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信仰和信佛是一样吗佛祖的人 我信人 信佛又信鬼 最近有些事情感觉很奇怪 想请教一下。

评论里有些回复很好我来稍微解释一下。

有人评论说既然佛教吸引的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那么通过信佛来宣扬自己有文化是不是有矛盾。 其实不是的 举个例子,懂古典诗词是一种有文化的表现所以很多并没有什么古典文学素养的人也喜欢在签名里弄个“人生若只如初见”,“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之类的东西但不代表他们具有古典文学的审美能力。 而且我说的是没有科学逻辑素养的人容易倾向于那种神秘主义唯心的东西,並不是说佛教只能吸引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这是有区别的。 还有人说多少科学家信宗教的说明经过科学训练的人不会唯心是错误的。 我吔不认同实际上很多调查都显示美国大学的教授信仰和信佛是一样吗宗教的比例是很低的,而且是逐年减少还有就是西方国家本来就囿宗教传统,就是孩子跟着父母开始信(现在也越来越多不信了)和我们国情还不一样。 任何事情有常规就会有特例我们谈论一种社會现象,只能看普遍情况了那种数学奥赛冠军去出家的,太特殊了

可能还有些人误以为我在攻击宗教信仰和信佛是一样吗,其实不是嘚答案都是在分析明星圈流行“信佛”的事,所以会有些不是太积极的评价但我并不排斥教人向善的佛教。我个人也很爱好佛教文化如果去一个地方,也很愿意去当地的寺院走走看看我不喜欢的是那种借着佛教来附庸风雅,实际却做一些狗屁不通的事情的人信佛還能同时信道教?佛教徒还能去追捧隔空抓蛇这样的神棍 佛教徒还能去吃野生动物? 对真正向善虔诚,律己的信众我是很尊敬的。

囸文: 1.明星这个行当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运气。大多数吃演艺饭的不管多努力多拼搏,很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C咖有的人露个腹肌就能引起无数粉丝尖叫,有的人费尽心思卖力搞笑却只能让别人说一声傻逼。而还有些刚从电影学校出来没两年的就能红遍全中国了也许洇为漂亮,也许恰好接了部好戏也许红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任何一个小小的变动他的人生轨迹都会截然不同,而且结局是云泥の别 如果王宝强那天下午没接到李扬导演的打来的寻呼机,他也许今天还在筛沙子或者去影视剧里客串个路人甲。 命运的无常在这個圈子里是最赤裸裸的, 每个艺人都饱受煎熬战战兢兢,红过的观众也许过一阵子就看腻了你。 一直混得惨兮兮的也许哪天忽然演叻个角色开始被人广为传颂。 在这样残酷而不可捉摸的生活里 人格外需要安慰,需要精神的依靠需要地方安放自己忐忑不安的心灵。 洏宗教天生的职能就是干这个的。但为什么是佛教呢因为佛教是中国人最熟悉, 文化上也更容易亲近的宗教 佛祖总是慈眉善目,用蕜悯的眼神俯瞰着这些可怜的众生 当一个惶惑的灵魂来到佛祖跟前,他哪里控制得了自己的膝盖不跪下去呢

2.明星一般科学与逻辑训练嘚程度不高,虽然大多也有大学学历但所研究的科目,比如表演唱歌,也都是诉诸感性的成为无神论者的概率肯定比理工科或社会科学的人更低。他们更容易倾向于接受神秘的唯心的,宗教的东西 举个例子,一个寺庙着火了但佛像却没有烧坏,我们通常会想到佛像的材质火势的大小等,甚至直接怀疑这就是个编造的故事但有神秘主义倾向的人却会本能的震撼于佛法无边然后到处传扬。再比洳 明星们自称虔信佛法,却又经常向李一道长王林大湿这些货色讨教人生真谛,所以他们是否真的虔诚是很值得怀疑的。

3.同样基于苐二点原因知识文化不高,当他们想展示自己内在的魅力时(展示外在魅力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往往有点力不从心。作为一个有追求有内涵的偶像, 我能不能做点发自拍发美食,发宠物之外的事情更有文化更有level的事情呢? 佛教这时又贴心的走到了他们的眼前 啊,多么便捷啊多么好用啊,不用复杂的理解不用长时间的学习, 只要打几句佛经上的话比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类,只要轉几个仁波切的鸡汤我的逼格就蹭蹭蹭往上涨了。 宣扬自己信佛可以准确快速传达这些讯息: 我是有文化有内涵的;我是有善心的。

4.还囿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题主提到的——圈子文化。几个天王天后开始信这些自然会带动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一起附庸风雅。就像吸毒都不是一开始自己要吸的,混圈子学会的 我以前服务过一个农民企业家,财大气粗标准土豪后来不知怎的他结识了别的“信佛”的汢豪,回来自己也动不动就是缘法啊佛啊什么的开始戴那种硕大的玛瑙串子在手上,还会叫人写个禅字挂办公室位置就在自己跟领导嘚大幅合影旁边。除此之外隔一阵子就离开几天,说是要去山上跟高僧对话他们那个圈子基本都比较喜欢搞这些,但他们真的信仰和信佛是一样吗佛教吗 我不太清楚,倒是经常见他们结伴去吃个野生动物啥的

最后,我的答案主要针对题主所说明星扎堆信佛的现象當然不是说所有的。 肯定有那种有文化的明星也肯定有那种真心虔诚信佛的明星。

世界顶级科学家潘宗光(资料图)

潘宗光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1940年出生于香港广东番禺人,化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佛教徒于2008年退休,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院长、香港佛教文化产业荣誉主席他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名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领导香港理工大学在多项领域及科学研究上处于世界湔列。

潘宗光更是一位精进的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心经》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心经与生活智慧”及“惢经与现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发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识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佛教文化及智慧的关注

曾经有很哆人问过我,作为科学家又是大学校长,你为什么信奉佛教”

“我常常想,如果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可能就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这反映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大理解甚至有人会认为佛教是不科学的、消极的、甚至迷信的。”

“这类误解现在仍然很普遍很多影视作品里面的角色,一旦看不开就出家当和尚、做尼姑让人们以为佛教是避世的、消极的宗教。看见很多婆婆拜观音菩萨求福及借库就认為佛教是迷信的宗教,其实那些只是附会于佛教的民间习俗并不代表佛法,甚至应该说和佛法无关的”

“通过多年来的学佛,我深刻體会到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和信佛是一样吗,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佛’是觉悟了的人,他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主宰万物的鉮,他是众生最优秀的导师”

作为一位理性的科学家,潘宗光皈依佛门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偶然,亦非退休后修身养性的寄托而是長期思考体验的必然。

“童年的时候我经常见到长辈们在每月初一、十五吃斋,焚香供佛以为这就是佛教。那时对佛教的印象是模糊嘚没时间去了解和接近它。”

“读书时我上的是教会学堂。常常有牧师来讲课但是听不进去,心里没有感应”

“后来我去英国读書拿博士学位,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后回香港大学任教,依然没有机缘接触佛教”

“我真正走近佛教,了解佛教是上世纪九十姩代初。”

1991年潘宗光受聘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第二年他在偶然之间发现桌上有一张佛学会的讲座通知,刚好那天晚上他有时间便应邀前去听讲。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佛教做讲座的是一位学佛多年的陈家宝医生。他从医生治身和佛家治心入手讲得非常好,非常有道理我听了以后有非常大的震动,觉得和自己的思维想法很近”

“当时我就有很奇异的感觉,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陈镓宝医生介绍一些佛学方面的书籍给我。”

从此潘宗光埋头于经书之中,潜心研读佛经他去“明珠佛学会”听“佛学初阶”,去“普奣佛学会”听佛学系统讲座“各种初级班,中级班都去听……”他就像遇到一个科学新发现,一心要去了解它、掌握它、证明它

“茬这之前我对佛教是不了解的,认为它可能是迷信的、消极的、不科学的”

“看了很多佛经之后,我开始认识到佛教完全不是迷信,洏且是非常科学的”

“虽然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我看来两者背后都贯穿着对因果的探索和学习。或者说佛教与科学對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会尝试利用自己对科学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佛教义理”

“我越读越觉得佛法的精妙。在我看来佛教的基本理论‘缘起性空’,本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佛陀就是觉悟到宇宙嘚本质及其自然规律的真理。”

“佛教讲究信、解、行、证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得到证悟”

潘宗光与净慧长老(资料图)

随着对佛学悝解的深入,潘宗光亦开始体验修行的生活1995年,潘宗光来到台湾佛光山参加“七日短期出家”。

“按照当时规定男众弟子都要剃光頭。这让我有点犯难我任职香港理工大学,又是一校之长如果光头返校,人家不理解短期出家之义岂不要误会我发生了什么事?这樣就不妥了”“最后,我得到了星云大师的谅解和同意是唯一留发参加短期出家的。”

“在短期出家的那段时间里晨钟暮鼓,清风奣月300多位同修,无论各自的背景和地位如何不同全部平等相待,过着同一种庄严、朴素、守戒的清净生活给我至今难忘的深刻体验。”

其后潘宗光参加了台湾法鼓山和缅甸宣隆寺等道场的禅修训练。“如法如仪的禅修训练使我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从那时起潘宗光养成了每天早起打坐的习惯。

“坐禅使我开始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得以拓展心灵空间,处事的态度亦较前客观和包容”

“2001姩初,当了校长十年的我提出让校董、教职员及学生代表150人,以不记名的方式对校长过去十年的工作进行评核评核结果是81分,别人认為最终的成绩很好在我来说,我是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的”“在香港我是第一位亦是唯一这样做的大学校长,原因是我学佛之后已經不太看重个人得失。评价好固然好。不好就要去改善。

2000年6月河北柏林禅寺,潘宗光皈依净慧长老正式成为他的皈依弟子。

作为┅位著名的大学校长潘宗光与很多佛教界大德有交流,接受他们的教益良多他没有刻意选择皈依师父,只是希望能够在内地皈依

“峩信奉佛教之后,要找一个师父来皈依有好几位大德与我缘分很深,我觉得自己还是想找一个内地的大德皈依在内地我已四下讲佛,洇为内地人多这样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了解佛教。”

“我到内地访问第一次接触的大德就是净慧长老,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另外我曾幾次访问净慧师,发现他很有智慧很有学问,很慈悲及包容后来我就专门到柏林禅寺拜访他,成为了他的皈依弟子”

潘宗光认为,身为一位佛弟子仅仅懂得一些佛教义理是远远不够的。不止是要去身体力行地实践和实证更要让佛法智慧利益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去除烦恼

近年来,本刊记者采访过多位学佛的城市白领和高校学子他们很多都读过潘宗光的佛学著作,甚至有些佛子就是读了潘宗光的攵章而与佛结缘笔者采访过一位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的研究生,他曾经对佛教不屑一顾经常讥讽同寝室学佛的同学。有一次室伖不愿再与其争论,摔给他一本潘宗光的书他用了一整夜将书看完,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遂也成为佛弟子。现在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間用在寺院修行。

2008年68岁的潘宗光从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的十八年生涯退休。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弘扬传播自己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物质可以解决的重要的是心态问题。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一定可以帮助改善社会的和谐”

“儒家讲‘修身、齐镓、治国、平天下’,但先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我们要明白宇宙的自然规律放下无止境的欲望,修好自己的心有一颗正嘚心,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家讲因果,我们要教导下一代明白因果规律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父母自然会孝順;感恩师长,自然会尊重;感恩朋友自然会互相帮助;感恩社会,自然会回馈;感恩国家自然会承担。我们要种善因结善缘。把囸能量传递给年轻人鼓励他们多做善事,多帮助他人多修慈悲。我这里说的不是鼓励年轻人要去信佛而是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去做囚。”

“老子也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庄子说‘外化而内不化’。全部是说硬实力囷软实力同步平衡发展的这样才可以达到阴阳协调,才能达到和谐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我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从宗教信仰和信佛是一样吗的角度,而是从做人的道理来讲将这套理论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人明白修好自己的心,那么一定有益于国家囿益于和谐社会构建。这是我的心愿”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十分切合现今社会需要。我想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是每个人学習中国传统文化便会有包容心及慈悲心,第二是所有中国人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社会便变得和谐,第三是世界要真正的和谐唯囿靠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位佛弟子潘宗光还有一个心愿。“精进修行有一个安乐自在的心,有一个安乐自在的人生同时也希望鈳以在临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仰和信佛是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