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肉身是真的吗文化是宗教信仰吗?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查看: 73 | 回复: 1
发表于: 5&天前
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我们唯一信仰的是我们生命本身。无论是生命的净化,还是科学的研究,立足点都只可以是当下的身体和当下的心。生死学‖禅修教育给直面内心、深度体验的人的杂志点击“生死禅”,你有权利关注生命、生活、生死。简介大愿法师 & 禅门沩仰宗第10代法脉传人、曹洞宗第25代法脉传人;唐密法系(金胎二部大法及药师法门等五部别行法系)当世传承者。著述120余部。 生死禅 第一讲大愿法师导读输入标题 & & bcdef《生死禅》这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哪怕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我们都需要什么?我们都需要要面对死亡。这个世间什么东西都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每个人都会死。那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死禅 01&生死禅 02& &&& 生死禅 第一讲&  吽&& & 欧坚意吉努向参  巴玛改萨东波拉  雅参确革俄珠涅  巴玛炯内写思札  科的卡桌忙白果  切吉借思达助吉  新吉拉起谢思所  格日巴玛思德吽  嗡 啊 吽 班札尔格日班玛思德 吽&  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有情能够速速从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解脱出来,因此从今天开始传讲《生死禅》。&  首届的禅文化大学堂到这次是第七次的学修,七月中旬我们还会组织第二次的禅宗祖庭参访之旅,主要是去江西的禅宗祖庭体悟祖师的智慧,“十·一”长假是第八次的学修,之后首届大学堂班就算结业圆满。&  我们已经细讲并且实修了如来禅,特别是如来禅里面的内观禅、内观瑜伽、针灸前行禅等等;也略讲了祖师禅的《信心铭》,当然在后续提高班的时候,还会更进一步地深讲。因为祖师禅没有讲得很深入,如果没有如来禅的基础直接去修顿悟成佛是非常困难的。《信心铭》也是讲得非常简略,只是讲了外层义和部分的内层义,没有很透地讲《信心铭》。&  从这次开始我们学修秘密禅,按照课程大纲,禅文化大学堂的后期主要学修的是秘密禅。秘密禅是无上甚深的方便,秘密禅里面重点讲的就是《生死禅》。&  这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哪怕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我们都需要什么?我们都需要要面对死亡。这个世间什么东西都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每个人都会死。那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作为修行人来说要考虑的是:你这一辈子修了很多法,你要考虑临命终时所学的这些使得上力吗?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根本的。不管学了多少,如果到临命终时全部不得力,都是戏论啊!修行要有真功夫,不是功夫全部放在嘴上,能够跟人家说一堆、一套的,这个都是没有什么用处啊!&  《生死禅》计划分六讲传讲圆满,这次讲前面两讲,“十·一”长假的时候讲四讲。第一讲是总说,第二讲是讲六种生死禅法里面的第一种临终中有禅,这次大约讲这个两讲;从第三到第六讲是讲生死禅里面的法性中有禅,受生中有禅,处生中有禅,梦幻中有禅和禅定中有禅。&  今天我们就讲两部分:首先是讲生死教育,其次讲生命、生活、生死;也就是先讲生死学再讲生死禅,先讲对于所有人都必须要面对,都通用的。&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习把握最关键、最重要的东西,在关键时刻,在生死关头能够起作用的东西,这才是有智慧的人。如果只是学很多名相,死记硬背,然后可以跟人家夸夸其谈,这都是跟生死了不相干的。&  学佛的最核心就是要能够了生脱死,而了生脱死事实上最关键的时刻就是生死关头,所以我们先讲生死学,再讲生死禅,就是更深入地讲如何在六中有的时候能够证得佛的法身、报身、化身,而且是很轻松地证得。&  其实修行很重要的是什么?像禅师所说的:“不贵子行履,只贵子见地”,就是如果认知提升了,见地到了,心里面没有障碍、没有局限了,修行解脱是很容易,甚至于一刹那就能够圆证佛三身。&  大家也知道我的习惯是任何法都只讲一次,我们前面讲《内观瑜伽》也好,讲《针灸前行禅》也好,《生死禅》也是只讲这一次,所以大家还是非常有善根福德因缘。&  莲花生大师曾经说过:“修而成佛法众皆有;不修而成佛法我独有。”通过精进地修行,累生累世、三大阿僧祇劫一直修,然后能够成佛,“修而成佛法众皆有”,很多人都会说。“不修而成佛法我独有”。不需要怎么修,只要有这个传承,见地透彻了,顺势而为,生死禅最关键的就是六个字:自显现,自解脱。&  一切都是自然显现的,当然就是自然解脱啊,所以把握住这六字根本法,事实上修行解脱是很顺利的、容易的。比方说一到临终中有的时候,我们凡夫肉体分解了,地、水、火、风开始分解,尘归尘,土归土了。&  形成我们这个肉体的地、水、火、风都是我们借来的,借来的东西总是要还的。当你还的时候,尘归尘土归土了,然后凡夫的妄心识、念头失去能量的支撑了,它也就必须要开始消融,它也就没有力量,就失去对你的控制力了,这就对了。凡夫的心识不能够再控制,她向内一直消融了,因此你生命的根源,生命最内核本然纯净那种最本质的状态就赤裸裸地显现出来了,这个时候只要你能够认取死光明,那就马上成就佛的法身了,就是马上见性成佛,法身解脱。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善巧的机会,非常巧妙的,不需要修,只要你见地一到,遇到这个光明能够认取就可以解脱, 这是不修而成佛法。&  莲花生大师所说的不修而成佛法,其实就是两类法。一类是颇瓦迁识法:颇瓦迁识法是成报身佛,你把生命本质的不坏明点,在外呼吸已停,内呼吸还存在没有断的时候,你迅速地把她送到阿弥陀佛的心里面去,然后你就能够生到阿弥陀佛的报身佛净土了,所以这个往生的品位是非常高的,不同于一般净土宗说信愿行一直念阿弥陀佛,然后能够往生,但那是凡庸往生,这是报身往生。这是颇瓦迁识法。第二类就是六中有大闻解脱法。其实这两类大法,两类不修而成佛法都包含在生死禅里面,所以这是非常殊胜的法要。我想大家都很忙碌,就不必绕弯子去讲太多的弯弯绕,直接讲最重点、最关键、最核心的修证方法——不修而成佛法。&一& 生死教育&  生死教育我们分两方面来说,第一方面是生活教育与生死教育;第二方面是死亡教育的四个方面和六个目标。&  (一)生活教育与生死教育&  大家学过《八大人觉经》都知道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今年发生了好多事情,比如三月份的马航370空难,几百人的生命莫名其妙地就消失掉了,其中中国人有一百多,到现在不知道这个黑匣子找到没有?又比如四月份韩国岁月号客轮,在驶向济州岛的途中沉没,几百人遇难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学生,这对韩国的冲击非常大。韩国的总理郑烘原因此事引咎辞职,韩国的总统朴槿惠也因此几次出来向国民道歉,但是似乎大家都不原谅她。&  生命很无常,很脆弱,我们可以看到死亡是随时存在的。不要以为我现在很健康,能够长命百岁。谁能这么说?一切都是无常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生活节奏非常快,其实表示的是业力运转非常快,随时可能出问题,空难也好,海难也好。&  正如法国哲学家、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蒙田翻译到中国来的作品比较多,比较著名的,大家也比较喜欢的就是《蒙田随笔》,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再一个是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这两本书翻译到中国来,还是有相当广泛影响力的。&  蒙田说过: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到我们,(不管你上天、入地,入海,在哪里死亡都可以找到我们,)我们不知道死亡在哪儿等待我们,就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做好准备,了知死亡的过程是等待死亡),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样死亡的人就学会了怎样不做奴隶。&  可见,我们不但是需要生活教育,更需要生死教育。这一期的人类文明至少发展了几千年,人类以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已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解决了生活中遭遇到的很多困难。所以现在一切都很便利,要出行不像以前那样靠马车,靠徒步走,那样太困难了;现在很方便,高铁也好,航班也好,都很迅速、很快捷。&  物质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丰富,但是人类的基本痛苦是什么?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些是不管现代科学怎么发达都无法彻底解决的,因此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比如说牛顿,爱因斯坦等等,他们在面对生老病死苦的时候也和普通人一样,面对病苦,面对死亡都不得不低头。可见,现代科学的发展不能满足人类的终极愿望、终极需求、根本需求,解脱生老病死苦。现代科学不管怎么发达,都是难以彻底解决的。&  我们人类的终极愿望是什么?生得自在,死得安祥,觉醒解脱,而这三句话正是生死禅的目的。生死禅能够帮助我们生得自在,让生命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死得安祥,临终不会手忙脚乱,不会捶胸顿足,后悔莫及。 前面两句是接受了生死教育的作用,能够让我们活得自在,死得安祥。第三句是生死禅不共的殊胜作用,就是觉醒解脱。这三句话就是生死禅的目的。&  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习如何生存,有很多这样的拓展训练营。比如说在野外、在很差的环境下怎么让自己能够生存等等,也会学习各种知识,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但是,绝大部分的人从来没有学过如何面对死亡。因为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现在这个社会的各种舆论、宣传,无论是时装模特秀也好,还是其他也好,呈现的全部是最亮丽的一面,好像从来不会死一样。&  但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死亡,不管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都要接受生死教育。我们且不说生死禅这个层面,先说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死亡,要能够从容地面对死亡,一定要接受生死教育,就能够帮助人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当我们的文化还在对死亡讳莫如深的时候,还在避免谈这个话题的时候,死亡教育已经在西方普及了几十年,很多的大学都专门开设了《生死学》这门课程,这个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单单是要有专业知识的教育,更要有通识博雅教育,就是大家都必须要会的常识,通识博雅教育。&  死亡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死亡课程,教育成果非常明显。&  比如说美国1975年就开设了《死亡课》,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实生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912年由美国人最先提出来的。《死亡课》的教材的第六版201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经出版了,在美国来说已经是第六版修正版的教材。还有台湾法鼓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辜琮瑜写的《生死学中学生死》,也是比较好的生死学课本,辜琮瑜是圣严法师的一个皈依弟子。&&  美国心理医生布莱恩·魏斯,他写了三本生死学的著作,写这三本生死学著作的因缘是什么呢?他是心理医生,每一天要接待很多心理有疾患的患者。有一天他接待了一个叫凯瑟琳的女病人,凯瑟琳有很多的心理疾患,他发现用很多心理学的方法都解决不了问题。最后他想到一个方法就是给她做催眠,在催眠治疗之中持续了好几年,然后发现了生死轮回的秘密,学到了生死学的课程。所以写了三本书,第一本应该很多人看过《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还有《生命轮回——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第三本就是《回到当下》。这三本都是畅销书,它讲的是什么?是讲凯瑟琳发现那些心理疾病,都是她累生累世的一些生死经历。她一直可以回溯到几千年以前,曾经在哪个地方,怎么生活,然后有什么心理的创伤等等。&  还有美国有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埃本·亚历山大,写过一本《天堂的证据》。就是他的大脑意外受伤以后出现的种种的状态,因为他本来就是脑神经外科的医生,所以有很多科学的理据去研究。&  中国的心理医师也有很多生死学方面的书,比如说像陈胜英写的《生命不死》《跨越前世今生》。&  法师们在生死学方面的著作也就更浩瀚,比如说像达照法师写的《饬终》,就是临命终时要怎么办。还有慈诚罗珠堪布写的《前世今生论》等等。当然影响力最大的还是索甲仁波切写的《西藏生死书》,在东西方都很畅销。&  还有罗尘翻译过一本《埃及亡灵书》。古埃及人的生死观是怎样的,他们认为人的身体虽然死了,但是精神不灭、神识不灭,所以这个神识还会再回来的。你有没有发现埃及的法老,他们的国王会把肉体留下来做成木乃伊,留下来干吗?其实是为了等待,不管隔几千年,如果这个精神再回来,就回到木乃伊这个躯壳里面去,然后又会再活过来,他们的生死观是这样的。&&  我们一直提倡的孙景风居士翻译的《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是由上海佛协书局出版的,为什么会提倡这本书?因为依文思翻译的《西藏度亡经》有很多错误。教界也有很多人讲这方面,其实也有很多错的地方,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传承,自以为是,抓住一点点就瞎说。但是孙景风居士相对就很严谨,而且也有传承,所以他翻译的《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是可信度比较高的法本。&  很多人都经历过与亲友的生离死别,并且内心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一定要接受死亡教育。死亡教育至少要面对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学习如何认识死亡;第二是学习如何认识死亡过程,也就是临终时候四大分解——地水火风空一直在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首先要明白你将要走的道路,如果你对将要走的道路心里面很清楚,了然于胸了,当然你就不害怕;如果前路茫茫,你都不知道前面的路哪里有荆棘,哪里有陷阱,当然心里面就很恐慌啊。为什么会对死亡很恐惧?因为不知道路途中间会出现什么?所以要学习如何认识死亡是很重要的。&  第三就是要学习如何面对丧失亲人的悲痛。其实不是说好像我们心胸狭小,只是因为我们是佛法信仰者,所以我们只讲佛教的理论,不是的。应该是对所有人都有益处,而且帮助他们解决最根本的生死问题——生死问题。所以我们先说生死学,之后再来深入说生死禅。能够学习生死学,能够接受死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死亡教育如何面对这三个根本问题。&  第一个就是要学习如何认识死亡?我们中国儒家文化的源头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他对于死亡的境界和鬼神等等是存而不论的,他不说,语焉不详。他关注的是什么?怎么样好好地活着,所以说“未知生,焉知死?”&  其实我们如何看待死亡,对于认识生命的意义同样十分重要,甚至于说更重要,为什么?因为你会更珍惜活着的生命,生和死都是生命,知道死亡的状态你会更珍惜活着的光阴。&  我们也可以用孔子同样的话转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你不知道死亡的状态,你怎么会更深刻地更透彻地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呢?所以如何看待死亡,对于我们认识生命的意义十分重要。&  第二个问题是学习如何认识死亡过程,也就是认识临终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怎样才能让自己有尊严地、安祥地走过死亡的历程。生死一如啊!生,活着是生命;死,也是生命。这是要学习的,如果不懂,那临终一定恐惧、一定慌乱。&  学习如何对那些正在经历死亡过程的人给予一些帮助,而且是有效的帮助,不是手忙脚乱,也不是言不及义的安慰,而是真正有用的帮助,这个很关键。临终时刻在那种巨大的痛苦之中,尤其是现在癌症病人这么多,那种临终的痛苦,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到的呀!那你怎样能够给予他一些有效的帮助,能够让他们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多感受到一些温暖,少一些痛苦,少一些恐惧和孤独。&  所以生死教育是非常关键的,非常有效用的。我们会花那么多时间学那些皮毛的东西,很多人会热衷于学习怎么化妆,一化妆一天就要占到三个小时,真是岂有此理!但是却不愿意去学习生死教育。&  第三个问题就是学习如何面对丧失亲人的悲痛。你看相处几十年,突然(在凡夫的心里就是突然)失去了在生命之中某一个最重要的人,那么那些还活着的亲人,要重新开始学习,学习什么?学习活在没有那个人的生活中。这是一个持续的痛苦的学习过程,不是说今天死了,一个月以后就忘记掉了,不可能。在内心深处他已经成为你心识结构的一部分,如果你没有学习的话,这个内心的伤痛时时刻刻可能冒出来,十年、二十年都可能会冒出来。所以怎么样子去学习面对丧失亲人的悲痛,是很关键的啊!&  那么,生死学到底有哪些主要内容呢?生死学教育有哪些目的呢?有哪些目标呢?我们就来看第二方面。&& (二) 死亡教育的四个方面和六个目标&  第一是死亡教育的四个方面,分别是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和价值观层面。&  第二块就是要讲死亡教育的六个目标,任何课程开设一定有目的,我们要去学她,一定也有目的,不然我学她干吗?不是迷迷糊糊去学,所以生死教育,死亡教育,她的目的有六个,能够让我们活得自在,死得安祥,更进一步能够生命觉醒解脱。&  我们今天讲的第一部分生死教育其实就是生死学;第二部分生命、生死、生活就是生死禅。&  先讲生死学再讲生死禅。因为中国85%的人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死亡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面对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最大的冲击,我们能够接受生死学的通识博雅教育,就不至于在亲人濒临死亡的时候,自己却束手无策,所以学好生死学就能做好临终关怀,这是对亲人最大的帮助。那对于你的长辈来说,平时买点吃的,买点用的,这当然是孝顺,但是最大的帮助是做好临终关怀,让他们死得安祥,走得有尊严。而且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你自己走的时候怎么办?所以生死教育是很重要的。对于佛弟子来说也要思考:当你临命终时或者遇到重大的变故冲击时,你学的那些佛法使得上力吗?&  我们举个例子吧,推动中国近代唯识学复兴的著名学者欧阳竞无居士,他是江西宜黄人,可以说他是近现代唯识大家。1918年他在南京设立了中国内学院,日本人称为“支那内学院”。他研究唯识学几十年,一辈子都泡在这里面,但是临命终的时候,他发现平生所学的一点都使不上力,还不如老实念佛,不如老实念佛求生西方,这就很糟糕、很可惜了。&  你一直学学学,学了几十年,然后到要起用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学的那些东西都用不上,那怎么办?那就很糟糕了。甚至于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他对于佛法的信心都会丧失掉,为什么?因为他用不上力啊。很多人总是把修养当修行,以为内心平静就是修行好,才不是那样呢。&  1、死亡教育的四个方面:认知、情感、行为和价值观。&  (1)先说死亡教育的认知层面&  认知层面主要是说两点,第一是说人类的四种生死观;第二是说什么人不怕死?有信仰的人不怕死。人类的认知提升是很关键的,认知提升就是见地提升,认知提升,你能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切修行都好办了。所以认知提升是很关键的,人类的认知决定了行为和生活方式,而认知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福音。因此消除对死亡的恐惧要从改变对死亡的认知开始。&  美国加州有一位亿万富翁,企业做得很大,公司做得很大。但是他刚刚四十岁的时候,他到医院去例行体检,发现自己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医生告诉他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最多还有三个月的命。糟糕了!以前是一个很有修养的绅士,但是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冲击力太巨大他接受不了,所以突然就完全发狂,失控了,对着主治医生大喊大叫,拿起椅子来砸烂了整个医疗诊室。&  我们中国也发生了很多类似的事情,你看医患矛盾,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的亲人死去,以为全部是医生的责任,然后杀医生的也有,砸医院的也有,医闹呀,很多,都是因为死亡突然冲击过来他接受不了。&  而且美国的法律公民是可以持有枪支的,因此这个商人拔出手枪来,顶在主治医生的脑袋上,要求他立刻拿出可以救活自己的治疗方案,不然的话,先把这个主治医生先杀掉,自己再死。他一直不肯把顶在主治医生脑袋上的手枪放下,结果怎么样?当然医院肯定是报警的了,三十分钟之内,他就被加州警察用步枪提前结束了生命。本来还可以活三个月,现在只活了三十分钟,因为警察也没有办法。&  这是一个最典型例子,什么例子?怕死的例子,你看,有再多的钱、取得再大的成功,又怎么样呢?都可能在死亡面前变得弱不禁风,充满恐惧啊!所以生死教育是很重要很关键的。&  当然人类的生命包含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佛法说,有物质生命、精神生命、灵性生命,但是整个世间,东方人、西方人都共许、都承认的起码是两块,就是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  人类的生死观也就是对生死的认知可以分为四种。生死观展开来说有很多,单单是中国,你看儒家的、道家的、墨家的、法家的…… 很多了,但是我们把人类文明全部归纳起来,无非是四种生死观:&  第一种就是执著于肉体生命,因为不知道身体死亡以后,心灵还会不会存在。很多人说肉体灭亡了,心灵到底存不存在,不知道啊,所以最单纯的想法就是执著于肉体生命,我就让这个肉体一直保留下来。&  比如说中国道教,他修炼长生不老的丹药,目的是希望可以长生。大家要注意,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道家的生死观,庄子的生死观和后来的这个道教的生死观是不同的。&  还有古埃及他们称国王为法老,古埃及的法老就用木乃伊的方式保存肉体。还有现在医学昌明了,有些人就寄希望于未来的医学更昌明,因此他就会在临命终时把生病的身体冰冻保存起来,希望这个病现在治不好,我把肉体先冰冻起来,万一过个几十年,一百年,人类的医学已经发达到足以治好这种病,那再解冻,然后再把我救活过来。这当然是一种痴心妄想了,对于肉体的执著,其实基本上都是痴心妄想。&  第二种生死观是接受肉体生命会死亡的事实,但是死亡只是宣告肉体结束了,并非所有的生命都结束了,他的精神生命还存在,所以通过信仰和修行,心灵进入了理想的国度或者永恒的国度。比如说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那些信仰者都会求生天国,求生上帝或者安拉的国度、真主的国度;比如说佛教净土宗的信仰者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超出轮回,生到一个永恒的国度。&  第三种生死观是立足于人间建立精神不朽。他们就会想:不知道那些宗教信仰者讲的什么天国、极乐世界到底是不是存在。因此就把生命寄托于传承文明。&  比如说中国儒家,儒家强调三不朽,这是他的生死观,肉体会结束,但是精神永恒,精神用什么东西来永恒?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肉体总会有离开的一天,但是我们可以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脚印、足迹,建立精神上的不朽。&  比如说古往今来中外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等,她至今仍然能够感动着我们,这些创作就是不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能够通过艺术创作来展现生命的大美境界,犹如江河万古长流,能够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这还是精神上的不朽。你要知道那些著名的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他为什么愿意耗费一辈子的精神,几十年全部投在那个里面去,为什么?因为他背后的支撑就是他的生死观,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他的精神就不朽了。&  又比如说现在有些人精神境界比较高,福报也很好,他就会成立基金会,用这种方式来使爱心传递、来使精神不朽。有一些家属会在亲人死亡以后,以亲人的名义来创立基金会和各种奖学金。这个时候肉体虽然消失了,但是大爱之心不断地传递下去。比如说诺贝尔奖,人类一代一代会纪念诺贝尔啊!又比如说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我们的协和就是这个基金会来支撑的。&  可以总括来说,第二种生死观是在信仰的世界里面精神永存,第三种生死观是在道德的世界里面精神永存,这就是前面的三种生死观。&  什么人不怕死呢?有信仰的人不怕死。信仰其实至少可以分为三种,也就是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和文化信仰。&  首先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不怕死,临终正是解脱的庄严时刻。&  对于天主教信徒来说,对于基督教新教的信徒来说,他们觉得临终就可以生到天国跟上帝同在。因为有信仰,每一个富有的人都只把自己看作是财富的管家而不看作是拥有者,所以愿意回报社会。&  比如说,上海复旦大学的开创者、创办者马相伯,马相伯是一个有基督教新教信仰的企业家,他在神学领域、事业领域和教育领域都很有贡献。为什么他会愿意把钱拿出来创办上海复旦大学?因为他的信仰。基督教、天主教都会说:有钱的人为富不仁,将来要生天国就会很难,难在哪里?这个难度超过让一头骆驼穿过针眼,那当然很难了。所以他们就会说如果拥有很多财富死亡这是一种耻辱,因此会努力回报社会,这是基于信仰,那么他临终时候正是解脱的庄严时刻。&  佛教净土宗的信仰者,你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时候去吗?外呼吸停了,内呼吸没有停,这个中间往生是真正的往生。四大分解,到最后外呼吸就停了,外呼吸停了以后,地、水、火、风都分解了,已经没有力量了,那怎么办?这个地水火风的微细气,那个微细的精微能量还没有分解,她们最后就到哪里去?到中脉里面去,微细气从刚刚进入到离开中脉进入左右二脉,离开中脉这个时段只有三十分钟,而这个期间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所以一定要明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活着去的。你看净空法师说,不是死了去的,是活着去的,其实他没有很深入地说透,如果你懂得生死禅,就能够明白,明明死了怎么叫活着去的。他确实是活着去的,为什么?因为虽然外呼吸停了,但是内呼吸存在,心识还没有离开,这个时间走是真正往生了。&  其次是有政治信仰的人不怕死,他为了他的政治信仰能够视死如归。&生死禅02&&&&&第三就是有文化信仰的人不怕死,比如说儒家的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颠沛流离,但是他仍然一辈子都坚持教导学生,垂老弥坚、传递文明,传承文明。为什么?他没有宗教信仰,起码是示现没有宗教信仰,但是他有文化信仰,他信仰他的学说。  比如说道家的庄子,庄子的行为我们一般人就觉得不可理解,他的妻子死了,庄子就蹲在地上拿起一个瓦盆子,一边敲盆伴奏,一边就唱歌。他的朋友惠施刚好准备来悼念他的妻子,刚好看到庄子一边敲瓦盆一边唱歌,(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有个“击缻”,可能敲瓦盆子就像击缻那样的效果吧。)惠施看了以后就很生气,同时也很担心,担心什么?庄子是不是因为这个冲击太巨大,让他精神崩溃了,大脑都不正常了,为什么老婆死了,不悲伤还唱歌呢?因此,他的朋友惠施就来问庄子说:你妻子死了,不哭也就罢了,为什么还唱歌,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  庄子回答他这番话很深刻,如果喜欢读《庄子》的可以看到。他就回答说:生与死有什么不同呢?生命的现象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复归于无,就像天地四时的运作一样,天地四时的运作也是如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生就譬如人出生,冬藏就譬如人去世,但是这一切生灭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东西呢?本质是生生不已的生命本源能量,这个生命力的勃勃生机是不灭的。  我们物理学已经证明了什么?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不过是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同样的精神不灭,不过又换了一种现象,换了一种呈现方式而已,所以生命力的勃勃生机也是精神不灭。  所以我的老婆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回到了天地这个大房屋里面去,回到了生命的本源能量,我高兴都还来不及,为什么要坐在这里哭?那是太愚痴一点了吧。  《庄子·刻意》篇上面说:“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圣人是顺天而行的,本乎天性自然而然地生活,死亡也是物化,自然的造化,顺应天地之道,晚上该休息就休息静养,这是“静而与阴同德”;白天工作生活的时候把自己的阳德释放出来,生命活力、智慧力释放出来,这是动而与阳同波。  我们曾经请过一位《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博士到武汉的“健康禅大讲堂”讲过一次课。刘力红的师父叫李阳波,取名就来自于《庄子》“动而与阳同波”,一动一静,合道而行,完美和谐,这就是生活之道。  讲《庄子》很著名的就是现在经常在广州的冯学成老师,前面他好像也有在禅宗文化研究基地讲座,冯学成老师他在成都和广州讲《禅说庄子》,我看到出版的就有八本了,讲得都很好,很深刻。  冯老就认为《庄子》这本书可以说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前的禅宗,这个见解很透彻。比如说老子和庄子提倡“绝圣弃智”,“绝圣”就类似于“教外别传”,“弃智”就类似于“不立文字”,这是很高明的见地。我建议大家把已经出版的《禅说庄子》一套八本书找来看一看,是很好看,很口语化的记录。  又比如说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不畏惧死亡,也是基于他的哲学和文化信仰。前面我们讲了孔子不畏惧死亡,唾老弥坚,是基于他的文化信仰。又讲到庄子老婆死了,为什么会唱歌?也是因为他有文化信仰。西方苏格拉底不畏惧死亡,也是基于他的文化信仰。如果懂得西方哲学的人一定会知道这个著名的雅典学园,可以说整个欧美的文化源头都跟这个雅典学园有关系。西方哲学之父、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学园里长时间地都在讲课,教育希腊的民众什么是真正的民主。当时的政府当然认为他讲的内容冲击了威权政治,就判定他有罪,怎么处罚他呢?要求他二选一,要么承认自己讲错了,妖言惑众,道个歉也就算了;要么就服毒自尽,让他体面地死。他马上就选择了死亡。  当服毒自尽的时刻将要来临之前,因为他的弟子们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群人,都跑过来打算劫狱,弟子们准备把老师带走。他们进入到监狱跟老师说只要他愿意,弟子们可以成功地帮助他逃跑。但是苏格拉底不同意逃走,愿意安然地服毒自尽。在他服毒之前,弟子们就问他:老师您为什么不怕死啊?每个人面对死亡都这么恐惧,您为什么这么淡定、安然,不怕死啊?  苏格拉底说:作为一个懂得哲学思维的人,一定会思考人死以后有几种情况,如果按照我现在的思考,我认为人死以后无非就是两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情况是长眠,就像我们睡觉一样,不过睡觉时间短,死亡就是一次长眠,那么什么都睡过去了,这是好事啊!我现在每一天都那么辛苦地活着,现在终于可以好好地睡一大觉了,这是好事啊!为什么要害怕呢?这种可能是肉体死了以后,精神灰飞烟灭也死了,所以就长眠过去了。  第二种可能是肉体死后,精神不死。那精神不死也是好事啊,为什么?既然自己能够精神不死,那表示以前死去的人也是精神不死,那不正是一件好事啊!我就可以跟那些死去的老师们重逢了,在死亡的世界里面再一次重逢,再一次能够跟老师学习,能够跟我所向往的那些哲人、大智慧者相遇,跟他们一起天天去探讨哲学,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为什么要害怕死亡呢?所以这就更好了!所以这两种可能,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是好事,因此不畏惧死亡,不怕死啊。  可见,有信仰的人坦然面对生死。不管你是宗教信仰、政治信仰、文化信仰。当然,最透彻的当然还是生命本源意义的开发,生命最内核的显现。  第四种生死观是禅的生死观:在生死禅中了生死啊!在生命的每一刹那都证入生命的自显现、自解脱。生死轮回都是幻象,你就算是证实了有前世今生,也只是证实了一个特定的幻象。所以,如果有智慧的人,他不会去纠缠在到底有没有前世今生,因为那不过是证实了一个特定的幻象而已啊。从究竟义上来说生死本无啊,最内核的是生命本然纯净状态赤裸裸地呈现出来,见性成佛。生死本无,何来了生脱死呢?一切都是自显现、自解脱。后面我们来讲生死禅的时候再细说,生死教育这里就只是提一下第四种生死观,这些是在认知层面来讲的。&&  (2)死亡教育的情感层面,主要是要帮助我们生死两安。  第一对于临终者要使他能够从容而了无牵挂地离开人世间,结束这一期的肉体生命。怎样能够真正帮助到他呢?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要消除五种负面情绪。  第二就是要使活着的家属从丧亲之痛中走出来,重新学习活在没有那个人的生活中。有些人走的时候,心里面充满了痛苦、怨恨和不甘心,大部分人走的时候可能都是处在这样的状态。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这样他能去哪儿呀?三恶道比较多啊!那么,死亡教育的情感层面能够帮助临终者消除负面的观念和情绪,并且启发正面的生命价值观。  消除负面情绪主要是五种:  第一种是消除贪恋情绪,放下对于亲人感情的贪恋,放下对财产的贪恋。  第二种是消除恐惧感,有信仰的人不害怕呀。  第三种是消除罪恶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临终,平生所做的一切都会浮现出来,心里面会有罪恶感,要消除罪恶感,至心忏悔,忏悔得安乐。  第四种是要消除怨恨心。不是冤家不聚头,亲人之间由爱生恨,心里面一直有怨气的多了,夫妻之间也好,其他关系也好,要把这种几十年的怨恨心消除。  第五种是消除疑虑,不论我们是否相信有轮回,最重要的是要开发善心,对他人表达爱心、善念和谅解。能够表达这些,就容易弥合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就能够与自己所爱的家人之间消除怨恨和疑虑心,消除怨恨心了反而能够更深入地沟通。  这个是讲对于临终者的帮助。  还有对于活着的家属怎么办呢?也是要帮助他们在情感的那种悲痛之中走出来。如果没有走出来的话,它会一直翻起来。所以死亡教育的情感层面还包括帮助活着的家属从丧亲之痛里面走出来。  感情深厚的亲人一旦生离死别,尤其是阴阳两隔,是非常悲痛的。我们看苏轼的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你看,把日子都写出来了,可见不是借梦来作比喻,而是他这一天晚上做了一个真实的梦,大家应该很熟悉: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上阕,你看,前三句就单刀直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那种丧失亲人的悲痛,十年之后都是“自难忘”。  王弗十六岁的时候嫁给苏轼,二十七岁就病逝了,两个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从病逝到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又隔了十年了,十年来生死阴阳两隔,但是一直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是在山东的密州做官,而王弗的坟是在家乡四川乐山,远隔千里呀。如果活着,即使山遥水阔总有见面的希望,但是,生死两隔“无处话凄凉”,那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内心的这种沉痛。  接下来的三句就是假设,假设王弗能够起死回生,十年之后夫妻两个再相逢,也应该王弗不认识我了,为什么?因为经过十年,我苍老了,“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下阕说: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下阕的前五句是记载梦境,虽然是记梦,但是上阕一个字都没有提到梦,下阕五句全部都是记梦。凭着入梦的力量,忽然就回到了思念的故乡,梦中妻子王弗正在窗前梳妆打扮,夫妻重逢,万语千言变成无言,所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当年相处的美好情景,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梦境也非常凄凉。  结尾的三句又从梦境回到现实,每一年他妻子的死亡忌日,在月明的夜晚,在家乡长满松树的小山坡旁边,难忘亲人,难遣悲痛,柔肠寸断,所以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实生死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迅速地帮助他从内心的伤痕之中走出来的话,像苏轼这样有才华的人,十年都还是悲痛难忍,当然对于超出生死是有障碍的,这是讲情感层面。&&  (3)就是死亡教育的行为层面,也包含了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对于濒临死亡人的临终关怀。第二方面是帮助家属走出悲痛的措施。对他的亲人,怎样帮助他们走出悲痛,具体帮助的措施就是生死教育的行为层面。  对于濒死者的临终关怀包含四个方面,也就是对身体层面的关怀;对心理层面的关怀;对社会关系层面的关怀和对灵性层面生命意义的关怀,这是完整的临终关怀。  身体层面的关怀是最基本的,比如说,临终者有身体的剧痛和剧烈的呕吐反应,他就不可能有精力去关注心理上的需要,所以最根本、最基础的就是要懂得一些护理知识。现在可能主要是医护工作者在做,其实他们不可能二十四小时一直守着,所以,作为家属是应该懂得一些护理常识的。尤其是像那种癌症病人,临终时候打吗啡、打杜冷丁都止不住痛,一直在滚啊,太难受了。如何帮助他消除痛苦,这个身体层面的关怀是很基础的了。  心理层面的关怀是不要让临终者觉得被遗弃,被嫌弃了。有些人会尽量去远离临终之人,倒不是真的嫌弃人家,而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他不知道在那种场合应该怎么说话,所以干脆就逃开。实际上,临终者特别需要心理安全感,需要在亲人爱的氛围之中安详地走,这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社会关系层面的临终关怀,是指那些来日无多的人会重新安排他活着的有限光阴。  比方医生说:啊,你还能够活两年、活一年、活三个月。这时候他整个的生活全部会改变过来,为什么?他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他觉得自己还很健康的时候,会有很多兴趣点、有很多关注点——有些人会关注足球比赛,有些人会关注国际新闻。现在又很方便,这个移动网络,天天打开手机就看有什么新闻、有什么微信,“少壮不努力,老大看手机”啊!以前的中国人,鸦片输入的时候没什么事干就躺在那个榻榻上面去吸鸦片,现在是一有空就躺下来看手机,亲人聚会也互相不说话,大家都在看手机。为什么?因为没有面对死亡的紧迫感。所以他认为命还长着呢,一点都不珍惜。  但是,当一个人真的知道自己这一期活着的时间很短暂了的时候,他一定会重新安排生活重点。他对于以前所关注的那些国际新闻不在意了;对于以前很重视的工作,能够赚多少钱也不重视了;对于以前喜欢看的足球比赛、体育运动也漠不关心了;但是他会更关注少数非常重要的人和事。比如他会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这个小孩还很小,我死了以后,谁来照看我的孩子呀?等等。他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个上面去了,只关注那些他认为今生今世最重要,而没有来得及处理好的事情,其他的统统放下,这是真放下了,因为死亡迫在眉睫、逼在眼前了!所以在这个时间怎么帮助他,这就是社会关系层面的临终关怀啊。  还有临终关怀的灵性层面,就是帮助临终者建立或者巩固信仰。  第二方面是帮助悲痛的亲人面对现实,认清自己的感受,并且表达出来,要透彻地看到生是死的起点,死也是生的起点;死亡只是这一期肉体生命停止运作了,但是生命能量它并没有死亡,我们的精神生命并没有死亡,它不过是转换了一种形式了,它会转换成不同的形式继续存在。正如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同样的,精神不灭,生命能量守恒,生命力守恒,生生不已。  这是在价值观层面让我们能够对于那些临终者的亲人,怎样给他实施关怀,进一步让他提升。比如说,长期担任中佛协会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的赵朴初老居士,他临圆寂的时候写过一首《辞世偈》: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这八句就体现了生死一如的生死观,体现了赵朴老的修行境界。实际上无论是活着还是死,都是生命的形态,所以,“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4) 死亡教育的价值观层面。  价值观层面我们可以分三点来说。  第一是学习如何死,你才能学习如何生。我们会引用到憨山大师《醒世歌》。第二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向死而生”。我们就引用了顺治皇帝的《赞僧歌》。第三,临终是难得的解脱机会,这是生死禅最透彻的生命价值观。  学习如何死,你才能够学会如何生,才会珍惜生命,让生命的每一刹那都最有价值,价值最大化;没有学会如何死,就无法学会如何生,很多时间,很多光阴都白白浪费了。  学会如何面对死亡,我们才能更深入、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如憨山大师《醒世歌》所说的“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寿夭穷通日日忙”,一直白白地浪费生命的光阴。“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腊月三十来了,你不晓得生命的内核,生命的故乡是哪里,生命的内核是生命本然的纯净状态,你不能够让她显现出来,就继续轮回受苦啊。  第二是价值观就是看西方,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他是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就主张“向死而生”。  我们虽然是“向死”地存在,一天一天都在走向死亡地存在,但是在死亡来临之前,我们有自由,可以做出最好的选择,活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生,所以,这个“向死而生”是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看到生命的价值。  清朝的顺治皇帝写过一首《赞僧歌》,大家都很熟悉,很多寺院也刻了“天下丛林饭似山”等等,其中有一些是描述生死困惑的,“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未生之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也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这个就对凡夫众生这种生死轮回的状态描述得很清晰,也提出了生命的根本困惑:不知道我生从何来?也不知道死往何去?  佛弟子们很多都去了五台山,有些人会听到一个传说:清朝顺治皇帝到五台山出家了,最早他是迷恋江南的秦淮名妓董小宛,清兵攻打南京把她掳掠过去,顺治把她收入宫中封为董贵妃,两个人感情很好,董妃死了以后,顺治皇帝就跑到五台山去出家了,然后写了这首《赞僧歌》。  五台山好几个寺院把这个说得活灵活现,又说:后来康熙皇帝还到五台山专门去找他父亲,遇到一个老僧,两个人有对话,他不知道当面错过的那个老僧其实就是他的父亲等等。但是,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不是历史的真实,历史不是这样的。  我们佛弟子学佛一定要严谨,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到处乱说,历史的事实是什么呢?这个董贵妃其实不是汉人,更不是董小宛,她是满族人,鄂硕的女儿。其实这个事情顺治皇帝做得是非常不地道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董妃本来是顺治皇帝的弟媳妇,因为礼仪进宫,顺治看到就迷上了,之后就经常把他弟媳妇叫进宫,当然他弟弟就有意见,又不敢跟做皇帝的哥哥说,所以老婆一回家就骂老婆,他老婆就顶撞说:“你有本事找你哥去呀,找我干吗?”而且下次见到顺治就告状了。顺治就把弟弟叫进宫来,甩手两耳光,呵斥一顿,他弟弟很快就郁郁而终了。  然后就把这弟媳妇收进宫封为董贵妃,两个人关系确实还是很好的。其实顺治做得是非常不地道的。  没几年这个董妃死了,死了之后,顺治确实很难受,很悲痛,怎么办呢?他的师父是玉琳国师,玉琳国师不肯给他剃度,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找了玉琳国师的大徒弟木陈禅师,这木陈禅师不知天高地厚,皇帝说:“大师兄,来,给我剃度,我要出家。”他果然就拿起剃刀来把他头发刮掉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后就很生气、很震怒,不知道要怎么办,只好马上请玉琳国师进宫。玉琳国师就笑一笑说:这很简单。马上命令弟子们找了很多的木柴堆在皇宫里面,然后把大弟子木陈禅师叫过来,而且放出话:因为木陈给皇帝剃度了,犯了纲常,所以我要一把火把他烧掉。  话一放出来,柴火又准备好了,顺治皇帝就慌了,马上就下旨说:哎呀,我还是不出家了,请师父放过大师兄吧。后面他又请国师给他在宫中授了居士菩萨戒,但是还是一直不开心,所以到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因为“天花”在宫中病逝。临终前就下诏以佛家的礼仪来荼毗火化,活着虽然没有出家,但是走的时候是用佛门出家的礼仪来荼毗的。这是我们讲“向死而生”。  第三种价值观就是生死禅的生命价值观。  生死禅认为:凡夫在生死中继续迷惑,生是迷惑,死也迷惑,死就是更恐惧、更迷惑了,所以一直在六道轮回,难以出离。而修行人懂得,临终时肉体分解了,所以凡夫的心识、凡夫的阿赖耶识对于心性的控制、束缚解除了,解除了之后,这个是难得的解脱机会——有三十分钟时间,是我们生命最内核的本然纯净状态赤裸裸地呈现出来的时候,这三十分钟是最了不起、最重要的解脱机会,所以,临终是难得的解脱机会。  其实,在六中有之中,时时刻刻,每一时、每一刻,只要你见地透脱,认知提升了,都可以证得佛的法身、报身、化身。  第五点是归纳,见、修、行、果。也就是归纳起来说生死教育四大内容是讲什么。其实全球通用的,美国通识教育的课程《死亡课》,提炼得不够深入,我们更深入地来提炼就是死亡教育的认知提升,就是见地提升;死亡教育的情感层面是修持;行为层面是行持,修持是修心,行持是行动。价值观层面是果位,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能够帮助他们安祥地走过死亡的过程,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能够帮助他们解脱。所以,归纳起来死亡教育的四大主要内容其实就是见、修、行、果。&&  (二) 死亡教育的六个目标  死亡教育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生活,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帮助人们领悟生命的强大与脆弱——生命强大,只要认知提升,智慧迸发就能够创造辉煌的文明;而生命同时又是非常脆弱的,人命在呼吸间,所以能够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能够更好地活着。这是第一个目的,死亡教育是让我们更好、更有价值地活着。  第二个目的就是指导人们与社会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助互爱,践行临终关怀。  第三个目的是使人更加关注内心成长,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生命的价值。  第四个是人与人之间提高面临生死难关时候的沟通能力,在面临生死难关的时候,有效地沟通至关重要。要让临终者无怨无悔地走,把他心里面的那些创痛全部都表露出来,让他不要带着遗憾走,不要带着痛苦和不甘心走。那么有效地沟通至关重要。  第五个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在人生旅途中“死亡”等等讳莫如深的话题,其实是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挖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个目的是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全面的专业知识,这六个目的都是表达面对死亡如何更好地活着,活得自在,死得安祥。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月之皎洁”,当然这首诗歌很美好,我们能做到吗?要做到,一定要接受生死教育。  第一个目的是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珍惜生命,这是个体外在的物质生活。第二个目的是集体外在的社会生活。第三个目的是个体内在的精神生活。第四个目的是集体内在的道德生活。第五个目的是信仰生活、灵性生活。第六个目的是职业道德、专业精神。  所以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六个目的。  近三十年来,西方越来越重视临终关怀,越来越重视死亡教育,很多西方的医院都有宗教人士常住在医院中。医院也提供专门的地方、区域让宗教界人士给临终者作临终关怀,为什么?因为医生只能治病,不能治心。  佛教界也有一些尝试,有一个“心灵慈善项目:医院中的佛教院侍”。香港佛教界有两位比丘尼衍阳法师和衍杰法师,衍阳法师也来我们念佛堂讲过一些净土念佛法门。她们两位从2011年开始,因缘成熟了就推动在香港的四间医院建立一个机构“心灵关顾服务阁”,安排法师们常住在医院中以心灵来服侍病人,所以叫佛教院侍。  三年多以来确实帮助了很多人,重点是帮助临终者走得了无遗憾,安祥地离世,当然不单单是帮助临终者,对于那些病得很重,能够康复但是心理很有问题的,也能够帮助他们疏导,成效非常显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心灵慈善项目。&&  二、 生命 生死 生活  第一方面是生命觉醒与生死禅。第二方面是生死与生死禅。第三方面是生活与生活禅。分三个方面来说,今天大约先说前两个方面。  (一)生命觉醒与生死禅  我们看下面这个表就很清晰了。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生命的本质就是如来藏藏识、是心地、是法性、是佛性。在众生界对于我们凡夫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如来藏藏识;对于菩萨来说生命的本质是心地;对于现象界来说生命的本质是法性,是生生不已的勃勃生机;对于佛来说生命是佛性的完整显露,佛的智德、断德、悲德都是由生命的本源显发出来的。  生命怎样可以解脱呢?分为四种:现证阿赖耶识自解脱,它的具体方法就是处生中有禅和受身中有禅;现证心性自解脱,它的具体实修方法是梦幻中有禅和法性中有禅;现证法性自解脱,它的具体实修方法是禅定中有禅和临终中有禅。要知道,现证法性自解脱的时候就已经是清净地菩萨了,什么是清净地菩萨?八地、九地、十地菩萨才是清净地菩萨,距离成佛已经很近了;要圆满成佛,就要证入妙觉佛果位,最后成佛的阶段就是现证平等性自解脱,也就是圆满成佛了。  而这六种禅法就是生死禅的主要内容,生死禅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生命的本质显露出来,生命就解脱了,就超出生死轮回,就圆满地能够证得佛的法、报、化三身了。  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是体,生死是相,生活是用,这是最粗略的一个说法。人生有三大根本疑惑,第一是生从何来?第二是死往何去?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地来,迷迷糊糊地走,这一辈子就没闹明白。我们学习生死禅就是要解决这三大人生根本疑惑。第三就是人活着做什么最有价值、最有意义?  正如前面引用顺治皇帝《赞僧歌》所说的:“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要想来去不迷,生死自在,首先要体悟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这样来修行的人就是最有智慧的人,为什么?因为他懂得抓住本质,修行目的最本质的是什么?就是让生命的本质显露出来,让生命的最内核、本然纯净状态显露出来,这是一切修行方法要达到的根本目的;达到了你就见性了,你就开悟了,所以不要在枝节上去用功夫,要抓住本质。  广钦老和尚经常讲一个故事说:拿一块石头扔出去,狗以为是食物,拼命去追那个石头;狮子就不会去追那个石头,它会扑向扔石头的人。同样的,有智慧的人要像狮子一样,修行,不是学来学去学的是佛教文化,而不学佛教真正修行解脱的方法。  很多人修行,他学来学去没有学真正的修行方法,他学的是文化层面。一定要明白,先有实修方法,让你生命解脱,然后这些方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学术界作研究,有很多成果,这才叫做佛教文化。  很多人就是这样,一学佛就专门学:进大殿我要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那个关你生死什么事啊?你先迈左脚你就先成佛了?笑话!还有人很奇怪,学佛就专门去学衣要怎么搭,具要怎么开。要不要呢?最基本的礼仪是要的,但这不是本质啊!还有人就更奇怪了,这里跑跑那里跑跑,认为:噢,藏传佛教好得不得了。要学就认为开始应该怎么学藏语,藏语跟你的解脱有关系吗?用汉语念经和用藏语念经跟你解脱有什么差别吗?不可能说因为用藏语念经你就解脱得快一点吧,笑话!真是的。  很多人就是这样迷糊的,虽然学佛了,但是并没有真正开智慧,学来学去学的是文化而不是学佛教,还自以为是一个三宝弟子,我在学成佛之道。你在学成佛之道吗?你在学文化,与生死了不相干的东西,如果你把精力耗在那个上面,就是三个字“笨死了”。  修行不是这样修的呀!我们内部说话要很尖锐,不然的话醒不过来。&生死禅的殊胜(三)——《生死禅》生死禅的殊胜(二)——《生死禅》&生死禅的殊胜(一)——《生死禅》生死禅◎大愿法师:临终中有禅(一)生死禅◎生活与生活禅生死禅◎生死与生死禅(二)生死禅◎生死与生死禅(一)生死禅◎生命怎样才能解脱 (三)生死禅◎生命怎样才能解脱 (二)生死禅◎生命怎样才能解脱 (一)生死禅◎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死学‖禅修教育给直面内心、深度体验的人的杂志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习把握最关键、最重要的东西,在关键时刻,在生死关头能够起作用的东西,这才是有智慧的人。——大愿法师
(11.36 KB, 下载次数: 0)
5&天前 上传
经常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发帖内容较有主见
经常帮助其他会员答疑
积极宣传本站,为本站带来更多注册会员
积极宣传本站,为本站带来更多的用户访问量
经常在论坛发帖,且发帖量较大
长期对论坛的繁荣而不断努力,或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
活跃且尽责职守的版主
曾经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目前已离职的版主
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站长推荐 /2
佛学手机客户端APP下载
六大寺院禅修推荐(广东六祖寺、武汉灵泉寺、广西合山灵岩寺、渭南慧照寺、南岳方广寺)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祖文化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