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可能有大航海时代指导有啥用

中国互联网进入大航海时代,知乎也要出国怼Quora了?
稿源:罗超频道
知乎去SXSW很可能是为了提升海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即将进行的全球化布局做铺垫。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世界级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至少从CES、MWC这些国际展会来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身影正越来越多。今年SXSW(西南偏南)也首次迎来了中国面孔,知乎、摩拜单车、出门问问等中国公司出现在这个活动上,知乎CEO周源还在这里进行了他的第一次英语演讲。知乎周源CEO周源在SXSW演讲相对于强调科技的CES、MWC而言,从纯音乐节发展而来的SXSW更像是一个“混合爬梯”。 30 年来,音乐、娱乐、科技在这里混搭,这几年科技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SXSW迎来了奥巴马、Lady Gaga、奥尼尔等大咖,是Airbnb、Meerkat(移动直播)、Twitter等创新公司所重视的舞台。今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纷纷赴美亮相SXSW,表明中国互联网公司走出去的意愿正日益强烈,与全世界创业创新者交流,这种现象与王兴等人提出的“中国互联网下半场的机会之一在于全球化”形成呼应。中国互联网公司参加SXSW不会只是为了“交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飞跃重洋自然还有其他目的。至少从知乎CEO周源的演讲内容来看,他去SXSW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演讲的最后,周源表示“随着 AI 技术的进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彼此之间也可以消除语言的障碍,提一问题,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来回答。这是一件值得追求,很酷的事情。”由此可见,知乎去SXSW很可能是为了提升海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即将进行的全球化布局做铺垫。为什么知乎出海是必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推翻一个自己几年前的论断,那就是“内容文化型应用很难出海”。国际化、全球化在互联网行业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过去中国全球化最成功的互联网业务,要么是BAT用钱铺路的国际化业务,要么是猎豹、美图、UC以及手机公司这样的工具型业务。并且就算是BAT的业务,也是地图、支付、IM和安全这样的工具型应用率先实现了国际化。由于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隔阂,知乎这样的知识型产品走全球化之路存在天然壁垒。几年前,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猎豹移动CEO傅盛曾分享,猎豹清理大师能够在国际化上取得成绩,很重要原因是,它是工具型应用而不是文化型应用。中国制造风靡全球因为工具属性强而文化属性弱,因为功能性产品,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更小,而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却很巨大,并且文化内容型应用需要深度运营。因此,文化内容型应用成功国际化的很少。反过来看,美国有几个文化内容型应用在中国做得很好呢?做得很好的都是Windows、Office、Android、Chrome这类工具。一到门户、视频、社区这样的内容型业务上,都是中国土著占优。这是几年前,我认为内容文化型应用很难出海的逻辑。然而世界是变化的,移动互联网今非昔比,当初认为工具更容易出海的傅盛,正带着猎豹在美国力推LIVE.ME直播平台。以知乎出海这件事情来看,我认为至少有这些证据表明它将出海:1、知乎拥有一定的海外用户基础。我浏览知乎时发现,知乎已有不少海外用户,以华人群体居多,很多讨论,往往可以看到uber、airbnb、Facebook、Google等海外公司的员工来回答,还有留学生玩知乎。在知乎上“知乎的海外党到底有多强?”这个问题中,提问者这样描述这群海外用户:“看到有人说知乎头号实力集团—— 海外党对于知乎,如同犹太院外集团之于美国。 知乎的海外党的确人数和实力上占据一定地位,但是真的就像这位朋友说的这样吗?”这个问题有 100 多个答案,不少来自于“海外党”,排在最前面的答案点赞数近1000,点赞最多的有 5000 多个,由此可以窥见知乎上的海外用户确实已成规模,这些用户就是知乎国际化的种子用户——如同知乎 2010 年上线之初的 200 多位用户一样。2、知乎在内容上已在“全球化”。知识是无国界的,Wikipedia有85%的内容是非英语内容,书店的外文编译或原版书籍占据相当比例。知乎也在积极引入海外内容,比如知乎LIVE甚至在近期请来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E.Stiglitz,包括之前的《血战钢锯岭》导演梅尔吉布森、Google X创始人Sebastian Thrun等大咖,效果超出预期,JosephE.Stiglitz的《特朗普上台,中国该往何处去》LIVE参与者达到 13683 人。既然知乎面向海外内容生产者的强运营已经开始,那么走出去也是顺水推舟。这些国际大咖的知识可以分享给海外用户,这些国际大咖的群体可以扩大,而全球化的内容布局也有利于中国用户获取更多知识。歪果仁在知乎开LIVE3、背靠中国内容出海大环境。2016 年,中国内容产业迎来复兴,BAT都在布局、内容创业如火如荼,中国出现了许多创新玩法,比如微信公众账号、分答、知乎LIVE、移动直播、个性化资讯等等。马化腾在两会提到,中国在数字文化产业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接下来要全球化,知识经济算数字文化产业的细分。猎豹移动在美国力推LIVE.ME移动直播取得一定成效,其直言要将中国内容市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UC近日则在印度公布了自媒体战略,将这个中国概念带到了印度市场。此前,在全球化上最为激进的内容平台非今日头条莫属。这个新锐小巨头,早在 2015 年就启动了国际化布局,投资印度版今日头条Dailyhunt,今年春节收购美国移动短视频平台Flipagram,张一鸣去年底更是明确,全球化是今日头条 2017 年核心战略之一。因此,既然直播、自媒体资讯平台可以出海,同属于内容平台的知乎,为什么不可以呢?4、互联网下半场大家都得出海。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已是业界共识,王兴等人都认为,全球化将是下半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共同选择。大家的理由都是相似的:一是中国本土市场人口红利消失,要想得到增长,必须去海外谋求发展。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国际化更容易,AppStore和GooglePlay构建的分发机制、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消除语言认知障碍、用张一鸣的话说是“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频率和颗粒度越来越低,配置的成本也越来越低。”所以,BAT的业务、投资和人才都在全球化布局,ofo、滴滴等新锐公司还在创业就想到海外去,知乎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海外寻找机会呢?知乎出海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内容平台都在出海,但还没有一家取得有说服力的成绩,大家都在尝试。对于知乎来说,出海的挑战可能比许多平台都要大一些。至少我认为会有这些挑战:1、与昔日老师Quora的正面交手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为什么Quora上全是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问题啊?”,现在,中国版Quora知乎也要进入美国市场了。周源在多次采访中坦陈,Quora是知乎的老师,知乎学习并参考了Quora的信息逻辑。Quora成立时间更早、全球化程度更高。2016 年,Quora每月已有 1 亿访问量,其中一半来自美国,还有15%来自印度。不过,这不是Quora会赢得问答之战的理由,毕竟之前知乎和它在平行世界,并未正面交手。Quora创始人安吉洛知乎的产品形态已经跟Quora越来越不同。 知乎在功能层面已经进行许多本土创新,它有电子书、知乎Live、知乎日报、知乎专栏等产品,日报和专栏Quora有对应产品,但做得更晚。融资层面知乎比Quora步伐更快,今年 1 月知乎完成 1 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 10 亿美元,而Quora 最近一轮融资在 2014 年, 8000 万美元融资估值 9 亿美元。如果不考虑这两年的增量,知乎体量已超过了Quora。而从基础指标来看,Quora一年前宣布,它的MAU突破 1 亿,但是知乎MAU已经超过 2 亿(DAU1600 万)。背靠着中国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以及本土内容市场的崛起,知乎已经实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今年,微博凭借着本土创新和中国市场红利,市值超越了Twitter。知乎体现出本土创新的优势,但与Quora在全球舞台交手能否占优还有待观望。并且,美国问答市场并不只一个玩家,Quora之前,有Yahoo Answer、Ask.com等平台,垂直领域还有类似于程序员问答社区StackOverflow。Quora2013 年年宣称在问答领域没有对手,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知乎如果进入海外市场,同样需要面临上述平台的竞争。还有当知乎出海之时,大本营竞争正日益激烈,不论是百度知道的反击,还是微博和头条推出的问答服务,知乎都不能视而不见。2、社区模式出海的老大难问题今日头条、猎豹内容出海,相对社区而言更容易,毕竟它们更多是内容分发,而不是社区。涉及到社区,规则、氛围、文化,诸多因素会让运营变得更复杂一些。正是因为此,我们很少见到成功国际化的社区,但却能见到许多本地化的论坛,甚至不同城市的论坛都能取得成功。知乎已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问答社区。在年初融资成功的内部信上,周源说,知乎在 2016 年从问答社区成功转向知识平台。而在SXSW,周源演讲则表示知乎要构建一个 Marketplace for knowledge,有点像一个知识的 AppStore,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让知乎成为一个更大更有价值的平台。如果说知乎是知识的AppStore,做一个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平台,国际化的挑战就会小很多。如果知识在中国可以成为市场,那么,在海外同样可以。正如天猫、Amazon等电商业务可以全球化一样,市场全球化比社区容易,因为前者比拼的是效率,而后者比拼的则是运营,国际化前者更容易解决。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知乎出海,必然会首先将知识付费产品如Live服务出海,而不是将知乎最原生的社区模式复制出去,这样也可以避免跟海外Quora、Ask.com、Answer直接交锋。知乎LIVE,中国式创新3、完全不同的市场游戏规则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知识产权问题。中国的知识产权环境正在变得更好,但距离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还有差距,比如在AppStore,如果LOGO涉嫌侵权,就有可能被下架,用户对于这类行为也很反感。知乎在中国很重视版权,但是知乎上的内容生产者本身也可能会存在图片、文字等内容的侵权,这种知识产权问题在海外的解决会更棘手,至少有很多不同点。除此之外可能还有类似于名誉侵权、隐私泄露等类型的纠纷。当然,市场规则不同,也是所有中国公司出海将会遭遇的坑,不少中国企业在国外被巨额罚款、陷入专利纠纷甚至被用户巨额索赔,都体现出国内外的规则差异。4、不得不考虑的投入产出比一个是投入,国际化意味着要进行多语言的内容运营,产品、技术和运营诸多维度都要有相应准备,而这意味着前期规模性的投入;一个是产出,知乎在中国变现有许多探索,周源也曾强调过, 2017 年知乎的三大目标之一是实现规模化的广告营收能力,到了海外,中国的LIVE等模式是否还能生效?因此,知乎出海可能会选择知识付费产品,却不会直接将LIVE搬出去,而是会根据海外用户的付费习惯量身定制产品。知乎还可能会通过AI技术来提高多语音运营的效率,对于知乎而言,如何尽可能少的投入同时在海外探索出知识变现模式,或者说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是一个挑战。对于知乎来说,全球化会让其用户进一步增长、内容进一步充实,让中国领先的知识经济惠及全世界更多人。对于中国知识生产者来说,他们有机会获得全球范围内的读者,中国的知识消费者则会获取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对于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内容平台来说,知乎的出海会让“中国互联网出海队伍”又添一员。因此,我很期待知乎迈出这勇敢的一步,与Quora一较高下。
文章:50篇人气:36301
媒体专栏作者,罗超(luochaotmt)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国庆读史③&|&中国的大航海时代:“汉人”从此变“唐人”
国家人文历史
敦煌壁画“盛唐海船图”,海上贸易在唐朝被称为“市舶”,盛唐时的渔船,其桅、帆、篙俱全,但船体并不大
《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原标题《“汉人”变“唐人” 中国的大航海时代》,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分享到朋友圈。
千年前,孔子叹曰:“道不行,吾将乘桴浮于海”。惹得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欲“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实际上,在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之前,的确有一个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在那个时代,中国是东西之间海上贸易的发起者、主导者,打造了绵延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于唐宋”,这是中国历史第二个辉煌盛世,《瀛环志略》曰:“西北之耀武功,始于汉,故称中国为汉人;岭南之聚番舶,始于唐,故称中国人为唐人。”
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明清”就此埋下了中国近代以来黑暗惨淡的种子。
高宗、明成祖的皇家海权时代
有宋一代,因辽、金压迫北疆,西夏阻断西域,故贸易转向海外。于是乎,下海!下海!使海域大开,塞翁失马竟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说,唐朝是中世纪的结束,宋代是近代化开端。
南渡后,宋高宗从海路逃向温州,在江心屿上望海潮,望了数月,猛然开窍,发现“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一到临安,他便号召对外开放,以开拓海疆为发展战略。从那时起,中国人就与阿拉伯人一道,控制了印度洋的海权。
宋高宗鼓励海商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到海外贸易,还在海岸线上,每隔30里建立一个灯塔导航系统,引导航行的海船,还请商人协助,组成了一支舰队。这支舰队,足以取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长期掌握的制海权。
宋代的大宗商品是陶瓷。陶瓷的起点在瓯江上游的龙泉窑,出海口就在温州。从温州出发,走东洋,或由明州转口,或直接走,下西洋,往广州、泉州转口。南宋时期,朝廷全力经营海洋,使得“陶瓷之路”的分布范围比“丝绸之路”更广,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里提到“渡江之初,东南岁入不满千万”,那时浙、闽、广三市舶司收入已达两百万贯,占了五分之一。南渡之初,宋高宗捉襟见肘,因为海外贸易,财政收入很快恢复。到了孝宗一朝,财政规模就全面超越北宋。
明初,虽有太祖“片板不许入海”令,但朱棣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宋朝向海洋发展核心目标是“重商”,不知还有海权。朱棣渴望海权,郑和的庞大舰队下西洋,亦贸亦战。冯承钧撰《中国南洋交通史》认为,明朝以前,称南海、西南海者,至明朝时,改称为东洋和西洋。婆罗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所以说“当时所谓之西洋,盖指印度洋也”。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时,东洋几乎就成了中国内海,西洋才是新世界。“下西洋”的起点,不是中国东南沿海,而是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以东,包括台湾和琉球,都属于东洋,在中国海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郑和可以废立国王。
郑和七下西洋,打了两仗,都打在苏门答腊岛上,因为下西洋的关键,就是控制这个岛。如果以此为据点,进取西洋,这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的航海远征军,开辟中国历史上的海权时代。遗憾的是,郑和船队到过红海,未入地中海;沿非洲大陆东岸南下,未绕过好望角,奔向大西洋。
国民间海权力量的兴起
朱棣、郑和以后,皇家海权梦失落,民间海权梦方兴。嘉靖时,闽人吴朴著《渡海方程》,主张在海外置都护府,开市舶司。从东洋到西洋,从南洋到北洋,八万里水路,要设多少督护府?这样的眼光,已超越海防,含有以海权立国的思想。以都护府和市舶司,将郑和下西洋以来所赋予的“国家理由”,从军事和贸易两方面坐实。
马汉认为,一国海权兴衰,取决于该国的民间海洋力量。明清两朝,如潮水般出海的闽人、遍布南洋和西洋的华侨,他们是中国海权的最重要的力量。遗憾的是,明清两朝的帝王们,从未赋予他们任何“国家理由”,反而把他们当作“天朝弃民”,国家乱党,必欲置之死地。在马汉看来,这是自弃海权。
我们已经习惯把巨变归咎于欧洲列强的入侵,归咎于船炮和传教士,鸦片和基督教。但仔细一想,就发现屠杀华侨,与明朝、清朝合作的西班牙人、荷兰人,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只有利用了中国民间海洋力量的英国人,带来了巨变。
知道倭患是怎样消除的吗?我们知道,是戚继光、俞大猷等善剿,才使倭寇消失。实际上,明代军事家郑若论海防之策有二,一曰“御海洋”,一曰“固海岸”。戚、俞等人,未能御倭于海洋,未能拒倭于海岸,故引倭上岸,聚而歼焉。若以筹海论,戚、俞皆未入流,然以抗倭言,他们却守住了国防的底线。如郑若所言,以广船、福船巡海,就能“御海洋”和“固海岸”,何以非要引倭上岸?如果是国家之间的战争,自然可以御敌于国门。万历年间,明海军与倭国在朝鲜决战,就是一场典型的“御海洋”之战,明海军大获全胜。如果交战方的主体处于模糊状态,“敌人”是被冠以“倭寇”之名的本国民间海洋力量,请问明军如何 “御海洋”和“固海岸”?后来,明朝招安了郑氏海商军事集团,使民间海洋力量,有了合法身份,这样一来,“倭寇”消失了,连“海上马车夫”荷兰人都屈服了。
“马尼拉大商帆”来敲门
“马尼拉大商帆”驶往美洲,美洲人称它为“中国船”。船上,不仅有中国货物,还有中国水手,西班牙人利用中国劳力。徐继畬说,吕宋“地近闽疆,漳、泉两郡之民,流寓其地者,不下数万”。这些人,每年要向西班牙“输丁票银五、六两”,交了人头税,才有居住权,他们来此,以为可以淘金。
马尼拉是金银集散地,但华人不知金银来路,以为吕宋产金,其时,中国金银需求旺盛,矿务方殷,于是,沿海一带华人前往采金,朝廷也派人来勘察,这就引起了一场大纷争。
万历三十年,有妄男张嶷,称吕宋机易山生金豆。朝廷听说了,就派漳州郡丞王时和同张嶷一道前往勘察。王时和等人到了吕宋,被西班牙人责问:“山各有主,何得越采?且金豆生何树?”王时和等人不能回答。西班牙人以此怀疑华人,以兵围而坑之,死者二万余,只剩了三百人。
出了这么大的事,当然要有说法,结果,张嶷被处死,王时和被吓死。更为可耻的是所谓“天朝”,竟然提出不出兵的三点理由,一是与吕宋历来修好,不宜出兵;二是胜负难定,不宜出兵;三是斥责被杀华人多为不法之徒不良之人,不值得出兵。
晚明时期,荷兰人的船往来如“海上马车”,频繁出入于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时人称他们为“红毛”,是一群来自西洋的国家主义海盗。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的公司,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订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谈荷兰不能不谈东印度公司,公司成立于1602年,代表荷兰开展海外贸易,由阿姆斯特丹等六城市商会组成,各商会又含有若干个股东,初始资本为640余万荷兰盾,是世界上首家股份制公司。公司由董事会治理,可实际权力,则掌握在由“十七先生”组成的委员会手里。委员会人员,其构成由股份来决定,没有一个商会可以垄断,每个商会派出的商船,其数量和规模,亦由其股份比例而定。
16世纪,英国人虽然打败了西班牙,迈开了向全球扩张的步伐,但英国的资本主义还不够发达,在17世纪英国革命以前,其发展还要受制于王权。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共和国的儿子,资本主义的嫡长子,国会是它的监护人,国家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是国家主义非王权主义引导了它的贸易。
起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分红,而是按赢利情况,分配货物给股东。有人要变现股权,这很自然,便将股票出售了,形成了自发的交易方式。到了1608年,股票交易的合法性被确认,在阿姆斯特丹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当我们行走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大街小巷,你会发现,总有人在你身旁吵吵嚷嚷,去问一下吧,他们究竟怎么啦?原来又在谈论股价。就这样,那些17世纪的荷兰人,他们不光是共和国的公民,还是东印度公司的股民,他们以对股票的无限希望,推动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向海外扩张。
当时,唯一能制约荷兰人在东方海上霸权的,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但不是大明王朝,而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中国民间海上力量——海商。
估郑芝龙、郑成功父子
朝廷不要海权,可民间出海人要,他们懂得海权是自己的命根子。于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纷纷兴起海商武装集团。这些集团,较之倭寇,大有改观,他们在更为广阔的世界和更加开放的时代,分享了世界地理大发现成果和经济全球化利润。
朝廷不知新大陆,不知银子来路,他们知道;朝廷靠“澳门—马尼拉”航线由西班牙人做转口贸易,而他们却走东洋下西洋做自由贸易。正由于自由贸易,他们懂得了海权的重要。
其中,最强的是郑氏集团。郑氏集团领袖郑芝龙,原名一官,闽南泉州人,从澳门起步,他到过马尼拉和日本,会葡萄牙文,还懂卢西塔尼亚语,即犹太—葡萄牙语,为葡国犹太人秘密用语。受西方文化影响,入天主教,取教名贾斯帕,另名尼古拉,外国人都称他为“尼古拉一官”。他曾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做过“通事”——翻译,参与过荷兰人劫掠中国商船。但荷兰人却没有想到,就是他们身边这名不起眼的“通事”,被他们称作“尼古拉一官”的人,有一天会颠覆了他们在“中国海”的霸权。
郑成功半身彩像(清黄梓绘)
倪乐雄在《郑成功海上商业军事集团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一文中,用麦尼尔的“商业—军事复合体”说,对郑氏海商军事集团做了分析,黄顺力《明代福建海商力量的崛起及其对海洋观的影响》,也根据麦尼尔的观点,把郑氏集团称为“海商—军事复合体”政权。当荷兰东印度公司——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商—军事复合体”横行中国海时,遭遇了郑氏集团,两个“海商—军事复合体”开战。
最著名的一战,是1633年的金门料罗湾海战,这一战,打出了中国民间海权。料罗湾海战,乃东西方命运攸关的一战,如郑氏战败,中国割地赔款,就无须等英国人来发动战争,国土沉沦就要提前二百年。这一战,使荷兰人屈服,“海上马车”在海上被颠覆。
从此,荷兰人放弃了垄断中国海上贸易的企图,转而承认郑氏集团海权。此后,荷属东印度公司与郑氏达成协议,开始向郑氏纳贡了,所有海船在澳门、马尼拉、厦门、台湾、日本各港口间行驶,都须持有郑氏令旗,否则一律禁止。郑氏向往来海船征税,“每舶税三千金,岁入千万计”。
不是一代王朝,而是一介海商,代表了中国的一个海权时代,是郑和以后的郑氏海权时代。荷兰人纳税以后,成为郑氏朋友,获得了进入“中国海”的自由。他们向郑氏朝贡,有一次,故意献了王杖一枝,金冠一顶,以引诱他自立王朝。但一官时代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清军就入关了。
英明的君主,最愚蠢的选择
明清鼎革之变,郑成功提出以海权争天下,这样的主张,在中国是破天荒。此前,郑成功以“通洋裕国”向隆武帝进言,以之为国策,这在政治思想上,也是第一次。郑氏还为这次“开拓海疆”赋予了一个“国家理由”——反清复明。
以这样的“国家理由”,郑成功收复台湾,接着,派使者到吕宋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屠杀华侨的罪行,联络各地甲必丹——华侨首领,叫他们断绝同吕宋贸易。须知,华侨势力,是中国民间海权的一部分,华侨势力消长,意味着中国民间海权的进退。郑氏时代,中国民间海权的基础,是东南沿海、更分布在南洋,所有进入这个海域的列强,全部在郑氏的海权范围之内。
康熙皇帝像
对于东南沿海的民间海权,刚刚入关的清朝视为大患,清朝以铁骑占有国土,尚难以顾及海权;南明退到海边,以中国民间海权力量与之抗争。欲灭民间海权,清朝不择手段,海禁以外,更厉行迁界。康熙年间,三次迁界,从山东到广东,沿海居住民都被迁走,寸板不许下水,片物不许越界,为者杀无赦。就这样,几乎将我国民间海权连根拔除。刚好西班牙人屠杀华侨,这在清王朝看来真是天遂人愿,助它消灭中国民间海权。在康熙皇帝这样文治武功的伟大君主面前,民间海权逐渐凋零。郑成功死后,这个在航海和自由贸易中成长起来的“海商—军事复合体”走到了尽头。
在铲除了郑氏集团之后两年,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设立了粤海关,建立起“十三行”贸易制度。至此,大清国放弃了海洋。所谓“行商坐贾”本是相辅相成,如今把海上贸易之路放弃,专门做起摆摊的贩子,海上丝绸之路算是彻底画上了句号。
好 文 推 荐
笔者曾问过多位抗战老兵一个问题——“都说小日本小日本,日本兵是不是很矮?”这些老先生们的回答大同小异,他们见到的日本兵身高大多在160厘米以下。另有一些老先生回忆,到抗战胜利前,侵华日军中出现了高度近视甚至一些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宋史&公主传》中记载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诈骗案:尼姑冒充公主。最后居然还真的蒙混过关了,甚至于在享受了十几年的皇族富贵生活后,骗子最终以公主之礼下葬。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在腾冲的国殇墓园,松山的远征军雕塑方阵,都有以娃娃兵为原型的雕像。原型出自一张抗战时期的珍贵照片:一名明显未及从军年龄的小小少年,穿着不合身的远征军军服,浑身上下挂满挎包、水壶等行军装备。他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稚嫩的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毫无对战争的畏惧之色。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获得本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
一键分享到:
昨天,全国人大会议正式开幕,地点依然是在人民大会堂
当机械复制技术与消费主义文化相遇,媚俗艺术成了现代性的典型产品之一。
国历君 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分享至朋友圈。 还记得国历君在过年期间发起的那场“中国名面大比拼”吗? 在四期中国面条的介绍与投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全国各地朋友对美食的推崇,更看到了对家乡满满的热爱。 比...
以慈善事业和影视产业闻名全国的传奇商人邵逸夫先生,他的百岁人生与中国电影百年历史有着高度重合。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有包括《步辇图》在内的二百余件精美文物,带你身临其境地欣赏西藏文化。
1609档周年庆,本店欢乐同庆百支印花超强回馈
曾经宇宙第一帅的我,现在变成了介个样纸
今日微信号力荐 (长按红色字复制)信托行业网xintuocn专注于股市早盘,为您提供第一时间股市消息↓↓↓点
【972头条】西宁一黑车司机遭“运管人员”抢劫、拘禁……
哈尔滨的天儿忽冷忽热?
那你就错了,马上要迎来露大腿的最佳时期了!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航海时代指导有啥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