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解王者成长守护平台强制解除 先解 明天晚上付 诚信 人与人之间有信任的来❤

墨子智慧心解
我的图书馆
墨子智慧心解
&近人感到自己在诸多方面都不如西方洋人时,突然意外发现了中国古代还有一家墨学,其政治理想、逻辑智慧、科学思维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大多为儒、道等学派未曾涉及,且一点不输于西学,所以,梁启超、鲁迅、胡适、冯友兰等一代大师,无论政治、学术见解有多大差别,却一致给予墨子崇高的评价。而孙中山、毛泽东两位最杰出的历史人物更是对墨子有超出一般人想像的论述。  百年过去了,由于儒学的强势地位,墨学依然不为大多数人知晓。中国城市出版社新近推出《墨子智慧心解》,对墨子智慧作出了全新的解说,相对百科全书式的墨学,本书涉及的智慧内容有限,但仅就现有内容看,多有发人未发之处。特在此连载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以期引起朋友们对墨子价值的重新认识。   《墨子智慧心解》   著作者:达流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总 论 墨子与墨家 8  1.独立特行的墨子与墨家 8  2.多才多艺的巨人 10  3.本色自天成 12  4.墨家悲剧命运的反思 13  第一章 兼爱之道-----为弱者打抱不平 15  1. 冲破尊卑贵贱的封锁线 16  墨子为什么? 16  从“兼”字说起 17  兼爱的主体、先后与目标 18  孟子为何仇恨兼爱? 20  “兼爱”VS“泛爱” 20  2.心系天下的胸怀 21  爱利万民 21  胸怀,还是胸怀 23  温暖人心的力量 24  3.坚守自己的立场 25  舍爵位而求道义 25  解析从众 26  第二章 幸福之道----做一个感恩的人 28  1.自爱与他爱 28  幸福的钥匙 28  他爱的层次 30  感恩陌生人 31  2.人生极致的幸福 33  着迷是一种福份 33  辉煌第一 34  第三章 君子之道---- 人人皆可为君子 35  1.人人皆可为君子 36  孔墨对立的君子观 36  什么人说什么话 38  2.君子三大特征:威武 力行 创造 38  英勇尚武:威武君子 39  身体力行:力行君子 41  开拓创新:创新君子 43  3.君子与小人 45  动态的君子与小人 45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 47  第四章 修身之道----认识你自己 49  1.修身就是人格培养 49  何为人格魅力? 49  甘做“草根英雄” 50  怀“摩顶放踵”之志 52  象“人精”一样敏慧 53  2.修身的四种境界 54  境界一:以苦为乐 54  境界二:以病为友 55  境界三:与自己作对 57  境界四:与恶人共处 58  3.完美人生是可能的吗? 60  有取舍就有完美 60  立身处世的支柱 61  第五章 化解之道-----方寸之间天地宽 62  1.一“化”解千愁 62  化在事先 65  化在说理 66  化在有备 66  2. 一让值千金 67  墨子三让千古美谈 67  糊涂的公输盘 68  无形化有形 69  第六章 安宁之道-----心态决定一切 70  1.心愿是一种原则 70  墨子拒绝当富翁 71  多一点平常心 73  2.宁静方能致远 73  为何要感谢失败? 75  第七章 亲朋之道----珍惜生命的缘 76  1.兄弟是人生的伴 77  至亲兄弟 77  丑陋兄弟 79  2.朋友是生命的缘 80  千古知音最难觅 80  墨子与禽滑厘:千古难觅师徒情 81  墨子与鲁班:“双子星座”另类知音 83  墨子与公尚过:最重要的是信任 84  孟胜与田襄子:感天动地“巨子”情 85  第八章 生死之道----让生命更有价值 85  1.节俭与奢侈:两种生死观 86  疯狂炫富 86  大力戒奢 87  2.节约生命之道 89  古时权贵的三大怪癖 89  余毒仍在扩散 91  揭穿险恶用心 92  面对死者,我们如何自处? 94  孔子一语破天机 94  3.善待农民 95  善待农民就是善待生命 95  怎样避免挨饿? 96  第九章 贤能之道----与贤同行完美人生 98  1.不以贵贱论贤良 99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99  墨子举贤“三不避” 100  2.贤能之道三步曲 101  识人之才:“影子”与“回声” 102  察人之心:钓鱼者与捕鼠人 102  磨人之志:骏马与绵羊 104  3.做力所能及的事 105  量力而行方为能 105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106  变味的“人才” 107  第十章 智慧之道-----做人要有大智慧 108  1.做人要有大智慧 108  小事明白,大事糊涂 108  智慧人生的四大特征 110  2.智慧源自何处? 112  悟性快与悟性高 112  可为与不可为 114  3.墨子智慧启示录 114  首先,热爱劳动如宗教修行 115  其次,深入社会似水银泄地 115  再次,感恩之心与日月同辉 116  第十一章 攻守之道---命运转换的玄机 117  1.攻守转换之机 118  人生攻与守 118  上下相亲 119  统领三军 120  2.邪恶与正义 120  攻伐即邪恶 120  诛讨即正义 122  战争与和平的遐思 123  第十二章 求真之道-----探求是人的本性 124  1.永无止境的求索 124  墨学构建的知识体系 125  “为”与“三表法” 126  2.求真的两种方法 127  从勤学中求真 127  从比照中求真 129  3.怀疑是求真的前提 130  反向思辨能力 131  怀疑的四种情境 131  第十三章 论辩之道---思辩多么美好 132  1. 论辨风流千古传 133  2.论辩的三种技巧 135  不要为辩而辩 135  不作“荡口”之论 137  主导对手思维 139  3.掌握推理的奥妙 140  妙用推理 140  常用的四种推理方式:辟、侔、援、推 141  论辩者的角度 141  做大写的人 142  参考书目 144《墨子智慧心解》第二章 幸福之道----做一个感恩的人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发行  兼爱人并不把自己排除在外,自己也在所爱之中。  ---—《墨子•大取》  爱人利人的人,天必定降福给他。  -----《墨子.法仪》  爱人利人因而得到福佑的,大有人在。  -----《墨子.法仪》   仁是爱人,义是利人。爱与利由我出,所爱与所利施于人。   -----《墨子.经说下》  爱护帮助他人是能得到幸福的。  — 《墨子•法仪》语译  爱人不是为了名誉,就像旅舍一样,是为了利人。    1.自爱与他爱  能够领悟到自爱与他爱的奥秘,便有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幸福的钥匙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追求幸福吗?问题是,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知是不一样的。  墨子说:“爱人不是为了名誉,就像旅舍一样,是为了利人。”施舍不是用来好看的,它是供旅人休息的地方。  墨子关于“爱人”就是“利人”的观点很值得我们思索。人的幸福是从“利人”中得来的,爱人与利人的关系也就是自爱与他爱的关系。  一个人能够领悟到自爱与他爱的奥秘,便有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其实最简单的道理往往隐含着最玄妙的人生哲理,最清楚明了的事实常常最易使人混淆。  人生而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渴了就想喝水,饿了就要充饥。在社会生活中,一事当前,知道如何替自己打算,如何左右逢源使自己免受伤害,这也似乎是人人都会的处世技巧。当然,有的人没把握住界限,为保全自己而出卖旁人,甚或出卖国家和集体利益,这种行为不是自爱,而是自私是犯罪。  把自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除了自己之外什么都不爱,表面上是爱自己,实质上是害自己。  自爱,应是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让社会确认你可亲可爱,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丰富、完美的发展,使自己的人生过得绚丽辉煌。  所以,自爱不是自个儿的事,自爱完全不等于获取私人利益。真正的自爱者,有时会舍弃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一个大富豪,家财无以数计,但精神空虚无聊,厌世弃世却不知自救,能说是一个自爱者吗?  一个物质上的清贫者,但却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奉献为己任,或是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学说,或是有了不起的科学发明,他心里充实,精神振奋,这样的人能说他不是一个自爱者吗?  掌握自爱的艺术,少不了明白他爱的道理,  他爱,是对自爱的补充、延伸、观照和提升。没有他爱,自爱便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自爱与他爱,统一于人的爱心之中。  官威赫赫的人,富甲一方的人,名气很大的人,容易因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失去爱心。他们中的某些人听惯了奉承话,看惯了笑脸,受尽了追捧,以为只需众人爱他,而他无需回报。这种人其实很可怜,他不明白做官有期限,财富易耗尽,虚名多浪取;这种人最终必定为众人所弃,成为无人所爱的孤家寡人。  贫困可以导致高尚,也可以走向堕落,使爱心扭曲。自己贫穷,不是发愤努力,创造财富,而是指望别人也穷,想方设法占别人的便宜,甚至对社会持仇恨、敌视的态度。这种人不明事理,稀里糊涂,人生也将因失去爱的滋润而变得暗淡无光。  他爱的层次  无论是显贵一时还是默默无闻,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对爱心来说,那又有什么差异呢?  懂得他爱的道理,人就活出了一定的境界。  他爱有不同层次的表现:  层次一:  对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富有爱心。亲戚朋友,邻居乡亲,单位同事,他们与自己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或是一起相伴度过漫长时光,对他们怀有同情和关切之心,能够使自己的生活环境融洽、祥和、温馨。就象墨子《兼爱上》所说:“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主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这是他爱的第一个层次。  层次二:  能够对与自己不相关的人和事产生关注的热情,怀有社会公平正义之心,这是他爱的第二个层次。在古代社会,很推崇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就反映出他爱的道德取向。所谓侠肝义胆,行侠仗义,尽管摆不上封建文化“仁”与“礼”的正席,但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有生命力、最具生命底蕴的部分之一,一直在民间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当代学者研究认为,墨子的人格精神是中国侠义文化的主要精神来源,“墨侠精神主要表现为舍已利人与舍已为公的侠义品格。”“墨家人格精神的根本特技----赖力仗义,在汉以后则主要体现在民间侠士身上” (《平民理想---&墨子&与中国文化》)。墨子的一些行为,如止楚攻宋、止鲁伐郑等,体现了后世侠士的一切特征:有关怀他人之心,有主持正义之志,有以弱胜强之勇,有战而胜之之力。  这一层次的他爱,在过往,就是行侠仗义,在当今,就是见义勇为。  我们凡夫俗子平俗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件小事,都能见出一个人有没有他爱的意识。有人落水了,赶紧呼救;有房子失火了,赶快给消防队打电话;遇到小流氓闹事,敢于仗义直言,打抱不平,等等。在这里,他爱实是一种体现社会正义的公德之心。  层次三:  更有境界的人,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对共生于这个地球的各个种族、人类大家庭满怀着热情,关心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就像关心邻居发生的事一样。就象墨子说的“普遍地爱所有的人”。刘翔成了中国在奥运会田径赛场上第一个短程直道的冠军,每一个中国人都兴高彩烈,中国女排在20年后实施绝地大反击,重新夺回奥运金牌,中国人无不欢欣鼓舞;中国足球老是输球,中国球迷无不痛心疾首。05年印度洋大海啸,东南亚多个国家损失惨重,虽与中国老百姓无直接关联,但各地纷纷组织捐款捐物,许多老百姓慷慨解囊,等等。这是他爱的第三个层次。  层次四:  大智大慧之人,不仅具有上述的三个层次,而且能够超越对具体事物的爱心而上升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能够对漫漫历史之河给予沉静的思索和持久的注视。尽管人的生命有限,但这种大爱者将其爱心融入进绵绵不断的生命长河,因而使有限的生命获得了一种永恒的辉煌。思想家如老子、庄子、墨子,科学家如张衡、李时珍、爱迪生、爱因斯坦,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曹雪芹,他们都是这样的人。  这是真正的生命之爱。大爱者无时无刻不可以体验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热流涌遍全身,体验到自己与自然、与历史、与人类的互亲和互爱。  在人类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份子,爱与被爱、自爱与他爱都是互相的,没有天生的高低贵贱之分。聪明人懂得,爱心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生命充实而有光彩的需要。无论是显贵一时还是默默无闻,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对爱心来说,那又有什么差异呢?  爱心使人善良、宽厚、明智、聪慧。富有爱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感恩陌生人  墨子以他整个的生命向我们讲述着这样的道理:爱陌生人吧,就像爱你的亲人一样。  当我们置身于闹市人流当中,在上下班时挤在地铁里,我们常会为素不相识的人在自己身边拥来挤去而气恼,你甚至会讨厌那些陌生人。  倘若换了地方,在荒无人烟的森林或是戈壁,一个独行的旅行者在水尽粮绝、危在旦夕时,他会为偶然发现的一点人的迹象而欣喜若狂,会有一种温情突然间流满全身,会重新燃起他生命的希望。  兄弟朋友和熟悉的人对自己的重要,大家很容易意识到,而陌生人对自己的重要,却常常被遗忘了。  陌生人是相对熟人而言的,有熟悉的人就必然会有陌生的人,他们共同形成一个适宜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和气候。每个人的人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气候中才能够生活得方便、自如、充实。  对一个亲人和朋友,亲热也罢,宽容也罢,讨好也罢,迎合也罢,都容易做到恰到好处。付出可以得到回报,付出的是一,得到的回报兴许是二。在这个时候,人最容易掩藏起自己的本性,掩盖起自己的缺点,拣对方喜欢的话说,将最有光彩的一面表演给对方看。  对陌生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切功利的考虑都成了多余,装扮出来的自谦或自傲也没有必要,没有责任也没有负担,想怎样就怎样。这时,最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修养、品格。  一个外地人向你问路时,你能够热情引导他而不置之不理吗?  一个残疾人向你行乞,你能够掏出身上最后一毛钱而不装作没看见吗?  一个人挤车时不慎踩了你的脚,你能够体谅地一笑而不破口大骂吗?  一位老人被绊倒在路边,你能够弯腰扶他起来而不扬长而去吗?  有人反对墨子兼爱天下的主张,认为天下有多少人是无法知晓的,那么兼爱天下之人就是一句空话,是不能实现的,所以也就不能不用尽爱陌生人了。  墨子《经说下》回答说:  不知道天下的人数,却能够尽爱天下之人,是因为明达兼爱的道理。  墨子以他整个的生命向我们讲述着这样的道理:爱陌生人吧,就像爱你的亲人一样。  我理解,墨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感恩。当父母兄弟、亲戚朋友有恩于你,给你衣食,给你关爱,你再去回报,这是报恩,不是感恩。感恩主要是针对并未给你直接帮助的人群,一个更广大的群体,如故乡、祖国,它体现出的是你做人的胸襟与情怀。  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耕柱》里,儒生巫马子坦率地说:  “我爱邹国人比越国人深,爱鲁国人比邹国人深,爱我家乡人比鲁国人深,爱我家里人比家乡人深,爱我父母亲比爱家里其他人深,爱我自己比爱我的父母亲深,因为这是更切近自身的缘故。打我,我就会感到疼痛;打别人,我就不感到疼痛。我为什么不去还击打我的人,而去还击不打我的人呢?所以,我只会杀他人以利于我,而不会杀我自己以利他人。”  巫马子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这正是儒家“爱有差等”、“爱有亲疏”思想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但它不应该与对陌生人的感恩对立起来。  针对巫马子的话,墨子指出:   既然这样,那么有一个人喜欢你的主张,这个人就想要杀掉你以利于他自己;十个人喜欢你的主张,这十个人就想要杀掉你以利于他自己;天下的人都喜欢你的主张,天下的人就都想要杀掉你以利于他自己。  全天下的人都想要杀掉出这个主张的人,你还能保全自己吗?  对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来说,他不会斤斤计较于人与人的远近亲疏,利害得失。感恩,是他内心充实、人生幸福的体现。   2.人生极致的幸福  辉煌是最重要的,它是人生极致的幸福。保全永远不能与辉煌相比。  在人生的紧要处,看准了,该锋芒毕露时就一定得锋芒毕露,该大干一场时就一定要大干一场。  着迷是一种福份  着迷对纯粹的实用是一种突破。  在先秦的思想巨子里,墨子异于孔孟老庄等一代大哲的地方,在于他几乎是惟一着迷于工程学、机械学、几何学等自然科学的人。墨子当过造车的手艺匠人,手艺相当高明,他还曾着迷于研制一种名叫木鸢的滑翔机,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进行研制,结果实验成功,木鸢飞向了天空,他的学生赞美道: “先生多巧呵!竟能使木鸢飞起来。”  能对某样事物着迷是人的福份。  《世说新语》里记载:晋朝时,有个穷书生名叫车胤,嗜书如命,家贫买不起灯油,夜里读书,就捉萤火虫装在纱袋里照明。还有一个名叫孙康,冬大常常站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读书。于是,这两个人苦学的名声被人们四处传颂。  有的人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楷模,而有的人则笑他们为书呆子。  试想,车胤、孙康读书正到精彩处,正感到兴味盎然,食鱼肉不香,饮茶水无味,却突然天黑下来看不见了,这对他们如同挖了心肝般的难受,他们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想办法继续读下去。着迷,于他们是生命的专注和兴奋,更是精神的畅快和愉悦。  着迷之乐,确是外人难以享受到的。如足球迷,胜一场欣喜若狂,败一场肝胆欲裂。如影视迷,对自己崇拜的明星的一点蛛丝马迹都四处打听,视如珍宝。如科研迷,沉醉于科学思考中,能拿手表当鸡蛋,拿墨水当啤酒。这在常人看来,简直就是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但在他们自己,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无比的快乐。  着迷是生命潜力的大释放,人的许多杰出的思想、伟大的创造都是从着迷中产生出来的。  一个人若对任何事情都不着迷,或者说人间没有一样东西让他感到特别的兴趣,那么这人一定活得乏味无聊。  中国人的处世重实用,你好我好他好大家都好,保持一团和气。着迷对纯粹的实用是一种突破。着迷某一事物,并不一定要从这一事物里获得什么好处,在大多数情况下,着迷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活动。有许多人特迷下棋,但能靠它吃饭的人微乎其微,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都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一种高雅的享受。  真正超功利非实用的着迷实质上是一种大爱的精神。这种爱不同于男女的世俗情爱,也不同于友情和尊重,而是一种绵绵永恒的生命之爱,如张衡之爱地动仪,曹雪芹之爱《红楼梦》。这种爱只求付出,不求索取,只求燃烧,永不止息。  着迷者若能进入此种境界,便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  辉煌第一  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燃烧得更加辉煌,这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魏晋时有一个王戎。王戎七岁那年,有一次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李树上硕果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朋友们争着去摘李子吃,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何不动,他说: “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旁人摘下李子来尝,果然如王戎言。  王戎的聪明在于,他明白甜李子树长在道边,必然为人摘取,故树上不会硕果累累。李子因其甜而受其害,因其苦而享尽天年。  类似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事物因有某种特长而伤,一无所长反而无恙。  墨子曾设喻说: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一把是锐利的,锐利的这把必定先变钝;有五把刀,其中一把是刚磨过的,磨过的这把必定先销损。常可见到,甘甜的井水先干涸,高大的乔木先被砍伐,灵龟的甲先被烧灼,神蛇先被曝晒用来祈雨。  这样的事例与我们常听说的“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有异曲同工之妙。消极的人会就此得出结论:做人锋芒不可太露,言行不要太招人耳目,否则,易遭人忌恨或陷害,给自己招惹麻烦。  但墨子不会这样想。对象他这样创意无限的人来说,锐利的锥子毕竟是锐利的锥子,它与那些锈迹斑斑的、无尖无光的锥子永远不可同日而语;锋利的钢刀就是锋利的钢刀,岂是那些从未磨过的、没有刃口的刀子能够相比?  甜李子不会因担心被人摘取而不愿做甜李子,甘甜的井水不会因担心提前干涸而不愿做甘甜的井水,高大的乔木不会因担心被砍伐而不愿做高大的乔木,同样的,灵龟不会因担心被烧灼而不愿做灵龟,神蛇不会因担心被曝晒而不愿做神蛇。这就是杰出与平庸的差别。  《公孟》里,儒生公孟子与墨子谈论如何做君子,说君子应该“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就是说做人要象钟一样,敲它就响,不敲就不响。不能太冒头,不能太激进,不能太主动。这似乎是很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的。  墨子断然否认公孟子的说法,他认为王公大人主持政务使国家面临患难,君子必须加以规劝,不能明哲保身。即使是钟,不敲,也要发出响亮的声音。“虽不能扣必鸣者也。”  对一个人来说,有某种智慧,有某种才干,那是上天所赐的一种福份。暂时的掩藏有时是必要的,但切莫过分,切莫因此而使智慧和才干受到损害,切莫因担心受压而错失大展宏图的良机,切莫因此而变得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紧要处,看准了,该锋芒毕露时就一定得锋芒毕露,该大干一场时就一定要大干一场。即使因此而冒了风险,因此而遭到打击、压制、迫害,身心受损,都是值得的。  若如此,即使失败了,却是虽败犹荣,不失英雄本色,无愧于自己的才干和魄力,更无愧于心。如果不是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生命中从没有辉煌耀眼的时刻,天赋的聪明才干都白白流失,那种遗憾该是多么地巨大呵!  辉煌是最重要的,它是人生极致的幸福。保全永远不能与辉煌相比。  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燃烧得更加辉煌,这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第三章 君子之道---- 人人皆可为君子  美名不能轻易形成,声誉不能取巧建立,君子是身体力行地表现自己品德的人。  ----《墨子修身》  君子勤奋于事,则力量日益强盛;他的抱负日益远大;他的庄敬的品行日益完善。  君子的准则是,贫穷的时候显示出廉洁,富有的时候表现出仁义,对生者表现出慈爱,对死者表现出哀悼。  ----《墨子修身》   君子作战虽有阵势,但以勇敢为本;办丧事虽讲礼仪,但以哀痛为本;做官虽讲才学,但以德行为本。  ----《墨子.修身》  人之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訹,今也善者不作。   -----《墨子.耕柱》  勤力于事而不耀功,声誉能传播天下。   -----《墨子•修身》  大人爱小人,比小人爱大人广泛;大人利小人,比小人利大人深厚。  — 《墨子.大取》语译    1.人人皆可为君子  无论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是农民还是匠人,都可以成为人人敬仰的君子。  孔墨对立的君子观  君子,是中国古文化理想人格的象征,是对一个人做人成功与否的核心价值判断,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延绵恒久的影响,君子意识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仍有巨大生命力的主要特质之一。  历朝历代关于君子的论说可谓汗牛充栋,既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样铿锵有力的声音,也有“君子不夺人之爱,君子不掠人之美”这样的温婉之语。现代新文化运动中的大师们,如鲁迅、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都对传统道德和人格模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颠覆,但君子所具有的正面性和正义感却从来未曾被怀疑过。  如今的现世生活,我们对道貌岸然、装腔作势、趋炎附势、虚情假意的某些人不屑,会骂他是“伪君子”,也就是假装的君子,真正的小人,我们依然保持着对君子本身所蕴含的美好品格的向往和推崇。  中国文化中,无论有多少以君子为表征的人格模式,但影响力都无法与儒家的君子观相提并论,就和它在中国历史上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正统地位一样,儒家的君子之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甚或制约了中国人的人格形成,展现出鲜明的儒家色彩的性格特征。  孔孟关于君子有一些闪耀着光辉的思想,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颇有阳刚之气,但儒家文化更多地是将中国人的人格形象朔造成温、良、恭、谦、让式的模式:守旧复古,不敢冒险,恭谦多礼,述而不作,清高自傲,自以为是,轻言细语,小心翼翼,轻视体力劳动,看不起下层人民,等等等等。  不是吗?只要一提起“君子”一词,在你头脑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会有哪一句关于君子的成语首先跳出脑海?哪些词语使用频率最高?  我想无非是“正人君子,谦谦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动嘴不动手”等等。  人的第一反应是最准确、最客观的,它准确而客观地说明了儒家文化视野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格形态。  这类君子,不仅在古时候是读书人成长、成才、成功的标准;在今天,仍是许多人潜意识里的人格形象。扪心自问,在你、我、他身上,是不是同样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孙诒让《墨学通论》说:“春秋之后,道术纷歧,倡异说以名家者十余,然惟儒墨为最盛,其相非亦最甚。”儒墨相非相左之处多多,君子论就是一例。  首先,谁能做君子?  孔儒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将君子限制在士大夫以上的阶层。孔子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在他眼里,妇人与下等人是不配做君子的。关于君子的讨论无论有多少真知灼见、锦绣华章,与那些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力者”,与那些水里来泥里去的手工匠人,与纺线织布、烧火做饭、生儿育女的妇人,根本就没有关系。  墨子说: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墨子完全不能同意孔子的观点,他以兼爱为指导思想,将最广大的下等人群,也就是普通老百姓纳入君子的范畴,认为他们有资格有条件做君子。他在《法仪》里说:  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意思是说,无论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是大臣还是匠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上天赋予的平等做人的权利,自然,他们都可以修养自己的身心,能够具有高尚的灵魂和高贵的品德,成为人人敬仰的君子。  什么人说什么话  墨子为何有与孔子对立的君子观,是不是很奇怪呀?  其实道理很简单,墨子自己就是一个下等人,墨家集团成员是由社会底层人民构成的。范文澜《中国通史》认为:“墨子的学说,流行在庶民群中。墨家如跌鼻、索卢参、田系、彭轻生、苦获等人,大概也象耕柱子一样,出身下层庶民。”这些人眼中的君子,自然不会全是峨冠博带之徒,他们能够体会到下等人身上蕴涵的丰富的君子内涵。  楚国的大臣穆贺就直言墨子的话是“贱人所言”。他的弟子们跟着他也没有侈奢的日子过,生活上是“度身而衣,量腹而食”(《吕氏春秋.高义》),余钱要上交墨家集团公用,平常也不象孔子的弟子们那样以欣赏歌舞为乐。庄子在《天下》编里,替墨子做了个广告,他介绍说,“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就是说墨家的人在世时不享受音乐,死后不长期服丧,棺材也很简陋。  还有,墨家集团的知识结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比儒家有更全面客观的君子观。邢兆良《墨子评传》说:“与孔子不同,墨子很重视被孔子鄙视为小人之学的稼圃之类的知识”,“他以农、工、生产、生活实践作为自己知识的对象,每每以耕织工匠之事作比喻,论证他的各种观点。” 想想看,能跟着墨子这样干的劳力者们,能单单将闻韶乐不知肉味的士大夫们捧为君子而作贱自己吗?  墨子早就戳穿了孔子君子观的虚伪性,但却不为掌握着话语权的统治集团和士大夫阶层所接受,王公大臣,文人雅士怎么可能愿意与布衣粗食、劳苦不休、不识文墨的“泥腿子”们共同分享做君子的荣耀呢!所以,墨子的君子之道被悄无声息地湮埋了起来,自秦后到清代,几乎没有人了解真相。  那么,墨子的君子观究竟是什么样?2.君子三大特征:威武 力行 创造  儒家朔造出的是谦谦君子,墨家朔造出的是威武君子。   身体力行是成为君子的必备条件。  今天我们已长期处在和平时代,人们容易淡忘了君子的英武内涵,民族性格中渐次失去阳刚之气,这时正是需要灌注英雄主义气慨的时候。  英勇尚武:威武君子  如果说儒家塑造出的是谦谦君子,那么墨家塑造出的则是威武君子。  墨子说:君子作战虽有阵势,但以勇敢为本。  陆贾《新语•思务》中说:"墨子之门多勇士",这是知人之论,点出了墨子的君子之道或者其理想人格是崇尚勇武的,墨子对君子作了简明概括,第一句就是:  君子作战虽有阵势,但以勇敢为本。  墨子眼中的君子,首先就是要勇敢,这是英雄主义和侠士精神的象征。  在《经上》里,他直接给“勇”和“任”下了一个定义:  勇,志之所以敢也。  任,士损已而益所为也。  勇,就是意志之所以敢于作为的原因。任,就是士人宁损伤自身,也要有益于所从事的事业。勇敢,任侠,成为中国民族所推崇的做人品格,与墨子的倡导是不无关系的。  《淮南子•泰族训》记录了墨家集团的英勇行为:“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段话虽廖廖数句,但相当有份量,是墨子英勇尚武的君子之道在其弟子们身上的生动展现。赴火蹈刃,不用解释了,一目了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何为“死不旋踵”呢?就是宁肯正面迎敌而死,也绝不调转脚跟逃跑。我们常说做男人要有血性,就是指的这样一股英雄气。  鲁迅的评说一针见血:“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并进一步分析说:“‘儒者,柔也’,当然不会有危险的。惟侠老实,所以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为终极的目的。”(《三闲集.流氓的变迁》)就是说墨家集团的后来者,大都力战而亡,这也是墨者消亡的原因之一。冯友兰先生独具慧眼地指出,关羽和岳飞都不足于在中国担当“武圣人”的称号,“与孔子抗衡之武圣人之称,实则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原儒墨补》)  在墨家集团里有独特的巨子制,墨家“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庄子.天下》),巨子由作战最为勇敢、品德最为贤良的人担任,具有号令一切、生杀予夺的大权,且得到集团成员的衷心拥戴,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部队里的司令员吧。先后担任过巨子的有禽滑厘、孟胜、田襄子、腹醇等墨家里的英勇贤德之士。  墨家巨子孟胜曾在荆替阳城君守城,为信守承诺,率领183位勇士慷慨赴死的壮烈之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此事为《吕氏春秋.上德》所载。  墨家巨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  怎么办呢?孟胜与阳城君是约定好了的,必须两块璜相合才能听从其令,现在阳城君下落不明,不见信物,楚国派兵围困,要收回阳城君的封国,能答应吗?  孟胜说:“我受阳城君委托,替他守城,和他订有盟约,可现在没有见到符节凭证,又寡不敌众,只有拼死守城一条路了。”现在见不到符而又被团团包围,坚守不住了,只能力战而死。  孟胜的副手徐弱劝他说:“我们的死如果有益于阳城君,死也值得。现在我们的死对阳城君没有益处,反而使墨者的事业后继无人,这是不可行的。”  徐弱仍豪侠之士,对守信而死,何足惧哉!但是从墨家的利益着想,他担心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会使墨家全军覆灭。  孟胜考虑得不一样,他已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誓与守城共存亡,他说:  “你说得不对,我与阳城君之间,不是老师也是朋友,不是朋友也算僚臣。今天我们若不战死,便是失了信义。从此后,无论是求严师,求贤友,还是求良臣,都不会有人再相信我们墨家了。”  就徐弱关心的墨家后续事业问题,孟胜其实已有打算,他说:  “你放心好了。我们为义而死,自会有行奉墨者的义士继承我们的事业。我会将巨子的职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田襄子你知道吗?他可是一个贤良有为的人士,何必担心我们墨家会绝世呵!”  徐弱听言甚为感动,说:“就按先生您的教导办,请让我第一个去死为大家开路吧。”说罢,在孟胜前刎颈自尽。  随后,巨子孟胜率183名墨家兵士全部战死在城内。  重义轻生,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是墨家以其艰苦卓绝的努力实践着的君子理念。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侠士精神紧密相连,所以墨家也被称之为“墨侠”,一直以来,这种精神气质延绵不绝,沉潜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在民间有巨大的情感感召力。  在司马迁作《史记》时,因正宗墨家已濒于灭绝,司马氏对墨子事迹已不胜了然,故未能给墨子作传。但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归纳侠士的特征时说:“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这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或许司马迁并不清楚在汉朝已蔚然成风的游侠精神源自墨家,但他的精彩描述无异于是对墨者英勇行为的高度概括。  在《三国》、《水浒》里面,有众多的侠肝义胆的故事,已不需多言。我们当代人熟知的抗日战争中“狼牙山五壮士”、上海保卫战中“五百壮士”的故事,与孟胜的恪尽职守,舍生取义,英勇无畏,不也是一脉相传吗?  由是观之,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存在着两种相异的君子,一是儒家所推崇的谦谦君子,他们流行于社会的中上阶层,更多地为读书人所向往所追求;一是墨家所推崇的威武君子,他们流行于社会的中下阶层,更多地为劳动者所向往所追求。尽管墨家作为一个学派在汉后逐渐消亡,但英勇尚武的君子观却在民间保留了下来,并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尤其是在民族面临危难之际,对其精神底蕴的需求就更显迫切,成为滋润、养育中国人人格意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威武君子并不是只有在战争与困苦之中才显现其价值的。今天我们已长期处在和平时代,人们容易淡忘了君子的英武内涵,民族性格中渐次失去阳刚之气,这时正是需要灌注英雄主义气慨的时候。  譬如说,国人对中国足球队的不满由来已久,并不是要求中国足球队场场赢球,而是多数情况下,球迷在场上看不到勇往直前、舍命一拼的英雄气。球迷希望的是输球不能输人,输球也要输得轰轰烈烈,输得让对手胆寒,输得象一个有血性的好男儿。若能做到这一点,即使输球了,依然会赢得对手的尊重和球迷的喜爱。  当今,儒风昌盛,做一个谦谦君子更是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的主导倾向。我只想说,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仅意味着要培养自己的斯文儒雅,还需要培养我们的威武气慨。若如此,对个人,对社会,都善莫大焉!  身体力行:力行君子   做人既要“志强”,又要“力事”。  君子除了英勇威武,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身体力行,力行是墨子非常看重的个人品行修养,是成为君子的必备条件。他一再强调做人既要“志强”,又要“力事”,也就是要亲历亲为的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他在《修身》里说:“君子勤奋于事”,他还说:  美名不能轻易形成,声誉不能取巧建立,君子是身体力行地表现自己品德的人。  在他看来,一个人,思想、主张固然重要,但身体力行的去实践自己的思想主张是更为重要的,只说不做,或言行不一,不是君子所为。  墨子说:君子是身体力行地表现自己品德的人。  墨子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力行君子,这也是他与先秦诸子最大的一个差别。他完全有理由有条件过安逸舒适的生活,凭他的一身本事,无论是治国之策、精妙的手工技艺,还是独一无二的守城之术,都是各诸侯国力邀的大人物。他不象孔孟老庄一样,开坛讲学、出谋划策还可以,自己动手干实事不行,所以墨子的受欢迎程度应在其它诸子之上。他只是出出主意、讲讲道理,将他的本事传授给旁人,也是能混得不错的。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力戒清谈,不仅做到了苦干实干加巧干,而且其忍苦精神,为世人所叹服,已非一般的身先士卒、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词语可以形容。庄子在《天下》里说墨家“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大觳”,就是太苛刻。以庄子看来,墨子事事身体力行,做得太过份了,“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是呵,你墨子能够做到,可别人能做得到吗?  以常人之心观之,庄子所言不是没有道理的。可墨子知道,要想实现兼爱天下、兼利万民的理想,自己不能身体力行的去做,是不可能服人的;自己不树立一个标杆,弟子们就没有一个遵循的标准。在“止楚攻宋”的过程中,墨子狂奔十昼夜,脚上起了泡,用粗布裹上继续走,一刻也不敢耽误,不这样,就不能阻止楚国的暴行呵!  墨子说:君子勤奋于事。  从这里我又想到了中国人的另一个特性:“志强”胜于“力行”,或者说空想多于实干,务虚多于务实。空谈家多,实干家少。许多人有宏伟的抱负,有远大的理想,想起来令人振奋,说起来令人激动,但终究未能成事,究其原因,除了有时有自身不可左右的因素外,自己不能做到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是最重要的内因。  尤其是传统文化环境中熏陶出来的读书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识“之乎者也”,不分五谷杂粮,更说不上亲历亲为地去从事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了。这已成为旧文人迂腐可笑的标志性形象。鲁迅在《阿Q正传》就讽刺过这样的人,每当阿Q犯了事,有人追着要打他时,他总是一边赶紧用双手护着头,一边连连地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为什么君子不能动手呢?这仍是儒家君子观的体现,孔子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是属于君子之列的,怎么能做劳力者们才能干的实事呢!  力行君子的缺乏在新的世纪仍是一个社会性的忧虑。若干年前,我看过一篇报道,说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进行意志力的训练比赛,看谁更能吃苦耐劳,结果让人失望,中国孩子综合素质得分明显低于日本孩子,有的甚至在行军途中把行李仍掉,或是偷偷搭乘便车等等。   独生子女一代成长起来后,这个问题更加严峻,尤其是城市长大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越,小小年纪成了几代长辈包围中的“小皇帝”。从一出生,一举一动就在爷爷奶奶、保姆阿姨的严密监视下,长大后明显不适应社会,有许多青年人害怕进入社会,逃避现实,沉湎在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这或许正是这些年网络游戏火爆一时的原因之一吧。如今“网络防沉谜系统”是一个由政府出面大力推广的软件,所有的网吧都要安装,这一推广活动本身,就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悲哀!  所以,现在应大力提倡做力行君子:不怕吃苦,勇于做事,说到做到,敢于承担责任。  身体力行地去做事后就会怎么样呢?墨子告诉我们,这样的人,他的“力量日益强盛,抱负日益远大,庄敬的品行日益完善。”做到了这些,这个人的力量就会非常强大,志向更加高远,品德操守就会趋于完美。看看,这样的君子该多有魅力呵!  开拓创新:创新君子   对古代的善就应该阐述,对现在的善就应该创作。  我曾见过有些爱读书的人,博闻强记,让人叹服。我一个朋友将《全唐诗》通读了三遍,说起历朝历代的典故,如数家珍;平日说话,名言警句不离口,可问他研究文化有什么心得,有什么自己独立的见解,他却茫然,说“君子述而不作”是他尊奉的信条。这其实是对自己创新能力低下的自我解脱,掩饰不了“书呆子”的本来面目。  战国时代,儒家“君子述而不作”之论已颇有市场,应该说,当时墨子就已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学说所可能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堕性,将会对我们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他在《耕柱》里,明确地表示对“君子述而不作”论的反对。他说:  人之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訹,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已有善者则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訹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最无君子之德的人,对过去好的思想文化不愿去领悟阐述,对现在的生活现状也不愿加工创作;次等没有君子品格的人,对过去好的思想文化不愿去领悟阐述,只对他经历的美好生活进行加工创作,这只不过是要表明好的东西是从他那里来的。……我认为,对古代的善就应该阐述,对现在的善就应该创作,这是希望美好的东西多起来。  墨子认为,既述且作,才是真君子。因为只有创造创新,才能破出陈规,才能打破僵化保守,才能与时俱进,有所作为。  在《非儒》里,墨子对儒家的守旧思想进行了系统批判。  儒者认为,君子必须说古话穿古衣才能成仁。  对此,墨子反驳道:  “所谓古话古衣,在当时都是新的。而古人说它穿它,难道古人都不是君子吗?必须穿不是君子的衣服,说不是君子的话,而后才为仁吗?”  儒者又认为,君子只遵循前人做的而不创新。  墨子引用大量历史事实,继续给予强有力的辩驳:  “古时后羿制造了弓,季伃制造了甲,奚仲制造了车,巧垂制造了船。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鞋工、甲工、车工、木工都是君子,难道后羿、季伃、奚仲、巧垂等却成了小人不成?”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有的人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有的人则总有新思路新方法,能打破常规,能找到出路,能打开局面,让人在艰难困苦中看到胜利的曙光。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科技、人文领域,都是同理。  可惜墨子的思想被人为的扼杀了,变革创新,发明创造,不在君子之道的范畴之内,“述而不作”成为封建时代主流阶层遵从的君子标准。  在人文领域,从汉“罢出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文化界再也没出现战国时期那样一个“百家争鸣”的鲜活时代,再也没有出现真正根植于本土的原创性思想大师,历代文人墨客,皓首穷经,考据训诂;一代又一代的蒙童学子,一遍又一遍地抄录背诵“孔子曰”。人的冒险意识和创造天性被彻底压制,直到二十世纪初,这种局面才开始得到改变。  在科技领域,境况更令人心痛。文人毕竟还能入仕拜相,有一个出路,科技人才则几乎没有用武之地。现在公认有极高科学价值,代表先秦时代中国科技水平的经典著作《墨经》,两千年来,一直被束之高阁,少有人问津,以至错漏之处甚多,现在读起来仍十分费力。  当年鲁班(即公输盘,《文选.西都赋》注云:“鲁班,一云公输子,鲁哀公时巧人。”)与墨子同处一个时代,两人相交甚深,尽管鲁班思想认识水平有限,但在科学技艺上,两人相互唱和,相互促进,也称得上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段佳话。与同时代的古希腊、古埃及科技文明相比,墨翟、公输二人所具有的水平完全不处下风。若象他们这样的创造君子得到尊崇,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科技人才断不至于廖若晨星,一定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大批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工艺师。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很喜欢看木匠师傅做家俱,师傅们手里拿着一些制作工具,大人告诉说这是二千年前的鲁班师傅发明的,心里对鲁班充满了崇敬。可有一个问题一直环绕在我脑海里,不得其解:为什么后来没有出一个比鲁班更厉害的木匠呢?  现在我知道了答案。不是中国人不够聪明,而是我们从来就只把鲁班当作一个木匠,而未把他当作一个君子。  在墨子的君子薄上,哪些人是没有席位的呢?那就是见义不勇为的“胆小鬼”,只说不练的“假把式”,述而不作的“迂腐人”。墨子眼中的君子是英勇无畏的战士,是身体力行的实干家,是善于创新的发明家。他们主持公道,侠肝义胆,光明磊落,正气凛然,吃苦耐劳,务实肯干,心灵手巧,创造有为。他们是社会前进的中流砥柱。   3.君子与小人  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君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小人。因而,我们对待人时,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无论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利益较量,多半是君子一败涂地,小人得胜回朝。  动态的君子与小人  在当今社会,君子与小人仍是关于人品人格的常用词。  人品与人格有常态化、稳定性的一面,也有非常态化、非稳定性的一面,它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出身卑微、穷困潦倒的人可以是坦荡荡的君子;官威赫赫、富甲一方的人可能是一个无耻的小人。将人放到道德的天平上称一称,是君子是小人就清清楚楚了。在这里,官僚与百姓、将军与士兵、父亲与儿子、富人与穷人、教授与文盲、男人与女人,都是平等的。  以常识性的眼光观之,冲锋号一响,奋勇向前的是君子,畏缩不前的是小人。儿童落水了,下去救人的是君子,站在岸上看热闹的是小人。有话当面说,背后不整人的是君子,当面喊哥哥,背后下毒手的是小人。  从主观愿望上说,人人都愿做君子,不愿做小人。即使翻墙人室、鸡鸣狗盗之徒,也不愿自认为是小人。现在有些人似对“小人”怀有好感,对君子不以为然,但那只不过是装装样子,幽默一下罢了。  君子、小人的划分给我们帮了大忙,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君子、小人的划分往往不那么简单,是非善恶的标准也就不好掌握。  《非儒》中,墨子讲过一个小故事:  齐景公问晏子说:“孔子为人怎么样?”  晏子不回答。景公再问,晏子还是不回答。景公说:“很多人向我讲到孔子,都说他是个贤人。现在我问你他的事,您却不回答,是什么原因呀!”  晏子回答说:  “我这个人无能,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贤人。但我听说,所谓的贤人,进人人家的国境,一定要努力密切他们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平息他们上下之间的怨恨。孔子到了楚国,知道白公胜的阴谋,却把石乞奉献给他,助他作乱,楚惠王因此差点被诛灭。……我不知道孔子与白公胜相比,有什么不同,因而不能回答。”  孔子,这位倡导人们做君子的道德家,能说此种表现有君子之风吗?  君子、小人的混淆,源于人自身的弱点。君子人人爱慕,小人人人鄙夷,故有些人明明是小人却不愿承认,装扮成君子的模样招摇撞骗。“满嘴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就是说的这号人。  还有一种人,今天是英雄豪杰,侠肝义胆,为人称赞,可一旦地位一变,有了点身份后,就自以为得意,顿失英雄气,变成一个市侩小人了。今天是武松,明天就是撮合山王婆子。  所以说,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君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小人。  因而,我们对待人时,不能因人一时英雄而认为他时时英雄,不能因人一时犯错而将人一棍子打死。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   君子斗不过小人,不是君子的智慧不及小人,而在于小人为人处世的法则为君子所不耻。  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试想想,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在莽莽森林之中,只要一声怒吼,就可以地动山摇,百兽无不闻声丧胆,望风而逃。倘若在一马平川的荒原,老虎的怒吼没有回响,且遭到狗类的围追调戏,那该是多么让它伤心的事。  君子因为曾有闪失而不被人看作君子,小人因一两次的成功而不被人当作小人,这在生活中是常有的事。昏庸无能之辈飞扬跋扈,才识卓越之人倍受欺凌,此等事情,历朝历代都不少见。这叫君子一败涂地,小人得胜回朝;小人得志,君子遭殃。  在面对大自然的严峻考验时,在社会巨变的重大关头,往往是君子大展宏图,小人退避三舍。但君子与小人一对一斗法时,小人却时常能战而胜之。这原于小人在两个方而有着天生的特长,令君子望尘莫及。一是嫉贤妒能,二是自以为是。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其实兵未必不讲道理。这句话应改为“君子遇小人,有理说不清”才对。这让人想起当代一首著名的诗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宋朝大将军岳飞对大宋江山一片赤诚,前方御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威名盖世,却败在奸臣小人秦桧手里,死得不明不白,糊里糊涂。  君子,正气凛然,胸怀坦荡,爱憎分明;小人,两面三刀,弄虚作假,煽阴风点鬼火。可君子为何总是斗不过小人呢?  虎落平阳,龙游浅水,只是个别。但君子斗不过小人却是社会历史的家常便饭。  君子的心思全在社会人生的大问题上,想的是天下兴亡,成功立业,探索的是宇宙的变化、自然的道理。而小人的心思全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自己做不了大事,见到别人做大事却心里痒痒,抓住君子的一点小辫子就大做文章,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高明。  君子懂得太多人生和自然的道理。有的人擅长搞利学发明,技术攻关,他们常常是一个或几个方面技术上的能手,是出色的工艺师、农艺师、艺术家、发明家等等,粗糙的东西,经过他们的妙手,便会焕然一新,成为了不起的珍品。这令小人非常不快。小人于是想方设法、鸡蛋里头挑骨头,对君子的杰作横挑鼻子竖挑眼。譬如说陶瓷制品虽然好看,可惜没有铁制的坚硬,等等,仿佛自己一下子击败了君子,由此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和心理平衡。  君子斗不过小人,不是君子的智慧不及小人,而在于小人为人处世的法则为君子所不耻。  其一,不守规则。  现代商务活动中,讲究重合同,守信誉,小人吃了亏就撕毁合同,说的话、许的愿全不算数。若在健全的法制环境下,君子可请法律帮忙,但若法制还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犯不纠,君子有时只能自认倒楣,束手无策。  其二,不重然诺。  常言道:君子一言,驯马难追。君子说一不二,即使自己吃亏受辱,也绝不违背诺言。这一点上小人与君子截然相反,小人说话从来是不算数的,许下诺言时信誓旦旦,但他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要去兑现,刚才说一定要怎样怎样,转身就忘得干干净净了。倘若要去与他对质,他会装出莫名其妙的神情,反问道: “是吗?我说过这样的话吗?我自己怎么不知道?”说话算数表示这人言而有信,信就是诚信,就是尊严,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形象。君子重然诺,也就是要在社会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受人尊敬的形象。有一句老话叫“一诺值千金”,意思是君子不随便许诺什么,但答应下来的事就一定说到做到,绝不食言。  其三,不讲情谊  人都是你好我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都是世代相传做人的格言。墨子告诫世人说: “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野战;家主之间相爱,就不会互相篡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互相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仁惠忠诚;父子之间相爱,就会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和睦、协调。”  小人就专干违背这些做人信条的事。你主动对他友好,帮他的忙,好像是欠他的帐,该给他干似的。这种人危难时只顾自己逃命,从不会顺手扶别人一把。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老人本是天经地义,可生活中时不时发生儿女吃喝玩乐,老人露宿街头的悲剧;有的儿孙满堂,老人却被迫申请“五保”。这就不仅仅是不讲情谊的问题,完全是丧失人性了。  其四,以己度人。  君子与小人都会以己度人。君子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因而总是以善良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小人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而总是把别人想象得跟自己一样坏。这正是正大光明的人常败于阴谋诡计之徒的重要原因。堂堂男儿不屑于在背后打黑枪,也就没防到别人打自己的黑枪,这正中卑劣小人的下怀,他们面对面地干不过别人,就专门干打黑枪的勾当。  君子生活在小人的包围之中,小人的纠缠也会让君子烦恼不堪,没有坚强的意志,决定的决心,还真难以突出重围。  君子不与小人计较,更显其智慧超众。小人与君子纠缠不休,更显其愚笨之极。  深山藏猛虎,大海出蛟龙。狗虾之类最终只能在平地、浅水处称雄。就像苍蝇适合在粪堆中生长一样,小人得志,说明人类社会有许多供他们生长的阴暗肮脏的场所和空气。  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就在于他勇于清除打扫那些肮脏的场所,换来清新宜人的空气,让小人无安身之地。第四章 修身之道----认识你自己  源头混浊之河,水流必定不清澈;行为无信之人,名声必定丧失。   -----《墨子•修身》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求善名,这才称得上是有德行;个人的所作所为仅仅为求善名,那不过是巧伪,就象盗贼一样。   ------《墨子.经说上》  仁爱之意不竭于心,恭敬之礼不竭于身,合理之言不竭于口。   -----《墨子•修身》  仁义之道,从远处说,能用来普遍施舍;从近处说,能用来修养身心。   ----《墨子.非儒下》  圣王努力把农时抓得很紧,自奉又很节俭。  — 《墨子•七患》  1.修身就是人格培养   位卑而不自贱,位高而不自负。  意志坚似铁,思想深似海。   博学而敏慧,创新而有情趣。  何为人格魅力?  魅力与权势无缘,权势可以使人畏惧,但不能使人敬仰;魅力与金钱无关,金钱可以使人富有,但不能使人高尚。  我在IT企业工作多年,在我们这个行业,有一句常被销售人员挂在嘴边的话:人脉就是钱脉。在企业里做销售,若没有人帮你,那你就会寸步难行,很难成单;若你人缘好,朋友多,签单一个接一个,销售起来自然就容易上业绩。  人缘好、人脉广,从哪里得来呢?  一个公司或一个机关单位里,有的人待人热心快肠,走到哪里都可以形成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小圈子,大家遇事乐意与他聊聊,出去郊游由他先拿主意,平时的聚会也主要是由他在张罗。大家都知道他在外面关系广、路子大、信息灵。可以说他生活得游刃有余,怡然自得。  另一种人就不行了。平日里,总显得不大爱合群,喜欢独往独来,我行我素。说的话没人听,想办点事难上难。你要说他为人不好,心眼坏吧,也不见得。他心眼不坏,为人也正直,不说三道四,不坑害好人,不违法乱纪,就是做人没有磁性,吸不住人。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人缘好、人脉广,而有的人虽心向往之,很羡慕神通广大的人,但却总是打不开局面呢?  这除了天生的性格因素外,后天的自我修练,也就是人格意识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无论高尚还是卑下,凡人都有人格。我以为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说一个人人格怎么样,就是说他有没有做人的格调。说一个人丧失了人格,就等于说他不配做人。  有的人为人喜爱,受人尊重,那是因为他有人格魅力;有的人令人讨厌,被人瞧不起,那他就毫无魅力可言。  魅力与权势无缘,权势可以使人畏惧,但不能使人敬仰。  魅力与金钱无关,金钱可以使人富有,但不能使人高尚。  在一个公司或者团体,有人格魅力的人做领导,属下都乐意与他接触,很有利于开展工作。无魅力的人做领导,要么以势压人,搞个人集权,搞得人人自危;要么束手无策,穷于应付,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员工却消极怠工。一个企业的董事长若只能靠手中拥有的金钱和权力来让人佩服,而不能得到公司员工对其人格的景仰和喜爱,那是很令人悲哀的。  那么,人格魅力是什么呢?&墨子智慧心解》第四章 达流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  甘做“草根英雄”  《贵义》编里记载:墨子名声还不是很响时,曾南游到楚国,想见楚惠王,惠王借口年老推辞不见,让大臣穆贺召见墨子。墨子向穆贺游说了一番治国理政的道理,穆贺听了大为高兴,对墨子说:  “你的学说主张,确实很好,不过,我们君王是天下的大王,恐怕会觉得你是一个贱人,不好采纳你的主张吧。”   穆贺所言不虚,穆贺的思想在当时非常流行,也就是儒家极力倡导推崇的血亲宗法门第等级思想。尤其是在帝王将相、国君大臣这个层面,等级十分森严,要让一个君王去听取一个毫无名份的下等人的意见,确乎是勉为其难的。墨子尽管已是当时的饱学之士,但却丝毫不能改变其被人看不起的“贱人”身份。  墨子没有因为穆贺带有蔑视式的直言相告而放弃,更没有因为自己出身卑微而自怨自艾,他理直气壮地回应道:  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这所为而不享哉?  翻译成现在的话:  只要主张是可行的就该采纳。就好比良药,虽然只是一把草根,天子服用了它能治愈疾病,难道会说这只是一把草根而不吃吗?农民缴纳租税给贵族大人,大人酿美酒、做祭品,用来祭祀上帝鬼神,贵族大人难道会因为是贱人种的而不享用吗?  墨子把自己比喻成“草根”,倒也恰如其分。我不知道现今网络上流行的“草根”一词出自何处,我们现在是否找到了“草根”一词的真正渊源?至少肯定地说墨子就是一个典型的“草根英雄”。  墨子说:贵族大人难道会因为美酒佳肴是贱人种的而不享用吗?  墨子放弃了许多成为君王幕僚的机会,所以他没当过什么太大的官,无法证明他能位高而不自负,但从他推崇的商王汤的故事,便可知他的想法了。  从前商王汤广求天下贤士,打算主动去拜访伊尹。  伊尹是谁?墨子在《尚贤》里曾介绍说:“伊尹原是有莘氏女陪嫁的家奴,曾经还做过厨子。”地位之低可想而知。  商王汤让姓彭的小伙子为他驾车,小彭在半路上问道: “大王你要到哪里去?”  商汤回答说: “我要去见伊尹。”  小彭说:“伊尹是一个贱人,如果你想要见他,就派人召他来问问,他算是受到恩赐啦!”  商汤说:“此言不对。如果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加倍灵敏,眼睛加倍明亮,那么我必定高兴地尽力吃药。现在伊尹对于我们国家,好比是良医善药。而你不想让我见到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呀。”  后来汤破除门第之见,提拨他做了宰相。  商汤以大王的身份,能屈驾去拜访一个下等的“贱人”,这种作法,恰与墨子心灵相通。  墨子虽不是大官,却是名流。他出身“草根”而不自卑,成名后而不自负自满,墨子的所作所为,正是人格魅力的表现。  
[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成长守护解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