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土保持宣传片工作江西江西省水土保持宣传片科学研究院密切关注?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小流域次降雨水文过程模型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博士论文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小流域次降雨水文过程模型研究
【摘要】:小流域地表水文过程与水资源理论、地表生态、土壤侵蚀密切相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资源流失备受关注。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研究小流域水文过程模型为流域水土保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洪水预报等提供辅助工具。
本论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研究建立不同尺度小流域次降雨水文过程模型。在桥子西沟小流域(W1-b,1km~2),重点研究小流域降雨入渗、产流、汇流过程模型的构建、率定及验证;在罗玉沟(W100,100km~2)、吕二沟(W10,10km~2)、桥子东沟(W1-a,1km~2)和桥子西沟(W1-b,1km~2)流域,应用水力几何理论研究多尺度流域产流过程测量方法。论文主要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提出了修正NRCS-CN模型的方法,引入流域稳定入渗修正NRCS-CN模型,得到MCN模型。根据桥子西沟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观测数据,采用初损量观测值和计算值,计算得到流域稳定入渗率分别为4.8mm h~(-1)和4.2mm h~(-1)。根据计算得到的流域稳定入渗率,应用MCN和NRCS-CN模型估算流域径流过程。结果表明,稳定入渗率取值4.8mm h~(-1)或4.2mm h~(-1)时,MCN模型模拟流域入渗、径流的效果均优于NRCS-CN模型,对较大的入渗、径流事件更为明显;MCN模型采用稳定入渗率4.8mm h~(-1)的模拟结果优于采用稳定入渗率4.2mm h~(-1)的模拟结果。
(2)根据桥子西沟流域降雨–径流过程水文数据及流域DEM、土壤和土地利用等空间数据,分别采用反算法(Back Calculation,BC)和事件分析法(Event Analysis,EA)计算NRCS-CN模型初损率。反算法和事件分析法确定初损率分别为0.1和0.17。初损率分别取0.1、0.17和0.2时应用NRCS-CN模型预报流域产流量。误差分析和图形拟合评价结果表明,桥子西沟流域NRCS-CN模型初损率适宜取值为0.1。
(3)采用水力几何关系幂函数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拟合罗玉沟(W100)、吕二沟(W10)、桥子东沟(W1-a)和桥子西沟(W1-b)四个流域出口量水堰流量―流速关系。应用确定性系数(R~2)和模型效率系数(E)分别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及验证效果。通过分析W100、W10和W1-a三个流域模拟结果探查流域尺度对两种模型参数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幂函数参数k(单位流量流速)与流域尺度呈负相关关系,参数m(流速变化率)随流域尺度的变化趋势与参数k相反。对数函数参数e(流速变化率)与流域尺度相关性不显著,参数d(单位流量流速)与流域尺度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W1-a和W1-b两个流域模拟结果研究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两种模型参数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W1-a流域幂函数参数k显著大于W1-b参数k(P0.001),两流域参数m无显著差异。W1-b流域对数函数参数e比W1-a参数e偏大,但无显著差异(P0.05)。W1-a流域对数函数参数d显著大于W1-b参数d(P0.05)。分别采用不同研究流域观测数据验证两种函数模型,验证结果均可以接受,在流速取值更为广泛的条件下,幂函数模型模拟效果优于对数函数模型。
(4)应用GIS工具将桥子西沟流域划分成11个坡面,通过一条沟道连接。以流域年降雨过程数据为输入,应用NRCS-CN模型计算流域坡面产流过程。采用自行设计的概念模型法对各坡面产流进行汇流演算,得到流域出口径流过程。通过考察径流深、洪峰流量和洪峰出现时间三个水文变量评价模型效果。径流深预测的绝对误差变化范围为-0.08–7.4mm,均值为0.35mm,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8%–~(-1)03%,均值为~(-1)%。洪峰流量预测的绝对和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1).85m~3s~(-1)和-63%,均值分别为-0.02m~3s~(-1)和10%;洪峰出现时间预测的绝对和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99h和~(-1)09%,均值分别为-0.09h和~(-1)7%。此外,洪峰流量和洪峰出现时间模拟结果的线性拟合斜率分别为1.09和1.04。模型的确定性系数(R~2)分别为0.99和0.97。径流模拟结果的线性拟合斜率和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3和0.78。计算得到了各水文变量拟合的均方根误差(RMSE)、模型效率系数(E)和整群剩余系数(CRM),结果表明模型对洪峰流量模拟效果最好,其次是洪峰出现时间和径流深。
(5)提出一种通过测量流速根据流速-流量关系确定流量的新方法。通过求解水力几何(Hydraulic Geometry)关系幂函数反函数,建立以流速为自变量、流量为因变量的流速–流量幂函数模型。将模型应用于罗玉沟(W100)、吕二沟(W10)、桥子东沟(W1-a)和桥子西沟(W1-b)四个流域出口量水堰流速–流量关系模拟。根据模型确定性系数(R~2),幂函数模型拟合优度依次为W100、W1-a、W10和W1-b。根据模型效率系数(E),幂函数模型模拟效率依次为W1-a、W100、W10和W1-b。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水力几何关系幂函数反函数模型能够用于测量流域流量,建立了一种通过测量流域出口流速而非水深确定流量的新方法。
本论文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为研究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土壤侵蚀和泥沙运移等提供辅助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S157.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新晓;[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毕华兴,朱金兆,张学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袁建平,蒋定生;[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王腊春,熊江波;[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刘学军;晋蓓;王彦芳;;[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马元旭;许炯心;;[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郑长统;梁虹;舒栋才;焦树林;谢晓云;王茂强;;[J];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夏军;左其亭;;[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符素华;王向亮;王红叶;魏欣;袁爱萍;;[J];干旱区地理;2012年03期
张钰娴;穆兴民;王飞;;[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永清;[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洁春;[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梁睿;[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泽强;康跃虎;赵爱国;刘海军;;[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张耀波;[J];安徽地质;2002年03期
冯晓东;常丹东;;[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郑晓文;;[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1期
章俊霞;左长清;李小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蔡文君;张卫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李粉玲;李京忠;张琦翔;;[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李树利;彭培好;王玉宽;傅斌;杨金凤;;[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蔡彦明;师荣光;张浩;刘潇威;彭胜巍;刘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李文增;;[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治国;张超;纪强;孙保平;冯磊;;[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沈波;张锋;;[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郭思彤;刘晖;向锋;;[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杨艺红;应倩岚;;[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荣浩;刘铁军;何京丽;;[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德仁;;[A];现代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刘军;;[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任运刚;;[A];重庆市水利学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09年
高强;邹翔;赵健;;[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桂芝;[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穆振侠;[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吴希媛;[D];浙江大学;2011年
丁晓东;[D];浙江大学;2010年
曾和平;[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史云飞;[D];武汉大学;2009年
程雄;[D];武汉大学;2009年
张卫华;[D];西南大学;2011年
赵军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史宇;[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海啸;[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程艳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崔普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飞;[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梁鹏帅;[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解斐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仇军;[D];郑州大学;2010年
刘丽娜;[D];郑州大学;2010年
马永力;[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德成;罗格平;尹昌应;许文强;冯异星;;[J];冰川冻土;2010年02期
王千;许一飞;雷廷武;;[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张洪江,解明曙,北原曜,远藤泰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刘丽娟,昝国盛,葛建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张晓明;余新晓;武思宏;王云琦;张满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王海龙;余新晓;武思宏;张晓明;谢媛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毕华兴,朱金兆,吴斌,余新晓;[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袁艺,史培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徐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吴钦孝,赵鸿雁,韩冰;[J];草地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灵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潘英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晋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程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马金辉;[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锦萍;[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章少辉;[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赵海伟;[D];河海大学;2007年
侯磊;[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伍飞舟;[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宫渊波;陈林武;张健;罗承德;;[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1期
林军;马文贵;张子雪;杨吉华;王明刚;;[J];山东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穆兴民,王文龙,徐学选;[J];水利学报;1999年02期
吴钦孝,李秧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3期
崔雪晴;蔡体久;刘文彬;;[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1期
宫渊波;张君;陈林武;张健;王巧红;;[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郭廷辅;[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5年01期
袁建平,蒋定生,甘淑;[J];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01期
袁建平,雷廷武,蒋定生,周群英;[J];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曹建生;张万军;;[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智华;薛滨;周怀东;刘晓波;;[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程国栋;李新;康尔泗;徐中民;南卓铜;张耀南;;[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张光辉;万力;李文鹏;;[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许振成;胡习邦;张修玉;王俊能;赵晓光;;[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祝雪萍;仕玉治;张丹;;[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正国;王仰麟;吴健生;张小飞;;[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张光辉;杨丽芝;申建梅;;[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赵倩;马建;问青春;陈欣;史奕;;[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杨肖丽;任立良;;[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程国栋;肖洪浪;;[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甘肃省武威市水利工程局;[N];中国水利报;2005年
王燕宁?通讯员
钱熊;[N];科技日报;2007年
高立洪;[N];中国水利报;2006年
王振红;[N];经理日报;2007年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博士;[N];中国水利报;2006年
;[N];中国水利报;2005年
;[N];中国质量报;2007年
姚芃;[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N];中国水利报;2006年
李成刚;[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淑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辛颖;[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邵薇薇;[D];清华大学;2009年
薛丽芳;[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沈晔娜;[D];浙江大学;2010年
李庆云;[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苏静君;[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刘世强;[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李海光;[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苏丹阳;[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慧敏;[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边金云;[D];浙江大学;2012年
马浩;[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沈亲;[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肖敏;[D];重庆大学;2010年
柳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任东兴;[D];兰州大学;2010年
董群;[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姚素珍;[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杨筱筱;[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不同时间尺度下基于绿量的草地水土保持效应研究--《生态科学》2016年01期
不同时间尺度下基于绿量的草地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摘要】:基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土壤侵蚀试验小区连续四年的自然降雨、植被、产流和产沙观测数据,分析了次降雨、月、季和年这四种时间尺度下草地植被绿量、降雨指标和保水、保土效应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降雨和植被参数呈现或增或减的变化特征,保水效应值(RE)变幅较小,而保土效应值(SE)的变幅则缓慢降低。各时间尺度RE的均值呈约10%—20%幅度的变化,RE表征的草地保水效应以季尺度最好,年尺度最差,而SE表征的草地保土效应以月尺度最好,季和次降雨尺度最差且接近。草地植被的保水效应多受制于降雨因素,次降雨尺度下,RE与降雨历时和降雨量关系密切,较长时间尺度下最大30分钟雨强是主要的控制因子。而保土效应则多受制于植被因素,在次降雨尺度下,贴近地表的枯叶层对保土效应的贡献值得重视,在中等的月和季尺度保土效应同时受降雨和植被的影响,而在较大的年时间尺度下,草本植被绿量参数可有效表征植被的保土效应。可见,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影响水土保持的诸要素呈现不同的变化和耦合特征,水土保持效应亦存在差异,因而在水土保持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应关注时间尺度的影响。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15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洪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肖辉军;[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陈吉龙;[D];西南大学;2010年
姚志宏;[D];东北大学;2008年
谢婉君;[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勇,朱显谟,田积莹,黄义端;[J];科学通报;1990年05期
盛永伟,陈维英,肖乾广,郭亮;[J];科学通报;1995年01期
陈建杰,杜红悦;[J];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刘向东;吴钦孝;苏宁虎;;[J];林业科学;1989年03期
黄承标;韦炳二;黎洁娟;;[J];林业科学;1991年05期
温远光,刘世荣;[J];林业科学;1995年04期
刁兴东,李传荣,关成平;[J];林业科技;2000年04期
刘向东,吴钦孝,施立民,关秀琦,侯庆春;[J];林业科技通讯;1982年03期
黄海仁,李培;[J];气象科技;1999年03期
陈怀亮,关文雅,邹春辉,尚红敏;[J];气象;199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廖义善;李定强;卓慕宁;韦高玲;谢真越;郭太龙;李俊杰;;[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庄晓翠;杨森;赵正波;张林梅;;[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董绍武;王正明;;[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王斌;张健;Kenneth H;[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杨廷高;高玉平;;[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杨廷高;高玉平;;[A];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兆江;[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慧娟;[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李孝辉;[D];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淮海丘岗区土壤保持功能界定及土壤侵蚀动态--《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淮海丘岗区土壤保持功能界定及土壤侵蚀动态
【摘要】:淮海丘岗区属于淮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水土流失类型区,亦即淮河流域“三山、二丘、一区、一带”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格局的“两丘”之一,该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江苏省境内。随着《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颁布实施,维护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成为国家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和要求。但在全国以及江苏省和安徽省的水土保持规划中,对淮海丘岗区水土保持的“土壤保持”和“农田防护”两个主要基础功能的空间定位问题,及不同水土保持功能的区域土壤侵蚀动态问题,因缺乏研究还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遥感调查、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淮海丘岗区土壤保持功能界定及土壤侵蚀动态特征研究。研究目的:查明该区域的土壤侵蚀空间格局和水土保持基础功能,明确该区域土壤保持功能区分布,把握典型区域土壤侵蚀动态特征,探讨水土保持功能维护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为淮海丘岗区土壤保持功能的维护与提高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成果:(1)淮海丘岗区土壤侵蚀空间格局特征淮海丘岗区土壤侵蚀面积为660.42km2,约占淮海丘岗区总面积的2.4%。土壤侵蚀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各县区的土壤侵蚀面积以安徽萧县、埇桥区,江苏省东海县、赣榆县、铜山区等面积较大,各县市均以中轻度侵蚀为主。同时与土地利用类型、丘岗地分布存在联系,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丘岗区的坡耕地和荒坡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2)淮海丘岗区土壤保持功能区划定结合本研究重点关注的丘岗地分布,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淮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江苏省水土保持规划》等规划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地表岩性等特点,针对功能区划分交叉问题,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针对土壤保持区进行等级体系分区划界明确了该区土壤保持功能区分布,该区土壤保持功能区总面积,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为IA-1花岗片麻岩丘陵土壤保持区、ⅡA-1花岗片麻岩丘岗土壤保持区、ⅡB-1石灰岩页岩丘岗土壤保持区。(3)淮海丘岗区土壤保持功能区典型区域土壤侵蚀动态特征选取淮海丘岗区土壤保持功能区六个典型区域,进行土壤侵蚀动态研究,9年间(2007年-2015年),总体上表现为由较高等级向较低等级土壤侵蚀转变的过程,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每个地区下降的幅度有所不同,连云港赣榆区、徐州市铜山区等下降幅度相对较大。这与当地政府近几年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政策和措施有关,各自地区分别编写了水土保持规划,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功能维护措施,因此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功能维护与当地政府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在对全区防治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强水土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工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4)该区土壤保持功能维护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源矿产开发破坏,包括矿产资源开发与风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系统和水土保持功能造成的损害;二是农林开发活动破坏,包括规模化农林开发和村民自发开荒造成的土壤侵蚀;三是治理工程标准偏低,一些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低、效果差,如荒草坡地开发的梯田工程标准偏低,拦蓄排水工程体系不完善,降低了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土壤保持功能维护对策:一是强化矿山废弃地生态整治;二是加强坡耕地综合治理;三是强化开发建设执法监督;四是探索水土保持政策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7【分类号】:S15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超;王治国;凌峰;纪强;孟繁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5期
王世朝;;[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25期
赵辉;黎家作;李晶晶;;[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1期
孔冉冉;张明礼;杨浩;黄昌春;陈瑞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高景晖;张宇龙;祁永新;党维勤;;[J];中国水土保持;2012年12期
姚孝友;刘霞;张光灿;;[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1期
韩成军;;[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9期
杜鹏;王利;;[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卫亚星;王莉雯;刘闯;;[J];干旱区地理;2010年01期
杜朝正;孙希华;孟凡众;;[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治国;张超;纪强;孙保平;冯磊;;[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乾坤;[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赵岩;[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杨永峰;[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谢红霞;[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全波;[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邢伟;[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张松松;[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陈文祥;[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王志伟;[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王冰;[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高文文;[D];长安大学;2014年
冯磊;[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李欢;[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李扬;[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兵;刘祖英;赵雨森;牛香;;[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6期
张超;王春红;王治国;李小芳;;[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年11期
周春煦;;[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余付勤;鲁春霞;肖玉;顾世杰;;[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2017年04期
方肖晨;王春红;张荣华;张光灿;邢先双;杨锐;赵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3期
林枫雨;;[J];城市地理;2017年12期
惠晓亚;张富;胡彦婷;赵秀兰;李晨;张延萍;;[J];中国水土保持;2017年05期
高文龙;;[J];水电与新能源;2017年04期
张骁;赵文武;刘源鑫;;[J];水土保持通报;2017年02期
蓝雪春;程岚;;[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小芳;王治国;张超;;[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王永胜;李宁;胡影;万丽;王磊;;[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吉恒莹;[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侯现慧;[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王加胜;[D];南京大学;2014年
赵乾坤;[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王志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陈学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郭伟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李淑杰;[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庞国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王春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秀迪;[D];长江科学院;2017年
吴秉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刘静文;[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邢伟;[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李伟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魏倩倩;[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侯沛轩;[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王彦卓;[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徐元崇;[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戴超;[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该霞;宋蒙亚;谢丽芳;徐元崇;汤建熙;赵言文;;[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1期
刘震;;[J];中国水土保持;2015年12期
王治国;张超;孙保平;纪强;王春红;;[J];中国水土保持;2015年12期
王白春;许林军;朱莉莉;杨亚娟;;[J];中国水土保持;2015年12期
姜德文;;[J];中国水土保持;2015年07期
张锦凰;刘丹强;姜小三;卞新民;;[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年02期
梁刚毅;;[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年12期
张钰娴;臧贵敏;李海林;牛振华;穆兴民;;[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6期
柳玉涛;;[J];黑龙江科学;2013年12期
郭玉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牛玉欣;[D];长安大学;2011年
刘利;[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陈晓燕;[D];西南大学;2009年
杨永峰;[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李超;[D];长安大学;2009年
张超;[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张青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刘秀花;[D];长安大学;2006年
崔林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汤小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松松;[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冯磊;[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李欢;[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陈爽;[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李艳春;[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孙京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进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陈吉龙;[D];西南大学;2010年
王新秀;[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李国强;[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Arthur Latornell
,冯鲁欣;[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3年01期
王德甫;[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4年03期
Donald E.Van Meter
,方华荣;[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8年01期
庞占荣;[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0年04期
付晓;周爱华;陈媛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赵芹,梁照江;[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年05期
孙新章,谢高地,成升魁,肖玉,鲁春霞;[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4期
刘更另;;[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4期
王小彬;蔡典雄;华珞;Hoogmoed W B;Oenema O;Perdok U D;;[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永伟;拓学森;高吉喜;冯朝阳;田美容;;[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王伯初;杨兴艳;王益川;孔静;;[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谢婧;吴健生;王秀茹;郑茂坤;;[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何伯干;;[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樊哲文;黄灵光;钱海燕;方豫;;[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蔡继清;任志勇;李迎春;;[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马为民;张剑波;田卫堂;;[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卓慕宁;李定强;吴志峰;王继增;刘平;;[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黄毅;张玉龙;曹忠杰;高云彪;蔡景平;;[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双瑞;双书东;程焕玲;;[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观平;[N];东莞日报;2013年
黄峰 通讯员
肖培青;[N];黄河报;2007年
杨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记者 郑北鹰;[N];光明日报;2005年
杨亚非;[N];人民长江报;2006年
记者 李力;[N];经济日报;2006年
李坤;[N];中国水利报;2007年
江西省水利厅;[N];江西日报;2004年
辽宁省水利厅;[N];辽宁日报;2007年
屈遐;[N];中国环境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姗姗;[D];西北大学;2016年
陕永杰;[D];南京大学;2011年
程楠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郁科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6年
徐仪红;[D];南京大学;2014年
滕洪芬;[D];浙江大学;2017年
陈少辉;[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林惠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刘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华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静文;[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胡晓明;[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闻亮;[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张海波;[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张雪梅;[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李婷;[D];西北大学;2015年
魏兰香;[D];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
杨泽;[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尚书;[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韦安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水土保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