吗!洇此没有财富不要紧,没有地位、名声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通达心的本性

  而要通达心的本性,以动物或其他的生命形态都昰很难实现的,唯独人身最好但遗憾的是,人在物质上有了进步以后就自以为先进,不肯探究心的真实层面甚至连“生命是伴随着惢的流动而轮回不息”这么一个最普通的认识,能了解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人类的智慧就处于这样的层次上,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3、存在的何以说不存在

  存在的毕竟是存在,你想驳斥它的话一定要有足够的依据。

  否则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不研究经典、续部也不阅读高僧大德的论著,只是断章取义地了解一点佛教的观点就在人前建立自己的“宗派”,那不管是从佛学、科学的角喥来看都是非常不庄严的。所以作为智者一定要谨慎。这么甚深的道理如果你还不能认可,我们也理解但如果你直接下结论否认咜,也许就不太明智了

  那些认为三如来藏藏不存在,甚至说第三转*轮不了义的人多数是觉得这些跟空性相违。但实际上当你真囸理解空性以后就知道,这二者本身并不相违相违的是我们的认识。所以在藏地的历史上,觉囊派与格鲁派的大德就他空、自空辩论箌最后除了稍许的不同点之外,究竟密意完全一致;而宁玛派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等大德的教言中也都认为佛陀第二、第三转*轮嘚教义,其实本来就是融会贯通的

  而这种贯通,就是现空不二;现空不二也就是一切万法的本体。

  这个本体在空分上第二轉*轮讲得非常清楚,后经龙猛菩萨、圣天论师、月称论师、寂天论师等印度大德用理证方式深入阐释之后在后来的学者中得到了广泛认哃。

  而在现分上也就是三如来藏藏的光明分,除了第三转*轮的讲解以外密宗的《大幻化网续》(也称《密藏续》)、《时轮金刚》、《密集金刚》等续部,也有详尽的说明尤其是,在大手印、大圆满等实修窍诀中更是以直接的方式为你指点,不用太多文字一指点,利根者当下就开悟了

  当然,这也要信心没有信心,甚至排斥的话那不要说修行,理论上都很难建立

  二、以九种比喻说奣什么是三如来藏藏

  下面,我依据《三如来藏藏经》、《宝性论》以及前辈上师们的窍诀,简单讲一下众生具足三如来藏藏的九种仳喻

  这九种比喻,你信或者不信都没关系但你要思考:佛陀说众生皆具佛性,皆具三如来藏藏德相并且用浅显易懂的比喻宣说叻,这对你有何启发比喻要说明的意思,你能信服吗不信的话,你有什么理由信的话,那这个三如来藏藏、这个光明的心性从现茬直到成佛之间都是存在的,这一点你又如何受持……

  下面,我一边讲你们也可以一边思维——

  总的来讲,这九种比喻是汾别对应凡夫、声缘阿罗汉、见道菩萨、修道菩萨[6]而说的。

  其中第一个比喻是萎花中的佛像:在枯萎的花中,有一尊非常庄严的佛潒天人用天眼见到以后,剥开枯萎的花、叶显出光芒灿然的佛像。

  喻义对照:佛像被隐藏着这代表在烦恼中安住的三如来藏藏;包裹佛像的萎败花叶,代表以贪心随眠[7]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天人代表佛陀当佛陀以佛眼见到众生都有佛性以后,为其说法去除如枯萎花叶般的八万四千烦恼,显露佛的功德

  一般来说,这个比喻对应未入道的凡夫

  第二个比喻是蜂群中的蜜:在千百万只蜜蜂集聚的中央,有一块上妙甘美的蜂蜜智者发现了这块蜜,便巧设方便驱散蜜蜂取出蜂蜜。

  喻义对照:被蜜蜂团团包裹的蜜代表三如来藏藏;外面的群蜂,表示以嗔心随眠为主的各种烦恼;智者代表佛陀佛陀见众生都有如蜜般的三如来藏藏,就为众生驱开如群蜂一般的种种烦恼分别现前证悟。

  可见现在我们不能见性,是因为有太多的障碍遮着但我们都有佛性,这是决定的所以,从嫃实意义上说众生是佛。

  有人问:“如果众生是佛那为什么还要受苦呢?”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佛教所谓的“众生是佛”,并不是说现相上是佛是说实相是佛;而在现相上,众生是众生佛是佛。

  要进一步理解这个道理就要涉及佛性的两种清净: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当说自性清净时所有众生的本质都是清净的,都是佛虽然暂时被烦恼、所知二障遮蔽着,还不是真正的佛但本體上就是佛;虽然本体上是佛,但在离开障垢之前还是众生,只有离垢了才能成佛这就是离垢清净。比如冰和水从本性上讲,水的夲性是水冰的本性也是水;但在显现上,冰就是冰、水就是水你不能说冰是水,只有它融化以后才是水。

  这个比喻对应已入噵的凡夫。

  第三个比喻是糠秕中的果实:被糠秕包着的青稞、小麦等果实是不能食用的,想要食用的人一定要用方法剥掉糠秕,財能享用果实

  喻义对照:被糠秕包裹的果实,代表三如来藏藏光明;糠秕代表痴心随眠为主的一切烦恼;而去除糠秕的过程就好仳佛陀转*轮,让我们懂得真理从而突破种种障碍,现前真实的三如来藏藏

  这个比喻,对应资粮道的凡夫

  第四个比喻是不净糞中的纯金:有人走远路,不小心把金子丢在一个肮脏的粪坑中天人以天眼发现了这个金子,便告诉大家让他们把金子挖出来享用。

  喻义对照:粪坑中的金子代表三如来藏藏;而这个不净粪坑,则表示我们非常强烈的贪嗔痴等烦恼;虽然三如来藏藏像纯金沉在坑底一样本来就存在着,但只有通过了解这一真理然后去除烦恼粪秽,才能展现它的本来面目

  这个比喻,对应加行道的凡夫

  第五个比喻是地下宝藏喻:在一个贫穷人的屋舍下,埋着非常丰富的珍宝藏但宝藏不能说话,而人也不知道自己家里有宝藏只有当寶藏被勘探出来以后,那个人才知道即使是以前自己最贫苦的时候,宝藏也一直都在自己的家里

  喻义对照:地下的宝藏代表三如來藏藏;贫穷人的家,代表声缘阿罗汉的无明习气;虽然我们本自具足佛的相好、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一切功德就像自家地底丅的宝藏一样,但我们并不知晓只有在通达无我智慧以后,才能将这一切开发出来

  这个比喻,对应声缘阿罗汉

  第六个比喻昰果中的种芽喻:在灰色的种芽里,有生长大树的能力当你把它埋进地里以后,借助于灌溉以及阳光等因缘它会破壳而出,生芽、扎根、成长为参天大树

  喻义对照:种芽代表众生的佛性,其中蓄积着无穷的精华和力量;而它的壳则代表见道所断的烦恼;当因缘荿熟时,如种芽一般的佛性便能借助于福慧两种资粮,破除烦恼、展现本来面目并最终成就佛果。

  这个比喻对应见道菩萨见道鍺的比喻有两个,这是第一个

  第七个比喻是破衣中的宝佛像喻:被臭秽破衣包裹的珍宝佛像,虽然放在路的中央但无人知晓。在忝人的指导下大家知道以后,撕去破衣取出宝佛像。

  喻义对照:宝佛像代表佛性;破衣代表见所断烦恼;就像天人为人指示佛像┅样佛陀为众生宣说妙法,解脱其相续中的珍宝佛性

  这个比喻,也是对应见道菩萨

  第八个比喻是贫贱丑女怀中的转轮王喻:一个非常贫贱丑陋的女人,无依无靠地住在一个破屋里因为偶然与人相交,怀上了转轮王转轮王,相当于现在一般的国王他以正法教导世人。贫女腹中虽然怀着国王但她自己并不知道,只有生下了他以后才知道

  喻义对照:腹中的国王代表三如来藏藏;贫女無怙而住,代表修道所断的烦恼;众生虽然深陷痛苦无有依怙,但在每一个众生的相续中都有佛性依靠这个佛性,将来都可以成佛

  这个比喻,对应一地到七地的修道菩萨

  第九个比喻是泥模中的金像喻:古代都用泥模铸造佛像,先在泥模中刻好佛像的纹路洅把金子熔化倒入,之后取出时就呈现一尊完美的佛像。

  喻义对照:金像代表佛性本自无垢清净;泥模代表烦恼客尘;佛陀善巧说法引导众生修行就像剥去泥模一样,破除他们的一切障垢让众生成就佛道。

  这个比喻对应清净三地(八地到十地)的修道菩萨。

  三、了解三如来藏藏有何必要

  以上的这种讲解方式也许稍微有点专业,不过很多名相都是固定的,不用的话可能也没办法阐述。而对这些道理想细致了解的人,可以学习《三如来藏藏经》、《解深密经》、《宝性论》等经论这样学下来以后,对三如来藏藏┅定会形成初步的了解

  这种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它可以让你系统了解佛的思想。

  你们也知道佛在初转*轮时,对三如來藏藏几乎只字未提;二转*轮主要讲万法皆空的道理但同时也提到了三如来藏藏,只不过是以不明显、不广说的方式略有提及;而只囿到了三转*轮,才明确地提出这一思想按显宗的讲法,一般是说在广严城等地方传讲;但如果说到密宗那么在米积塔讲《时轮金刚》時,还有更加细致的阐述

  所以,三如来藏藏是佛的真实思想也是最了义的思想,不能因为最初佛陀没有宣说或者只是少分宣说,就认为佛的话自相矛盾只要你全面了解佛教以后,就会知道其实这种矛盾是不可能的。

  这个“不可能”并非因为我是佛教徒財这么说,就是世间的学者、智者他们在公正、深入地研究之后,也都会意识到:其实佛的思想绝对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样,说矛盾僦矛盾了没有这么简单。

  而进一步来说当你了解到三如来藏藏确实存在以后,就绝对不会诽谤了这种诽谤不像其他的,佛经里講了诽谤佛法的过失是相当大的。

  一听说有人诽谤三如来藏藏我的心里就很痛。你不了解没关系你不承认也没关系,但你何必偠诽谤呢何必造这种业呢?再说你不深入经藏,就想当然地批判三如来藏藏思想又怎么说得过去呢?就算你要批判也至少得精通佛陀八万四千法门中的相当一部分才行,否则只是凭空说“不存在”,恐怕没什么分量

  因此,希望大家以后对三如来藏藏有个正媔的了解不要听一两节课、看一两本书、随意翻阅一两个资料,就随便下结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一定要正面了解如果有叻正面了解,甚至能潜心学习和研究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四、学修三如来藏藏的功德

  一说“功德”也许有些人不太认哃,认为这是佛教的概念但是我想,闽南这边应该不会为什么呢?因为在你们这里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社会上的人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既有的习俗里:就算是不信佛,也都信观音

  这就不像其他城市了,其他的有些城市你们可能也知道,几乎所有的人都没囿任何信仰但你们信观音,而且从小就信有了这样的观念基础,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会否认功德的既然相信功德,而三如来藏藏的功德又这么大为什么不接受呢?

  昨天他们一提“三如来藏藏”我就很欢喜,觉得交流这样的题目太有意义了。也许我讲不出什麼特别深的道理但这个思想本身,你们看看《三如来藏藏经》的后面佛陀说,凡是学习、研究的人有无量功德,如云:“于此三如來藏藏经典法要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得福无量……”[8]

  所以以前我看到这些功德的时候,就想:“《三如来藏藏经》这么恏我这一生能不能学一遍呢?能不能讲一遍呢”

  当然,最重要的功德还是在于开显三如来藏藏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明心见性”

  而要明心见性,常常观心很重要所谓“参禅不在腿,念佛不在嘴”你要参禅,双盘、单盘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懂得心的本性;你要念佛,口里念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要念。所以心调不好,行为上再怎么做也不一定是那么回事。

  大家都知道马祖道一的公案:刚开始马祖大师很爱坐禅,白天晚上常常打坐怀让禅师见他是个法器,而且度化的因缘也到了就去问他:“大德坐禅图什么?”

  道一说:“图作佛”

  怀让禅师找了一块砖,在他前面的石头上磨“嗞嗞嗞——”。

  道一见了就问:“师父这是做什麼”

  “磨它做个镜子。”

  “砖怎么会磨成镜子呢”

  “那你坐禅怎么能成佛呢?”

  “那如何才是呢”

  怀让说:“譬如有人驾车,车不走了你要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听了说不出话来。之后禅师又为他开示:“如果执著坐相,则并未了達实相……”随后马祖当下大悟。

  那么他开悟依靠的是什么呢?就是观心而不是行为。诚如《六祖坛经》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因此希望大家都能了悟三如来藏藏的本来面目,了悟以后也就回到叻自己真正的家园。

  [1] 四边:有、无、有无二俱、有无二非

  [2] 八戏:指八种戏论分别,即生、灭、常、断、一、异、来、去

《大塖入楞伽经》(卷2)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修多罗中说三如来藏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眾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恚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宝在垢衣中。外道说我是常作者离于求那自在无灭。世尊所说三如來藏藏义岂不同于外道我耶。佛言大慧。我说三如来藏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三如来藏应正等觉。以性空实际涅槃不生无相無愿等诸句义说三如来藏藏。为令愚夫离无我怖说无分别无影像处三如来藏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着于我。大慧譬如陶师于泥聚中以人功水杖轮绳方便作种种器。三如来藏亦尔于远离一切分别相无我法中。以种种智慧方便善巧或说三如来藏藏。或说为无我种种名字各各差别。大慧我说三如来藏藏。为摄着我诸外道众令离妄见入三解脱。速得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佛说三如来藏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若欲离于外道见者。应知无我三如来藏藏义”

《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如是菩萨位阶┿地尚不了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复次善男子譬如仰观虚空鹅雁。为是虚空为是鹅雁谛观不已仿佛见之。十住菩薩于三如来藏性知见少分亦复如是况复声闻缘觉之人能得知见。善男子譬如醉人欲涉远路蒙聋见道。十住菩萨于三如来藏性知见少分亦复如是……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于夜闇中见画菩萨像即作是念。是菩萨像自在天像大梵天像成染衣耶是人久观虽复意谓是菩萨潒亦不明了。十住菩萨于己身分见三如来藏性亦复如是不大明了善男子。所有佛性如是甚深难得知见唯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善男子。智者应作如是分别知三如来藏性”

  [5] 《宝性论》:《究竟一乘宝性论》之略称,在藏传佛教中一般认为是弥勒菩萨所造。

  [6] 凡夫有四种:未入道者、已入道者、资粮道者、加行道者;声缘阿罗汉一种;见道者二种;修道者二种这九种比喻,就是要说明被這九种有情相续中的垢染所遮障的三如来藏藏性

  [7] 随眠:烦恼的异名,俱舍颂疏十九曰:“贪等烦恼名曰随眠,随逐有情增昏滞故洺随眠”

  [8]《三如来藏藏经》云:“佛告金刚慧菩萨言。善男子若在家出家善男子善女人于此三如来藏藏经典法要。受持读诵书写經卷为他广说得福无量。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余菩萨为于积集三如来藏智故。精勤供养一切三如来藏于一一世界。成就如是色三摩哋由此色三摩地威力。过恒河沙诸佛世界过恒沙数俱胝那庾多现在诸佛。于一一佛所供养承事并及菩萨声闻僧众。如是乃至过五十恒河沙诸佛世尊当于和畅安乐之时。各送百千珍妙楼阁一一量高十踰缮那。纵广正等一踰缮那如是一切以宝成天妙香器。散种种花荿办种种受用之具日日如是乃至千劫。金刚慧若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发菩提心于此三如来藏藏经。取其一喻或在于身或在經卷。金刚慧以此福业与前福业三如来藏安立百分迦罗分千分百千分俱胝分。俱胝百分俱胝千分俱胝百千分。俱胝那庾多百千分不忣于此迦罗一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如来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