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儿可以看出来2018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来北京的人很多

  北京大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资源条件,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引导毕业生去西部建功立业、推动干部挂职交流和组建支教团、医疗队等多种途径,全力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大力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等西部民族地区高校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北京大学自2001年起负责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北大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光荣的职责和使命,纳入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整体规划,在做到思想认识、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具体措施“四个到位”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口支援的形式与内容,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一是每年接受数十位石河子大学的教师员工来北大进修、访学,同时与石河子大学联合创立“北京大学新疆研究生培养基地”,计划在几年内为石河子大学培养100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着力提升该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二是选派上百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到石河子大学支教,一方面直接承担部分重点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学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同时经常选派知名教师到石河子大学举行“名校名师讲坛”,定期从石河子大学选拔部分学生到北大进行短期交流学习,着力提升该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通过引进创新团队、联合科研等多种方式,对石河子大学的部分学科进行“一对一”的重点帮扶,帮助石河子大学建立西部植物药学研究、西部区域经济研究、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等学科高地,争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设立国际化科研中心,实现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MBA学位点零的突破,着力提升该校的学科建设水平。近十年来,石河子大学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008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行列,成为西部名牌大学。

  在重点做好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工作的同时,北京大学还实施了“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新疆大学化学和生物两个学科进行重点帮扶;与内蒙古大学等西部高校建立了“手拉手”协作关系,向这些高校开放了2000多门本科课程,赠送了大量教学科研设备。

  中央和社会各界对北京大学对口支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6年,北京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先进集体,李长龄等4名同志被授予“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孟二冬教授被追授“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胡锦涛总书记对孟二冬支教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

  二、注重招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

  北京大学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少数民族的招生政策,在本科招生时认可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优惠,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本科招生计划投放时,对民族自治区实行只增不减的特殊照顾。每年还坚持招收新疆民考汉学生14人,新疆西藏内地班学生12人。

  目前,北京大学共有来自30多个少数民族的师生共3000多人,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为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北大顺利完成学业,学校专门建立了校本部的佟园清真餐厅和医学部回民食堂,对清真餐厅给予额外补助;学校学生资助中心为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近三年来为4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发放了十几万元的补助金;每逢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有关部门都要认真组织相关庆祝活动,学校领导也深入宿舍亲切看望慰问少数民族学生。

  三、积极引导毕业生到西部民族地区建功立业

  北京大学始终坚持弘扬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旋律,一方面广泛进行宣传动员,教育广大毕业生自觉地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意见》,采取奖励奖金、考研照顾、经济资助、岗前培训等鼓励措施,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基层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

  在心系西部、情系民族地区的道路上,北大莘莘学子薪火相传、英才辈出,扎根西藏20多年的胡春华,“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莫锋,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北大有70名毕业生签约西部;2007年,北大共有87人签约祖国西部,其中赴西藏工作13名;2008年有111名毕业生志愿签约祖国西部地区,其中72名毕业生赴地震灾区就业;2009年,北大已有78名毕业生奔赴西部地区就业。

  四、号召广大师生通过各种方式为民族团结进步作贡献

  一是组建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每年选派一批研究生志愿者分赴西藏、新疆、宁夏、云南、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扶贫支教志愿服务,2005年以来共有7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志愿服务。

  二是支持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05年以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共接收20多个少数民族的337名医生到各附属医院进修;共派出16支医疗队支援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门诊诊疗病人1452人次,为近9000名患者进行了义诊;还有多名公共卫生专业的教授深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健康教育、疾病普查等工作,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

  三是推动与民族地区的干部挂职交流。2005年以来,北京大学通过各种方式,共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派出9名干部,在政府部门和高校挂职、任职。同时,北大也大力支持边疆地区的干部培养工作,积极接受新疆大学等单位的干部来北大挂职锻炼。

原标题:听说,北京人已经属于“少数民族”了?

北京已经被外地人占领了

北京人可以归为四九城的“少数民族”了

大家上班的时候抬头看看,你的公司,有几个人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几个人是真正的老北京人?

偌大个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公司数不胜数,可为什么在单位里却很少看见北京人呢?

很多人来北京是为了梦想,为了追求更高的、更好的。而原本就在这里的北京人呢?

他们不离开,仅仅只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家。

只有大小假期,等到北京城里的人都蜂拥而去了,他们才能感受到一点点家的味道。

天安门、故宫、十三陵、长城……这些都是来北京旅游的朋友一定会打卡的地方。

但其实,这些景点并没有什么北京人。

这些景点,北京人不来吗?

其实,这些景点北京人也去,可能偶尔来个朋友、来个同学,也会带着他们到这些景点去逛逛,但自己真的去得极少。

什么大小黄金周、长短的假期,与其到这些景点看人头攒动,还不如消停儿跟家里呢。

所以,您在北京的知名景点看不见什么北京人!

大北妞一直很纳闷,传说中“有5套房的北京人”到底在哪里?

随便买个郊区的小户型就好几百万了,何况这种高大上的小区啊,处于工薪阶层的北京人是想的不敢想的,更甭说住了!

更多的北京人现在还是住在老旧的住宅小区里

不得不承认,可能有极个别的人因为拆迁陡然而富了,但是那只是个例,大部分北京人并没有成为富翁,他们只是……

毕竟绝大多数搬迁只给到正常赔偿而已,更多的举措是类似“经济适用房”的安置原则。

想住高档小区?可以!和2000w人一样公平竞争。什么意思?

里九外七皇城四老北京人总是念叨着这句话。

但真去二环里头的时候,却发现,这四九城里也没什么北京人啊?

老城区的北京人现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成为了拆迁户,因为各种改造,各种扩建,这些人搬到了5环,甚至6环以外。

当然,崇文和宣武也没了。

还有一部分北京土著,暂时留在了北京的老城区,但老城区的胡同没了,那种小时候的味道也就淡了。

所以,想在四九城内找到一个北京人,还真是挺难的!

“那北京人都去哪儿了呢?”

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

常住北京人口和常住北京外来人口

北京常住人口前三位的区为:

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

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前三位的区为:

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

65%的外来人口分布在此

总人口超过北京总人口的一半

北京本地常住居民 3 人

就有 1 人住在六环以外

原来,北京人都跑六环外了!!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持续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向郊区迁移

胡同少了,高楼大厦多了

听戏的少了,看电影的多了

讲规矩的少了,不讲规矩的多了

提笼架鸟的少了,出门遛狗的多了

老北京人少了,新北京人多了

老北京的胡同慢慢都拆了……

老北京的记忆慢慢都淡了……

我们就得让北京城的精气神都在!

阅读是一种成长,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所以赶紧分享朋友圈吧!

版权声明:“北京信息网”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取消少数民族加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