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一层的基本野外生存能力力有没有必要点

前文曾谈到西方科学与宗教理论的唯心主义问题,本文想进一步谈谈社会科学中的唯物与唯心。
1 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
在社会科学的网络讨论中,自己遇到最多的是一些基本概念问题,由此才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理解上产生了歧义。
上文曾提到【……自己在网络讨论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对“劳动”这一基本概念的胡乱理解与解释,由此而导致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不分,劳动与寄生不分,人性与动物性不分,人民与公民不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不分等等一系列混乱。在社会科学的探讨方面,许多人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就是无法突破西方思维的三维时空,由此而呈现出乱象丛生,混乱一团。】
1.1 什么是劳动
& & &不少很有些马克思主义学养的人,竟然对这一基本概念也搞不清楚,甚至认为(普通)动物的觅食筑巢也属于劳动,搞得令人啼笑皆非。
&&& 劳动属于人类特有的一类活动,其核心为改造自然,它是人类的本质运动,是人类区别于(普通)动物的根本标志。正是因为劳动,才促使在普通动物基础上诞生了人类。
劳动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的运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属于劳动的成果。由此,劳动的内容涵盖目前人们所从事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具体包括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文教卫生、社会和企业的科学管理等等。如果抽去劳动,人类社会的一切将不复存在,它将毫无疑问地返祖回到普通动物界。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劳动对人类社会的诞生、存在和运动具有最基本的支撑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劳动被区分为“活劳动”与“死劳动(物化劳动)”。“活劳动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而“死劳动”是“指保存在一个产品或有用物中凝固状态的劳动,是劳动的静止形式”。
没有劳动,没有改造自然的基本运动,便没有人类。这样解释,就比以往那种先确定人再确定劳动的做法要准确的多,因为它突破了对人类认知的社会化或表观化,而是深入到了人类本质的运动,会杜绝一些模糊认识。
1.2 什么是人性
自古以来,社会科学乱在哪里?很明显,乱在基础,乱在没有对人性做出准确的定义,乱在对一些现有知识思维固化的“作茧自缚”。而怎样认知人性并破茧而出,这属于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问题。
人性这个词在中国较为常用,而在西方,由于宗教的性恶论(如基督教),他们都把人的欲望说成人的本性,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由此才导致其人性与动物性不分,并将人性视同动物性,从而将“丛林法则”解释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这种性恶论思想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法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近现代西学东渐,这一解释在中国理论思想界也有些甚嚣尘上,引起了极大的混乱。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基本思想则为“性本善”,由此才在我们的典籍中存有大量的人性善论述,诸如勤劳勇敢、崇德向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人世间的真善美都可以归类于此。
尽管“性本善”论述很多,但由于古代科学发展的局限,不可能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所以,人性的本质含义一直没有落到实底,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将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与中国思维相结合,才使我们将人性的最本质含义确定为劳动性,由此而确立了“人性=劳动性”。
请大家注意,“人性=劳动性”这一等式看起来简单,但它却事实上蕴含着一种新的人类进化论,将马克思主义ABC阐释得更为清晰,为其理论或哲学进一步中国化产生了基本的梗概。
为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本身佐证这一问题,在此先援引恩格斯的更多论述供大家参考。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摘自《反杜林论》)。“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劳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摘自《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使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不是在于他们有思想,而是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必备的生活资料”(摘自《德意志意识形态》)。
1.3 为什么说人性是社会科学的基础
目前在草根网,有关人性的讨论渐趋热烈,但对于其属于社会科学的基础问题则普遍认识不足。
在此特别提请大家注意,下面的分析运用的是我们传统的两点论分析法,而不是西方的一点论(下一篇文稿会专门谈这个问题)。
1.3.1 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
作为社会科学,阐释的属于人类社会运动和人事儿,而阐释人事儿如果搞不懂人性,自然说不到点子上。再说,人类社会就是随着人性的不断增长而发展过来的,社会科学自然也就应该以其为基础而构建理论体系,因为它属于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基本脉络。
人性,首先就是其劳动性,首先就是改造自然,只有如此也才能区别于动物性,并与动物性形成对立统一,由此而产生人类社会的绝对运动。作为人性,它对应着体外与体内两种自然:
1)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人类来自于自然,自从在动物性基础上产生了人性之后,它便高于自然,并与自然形成了天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人与自然的矛盾属于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
劳动概念的本质是改造自然,而人性=劳动性,由此,人性的最基本含义是劳动。
2)人类自身的对立统一。人性是在动物性基础上诞生的,它依托于动物性而存在,由此而构成了人类自身的阴阳或对立统一关系。这也是每个人自身都带有的天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由于动物性属于自然属性,所以人类自身的动物性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划归自然。
在人性与动物性的对立统一中,它们两者是互根互存的,没有动物性便没有人性,而没有人性也就无所谓人的动物性。
1.3.2 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矛盾
在社会科学中,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依托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存在的,它不可能凭空产生,否则便会形成唯心主义。
在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人类自身的人性与动物性也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从而产生了大家所熟悉的“社会性”。比如此类人的人性(劳动性)与彼类人的动物性(寄生性)构成了对立统一,由此而形成了所谓的“阶级性”。所以,若 “社会性”或“阶级性”脱离改造自然的基本运动,不与劳动挂钩,便接不上地气,从而不可避免的带有悬浮性(下面还会继续谈这一问题)。
1.3.3 人性思维与实用性
有网友一直在关心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人性的实用性问题,为此就专设一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无论你探讨资本也罢,民主也罢,经济和阶级矛盾也罢,人性和劳动性都是其基础,人性与动物性这一对立统一关系始终存在于其中。尤其是在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中,它更属于基础理论,以其为基础才能产生具体的应用理论。
1)人性的纵横思维。人性(劳动性)与动物性(寄生性)的对立统一,它在人类进化史上首先是纵向运动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中的思维基础。历史纵向的绝对运动为“道”,属于基础理论,而其横向的相对运动则为“德”,属于应用理论,这是“太极阴阳与五行八卦”和《道德经》的基本原理,而舍弃纵横思维,舍弃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就等于没有搞懂或丢失了中华文化,由此也就不能正确理解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纵横思维在现代体现为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它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对其的阐释就非常透彻。中共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就是因为它能够看到历史发展的纵向运动。比如抗战时期毛泽东等能够写出《论持久战》和看到抗战必胜,就是因为其能够从纵向上看待抗战大局,而国民党与一些投降派之所以对抗战信心不足或悲观失望,就是因为其纵向思维不足。抗战中出了那么多汉奸,就是因为他们注重于横向思维,静止地看到日寇暂时的强大而对中国抗战失去信心。同样,当代许多人崇洋媚外,也是头脑中植入了西方的横向思维,只是静止地横向比较中西方的科技发展,而心甘情愿地做起了隐形“汉奸”。如果深入进去考察一下就可以发现,许多人基本都局限于西方的三维思维中在谈科学,谈哲学,谈历史,谈现在。
再从建国近70年来的纵向上看,我国由衰弱到崛起,由贫穷到小康,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这种崛起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发展史上也是独树一帜,而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纵向思维在发挥作用。
这些年,中国主要的战略方向是美国和日本,但在与美日的周旋中,中国越来越主动,比如钓鱼岛,中国划设了防空识别区。再比如南海,虽然美国不时地搞些小动作,但在纵向上则是由中国主导着南海局势的运动与发展。同样,东南亚和朝鲜半岛整个局势基本也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在运动。
人性的纵横思维,将其运用在国际事务中也很能说明问题。各国百姓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所不同的只是其文化和政治统治。通过人性和劳动性进行“民相亲”,而通过动物性和寄生性抵制人类共同的敌人,与各国人民实行大团结,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既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和追求。
这种思维属于中国的传统思维,与马哲结合后,它会进一步明确,并得以现代化。由此,它会在国际事务中形成更大的优势,很快会冲出目前一些横向的纠缠,在未来的世界发展中会更能显露头角,促使人类进化,将人类引向一种更高的境界。
2)人性的实用性。马克思主义的分配原则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是分配的基础,没有劳动就没有分配。这首先就规定了劳动属于社会最基本的运动,也是其理论基础。由此也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人性和劳动基础上的。
在社会科学中,最难统一的莫过于人的思想,而用人性和劳动性统一人们的思想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所以,搞社会科学研究,首要的是要以劳动为基础,认知人性的最本质内涵,做到通人性,懂人事儿,由此才能够思人事儿,谋人事儿,干人事儿。这应是我们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要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追求。如果明确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用干不干“人事儿”来作为判断个人、组织或国家的社会行为准则,在国内,它会很容易凝聚劳动共识,将社会导向正确的运动方向,用不着苦口婆心的进行教化,人们会自觉地用以律己并干“人事儿”。而在国际上,谈到中东局势时自己就曾说过,【美国在中东干的就不是人事儿。如果其国内老百姓和士兵理解了这一点,肯定都会撂挑子不干,不会帮着那些美国政客干坏事。如果“人性”能为中东人民带来和平与发展,自然也就会将穆斯林等团结起来,并产生连锁反应。这绝不是凭空想象,因为它来自于科学,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且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灵魂深处。】
促使人类的进一步进化,引导社会向着更加人性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我们社会科学的基本导向。由此,我们的应用理论应该在基础理论或社会的基本导向基础上予以建立,不管是汇率或资本运动,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要以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的基本运动为方向,不可偏离。如果舍弃劳动论资本,单纯追求资本运动,并由资本主导社会运动,那无疑属于资本主义理论。
这对于中共对社会运动的指导和国家的管理也能够提供便利,只要掌握住人性与动物性这一对立统一关系,崇尚人性与劳动性,遏制动物性与寄生性,掌控好社会运动的大方向就可以了,至于一些具体的实施,则可以实行灵活性和粗放型指导。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目前国家间正在发生着反剥削反金融掠夺运动,人性和劳动性正在觉醒,而动物性和寄生性正在走向末路。
2 社会科学中的唯心与唯物
前文曾说过,根据“0根思维”对古今中外所有理论进行考察,在自然科学领域只有大爆炸理论与中国的古老思维才符合自然,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唯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才能阐明人类由0而生根并由此而存在和运动。这种思维非常严格,来不得半点虚假,很容易就能够鉴别出各种理论的真伪,并能够剔除一切冗赘与糟粕,使问题简单化,这对我们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也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根据以上一些基本概念的明确,社会科学中的“唯物”,指的就是人性或劳动性。所以,如果人性不与劳动挂钩,它就没有落到实底而处于悬空状态,接不上“地气儿”,不属于真正的唯物主义,难免含有唯心主义成分。
2.1 简略盘点社会科学
古今中外的社会科学,虽然各不相同,但由于一直没能找到人性之根,总体来讲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唯心主义。
1)宗教理论。很显然,宗教理论的宇宙观和人类观均为上帝,属于最为明确的唯心主义。
2)资本主义理论。前文曾详细谈过,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一般都信仰宗教,其宇宙观与人类观也为上帝。同时,其社会科学除上帝造人外,也由资本主导社会运动,并属于三维思维,所以其属于明显的唯心主义。其理论思维的“性本恶”和人性与动物性不分,显然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实际。
同时也应看到,资本主义理论较宗教还是产生了很大的进步,它向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真相在靠近。
3)中国古代社会科学。中国古代社会科学虽然与宗教关系不大,但由于没能探明人类起源,所以其人性没能落到实底,没能接地气贯通人性之根。尽管出现了大量有关“性本善”的论述,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唯心主义色彩。
2.2 怎样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读马克思主义
前几年网络中流传着一桩笑谈,说有名副局长曾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由此而把党给架空了。但这种事在我们的理论界实质上也存在了许多年。
上面曾通过分析得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它是以劳动而“唯物”的,如果像有些人那样只强调“社会性”或“阶级性”,将其与劳动相分离,事实上等于架空了马克思主义。由此,在对《资本论》的理解问题上,仅仅通过“资本”或其只言片语便很难理解其深刻内涵,需要像马恩那样由劳动垫底才能杜绝“本本主义”(但许多人很难做到),并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容与原理。
再说,“社会性”或“阶级性”也属于社会的横截面或三维时空中社会运动的表观现象,没有历史维,它也不应成为社会科学的基础。
社会科学发展总的趋势是,由唯心走向唯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在逐步深入,并越来越接近事实的真相,社会科学中的唯心成分也在不断地被排挤出去。
如果脱离劳动谈马克思主义,将其与劳动这一根本内容和基础理论脱钩,事实上就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哲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由此,空谈“社会性”或“阶级性”就会屡犯错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多次失误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在我国的反腐倡廉搞得社会既平稳又深得人心,也很有效,社会正气在恢复,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其实这实质上就是崇尚人性反对动物性,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动物性或寄生性。由此也说明,人性(劳动性)与动物性(寄生性)对立统一才属于社会运动中的真实矛盾。
虽然人性(劳动性)与动物性(寄生性)对立统一属于人与人关系中的真实矛盾,但它毕竟属于特殊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才属于其根本矛盾。
由此,不但理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也理出了(劳动)人民与公民(人性与动物性不分)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不同,其重要一点就在于人性(劳动性)与动物性(寄生性)的区别。
内容提要:《西方科学文化的本质》、《中西宇宙与时空》和《关于“论证方法”》,这三篇稿子属于与那位西方饱学之士shalako先生在《中华文化本色试析》一文下辩论的记述,对探讨中西科学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三篇稿子事实上组成了一个整体,由中西方的宇宙观到认识论,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由事实到“论证方法”,事实上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之争,也是对西方科学文化揭老底的一场实战。由此,它也暴露了西方现代科学的一系列深层问题,并得出“西方现代的宇宙观实质上属于半上帝(唯心)半物质(唯物)状态,其自身就存在着矛盾”。从根本上说,西方科学文化目前的“物质观”虽然以“实证科学”作掩护,但其实质上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这为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古老文化和现代科学,并建立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果对这场辩论从前面看过来就会发现,它事实上属于中国哲学和马哲与西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之争,并且属于中西科学文化论争的一场面对面刺刀见红的实战。
与shalako的辩论仍在继续。下面的记述有所增删和整理。
1 马哲辩证法与阴阳的交集
后来,那位shalako先生不在“宇宙”问题上纠缠了,而是转到了“论证方法”。但他不知道的是,其所谓的“论证方法”,其实就是哲学问题。
348楼shalako:我最近的评论,着重与(注:于)&你论证的方法&。你既极力否定西方相关科学,又不得不把验证&阴阳论&的科学性的西方寄托在被你否定的&西方科学&的做法,是一个无法再错的论证方法。&&
回复:您所说的“论证方法”,其实就是哲学问题,而您所说的“否定西方相关科学”,可以运用马哲辩证法中的“肯定与否定”来解释。
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其历史就是在肯定与否定中走过来的,没有否定,就没有新的更进一层的肯定。这在哲学中是很上讲的。
我们“极力否定西方相关科学”,正是运用马哲辩证法,在对其的否定与肯定中进行吐故纳新,并将中国的“阴阳”思维也运用于现代科学进行分析。虽然您看的有些眼花缭乱,但通过中国哲学与马哲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它会产生出一种更简捷更符合自然的“论证方法”。
希望您能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看出马哲与中国哲学的交集。马哲的“肯定与否定”,它会在历史演进的细节上做得很好,历史就是这样一环套一环地发展了过来,透着其新旧交替和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由此而组成了其“唯物史观”。而中国的“阴阳”则将历史这一环套一环的“肯定与否定”,组成了一个长长的链条,并记录着这个纵向运动发展的过程,与马哲的“唯物史观”基本相似。所以,中国的“阴阳”与马哲辩证法相结合,是一种很完美的结合。
348楼shalako:我开始评论时,是针对你的&(西方来的)宇宙观/方法论&这两个概念开始:西方没有&宇宙观&这个词,这一点,你至今尚未给出你的&它是来自西方&这一观点的依据;……&
回复:关于“宇宙观”概念来自于西方的问题,您可以去黑格尔和马克思著述中去找,我这里没工夫专门伺候您。
&&& 如果像您说的那样,西方没有“宇宙观”这个概念,那不就说明其文化太不够文明,其自身存在着很大的缺欠?而如果有这么回事而你没学过,那不就证明您太没有文化了?
反正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您的错。
2 自然的“论证方法”
347楼shalako:你的【论证方法】让你陷入一个怪圈:在否定西方理论之后,你又不得不依靠西方理论来证明中国的&阴阳论&。&
&&& 这是你个人的观点,我不置可否(如果把阴阳论作为一种科学观点来看待的话)。说我不置可否,是说我对你的这个观点没有看法。
349楼shalako:这也是我看一段论述(认可或不认可其观点)的方式:基本概念,论证方式。&
如果你知道如何读明白他人的看法,你就会发现,我的评论就是围绕着上面两方面(基本概念,论证方法)进行的。&
但我并没有否定你的观点,仅仅是对它提出了一些质疑。你没能有效地解答我的质疑的事实,并不能做为我否定你的观点的依据。所以,我前面说:&这是你个人的观点,我不置可否。&
我没有要改变你的观点的意思,我仅仅是在告诉你:你的论证没有说服我,让我同意你的观点。
&&& 回复:347、348、349楼shalako:俗话讲,“有理不在声高”,也不在于是否叠加多少楼用以充数,而在于是否能说到点子上,是否能将基本问题明确出来。
如果“论证方法”只是就方法而方法,而不谈正事儿,与客观实际脱钩,那是不是有些荒唐?!由此就更可以看出西方科学文化的荒谬。
您一再申明,自己并不否定我的基本观点,而是质疑我的论证方法。的确,这对您来说是够陌生的,因为它不属于西方的论证方法,而是属于中国古老的顺序思维和四维时空,与西方的逆序思维和三维时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那么,现在就与您讨论一下“论证方法”问题。
所谓的“论证方法”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就方法而方法,从而脱离客观实际走向“唯心主义”。不知您能否同意我这一基本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都存在着各自的由0而“诞生→演化历史→现在”的基本程序,这种论证方法没见过吧?对你们来说的确很新鲜吧?但它是符合宇宙、人类社会及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的,是符合实际的。请您就此“论证方法”提出反驳,看能否否定得了(除非您能否定得了自然)。
没有事物的诞生就没有其存在和运动,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论证方法”,那就请您作为反方对我的这一论证方法进行反驳。
如果否定不了,那它就属于宇宙和人类社会的纵向运动,并且是其最基本的绝对运动,其“现在”的一切事物及其运动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演化产生的。对此“论证方法”,如果否定不了,那我就要对您提出实际问题进行反问了:
1)自然科学:物质是宇宙的本原吗?它是怎么来的?其诞生和演化的历史是什么?由物质阐释宇宙的一切,它能做到大包大揽吗?
2)社会科学:资本是人类社会的本原吗?它是怎么来的?其诞生和演化的历史是什么?由资本主导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是正确的吗?它符合事实吗?
(自然,那位shalako先生回答不出。即便其知道答案也不会说出,因为它直接威胁到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他有意叉过并回避了这一话题)
349楼shalako:我要是老师,只要学生论证问题时满足这两点(清晰的基本概念,正确的分析方法),我都给A, 与我是否同意学生的观点(结论)没有关系。&&
回复:为了让你心服口服,我又查了下“朗曼”词典,其对universe的解释是,1)all the space and the matter which exists in it(所存在的所有空间和物质。注:没有时间);2)a star system(星系)。其第一个意思与我上一次给出的英文解释相似,而第二个意思“星系”则就只包含物质了,把空间都给扔了。
Exists指的是什么? to have being。这指的是不是“现有的真实的存在”?它包含宇宙或事物诞生与演化的历史了吗?其历史发展到现在,难道那不属于“纵向运动”?宇宙是不是存在一个“0→历史→现在”的完整运动过程?它是不是属于一种四维时空?你们西方的Exists指的是什么?不很明显属于三维时空吗?不很明显属于宇宙的一个横截面的那种“静止思维”吗?而对宇宙或自然的这种认知,并由此所形成的科学体系,难道不属于一种瘸腿的认知和科学体系吗?
&& &“思维”要与自然一致,自然的运动属于四维时空,包含着历史维,难道我们人类思维不应该遵从四维时空?难道它不应该属于自然的“纵向思维”?
还“清晰的基本概念”?难道前面所分析的西方“宇宙”的基本概念还不够清晰?!在你们这样的“基本概念”基础上,它能产生出什么“正确的分析方法”?其答案不是已经不言自明了么!
3 西方社会的“实诚”
为了取笑shalako先生在辩论中的被动,我让他翻译一下中国的“负隅顽抗”这个成语,没成想他还真的查阅资料,并对其条分缕析翻译了起来。当然,他主观上是想对我进行反驳,但所采取的这种方式,未免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385楼shalako:你问我英文是否有这个“成语“, 我不知道, 并对网上查到的英文翻译“put up a defense“也不满意。
387楼shalako:我个人觉得,“负隅顽抗“一词可以说成:(Put up) an entrenched defense with one‘s last breath.& &&& 回复:shalako先生:您能对“负隅顽抗”这一成语查阅资料,并进行翻译和条分缕析,无论如何说,这反映出您还具备着一份实诚。就这一点而言,不得不对您表示尊敬。
这种情况可能说明了西方社会的一种基本概况。西方社会,在有神论和上帝的长期灌输中,老百姓不分青红皂白,拿过来就信以为真(如同科学界对待其现代科学体系一样),认为真有上帝存在(哈哈哈……很好糊弄),并且还对其顶礼膜拜,成为其社会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习俗。这透着西方社会的擅于轻信,也透着西方人的那种实诚,很是可敬。
但我提出让您翻译“负隅顽抗”,您认为真的是让您进行翻译?难道您并没有意识到那是对您知识体系和您的行为在自然的真相面前的一种描述或调侃?您也有些忒“实诚”了些!这让我们中国人一看就非常明白的事,而让你们理解起来却这样费劲,因为你们脑子被固化在三维时空中难以伸展,始终不能“自然”。
不管怎么说,对您这份“实诚”,还是得表示尊敬!
是的,相比较来说,西方思维始终缺根弦。比如在军事谋略上,《孙子兵法》诞生2500多年来,至今仍然属于“世界第一兵书”,毛泽东的《论游击战》等和人民战争战略将西方战略战术打得屁滚尿流(朝鲜战争等可以作证)。在经济战线,中国人在改革开放走出去后,对西方人稍一熟悉,便在竞争中屡屡得手,逼得他们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科技战线对西方技术消化吸收后,现在已在有些领域实现了超越。而在文化战线,中西博弈已经开始易势,我们两这场刺刀见红的实战也能佐证一下这个问题。
(注:最后一段是在整理中添加的,用于给国人提提气)
4 向Shalako先生专门致谢
Shalako先生:通过对中西方科学文化的辨析,您的作用已经不止于在草根网,而是已在全国(“人民网”也已发布)引起了生物化学反应,使我们在对西方科学文化的消化吸收中,对其糟粕也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我们中华文化的这种兼容并蓄,其本身就带有吐故纳新和去芜存菁的过滤功能,虽然这并不太符合您的初衷,但对我们的确发挥了有益的作用。为此,我们不得不对您表示感谢!
至于您最后又退守于“宗教”问题,我就不再将其另行撰文与您辩论了,因为连续这三篇稿子已对其表达得很清楚,不值得再行“讨论”了。
5 辩论总结
《西方科学文化的本质》、《中西宇宙与时空》和《关于“论证方法”》,这三篇稿子属于与那位西方饱学之士shalako先生在《中华文化本色试析》一文下辩论的记述,对探讨中西科学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三篇稿子事实上组成了一个整体,由中西方的宇宙观到认识论,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由事实到“论证方法”,事实上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之争,也是对西方科学文化揭老底的一场实战。由此,它也暴露了西方现代科学的一系列深层问题,并得出“西方现代的宇宙观实质上属于半上帝(唯心)半物质(唯物)状态,其自身就存在着矛盾”。从根本上说,西方科学文化目前的“物质观”虽然以“实证科学”作掩护,但其实质上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这为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古老文化和现代科学,并建立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参考。
然而,这些问题的暴露并不仅仅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实际考察,只是其考察结果与中国古代科学思维有些近似。
“筋骨与皮肉”之说并不仅仅是调侃,通过对中西科学文化的比对说明,我们的中华文化虽然“筋骨”健全,但其“皮肉”有欠丰满,而西方科学文化,虽然其“皮肉”丰满,但缺少“筋骨”。由此就为我们去芜存菁,取长补短,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再次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探讨中,请一定要注意“0”和“本原”的作用,非此不能将它们的基础落到实底,并找到其真实的“根”。
内容提要:通过与shalako的辩论,再次梳理了中西方宇宙和时空的区别,从而非常明确地反映出了西方哲学思维的痼疾或先天残疾,为我们正视西方的现代科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与shalako辩论的底气并非仅仅来自于我国先哲的只言片语,而是来自于对宇宙和近现代科学的实际考察,我们先哲的思维与考察结果在完整性和系统性上基本能够统一。但同时也需要看到,我们中华文化由于在源头上重视“守一”和顺序思维,其哲学跃升属于特大跨度,在基础理论方面虽然有其特长,但在“五行八卦”应用理论方面却存在着不足。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观测手段出现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进展,观测到了上百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了解到天体的上百亿年的时间演化。如何解释已观测到的许许多多客观事实,引起了整个科学界重新认识宇宙的浓厚兴趣。同时,人们也在对中西方所认知的宇宙与时空进行着相互比较。
在对中西宇宙与时空的对比中,中西方思维的不同非常明确。明了这些,会对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探讨发挥有益的作用。
1 中国宇宙与时空
&&& 通常,我们对古代先哲有关宇宙的认识有些含混不清,侧重于“之乎者也”的本本主义,而对于其思维则不太重视。而在与网友的讨论中,突然意识到古人的时空观,由此而产生了新的认识。&&&
一般说来,对宇宙的认识是指对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中实体存在形式的认识。
1)时间与空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其中而莫知其所……】(出自《文子&自然》,“文子”即老子)。
理解:提请注意,宇宙时空与“道”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古贤的阐释往往以“之乎者也”为主,忽视了其思维。通过老子对宇宙的阐释,其思维中首先注意的是“时空”,而“道”属于宇宙时空中发生的一种实体的存在和运动。
其实,宇宙诞生最初的38万年,其首先创建的就是老子所说的那种没有物质的“时空”。然而在现代,中西科学界(含民科)往往最不重视对宇宙基本时空的研究。
2)0与宇宙。老子与孔子对话中特别强调:【太极由无极来,先生想要守一,心需先从无的状态下得到一,也就是无极生太极之意。】
理解:这事实上就是0与宇宙的关系。由此可见,老子对《易经》的理解和阐释是深刻全面的,在数学上能够保持其完整性。由于中国先哲思维的完整性,所以其促成了中国哲学的特大跨度跨越,从而直接从根上探讨并阐释宇宙的诞生、演化及现在,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而我们目前在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研究中,往往忽视了“有生于无”这个环节和0的作用,从而丧失了其数学的完整性。目前在对“有生于无”的理解和解释中,往往是各说各话,难有定论。
3)存在形式:这方面论述较多:
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②气一元论。“气一元论”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易经》的“三坟易”。
老子与孔子会面时为其讲解《易经》,他说:【易经,周代以前,先人所用易经分三种,人们通常叫它“三坟易”’。为什么叫三坟易呢,就是人们从祖坟中挖掘出来的圣典。三坟易由山坟易、气坟易和形坟易三部分组成。……气坟易相传是神农氏所创的《归藏易》,它的爻卦大象是“天气归、地气藏、木气生、风气动、火气长、水气有、山气止、金气杀”八卦组成的六十四卦。】
理解:通过老子的讲解,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国对“易”的研究已经很火热,并且存在着多种流派。更为重要的是,“气一元论”的源头,应该追溯到《易经》,由此就更能说明《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老子对《易经》的解释是可信的,因为如果没有“气”这个实体,就很难得出运动之“易”,它们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物”或“气”,都指的是宇宙的存在形式,它们两者实质上是一回事,属于宇宙存在和运动的实体。
但现在不管是官科还是民科,往往都拘泥于“存在形式”而丢失了时空。
4)道德与物。老子(文子)曰:【天地之道,以德為主,道為之命,物以自正。】
理解:在对“道德”的研究中,虽然“以德為主”,但要“道為之命”,最根本的还在于“道”。事实上,它蕴含着“道”为宇宙的纵向运动,而“德”为横向运动,体现着应用性或实用性,“物”则受纵横运动影响而运动。
由此说明,“道”既指的是“物”或“气”,也指的是它们的运动。同时更进一步说明,研究“道”不能从具体的物体着手,而应该从时空和“天地母”之“气”着手,它属于高于目前物质科学的一种科学,否则,就陷入了运用西方物质观和逆序思维研究宇宙的陷阱。而这也正是目前中西方科学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5)戒绝鬼神。老子(文子)曰:【至于神和,游于心手之間,放意寫神,論變而形于弦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于父,此不傳之道也。】
理解:这也属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辨析,使中国哲学早早就跨过了精神与物质之争,也由此而能够自觉地抵御宗教。
所以,那些研究宇宙,并趴故纸堆的人们,尽管都很能“之乎者也”,但如果不研究时空,如何知道宇宙是怎么回事?如何能理解中国哲学在源头上的大跨度跃升?又如何能理解它与有神论的区别?
2 西方宇宙与时空
&&& 对于西方的宇宙与时空,通过对比才能够说明问题。
2.1 西方哲学的先天残疾
在草根网,为维护西方科学文化摇摇欲坠的命运,那位shalako来我帖下主动出击,应该是很鼓了一下勇气的,因为在他宣扬西方民主和美国强大时,我曾数次对其进行“截击”和取笑,他拿我没有办法。这次正面辩论一开始我就对他讲,我很希望能与一位西方文化造诣深厚之士展开一场正正规规的辩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现在,我们就借助与他的辩论来说明一下西方文化所存在的问题(略有修改)。
由于那位shalako没能找到“宇宙观”的英文解释,他拿“宇宙论”予以顶替,并想运用其文字功夫进行翻盘。于是,他列出了“宇宙论(学)”的英语释义:
【Cosmology:&the science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e.&】
回复:从这句英文解释可以看出,Cosmology说的是“宇宙论”,它在说明着西方的universe。而universe这个词才属于西方“宇宙”一词概念的本根。由此,现在就让我们先看看universe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Universe: everything that exists anywhere(各处所存在的一切),这是西方对宇宙的最基本释义。而从其释义中可以看出,它所包含的意思如下:
1)西方视域。很明显,西方的视域属于三维空间,其思维空间相当于一个立体照相机所拍照下来的那种空间。很明确吧?!
2)忽视运动。其exists(存在)一词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了人们这一点。
3)缺乏纵向视域和思维。由于西方对宇宙的视域仅仅局限于三维空间,属于宇宙纵向运动的一个横截面,没有宇宙运动和演化的历史,所以它属于横向思维,缺失历史维。由此,在西方人的头脑中也就缺少纵向思维。这也够很明确吧?!
透过这一分析看得很清楚,西方的哲学思维不够成熟,存在着先天残疾。
2.2 西方为什么会出现精神与物质之争
从上面中国哲学的源头上讲,其一开始就是将宇宙实体之“气”与宇宙诞生与演化联系在一起的,并从一开始它就反对“放意寫神”,从而戒绝了鬼神,杜绝了“唯心主义”。
而西方的科学文化,则一直是鬼神附体,宗教盛行,直到马克思主义诞生,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唯心主义”的问题,由此而出现了“精神与物质(意识与存在)”之争。
通过中西科学文化对比和分析,西方精神与物质之争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是非常明确的。直到现在,西方社会仍然是宗教与物质科学并存,其基督教的“人性恶”与其社会科学缺失人性的“丛林法则”是一脉相承的。
2.3 爱因斯坦时空属于物质运动时空
既然老子在近3000年前就已经将宇宙定义为“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并且将“往古今来”首先予以阐明,说明其对于宇宙时空历史维的高度重视。这不但说明西方目前所理解的宇宙只属于中国的“宇”,而且说明中国的“四维时空”早在近3000年前就已产生,比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早了2000多年。
同时也反映出,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是围绕着物体或天体产生的,而中国的四维时空则描述的是整个宇宙,它们不属于同一级别,前者显然低着一个层级。造成这一级差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属于顺序思维,而西方则属于逆序思维,它无法克服其固有的物质运动思维。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对宇宙的认知属于四维时空,其哲学思维也就自然属于四维思维,除顺序思维与逆序思维区别外,这也成为了中西方思维的本质区别之一。
3 结论&&&&&
目前与那位shalako的辩论仍在继续,但他实质上早已处于奄奄一息之中,只是负隅顽抗而已。
通过与shalako的辩论,再次梳理了中西方宇宙和时空的区别,从而非常明确地反映出了西方哲学思维的痼疾或先天残疾,为我们正视西方的现代科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与shalako辩论的底气并非仅仅来自于我国先哲的只言片语,而是来自于对宇宙和近现代科学的实际考察,我们先哲的思维与考察结果在完整性和系统性上基本能够统一。但同时也需要看到,我们中华文化由于在源头上重视“守一”和顺序思维,其哲学跃升属于特大跨度,在基础理论方面虽然有其特长,但在“五行八卦”应用理论方面却存在着不足。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根据对宇宙和近现代科学的实际考察,并对照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我国古代的阴阳事实上就相当于西方的宗教理论所阐释的范围,这一点连shalako也不得不承认。但阴阳属于科学,它是通过“守一”或“唯物主义”阐释了宇宙的绝对运动或“第一推动力”,而西方的宗教则是迷信,用上帝来阐释宇宙的诞生、存在和运动,属于明显的“唯心主义”。由此,两者出现了质的区别。
同时更应该看出,由于西方哲学思维在基础方面属于“唯心主义”,其现代科学的“物质观”,尽管强调“实证”,但其事实上仍然难脱其胎盘中的“唯心主义”色彩。
由此,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对宇宙本原与对立统一规律的研究,并注意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西方科学“物质观”的区别,重点突出一下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从而对四维时空、顺序思维、绝对运动和基础理论能够形成共识,并与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三维时空、逆序思维、相对运动和应用理论区别开来,推动科学事业的向前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下篇稿子会就讨论中所反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问题继续探讨。
在草根网,有位叫Shalako的评论员,无论其中文还是英文水平以及语言逻辑,都属于一流的(曾自称“写小说”,并动不动就来段莎士比亚秀秀英语),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他于2009年注册,一直很活跃,专挑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些毛病。根据其表现和出没时间,他可能居于美国,许多网友称他为“网特”。由于政治观点相左,去年我经常拿他所宣扬的西方“民主”和美国强大取笑,他一直躲着不与我打照面。但这天深夜,看了我那篇《中华文化本色试析&》,可能有些戳到西方文化的疼处了,他便主动上前来挑字眼,指出“宇宙观”与“认识论”的语病。我当然不会顺他的思路走,于是便让他列出西方哲学的“宇宙观”与“认识论”,以便正正规规的讨论。但他怎么也说不出来,不得不“趴窝认熊”了。
由于其“趴窝认熊”,最后通过与其他网友的对话才完成了有关西方“宇宙观”的讨论。
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对宇宙产生了基本的认识,并形成了《周易》。在先秦时期,中国对“宇宙”概念产生了更详细的阐释,如“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但“宇宙观”这一概念,则主要是来自于西方的哲学,如“第一、第二宇宙观”。
虽然古代中国没有宇宙观之名,但却有宇宙观之实,如早期的《易经》,其“易(运动)”便为宇宙观,而其“阴阳”则为认识论。到春秋时期,虽然老子创立了《道学》,但实质上“气一元论”也是出自于他,为“易”赋予了实体,形成了更为具体的“气一元论”,其“气”便为宇宙观,而其“阴阳”或“阴气与阳气”便为认识论。
宇宙观是哲学和科学文化最基础的东西,它决定着整个科学体系。由于宇宙是绝对运动的,所以其一诞生便分出了最基本的阴阳(正负能)或对立统一规律,由此,宇宙观与认识论基本是一体的,它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现代语言解释,宇宙观与认识论代表着基础科学或理论。
由于“五行八卦”是在阴阳基础上诞生的,它以基础科学为基础,主要研究并阐释各种具体事物相互间的相对运动,所以,五行八卦就相当于现在的应用科学。而现代科学别看分那么多科,其实都研究的是相对运动,都属于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还差着一个根本性的层次。
就西方科学文化来讲,由于其研究的都属于各种事物相互间的相对运动,解释不清宇宙的绝对运动或“第一推动力”,其基础科学便由有神论来填补或替代,像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也不得不信仰上帝。由此,西方科学文化的宇宙观,实质上就是上帝,这也是那位Shalako“趴窝认熊”的原因。
再说西方的现代科学,它属于明确的物质观。而通过微波背景辐射已经证实,物质是在宇宙诞生38万年后才诞生的,并不属于宇宙的本原,但西方科学则首先确定了宇宙本原是物质的,什么是都要用“粒”或“子”来解释,连这些“粒”或“子”还没有诞生前的暗物质与暗能量也希求变成“粒”或“子”,形成了非常明确的本末倒置和逆序思维。这就出现了盲人瞎马的闹剧,除弄了个“引力子”自己捉弄自己并捉弄整个科学界和老百姓外,到现在也没有探测到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粒”或“子”证据。
在对宇宙的理解和解释问题上,不止是本末倒置和逆序思维的问题。将宇宙理解为由上帝创造,您说这些科学家混账不混账?!而其科学则先将宇宙的“客观实在”确定为“粒”或“子”的物质,再去用其描绘宇宙,您说他们是不是自以为是,是不是属于“唯心主义”?!
同样,在西方的信仰中,人类起源是由上帝捏了个泥人吹了口仙气,这样的忽悠也同样混账。而在其社会科学中,则将人仅仅理解并解释为动物,遵从“丛林法则”没人味,这是不是愚昧荒唐?!
由于西方文化的宇宙观属于上帝,而其科学的宇宙观则为物质,所以,西方现代的宇宙观属于半上帝(唯心)半物质(唯物)状态,其自身就存在着矛盾。
所以,对西方科学文化只要一追根究底,便会立刻露马脚,无论其再能言善辩也没招,会直接被摁在窝里出不来。但对于其应用性的物质科学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我们还是应该虚心学习,在消化后将其吸收进我们中华文化体系中来。
【有些地方属于与那位Shalako辩论中的原话,还望大家不要见笑】
最近,草根网对人性的探讨开始热烈,这对社会科学与哲学的发展甚为有利,也为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甚有裨益。
不过,目前对于人性的认识很是混乱,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些分散并扰乱人们的正常思维,影响着研究的方向。
关于人性,这是几千年来难有定论的老问题。它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搞不清这一基本问题,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就会出现偏差,对社会科学就难以把握。
究其原因,还是探究方法的问题。在前面文稿中,曾根据“0根思维”,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考察和对诸多理论的梳理得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只有中国的古老思维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才具有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理论依据。
任何事物都起始于0。尤其是人性,它是在普通动物性基础上从0开始产生并成长起来的,并且恩格斯也阐释得非常清楚,“人性与兽性(或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属于对立统一的一对概念,这无可争议。由此,人性与动物性这一基本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容篡改,它将伴随人类社会存在和运动的始终。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明确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结论也就进一步说明,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并且是人类社会诞生、存在与运动的根本动力。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它已经阐释了最基本的人性,劳动属于人类的本质属性,由此,“人性=劳动性”,这一等式非常明确。这不是谁愿不愿意接受和肯不肯认可的问题,而是事实。试问,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有哪一样不是人(性)创造的?有哪一样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有一样是上帝或神创造的吗?又有一样是动物(性)创造的吗?
在前文中曾说过,对于几千年来这一老问题,恩格斯“一锤定音”,“人性=劳动性”这一等式,不容置辩。
在网文和讨论中,对于人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解,有的将其理解为理性,有的将其理解为自由,有的将其理解为“羡慕嫉妒恨”,更有将其理解为动物性或自私性,但就是不从根上寻找原因和依据。归根结底,这些都属于对于人性的歪解,其实都属于想当然或“唯心主义”。
对人性产生歪解的原因,许多是因为搞不清“劳动”这一基本概念,搞不清人与(普通)动物的本质区别,认为普通动物也会“劳动”,这样,哪能不对人性产生歪解?
而对人性产生歪解的另一原因更值得注意:1)普遍都运用“现在”理解并解释“历史”,2)许多都运用单线思维,有违中国的阴阳或马哲的对立统一规律。这都属于典型的西方或“假洋鬼子”思维。由此,也就很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了。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西方,但由于其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则在西方科学文化中脱颖而出,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走近。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恩格斯《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中总结马克思的历史贡献时,首先赞颂的是其历史唯物主义。所以,恩格斯更加重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追究,研究出了人类起源,从而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由此,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时要注意其自身的运动发展,要将其人类起源与人性作为其重要内容。否则,如果仅仅停留于字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就缺乏完整性。
由于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补充了人类起源和人性内容,充实并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使其能够涵盖整个人类历史,所以,马克思主义ABC应该调整为人性(劳动性)与动物性(寄生性)的对立统一,它既是哲学(人类观和认识论),也属于理论的基本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往无前,人性的不断进化和动物性的不断消退,其属于纵向运动,是绝对的。而在这种纵向运动中,人性与动物性的对立统一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具体运动形式,其属于相对运动,这无可辩驳。结合这一事实,按照中国的传统思维,历史唯物主义应该属于人类社会之“道”,属于纵向运动思维范畴,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纵向的绝对运动,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属于人类社会之“德”,属于横向运动思维,主要在绝对运动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的相对运动。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体现。
人性或人类的本质,反映着人类起源和人类进化论。所以,搞清楚人性与动物性的对立统一,属于社会科学的最基本问题,也是怎样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已经在前文中都早已载明,但有些网友却形成专文指名要与自己讨论,只好将其再次阐明一下自己观点的基本依据,算作回应,并顺便表达一下自己根据中国思维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关系的理解。
大道至简,所以,研究社会科学和哲学,也需要运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厘清其基本问题。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首先需要生存,由此,人与自然的矛盾必然属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特殊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原理,人类社会的特殊矛盾属于“活劳动与死劳动”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活劳动与死劳动”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目前或现在运动中的劳动与过去的劳动之间的矛盾。而过去的劳动体现为权力、资本或货币等,其表现形式虽然很复杂,但其本质属于“死劳动”或过去的劳动。
由此,是死劳动统治活劳动,还是活劳动统治死劳动,便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属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区别。
至于活劳动与死劳动(权力、资本或货币等)它们之间如何相互运动,那就属于一些专业人士去研究的问题了。
5&关于五行&
关于五行理论,因为存在着十二经脉首尾相传,从古至今又通过五行理论治愈过大量的疾病,尤其是治愈过一些疑难病症,所以,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前,对其不敢妄加猜测,还是应该尊重古人的结论。但是,在当今的科学现实面前,一些被证实了的问题还是需要被采纳的。&
5.1&五行与无机物和有机物&
根据古人的理解,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而现代科学早已证实,自然界的基本物质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对此,我们应该无条件的予以采纳,不应该千方百计地再为“五种物质”寻求其它解释。&
根据以上的多方面探讨,我们可以对体内外物质与能量的基本运动情况进行一下综合,见下表:&
表11&&体内外物质与能量运动综合简表&
体外(消化道)
植物物质→二级物
正能→负能
各脏腑发挥功能所需的能量,既受制于肾脏(先天),也有赖于分解与合成(后天)。如果没有分解与合成,便不会存在五行。所以,在探讨五行理论时,首先应该探讨分解与合成,因为它属于体内能量的供给途径,代表着能量的主要运动。&
肾系统所收藏的能量可以通过“精化气”反馈于其它各脏,与其它各脏形成互济,这应该属于体内三级物还原为无机物的过程。除这种互济外,由肾所主导的能量对其它各脏的反向或调控运动,则会产生另外层次的能量传变,由此,肾与各脏便存在着另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它先于各脏而发挥效能,规定其它各脏的形成和运动,又在后天依赖于各脏,在此基础上也反作用于各脏。&
5.2 五脏与生化反应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目前的共识,结合中医的描述,五脏的功能已经较为明确,比如脾为吸收而处理并调控能量和物质(含分泌和调控一些功能性物质)、肝主调控分解反应(含产生胆汁)、肺助分解反应(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等)、心主运输(含体内外运输)、肾主收藏或合成(应涉及DNA和激素)。&
在人体内的能量运动中,各脏具有着一些自身的特征,比如能量运动是随心和肺的搏动而进行的,消化液和胆汁是随进食而分泌的,是随物质的进入消化道而运动的,这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人体废能和废物的排出也是随心的搏动和肺的起伏而进行的,它们的运动应该是由心和肺共同作用的。尤其是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对废物的排泄功能应该与肺存在着密切关系,由此还可以延伸到体表和膀胱,其排除废能和废物的功能并不单单属于心脏的运输功能,也与肺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上面对脏腑和下面对经络的探讨,体内的分解与合成,从大的方面与各脏腑的功能并不属于同一类型的能量运动,而是存在着某种对立统一关系,或者说各脏腑是围绕着分解与合成而运动的,并调控或反作用于分解与合成,通过心、肝、脾、肺、肾几脏都与血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反映出来,请见下图:&
注:1)腑从略。由于脏腑的属络关系,腑功能属于脏的组成部分,其功能自然延伸到腑,消化道中的生化反应自然也受各脏所调控;
2)图中的绿圆表示各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作用,而五行理论所阐述的主要就是这层关系,并包含生化反应,是把它们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能量运动规律。&
图8&&生化反应与各脏关系示意图
根据遗传学反映的情况,各脏对生化反应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运动而发挥作用(暹罗猫毛色的变化,与环境对酶的影响有关)〔6〕。由此,不但说明了“五脏之间,皆相贯通”的原因,也说明了血液循环系统与经络系统之间的关系。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为生化反应运输物质(和能量),而经络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各脏调控生化反应。这使得各脏在全身的“气机”运动中由原来的直接作用退居到了一种间接作用的位置(如“五脏化五液”就应该属于生化反应的时空或环境的一种反映)。&
在对生化反应的调控中,各脏也规定着能量的运动,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类似于中医理论中三焦中的气机,请看下表:&
表12&&各脏功能在生化反应中的对立统一情况&
能量逆向运动
供能和物质
能量顺向运动
注:1)表12反映的是各脏运行正能(即对人体有用)的一面,对其废能则不表,比如肺所吸进的氧,相对于排出的二氧化碳属于正能,但相对于体内运行的能量,尤其是肾能,它一直都处于负能的地位;
2)心促使能量产生逆向运行,是指血液和津液承载的能量,其运行方向是处于最内层的肾,而肝顺应能量运动是指将能源物质和细胞中所含能量经分解向外释放,它们两者并不处于同一层次。但由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则也需要心的运输。&
5.3 五行及其它&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理论是个复杂而晦涩难懂的问题,因为它既涉及到能量运动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药物的运用。根据以上探讨和能量运行存在不同层次的情况,最起码血液、呼吸、经络和神经都能够遍布全身,它们都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能量,已经明显存在四个层次的能量运动。同时,五脏也具有各自的运动时空,使体内的能量运动更加复杂化(参考下面的表13/15)。&
是否可以运用五脏能够调控生化反应的不同功能阐述五行规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但是,古人运用五行理论所得出的一些效果和经验,我们不应该认为是无凭无据而随意否定,而应该理解为一种真实的体验和积累,应对其倍加珍惜,因为各脏腑在服务于分解与合成(能量的释放与收藏)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些相互联系和影响。至于怎样结合现代理论去阐述各脏腑之间的这些关系,还需要众医家进一步探讨解决。&
体内能量究竟怎样分层次运动,各脏腑相互之间究竟存在一些什么样的关系,理清这些也就可以对药物进行相应的分类,从而对药学产生深刻影响。
运用现代理论替代五行理论,这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难点,既不能随意抛弃和否定古人的经验,又要把这些经验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阐述,包括药物的功效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项工作既艰巨又繁琐,并且有些地方还难于取得实验数据,需要众医家联手研讨,反复斟酌,使古人的经验与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让其为现代所用。&
6&腧穴和经络&
参考以上的各个图表,我们已经大体知道了人体内能量的运动方向。而体内外能量的运动,都必然伴随着相应的生化反应。但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把腧穴和经络与人体的生化反应明确地区分开来,也没有把脑和神经系统予以专门探究,这是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地方。&
从基本的层面讲,由于人体内的生化反应是由酶等功能性物质具体实施的,结合上面对脏腑功能的探讨,所以我们所探讨的腧穴和经络运动,是脏腑在形成后对人体全身能量运动或生化反应所发挥的一种调控作用。&
前面已经讲过,人体的生化反应是由功能性物质具体实施的,各脏不能够生成功能性物质,由此决定了各脏的功能只能是调控全身的生化反应和能量运动。由于各腧穴既属于各次级功能组织(如关节等),又联结并隶属于脏腑,再加上“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由此可以推断,腧穴是在脏腑支配下身体各功能组织从事生化反应和能量运动的一种调控部位。这种情况说明,各脏腑或功能组织从事生化反应都需要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和交流。这与自然界时空调控能量和物质运动的机理是相通的。&
由于“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并且其功能存在“补泄”之分,所以,这种“补泄”相当于各组织的呼吸。由此,根据腧穴与各脏腑的关系,各脏腑也就存在着各自的呼吸。而这种呼吸是不同于肺系统的另一种呼吸,因为肺也有自己的腧穴从事这种呼吸,它与肺系统的呼吸相伴而生并存在着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肺系统的呼吸主要是为体内的生化反应提供氧并排出由生化反应所形成的二氧化碳。当然,由于肺泡之空腔也属于“凹进去的表面”,它也兼有为各脏腑之经络呼吸服务的功能,比如气功练习中也可以通过肺部呼吸排出各脏腑的浊气或病气(可以闻到某种腐臭),并能够为它们补充“清气”。而各腧穴则是主要从事于各脏腑或功能组织的“吸清呼浊”。这种呼吸既不同于有氧呼吸,也似乎不完全类同于细胞的“无氧呼吸”,它属于人体脏腑或功能组织的一种特殊呼吸。如果不承认这种呼吸,怎样解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怎样解释“邪气入里”和“驱邪”治病?!即便苹果的内核也需要与外界沟通进行呼吸。&
根据对体内和体外新的理解和上面的表5所反映的情况,五脏都通过各自的腑直接与体外相通。同理,各脏腑在体内的能量运动,也应该与体外相通,这是它们的生理活动所需要的一种必要条件。&
在论述经络的理论中,基本都是将经络运行的能量与能源物质(如葡萄糖)在人体内所释放的能量混在一起的。由此,导致其理论不但存在着一些模糊性,也有些难于理解和运用。而由于经络系统不同于心的运输系统,它们相互之间是既相通又隔离,并且经络的功能活动并不局限于细胞内(学界认为生化反应发生在细胞内),也没有酶的运行相伴,而且还能够与体外直接相通(比如六气入内),所以,经络和腧穴中所运行的能量应该有别于有机能,它属于由有机能所衍生的另一类别的一种能量。但它必须以有机能运动为基础,没有有机能的支持,不会产生其运动,它属于以肾气和“水谷之气”为基础由各脏腑所形成的一种它们独特的能量。&
各脏腑或功能组织作为生理组织或单位,必然存在着各自的运动时空和生理呼吸。如果不承认机体统一中脏腑或功能组织各自的生理独立性和呼吸,就等于抹杀了它们的存在,就不会存在它们各自的生理运动。在它们各自的生理运动时空中,必然存在着正能与负能,并产生相应的废能。很明显,从体外吸进的“清气”属于负能,而各脏腑通过经络支配各组织和细胞的能量属于正能。由此,通过腧穴排出体外的病气或浊气属于各脏腑或功能组织的废能。经络呼吸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示意图显示如下:&
注:1)身体各功能组织和腧穴都隶属于各脏腑;
2)腧穴吸进的“清气”为脏腑能量的负能,而排出的“浊气”为其废能(但相对于排出体内的废能,所吸进的“清气”则属于正能)。&
图9&&脏腑呼吸示意图
其实,由肺参与的生化反应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参考图2),比如由心供给的能量为生化反应的正能,由肺吸进的氧为生化反应的负能,而由肺排出的二氧化碳为生化反应的废能或由废能产生的废弃物质(包括生化反应产生的H2O和排入大肠的废弃物质),其机理是一样的。&
通过对几个肝癌病人的观察,发觉在其患病初期都有不同程度发胖的历史,这种情况说明人体发胖会致使肌肉组织和腧穴致密,阻碍了体外“清气”的吸纳,也阻碍了体内浊气或病气的向外排放,即阻碍了各脏腑和功能组织的“吸清呼浊”。&
在脏腑及各功能组织的阴阳之气或其正负能的运动中,如果出现它们相互之间交流的障碍,并且所产生的废能不能有效排出体外,就会导致能量的瘀滞,从而产生病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脏腑及各功能组织的“吸清呼浊”通道予以疏通,才能消除病灶。所以,针刺穴位,刺激脏腑及各功能组织的“吸清呼浊”,保障其正负能的正常交流或运动,从而能治疗疾病。&
6.2 经络及其实质&
根据以上对脏腑以及腧穴的探讨,经络的实质也就基本清楚了。&
经络隶属于各脏腑,它又连接各腧穴,是由一个个腧穴连接而成的脏腑能量传变或相互影响的通道,并由络脉遍布全身。正是由于它联系各脏腑和腧穴以及全身,它才能够使脏腑通过经络呼吸从另一角度统驭或调控全身的生化反应和能量运动。&
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的功能,这种呼吸是存在的,比如针灸的补泄效应,这与遗传学所反映的环境以酶为媒介对机体产生影响〔6〕的情况是一致的。由此,经络系统便与生化反应和能量运动存在着密切关系,请看下表:&
表13&&生化反应中的经络和有氧呼吸&
全身各功能组织
调控生化反应和能量运动
全身各细胞
参与生化反应和能量运动
&&& 生命始终处于开放系统中,始终与自然环境发生着关系。如果把生命密闭于某系统中,它不可能存活。而开放系统相对于生命来说,也并不只是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那样简单,如果机体只存在生化反应和肺系统的呼吸,它也不可能存活,更不会形成智能。所以,正如自然界环境或空间能调控物质运动一样,人体内的能量和物质运动,也是受环境所调控的。&
7&生物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体运动&
在科技类读物中,经常会读到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由于目前已证实能量第一性,也就由此说明它们三者并不属于并列关系,物质和信息都应该属于能量的不同存在形式。&
7.1&生物界物质、能量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由于我们所探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主要是围绕着生物展开,所以,这里所涉及的物质指的是有机物或植物物质,而经过一系列的运动,能量和信息都不可避免地凝聚或统一于植物物质。而在动物界,由于其所需能量都来自于植物物质,有赖于植物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并且能量的运动属于逆势而行(参考上面的表3),又使得能量和信息与植物物质相分离,然后它们又都统一于动物物质,请看下表:&
表14&&生物界物质、能量和信息运动规律&
无机界+微生物
动物界+微生物
→植物物质
→活化能(少量植物物质)
→固化能和信息
统一于动物物质
(三者在生物界基本运行轨迹)
→信息(能量的高度有序化)
注:该表只概括有机能运动,不包含经络。
7.2&人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运动,以及意识的生成&
人体的生化反应可以导致能量的释放和聚合,但怎样释放和聚合,何时何地发生,它们释放和聚合的程度和先后次序,以及它们在体内的种种运动,则不属于生化反应所能左右的,这需要相应的更为复杂和科学的系统才能胜任。由此,人体便在生化反应基础上存在着不同的调控系统,并且构成了人体不同能量运动的层次和整体性。&
按照《内径》的阐述,“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同时,三焦也属于五脏所处的背景时空,五脏皆处于三焦之中。而三焦处于消化道和髓之间的过渡空间,使它们既受到肾的支配,又相互之间产生联系,并且通过经络遍及全身。由此,就构成了人体存在着三个基本层次的能量运动,即脑或神经系统(由内及外的生命反应,主导在内)、血液循环系统(先由外及内,后由内及外)、经络系统(沟通内外)(可参考“表4&&人体能量运动层次”)。&
这三个不同层次或系统,其运动方向都不相同,存在着它们各自的中心,并且存在着它们整体的运动,见下表:&
表15&&物质、能量、信息和意识运动综合简表&
血液循环系统
由外及内,再由内及外
主导并调控物质和能量流动
物质和能量
调控能量流动
由内及外的生命反应
调控生命运动
由内及外的意识和行为活动
调控意识和行为
各系统整体运动
注:1)呼吸系统服务或隶属于生化反应,暂除外;
2)血液循环(迁就目前说法)包含植物物质向体内的运动,也包含其能量被释放后形成的废弃物向体外的运动,它是与消化道物质运动在体内相对应的另一条通路;
3)脑或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存储和处理信息;
4)在血液循环系统,心的能量处于最高部位;在脑系统中,脑的能量处于最高部位;而在脏腑系统中,肾的能量处于最高部位。&
信息与意识的关系,通过髓和脑的结构也能反映出来。脑是以髓为基础的,意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这与目前所测的体内血液流动和能量运行情况也是相符的。虽然脑和神经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相通,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由于各系统都以五脏为中心(奇恒之腑隶属于脏),并且疾病基本都发生在五脏六腑,所以,治病以五脏为中心。&
7.3&物质、能量、信息与意识的关系&
大脑的功能是能够存储和处理信息,从而构成了智能诞生的机理:物质→能量→信息。在智能诞生后,又会产生反向的能量运动:信息→能量→物质,由此可以指导机体的运动,比如机体主动选择食物和进食,用以维持生命,以及怎样对外界事物和信息作出反应,从而构成生命的一切活动,包括改造自然和社会活动。&
关于能量、熵和信息的关系,表3已经有所涵盖。能量运动必然包含着信息的运动,它们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同时,由于物质运动从属于能量运动,所以,物质运动也必然包含着信息的运动。根据它们的关系,整个宇宙运动所包含的信息,便是由大爆炸能量所产生的,宇宙间所有信息的根本出处来自于大爆炸能量。由大爆炸开始,整个宇宙运动的熵值便一直在增长,也一直在由有序转化为无序。而生物熵则是从生命诞生开始,随着生命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而产生的,其本质是随着有机能的不断积累而产生的,它是一种与宇宙能量扩散相背离的能量运动。由此,意识也是有机能不断积累并形成高度有序化所产生的一种结果。&
根据表15反映的生命运动情况,意识是在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由此可以说,意识是信息的产物,而信息是生命能量有序化的产物,它属于生物信息的范畴。虽然机体能量主要来自于有机物,但也通过经络呼吸来自于自然环境或时空,所以,意识的产生便超出了我们所认识的物质存在。由此,意识的产生虽然有赖于有机能的不断积累和高度有序化,但它也有赖于自然环境或时空,请看下表:&
表16&&物质、能量、信息与意识的关系&
血液循环系统
输入有机物
→生物信息
沟通自然界
注:免疫应答等植物神经功能应该属于生物信息层次。&
根据能量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的原理〔1〕,意识虽然产生于存在,但这种存在却是已经超出并高于我们所认知的那种物质存在。&
8&中药与微生物&
由于中医形成于2000多年前,而当时还没有发现微生物,形成了微生物在中医体系中的理论空当。&
正如自然界能够自我调节一样,人体中的一些失衡一般也会由其自身调节所自愈。但有时人体某些系统的失衡或后天之病却并不能自愈,或自愈难度较大,需要借助于由外及内的针灸和药物顺应人体的自愈规律予以调理。&
疾病的产生一般都是因外邪侵入,怎样祛除外邪,以及调理由其所引起的内部病变,就是药物所发挥的作用。&
中药的功能,指的就是其所含能量的效用。“从物理学角度讲,质量是浓缩(或有形)的能量”。由此,就决定了植物或有机物质含两种成分,1)基本质量,如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能量(有机能)。由于有机能的吸聚和浓缩,它使物质形成了其特殊质量,使植物或有机物质在其基本质量基础上含有了自己的特殊成分〔3〕。这些特殊成分就是它们所含有的不同有机能,也从而决定着它们不同的功效。中药的运用,就是利用植物或有机物质这些不同的功效。&
药物的功效怎样与人体发生关系,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既然已经知道有机界能量和物质运动的推动者是微生物〔3〕,那么,药物所含能量的释放和运动,自然也会是微生物在发挥作用,它也是药物与疾病之间联系的纽带。体内所需的功能性物质是由微生物产生的〔3〕,分别由小肠和大肠吸收进体内(大肠吸收酶还有待实验进一步证实),体内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由它们所推动的,所以,除探讨微生物与营养学的关系外,怎样把中药的功效与微生物作用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作为中草药,它在被吸收时既含有由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又含有其各自的有机能,导致它既可以直接参与人体内的生化反应,又可以影响脏腑对生化反应的调控,同时它也是生化反应的原料,是从三个方面对体内的生化反应发挥作用,这又使得在探讨药物的功效时增加了复杂性。不过,根据中药都可以归经的情况看,它是在生化反应中以影响脏腑的调控机能来体现其功效的,因为中药多为煎服,经过高温使得其中的一些酶已经基本失去了活性,其主要功效是影响脏腑的调控机能,同时也导致肠道和体内微生态产生变化,从而导致酶的生成与运动发生变化。&
目前已经知道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大体关系〔3〕,但中药在消化道中怎样改变微生态与怎样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生存,从而影响人体内的生化反应或物质转化,眼下还掌握较少。目前已有学者在探讨中药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7〕〔8〕,正在逐步推动中医与微生物的结合,这应该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微生物与人体发生关系,其途径必然是:酶—能量—人体这一链条,比如黄连和苦参(其苦也许类似于胆汁)可以对消化道微生物形成影响,由此可推断它会对酶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体内的分解与合成,并影响体内的能量释放与收藏。如果能展开这一探索,比如各种中药与酶和维生素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得以摸清,也便摸清了微生物与人体能量运动之间的大体关系。按照目前生物酶和维生素研究的现状,探索中药对它们的影响,应该能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但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复杂的关系有待探索,还需要许多的实验(数千种中药和酶),也需要摸清人体内能量的具体运动规律和变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目前还缺少中药、微生物与人体能量运动相互之间关系进一步认知的情况下,尤其对于人体的腧穴呼吸还存在争议,可以继续通过功效探讨药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这是目前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做法,也是人们愿意接受的习惯做法。&
由于目前能量仍处于“不可见”状态,并且各种植物所含能量各不相同,所以,探讨能量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又一个难点。但正如许多人所说,“中医是经验医学”,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并真实的中药验方和功效知识,它可以为我们对各种能量或微生物与中药关系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一些线索,以期尽快弥补这一缺憾。&
9&中西医的现状&
9.1 西医属于物质观&
能量观的确立,使得西医明显暴露出自己的不足。&
9.1.1&西医基础理论属于物质观&
西医依托或赖以存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理论,都属于物质观,所以,西医也属于物质观医学,这是毫无疑问的。&
9.1.2 西药属于无机药物&
物质的无机与有机属性是由其所含能量决定的〔2〕。前面已经讲过,人体吸收的能量属于有机能,而有机能的载体是有机物,所以,人体所需物质,除H2O和氯、钠等几种环境物质,以及生化反应所需的氧外,都属于有机物〔3〕,无机物对人体是不适用的,并且会对其予以排斥,是有害的。目前,因大量服用西药而导致的大量疾病和副作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对待传染性疾病和病毒的治疗上,对抗疗法既属于一种有效的手段,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能够找到特种药物只把病毒作为靶细胞,而不伤及其它,那是非常可取的,但一般情况下,抗生素杀死病毒的同时,也会杀死其它肠道微生物,降低肠道微生物对病毒产生的拮抗作用,反而会降低机体对病毒的抗感染能力,形成很强的副作用。&
尽管西医基础理论和用药是非科学的,但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却存在着合理的一面,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通过注射疫苗培养人体内的抗体预防传染;2)对病毒性传染采取对抗疗法,这都是可取的。但这一方面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索,以使在对抗病毒的同时,努力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由于西医的普及和其在目前医学界的统治地位,其在物质观层面的优势也可以由中医所借鉴,西医和现代生物学等所运用的一些物质名词,可以被吸纳进中医理论中,以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9.2&中医偏于能量观&
虽然中医是从“气”(能量)角度阐述生命运动,但由于历史和科技的原因,它对能量运动的认识既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彻底性,对物质的认识也是欠缺的。这使得目前的医学现状是,西医缺失能量观偏于物质观,而中医偏于能量观而对物质的认识又不够充分,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
物质运动从属于能量运动。由于西医属于物质观,目前急需一种新的医学体系弥补能量观医学空缺。纵观世界范围内各医学体系,只有东方医学才与自然科学的能量观相接近,比如中医、藏医、蒙医、维医和印度医学等。尤其是中医,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自然科学体系,具有独特的优势:1)其理论体系属于能量观;2)其药物(主要)属于有机物。&
但除中医理论需要进一步整理和完善外,中药的功效,究竟怎样对人体内的能量运动发挥调节作用,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在对医学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改革的同时,也需要用有机药物代替无机药物。&
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是永无止境的,到人类灭亡也不可能穷其对自然的完全认知。对于自然,人类永远处于相对的认知阶段,不可能达到绝对的认知。所以,目前任何理论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中医也不例外。但它毕竟是最接近自然科学能量观的一门科学,涉及到哲学、宇宙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所以,在医学甚至整个科学体系面临改革的当今时代,对中医的深入挖掘并使其现代化,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医理论和自然科学的融会贯通可以看出,中医是对生物学进行深入研究最理想最现实的一门科学。同时也反映,生物学理论绕不开中医,中医的现代化也属于生物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学的深入也在等待着中医研究的深入。&
纵观中医的历史,可以说其近代发展是缓慢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物质观局限所致。而运用能量观探索中医,把能量、时空和微生物等引入其中,则可能会推动中医的发展。通过结合能量观和现代诸多科研成果对中医阐述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它可以使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明朗化,为中医的现代化产生一种思路。&
中医药的现代化,首先应是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然后才能产生中药和临床的现代化。&
中医对于气的运动以及疾病的观察和治疗是细致的,为后世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对于气认知的模糊性,它对能量运动以及疾病的诊疗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如果我们能够对能量进行清晰的分类,并能够对其运动掌握清楚,不但能够理清生物学许多问题,也能够消除以上疑难。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我们目前对能量运动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但能量仍处于不可见状态,使我们对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仍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中西医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一概地否定西医,因为能量观并不排斥物质观,否则,这也不符合中医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涵。物质观的盛行,虽然严重阻碍了中医和所有学科的发展,但也使人们对物质运动的研究较为系统到位,所反映的矛盾为能量观的重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西医反映的是物质观,它便于人们认识物质运动的表观,而能量观便于人们认识物质运动的本质。所以,在研究生命的运动中,既要坚持能量观,又要结合物质观,使它们两者达成一种有机的统一,何况目前中医在传染性疾病防治等方面还没能彻底代替或依仗于西医。所以,我们应对西医取长补短(如果能把台港澳中医、印医、藏医、蒙医、维医甚至东南亚和日韩等国的研究成果中合理成分结合进来则更好),将其合理内容继续为人类社会发挥作用,并由此促进中医的研究和进步。&
在对中医理论和医学典籍进行抢救、整理和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应该注意发挥老中医和理论工作者的作用,趁他们还健在,发动他们将多年的学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深入挖掘,并与能量观结合起来,防止这些宝贵资源的流失。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
随着目前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被逐步理清,在弄清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学经验,结合西医物质观方面的优势,中医的现代化还是有可能的。如果做到这一点,不但能够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也便于中医的普及,使它为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在中医现代化的尝试中,建议不必大量的引经据典,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结合现代知识和词汇,整理出一种系统的理论,力求简单实用,便于掌握和运用,为其普及奠定基础。&
在中医现代化尝试中,不可能达到完全合理,因为我们目前对能量的认知还很欠缺,还没有使其进入“可见”状态。由此,鉴于目前现代医学基础理论需要深化,社会急需中医理论现代化用以普及的特殊时期,可在尝试中先保障其主要方面基本合理,一些次要方面可留待以后解决。&
以上刍议是粗浅的,并非行家所言。它也基本是运用中国的传统思维从宏观上来看待人体的能量运动,在微观上还难以做到具体和准确,有些地方不一定合理,更难做到面面俱到,许多地方还需要专家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它也许可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一种基本思路,还望众医家共同研讨解决。这属于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巨大工程,需要众医家经过长期的艰苦劳动,携手共同完成。
〔1〕段修斌. 宇宙是物质的,还是能量的?
〔2〕段修斌. 化学能量观初考.
〔3〕段修斌. 生物学能量观初考.
〔4〕李德新.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 第11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4OTIzOTY0.html.
〔5〕王新华主编《中医基础理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版.&2006年7月第6次印刷.[第121页].
〔6〕遗传学.&[].&http://baike.baidu.com/view/8907.htm.
〔7〕朱婷,蔡光先,吴海,等. 植物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年第19卷第18期.
〔8〕张国民,谭周进,等. 微生物对化学物质构效的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第19卷第17期.
初稿:,修改:,再次修改:。
篇首语:这是2012年写成的一篇稿子。由于自己对中医药属于外行,担心存在着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故只将其存档于网盘中,一直没有发布出来。下篇稿子《中医之“气一元论”与能量观》准备就中西哲学问题进行一下基本的辨析,有些地方需要以这篇稿子为基础,也就不顾虑其一些细节方面准确与否了,故将其发布在此为其做一个铺垫。
摘要:能量观的确立,揭开了中医的神秘外衣,从而说明中医属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完备的自然科学体系。虽然中医基础理论属于能量观,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它所阐述的能量运动还是存在着一些模糊性和不彻底性,导致其难于现代化。针对西医偏于物质观,而中医偏于能量观的现状,结合能量、时空和微生物在人体代谢中的作用,以及物质、能量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可以启发我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希望众医家共同努力,争取能为中医现代化理出一个让世人所能接受的方案。&
近现代以来,物质观的横行,使其成为科学的一袭圣衣,所有的科学问题都由其所笼罩。由此,中医也受其冲击淡出了在中国医学界的主流地位。同时,也不时有人认为中医属于“伪科学”,主张取缔中医,使中医几度面临灭顶之灾。&
令人庆幸的是,由于中医自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它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并且在物质观医学渐渐式微的情况下开始复苏,又在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心。但由于一直探测不到“气”的存在,它仍然处于“不可见”状态,从而使中医具有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随着能量第一性被有效证实和能量观的确立〔1〕,它不但揭开了中医的神秘外衣,也反映出中医才属于真科学,其基础理论属于能量观,并使得中医现代化成为了可能。&
在下面的探讨中,将根据现代研究,把能量、时空、微生物和生物化学等尝试着引入中医,意在启发一种新的思路,其性质属于一种议论,并提出问题供大家参考,主要集中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侧重点在于其在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目前还有待完善的部分,结论也应由众医家研讨决定。&
1&中医与现代科学&
中医虽然属于医学,但它也属于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囊括了哲学和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是集各种学科于一身的一门学科,具有鲜明的系统论特色。中医的气、阴阳和五行,与自然科学能量观所反映的实际是相似的,可以通过图示显示如下:&
& & 注:图中的五个事物,是迁就“五行”而设的,用以指代宇宙中的多种事物。&
图1&&中医医学观与自然科学能量观比较示意图
对于生命的认知,中医也把“气”置于“血”(物质)之上,认为“气运则血行”。由于目前已证实有机物属于物质+有机能的化合物〔2〕,以及它们在体内的化学反应,使得中医的“气”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所以,中医所说的生命运动,其实质就是能量的运动。它是从正面阐述能量运动的,非常难能可贵。&
关于自然科学与中医医学观的具体名称对照情况,可见下表:&
表1&&中医与自然科学名称对照表&
宇宙本原。
宇宙观(含时空观)
阴阳—正负能
指事物内部正负能,其外延也可扩展到整个宇宙,指整个宇宙中的正负能。
时空观和方法论
五行—事物相互影响
“五”指代多种事物,“行”指代它们的运动会产生相互作用和交叉影响。
&&& 从以上对照可以看出,中医所反映的气、阴阳和五行,正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所反映的正是现代科学的“病因”或所欠缺的三个最重要部分,即宇宙观、时空观和方法论,它属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完备的自然科学体系。&
通过以上比对可以看出,只有运用能量观才能把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而物质观是难以做到的。&
通过这样对比,说明中医对自然的看法与自然科学能量观在宏观上是吻合的,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自然科学。在我们感叹中国先人们的大智大慧之余,还是应该看到,中医理论虽然大致符合能量运动原理,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2&精气血津液&
2.1&人体能源物质运动基本规律&
在中医理论中,虽然提到了“水谷之气”,但由于古人没能区分出空间能和太阳能,更没有区分无机能和有机能(即生物能),所以,古人所说的“气”属于能量的总称,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在此我们首先要明确,除环境能量和环境物质外,整个有机界运行的能量和物质全部属于有机能和有机物。由此,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全部来自于植物物质或植物的间接产物。至于环境、气候、时节和天体对人体的影响,则属于环境对人体内生化反应的另一种作用(参见下面的“腧穴和经络”),我们首先应该探讨有机能在体内的运动情况。&
现在已基本清楚,有机界能量的运动规律是太阳能先在物质中予以储存,形成有机物或植物物质,然后再将能量释放出来参与自然界能量的扩散。而动物的生存则是发生在有机物或植物物质能量释放的过程中,即借助植物物质的能量释放,动物体另行组织了一轮能量储存和积累,使植物物质的能量释放拐了一个弯,然后再由动物释放能量,参与自然界的能量扩散〔3〕。根据有机物质合成的三个阶段〔3〕,动物或人体内能源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见下表:&
表2&&人体能源物质运动基本规律&
体内→体外
能源物质运动轨迹
(植物物质)三级物→(被分解为)二级物
→(被合成为)三级物
→(被还原为)无机物〔4〕
注:1)人体物质最终也要在物质循环中被转化为无机物;
2)脑和肌肉组织等三级物,可根据其所含能量高低进行次级分类。&
按照上表所显示的物质运动情况,植物物质在人体消化道中就开始由三级物放能而转化为二级物,从而降低能态供人体吸收。这一过程,既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了先期所需的能量,又为其后期运动所需保留着一定的能量储备。&
另外,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根据能量摄取和运动原理,素食对成人是最有益的,因为素食可以使植物所储存的有机能直接向人体传递,而肉蛋奶所含有机能是通过其它动物间接向人体传递。非常明确的证据也摆在面前,食肉动物并没有比人更聪明。所以,成人应主要以素食为主。&
2.2 人体能量运动层次&
2.2.1&能量、熵值和信息运动的关系&
根据能量做功时的耗散,科学界发现了“熵增原理”。其实,它所揭示的正是能量运动的普遍规律,即正能向负能的扩散。随着能量的耗散或熵增,其运动状态便“从有序走向无序”。由此,就构成了能量、熵和信息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表3&&能量、熵值和信息运动的关系表&
正能向负能运动
负能向正能运动
低熵向高熵运动
高熵向低熵运动
有序向无序运动
无序向有序运动
随着正能向负能的扩散或熵值的增高,它便消除着自己的有序性,直至无序。相反,如果负能能够呈反向运动,通过累积,它便会由高熵转化为低熵,并由此累积着一定的有序性,从而产生信息,“消除随机不定性”。所以,信息是能量积累的产物,它属于能量运动的一种有序性。&
自然界的这些规律,同样会被反映在人体内的能量运动中。&
2.2.2 人体能量运动的不同层次&
根据能量运动原理,人体的低熵区在于髓,尤其是大脑,由此才产生了大脑对身体的主宰或最高级别(在脑系统,其能量是最高的。但在脏腑系统中,不能这样说,因为肾等脏器还要对它进行规定和调控)的调控机能。&
人体能量运动在形成中枢的低熵过程中,它需要二级物先要释放出所含的能量,才能既满足合成人体三级物所需和保障其正常运动,也满足向中枢的脑或髓供能的要求。所以,这个过程有可能导致大部分二级物被慢慢放能而转化为无机物排出体外(如形成水或二氧化碳等),而只有少部分或更精华的部分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存能力最强的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