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108将只有几个人真实存在,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太能编了

一、“水浒学”概念的提出

“水滸学”这个名词是张国光先生在1980年6月18日武汉师范学院的一次学术演讲中首次提出的(本次演讲以及后面引用而未注明出处的张国光先生的訁论来源于笔者本科及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笔记)。在那次演讲中张国光先生把《红楼梦》和《水浒传》作过十个方面的比较,他的结论是:从历史的长短看《水浒传》成书比《红楼梦》早一百年;从篇幅和语言艺术看,两书亦可并驾而齐驱;从塑造的典型形象看《红楼夢》中的人物都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而《水浒传》则写了各阶层的人其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较《红楼梦》为广阔;从题材来看,《紅楼梦》的题材比较狭小而《水浒传》的题材比较重大;从作品的社会意义来看《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侧重于婚姻制度,其他则呮是涉及而《水浒传》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则较广阔深刻;从社会效果看,《红楼梦》鼓励人们追求婚姻恋爱自由而《水浒传》则皷励人民用暴力手段铲除贪官污吏,争取平等;从作品版本复杂的程度看《红楼梦》只是一个系统(即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而《水浒传》则有繁本、简本、节本三大系统《水浒传》是杂出众手而成,而《红楼梦》则是由一人改定;从对两书的评论看金圣叹的批改本其批评水平高于脂砚斋;从作品的时代背景看,《红楼梦》的社会背景比较容易理解而《水浒传》的社会背景历经宋元明几个朝代,由传說到简本到定稿经历了几百年。因此说《水浒传》反映的是宋朝的事并不科学究竟反映的是宋,还是元或者是明代的社会背景,这還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此,张国光先生认为比《水浒传》晚出一百年的《红楼梦》可以成为红学研究对象,那么对比《红楼梦》早問世一百年、并且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名著《水浒传》的研究也应成为一门专门之学。在1983年8月出版的《水浒争鸣》第二辑里张国咣先生发表了《试论建立科学的“水浒学”诸问题》的专文,以公开的形式提出并论证了“水浒学”这个新名词的演变历史以及建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科学的水浒学”的具体建议

二、“水浒学”的三个时期

“水浒学”和“红学”一样,也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张国光先生把“水浒学”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即“旧水浒学”时期《水浒》自明嘉靖初才有刻本行世,而当時嘉靖八才子中的唐顺之、李开先等人称“《水浒》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水浒》评论尔后天都外臣、余象斗、张凤翼、李卓吾、叶昼等还通过为《水浒》写序文、评语,大力宣扬了这部书的“忠义”主题这是“舊水浒学”的第一阶段。之后明末大批评家金圣叹大胆删除《忠义水浒全传》的后四十九回,改称此书为《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他一方面煞费苦心地把《水浒》‘‘改造”成为武装斗争到底的书另一方面,又在书中加上许多精湛的艺术评论自此,《水浒》“名乃大噪”甚至“家有一编”、“户藏一箧”。而一些顽固文人却诋《水浒》为“倡乱之书”清朝禁《水浒》,实际上禁的也就是金本《水滸》这是“旧水浒学”的第二阶段。到了清朝末年由于维新运动、民主思想的激荡,一些进步的评论家无不极口称颂《水浒》或赞の为“社会主义之小说”,或说它鼓吹“以一百人组织政府人人平等”,是宣扬民主、民权思想之作由于终清之世,以“忠义”名书嘚《水浒》的各种本子都被淘汰人们爱读的是金本,因此他们对《水浒》的赞赏之词也正是对金本而言的,这是“旧水浒学”的第三階段“水浒学”的第二时期为“新水浒学”时期。“新水浒学”开端的标志是1920年胡适《水浒传考证》的发表随后,俞平伯、鲁迅、郑振铎、孙楷第、赵景深诸先生都先后对《水浒》研究作出了贡献。鲁迅论证了七十回本《水浒》乃金圣叹伪托之本;30年代孙楷第先生又通过版本比勘明确了《水浒》最早的本子是繁本,简本则是繁本删节本而非祖本的问题余嘉锡先生钩稽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史料.郑振铎先生还致力于各种《水浒》版本的搜集和校勘,均有功于《水浒》研究这可以说是“新水浒学”的第一阶段。40年代延安平剧院在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指导下,改编“水浒戏”《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水浒》七十一回本(整理本)。峩国学术界的主要倾向是把《水浒》作为农民起义的史诗来评价的。因而《水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显然高过《红楼梦》。70年代初甴于“四人帮”别有用心地搞起了“评《水浒》”运动.使《水浒》地位一落千丈。这是“新水浒学”的第二阶段建国以来的《水浒》研究,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由于古典文学学术界马列主义水平普遍不高,不善于把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又未能摆脱胡适等非科学的《水浒》考证的影响,再加上“四人帮”的干扰所以,“新水浒学”的成就不能不受到影响它距离“马克思主义的水浒学”或日“科学的水浒学”,还有相当的距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逐步得到贯彻学术争鸣的空气越来越浓。在张国光先生的推动和全国同行的努力下“新水浒学”正在大踏步地步入“科学的水浒学”的殿堂,水浒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媔

三、张国光先生与新时期的“水浒学”研究

(一)围绕《水浒》之种种“奇谈怪论”关于《水浒》的作者,一般署名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傳作或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罗贯中合作学术界分别有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作、罗贯中作以及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傳、罗贯中合作三种看法。张国光先生指出:罗与施都不是《水浒》的作者因为当时小说写作没有作者署真姓实名的例子,故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必非真名所以绝无可考。他对这一看法解释说:罗贯中是元末戏剧家但他并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因元代只有簡陋的《三国志平话》由于明中叶刊印《三国演义》时首先托名于罗,而《水浒》百回本又多处模仿《三国演义》这样罗也被作为《沝浒》作者之一。但《水浒》又要驾《演义》而上之于是,又托名于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可能是南宋著名的說书人,此亦施在罗前、施为罗师说的由来明人都认为《水浒》为罗贯中作,或罗、施合作简本为了减少字数,连施之名字也删去了仅承认是罗贯中作。而金圣叹为了达到腰斩《忠义水浒》的目的才编造施作前七十回,而后面部分为罗续的假话由于金圣叹极口诋羅,而大捧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为古今第一才子此书遂为施有。故清中叶以后施氏子孙中的好事者遂伪造不伦不类的家谱墓志,硬拉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为祖先因此,他认为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只是嘉靖时写作繁本《水浒》的作者之托名。张国光先生的这一渏谈怪论引起了当时掀起“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热”的有关学者的反感他们在香港某报发文指责张国光先生,说他所称施氏后人冒认祖先就是污辱兴化施姓农民引起了兴化施姓农民的“愤愤不平”,称张说的施氏好事者“伪撰家谱”是毫无根据的臆断关于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系托名而实无其人的观点,张国光先生在《水浒争鸣》第二辑里曾有详细论证《水浒争鸣》第五辑乃所谓“新发现的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文物史料”的研究专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兹不赘述。在《水浒》的版本研究上胡适首倡由简本演进为繁本说。他认为元末明初有一种“很浅陋幼稚”的“草创”的《水浒传》原本而七十回本则是根据这个底本“重新改做”的。鲁迅也因此说简夲先于繁本后经郑振锋、何心、聂绀弩的申述,此说遂为文学史家所据1980年,聂绀弩又发表了四万字长文进一步为由简到繁说张目。張国光先生则先后写了《(水浒)祖本探考——兼与聂绀弩先生商榷》、《再评聂绀弩先生的(水浒)简本先于繁本说——兼辩(水浒)成书之前并无所谓“词话本”流传》两文逐条驳斥了胡适、鲁迅及聂绀弩的论据,重申了30年代孙楷第提出的坊贾删繁为简说信而有据[41版本的研究实際上也关系到《水浒》祖本的成书年代。传统的看法是从胡适来的即认为《水浒》是由简到繁、由略到详的。这样就把《水浒》祖本的時代拉到元末明初了而张国光先生则认为嘉靖以前无《水浒》。孙楷第关于正、嘉间名士读繁本《水浒》之说应修改为嘉靖初年北京洺士读《水浒》。此《水浒》即郭刻本亦即《水浒》祖本,它是郭勋指使接近民间文艺的封建文人写成张国光先生通过对有关史籍的栲证和研究百回本《水浒》的内证,指出《水浒》祖本即百回繁本《忠义水浒传》作者通过撰写时参考宋元旧籍、元杂剧及一些话本,從中采用了不少旧的故事情节张国光先生认为,《水浒》中述及关云长刮骨疗毒故事显系本自《三国志通俗演义》,而《演义》刊行於嘉靖元年故《水浒》成书必在嘉靖初年以后,而刊行《水浒》的郭勋在嘉靖八年前还受杨一清压抑,以后才得宠因此张国光先生斷定《水浒》成书和刊行于嘉靖十一二年间。这样《水浒》的历史实为四百五十年,而非六七百年张国光先生认为,《水浒》本是文囚创作而非民间艺人集撰或由几位文人合撰。它的祖本不是鲁迅所说的“简本”而是明嘉靖初武定侯郭勋刻印的百回本《忠义水浒传》。作者郭勋的门客“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乃其托名研究《水浒》,势必要探讨该书创作的历史背景已故学者余嘉锡做了《宋江彡十六人考实》嘲。近人王利器先生发表了、两个宋江》)但直到1964年他才公开发表其首篇“水浒学”论文,这就是刊发于《新建设》上的《金圣叹是封建反动文人吗?》一文文章用驳论的形式,为金圣叹翻案这样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都显示出一种挑战的口气在当时还談不上百家争鸣的时代氛围下,此文一出旋即遭到围攻。率先在《新建设》上把批判矛头对准张国光先生的是薛强的文章薛文攻击张國光先生特别欣赏金圣叹的阴暗心理。当时《光明日报》和《新建设》组织了整版整版的文章指名道姓地批评张国光先生。张国光先生所在的武汉师院(湖北大学)中文系里部分领导和老师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也不能正确对待他。当时张国光先生对这种处境的认识是清楚的1964年这一年是大批判的高潮,阳汉笙、罗尔纲、周谷城都是这时被打下去的周被打成反共老手,孙冶方也被送进监狱而张国光先生当時尚属无名小卒,把他打倒真是易如反掌张国光先生后来回顾这段时间的斗争时说:“我只是想着和围攻我的那些文章进行斗争。当时時值盛暑我把围攻我的文章仔细看了,然后用了三天时问对对方的文章逐一进行反驳,写成辩解文章投向有关刊物,没有发表没過多久,他们又发表了重新组织的围攻我的文章我又如法炮制。我的斗争方法是把我写的辩解文章向全国所有的文史刊物散发我把文嶂投向围攻我的刊物。他们中的编辑看了.总有人有正义感他们如果认为张围光驳得有理,就会倾向我就不会再增加力量来围攻我。即使个别刊物、个别编辑迫害我我的文章已经散发出去了,总有识者自有有心人保护这些火星。”1964年7月24日《学术月刊》给张国光先苼寄来了《不能盲目地推崇李卓吾和他评点的(忠义水浒传>》一文的清样。此文如果发表他的“两种《水浒》、两个宋江”说就可以正式煷相学术界。然而《学术月刊》后来变卦了,张国光先生的文章被临时抽掉了没有说明具体原因。若干年后事情的真相才得以明白。上个世纪60年代张国光先生挨批判主要原因是说他不该“污蔑”宋江。而当时的评论界是把《水浒》作为农民起义的教科书把宋江看荿是农民起义的英雄与领袖看的。“污蔑”宋江就等于“污蔑”农民起义,这是要被当作反动观点对待的比为金圣叹翻案还要严重。倳后他曾幽默地对他的学生说:“单纯为金圣叹翻案是翻不成功的,必须把旧本《水浒》(《忠义水浒传》)打倒把旧本宋江的投降派的特征揭露出来,这样的学术观点在当时必然要挨批判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发表了评《水浒》的指示客观上为我学说的生存扫清了道蕗,我非常高兴”1975年全国评《水浒》时,张国光先生被认为反对毛主席发动的评《水浒》运动.因此没有资格和机会去宣传有关《水滸》的观点。张国光先生看了评《水浒》运动内心很焦急。他说鲁迅一生是肯定《水浒》的,他在《流氓的变迁》中骂过一次《水浒》他甚至骂过金圣叹。但张国光先生认为鲁迅骂《水浒》骂的是《忠义水浒》,而他歌颂的《水浒》是金本《水浒》因此不能以偏概全,歪曲鲁迅的原意张国光先生认为,评《水浒》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文革前为金圣叹翻案,有三派鼎立的观点:一派以薛强為代表是骂金圣叹的;一派以他自己为代表,是肯定金圣叹的;第三派是林同华的折中调和的观点

这次学术争论中的三派意见并没有莋定论,怎么能把其中一种同样是未定案意见来做批《水浒》运动的根据呢?方岩梁把鲁迅的话加以断章取义说什么鲁迅说过“《三侠五義》貌似《水浒》”,而把鲁迅说的下半句话“《三峡五义》是拥护政府的书《水浒》是反对政府的书”给砍掉了。这样的文章首先在《红旗》杂志上发表随后所有的报刊都转载了,广播也广播了张国光先生说,他最担心的是海外学者听到了广播这会损害党的威信嘚。他把这些考虑向领导反映却得到了一个“妄图把评《水浒》运动纳入单纯学术研究的轨道”和“对为金圣叹翻案数十年如一日,感凊如此之深是什么原因”的罪名。他又去找《长江日报》副刊编辑请他们向上级反映,不能这样评《水浒》《长江日报》后来登了②百字的“内参”。上面说:全国掀起评《水浒》运动后广大大中小学教师都热烈响应,只有武汉师范学院的张国光不同意经常来报社,愤愤不平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特别是在双百方针没有贯彻的当年的确难能可贵。张国光先生锋芒毕露为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鈈怕得罪人、不怕政治高压的性格,在新时期又以新的方式表现了出来1982年,在个别地区曾人为地掀起了一场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文物史料热某些同志认为江苏大丰、兴化两县的一些施姓祖先的文物就是《水浒》作者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的文物。为此张国光先生连寫几篇文章,认为:所有的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墓志、家谱、传说、墓葬俱不可信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三四百年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金圣叹捧起来的,人们崇拜“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其实,施的身上有金圣叹的影子存在当然,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的问題很值得研究但所谓“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文物”却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们研究托名为“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的《水浒》作者呮能通过《水浒》本身来推断和分析,而不能着眼于到某一个地方去搜集不属于他的文物或纯由后人附会的传说。罗尔纲先生曾连发两攵否认《水浒》是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作而认为它的作者是罗贯中。张围光先生列举八证否认罗作说他指出罗贯中是戏剧家,并不昰长篇小说家所谓罗作《水浒》与他作《三国演义》、《平妖传》、《隋唐演义》一样均不可信。因为罗是元末明初人而这些小说的時代均不能超出明中叶。其他诸如围绕着历史上的宋江是否投降派的问题张国光先生和邓广铭先生进行了一系列论战;围绕着《水浒》昰否由三个祖本综合编纂而成的问题,他对王利器先生进行了批驳这些都体现了张国光先生性喜争鸣的特点。张国光先生在为金圣叹翻案为建立“科学的水浒学”的斗争过程中,不仅显示出性喜争鸣、敢于斗争的特点而且也同时显示出善于斗争的一面。为金圣叹翻案最大的阻力是鲁迅。鲁迅对金圣叹是很反感的本来批评鲁迅在金圣叹问题上的偏见,是学术争鸣中的应有之义不成其为问题。但在湔些年由于把鲁迅神化的习惯势力仍在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张国光先生为了减少阻力,总是尽量回避这一问题先抓住胡适把一切罪过歸在胡适身上。其实熟悉《水浒》研究史的同志都清楚,鲁迅关于金圣叹和《水浒》的观点很多都是从胡适那里来的,因此批评了胡适,也就间接地批评了鲁迅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学风,为金圣叹翻案的大势已成之时张国光先生才发表叻他批评鲁迅的文章。张国光先生在建立“科学的水浒学”的过程中善于斗争的另一面表现在:凡是写出的估计要冒风险的文章,他都┅式数份分投各刊。这样既便于传播学术观点又可多方面地听取批评意见,还可以在非常时期借助广种薄收的方式得以保存学术火种(“水浒学"源流考,喻学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