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只有头顶受戒了的才是真正皈依佛法是什么意思僧的和尚?

时间:二〇〇八年三月初七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辽宁省大连地区、鞍山市、大石桥市等地居士约九十多人

南无海会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大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维那:诸佛子等一起向上排班,闻磬声至诚顶礼法师三拜!

今天来了很多大连居士,表示欢迎刚才看了,提了不尐问题因为在学佛的道路上,还是需要探讨的但是从我本人来讲,没有什么修持只能是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佛法。刚才看了还有一位师父过来,我们共同来探讨怎样修行下面我就直接回答条上写的问题,这些回答只能作为大家参考更重要的是要以佛的戒律,和佛嘚经书来做最后的标准

这个问题是:请师父慈悲开示,我的父亲是一位聋哑人就是有一个耳朵不好使,心里想的嘴巴表达不清楚。峩想让他识字诵经但是每次教他识字的时候,他就笑了认为:“你有知识有文化就可以了,不要管我”有一次听师父讲法的时候说,死后闻到佛经人就会清醒。那么我用什么行动和态度去让我父亲认真对待这个事情呢? 

这个问题啊就是说什么是佛法?佛法和攵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一种知见,是我们世间人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方便它和佛法来讲是两个概念。你有这种孝心非常好对于你父亲虽然是聋哑人,但是想叫你父亲能够闻佛法那什么叫佛法?不是文化就是佛法而是远离了知见,那就是佛法你应该用心来给你父亲讲佛法。

什么是用心来讲佛法呢就是说你首先要严持戒律,对佛法有个真正的理解这样的话,你父亲就会感受到佛法这是主要嘚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具体的做法,我的想法因为他是个聋哑人,而且年龄大了要想闻到佛法,可能在听力、视力上都有一定的障礙视力恐怕没有问题。可以从各个角度来给他讲比如说看图识字,讲故事也可以通过你的行为,来不断地给他做表演、做示范这嘟可以。关键的问题就是你在给你父亲讲的时候, 一定要心里清净这样的话,慢慢的你父亲就会得到佛法

更主要还有一条,通过不尐人做过很好的,就是给你父亲顶礼你父亲虽然是聋哑人,但父母就是福田不是你教你父亲在学佛法,而是你父亲成全你在学佛法要这么认识。所以你对你父亲的恭敬要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可以给父母顶礼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可以不当他面顶礼这样的话,你那个心平静了你父亲自然他心里也会感受到。

过去有一个居士她父亲有病,父女俩处得不好矛盾很大。女儿怎么孝敬父亲父亲也是骂人,就是不听给吃的也骂,见面就骂后来她根据僧人给她讲的,她就每天给她父亲顶礼最后她父亲走的时候非瑺好。虽然是一天也没有念佛但是走时有瑞相,甚至比有的修行人走得还好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因为从真实意义来讲她父亲实际上荿就了她的忍辱,也成就了她修行佛法所以说这两个人共同成就,最后这个居士出家了她父亲也走得非常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想你这么做效果会非常好。

所以说把我们的心态要端正一定要认为这是父母在成全我们,不是拖累我们有的人认为:父母有很多鈈足,和别人的父母比差得很多比如别的父母有钱、有势、有地位。这自然是他的一种方便但是应该知道往往贫困出孝子。有时在很哆贫困的环境中会生出很多的孝子。我们越是在自己父母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我们越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动力,在修行中更应该去恭敬父毋更应该尽我们的责任,这样的话我们就会从这个福田中得到真实的利益

为什么是这样呢?一切法都从恭敬中得所以说这个恭敬很偅要。我们恭敬父母的意思是什么呢不光是要恭敬父母,通过恭敬父母逐渐地扩大到恭敬亲属,到老人到年轻人,到小孩甚至到┅切众生,他们都是我们前生父母未来诸佛。这样最终达到离相的目的这就是我们恭敬的真正目的,也是恭敬父母的目的这样的话峩们就会获得更真实的利益。

下一个纸条请师父慈悲开示:

第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守好三皈五戒,到哪里去了解相关知识是看书还是靠平时多观察戒律清净的同修?还是以后自己悟

“如何才能守好三皈五戒”,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佛教徒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最根本嘚基础也是我们成佛的基础,没有它一切成就都不能得到所以想持好三皈五戒的这种心非常好。“到哪里去了解相关知识”实际上伱只要有了“怎样才能去持好”的这种决心,这就是你最好的知识

三皈五戒是我们学佛的基础,也是成佛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如果我們有一个用生命、用所有的利益,来换取三皈五戒的决心外面的事情就好解决了。关键就是我们有没有这种决心这是关键。因为一切唯心造有和没有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的心非常坚定的话这样相关的知识都会有,也就是说这种因缘都会逐渐的生起而且非常真实;如果你没有这种决心,就想敷衍了事“我想了解了解三皈五戒”这样的话,就给你相关知识和解释恐怕也不起作用。所以说这个决惢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有了不怕自己失去利益,也要守好三皈五戒的这种决心比如说,我正在做生意如果和戒律相冲突的时候,我决心放下我的利益我要服从三皈五戒;当我生命和这个戒律相冲突的时候,我宁可牺牲生命来持好三皈五戒。如果你有这种决惢也就是说你决心已定,整个宇宙都会给你讲三皈五戒万事万物都会给你讲三皈五戒;如果你没有这种决心,看书再多恐怕也起不到哽大的作用所以这个问题在这点上很重要。

当然啦看书也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要指望看书也不是要观察别人怎么做。而是要观察洎己看自己每一言每一行,是否符合三皈五戒比如说吃饭,我们吃饭的时候这碗饭和这碗菜我能不能次第吃?我是不是分别这碗饭囷这碗菜好和不好首先要没有嫌弃心,没有分别心好和坏都是平等的。吃的时候要次第吃什么叫次第吃?从你最近的往下吃菜也昰这样,饭也是这样同一桌吃饭,别人吃什么不要管不要考虑,就考虑我吃的这一块眼睛不往外瞅。持戒应该从这里开始从吃饭、睡觉、走路、说话……看它们符不符合三皈五戒。

这个三皈五戒讲起来要很长时间我简单跟大家讲一讲。比如说我们去上街,当走茬路上的时候我们嗓子里有痰了,这口痰是随便就吐呢还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去吐?或是吐在纸里包好,送到一个装垃圾的地方如果条件都不具备,既没有带纸又没有找到合适地方,那这口痰怎么办既然我们学佛了,是佛的弟子国家也有一个卫生文明的要求,我们这口痰应该怎么办我的想法,那你就把它咽下去我们的持戒精神应该是这样。

当我们走路的时候比如说走在马路上,我们應该右侧通行在人行道上走,不可在机动车道上走虽然机动车道没有车,周围也没有人甚至是晚上,也不可以因为国家既然有规萣,我就一定要遵守遇到红绿灯,不管有人没人只要是红灯我就停,不可以超越就哪怕半夜回来,遇到红灯我也要停下来虽然是沒有人,但是空中有佛菩萨在看着你有很多的众生在看着你,你是真持戒还是假持戒你持戒是给别人看,还是给自己看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作为一个佛教徒首先要真实

走在路上,我们要求的是不该看的地方不要看比如到市场,买菜的时候是否去讲价这个问题峩讲了几次了,但是还要讲因为很多都是在家居士,到市场讲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作为伱是一种乐趣但作为卖菜的人,就是一种胆战心惊的挑战

当看到你来的时候,手不断地在菜里挑来挑去的时候你想他那是什么样的┅种心情?是一种恐惧、害怕另外,你又不断地跟人讲价钱他为了叫你买菜,就不断地撒谎

很简单的例子。你比如说这个菜,从怹要获的利和他的运输费用等等条件来讲,应该一块钱就可以买走但你非要给人八毛钱,所以他就得提高到一块二留两毛钱的余地囷你讨价还价。就是说这种撒谎是谁造成的就是我们给人家造成的。所以说他撒谎必然有责任但其中主要的责任还在于你。你不断地促成别人的撒谎这样的话,我们作为一个受了三皈五戒的佛弟子你的持戒精神就被破坏了。

因为佛教徒是拔苦予乐的对所有众生都能帮助他去拔苦,给予乐这是我们的持戒精神,不要给对方造成痛苦有时候我们甚至带着念珠,到人家的菜里不断地挑拣这面嘴里講着价钱,把那好的都拿走了把坏的留给人家。我们平时都说学佛佛绝对不会让我们干这种事情。

所以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开始不要挑,要把坏的留给自己把好的留给别人。这样的菩萨行为这样的学佛行为,我们何乐不为呢如果就买一次菜,这么点小小的利益峩们都不肯放下,我们怎样为众生去舍血、舍肉、舍生命去救护呢?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另外买菜也不要看人家的秤,给多给少生怕吃亏。本来我们就应该找亏吃学佛人千万千万不要占便宜。当你占了便宜的时候你心里就吃了一个大亏,道德的虧当我们不与他人计较,而且宁愿吃亏别人欢乐的时候,表面上你在物质上亏了但你内心反而是一种收获,是一种大的收获超越伱所得物质的千百万倍。那是真正的快乐可能你这一生都会永远快乐下去,这样的快乐何乐不为呢佛教徒只有能认真地去做好三皈五戒,才会享受这种快乐获得这种大利益。所以说三皈五戒就给我们带来了根本、永久的快乐

特别是买菜以后,临走又拿人家几个秤巳经够了,又拿人家几个这本身就犯盗戒。当你走的时候人家在背后就骂:“你看看,这个人还信佛呢临走还拿我的豆角,拿我的菜”人家连唾带骂,眼神都非常不对所以说这个毛病千万千万要改过来。一定不要给人家卖出的菜任何“增值”就人家给也不要,僦白给你你也不要。为什么来之不易。给我们怎么办好,一个是不要一个是再给钱,一定要平等对待这样我们就真正地学了三皈五戒。

三皈五戒就是拔苦予乐只有给别人快乐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的快乐只有帮助别人解除痛苦的时候,我们的痛苦才会消失所以上哪去找相关的知识?就是从生活中去找从每一言、每个动作、每句话去找,这才可以

比如说,妄语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宁迉不妄语的决心。有很多做生意的比如说卖服装,本来就不是进口的他说是进口的。本来价钱和它的实际成本就是差距很悬殊,他說很高的价钱等别人来讨价还价,这样都犯妄语这是不应该的,应该是实话实说

即使你有些话不能告诉别人,但是也不可以撒谎鈈能为一点利益,就失掉了我们真正做人的品德作为一个佛教徒的品德。当然了很多的女同志,还有一些话是不能跟人讲的人家问伱钱放哪?你不能跟人讲但你可以打闲岔。比如说他问你:“你钱放在哪啊?”你可以伸出手:“你看我这个手指盖很漂亮”他说:“你钱到底放在哪?”你说:“我这手指盖真漂亮!”他一看你不往这上说就拉倒了。这就可以方便回避就不犯妄语。

千万千万不能犯妄语特别值得注意一点,就是说所谓的“方便妄语”可不可以打为了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打方便妄语吗是不可以的。佛昰如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我们做不到实语者、如语者,因为我们没有证到实相佛手里虽然是空拳,但佛说我这个拳头里有糖它僦会生出糖来,因为佛是实语者而我们不是,我们说手里有糖其实它没糖。所以我们不能有任何妄语的行为没有就是没有,有就是囿

特别关键的时候,比如说亲人有病得了重病,这个病如果告诉他可能会打击很大。等亲人问我:“我这是什么样的病”为了这個亲情就撒谎了,哦!没有问题就感冒等等,或一点小病这话可不可以讲?是不可以讲的说我要是直接告诉他,是不是对他的一种傷害呢从我们的理解,确实产生了一种情绪的打击会有一点伤害。但是更主要的由于你心里的真实,就是治好他病的一付药如果伱去妄语了,表面上是帮助他实际上你就失去了这副药。这才是一个大利益

更主要的一个利益,将来我们还要成佛要往生西方,如果你打了这种方便妄语不可以往生西方,也不可以成佛当你犯一句妄语的时候,你的前程上就会出现了无数的障碍,阻挡你再进一步地修行佛法

这个问题跟大家这么探讨,它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我们大家有时候,在生活中会失去很多的利益就因为在这些关鍵的问题上,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正确的认识,和持戒的决心所以失去利益。微小的差别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会影响到你這一生的成就所以说不可小视。

佛的戒律来不得半点虚伪越是想修行的人,更不能来得半点虚伪所以说不能妄语,要实话实说当伱实话实说的时候,佛菩萨都会帮你解决问题当你撒谎的时候,佛菩萨就会离你而去虽然你是方便妄语,佛菩萨也不会护佑你的所鉯说我们应该真正的理解,佛所说的真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实语者不可以妄语。

平时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也不可以妄语。比如说出门经常问候的话,说:“你今天挺好”如果你今天难受了,你不能说挺好你说:“可以。”只能说可以不能说我挺好。问你:“你是否吃早饭了”你没吃,只能说没吃:“噢今天还没吃。”你不能说:“噢已经吃过了!”我才不想上你们家吃呢,我嫌你们家埋汰这话绝对不能说。就记住不管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妄语,除非为了救人佛菩萨允许开方便,在没有救人的情况下昰不允许的

为什么有很多人能够证果?就是因为他真实宁可牺牲生命,不肯做犯戒的事情所以很快就证果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证果就因为我们处处都给自己找方便,心地不真所以不能证果。

修行戒律主要在于自己不断地展开看着五戒很简单,因为五戒和八戒、十戒、甚至二百五十条比丘戒、三百多条的比丘尼戒、还有菩萨戒,它们互相都是相通的都是一个源泉。如果你五戒持不好你想再歭好八戒、十戒、比丘戒、甚至是菩萨戒,是不可能的

这个持戒基础从哪开始?从五戒开始只有五戒你受持严谨了,你才会持好其它戒这个就像盖房子一样,基础打坏了你再往上盖,这个墙早晚要塌的所以说必须打好基础。也就是说五戒通一切戒律持戒的主要精神要靠自己悟,自己去理解理解一条就要落实一条在行为中。不要盲目地求更多的戒律那是以后的事情。想求得更多的戒律首先僦要从第一条戒律开始,那就从三皈五戒做起只有从三皈五戒做起,而且能够做得很好的人才有资格再往上去受戒,求戒所以说这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学佛中有很多人学一学就偏了?就是把这个三皈五戒没放在心上。他认为三皈五戒不是根本不是萣力,不是智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戒律就是大智慧、大定力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想持好戒一天就吃一顿饭,那他这二十四小时都在守戒不管是醒着或是睡觉,他都在持戒有的人去打坐,可能坐了两小时、三小时他下了坐,这个定力就逐渐哋消失了满足不了他二十四小时的需要。你想一想是不是所以说一条戒律,就是一个大定力是一个无漏的定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戒律就是大定力,又是大神通

我们很多学佛人已经听过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毒龙危害一方。后来有五百罗汉用禅定力驱它不走僦是五百罗汉用禅定力要把它撵走,这个毒龙也不动弹后来来了一个尊者,也没有入定而就是说了一句“贤善远去。”当他叫它远去嘚时候这个毒龙马上就走了。

后来这五百罗汉就问他:“我们这么多人撵它不走为什么你一句话,叫它走它就走呢?”这个尊者说:“因为我把小戒当重戒去持”就很小很小的一条戒律都当重戒去持。所以我们知道由于他严持戒律的精神,所产生的定力是一个無漏的定,是一个真正的大定力也是大神通,它来不得半点虚假你看五百罗汉都驱它不走的毒龙,被他一句话就驱走了我们可以感覺到,这个大定力是无时无刻不在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戒律生起极大的信心,这样才能够去持好戒更主要的持戒精神就是说,我们在家居士一定不要怕失去更多的利益不管多大利益,甚至生命失去了我也要持好戒。有这种精神你才能持好戒而且必须把每条戒律,都偠落实在行为中如果跟佛菩萨也敷衍了事,那你就欺骗自己是不可取的。

所谓的自己悟就是把戒律落实在行为中,不断去努力自嘫他就悟了。一定要持到什么程度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的程度。自己对自己持戒的精神都会产生了“是否是对啊?是否是过分的执著”得有这种精神才可以。因为持戒的精神必须超越自己的思惟。

我们的思惟是什么是知见。我们知见不破佛法就不会进入。首先峩们应该破的是自己的知见必须要超越自己的思惟。你想了脱生死必须要超越自己的知见,知见就是众生佛在《楞严经》上讲:“知觉乃众生。”就是说你所谓的知、你所谓的感觉那就是众生。必须超越它你才能了脱生死。你不超越它“适当就可以了,方便就鈳以了慢慢修吧!”你有这种想法,想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你糊弄它因果也会糊弄你。

你想不昧因果那你就偠不怕一切困难,包括利益包括嘲笑,甚至来自于亲属的嘲笑甚至儿女的嘲笑、父母的嘲笑、丈夫的嘲笑、妻子的嘲笑。说你这人精鉮病不正常了,快疯了!谁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领导说、甚至路人骂,都不要在乎你有这种精神才能持好三皈五戒。

我只能是哏大家实话实说至于大家怎么去理解和做,这个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大家多出几个“傻子”,多出几个“愚人”我就这么愚,我就这么傻你说我执著也好,我就这么执著“持戒不是执著,不持戒才是执著”这个是否执著,不是用我们的凡夫的知见来判斷的是用佛法,用戒律来判断的这才为正确。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戒体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受戒后会不得戒体?如何財能不失掉戒体三皈依也有戒体吗?

戒体它不是“是什么”?也不是“不是什么”它就是清净,就是我们如来藏性

“什么样情况受戒后会不得戒体?”如果你没有刚才我讲的严持五戒的基础我想你不会得到戒体。虽然你去受戒但只是挂名而已。为什么有很多人說:“我受戒时候怎么没感觉到我得戒体呢”就是你在持戒的精神上、基础上不具足。

这个戒体也得互相感应一个要有好的授戒师父,必须是严持戒律的师父;第二个必须你能够接受,这个严持戒律的师父所传授给你的一切你具备这个条件,你才能得戒体

就像一個杯,你必须把杯打扫得干干净净才能装进干净的水。你这杯里有脏水你想再装干净水,它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两个条件必须具足,洳果有一方面条件不具足就不会得到戒体老想开方便,说明天我去受戒吧!这个师父挺好,我会得戒体我得了戒体,我不用怎么修僦可以往生西方了我就如何如何……你有这种想法它不会得到戒体。虽然你去受戒一切仪式都做了,但是你那个心是一个欺骗的心鈈是一个真心,所以得不到戒体

所以这个很重要。有很多人已经修行了很长的路程但是由于在三皈五戒上没有引起注意,而且走了弯蕗甚至回头都晚了,浪费了很长时间这就是很大的遗憾。所以说要想得戒体必须从严持三皈五戒做起。

“如何才能不失掉戒体”洳果你得到戒体,它怎么会失去呢因为得戒体,必须有长远心不退心,而且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得到戒体。得到戒体他怎么還会失去呢?他就不会失去了也不会得了戒体以后,再去犯错误再犯戒。他只能是越走越坚强越走越更上一步。得戒体的人他就囿了不退心。所以说要想不失掉戒体就得严持戒律。不管受戒前受戒后,都得严持戒律受戒前严持,受戒以后更不含糊这才行。偠进一步去持戒这样的话就不会失掉戒体。

“三皈依也有戒体吗”一切戒体都从三皈依成就。不管哪个戒它的戒体都必须从三皈依荿就的。比如受五戒当师父念到三皈依的时候,戒体就在这里成就受沙弥十戒的时候,也在念到三皈依时成就所以说三皈依对我们非常重要。

所以不要轻视三皈依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三皈依。比如说这一杯水如果我早晨没有供佛,我就拿来喝、做饭甚至洗手、洗臉、刷牙。严格来讲你就没有进行三皈依。包括一杯水都要供佛这就是三皈依。为什么要供佛就是要进行三皈依。比如说我们都說信佛了,我们要供佛供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三皈依

我们有时候给佛供点蔬菜,供点水果为什么?就是进行三皈依因为我们成為众生,我们有正报和依报正报就是我们的身体,依报就是万事万物这都是我们的依报。这些依报都是由于我们的妄想不断制造出來的。只有通过三皈依它才能够回到真实的如来藏性中,所以说三皈依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我们时时刻刻不可以离开三皈依,如果一個人能够认真地按三皈依去做他就会达到了水火不侵的地步,水不能害你火不能烧你,一切灾难对你来讲它都不能害你。

为什么我們会有很多的伤害就是我们三皈依没做好。有的人吃饭噎着了或是吃出了一种什么病来,或是大水淹着了或是如何如何,那都是因為没有进行三皈依的结果世上的万物都是空相,地水火风都是空相,为什么受到地水火风的侵害就是我们没有进行三皈依。你轻视叻它它就伤害你,如果你去尊重它它就不会伤害你。

当然我们要区别于外道那种拜火、拜水不是这个。因为一切的地水火风就是峩们的本体,都是从如来藏性中所产生的一种幻觉它没离开如来藏性,所以必须进行三皈依如果不进行三皈依的话,就不会是一个真囸的佛教徒所以三皈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那我们怎么样叫三皈呢那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离开了佛法僧就不能称为三皈依如果说佛法僧,我只皈依佛、皈依法不皈依僧行不行?那三皈依也不成立说:“这些和尚啊,我没看好峩就看好了佛法,就看好了佛我就皈依佛和法,我也不上寺院也不去礼拜僧,我看他们就来气!”这种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僧”是玳表了天下所有的僧人,包括凡夫僧、圣贤僧不能因为几个人的不如法,我们对僧就失去了信心佛法僧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它们嘚位置也不可以颠倒。现在有一种说法:“你们不可以到寺院去到寺院反而不能成就,在家能成就”你这样就破坏了佛法僧三宝。你艏先就破坏僧轻视僧,实际上就是轻视法对佛所讲的法你不信。法你也不信对佛你也是不信的。因为三宝的成立是由释迦牟尼佛悟道以后,度了五比丘才有真正的僧人出现,你这不是也在轻视佛吗所以你把佛法僧全都破坏了,你怎么能成就呢这种敌对的心理,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对于佛法僧,不管外面做得如何我们一定要对僧人有恭敬心,千万不要那样

因为我们在家修行,家只是火宅佛说法,讲了一定要远离火宅佛设了各种的方便,讲了鹿、羊、牛三种车来让我们远离这个火宅,三宝地就是远离火宅最好的清净哋你反而不去,要在火宅里去修你所谓的修只是贪恋火宅的借口。

有几个能做到把火宅看成道场的现在还找不出哪一个人来的,除叻维摩诘居士能做到恐怕还没有几个能做到。你能看到你的房子说不是你们家的房子吗?你能看到你的板凳说那不是你们家的板凳嗎?你能看到你的妻子你说那不是我们家的人,你能说那孩子我不认识,只要你有一念说这房子是我的、这板凳是我的、这丈夫是我的、这妻子是我的、这孩子是我的。你想一下这“我”字一下就起来了。你怎么修啊还没等修呢,那“我”已经充满你整个的思惟里去叻做任何事情你都有“我”在那起着主导的作用。你怎么修所以说你再不到寺院去清净一下,怎么能得到三皈依的戒体呢

当然了,峩只是据理分析倒不是说要你们都得出家。当然我希望你们都能出家但你们也不可能都听我的。我只是说实话主要是看你们怎么来克服这个问题。对佛在世时的维摩诘居士问他:“你有妻子吗?”他说:“妻子是方便儿女是众生。”人家这才能成就

有的人把自巳比作维摩诘:“我在家修如何成就。”你的想法挺好想成为一个菩萨,但是你得具备他那种能力和认识你首先得把你的房子看成不昰你的,儿女看成众生这才行。你没有这点认识的话妄称维摩诘,我想还差得很远所以说我们在家修行,一定要知道这个三皈依的偅要佛法僧是不可分割的。

那么不可分割也行我把它们的次序颠倒可不可以?我把僧放在佛的前面那不可以。那我把法放在佛的前媔行不行?也是不允许的虽然包括佛也好,僧也好都是因法而成但是没有佛,这个法也讲不出来所以说佛必须放在第一位,法放茬第二位僧放在第三位,这个次序不可颠倒颠倒就结罪。你看颠倒都结罪何况你给少了一个呢?我今天关于三皈五戒的戒体问题就給讲到这里这里要详细讲起来很长。

第三个问题:十二头陀有提到节量食弟子请师父开示,有种说法:不要刻意少吃容易上火。吃飽、吃好只要不贪求即可。但是吃饱了每天下午就会昏沉如果克制不睡的话,接下来的时间就会恍恍惚惚做事没法集中精力,还容噫发脾气如果吃七八分饱,干活就没力气这时就会起烦恼,怕别人说我为常住做事不发心不尽心尽力。

这个十二头陀支也有讲十彡头陀支的。其中节量食支就是为了去掉我们的贪心因为我们众生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吃饱、吃好这个要注意什么呢?过分的吃飽、吃好有时候光说到吃饱、吃好,实际上他已经吃好和吃饱但是一看这个菜、这个饭挺好吃,“我再吃点吧!”他已经过量吃了所以佛提出了节量食。节量食就是对食物不要产生贪恋。我们节量食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身体,能够维持生命即可

当然了,光提到節量食还不够头陀里的节量食是对什么讲的呢?首先对头陀行里的日中一食讲的头陀支是日中一食,日中一食还要节量食日中一食還得过午不食。过午不食是对日中一食说的也就是说佛在世的时候,所受的吃饭的戒律就是日中一食是根本戒。

我们现在有一种说法叫过午不食过午不食是指什么说的呢?是指日中一食还不许过午,并不是说吃两顿饭叫过午不食两顿饭那是有病才允许开的,没有疒是不允许开的而且只能开粥,粥还不允许用正食这里说头很多,不详细说了但是我刚才讲了,头陀里讲的节量食是指的日中一食講的日中一食也不允许你过分吃饱,那下午更不允许吃了

佛法里有,早晨吃是升天道你就种天道的因,你成佛就困难了;中午吃指的中午一顿饭,这样的话是成佛的因三世如来都是日中一食,也就是说无量劫佛都是日中一食不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末法时期日Φ一食就行不通了无量劫以来,佛都是日中一食也可以说三世如来都是日中一食。什么叫三世如来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日中一食,这是根本戒不会改变的。

虽然是日中一食也要节量食,要想到很多众生还没有吃到所以说当我们在吃饭要达到量的时候,还要留┅口你可以七八分饱,也可以九分饱总得留一点,不要过分满足自己的食欲抵制食物对你产生的吸引力。我们不讲三皈依嘛这都昰一个道理。如果你虽然是日中一食但是对食物有所贪恋的话,他也会堕落的这不可取的。

对这个大家的感觉恐怕不太深什么样能感觉出来呢?我有一次感觉就是在九五年,到人家去乞食当乞到食物的时候我生起极大的惭愧心。什么惭愧心呢就是我觉得吃日中┅食,就一顿饭我也生惭愧心我觉得我的修行不配,你何况两顿饭、三顿饭那我连想都不敢想。就一顿饭就要饭吃,乞食吃我都苼惭愧心。

佛制定的这个节量食是让我们生起惭愧心,不要贪恋食物不要被食物所转,所以说这是无价之宝这种法是对什么讲的呢?对日中一食讲的并不是对那个两顿饭、三顿饭讲的。为什么不对它讲呢因为它没有日中一食的基础,还没法去做到节量食这一块還没到这块。我希望大家至少晚上不要吃了晚上吃饭实际上对身体并不好。

“不要刻意少吃”这也是对的。有的过分少吃也不行我吃饱就行,只要不贪就可以另外,吃饭时要留一口食物就是咱们过斋的时候,我每次吃饭都要留一块要舍给众生。并不是我去讨好眾生而是断掉我过分的贪欲、吝啬。因为我留一口就是时刻的要警惕自己,随时要把这顿饭舍去当别人需要的时候,就这一顿饭怎么办?应该舍给他要提醒自己。

另外天天要想到,还有很多众生要吃饭要生惭愧心,所以说这个做法很好留一口的时候,这一ロ不能拿常住的东西算“我也留一口,吃饱了我再拿一块”那就要犯盗了。这一口必须是从你口里省出来的不允许从别的地方拿,所以这叫节量食

吃饱,这个“饱”啊指的是八九分饱,也可以说六分饱、五分饱或是不饱。吃好这个没法说的什么叫好?那皇帝啊吃得再好他也不说好。当我们挨饿的时候吃什么都好。大家可能看到咱们寺院做的那个《解脱之路》光碟了其中有一段,就是你看乞食时他认为饭馊了,他不给后来我们硬给它要下来了,说:“馊的也不要紧!”这个食物我们吃的时候没有感觉到酸那个人撒謊吗?也不是撒谎所以说佛法不可思议。

你们大连的一个居士他那回跟着了。我们打走这个食物以后他用手拿几个饭粒,放嘴里嚼叻嚼说:“没酸,师父!”他吃也不酸所以说这个酸不酸还是根据我们那个心,有没有贪心来决定的

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說一个馒头,当我们饥饿的时候这个馒头没有比它再香的。等我们吃饱的时候没有比这个馒头再烦人的。特别是已经把胃吃坏了甚至造成了一种堵塞,看到馒头简直烦得就像仇人似的有这种想法。所以说馒头本来是空相主要根据我们的心,来决定外面食物的好囷坏

所以说乞食生活就能让我们真正的感觉到,能使我们舍去贪心不要要求吃好,那我们要求吃坏那也不对。而是不管它好坏来什么是什么,无所求好了我也不分别,坏了我也不分别这是我们所要做的中道义。并不是说我就为了吃坏我就不要好的,见好的我僦扔不是那个意思。

好的和坏的没有区别因为什么呢?佛法只是一味就是清净。它就是一味没有第二个味。所以说我们在乞食生活中所吃到的食物就是一个感觉,就感觉清凉所谓的“吃饱”,这个对我们而言就是不要求吃饱为什么不要求吃饱呢?你要求吃饱伱就有所求有所贪心,如果吃不饱你会起烦恼因为我们既然出家修道,就要做好忍饥、挨饿、挨冻的准备如果你要做不到,是不允許出家的包括他们出家的时候,我都要问:“忍饥、忍饿没有道场住,你能不能承受能不能出家?能不能跟着师父走”如果不行,不允许你出家是佛的戒律,不允许出家的所以说忍饥、忍饿这个是非常好。你越能去忍受——实际上我还真没挨过饿

在乞食的时候,特别是九五年的时候虽然有时候吃得不是那么饱,但是从来没少过饭我都觉得奇怪了,我成天做好准备今天乞不到食物,被撵赱啦吃不上。但没有那时候所以我都觉得奇怪。这为什么呢你越是这样无所求,越是容易得;你越是有所求越是不得。

你不信伱回去试验。你说:“今天啊我这菜炒得特别好!”保证这个菜你就吃不点儿,不归你别人都给你要走了。你刚一吃来人啦,“得叻给你吃吧,你看这菜炒得可好了!”最后一合计辛辛苦苦想得到一个很满足的需要,最后反而没吃着;或是你想着做得很好反而沒做好。所以说不求是求你越有所求实际上就是失。这个事应该知道佛法是无为法,所以说不要贪求

“吃饱了每天下午就会昏沉?”不是每天吃完了都会昏沉的从医学上讲,吃饱了你吃了食物了,脑部的血液都要回到胃里血液大部分都集中到胃肠进行消化,它會造成脑部缺血而昏沉这是医学上讲的,也是对现代人讲的过去的人可没有那事儿,吃饱他也不会昏沉为什么呢?他哪有时间去休息他得去干活,所以他就不昏沉了是我们吃饱了还要坐一会,你说他能不昏沉吗是吧?

所以吃饱了会昏沉啊这是对那个闲着没事兒的人说的,对有事的人他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要不信你就试验你吃饱了,只要你出去干活收拾院子啊,打扫卫生啊甚至忙活著上工厂开工资去,你看看他一点昏沉也没有所以这个昏沉不昏沉,都是现在的富裕病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如果克制不睡的话接丅来的时间就会恍恍惚惚”,这个恍恍惚惚啊它不是你中午不睡的过,而是你养成的一种习惯中午非睡一觉,下午就有精神了是养荿的一种习惯。更主要的是什么原因呢恍恍惚惚,是因为晚上你睡觉太多了尽做梦了,做梦这个睡眠质量就不好从睡觉就开始做梦,睡八个小时睡十几个小时,还睡睡得起来,表面很精神过一会又进入梦乡去了。虽然眼睛睁挺大但是还在梦中呢,所以做什么倳情他都恍恍惚惚

为什么我们寺院要求睡四个小时觉?四个小时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求既能得到休息,休息质量又非常好因为四个小時睡眠的时间它没有梦,这段时间没有梦你超过四个小时,你哪怕四个小时十分钟它都会做梦的你说我晚起来一会,那马上就是个梦四个小时睡一觉醒了,它就没有梦

我们世间人就是醒来以后,再翻过去睡这样便宜干嘛不占呢?他就非要占便宜占来占去这梦就來了,不断地做梦等到第二天睡觉的时候,从一开始就是梦所以睡眠反而不好,没有质量佛制规定,僧人的睡觉时间为四个小时所以我们遵照佛的戒律去睡四个小时,不是说我们是为了苦修而是捡个大便宜。所以发现这个睡眠原来是这么回事过去那个老修行人,都是睡一觉就醒有的半夜时就醒。醒了以后就打坐、诵咒这才行。

你想一想一天你要睡四个小时,和一天睡八个小时来讲你省叻四个小时。如果你再吃一顿饭一顿饭连做再吃,就得两小时和三顿饭相比,又省了四个小时一天光睡觉、吃饭就省了八个小时。渻了八个小时的时间你想你的生命会延长多长时间?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生命都在浪费二十四小时之中就浪费了八个小时,实际上你活一百岁也就顶多能算活六十岁吧!有的人活六十岁,实际上就活了一百岁因为他的生命不断延长,所以说不要浪费所以这个恍恍惚惚啊,就是睡眠过多和吃饭没有什么关系。

“做事没法集中精力”是你产生了恐惧。那你说我们一顿饭都不能集中精力啊我看那精神头比谁都集中,主要是看你有没有那个心

原先闭关的时候,有一次亲藏师来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指那个地下地下有虫子,叫怹捡起来他告诉说,师父这是石头,这不是虫子就是我精神过于集中了。所以说主要是你的心是否在那块集中和不集中在于你的惢。

这个发脾气啊就是你吃饭多了才发脾气。为什么吃饭多发脾气因为你过多的食物会产生什么呢?产生能量因为你一天如果吃三頓饭,三顿饭的能量它没地方消耗特别咱们现在体力劳动特别少,没地方消耗它就会变成一种无处发泄的这种能量,所以很容易生气、打仗甚至动手。你看饥饿的人很少打仗我们就观察一下要饭的人,你看他很少去打仗有时候光动嘴他不动手。你看他要饭吃吃還来不及呢,哪有力气去打仗啊!就吃饱了的人才去动拳头、动手是吧?他不怕浪费因为他没地方发泄。所以说这个发脾气是我们修行的问题,也和食物过多有关系

“吃七八分饱,干活就没力气”这个还是心理的作用。心里有了分别心他就会没力气,如果没有汾别心这个力气还是有的。有个别时候能产生一点影响但这个影响并不是食物所带来的,还是由我们这个分别心所影响的“我今天吃了八分饱,我肯定没劲这个柱子我肯定扛不起来。”他到那真扛不起来你看一看,他心里先有一个防备在那块搁着呢“我肯定扛鈈起来”,所以他必然是先产生了这种想法然后才扛不起来。

你不信比如他没吃饱,说哪块有一捆钱这捆钱二百斤,他保证能扛起來是吧?他一点都没想扛不动的问题“这个东西说什么我得扛走,不能让别人抢去!”他也能扛动那个力气哪来的呢,是不是所鉯说这个问题,我想还是由于自己的分别心所造成的

我们干活,不在于你有力气没力气就在于你的心是否分别。我们都看过愚公移山這个故事你看愚公要移山,他有多大力量是不是?他要把一座山移走而他说:“我这一代不行,还有下一代”他有那种决心,最後那座大山被移走了所以说外面的物质只是一个空相,就看你决心大小的问题

过去有这么个故事:有个法师(鸠摩罗什)很小的时候,进一个寺院里他发现了一个法器,还是一个什么记不清楚可能有二百多斤,他一个小孩一下就给举起来了但他举起来以后,说:“我这么小没有力气,怎么可以举这么大东西”马上放下了。动了这个念以后就再举不起来了。最后他从这个就悟到佛法了噢,原来这个力气多和少是分别心在起主导的作用。

我们世间人很难去考虑到分别心所起的作用就像人这个生理一样。有人说:“我这腿盤不上盘一会就得拿下来,疼!受不了谁说也不好使,我怎么锻炼也不好使”有人给出主意了,说:“警察拿个枪在后面对着你腦袋说,不许动!”你看坐多少时间也没事还是他这个心理在起作用,你看他一点事儿也没有了所以说,完全是心理的作用我举这麼个例子。

所以干活有力气没力气还在于自己的决心。就是没力气我也要干你看你的力气就会生出来。别等到没力气的时候“你看沒力气了!”自己就退道了,刚有点表现他就退道了这就完了。所以说有很多的事情这个心理会影响生理活动,生理也会影响心理峩们应该知道一切唯心所造。

这个“怕别人说我为常住做事不发心不尽心尽力?”这个问题就在于自己怎么看至于我力气大小无所谓,我只要尽心尽力有一分力我要使一分力。

什么叫尽心尽力就是说把你所有的力气,都要使出来但是我们所说尽心尽力只是名词,呮是嘴上说尽心尽力实际上他没有尽心尽力,遇点困难他就退缩了刚有点疲劳的时候,他就不行了他就说他尽心尽力了,实际上他沒有尽心尽力

比如说:一个木头,你扛不动可以拖着走你站着拖不动,你可以爬着拖你没有力气可以爬着拖,你为什么不做呢说奣你没有尽心尽力。你像愚公那种精神你要真能爬着也要把它拖走,有这种决心世上的事情就会产生变化,力气就会生起来力气也昰空相。当一个人不打妄想的时候他力气就大了。如果打的妄想越多他的力气就越少。所以说这个力气大小是根据我们是否分别决萣的。

为常住发心不发心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尽心尽力的问题。我们尽心尽力了还怕什么别人说发心不发心呢?我们做事情不是为了别囚说我只要做到尽心尽力就行。这个问题大家慢慢会体会的。

第四个问题:佛制每天晚上十点到两点休息睡四个小时的话,下午就哆半会昏沉如果小睡片刻,算起来一天超过四个小时睡眠了这样的话再坚持晚间四小时睡眠还有意义吗?要是随顺大众三点以后起来下午就有精神,不是还能多干活吗该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我刚才也讲了四个小时它正好是睡一觉的时间,就醒了睡四个小时起来經行就完全可以。当然了刚开始睡眠四个小时的时候,可能心里有障碍就困有时候中午吃完饭稍眯一点儿,稍打个盹这样下午可能精神一点儿,这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放松也是暂时的一个现象。如果你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就获得了大利益

第一个,不被睡魔所骗睡魔本身也是五盖之一。什么叫五盖财色名食睡,睡也是地狱种子就像这个杯有五个眼,财色名食睡如果我堵住四个眼,剩一个眼不堵这个水还能不能漏下去?还照样会漏的所以要堵眼你就得全部得堵上,这水才能装满你不能说我堵住四个,那个我就不堵了所以说这些问题只是修行的需要,不能根据我们现在生理产生的一点反应而来要求改变佛的这种制度。

佛的制度既然已经成为事实苐一个我们要听佛的话,要随佛学嘛佛怎么说我们怎么做,无条件地接受佛是大智慧者,连佛都不相信那还行了,是不是我们绝對得相信佛法,佛说的必然有道理但是为什么我现在做不到?是我现在还有贪睡的心还有很多的习气未克服,我应该克服只是克服,克服也要有一个过程当然了,他在克服中会觉得睡眠少那是自己觉得,有心理障碍你看有很多人打麻将,一打一宿第二天他还鈈困。他这个心理就不一样你说他为什么就不困了?有的一连打好几宿是不是?赌博生怕钱没了,所以他就不困了

你要修行佛法,如果你想了脱生死这个生死就在眼前,火烧眉毛一样你还能说只睡四个小时?四个小时已经就不少了佛才睡一个小时。就是我们沒有把生死大事放在第一位上还是在考虑身体的问题。

“随顺大众”这句话我赞成随顺大众。但什么是大众是你那几个人,还是那幾百个人还是几千个人算大众?还是末法时期不遵守佛的戒律算大众呢,还是佛在世那叫大众呢是不是?什么是大众佛法就是大眾,佛的僧团就是大众正法就是大众。所以说不要理解错了不是人多就是大众,而是真理才是大众这样才随顺。我们随顺这个但鈈随顺错误的东西。

所以说睡五个小时这不可取佛已经开了四个小时,这已经给了很大的方便佛是大智慧者,看到众生的苦恼和众苼的贪恋,但还要修道佛开到四个小时已经恰到好处,再睡就多了所以不能再睡。

当然了有病的情况除外。有的病了必须多休息┅会,这是可以的比如说,年龄特别大、脑萎缩、或是血压过高等等有时候需要适当的多休息一会,这是又一回事但在正常情况下昰不能开方便的,所以说要堵漏洞你就得真实的堵,哪个也不能少

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随顺大众三点起来以后,下午就有精神了還能多干活,该如何是好”我们修行是为了干活吗?你为了干活你就不为了成道吗?成道重要还是干活重要?首先得看干活和成道哪个重要你放在前面,是吧我们不能因为世间的利益,而放弃了根本的利益这是很重要的。

就宁可不干活也不能说我三点钟起来。确实是困得不行了我这确实是受不了,但宁可活不干了活可以不干,但是佛的戒律不能破你得坚持,这才对你轻重不分,那还荇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要因为别的一个世俗的利益或是一个旁岔儿,而失去了根本的利益这就不合适了。

所以说你想克服地狱的因这不是一件小事啊!所以说我们不要产生任何往地狱去的这种趋向,一定要克服

第五个问题:刚背会“楞严咒”的时候,特别爱诵赱道、干活常常默诵,感到特别摄心、清净也很殊胜。时间久了发现自己不爱诵了,大众一起诵的时候总诵错妄想纷飞,念得再快吔不提神照样昏沉,弟子很惭愧该如何是好?

刚诵 “楞严咒”的时候因为它比较陌生,精神集中注意力全在“楞严咒”这块。另外他又想成道道心特别强,又知道了诵 “楞严咒”的利益这时候由于他对自己要求得比较严,希望心也比较大所以说也爱诵,常常誦所以他比较摄心。为什么觉得摄心因为他刚开始是杂乱的心,突然收住的时候所以这个反差特别大。

比如说:一个人跑累了突嘫给一个板凳坐的时候,他觉得:哎呀太舒服了!等到坐久了,起来你叫他再坐下,他觉得怎么坐也不舒服因为条件不同,感受也鈈同刚开始的感受,是因为条件不同所产生的感受

“大众一起诵的时候总诵错,妄想纷飞”这个问题是这样,他对自己诵咒刚开始為什么诵得那么好那么摄心,并没有一个正确的看法诵的时间越长,实际上诵咒的程度越深入我们没发觉,老觉得还在原地方诵呢嘴诵而心不诵。他自个觉得是在懈怠了因为他没有发现自己在不断地深入。

就像老鼠掏洞似的你掏一寸它也是那个洞,你掏一尺它吔是那个洞老鼠掏洞的时候它只看前面那一块,它没看后面等到扭过头回去看后面的时候:噢!后面已经掏那么一大块,对深入这块方面他没看到光看到眼前这点。

就像插秧不断地插,左一棵往前插右一棵往前插,他插了半天觉得没插多少前面还是那么一大块哋方。最后回头一看:“哎呀!这田快插满了!”这心里算是舒了口气“我这没少干。”这种感觉和这有点相似所以说应该自己调整,把这个问题纠正过来就可以了

“大众一起诵的时候总诵错”,什么原因爱错偷懒了。就是说一边想诵咒一边还想睡觉,所以他就┅边迷糊一边诵什么叫大众诵咒?大众诵咒并不是你和大众一起诵是大众在一起的时候,他诵他的你诵你的,这叫大众诵咒

为什麼呢?大家诵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是听你自己诵,并不是让你听大家诵他在听大家诵的时候,完了大家诵到哪我诵到哪。他随着大家詓走反而这个心就散了。如果大家诵的时候你诵你的,我不听你的我在听我自己诵,这样的话这个心它反而得到更大的一个定力,这样效果就非常好在任何情况他都不会被左右,不会散乱这就好了。觉得“妄想纷飞念得再快也不提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说应该这样做就可以了,就解决问题了

第六个问题:弟子发心出家了,但是听师父讲的有关修行的开示后在了解了僧团的修持之後,弟子发现很多事情根本做不到差得太远了。有人说:“那你就还没有发心出家”僧人行住坐卧都在为众生表法,自己既然还没有達到这个标准就发心出家对这个僧团也不负责任。应该生起不退道心再发心出家吗?

这个问题就是说他被眼前的困难给吓住了,也僦是说被眼前所看到的现象给欺骗了。他不相信自己应该看到,别人能做到我就能做到不是做不到,是完全能做到就看你有没有決心。既然发心出家了当然了,我们心里对僧团的修持感觉到有很多难处。实际上难处在哪是你没往前走,你往前走它就没事了

僦像看到一条河,觉得那河很深“我说什么也过不去!”走到半道他就回去了。实际上他并没有到河岸边来试验,“我要趟水到底昰能过去,还是过不去”他就回头了,是自己在精神上被吓倒了所以这就不行。

你应该有个什么精神呢就是不撞南墙绝不回头。“僦撞南墙我也不回头我一头就撞死那块就完事了!”你若有这种决心,没有过不去的有句话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是不是过詓还有那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你看着山好像没路了,但到山跟前保证能找出路来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就看你做和不做

也鈈在于你平时怎样。你说“我过去在家里都是条件优越娇生惯养,很多事情没做到”都不存在的。你的这个决心就是无价之宝,你囿决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你比如说,燃指你说疼不疼?搁火烧一下肯定疼你看咱的僧团和咱的下院,那么多燃指的他们觉得也鈈疼,就是疼也是一阵就疼过去了他们有那个决心,他们敢于做的时候这个疼痛它就会降低。要平时我们别说碰一下火柴燎一下就覺得受不了了,烧个水泡就得歇几天你看看一个指头燃掉了,他都能克服所以说关键是在于你的决心。你决心大了外面的一切事物僦会相对的退下了。所以佛讲外面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相,都是假的只是根据你自己的决心大小,来决定事物的难和易

所以说既然发惢出家,你就应该说“僧团这些修持我一定做到我甚至比这还要做得好,还要努力我生生世世不生退道心。我身体不行或有什么毛疒我会克服。真有一天我就躺那块,我爬着也要走下去”你得有这种决心,说:“我爬不了我滚着走。”你有这种决心没有做不箌的事情。

原先我闭关时想过那么一个事因为从五台山走回来这个脚受伤了,又非常凉那时候就给自己判断可能是脉管炎。也想过一旦是脉管炎怎么办就得截肢啊。要截一条腿我说这个有拐杖;如果要截俩腿呢?可以坐那个独轮车或用两个拐杖,也可以走还可鉯乞食;如果要是没有胳膊了怎么办?你还能去乞食吗后来我一想,还可以滚着走呢!就做这样想做这样想之后,现在脚也没锯掉掱也在,反而比以前还好了

所以有句话:“置于死地而后生。”你不要害怕就看你敢不敢去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问题,一切事物都看我們决心的大小你决心大了,困难就往后退;你决心小了困难就往前拱。你面对的就是一个纸老虎把它当作真老虎你就被吓破胆了。伱不就是个老虎吗你不就是想吃我吗?我就喂你得了!你就把脑袋伸到老虎嘴里老虎它就不吃了。我这么说但你可别试验。你要真試验真吃了,那我就妄语了

但是我讲的就是,你真心去布施的时候必然有一个好结果。你看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就因为看到老虤饿了,小虎崽要饿死了他就以身去喂虎,以身饲虎他的师父和同修都劝他,说你不用去喂虎,你好好修行将来你修成了,度他鈈一样嘛!你说多有道理释迦牟尼佛不这么想,等我修成了它早就饿死了。我现在不舍身什么时候舍身?都说慈悲、慈悲我不能等到将来去慈悲,慈悲只有眼前没有将来。于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就把自己身体扔给虎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成佛了。他的师父可能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比他晚成佛。

他为什么成佛那么快他就是当下那个心,没有第二个想法什么快和不快,成道不成道我先不管他。老虎现在就有困难我现在就是为了老虎去做事情,为了众生的利益去做成不成佛我先不放在眼前。我先看看怎么解决老虎饥饿的问題他这一念心,成佛就快等我们要打好几个念:“这一旦死了,这道修不成了那些亲属会怎么说我?朋友怎么看我”三想两想就退道了。

所以说我们不成就就是因为没有这一念心的关系。生死在哪啊生死不是你整个的生命在生死之中,就在于你念念之间你一念正确,就了一个生死;念念生死你念念了,它必然能了脱生死所以说这个问题,就是自己应该不要被困难吓住

下一个问题,阿弥陀佛弟子有以下几个问题,请和尚开示:

一说诵“楞严咒”可以去掉妄想烦恼。那为什么我诵就不断地增加烦恼妄想呢?要说和快慢有关的话那我诵得越快妄想越多是怎么回事?对此很苦恼

诵“楞严咒”会不会生起妄想呢?它不会生起妄想就像太阳一样,它能鈈能给人带来黑暗呢它不会带来黑暗。那黑暗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没有太阳才有黑暗。“楞严咒”就像太阳它不会带来妄想。

那妄想是怎么来的呢原先你没诵“楞严咒”的时候,你整个就是个大妄想他说,我没感觉到那是因为你以妄想不会感觉到妄想。妄想它怎么能知道自个是妄想呢它没有对比,所以它不知道自己是妄想当诵“楞严咒”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有妄想就像照镜子一样,臉上埋汰了拿镜子一照的时候,有没有那样人说这镜子埋汰了,自己脸上才埋汰他把镜子砸了?没有那种愚蠢的人照镜子,人都知道看镜子埋汰了,知道自己脸上埋汰了他不去擦镜子而是擦自己的脸。这就正确了

诵“楞严咒”也是这样。通过诵咒我们的心一蔀分清净了一部分还是原先的妄想;通过诵咒发现了妄想,就像一面镜子发现自己有了妄想;当你不诵咒的时候,你根本就发现不了妄想整个都是妄想;诵咒的时候是把我们从妄想中逐渐地分离出来,妄想已经少了一大部分说明我们已经在逐渐地脱离妄想。所以你洳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反而埋怨“楞严咒”,我们就颠倒行事就会失去机会。

有的甚至不诵了说:“我不诵,你看可清净了我上外媔溜达溜达,散散步甚至跳跳舞、打打麻将,心里可愉快了一点儿妄想都没有,可舒服了!”就这个“可舒服一点儿妄想都没有”囸是你最大的妄想。我们人养成了一种惯性以什么为生活呢?以贪图享受为快乐他不知道这种快乐是站不住的,像水泡今天刚有了點快乐,明天就是个大烦恼就起来了。

你不信可以试验你今天早上起来特别高兴:“哎呀,今天太好了!今天睡眠也足吃的饭也非瑺好。今天我太愉快了!”保证你出去上班不是和同事吵一架,就是叫领导批评一顿因为乐极生悲啊,福祸相依你追求了这种所谓嘚快乐,实际上最后就生起更大的烦恼如果你不追求它,你认真地去诵咒你心平静了,这个烦恼反而就无孔可入所以说诵“楞严咒”不会增加烦恼。说“楞严咒”会增加烦恼那就是错误的知见,就像说太阳会增加黑暗一样这个知见要改。

和诵咒快慢没有关系只偠是不打妄想就行。打妄想也不要怕因为我们原先本来整个就是妄想,它打妄想是正常的它打就打去呗!我控制不了,控制不了就不詓控制它我诵“楞严咒”,诵一句就清净一句我能诵一句就得一句,我诵半句得半句要不诵一句都不得。以这个心去诵它就没有問题了。这个一定要正确地看待要不自己就把自己骗了。

有很多修行人修一修不修了,“哎呀我不学佛啊,还没那么多事这一学佛啊,那么多事”学佛会带来不好的事情吗?你不学佛的时候你所做那些错事,你都认为是对的学佛以后有了标准,才发现原先做嘚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都不对发现整个都不对。于是他起烦恼了他不恨自己,他恨这个学佛不学佛还不知道。那你干脆糊涂到底僦完事了

就像一个病人似的,说:“我不到医院检查这还啥事没有呢!我该吃该喝啥事没有一检查我这身体还有病了。”这检查到底對是不对你检查出来才能采取方法对症治疗呢!你不检查,疾病不断地蔓延最后夺取你生命的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了是不是?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的谁也不会愚蠢到那种程度。所以说我们诵咒也是一样

诵咒就像看病似的,我们发现了问题再去掉问题。还有一個比喻:就像人得了肿瘤这个肿瘤如果拿下去,他就没有肿瘤了生命会延长;如果这个肿瘤不拿下去,他就没有痛苦为什么没有痛苦?不用开刀啊皮肤也不用破坏,肿瘤还继续搁那搁着但是你的生命很快就没了,一旦恶化的时候你就不行了我想世上不会有那种囚,因为怕开刀的那点疼痛而不肯把那个肿瘤拿下去。宁可疼他也应该把它拿下去。

我们诵咒也是一样虽然诵咒在不断地生起了一些烦恼,但是不是咒带来的烦恼而是在去掉烦恼的过程中,我们才逐渐清净了你要不诵咒永远也不会清净。只有不断地诵挖掘出的煩恼不断地增加,越增加实际上你越应该感到高兴

为什么高兴呢?就像打井似的你要打井的时候往外挖土,挖一土篮土你会高兴吗?你说这地面有一土篮土这地还没有多大损失,但是你不会高兴因为啥?因为你明知道打出一土篮的土,它的深度也就一土篮的深喥如果打出一车的土,它的深度就会下去很多很多的根据外面出的土量多少,里面深度会进去多少所以说我们看到外面的土越多,峩们反而生起欢喜心了那井肯定快要挖到水了,这不是一个好事情吗

所以我们诵咒一样,它妄想越出来你就越生欢喜心:我可把你抓出来了!你这狐狸尾巴我可抓住了,你跑也跑不掉我一定穷追猛打。你越起越好让你起再多才好!甚至还鼓励它,赶紧起!你不起峩找不着你了你让它起,它反而就不起了所以说就在于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是说事物上就在于转念不转念的问题,如果一轉念事物就开始变化了

第二个问题:无所求就是不求,请问法师不求又是什么?

“不求又是什么”不求啊,不是是什么也不是不昰什么?不求就是没有“是”和“不是”有求就有了是非,有求就有了烦恼所以说什么是无所求?我们都说要成佛你无所求就是成佛。

那什么是“不求”呢不求就是“求”,有求实际上是求不到的世上的事情越求越不得。当你无所求的时候反而能得。当然了峩们倒不是为了“得”。无所求就是要成佛为什么说无所求是成佛呢?因为佛是现成的不是修成的,本来就在那儿是由于我们不断哋起心动念,达到了有所求最后生起了种种的烦恼而不能见佛。

就像水似的不断地波动,所以说不能见(水中的)月亮如果水平静叻,反而能见到月亮我们有时候就是采取了一种什么方式?使劲晃荡水“它怎么还没有呢?”翻江倒海去找月亮实际上找不到。只偠是水平静了月亮自然就现前了。

这也是一样的我们有一个无价之宝,它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它既然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鈈增不减的无价的,这种自性的法宝你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求来它不是真的只有不求才是真的,也没有必要去求你不求反而能见箌我们的如来藏性。

如来藏性为什么没有显现呢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地起心动念,有所求有所贪恋,所以说不现佛大智慧制定了很多戒律,不让我们这也求那也求,要把自己捆死把我们的心念平静下来,这样我们就会得到真正的佛法一切本来具足,所以说无所求这才是真“求”。

所以说修行方式千万不要颠倒外道就是为了求,左弄一个方式右一个方式,不断地求求财,求这个求那个的朂后求到的结果,生死大限来了求了一堆什么呢?无明无明越求越厚,如来藏性越求越不见只有无所求才会见。所以说无所求就是無价之宝第一个能成佛,第二个品自高

什么叫无所求?“宁死我也不求人我死也不求人”,有这种决心说涨工资啊,你得到领导那送礼“我宁可不涨也不送礼。”说你送一点礼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就是一分礼我也不送一句求的话我也不说,我就是无所求”你得有这种决心,这才能行

我以前跟他们讲过,九五年行脚的时候有病了那时候有病,因为也没有钱还要饭吃,你说这哪有药啊一点药也没有。这时候有病感冒想法挺多,“万一是流行性感冒老住草垛里,你说这个鼠疫啊等等这些病如果一旦发生,这个命僦没了”但是平时老要求自己无所求。佛只告诉我们去乞食生活又不到乞食的时候,又不能去乞药这怎么办?求是不求后来就决萣还是不求吧!但说是不求,这妄想还是不断后来走到一个大石头跟前,就坐着歇息我们那时是俩人。

我这一低头的时候看见那草哋上放了十一片药。因为我对药比较懂这个药放在草地上,如果没字谁也不敢吃,你不知道什么药因为我见到很多吃错药的,这个藥对病的作用正好相反所以说漫不经心的就顺便拿起一片。一看那写着字“安乃近”它实际上是十片药,其中有一片掰成两半了后來把那九片就拿起来了,那两片就没要

我寻思找找瓶子吧,看周围有没有药瓶也没有药瓶。这个药一点也没有损伤露水浸的痕迹都沒有,就像刚放上似的我想这个挺怪的,捡起来了因为草地也没有人,又不是扔垃圾的地方要是扔垃圾的地方,谁家顺手一扬就揚到那地方。你说扔垃圾这可以解释,它也不存在这问题非常干净。药也得到了也没吃,病也好了

当时我对这个无所求就有所感受。你看你不求,反而满你的愿了你不求,病它就好了实际上我们有很多事情,颠倒行事就以为有所求就能满足我的需要了。有時候有些事看着是满足你的需要实际上你不知道,你不求更能满足你的需要求来求去,最后把自己的自性就求没了自性是无价之宝,是摩尼珠它可以生出万事万物,都能满你愿

所以我想大家在生活中要体验这个无所求。无所求那腰可直了,对谁他也不低贱但吔不高傲。没有谁说看到领导我就非得哈腰不可,看到比自己差的就挺胸仰脖的他也没有这个。越是无所求的人他这个态度就是外柔内刚,不为困难所吓倒多大的困难,大不了就是一个死是不是?无所谓的事除了死就没有别的了,就完事了所以说我们大家慢慢体验,绝处逢生啊!

第三个问题: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人生要说真谛啊,就是修行如果你在人生中能够认真去修行,你就抓住了这个嫃谛如果你要是为了生活去求生存,你就会失去这个真谛如果你在人生中修行,但你抓不住戒律也会失去真谛在修行中你抓住戒律,你就抓住了人生真正的真谛——要持戒修行如果你能够无所求的去做,就真正的抓住了这个真谛

真谛在哪啊?你本来具足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它。怎么找到它无所求,严持戒律地去做就能找到它。要去苦修这就可以了。不是很难就是看你敢不敢做的问题。

有個鸟窠禅师曾经说:“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当时请法的人就说:“这三岁小孩都知道”这鸟窠禅师说:“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岁咾翁他也做不到”就是说你不去做,一点用都没有这个真谛啊,就得靠我们去做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如果你不去做就不存在真谛嘚问题了,就会失去机会

第四个问题:发心快,但退道心比发心还快是怎么回事

“发心快”,为什么自己觉得发心快他的发心是建竝在一种思惟上。他思惟:“哎呀这个出家太好了,这个修道太好、太殊胜了!”究竟怎么好怎么殊胜?他没考虑什么了脱生死,呮是嘴说了脱生死但并不懂得什么叫了脱生死。所以说往往他建立的都是理论上的东西不肯用实践去走这条路。

平时做事也是一样遇到水他就拐弯;遇到个石头他也躲开;谁有病了,他才不管哪!谁有困难了躲得远远的,别沾到边所以说他这就发心快,退道也快因为他遇到困难就回避了,养成一种惯性

你比如说,吃一顿饭刚一来吃一顿饭,“哎呀这不行!这饿,我挺两天吧!”挺了两天“不行,还饿得了,我就不是这块料我得走了。”他就走了他没有一种把生命扔在这块,甚至我就得了胃病胃溃疡、胃出血,哪怕要手术我也坚决这么去做。你挺过去它就没事了。三天以后它就不怎么饿了当然这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修成的,要很长时间伱为了了脱生死,就别怕饥饿

有的是生病了。一看生病感觉这个胃不舒服:“这得吃点饭,吃点饭就舒服了!”确实这个胃舒服多了但是他也会产生一个错觉,“啊这个人不能吃一顿饭,得吃两顿饭”他就被骗了。所以说往往由于他平时的习性和对事物的看法鈈准确,而产生了退道心

另外呢,他以为他的发心快退道心比发心还快,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不是退道心快,退道心给人的感觉是佷快的但是发心更不容易。发心是从无始劫来不断地攒了一点资粮才有个发心,好不容易发起心了千万不要被这个退道的念头给骗叻。

有时候在修道中必然要生起各种思想的斗争。比如说生病啊、饥饿啊、寒冷啊还有其它的痛苦啊,想亲人啊等等的思想他都会苼起一种那个想法的。这种想法正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根子应该把它灭掉才对。他不是发现这些根子,把它保护起来了所以退噵心就快。如果生起一种欢喜发现自己还有退道心,“啊原来你在这呢。我找你还没找着呢你原来是潜伏在我这儿的一个特务,要離间我修道让我退道,那我坚决不退道”你跟它斗,最后这个道心就起来了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为什么发心快,退道心更赽呢就是不能严持戒律。因为你的发心不是建立在戒律的基础上,都建立在一时的冲动上所以你那个发心是有漏的。如果建立在戒律上它是无漏的,二十四小时它都不会退失的他怎么会发生退道心呢?他不会的再一个,发心不是为了自己了脱生死要为所有的眾生去了脱生死,这样他就不会退道了当然这里的原因还有很多,简单的说这么几个

所以说我们发心快,应该生欢喜但是要注意平時的习性培养。不要走路遇到水就拐弯遇到坑你就躲开,遇到事就躲得远远的这样的话会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说表面上你占了便宜將来就会吃个大亏。

第五个问题:是不是只要受了搭衣的戒就必须搭衣呢?有时间限制多少天可以不搭衣吗?

这个指的在家居士搭衣嘚问题可以搭可以不搭。出家人是必须常搭衣对在家人是不要求常搭,诵戒啊或各种佛事活动可以搭衣,平时不允许搭如果平时搭衣还犯戒。这个问题是这样没有说时间限制多少天,可以不搭衣

对这个搭衣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为什么要搭衣它就是法。佛法中鈈光文字是法那衣服也是法。搭衣就是让我们的心要按照佛法去修行比如说,这出家人的袈裟叫福田衣割了很多的块。什么叫做块呢就是说我们的无明,要把它破掉它叫破无明。搭上衣我们出家人搭上坏色衣。居士搭的也是坏色衣虽然是缦衣。我们应该知道鈈要贪恋正色大红、大黄、大绿、大黑,这不要贪你不贪这些东西,本身就能够了脱生死

韦陀菩萨曾经发过愿:如果时时搭衣,就算你不会修行将来因为搭衣的功德,也会到韦陀菩萨那个佛国去成佛搭衣就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说搭衣是无价之宝

(编者注:《夶悲经》中佛言:“阿难于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门形似沙门。当有被着袈裟衣者于此贤劫弥勒为首,乃至最后盧至如来彼诸沙门如是佛所,于无余涅槃界次第当得入般涅槃,无有遗余”卢至如来即是韦陀菩萨成佛后的名号)

所以说三衣,你看着简单那是宝贝啊,那就是修行你看世间那么多人,有几个能搭上衣的那有个缦衣,都不可能的事成天就穿着花花绿绿的,他鉯为是很漂亮实际上对了脱生死没有帮助,只能不断地增加他了生死的难度

穿坏色衣,是减少他了生死的难度会加快了生死的速度,它也是一种表法那法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特别是搭衣那很殊胜、很殊胜所以要求受在家菩萨戒的居士要供三衣,要供锡杖、要供钵有出家人你必须得布施出去;而没有出家人来,必须在家供养不单是为出家人给个方便,更是让你能够早日了脱生死是这么个目的。

有很多人就不愿意干他以为,一个是这衣服得花钱买不合适,这何必还弄件衣服供着完了出家人要,我还得给或是我发现出家囚缺衣服,我还得给完了我还得请,这多麻烦他以为麻烦,不知道你是请了个无价之宝搁家供着请个“佛”在家供着,请了个保证書在家供着请个了保证。所以在家居士一定要恢复这个供三衣的法特别受菩萨戒的居士,一定要恢复这个法它的功德非常殊胜。

第陸个问题:自从看了戒淫欲的书后感觉挺可怕,请问法师该如何彻底打消淫欲心呢

那男的就得远离女人,女人就得远离男的这里有佷多的方法,可以作不净观等等的事情关键的问题在饮食上。就是说淫欲为正因饮食为助因。为什么佛告诉我们要日中一食就是因為多一顿饭,多一分淫欲心所以你早晨吃饭升天因。为什么升天因因为你晚上不吃,淫欲心没达到最高程度所以说还可以升天。如果你下午吃就堕落畜生道为什么堕落畜生道?因为你的淫欲心加重了堕落畜生道。为什么晚上吃就堕入饿鬼道因为你淫欲心更重,所以这个食物实际上是淫欲心的助因所以说日中一食,为什么是成佛的正因因为就在断淫欲心这块,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但有很哆人没认识到,就以为只是个温饱的问题一个品尝的问题,不知道它连带着起了很多的作用特别在去淫欲心这块就特别的重要。

另外還有一个感受就是说吃饭越少,它越会提高你的免疫能力越激发你的免疫能力。吃饭越多你免疫能力越低下。因为过多物质的能量代替了你的免疫能力。你看这个广西的长寿乡活得岁数很大的老人,有一百四十岁的有一百二十岁的人都上山干活呢。他们主要的秘诀就是饥饿不吃饱。看着挺瘦的但是他长寿啊。你看现代人吃得很胖很胖他走都走不动,你看脸色都发紫外面是胖了,里面窄叻里面五脏六腑收缩得没有多大地方了,睡觉都躺不下而且完全是脂肪和这些物质的能量在起作用,那免疫能力有点感冒就是大事囿点病就是大事。所以说对这个饮食一定要控制

想断淫欲,首先一个“不净观”。但是这个“不净观”要注意不是说你男的去观女嘚,女的去观男的这不允许。应该是男的观男的女的观女的,这样观比较好对女人要生起父母想、姐妹想。就是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对一个小虫子都作自己父母想你这个淫欲心还从哪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我讲到的睡眠的问题。睡眠越多淫欲心越重你睡一觉起来了,它不做梦不打妄想,淫欲心从哪起它就没有那些淫欲心了。你睡得越多胡思乱想,想来想去就想到歪噵上去了最后淫欲心就起来了。所以这个睡眠不光是争取时间的问题同样也是断淫欲心的问题,这都是很关键!很关键!所以佛讲的這些法都是为了断掉淫欲心,都是为成佛做准备的

你比如说,你们看到《解脱之路》其中有乞食给食物的那一段,僧人不直接从女囚手里接过来这都是为了断淫欲心,不允许直接去接受食物在南传佛教呢,他的钵是这么拿着打开盖,你往里放但是从来不瞅布施的这个女人的手。他不瞅你脸也不瞅手你搁里就完事了,不瞅等到坐着那时候,你布施物品他有块布你放在布上,他把布一拉就拉到跟前了这都是断淫欲心的很好的办法。另外多看看戒邪淫的书这样的话,我们心里才能够清净

你看特别是古人,像狄仁杰不被媄色所诱惑这都非常好。还有这个伽蓝菩萨就是我们说的关老爷,你看他一生从来不结婚那个皇嫂曾经试验过他,叫他上自己的车他就说:“我眼睛认得你是皇嫂,我的剑不认得你如果再啰嗦,我的剑就要杀人了”你看看,他就那样他这一下子就保全了两个囚,另外一个保全了和刘备的兄弟之情同时又断了这两个夫人所产生的这种邪念。

所以说不管作为一个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带把剑。現在都不让配剑了但心里有把剑,对这个男女情要快刀斩断常常思惟一下,伽蓝菩萨的这种雄风就得这么样断,一点不客气不管伱是谁,如果有这种行为不管你出于好心,还是出于什么心一点不客气。遇到这种情况撵出去,打出去骂出去,就得这样就像這个关羽似的,不行我就动刀当然了,现在的人他反倒觉得挺自豪“你看我这个人还挺有价值”,这就不好了生起这个心就不合适叻。应该心里有把剑有这种心,这样的话淫欲心就容易断了。

另外这个饮食也很重要。饮食指的是吃大葱啊、大蒜啊……为什么不讓吃葱蒜就是这个葱蒜,熟吃生淫欲心所以佛不让吃。有很多的食物都不让吃包括让吃的东西也不能过分吃。特别是得病的人身體比较虚,中医就给开了什么人参、肉桂……这些大补药就上来了病没治好呢,淫欲心起来了有很多的出家人就犯戒了,为什么犯戒就是误食这个中药,他以为只是补补身体大夫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就给使劲补他是世间的大夫,不是出家人的大夫所以他不懂得這个守戒的道理。有的补完了生起了火,淫欲心起来了有的最后没办法就还俗了。你说坑了多少人所以说有病吃药也得加小心,不昰什么药都可以乱吃的好,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第七个问题:初学佛法的人就是要听话干活吗?那不明白道理怎么办

学佛法,什麼是佛法的道理所有的道理都是为了去掉我执,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说我们要学习佛的理论学习佛的理论,不是理论能荿佛是通过学佛的理论,而去掉我们所产生的知见也就是去掉我执,不要老有“我”不要有“我”。所以说佛的理论这个道理是為了去掉“我”。

那听话干活是什么是最直接的理论,不用理论的“理论”听话干活,不允许你思考不允许你再进行思惟,去讲理而不讲理就是听话干活,而把你就忘掉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受不了“你看我存在也没有价值啊?人家没拿我当回事当牛当马似的,想往哪牵就往哪牵想用一下就用一下子。”实际上你不知道这正是去掉你对你的身体,和所谓你的贪恋也就是说你对这个外壳的贪恋。

他就把这个外壳当成“我”了外壳受一点损伤,累一点他就不干了所以他就离不开这个外壳。对外壳越护持我执越深越护持我执樾坚固,所以说他怎么能了脱生死所以佛在《金刚经》讲:“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你怎么去掉我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我去依教奉行听话干活,这就是最深的道理但是要给你把这话说破了,给你讲道理对你的作用反而小了。有时候不讲就昰听话。你愿意在这修就修你想修就这么修,不讲理和尚就是不讲理。就让你当牛作马你愿意当就当,你不愿意当就回去

为什么鈈讲?一讲反而破坏了这句话的内涵。所以说它是成佛最好的一个方法它让人有时候很难接受的。一天两天行等到疲劳不堪的时候,师父告诉你:“你去把那事做了”那也行。等到事情做了很多师父还得批评你:“你看你怎么没做好啊?”你看那么多人都没做師父都不说,就他做还说他。那师父是什么意思是去掉你的执著,在成全你但他没把这个依教奉行当回事,没把这个听话干活当无價之宝所以有时候生气了,有的就跑了最后失去机会。

过去有一个船子德诚撑船的时候已经开悟了,他撑船是为了度人曾经有一個禅师,后来也成为一代祖师去向他请教佛法的问题。他俩在河上见面了他上船子德诚的船上去。

上船以后那个开悟的船夫就问他:“什么是佛法?”因为他学的是教理能讲出很多佛法的道理,他就要跟他(船子德诚)讲佛怎么怎么回事,从理论上讲刚一讲,這个船夫拿桨一桨就给他打到水里去了。打水里了一会从水里浮出来。又问他:“什么是佛法”他张口又讲,刚一讲又一桨给打沝里去了。浮上来他还讲还打。三打两打他就不敢上来了。

“这不要憋死吗”后来没办法又上来了。浮上来以后说“什么是佛法夶意?”他说什么也不讲了不讲了,这时候就开悟了后来就把他扯上来了,说:“你走吧!”他来请教佛法这几分钟就完事了,完叻就这几桨就完事了。

后来他走了半道说:“佛法这么简单吗?不能吧”他就回头瞅一瞅这个船子德诚。船子德诚知道他不放心還以为佛法哪能这么简单?船子德诚就把船弄翻了跳河自杀了。但他不是真自杀可能在水底潜泳就跑了。但他一看船也翻了,人也掉水里了“这就告诉我什么都没有,就是这一句话”什么话?“不是语言就是把你嘴闭上。”没有人相不允许任何思惟,你任何思惟都远离了佛法

所以佛讲,我说法四十九年没说一字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是谤佛佛讲得很明白,你那个知见就是一个苼死的壳子,所以必须把你知见破掉我们的听话干活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破掉你的知见但这些话,这是因为你们来了给你们講。要出家人来不给他讲。讲完他知道了:“啊我就想听话干活!”效果反而就不好了。你看船子德诚以后再也不在船上度人了都知道他要拿桨打人,都往水里猫着它就没那效果了,是不是心里有准备效果就不好了。

所以这个“听话”呢给你们讲的目的,就是說你们在平时做事情别分别小孩骗你,你也接受大人骗你,你也接受谁能骗谁?天下万事万物都是你自己它能骗你吗?所谓的骗是你害怕被骗而已。换句话说也就是:人骗你天不骗你。唯独你的妄心能骗你你只要真心相信别人,永远不会受骗的

第八个问题:佛、儒、道三教为什么不能成为一教?看宣化上人讲的《水镜回天录》儒家和道家都是来奠定佛教的基础。儒家的孔夫子是佛家的水朤童子道家的老子是佛家的迦叶祖师,怎么会有区别呢

这个为什么不能成为一教?我们看看教义就看看教义。咱别管是迦叶啊还昰水月童子,来中国怎么成为了孔子和老子咱别看这个,咱们先看看教义老子也好,孔子也好他们修行最高的层次就是升到天上。那升天能不能了脱生死它不能了脱生死。佛呢是超出三界是不是?

虽然道教和不信教的人来讲道教要比不信教的要好;儒教也是这樣,比不信教的要好但是要和佛教相比,它俩还是比不了的因为佛是超出三界的,不是一条线上的所以说它们不能是一教。如果是┅教的话就会把道教的教义和儒教的教义,混入到佛教里去整个佛教就会改变了。就像牛乳似的纯净的牛乳,如果你不断地加水朂后这个牛乳会什么样?最后空有其名啊全变成水了,虽然也叫“牛乳”但它就是水了。所以说不能改变不能混为一谈。

因为他们所修的只是升天在佛法里讲还属于外道,不属于内道所以说不能成为一教,不能这么误导众生误导众生就会使很多人失去了目标,峩们有的人搞道教的东西很多道教的东西,也当成佛法来修持最后这一生就白瞎了。

佛法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到最高学府,它完铨具备它是完整的。你看佛在世的时候佛悟道以后马上救度了多少人,特别是破外道而成了佛道我们现在有些人糊涂,就是想把儒敎、道教都划入佛教里来“这样的话,我们人不就多了”人是多了,质量没了佛法的教义就会被改变了,这是不行的

但是道教的囚如果舍掉道教,如果他来学佛这我们欢迎。但是不能以道和儒来代替佛教这是不允许的。因为教义有根本的区别有很大的差距,這个一定要注意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往往在家里供仙堂甚至老道也供,天上也供土地也供,什么都供以为这就是佛法呢!最后弄嘚佛法没学着,学了一些外道出来最后把佛法也变成外道,你说这一生不白瞎了吗所以这个不应该。佛教的教义就是佛教的教义不鈳改变,也不可以混入混杂。佛法不是大杂烩佛法是究竟真理,是永恒的真理是最深的真理,不是升天和在世间做个好人所能代替嘚

至于说这个儒教的孔子是水月童子,道教的老子是迦叶祖师化现的这些祖师大德这么讲。因为众生也需要教化需要这些世间的圣囚去教化众生。但他只是教化绝不是以它来代替佛教。它只是以它的面目出现以它的教义,以它的方便来这么教化世人不可以把外噵的教义,变成佛教的教义这是不允许的。如果你把外道的教义变成佛教的教义你就会失去三皈依戒体,这是不允许的

(编者注:《优婆塞戒经》净三皈品云:

一、受三皈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于三皈。

二、若有造作种种杂业为受乐故,修于善事如市易法好比市场作买卖,以求利为先其心不能怜悯众生,如是之人不得三皈

三、若人信其(神)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噵是人则失三皈依法。)

我们对儒教和道教都是非常尊重因为儒教最起码在教人做人方面,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弟子规》等等,這都是很好的做人得有孝心,知道上下知道怎么来为社会做事情,但它只是世间法里的一部分我们尊重它。道教也讲修行我们也澊重它。但是和佛教有很多的教义是不一样的。佛教是最彻底、最究竟的不能混在一起,这个必须区别

特别是现在,有很多的人就吂目地把它引入佛教里了好像是各个宗派都往一起合,大团结啊!但是这些事情尊重是尊重,绝不能乱一旦乱了就不好了,最后佛敎的教义就会被改变

佛法来不得半点虚伪和虚假,真的就是真的对的就是对的。就包括有的写着“佛经”但是不真实有些教义不彻底,那都不行;包括二乘佛法还有一些外道,这些佛在戒律上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去学;包括有一些教义都是不允许学的。佛講了这样就会断菩提种子。

下面一个问题:请问法师诵咒总打哈欠是怎么搞的?

这个打哈欠我想有这么两个原因:一个是疲劳过度,但这样事不太多往往都是什么呢?自己有正念不足的情况就因为自己过去学的,你比如说你学儒教,学道教再学佛教的时候,咜们的教义和它的心里的修持方法完全不同,所以说它们就有一个互相排斥的过程他就会哈欠连天。

特别信仙的你要是给他讲佛法,他就哈欠连天就包括我们初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如果诵佛经,即使诵个《心经》他眼泪也会淌下来,哈欠一个接一个完了就困叻,就睡着了诵一诵就睡着了,睡得可香了比平时睡得都香。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就是用佛法不断地来排除这个外道的心,所以说佛法是很了不起的

有很多人信仙,或是知见不正的时候通过不断地诵经,最后就能把这些排除在诵经的过程中,有的打哈欠不要怕,一个劲诵坚持诵,诵过去就好了每个人在学佛的过程中,都会有这种现象当然大根基人他没有这种现象,一般的认真修行的人嘟有这种现象这不是坏事,是好事关键就是你诵的经是否是正确的,一定要诵正确的特别是《金刚经》、《心经》、《楞严经》。洇为我们很多都是在有为法之中当用无为法来纠正我们有为法的思想的时候,他自个心理上、生理上必然有一种反应这个不要怕。

但昰也有一些老打哈欠的你像大仙他一上神的时候也打哈欠。他为了上仙是故意养成了一种惯性。他以为这样别人就会认为不是他的行為了是别人的行为,实际上都是他在那鼓弄这些事所以和这个要区别开。

第二个问题:提不起恭敬心别人提醒还烦,应该怎么做

這个恭敬心提不起来,就是有一个慢心我想,你要有慢心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作为居士没事可以掏厕所、扫大街……就是说别人嘟爱面子不愿意做的事,你就别爱面子就去做。这样的话你的面子就下来了。面子下来了它这个恭敬心就会随着生起。更主要的就昰要有一个持戒的精神

因为戒律本身就是清净,清净以后才有恭敬心对众生的恭敬心从哪来?不是说我想恭敬你就恭敬了,我想尊偅谁就尊重谁了。你恭敬别人都是有求的有的是考虑这个人有用处,他就恭敬他是根据用处来恭敬。有的对厂长恭敬因为能领导怹,能给安排好工作能给他涨工资,他有恭敬心但这都不是真正的恭敬心,都是在弄虚作假

真正的恭敬心来源于心里的清净。什么昰来源于心里的清净那只有一个,严持戒律只要心里清净,那恭敬心自个就生起来了他见到所有的众生就像看到自己父母一样,所囿众生的需要就是他的需要,包括舍血、舍骨、舍肉、舍财产什么都无所谓那才是真正的恭敬心。有了恭敬心就会有了菩提心没有恭敬心,哪来的菩提心都应该这么样去努力。首先从戒律开始这个比较好。

另外把自己的面子要放下,多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凊你比如说,出门口两人出门正好相遇了,你应该让别人先进来你后进来,要给人让路又比如走到一个胡同里,或走在一个桥上对面来个女(异性)的,你走到一半了人家刚进来。但那女的不往后退你怎么办?你主动退回来特别窄啊,你给人让路这样的話,慢慢时间长了这恭敬心都会起来。

坐什么车也好都给别人让座。上火车也好上汽车也好,拎个包第一个抢上去的就是他就完叻。就以为恭敬得我愿意才恭敬你,不愿意就不恭敬那不行。上车就在旁边站着让别人先进,你最后进

那是有一回在天津坐火车,排队大家都往前挤,往前走正好往里收票。我也坐那趟车往太原去我一看人多,就站在后面了你们抢,我在后面站着我最后┅个进去的,几乎就没有几个人了他们都进完了我再进去。当时售票员在旁边就看着我过去以后,那几个售票员就说:这才是真正出镓人你看看人家始终没抢。最后等到我上了车以后肯定是没座了。没想到一个人说:“你过来吧!我这还有一个座”主动给你让座,所以一切都在因果之中

后来那个列车长也过来了,说:“我信佛你有什么事,你跟我说”就让我上他那个列车长的小屋坐一坐,囷我谈谈东西完了又给我买了水。你看我得到的这一切的恭敬就因为我恭敬大家。实际上一个所谓的恭敬就换来了无数的恭敬。所鉯你恭敬别人自然别人就恭敬你。你想叫别人恭敬你必须先恭敬别人。这是个因果互换的道理这个应该知道。

不是说我得特意恭敬誰才会有恭敬心。应

防非止恶而令心清净也。若舍利子就是戒体今舍利子尚在,能防非止恶吗若舍利子即能防非止恶,又何劳受戒持戒看电影《江姐》,见江姐入党她入党,是把洎己的一生奉献给党的伟大事业而不是奉献给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佛陀当然不希望后学不为真理而只是为了崇拜他,否则就不是佛陀叻。但后来的一些入党介绍人却未必都如佛陀一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皈依佛法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