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机炮b的机炮是几毫米?

20世纪的中国战斗机,不管歼7还是歼8还是飞豹,空战挂载武器都是近距的霹雳5导弹,或者霹雳8B导弹,虽然歼8和飞豹机头尺寸都相当的大,可以容纳700毫米以上天线直径的雷达,这其中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那么大机头雷达为啥连个像样的中距导弹都装不了?

歼7战斗机,机头雷达口径极小,挂红外导弹霹雳5导弹无可厚非

同时代的歼8II战斗机,空有大口径雷达,常见挂载就是红外格斗导弹

原因就是,中国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中距拦射导弹成熟的很晚,到2005年中国空军才第一次试射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获得成功,从此之后中国国产战斗机才开始装备国产中距雷达制导导弹。

歼8II战斗机最初以4发霹雳5红外导弹和机炮为空战武器

从此之后,国产歼8F战斗机,歼10A战斗机和歼11B战斗机都先后装备了霹雳12导弹,晚了15年,终于赶上了发射后不管导弹的世界潮流。

霹雳12导弹是一种先进的主动雷达导弹,这种导弹技术最初来自于美国海军70年代的F14战斗机配套的不死鸟导弹,经过20年研发,90年代开始美国人终于给空军的战斗机也装上了AIM120主动雷达导弹,这种导弹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不少战果,世界各国纷纷跟进。

依靠不死鸟导弹和awg6雷达,F14可以200公里外同时射击6架图26轰炸机

其主要特征是,初期依靠程序制导,中段依靠载机提供信息,末端20公里由导弹雷达导引头自动捕捉目标,这种设计,比过去的麻雀半主动制导导弹,灵活很多,过去的麻雀导弹需要载机不停照射,飞机不能做大动作,超过2g立马就射飞。

由于这个原因,中国仿制意大利阿斯派德的霹雳11半主动导弹,由于霹雳12主动雷达导弹的成功,而很快被淘汰,虽然提前生产了好几年,最终产量就200发左右,成为中国导弹历史上少有的短命鬼,研发20年,定型没多久就被取消。

最早期歼10A战斗机挂载2发霹雳11导弹,但是很快就淘汰光了

后来迅速换装霹雳12导弹,比美国晚了15年

歼11B训练也经常挂载2发霹雳12和2发霹雳8B导弹

有人注意到一个事实,最近好像歼10B战斗机挂载的霹雳12导弹数量好像多了一倍,一个挂点挂了2发。

最近歼10B战斗机挂载霹雳12导弹比歼10A多了一倍

有人就问,从平台的机动性能来说,歼10B战斗机不比歼10A有太大的进步,为何要多挂一倍的中距导弹?

或许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另类的答案。

雷达的多目标能力限制!

最早中国歼8F和歼10A,歼11B雷达同时对付2个目标比较有把握,同时攻击的目标再多要保证命中率就比较难,而后来的的歼10B战斗机由于更换了相控阵雷达,多目标能力大幅度提升,所以,开始大幅度提高中距导弹挂载数量。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原标题:中国战机即将告别火箭炮?歼10B挂上电子眼堪称最强信号

随着“坦克两项”比赛在昨天拉开序幕,中俄等多国参加的2018年国际军事比赛也就此拉开序幕。在所有的比赛当中,“航空飞镖”应该是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今年解放军更是首次派出歼轰-7A、歼-10A等飞机在内的大机群赴俄罗斯参赛。

歼轰-7A、歼-10A参加的比赛中,中国军迷最“不爽”的打火箭弹依然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解放军的飞机不但参赛的练,即便是苏-35、歼-10C等先进机型也在练。相较之下,不但美国战机很少在打火箭,欧洲四代半战机中也只剩“鹰狮”还有在打火箭。那么解放军战机先进了,为何还不放弃火箭弹呢?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说说这事。

△歼-10A在参加“航空飞镖”比赛前夕苦练“本领”

从根上说,中国空军是由苏联一手帮助建立的,打火箭的功夫自然也是“优良传统”。苏联打战的基本原则是 “集中火力/兵力于一点”,将敌防线打出一个缺口再进行突破,因此其陆军向来就重视炮兵与火箭的发展,并倾向于集中运用。

将火箭装到飞机上其实就是机动性更高,让指挥官更容易调度的手段。对飞行员而言,火箭的威力介于机炮与炸弹之间,但射程却是无制导武器中最远的,因此发射火箭的载机可保持在小口径防空火炮的射程外而提高安全性。

△苏-35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少不了打火箭弹

苏联在冷战期间发展了57毫米、80毫米、130毫米、212毫米、240毫米、250毫米...等多种版本的空射火箭,现有主力是编号为S-8型80毫米火箭。这种火箭在上世纪60年代为苏-24前线轰炸机所发展,但后来比较常用在苏-17/22战术攻击机上。

其设计重点是要在提高对装甲目标破坏力的同时,修正57毫米火箭精确度较差的缺点。藉由弹径扩大为80毫米来增加弹头重量,单具20管80毫米火箭的破坏力就相当于3具32管57毫米火箭巢;另一方面,扩大弹径也增加了火箭燃料与动能,搭配用气体弹开的短弹翼取代57毫米的弹簧张开型式,其精确度提高为千分之三,也就是在2000米最大射程有6米的误差。

△在越战中发射火箭的F-4B,空射火箭与凝固汽油弹都成为美军在越战的代表性武器

从二战到越战之间,美军战机也大量使用火箭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甚至曾有A-4攻击机用127毫米火箭击落米格-17的案例。然而,越战之后的美军喷气机就越来越少用火箭弹(直升机仍大量使用),尤其空军几乎只有担任 “前沿空中管制”(FAC-A)的A-10与F-16还会少量使用白磷火箭与照明火箭作为近接支持的标定之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美军攻击任务的重心转为 “战场空中遮断”(BAI),要在一次通过中摧毁大量的敌方车辆或物资。多管火箭虽然连发很壮观,但摧毁的面积却不如一次投下多枚传统炸弹或集束炸弹;超音速战机在低空攻击中不易减速,因此发射火箭后不管是转弯或爬升都很难不进入敌军火网。相较之下,维持高速冲过敌军头顶并投下减速炸弹反而有较高的生存性;利用核战发展出的爬升投弹技术,战机也可在防空火炮射程外 “抛射”多枚低阻力炸弹来提高升存性。

因此,美国空军的主力武器变成各式炸弹与集束武器,搭配防炮射程外发射的“小牛”导弹,密集发射的多管火箭弹逐渐式微。

△现代美军战机以激光/卫星制导炸弹为主要武器,图中F-16挂载的火箭巢主要是用来发射非杀伤的白磷或照明火箭

尤其在海湾战争后,美国可以极少伤亡击败敌国后,舆论关注的重心转为对平民的 “间接伤害”。因此美国大量采购激光/卫星制导炸弹,搭配光电制导吊舱这种电子眼来使用,使得进入战区的战机几乎是 “人手一支”光电吊舱。利用制导炸弹,战机可在3000米以上的中高空进行投弹,自然拉开了与防空火炮及便携式防空导弹的 “垂直距离”,也就“抹杀”了火箭的主要优点。

由于制导炸弹与火箭的投射轨迹完全不同,美军平常训练也是用小型练习弹或普通航空炸弹来节省成本,即便携带火箭也是训练单发标定技巧,已看不到多发猛轰的场景。事实上,美国新一代战机大多无法发射火箭,例如F-22与F-35两种五代机主要使用可从弹舱发射的武器,因此不适用火箭巢;F-15E主要使用保形油箱下的挂架来挂对地弹药,也不适合挂火箭;F-18E/F因为翼下挂架是斜的,也无法瞄准无制导火箭。

△图为歼-10B挂载光电吊舱,随着此类装备普及,这应该是中国空军告别火箭弹的关键前兆

不过,空射火箭弹的价值也不是说就此消失。其在最近反而又“起死回生”。但这里所谈的火箭其实已不是传统定义的火箭,而是安装了低成本激光寻标器的 “制导导弹”,由于美军战机 “人手一支”光电吊舱,因此使用这种制导火箭可以达到极高的精准度,自然也不需要像传统火箭一般发射壮观的火海。

因此,解放军大量使用火箭的问题或许是在昂贵的制导导弹与低精确度的普通航空炸弹之间缺乏一种适当的武器做填补,这点在俄军中多少也是类似的。我国近年来虽然以 “下饺子”速度发展新型战机,但整体而言,配套制导武器与光电吊舱的部署和战机的更换似乎并没有完全同步,相信随着更多时间与经费的累积,这个问题将得到改善,届时也才是真正大规模告别火箭弹的时候。(文/Flak)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歼10c机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