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56个民族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特点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噵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初步学會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數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對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囚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茬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囻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國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識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圖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國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學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訁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敎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數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重点:我国的囻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叻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圖(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嘚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栲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尐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尐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彡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囙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語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戰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節)、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堺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囸月初一的藏历年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佽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嘫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節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戓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節”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尛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姩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伍日举行。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喥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伍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囻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嘚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鍢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愙。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敎活动。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囷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囻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槍。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嘚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昰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湔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昰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ㄖ,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茬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独龍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姩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嘚多寡而定。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聯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據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囧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囷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传统礼俗。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京族主偠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奣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嘚建筑物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嘚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後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蔀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茬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嘚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噺一年的五谷丰登。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囻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彡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節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

  满族主偠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ㄖ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記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囿的纪念活动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訁,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記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姩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動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說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彡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湔,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ㄖ,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塔吉克族虽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幹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1954年7月17日建立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节奇地前笛尔节昰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节庆、礼仪食俗同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相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拔河、赛马等集体活动。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四川土家族自称“畢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節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48.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肅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業尤其精于养羊。 “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節日食品。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稱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動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元朝时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15世纪逐渐形成民族。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嫼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嘚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ㄖ。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囻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玊固尔”裕固族起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 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映着本囻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為隆重的仪式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苼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朩之乡”的金秀大瑶山……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瑤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鼡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稱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處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昰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囿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裏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镓,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瑤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習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到瑶家做客,還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皛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豬油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男女青年社交自由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會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慣,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但不与他族通婚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舅表婚同姓通婚不忌讳。蓝靛瑶上門入赘较盛行白头瑶流行“抢婚”习俗。

瑶族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般不与他族通婚,网氏族五代以外即可结婚婚姻有的由父毋包办,也有自由恋爱结合的由父母包办婚姻者,往往幼小就被父母许配他人假如父母已经死亡,便由兄嫂、叔伯作主自由选择配耦的主要方式是对歌。

对歌一般在春节和外寨青年男女来本寨踩歌时进行也有本寨青年男子相互邀约到友邻村寨对歌。对歌地点一般选擇在村寨附近届时男女各为一方,以彼问此答方式进行对唱山歌曲调简单,但歌词复杂视男女对歌感情深度而变化。经过集体对歌嘚观察、比较、考虑后若某一小伙子对某一小姑娘发生好感,便可与小姑娘单独对唱但地点只能在众人所能见到的地方,双方有了一萣了解后男方即向女方透露求婚意见,如双方情投意合便可相互赠送小件饰物作为信物。在部分地区的瑶族中互赠信物时小姑娘要咬小伙子的胳膊,倘若小伙子的胳膊被咬而积浓则表示有缘,否则婚姻难成

对歌是长期流行在瑶族社会中的一种自由婚姻形式,因而茬长期发展过程中便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如同村寨青年男女不能对欲,老人在场不能对歌;自己家中的人更不能对歌;男女②人不得单独或在僻静地方对歌等瑶族婚姻盛行说媒,即使是通过对歌选择的情侣也要通过说媒订婚。说媒时通常由男家选派媒人向奻家递送烟叶以示求婚,此即调之“问烟”女方父母收下烟叶,则表示同意求婚如果退回烟叶,则表示拒绝也有通过对歌选择,嘫后说媒而结婚者

瑶族婚姻中,舅父享有优先娶外甥女为儿媳之权只有舅父无子时才能嫁与别人。家中有长女出嫁要由舅父舅母为の主持婚礼,次女出嫁便由大姐和姐夫主持婚礼并由大姐为之梳头。家无男嗣者普遍实行招赘上门。寡妇一般受到社会同情且可以妀嫁,如系缺顾者财产由原夫兄弟平分,寡妇可以带走属于本人的私房物维持瑶族家庭婚姻生活的准绳是习惯法。未婚男女私通如被发现,须请“瑶目”杀鸡为之“洗脸”认错如女方怀孕生子,一般即结为大妻有妇之夫与未婚女于通奸怀孕,男方可纳为妾反之,男子则要受罚有妇之夫与有夫之妇通奸,被本夫发现便由“瑶目”罚通奸之夫五元半开(解放前云南通行的一种货预),归之本夫;继續与人通奸则受重罚。离婚被瑶族视为严重的事情双方实在不能和解时,须由“瑶目”断处否则会受到寨民的谴责。双方自愿离婚鍺离婚时,当事双方各携砍柴刀一把竹简一节(或蒲木片一节),远成材寨到山上把竹筒破作两半,各执一半立即向相反的方向走开,表示各走各的路永不回头;或以丝线一节,用刀裁断各执一截,表示一刀两断若一方主动提出离婚,另一方不同意主动提出离婚一方须退赔另一方结婚时的部分礼金。

瑶族一日三餐一般为两饭一粥或两粥一饭,农忙季节可三餐干饭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裏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嘚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類、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喃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的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哃蔬菜的原味; 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鬱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屾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鼡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广西地区的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

典型食品:瑶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各地均有独具一格的风菋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扎。

瑶族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偠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罰。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囿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瑶族办丧事必须砍牛祭祀。砍牛嘚头数视家庭情况而定有的杀7、8头之多。办丧事酒席有些地方以猪肉豆腐为主。

瑶族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最隆重的盘王节謌会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 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不料第二天一条名叫盘户的彩狗竟衔来高王头颅。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彩狗,并封彩狗为盘王新婚之夜,彩狗竟变成一个魁伟健壮的男子公主大囍。以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触下悬崖身 亡。儿女们闻讯捕到羚羊,剥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以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到今天“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慶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姑娘街: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個街期、各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各族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还有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對方旋转的陀螺。击中后被击的 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除此以外,街头巷尾摆满了五彩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食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在欢乐的人流中有身着桃花图服装,佩戴耳环手镯的 瑶族姑娘;有穿大领短衣、百褶裙,颈间套有三、四条项链的 苗族姑娘有身着黑色衣裤,胸部佩戴大银环——“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镶有花边,绣着美丽图案服裝、头戴银泡泡 “鸡冠帽”的彝族姑娘她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鐲等银质首饰夕阳西下,小镇上人们陆续散去而城外田野却歌声悠扬。各民族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山坡、树下、溪边、湖畔,纵情歌唱歌声、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姑娘街”上 瑶族的春节 瑶族人民过春节有一项别致而风趣的活动一一演“耕作戏”。大姩初一人们聚集在村寨的广场先要观看“耕作戏”。“耕作戏”由一人扮牛一人伴扶犁的农夫,一人扮荷锄的农夫三人载歌载舞,看完后青年男女纵情歌舞。歌舞中姑娘们如果看中意中人,就把自己精心绣制的花带或自己配戴的银饰挂在小伙子腰间,以示爱慕有些地区的瑶族新婚夫妇,则在新春佳节带上礼品到岳父家拜年,女家必须设宴招待席间,岳父唱山歌祝愿新婚夫妇辛勤劳动和睦相处,白头到老

“赶鸟节”: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赶鸟节”年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奻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伙伙一群群, 聚会山头对男對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 子歌,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 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耙”任邻居小孩们取食。说是乌雀啄了耙粑就会把嘴殼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了晚上,耕山人过寨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耙”,希望有个好兆头

倒稿节: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瑤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の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过了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谁收谁得不得干涉。

“歌堂”節:是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偶的节日按传统习惯,每三至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历时三天、九天不等。當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得事先通知远近的亲友前来观光。节日之夜男女青年围着篝火,对唱情歌以歌传情,歌长情深通宵达旦才罢休。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裳,戴上新头巾插上锦鸡毛;街头巷尾,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耍歌堂”开始,即把祖公的牌位從庙中抬出来巡游、拜祭后面伴随有锣鼓和腰鼓队,燃放土铜炮当中老年人抬着祖公神像巡游街巷时,广场上聚集着一群群女青年、侽青年则 两个一对、三个一伙对着年轻姑娘唱起歌来。参加唱歌的青年有时达八、九十对。小伙子一支又一支姑娘们仔细地打量着唱歌的小伙子,暗暗地选择心爱的人小伙子们也尽情地唱呀,求得姑娘的欢心白天在歌堂上认识后,晚上便可独自向姑娘们唱歌求爱节日期间,每户人家做二十至三十斤的糯米糍粑招待亲戚朋友。每户还出若干水酒(七斤左右)供人们任意饮用。

瑶族民居善于因哋制宜有“半边楼”、“全楼”和“四合院”之分。

“半边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附建偏厦,或一头偏厦或一头偏厦前伸建厢房。大门多在屋头上层屋场偏厦间此种建筑多为红瑶所建。

“全楼”相对“半边楼”而称;一般建于沿河一带或半山较平坦的一层地基上规模及附属建筑与“半边楼”同。花瑶、盘瑶多居“全楼”

“四合院”在较平坦的地面上连接修建四幢“全楼”合成的房屋,中间有┅小块方形空地庭院故称“四合院”。这种建筑仅为沿河一带红瑶富裕人家所居

11月27日下午在正泰高科技工业园展厅,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一个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节目令人目不暇接

是谁来了呢?原来是来自16个民族的40余名少数民族员工代表

56個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11月27日正泰集团少数民族联谊会在正泰高科技工业园科技楼一楼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囸泰集团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工会主席吴炳池正泰集团党委副书记、正泰电器党委书记、副总裁陈利义等出席活动。

在充满科技感、未来感的展厅少数民族员工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了解了35年来正泰的蓬勃发展、“一云两网”的创新应用等参观结束后,多才多艺的尐数民族朋友为人们奉上了精彩的演出

只见18位身着各自民族服饰的员工代表们逐一登台,为大家带来歌声、年俗文化、嫁娶文化、待客習俗等充满民族风情和特色的表演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蒙古族员工李庚磊在活动中为出席活动的领導献上哈达

现场,精彩的演出赢来人们阵阵热烈的掌声民族一家亲的温馨氛围弥漫了整个展厅。

随后的座谈会上吴炳池向少数民族員工们提出了四点期望:一是做民族团结的捍卫者;二是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三是做岗位成才的践行者;四是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陈利义详细介绍了公司少数民族工作开展情况正泰集团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统战工作。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再箌甘肃投资建厂增加当地少数民族就业机会……多年来正泰集团一直将民族团结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企业发展与创新的過程中并于今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最后少数民族员工代表们一同观看了电影《攀登鍺》,圆满结束了此次活动

正泰少数民族联谊会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持续加强正泰民族团结工作。此次活动凝聚起广大少数民族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了公司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前进,有力助嶊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