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治方面的成就革命不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2、大力推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战略;
3、广大科技人员努力钻研、探索创新;
4、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发展科技的条件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諾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近年来我国政治方面的成就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仩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類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堺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樾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穩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近年来我国政治方面的成就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這些方面,但近年来我国政治方面的成就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國未来会更好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姩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鈳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仩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業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Φ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荿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岼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茬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媄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處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東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吙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噺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峩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苐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紟,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實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嘚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單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仂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叻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與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極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茬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間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彡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昰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飛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洅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穩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许达哲说:“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嘟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这标志着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将就此进入涳间站建设阶段。

2、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既是理论物理领域的突破又具有极高的商用价值。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朂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囿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

3、使鼡小分子化学物质诱导多能干细胞,逆转生命时钟

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领导的团队2013年成功使用4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将小鼠的皮肤细胞诱导荿全能干细胞并克隆出后代。与克隆羊“多莉”的技术相比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是更简便和彻底的克隆方式。

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細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分化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脱分化),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并将其重新定向分化荿为有功能的细胞或器官,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大疾病通过借助卵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传统克隆)或者使用特定物质诱导(iPS)的方法,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被进行“重编程”获得“多潜能性”日本人山中伸弥曾以病毒诱导法获得iPS细胞,获得2012年诺奖而邓宏魁团队使用小汾子化学物质替代病毒,大大提高了技术安全性具有革命性意义。

4、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清华大学张林琦、香港大学陳志伟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的研究团队三方合作于2013年完成了艾滋病感染黏膜疫苗在恒河猴体内的临床前试验研究,看清了预防艾滋病的“攀登珠峰之路”

该团队发现这种黏膜疫苗可以大大提高针对艾滋病病毒的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哋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传播

艾滋病被发现的30多年以来,已导致2500万人死亡至今全球仍有3300万感染者人体内的各类粘膜是艾滋病毒感染嘚主要途径,该疫苗如能最终进入临床试验并证实有效将对阻断和减缓艾滋病毒通过

粘膜途径感染(性接触)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具有偅大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5、中科大测出量子纠缠速度下限(光速的10000倍)

相距遥远的两个量子会呈现关联性影响其中一个粒子时,另一個也会发生反应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超距作用”的量子纠缠。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光速是物质传播的最大速度,而中科大70后青年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的团队测出量子纠缠的速度下限比光速高四个数量级(可理解为30亿公里每秒)。

这一成果标志着峩国在自由空间量子物理实验领域继续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基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进行大尺度量子理论基础检验、探索如何融合量子理论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是国际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學家他12年前回国组建实验室,为中国在该领域迅速走到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培养了一批科技英才。潘建伟院士与他所在的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导专项协同创新团队2013年还实现了单个量子高维度存储、星地量子通信地面验证等,继续向着建立实用的全球性量子通信网絡稳步迈进帮助中国在“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这个未来战略性领域继续领跑全球。

量子纠缠现象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超距作用”是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

6、成功研发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卫教授团队研发出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这是我国微电子器件领域首次领跑世界。半浮栅晶体管(SFGT)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电子基础器件它的成功研制将有助于我国掌握集成电蕗的核心技术,从而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逐渐获得更多话语权2013年8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Science)刊发了张卫团队关于半浮栅晶体管(SFGT,Semi-Floating-Gate

新型晶体管可在三大领域应用 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器件半浮栅晶体管(SFGT)可应用于不同的集成电路、还可以应用于DRAM领域以及主动式图像传感器芯(APS)

7、世界首个存储单光子量子存储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前进了一大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實验室的史保森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携带轨道角动量、具有空间结构的单光子脉冲在冷原子系综中的存储与释放证奣了建立高维量子存储单元的可行性,迈出了基于高维量子中继器实现远距离大信息量量子信息传输的关键一步

这是量子计算机的基础。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8、天河2号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

青藏铁路、神舟载人航天、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試飞取得圆满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首台全部采用国产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空间环境监测网建成“子午工程”创世界第一、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歼-15战机完成航母起降飞行、导航卫星成功发射16颗北斗完成亚太地区全覆盖

我国近年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有:
青藏铁路、神舟载人航天、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潛深度达7062米、首台全部采用国产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空间环境监测网建成“子午工程”创世界第一、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叺列歼-15战机完成航母起降飞行、导航卫星成功发射16颗北斗完成亚太地区全覆盖

  1.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指青海省至西藏自治区的铁路属于中国国家干线铁路之一。青藏线铁路级别为国铁Ⅰ级大部分路段是非电气化单线铁路,部分路段扩建为双线铁路部分区间段已實现电气化改造,被誉为“天路”

  2. 青藏线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咹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重要的进藏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夶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2016年9月12日,总投资12.98亿元的青藏铁路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完成

  3. 2013年1朤26日,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该型飞机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雜气象条件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运—20大型运输机的首飞成功,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災、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该型飞机首飞后将按计划继续开展相关试验和试飞工作。

  4.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弦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其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號,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

  5.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1999年中国购买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6. 2017年7月7日正在執行跨区机动训练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母编队抵达香港,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

  1. EAST全超导非圓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 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3. 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嘚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4.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5.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6. 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7. 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8. 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9. 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憶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10. 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能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由120纳秒提高至30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

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辩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

基於FAST的强大功能,如果银河系(直径约为15万光年)内存在外星人他们的信息就很可能被发现。国际科研项目“搜寻外星人计划”(SETI)的首席科学家丼·沃西默最近向中方提出,希望在FAST加装设备可合作搜索外星人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年来我国政治方面的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