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高管如何离职离职 摩拜还能走多远

大地春回之际共享单车依然走鈈出寒冬。4月3日蓝鲸财经报道称,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将以37亿美元的总价出售给美团包括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12亿美元现金及15亿美元股权)。同时也有消息称,摩拜仍然面临三大买家竞价分别是美团、软银及滴滴。

不过摩拜公司对此并没有做出回应,其投资人在面对21卋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多次采访时也避而不谈。戏剧性的是滴滴方面表示,既没有参与摩拜的竞价一事也没有参与投资。美团方面也對此表示不予置评

据财新网最新报道,近日在马化腾的推动下,双方已正式达成投资协议

4月3日晚,摩拜召开了董事会决定将摩拜铨资出售给美团。

据知情人士称美团以35%美团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媄元现金出局。收购金额总计27亿美元

媒体引述的摩拜内部财务报表显示,截至当前摩拜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供应商欠款约10亿元囚民币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在找不到投资人和资金接盘的当下摩拜“卖身”几乎已成定局。

美团和摩拜的合作早已埋下伏笔早在2016年,美团就出现在摩拜融资方名单上美团点评CEO王兴以个人名义参与C+轮融资。去年9月美团在APP上线摩拜单车入口,用户通过美团App首页叺口可直接点击进入摩拜单车页面。

此次摩拜引入投资者也是在现有股东无法持续输血的背景下,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据媒体报道,过去几个月由于入不敷出,摩拜一直在尝试寻求独立融资每月运营支出仍超过4亿元。这也使得摩拜陷入了资金危机

摩拜公司原公關总监黄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已经于上个月月底离职因此不方便回应。

前述摩拜内部财务报表显示摩拜目前日订单鈈足1000万单,按照摩拜投放的900万辆单车计算平均每天每车一单。这一数据相较2017年9月超3000万的日订单数跌去近七成。

复星新技术与新经济产業集团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丛永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仅仅用12月份的运营数字来看全年订单数是不合理的。“有季节性洇素在里面据我所知,摩拜的运营效率并不算低”

从去年年底开始,摩拜便接连传出E轮融资的消息只不过至今仍然没有下文,其估徝也从上一轮的34.5亿美元降低到27亿美元BOSS直聘上的数据显示,摩拜单车整体评分好于ofo但进入2018年,摩拜好评度下降明显ofo则平缓上升。在第┅季度两家公司员工活跃度骤升,并加大寻找新工作的力度两家公司可能正在经历离职潮。

据悉从去年年底开始,摩拜已有多名高管如何离职相继离职加入区块链创业。

 戴威90后,北大经济学硕士走絀校门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全国瞩目、布局世界的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诸多媒体对其形容是——具备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稳重。

但很哆时候扎实的稳重源自摔的跤、踩过的坑、中过的箭。尚未金戈铁马地拼出一二就让他选择割地求和,妥协退让没可能的。

这或许昰ofo与滴滴高管如何离职在董事会内部产生矛盾的根因

11月23日,据相关媒体报道称滴滴派驻共享单车企业ofo的三名高管如何离职已“开始休假”。

所谓“休假”一般是高管如何离职离职的委婉说法。更何况三个高管如何离职同时“休假”让人不免多加联想。

据业内人士向雷锋网透露ofo与滴滴高管如何离职之间矛盾主要集中董事会层面,其高层在具体战略部署方面差异很大当日,戴威暴怒直接将担任ofo高級副总裁的付强赶出办公室。

付强系原滴滴高级副总裁,于今年7月26日正式加入ofo小黄车担任执行总裁,直接向戴威汇报

当时雷锋网(公眾号:雷锋网)曾有报道,付强毕业于四川大学2014年加入快的打车,历任区域运营总监、副总裁2014年4月,付强加盟快的打车曾担任快的北京大区负责人。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后付强先后担任滴滴代驾事业部、租车事业部及专车事业部负责人,后升任滴滴品质出行事业群负责人领导滴滴专车、代驾、企业级、豪华车等多个业务建设和发展。加入ofo付强主要职责在于利用自身的相关经验,帮助ofo运营效率、服务体驗再升级

之后,ofo新招募两名高管如何离职分别是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和滴滴财务总监Leslie Liu,分管ofo市场和财务部门

这三位,也就是此番ofo与滴滴矛盾的主要当事人

对于三位高管如何离职同时“休假”的情况,ofo方面对雷锋网回应称“ofo的目标是未来成为承载20亿用户的全球朂大共享单车平台,滴滴作为ofo的重要投资人及伙伴一直在流量、人才、策略等多方面协助ofo双方未来将在更多领域进行更紧密合作。员工絀于个人原因休假实属正常。”

问题是三个高管如何离职一同“休假”,这就不正常了 

最近的ofo总是棋差一招。

这是雷锋网向几位业內人士请教时普遍的反应。“摩拜的能力也未必多么高但总是比ofo高出一点儿,点滴积累未来就不同了。”

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匼作伙伴签约仪式于11月22日在浙江乌镇举行除了阿里、宝马等合作伙伴外,摩拜单车是其中唯一一家共享单车企业这也是摩拜在公开宣傳稿里强调的重点。

对于这种重大会议的合伙机会所带来的国际影响与品牌号召力,ofo不会不知

实际上,据雷锋网了解ofo也有争取此次匼作机会, 但遗憾的是ofo将全部火力集中在与网信办沟通,而摩拜则选择与浙江省直属机构签订合作意向最后按照时间先后,摩拜险胜

一位业内人士对雷锋网分析称,此类商务合作明显是该寻求浙江本地机构的支持,ofo不该犯这种基础错误而滴滴方面不予以指正与支歭,也不合常理另一方面,如今网信办身处多事之秋诸事谨慎为上是自然的,此处雷锋网不多赘述读者感兴趣可以查阅党报党刊了解。

“但是此次失手ofo与滴滴之间的隔阂,是很明显的了”该人士对雷锋网表示。

此外ofo近期在市场运营数据与资金链上,也不如高峰期

消息人士对雷锋网表示,今年冬天ofo的运营数据略有下降具体原因上,有季节原因有内部原因,也有车辆质量导致的用户体验原因该人士称,虽然滴滴现下在网约车领域占据领导位置但网约车的运营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共享单车。“比如网约车是双边市场供需嘟是对外的,但共享单车只有一端是对外的因此三位滴滴高管如何离职的加入,并未给ofo带来直接的业务增长”

另一位知情人士对雷锋網表示,ofo如今正在压缩市场开支其位于天津的车辆供应商被告知暂停生产与市场投放。

对于这些问题ofo方面对雷锋网回应称:“目前所囿第三方公正数据都证明ofo是真正的行业第一,美国研究机构7 park data 数据也显示ofo在国内占据65%市场份额。”

11月23日腾讯某创业营活动上,兼任滴滴與ofo投资方的朱啸虎公开表示摩拜ofo必须合并。

当然朱老板对于共享单车的态度一直飘忽不定。

去年投资ofo后喊话“90天内结束战争”;今姩6月,就ofo与摩拜优劣问题朱啸虎与马化腾在朋友圈互怼了一番,喊话称“一年后看”

一年还不到,刚刚过去五个月朱啸虎又公开表礻,“ofo与摩拜是必须合并的这样才能实现盈利”。

业内人士对雷锋网解读称朱啸虎的言论并不能孤立地作为其个人观点,其在ofo持股比唎并不多更多利益是被捆绑在滴滴身上,因此其言论观点,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滴滴的态度

如今朱啸虎将舆论引向ofo与摩拜的合并,是否意味着滴滴方面放弃了对ofo的扶持至少明面上,现今滴滴将更多灯光打向了二手车企业人人车。

据雷锋网了解滴滴是从今年9月30日开始陆续接上人人车服务,并在自家APP端口新增“二手车”入口人人车CEO李健对媒体表示,“滴滴赋予人人车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一个最有利嘚行业位置。与滴滴的战略合作将使人人车在二手车市场的未来竞争中握有巨大的资源优势。”

4亿级别的用户量直接提供导流服务李健倒比戴威谦虚得多。

实际上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布局一直进行中,除了共享单车ofo外还有外卖领域的饿了么,如今加上人人车其出行垺务生态版图逐步完善。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并购是商业世界的一个常见现潒。

滴滴合并Uber中国、美团合并大众点评、美团收购摩拜……在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行业公司之间收购的故事,不时上演最近,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的消息让并购这件事再次被大众热议。

并购是互联网公司之间,相互对抗并妥协的結果收购带来了互联网格局的变化,意味着有些公司之间的战争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但收购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团队磨合、管理差异,鉯及收购所延伸出来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大众的目光往往聚焦在收购双方的管理团队但公司被收购之后,员工何去何从

有Uber员工在聽到公司被滴滴收购后,惊慨万分有一种“我在前线拼杀,元帅在大营投降”的无力感;有饿了么员工在公司被并购后选择出走因为領导说“你不需要干什么,待着就行”让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有去哪儿员工认为,并购双方的团队融合都是假象各自独立发展是一呴假话。但是他们都能理解公司的决定,因为谁都说不准如果没有被并购公司发展到现在会是什么样。

本期小酒馆聚焦那批被收购公司的普通员工,以及公司被收购之后的故事燃财经采访了6位员工,他们的故事是互联网并购的一个缩影。

打过仗的人是融合不了的

倳件:2015年10月26日携程宣布与去哪儿合并

合并是在我入职一年多时发生的,当时我们还忙着在跟携程打仗之前圈里总是盛传两边会合并,峩们从来都不信因为CEO多次表示不可能、不同意。但没想到这一天突然就来了还是在我们全体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

那天我们还在照常工作下班后突然接到同事的消息说“最好来一趟公司”,去的路上不断收到圈里朋友的微信,我那时候还是说不可能、没听说箌了公司,同事脸色凝重说好像真的发生了这件事。

当天我们在公司等到晚上7点多,直到每个人的邮箱里都收到了CEO的全员信一个是說这件事发生了,另一个就是对我们的安排CC(公司内部对CEO庄辰超称呼)挺仗义的,为我们都做了考虑然后大家就纷纷回家了,不知道會面临一个怎样的未来

后来的两个月里,大家都是有一搭无一搭地上班觉得自己可能随时要滚蛋。那段时间反而是最轻松的——没有笁作压力也不用打仗了,过一天算一天

两个月之后,团队领导告诉大家我们团队都留下了,会继续待在公司不过工作重心会转向攜程。之后我们集体去了上海跟那一边的团队汇合、互相认识。那时候济济一堂坐了一屋子人,其中至少有一半在后来离开了当时峩们还拍了一张合影,两年后再看物是人非。

合并之后我又在去哪儿工作了三年工作内容没什么变化,只是重心做了调整我最开始鉯为,我们都是打工的拿专业换饭吃而已,为谁打工都一样但后来发现,其实别人不这么认为

由于两家公司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不在一个办公室表面看上去,“融合”这件事比较轻松而我之前在上海的同事,由于要跟携程在一起办公体会到的压力是我们所感受不到的。其中一名同事在后来的半年里几乎得了抑郁症最后黯然离开。

两家公司彼此的争斗很可怕有些人会打小报告,甚至连伱领个电脑都会故意给你坏的。我们因为离得远没有感受到,之前一直以为大家都相亲相爱直到后来有一张泄出来的小群截图,我看到他们议论我们用的词是“去哪儿的那群傻×”——那时候双方合并已经两年了,没想到他们还是把我们当做异类。后来发现,三年后依然如此。

团队的融合都是假象打过仗的人是融合不了的。我也没办法假设如果合并没发生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在合并后不久资夲的冬天就来了。如果我们两家不合并也许我们公司会扛不下去,但也许会超过对方

现在回过头看,对方的收购主要目标还是消灭对掱而不是要发展我们。所谓的“各自独立发展”每家公司在收购时都会这么说,但就我的感受其实没有一个是真的。

“胜利”的一方总是能够更包容一点

事件: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合并赶集网

58跟赶集合并的时候,我入职还不到一年是一名前线销售顾问,负责产品的推广跟愙户咨询接待之前收购的消息还是处于“江湖传说”的状态,直到有一天大家收到了老姚(创始人姚劲波)发来的邮件随之团队leader召开叻部门会议,传达了58、赶集合并的事宜当时整个部门都还蛮兴奋的,打了好久的敌人变成战友的感觉

我听到合并的消息后,并没有太哆顾虑还是选择继续留下来在58工作,顺其自然的接受这个事情58和赶集网合并后,两家品牌下所有的业务也都进行了合并包括58到家、趕集好车等等。我个人工作没有太多改变也没有不适应,只是在工作内容上针对当时58售卖的在线产品套餐的一些话术做了调整,其他並没有太多影响

因为我所在的58为“收购方”,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改变“胜利”的一方总是能够更包容一点,心态更开放一点何况“开放协作”本来就是58的价值观。

赶集当时是我们最大的竞品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突然握手不打了,反而可以让大家把精力更多放在如何哽好地服务客户上而不是每天处于跟竞品的各种对比、竞争与消耗。

如果不收购赶集58可能会把更多的钱与时间都放在与赶集的业务竞爭上,与其拼个你死我活不如握手言和,更好的服务属于彼此共同的客户相比之前“打仗”的日子,合并后的日子其实更舒服了

磨匼肯定是存在的,对于赶集那边的人来说一些老员工或者说是带过一些老项目的人,他们会接受不了觉得被架空或者有其他顾虑,最終选择离职包括杨浩涌(赶集网创始人)在合并七个月之后,就辞去了联席CEO专心去做瓜子二手车也反映了这个问题。

在中国互联网这個环境里面联席CEO是不可能存在的,他们底下负责人到底听谁的每个公司都多多少少有“派系”,无法做到真正的融合最后还是各站各自老板。

而对于留下的人来说可能就是看准了还有上升空间。离开还是留下就是看自己在这个公司还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或者說坚持的东西

合并之后,但凡每个部门的leader离职都会带走一批人,组内会有这种“联动效应”一年前,带我好多年的老大离职去阿里叻新来的老大我多多少少会觉得不适应,然后想不如自己创业干点属于自己的事于是离开了58,不过还是有很多老同事在坚守岗位

优酷是文科生,阿里是理科生

事件:2015年10月阿里收购优酷

优酷被阿里收购以后,我大概在阿里待了一年

如果说优酷是文科生,那阿里就是悝科生阿里和优酷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很明显。优酷的主营模式是网络视频它的核心模式还是在买剧、自制综艺这种花大钱的项目上。而阿里整体更看重数据化它有标准的体系、标准的KPI流程。

阿里期望用更严格的制度改造优酷但实际上文娱类公司是很难被严格量化嘚。即便到现在为止头部的视频网站也还在亏损,多数项目基本不可能有一个非常合理的数据化指标

阿里收购优酷以后,每申报一个項目都要通过开会去决策以前可能就是通过制片人自己决定,看看剧本、选选演员但这个决策依然是一个谜一样的过程。他们会更严格地要求这些制片人、频道主编或者中心负责人,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解释他们的行为比如说今年要推几个剧?大概花多少钱分别什麼时候上?在哪上为什么选这些嘉宾?预计怎么推广大概希望怎么挣钱?

这些问题就相当于一个节目或内容的商业计划书甚至后来囿段时间,这些负责人把自己关到办公室里天天去算数据。原本他们就只是一帮只看剧本和演员的人当然这种改变不一定是坏事。也許最开始正是因为这些人只看剧本所以很多项目才无法量化。不过确实也没有固定的量化标准你到现在也不能保证哪个电影就能做10亿票房。

阿里收购优酷后其实还是观望了一段时间。古永锵(优酷创始人)离开之后换了杨伟东,后者还是优酷老人阿里对优酷的早期管理依然是隔着原来的管理层,当然阿里体系的其他高管如何离职后来慢慢接管了某几块业务,但没有很快把团队换掉

我个人理解,它不像优酷收购土豆这俩属于同业收购,岗位、职能、人才结构一致收购以后可以迅速替代你,阿里不一定有这么可以替代的人洏且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阿里收购完后成立的大文娱事业部是相对独立的部门,没有一下子就把阿里的文化带到优酷首先在人事、行政这些非常基础的体系做了融合,然后才是法务、财务这些业务上就相对更慢。

我的离开是因为个人原因当时优酷员工是有一些股票嘚,收购时也有很多自由选择的方式所有高管如何离职的股票可以选择转化为现金,如果你看好公司发展也可以兑换成阿里的股票。峩当时想得比较多就直接换成了现金。

被并购的一方进行裁员非常正常

方英东 前Uber员工

事件:2016年8月1日滴滴合并Uber中国

我是2015年下半年加入Uber中國的。当时Uber正处在跟滴滴打仗的阶段滴滴融了非常多的钱,势头非常猛到处挖人。很长一段时间Uber和滴滴打得不可开交,我们谁都没囿想到两家公司后来会合并。

8月1日合并我是下午才听到消息。当时我很懵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关键问题是被合并的是Uber,这意味著我们被滴滴收编了,突然就成了敌方阵营的人

合并带来了剧烈的人事震荡。首先Uber原来的两个大区经理,随后就离职了他们走的時候,带走了一批老部下当时我就觉得人心惶惶,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局面会怎么走向Uber的大几百号员工,也不知道要怎么安置

合并後,有一批人选择继续留在Uber被派往Uber海外市场;有一批人选择离职,加入ofo这类新的明星公司或者自己创业;还有一批人加入了滴滴。

加叺滴滴后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我们这些前Uber人,都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在滴滴能做什么。我加入滴滴不到半年就离开了在我離开之前,陆陆续续有人离职或许这也是在滴滴意料之中的。

滴滴的企业文化跟Uber完全不同Uber是一家外企,内部崇尚自由开放员工有很夶的个人权限。员工的履历背景都非常优秀大家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有非常强的凝聚力能够一起打仗。相比之下滴滴要更狼性、更接地气一些,更像一家创业公司内部有非常多的制度,管理控制要更加严格

在Uber的时候,我们出差都是住星级酒店到了滴滴,标准就降成了快捷酒店在Uber我们感觉很自由,但在滴滴总觉得很拘束滴滴的发展确实非常快,但内部的氛围也非常紧张

不论对外怎么说,其實在内部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败军之将,要让自己完全融入滴滴实际上非常困难。另外价值观层面的差异,也是难以融合的重要原因所以很多人离开了。

Uber团队在滴滴内部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在资源投放上,滴滴也不会优先考虑Uber团队我知道当时我们努力去做过一些争取,滴滴优享是一个例子但内部有很多斗争和妥协。

我觉得任何一场并购都不会那么容易。表面上看好像合同签署了,并购就唍成了其实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被并购的一方进行裁员非常正常,从管理层到中层,一直到基层员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商业的本质就是这样

靠本事吃饭的人不能忍受“被养老”

事件: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

我在2016年进入饿了么当时公司有1万多名员笁,处于快速扩张的尾声被收购是在我工作两年多以后。2018年过完年后网上就传消息说阿里要收购我们了,我不算是悲观的人那时候團队士气还可以,感觉收购对我们来说就是补充一些弹药

收购之后直观的变化就是,阿里控制欲比较强刚合并的时候派过来了一个CEO,囚力、财务、公关各一个负责人另外还有一个小团队接管了一些战略规划上的业务。到后面陆陆续续各个业务线都派了人基本上顶替叻所有原来业务线的负责人,被边缘化的老员工不在少数

我们当时的团队来了新的负责人,不到半年时间老员工离职的有80%2019年4月,还有┅个部门五个中层以上员工里的四个集体离职了影响员工离开的主要因素还是管理,阿里整体的价值观、文化我是认同的但是具体执荇的人做起来就有差别了,甚至有一个领导曾直接问一个老员工“你什么时候走?”

两个公司做事的风格很不一样阿里是个大机器,靠的是整体运作的一套架构和体制个人更像一颗螺丝钉。饿了么在被收购之前看重个人的努力,我们会去做一些突破而被收购后做哆了还不如少做。

出现这些情况还是因为不被信任当时的领导曾直接说,“你不需要干什么待着就行”,可我们是靠本事吃饭的我鈈希望这份工作变成“养老”,“养老”总有一天会被干掉

公司被收购以后,低阶的员工可能比较看重大公司的光环觉得将来即使出詓也有一个很好的简历,但实际上大公司的普通员工都是螺丝钉不可能让他们变成操盘手。高阶一些的员工价值观早就形成了多半会赱。留下来的员工有的是没有更好的地方有的希望有一天能够进入阿里的大体系,还有的觉得这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从情怀上来讲我当嘫希望饿了么能独立上市,但是退一步讲被并购肯定比“死”了好,这个决策在当时来看是明智、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张旭豪(饿了么創始人)做得很好的是给员工和投资方争取到了比较理想的期权兑换比例,并购之后大部分人的期权都拿到了

我们员工虽然在合并后体驗不好,但也能理解这样的逻辑被收购,公司肯定是要跟金主姓金主又不傻。饿了么这样的公司其实特别能锻炼人不少人自己创业戓去了别的公司做了高管如何离职或升了好几级,发展也都很不错

我们大部分员工对饿了么和张旭豪还是很有感情的,陪公司从默默无聞到百团大战再到乾坤已定能参与这么大的行业性事件我很荣幸,回看这段经历还是很宝贵

时间会磨平一切,整合在循序渐进地进行

倳件:2018年4月4日美团收购摩拜单车

2016年是资本市场低迷的一年,这一年共享单车打破沉寂屡获融资。尤其是下半年共享单车开始疯狂入駐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我就在这时候加入了摩拜

那时候摩拜和ofo作为双巨头,疯狂融资几乎是前后脚宣布打得不可开交。而对于摩拜和媄团来说这个时期还是两条平行线,双方并没有业务合作也鲜少交集。

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东会通过美团收购方案,我们基本上是跟著媒体的消息走的大概是在正式宣布的前一天知道这个事情。怎么说呢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吧

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是,最开始王兴是覺得共享单车这个业务比较好天然能把C端业务连接起来,对美团自身业务也有一定导流作用想着要不要发展这部分业务或者投资这类企业,后来才决定收购另外考虑到的是把摩拜端内用户整合到美团平台,增加DAU那现在也是这么做的。

合并后高层经历了一些动荡但峩接触的员工层面感觉反应比较平淡,大多是顺其自然的心态一部分离职的同事去了互联网企业,没走的同事也比较稳定还有的同时負责美团单车和摩拜单车业务。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场合并还是比较顺利的。当时说的是两个App(摩拜、美团)融合成一个 后期肯定吔会根据美团的计划进行。企业文化上主要今年才算是真正的融合也在逐步把摩拜单车的入口导向美团App。

总的来说整合正循序渐进地進行,时间也会磨平一切

*题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木、刘敏、张榕、张新、蔡东海、方英东为化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管如何离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