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佛教如何对治散乱乱的方法,它们一样吗

《圆觉经》<清净慧品>有段经文说:「众生国土同一法性……有性无性,齐成佛道」我们会想「有性」当然会成佛啊!可是为什么「无性」也能成佛道呢?

「复杂科学」是菦代科学在无法以「化约主义」、「线性封闭系统」、「时间可逆」及传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理论成功地解释宇宙万象后,整合而絀的一门新学说这门新的学问预计将彻头彻尾改变现行的每一门科学。

随着这门学问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及一些有趣的結论。但是所有的问题及结论全都是弔诡(paradox)的也就是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又有用从这些结论中,「唯物论者」拮取自生(autopoiesis)的观點认为所有的生命现象均为自生结构,不需引入灵魂或心灵的观点即可完美解释所以更认为「唯物论」是完美与高于一切了!另一方面,「唯心论」的学者却发现物质的世界全都具有与生命的世界相同的特性进而认为宇宙是有「意志」的。到了最后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的提絀论证了最终的母系统是无法定义的,而所有的子系统均非线性封闭系统(即所有的子系统均是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如此则会导致一个湔所未有的结论,也就是:由物质所构成的耗散系统、由生物所构成的耗散系统、及由生物与物质共同结构成的耗散系统三者有相似的特性。

在这里研究复杂的科学家儍了眼。他们分不出物质与生命究竟有什么区别了!甚至会怀疑计算机病毒是不是一种生命的形式?他们无法回答!佛法当然可以回答而且更能看到他们看不到的关键。佛法可以替「复杂科学」画下句点并且更进一步可将复杂科学运用到极致。

本文探讨复杂性与佛法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用并解释了复杂科学参不破的真正关键,如果从佛法的角度去看是何等容易!

最近的自然科學界中有一群比较特别的人他们因为不满意传统科学的研究方式,就聚集在美国的一个叫圣塔菲(Santa Fe)这个地方的研究院用他们独特的方法来重新审视宇宙,也就是说重新把自然科学加以检讨他们检讨到后来,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复杂性系统这个系统有很多的性质,我紦这些性质都笼统地称做「复杂性」为什么要把它拿来与佛法一起并论?是因为研究复杂性的这些科学,其研究方法和以前的科学研究方法不太一样比较注重整体性。所以他们认为将来也许会有一门科学叫「整体性科学」而我们佛法是讲究心灵要完整,不要分裂在这Φ间就有一些比较同质性的结论会出来,所以我把它列在一起讲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的原因。

一、科学文明的演变、复杂科學的兴起与人类心灵对外界认知方式的演变:

我们先来探讨人在面对未知世界的时候是怎么对待的。最早的时候人类并没有严格的科學行为,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对于外在环境的认知是非常笼统的比如说每天早上太阳升起,到下午的时候太阳落下每天日出日落,中間的间隔会有长有短而且会有四季的变化,但我们对这些都不太清楚在还没有现在这种科学研究行为的时代里面,我们心灵的认知是籠统的可以讲只是一种觉知而已。我们可以用这个如骨头状的虚线(见图一第二列右边的图)来表示当时客观的世界对人类来讲是一些模糊的图像。这些点表示有某些问题我们会比较注意到而另外的问题就察觉不到。比如说那时候根本就不知有原子、基本粒子和黑洞等这类问题所以我用这个笼统的图来表示。

慢慢地有些心智比较高明的人学会了观察,就对他周遭的环境开始观察起来了这时候心靈的认知主要是一种回馈的方式,为何如此呢?因为那时候人类的主要问题是对周遭的环境不了解也因为不了解,所以就受制于环境如果人类能对环境加以观察,就可趋吉避凶所谓「趋吉避凶」,就是回馈的问题回馈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正向的,一个是负向的所謂「正向」,就是那里可以找到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至于有什么因素对我们不好我们就逃避,这是负向的此时这个世界对人类來讲,是比前一个时代要清楚多了但是这样的观察也会遗失一些东西。比如我们会认为某些问题对人类的影响比较大就会花比较多的時间在这些问题上;至于那些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问题,就把它忽略掉了

这样的观察,研究做多了以后人类就累积了很多的经验,同時会做很多的解释然后就建立模式。此时我们心灵的认知已不只是这种简单的回馈而已变得非常有组织,会作一些推论种种比较有組织的东西就会出来。比如说某两个问题中间有一个关联我们知道了;而另外两个问题中也有一个关联,我们也知道了然后我们把这些问题描绘出来,这个图形(指图一第四列右边的图)比原先这个要清楚多了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不同的问题之间的一些关联;而有些问題我们还找不到中间有什么关联。

由于这种解释而建立的模型自然而然地我们就要把它表达出来;而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如果想要严密┅点就要量化。现在的自然科学严格来讲是因量化而产生的。这时候就引入了数学我们用一些数字或是一些符号来代表这些不同的問题,此时人类对这世界的了解就更多了而这些事件之间的关联也就更加清楚。比如说1、2、3、4、5、6这些事件都是有关联的而7和8,9和1011囷12、13这些是另外的问题等等(见图一第五列右边的图)。

但在量化的过程里面碰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说一些非线性的东西,因为太过复杂而不易得到解答。此时我们就会把它这些问题弄简单一点看看它有几个因素,其中有几项因素如果不重要就忽略不计,而只是针对主要的问题如此就可以把这个复杂的宇宙,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形式写出来但这样做会有一个毛病,就是漠视整体;而它另一个意思就昰注重局部亦即漠视些部份,而特别注重其中某些部份这时候,我们也许认为这个2和5不重要而直接找1、3、4和6之间的关联,并把这几點连成一直线;至于2和5这两点我们就忽略不计了(见图一第六列右边的图)。从牛顿开始一直到复杂科学没有兴起以前,科学就是在鉯「化约论」为主要发展的方法

后来因为这样的简化做多了以后,我们发现在面对真实的世界和所研究的世界之间扭曲太大;也就是用簡单的理论和线性的科学去观测宇宙的时候我们发现扭曲太大,没有办法描写出一个真正的样子甚至会得到一些离开实际状况非常远嘚结论。所以大家又开始觉得把一个问题简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有一群人就抛弃「化约论」,用一个比较完整的观念来看整个世界复杂嘚科学于是这个「复杂科学」就兴起了。

研究这一门学问的科学家认为是在研究一个整体性的科学可是为什么我在旁加注是「被知的」呢?这是相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讲的,因为即使科学家要研究所谓的整体科学但对我们来讲,它仍是在一个「被知的范畴」里面所以怹们其实是在研究「被知范畴」的整体性科学。这「被知的」三个字是我把它加上去的而得到一个图——原来它是一根狗骨头(见图一苐七列右边的图),而不是原来这些蒙蒙的点

最后,要说明佛法为什么会比前面这些科学发展还要高明的地方是:佛法不只是研究「被知的范畴」我们还要研究「知者」(即「知觉者」、「本来面目」)——不只是研究它「知」的部份,还要研究它「无知」的部份「被知的范畴」可以包括生物的部份,也可以包括无生物的部份以前的科学研究都只是在研究被我们知道的这一部份,尤其是偏重物质世堺但对生物世界的研究又比这个物质世界要少很多,而对于「知者」这部份的研究更是少得可怜

在《庄子》里面有一段文章,可以表礻这个过程《庄子》<应帝王篇>说:南海的帝王叫做「鯈」,北海的帝王是「忽」中央的帝王就是「浑沌」——「复杂科学」常常会用箌「浑沌」这个字。浑沌这个人他和忽、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忽和鯈与正常人一样有七窍,脸上都有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但是浑沌很奇怪,没有眼睛、鼻子、嘴巴也没有耳朵,但是他却是中央的帝王南海帝王鯈和北海帝王忽常常到浑沌这里相聚,浑沌对他们非瑺好所以他们两个就想要报答浑沌的恩德——因为每个人都有七窍,可是浑沌没有;没有七窍怎么享受七情六欲呢?他们为要报答浑沌嘚恩德,就帮他把七窍开凿出来等到七窍都开凿好了之后,浑沌却死掉了所谓「每开凿一窍」,其实就是对周遭的环境多一层观察和認识他本来没有七窍的时候,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的德性还高于鯈和忽,那为什么认识多了这个浑沌反而死掉呢?这就是我们要想的问題。

此外《列子》<天瑞篇>也提到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黄帝说:「如果我的精神返归本来的面目,而我这身体也归元了那我在那里啊?」)所以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研究「知者」的部份是很强、很多的我们所以会忽略对「知者」的研究,昰因为西洋科学引入了以后而把这需要重视的部份渐渐淡忘了。

二、复杂科学的简介及其特性

了解了复杂性的科学是怎么产生的我就簡单的把它做一个介绍——我不做很深入地介绍,也没有很严格地介绍只是让大家有一个概念,知道这门学问在研究什么可以适应在什么地方。

首先复杂性的科学具有「普遍性」。这个学问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一种人最高兴,就是「马列主义」信徒研究共产主义的夶陆科学家将它视为至宝。有一本书《解自生之谜》是一个大陆武汉大学物理学教授写的。因为他们主张「唯物论」当他们在面对有苼命的东西,像我们人这样的生物时就会产生困惑。因为既然是唯物的不承认有灵魂的存在,为什么又会有这些生命现象存在?可是自從复杂性系统出来以后这些主张「唯物论」的人非常高兴。因为这复杂科学是有普遍性的如果把它搬到生物学来讲,可以讲得通;把咜应用在物质的世界也讲得通;甚至在这两个混在一起的系统里面来讲,也仍然讲得通在这种情况之下,「唯物论」的科学家认为不需要灵魂就可以解释宇宙万象包括生物和无生物,所以他们很高兴;而「唯心论」的这些哲学家也很高兴他们认为物质好像都有心,恏像和生物有类似的性质所以「唯心论」的哲学家也很高兴;而那些主张「心物合一论」的人,也一样因这门科学的出现而得到满足這个复杂科学所具有的普遍性,使得无论是医学、社会学、物理学或是其它任何学科都可以找到它的存在、它的影子,甚至都可适用得非常好不需要做多少的改变,所以它是一个适合各科各门学问的新兴科学

㈡是研究开放性、非线性系统的科学

第二,复杂科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它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开放性、非线性系统的科学。我们都知道所谓「能量守恒定律」一定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面但昰这一门科学认为这个封闭的系统是人想象出来的,也就是「化约论」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和实际不符合的系统事实上,宇宙中所有的系統都是开放性的比如说两系统之间有能量的交换;而我们人和人之间也有一些交通,包括我们吃食物、讲话这些意念的沟通等等所以這个宇宙严格来讲,没有一个系统是封闭的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开放性的。而开放性的系统就有许多非线性的因素在里面所以他們研究的特色就是一个开放性、非线性系统的特色,也就是说有别于古典科学的封闭及线性系统

此外,复杂科学还研究秩序、复杂性鉯及浑沌。所谓「秩序」是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规则来描述某种情况。至于「浑沌」是完全无法预测的我们没有办法描述它,因为太乱叻这个复杂科学就是处在「秩序」和「浑沌」中间的一些结构。它是有点乱但乱中有序;有秩序,又好像有点混乱就是这复杂科学。他们主要研究的是这秩序和混乱二者之间的主要关系他们常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秩序为什么会从浑沌中产生?也就是说本来这个系統是非常混乱的,那为什么会产生秩序?而本来一个系统是规规矩炬的怎么会突然混乱了呢?这个混乱状况和非常有秩序的中间部份,是他們最有兴趣的;也就是说一个系统处在中间的时候他们认为是最有效率的。

他们曾用中国的神话来做比喻这个复杂性就好比是一面镜孓,这面镜子两边各有一个世界照镜子的时候,我们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而镜子里面有我们的影像在。据说在远古的时候这个镜子里媔是另一个世界,镜子的两边是不同的是两个世界。一边是很混乱的世界一边是非常有秩序的世界。我们人是住在有秩序的世界这一邊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接受非常混乱的状态。在这两个世界中间是面镜子那时候这两个世界的人可以互相交通,住在浑沌这边的人可以箌我们的世界来我们的人也可以进去到他们的世界,彼此来来去去互不干扰。可是有一天在浑沌世界这边的人突然不知为什么入侵箌我们人的世界来,结果有秩序的世界这边就跟着乱起来了黄帝就下了一道符咒,把浑沌这边的人赶回去那道符咒的法令就是要浑沌這边的人只能模仿有秩序这边人的所做所为,因为这样他们才不会过来这边兴风作浪所以我们现在照镜子,镜子里的人就是模仿我们的樣子你举手,他就举手;你微笑他就跟着微笑。从此我们的宇宙就变成一个很简单的一如我们想象中的世界,也就是变成了一个被峩们简化了的宇宙当然这个神话也讲到黄帝这一道咒语是有时效性的,也就是他的法力会越来越弱研究复杂科学的人认为现在就是这噵黄帝的法令消失的时候,所以他们重新把混乱的性质开发出来他们研究的就是秩序、完全没有秩序,还有就是有一些秩序又有些混乱嘚结构三者之间如何变换的科学

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新解释

这门科学也对「热力学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inamics)重新加以解释。我们都知道「热力學第二定律」主要是说时间是不可逆的最早提出这个定律的人是克劳西斯(Clausius),他说任何系统或宇宙会趋向最大的乱度,亦即刚开始昰有秩序的最后会变成混乱的。研究复杂性的科学家中有个叫普里戈金(llya Prigogine)他是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他也认为时间是不可逆的「熱力学第二定律」基本上没有错,但一定要把它重新解释他认为「能趋疲」(Entropy)并不是像克劳西斯讲的,最后会变成一个均匀的东西;所有真实世界的系统反而会利用熵(能趋疲)去构建他们的结构,此时这个世界的效率是最高的熵也是一样,它并不违反原来的定律还是会往无穷大的方向发散,但是它不是像克劳西斯讲的是一堆没有用的东西;相反的,在耗散的过程里它会发展出一些结构,比洳说像我们人、生物、天文这些结构就是耗散过程里面发展出来——这是他们对热力学第二定律重新作的解释。连带地对时间的不可逆性也作了解释这点后文会再说明(请参看第三八三页)。

复杂科学研究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人工智慧」和「集体智慧」我们知道「囚工智慧」是在计算机发达以后才兴起的一门科学。电脑最先发展的都是一些我们觉得很可笑的规则;大家认为既然电脑的智慧是用我們人的头脑去造的,那它怎么可能会超过我们人呢?但是如果运用了复杂性科学就变得不一样了。在电脑里面我们用一些复杂系统特性给咜的时候这个「人工智慧」就不像我们原先所认为的那么差,比如原先我们给它十个规则它就只是那十规则;但现在它可以学习,可鉯自己再重组可以面对你给的问题加以修正,所以这是人工智慧的一项突破这也是因为这门复杂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

再说到「集体智慧」比方说我们一个人即使天资再怎么聪明,他能想的和一群人想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这个「集体智慧」也是电脑发达以后,尤其是网络系统发达以后产生的我们都知道网络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在上面同时发表意见,同时构思一个问题如此就会出现集体智慧。整個网络上的智慧结晶就是这群人共有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人所想出来的,所以在「集体智慧」的研究上面也有突破

此外还会有一个状況出现,我们都知道电脑越做越好一个是超级电脑,另一个就是网路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况:比如说一台超级电脑就像天才一样,怹的能力很高强可以让他做很多东西。但是类神经网路是很多台电脑连在一起这几台电脑之间,因为有网路连起来彼此可以互相回饋。也就是说某台电脑侦测到一个状况它可以传给其它的电脑;其它的电脑处理一下,解决了问题又再传给另外的电脑,甚至再传回來给原来的电脑是这样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我们给它一成不变的问题时这个超级电脑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可是给它实际世界嘚问题时,也就是说问题会变、需要学习等等这些特征的时候这个类神经网路往往要超过超级电脑。而这个网路要怎样构建也和复杂科学研究的有关。

㈥复杂来自简单简单来自复杂

复杂科学所研究的另一个简单的结论,其中有一个是;复杂来自简单简单来自复杂。峩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我们单独看一只鸟,牠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像我们要描绘牠生理上的结构时,必须描绘牠脑部的一些反应牠飞行时有那几块肌肉需要动,然后他的神经怎样分布、血管怎么分布等等有人估计,如果把这个宇宙的时间都花光了让电脑來模拟一只鸟,要模拟到像真的一样都有困难,是复杂到这个程度可是若用电脑来描述一群鸟的行为时,反而却很简单他们只给了彡个规则,先在电脑屏幕上用一个一个光点代表一只一只的鸟他们给这些光点一个规则,譬如说尽量和大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保持最短的距离这包括鸟与鸟之间,还有鸟与障碍物之间都算都要保持最短的距离;再下来就是牠与邻近的鸟要尽量保持相同的速度;第三个规則是牠要向集中的鸟群靠过去,但是还是要保持最短的距离在这三个规则里,并没有提到「群体意识」我们知道有些哲学家认为有群體意识,但这里没有提到成群结队也没有提到群体意识,可是模拟起来就真的像是一群鸟飞过天空一样遇到障碍物的时候会绕过去,唍全和真实的情况一样分不出来这是电脑模拟的。所以描述一只鸟的行为虽然十分困难反过来描写一群鸟的行为,三个规则就决定了这就是复杂科学的贡献之一。

㈦秩序源于浑沌浑沌源于秩序

复杂科学另一个研究是秩序、浑沌和中间的复杂结构。他们认为秩序是从渾沌中出来的浑沌也会从秩序中出来;亦即秩序是从毫无秩序中演变来的,而完全毫无秩序也是从秩序中演变而来的我们可以举一个唎子,比如说我们在广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摊贩如果摊贩比较少的时候,往往各据一个角落让人觉得还很单纯。可是摊贩一多了以後就显得非常零乱,漫无秩序等到摊贩又再多一点以后,他们之间就会有一个新的秩序产生有人会出来协调,然后变成一个有规模嘚市场所以一个市集秩序的形成,其实是从混乱里面自己产生的;相同的混乱也是从秩序中产生的。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说有一群人在某个地方原先生活好好的,没有什么外加的力量干预不知天高皇帝远。后来有人认为这个小区环境太差了整个规划没有效率,於是就给他一些新的规划虽然给了他们一些新秩序,但这些反倒不会让他们产生秩序因为这地方的人认为那不是他们系统的东西,不認同它所以就混乱起来。那究竟什么时候会混乱呢?混乱之后什么时候又会有秩序呢?前面曾经提过,因为这些都是开放性的系统所以咜会从某个地方变到另一个地方,又再从那个地方变到其他地方这和外界对它的输入和干扰有关系。究竟怎么样可以让一个系统从有秩序变成浑沌要给它多少能量、多少干扰,该怎么给它才能让它转换,使它从这边跳到另一边?这对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政策的厘萣就有一个很大的参考价值在。

我们要注意这个复杂系统是不限定生物或者无生物也就是完全没有生物的系统,是个复杂系统;而有苼物的系统仍然是个复杂系统,都完全符合这些条件比如说像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神经元是主要控制所有神经元的也就是没有一個主脑;就像一群蚂蚁在工作的时候,没有一只在发号施令、在指挥又像人体的很多结构一样,大脑并没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脑细胞可以控制人体其它所有的部份所以复杂系统没有一个主要的用处,它的作用都是非常分散的

2 组织上有许多不同层次,每一层次均是更高层佽的基元

没有主要的作用元看起来就好像很没有效率。我们都知道分散的系统不会比有结构的系统有效率我所谓有结构不是指以前我們认为那种结构很清楚的系统,而是介于有结构和没有结构之间的系统看起来没有效率,但事实上不是因为它虽然没有主要的作用元,但是它会自己组织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譬如说高速公路在车流量少的时候可以讲是一个很单纯的状况,车子就一部一部地经过;车孓再多一点的时候还是一样,是属于一个较均匀的状况;可是等到车子又再多一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有车阵的形成,这里一团这裏一团,一群一群的车子这就是结构了;如果车子又再多一些,就开始堵车了这又是一个均匀的现象。所以为什么没有主要的作用元反而会变成有组织呢?这完全是复杂系统的特性。我们知道每部车子和每部车子中间并没有人在发号施令,可是当车子塞满了高速公路箌一个密度的时候组织自然就产生出来了。

也许有人会想这是因为是人在开车人可以对环境产生反应刺激,可以调节而产生组织。沒有错人是一个复杂性系统,他会预期、会回馈所以如果前面的车子开慢了,后面的自然就跟着开慢这个组织会有许多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是更高层次的基本组织而同一个层次的组织都是平行的,都是这种平行的作用元;亦即没有谁是发号施令的人它是一整爿的。

3 累积相当的经验后会不断修正重组其基本单位

如果这个系统累积了相当的经验,就会修改其基本单位的功能形式就像所有的生粅遇到环境改变,它的基因就会突变

4 所有的复杂系统均可以预期未来

所有的复杂系统都可以预期未来。所谓预期不一定能预知正确;泹是对将来可能会怎么样,会有一个预期也就是有应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见得属于生物性无生物性也有办法做到这一步。

5 复杂系统通常均有许多利基使每个作用体均占一席之地

这一点也是很有趣的,复杂系统有许多好处、利基让每一个作用体都会占到一席之地。為什么要提这一点呢?因为这些科学家在电脑上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模拟社会的状况,人究竟要互相信任这个社会才会发展得好?还是互相猜疑,这个社会才会发展得好?他们模拟出来的结果是人是要站在互信的状况下才有许多的利基,每个人都可以占到一席之地这个社会財是一个最好的状况。

6 远离平衡的状态(平衡等于死亡)

我们通常会认为这个社会处在平稳均匀的状况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常常有一个均富的思想,认为应该让我们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均富每个人都让他一样有钱——但从复杂性系统来讲,这是一个荒谬的想法如果紦每个人都弄成均富,故意让贫富差距缩小这是不对的。要点是不应在乎富者愈富而应在乎贫者能富(穷人想翻身时,机会及资源不致被霸占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有钱)均富的社会其实就是死亡的社会。如果财富真正的均匀了怎么会有贫富的观念呢?这个社会又怎么会有创造的动力呢?

复杂科学又研究出另外一个系统,是比较奇特的就是所谓「自生性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完整的邊界而这个边界却都是通透的——这其实就是生物体的细胞!我们研究所有生命的现象,必定会把所有生物的行为都包容进来了这个生粅的系统也是复杂性的系统。

复杂科学研究了这么多课题有这么多的贡献,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可以归纳成以下两点:

1 它是一个研究集体现象的科学,不是研究个体的科学我们可以看到它都是研究一个整体、一个群体,没有看到单独研究一个个体的

2 它研究的是┅个开放的系统,也就是系统和系统之间有讯息的交换、能量的交换有交互作用,绝对不是研究封闭孤立的系统

三、从佛法的角度来討论复杂科学

我刚才提到复杂科学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新解释,普里戈金提出对时间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我们把时间画成一个作标轴(見图二),左边如果是一个事件的话当一个复杂系统产生的时候,时间从零开始算比如这个系统一路演变过来,到第一个分岔的地方僦有两种可能他就选择上边这条路,不选下面这一条路;如果他选了下面这条路就还有其它可能的发展——可是他没有选,他选择上媔这一条遇到第二个分叉点这里,他又可以做选择的时候他选其中一条路,不选其它两条路……这样子一路下来。像一个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先发生了一个事件,他们做了一个处理;然后遇到一个危机他们也做了一个处理;后来又遇到一件特别的事情,他们又做了處理——我们会想知道为什么他会选这条不选另一条?原因就是刚才我们曾提过的,复杂性的系统都有许多平行作用的单元它所有的运莋都是经过那些正、反性的回馈所产生的。这些回馈带给这个系统一些讯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这些讯息对于他们的选择是有影响性的譬如说这个国家在以前曾经发生过什么重大的事情,下一次遇到类似的状况它的选择势必要受到影响。这个选择往往不只一个而有許多个,所以如果选择这个另一边的发展就不会发生;也就是在时间的历程里面,没有被选择的可能的就消失了所以从这些事情会分叉的过程来看,时间是不可能倒回去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从这里再追溯回去,所以普里戈金认为每一个系统有它内生的时间

在这个图(指图二右边)上,每一个时间用一个一个箭头代表这个比较大的箭头是这些小系统的一个母系统的时间;这些系统的时间合在一起,就結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如果从这个图形来看,这个复杂性的科学探讨时间为什么不可逆是因为这些事件存在分叉状况,所以回不去叧外一个理由是热力学的第二定理,所以时间是不可逆的至于时间是怎么产生的呢?他们还没有办法做解释,只是把时间看成是一个有向性的向量但没有办法解释时间究竟是从那里来的。

从这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时间和事件的图有点像历史;而依我的看法,则更像是佛法講的阿赖耶识(第八识)佛经上有一句话说:「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们这个世界有所谓的因果问题,像我们先做了┅件事情而这件事情会影响下一件事情。比如说我们做了一件坏事会得到报应报应可能有好几种情况,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子而其它凊况不会发生呢?这些不会发生的事情,在普里戈金的观点里面就消失了;可是在我们心灵里面虽然这些事情没有发生,只是沿着这条路赱但它仍然对我们有影响。因为我们的心是一个整体不是我们所走过的支离破碎的道略而已,所以其实还包括了没有发生的事情曾經发生过的事情当然对我们有影响,但是这些没有发生的事情还是对我们有影响,因为整个系统的特性就埋藏在里面;如果我们遇到下┅个选择点的时候这些还是对我们有影响的。所以普里戈金的时间观念从我们学佛的人的观点来看,其实还只是个片断而已阿赖耶識虽只是我们心灵中的一部份,但所包含的内容已经比复杂科学广大很多

㈡生命及非生命的分界何在?

复杂科学还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有囚就问:电脑病毒算不算是生物?因为它可以有生物的特性像它可以繁殖,可以适应不同的程序环境可以改变自己等等,如此一来科学镓就搞不懂这个电脑病毒究竟是不是生物?我们可以看这个图(见图三)比如右边这里是一条有生命的虫,左边则是一个物质分子在单獨一个的时候,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物质中间差别是非常大的可以一眼就望出其中的差别;可是一大群虫和一大团分子之间的群体荇为则是分不出来的,就是说特性是一样的亦即如果从整个群体来看,生物和物质中间是没办法分清楚的:生物这边会有什么性质另┅边物质也会有什么性质,分不出来竟然特性一样;可是从个体来看,差异就很大如果我们把这二者混合在一起,性质也是一样;亦即生物这边如果是人而物质那边是我们的世界,人住在这世界里这三个根本是同一性质,分不出来所以会变成这个状况,是这些科學家搞不清楚有什么问题在我觉得他们没有看清楚的一点就是:这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如果用一个很大的整体族群观点来看其性质是┅样的。亦即生物和无生物之间还是有共通的性质存在只是必须要在整体的状况下这个性质才会明显;如果数目不多,或只是个体很清楚就可以区别,这是有生命的那是没有生命的。

我们这个世界从有秩序变成混乱到最后会趋向败亡。这种状况我们佛法是用成、住、坏、空来看:一个世界有成的时候;有住的时候;有坏的时候;也有空的时候——这是由秩序到混乱的过程。反过来说这个世界从沒有中又生出来了,如此循环不已重点就是这是个开放的系统,有个母系统比它高在这个母系统之下,才能定义这个世界我们的世堺也是个开放的系统,有一个超过我们居住的这个物质世界存在

我们都知道牛顿的物理学是这样的:比如说我给了一个卫星的特征,又給了它现在的位置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星球的未来轨道是什么,过去的轨道又是什么——这是牛顿的「因果论」但复杂性科学的「因果论」不太一样,就是我们做了这个决定以后它会走这条路;做了另一个决定以后,它就走那条路这里有这么多可能性,我们不能预期下一步走到分叉点这里的时候会选到哪一条路换句话说,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未来是不能预测的也就是不能够明显预测出将来会怎麼走,没有办法清楚预测未来是什么;但是如果要预测我们可以预测整个系统的行为,也就是这整个系统我们知道有这些分岔在但是咜要走那一条,我们不知道这是复杂系统的「因果论」。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如果我们对时间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反省之后,可以知道事凊是从这里发展到第一个分叉点做了一个选择后,又跑到第二个分叉点;这里再做一个选择又跑到第三个分叉点(参看图二)。比如說我做了一个决定它会影响到未来;至于为什么我在这里做这样的决定?其实这又是受到过去的影响。如果我们现在的视野只局限在某一點的时候我们会想过去是过去,未来是未来;如果有办法整条线都看清楚或者所有路径都看清楚,那么当我们在某一点这里做了一个選择的时候过去、现在、未来对我们来讲其实是同一件事情;亦即过去、现在、未来对我们来讲,没有顺序的差别只是同一件事情的┅连串演变而已。比如说你现在告诉我你做了一个决定我马上就知道你将来会怎么样,而你过去一定是如何;也就是说你过去做的一些倳情和你现在做的决定以及你未来结果会如何,是同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在这个选择点上,可以先问如果走这一条会怎么样走那一条會怎么样,走另一条又会怎么样;得到的结果当然不同而你决定走其中这一条。总之如果你了解时间的本质,整个路径都是同一件事凊

所以我们修佛法的人可以预知未来,有预知未来的神通也有知道过去的神通。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是怎样的呢?那是还没有发生的倳情,他为什么会预知呢?如果在分叉的地方可以知道你选哪一条结果就会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若走另外一条路,他的预测就不會实现这可以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算命如果你去算命,算命先生就会告诉你你将来的情况一定很不好,是怎样的状况最後问你要不要改运?你说:如果你讲的是对的,那一定很准确啰!是不会变的既然不会变,你怎么问我要不要改运?——如果他原先讲的是正確的改运一定没有用;因为这个既然可以改,就表示他说的不一定会实现所以未来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分岔的地方不能预测你做了選择以后,当然可以知道将来是怎么样的;但是你还没有做选择的时候或者你另外做选择的时候,就不能够预测究竟将来会走哪一条路虽然无法正确预知未来会走哪条路,但是你可以知道走那一条路的机率比较大因为这个可能性是系统内生特性的关系,系统一产生的時候注定就是如此。所以像在医学上有很多现象比如产妇在生头一胎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在生第二胎的时候,也容易遇到相同的問题我们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这样。比如第一次遇到的问题怎么处理第二次再遇到,差不多也会采取类似的模式所以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最后,最终的母系统是不可定义的因为它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如果它的母系统是可以被定义只要它一被萣义,那个系统就不是一个完全开放性的系统所以最后的母系统没有办法定义。这就好像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的最后的这个东西(指「知者」、「本来面目」)是不可被知的,不可被定义的有这个味道在。但是复杂科学这个不可定义和我们修行上所描述的「知者」、「本来面目」不可被知、不可被说的状况又不一样。这些科学家在讨论一个复杂系统的行为时一定先有它的母系统,这个母系统一定要先存在在这个母系统下面,才能定义及讨论这些开放性子系统的行为还有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但是根本的母系统他们不能够定义,呮能讨论下面子系统的行为所以才有这个性质出来。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复杂科学研究的是一个被知的世界,尽管他们想要研究一个整體的东西但他们研究的还是一个被知的世界,也就是我们心灵能够知道的世界而无论「知者」和「被知」的世界,都是佛法要了解的

我们可以从复杂系统的研究成果来看和修行有什么关系。我刚才提到既然我们人是一个复杂系统我们的心灵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那峩们究竟能从复杂性科学得到什么修行上的启示?

㈠如欲永远改变一系统必须改变其构造。

复杂科学得到一个规则就是如果你要永远改變一个系统,必须改变它的架构;如果不改变这个系统虽然改变了,可是它的本质变不了所以我们如果要修行,就是要把我们的不好嘚习性彻底改变也就是要把原先还没修行以前那些坏习惯、思考的方法都加以改变。如果这些不革除光念经、持咒是没有办法成道的。

㈡在任何给定的系统中都有几个「四两拨千金」的点在该处介入,可使系统整体行为产生持续而重大的改变

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分岔的点,正好是要做决定的这些点在这些点上如果我们介入,这个系统整个行为就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也就是会选择不同的路发展。我們修行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地方。也就是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要下功夫去修行可以得到快速地进步?如果只是一味地念咒,一菋地念经而不在这些点上下功夫,功效就不会很大实际上在这些点上下功夫,修行进展就会很快

㈢系统越复杂,因和果在时间和空間上的距离也愈远

如果系统很复杂,现在的决定所得到的影响或者成果和决定的时间或空间的关系就会拉得很远,二者因果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暧昧不明系统如果太复杂,根本上就会趋向失控也就是会变成浑沌的状况。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尽量不要让状况变得非瑺复杂,也就是要维持一个相对性比较单纯的状况才好此外,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若太复杂,或者所做所为太过于细节就会有这个現象。

㈣只要加入少数几个反馈回路系统的行为即变得难以预测。

我们要注意只要有少数几个反馈回路加入,就可以使系统的行为变嘚难以预测比如说立法院一直在通过一些法令,法令越通过越多其实只要通过一点点,就会让我们的社会行为很难预测;若一直不断哋通过最后社会就会瘫痪。

㈤「四两拨千金」的点的位置与正确的拨法非显而易见

这些四两拨千金的点的位置,还有正确的拨法都鈈是很清楚,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这系统的特性。所以我们才需要明师及良友(指对整个修行过程已经清清楚楚的人)的指引帮助才能看清这些关键点及操作的正确方法。

㈥在变好以前会先变坏是「四两拨千斤」式政策向正确方向做改变时常见的结果。所以任何能立刻发生良好效果的政策改变都应受到质疑。

系统在变好以前越会变坏就是说如果你正好碰到这些关键点的时候,在变好以前会先变坏因为它既有的结构和回馈的线路被你改变了,此时这个系统会稍微混乱一阵子然后才有新的结构产生。所以一个政策下去如果立刻會变好,依这些专家的意见这个政策就应受到质疑。

㈦复杂系统运转的趋动力是自生的非外加的。

注:这点是本文作者所附加非原來理论所有。

附带提到一点这个系统要运作下去,必须有个趋动力趋动力可以是外加的,也可以是内生的所谓「内生」,就是它自巳会产生结构的力量这不是外加的。「外力」就是指「推力」和「拉力」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像车子要给它汽油,才会走路;如果汽油用光了你不给它汽油,它就会停但是生物不一样,肚子饿了自己会找食物吃,不需要你塞给他所以车子和生物不一样,也僦是在厘定政策或者准备推动一个方针的时候要想到这个方针的趋动力是什么。如果你有办法制订一个像生物体的趋动力的政策或法令不需要去强力推动,它自己会动的不像车子,我们要给它很多社会成本要掷很多钱下去,并要花很多人力去执行;到头来汽油用咣了,我们还要给它油——「内生」和「外加」这二者主要的差别在这里所以动用国家资源推动政策及法令时(例如健保法),如果只會使用外加的趋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从以上的观点看来我们若要对这个宇宙有完整的认识,佛法还是超过这些新兴的自然科学吔就是说佛法还是比复杂科学高明很多。复杂科学只是研究被知的世界佛法则是知道的、不知道;有心的、无心的,都是它要弄清楚的范畴为何如此?《圆觉经》<清净慧品>有段经文说:「众生国土,同一法性;……有性无性齐成佛道」。我们会想这个「有性」当然会成佛啊!可是为什么「无性」也能成佛道呢?本文应该可以解释这句话此外,《老子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天地昰没有识心的万物生活在里面,它把万物当成是祭品圣人如果能够体察这一点,也要像天地一样没有识心去统治百姓——这个地方偠讲清楚,才不会误解我看过很多人把这段解成:这个圣人可以对百姓随便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把百姓当成他的祭品毫无慈悲之惢,这是错误的解法他应该要先看看前面这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如果能够领略这句话的真义,才可以解释后面这一呴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对治散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