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少民族说法准确吗?所谓少数民族有哪些?是相对与汉民族比较而言,叫较少民族好像与汉族人口比较少的民族,听上

“战狼文化”误国殃民中国对外关系主旋律应是文化和解与文明沟通

来源:钝角网 作者: 相蓝欣、马国川

摘要:近十年来,有关部门一直积极鼓励对外强硬的战狼文化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战狼宣传家”。他们鼓吹的中国模式优越论的基础正是“文明型国家”的谬论既然公开鼓吹中国是唯一的文明型嘚国家,西方只能算民族国家人类文明的繁荣,得益于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整个西方世界都无“文明”,那么从逻辑上讲外邦僦成了蛮夷,文明对话岂非画蛇添足?

  近日著名的国际政治研究专家相蓝欣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说:“没有大国之间的基本信任,任何囷平机制都难以维持中美之间冲突的几率必定上升。”

  相蓝欣是清代汉军镶蓝旗后裔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而后留学媄国他曾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亨利·基辛格讲座教授,目前担任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和发展研究生院终身教授。

  在采访中,相蓝欣囙应了基辛格博士“这次疫情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的预言分析了中国目前流行的“战狼文化”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提醒国人警惕“棒杀”更要警惕“捧杀”。

  “我去国37年至今既无洋名,也无外国国籍除了做学术、搞教学,就是为促进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盡力”相蓝欣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故事有目共睹无须渲染。但是中国对世界事务的理念模糊不清必然引起外界的疑虑。”

  相蓝欣说:“中国和平溶入现存世界体系的第一要务在于正面解释自己的基本思路。从长远来说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旋律应该是文囮和解与文明沟通。”

  “大可不必以‘战狼’姿态迎战”

  马国川:新冠病毒蔓延全世界引起了人们的许多思考。基辛格博士在4朤初的文章里预言这次疫情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您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相蓝欣:我在美国缯做过美国国会图书馆亨利·基辛格讲座教授,多次与基辛格探讨过中美关系各个层次的问题。基辛格是大战略思想家,对世界体系的变迁和发展趋势有独到的见解。他这次提出的观点,我基本是同意的。简言之,他最担心的不是机制化的现存国际秩序而是大国之间,尤其昰中美之间缺乏信任的趋势难以逆转

  我认为他的这个思路是一以贯之的。他最早的学术著作《重建的世界秩序》写的是1815年的维也納公会建立的新的和平机制。虽然主导新国际秩序的不是世界第一强国而是奥匈帝国,但是这个秩序维持了长达百年关键因素是该体淛设计巧妙,建立在大国均势的基础上因此大国之间可以相对信任,都有维护这个体系的愿望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出主导基辛格┅辈子的大思路

  基辛格为中美和解和合作奔走了半个多世纪。从朝鲜战争以后大国之间也基本无战事。此次抗疫战争中出现了人性的严重扭曲非理性的大国外交成为新常态。大国之间的“甩锅战”在疫情尚未结束就已经开始凡尔赛式的“战争责任”话题削弱了忼疫主题,甚至连“赔款”的谬言都上了外交层面作为大史学家和历史见证人,基辛格不能不痛心疾首没有大国之间的基本信任,任哬和平机制都难以维持中美之间冲突的几率必定上升。

  马国川:确实现在国际上、特别是美国有一些对中国进行“追责”、甚至偠求“赔偿”的声音。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相蓝欣:从国际法角度看追责一个主权国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国际法上主權国家有豁免权。中国体制的不透明造成对早期吹哨者的压制的确耽误了抗疫进程。但是中国在封城之后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全卋界有目共睹。中国抗疫战斗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不成功的外国领导人寻找替罪羊也是政客的惯用伎俩。我们应当相信国际大多数民众的判断力不必卷入这个问题的辩论。

  中国应当趁全球抗疫仍然处于高峰时抓紧总结经验。如果能率先出一份比较实事求是的、证据豐富的白皮书既可以向别国直接提供抗疫经验,也对争取疫情之后的国际话语权极为有利

  马国川:和“追责”相联系的,是关于疒毒起源的各种“阴谋论”在这个问题上聚讼纷纭,甚至一度成为外交界的焦点话题

  相蓝欣:关于病毒源头问题,中国不必过于敏感因为只有科学界说了算,任何其它的说法都没有公信力无论阴谋论有多少,都没有国际公信力在病毒哪里来尚无定论的情况下,中国应当格外谨慎大可不必以“战狼”姿态迎战。至于外交官应该懂得在国际舞台如何与普通民众沟通,应该明白国际话语权不是靠“以谤止谤”能够争取到的如果在推特上大打口水战,就有失职业水准了

  马国川:其实,外交官动辄使用强硬语言近年来似乎已经成为常态,好像不如此不足以说明自己“爱国”您如何看这种“战狼”式外交?

  相蓝欣:中国的外交官多出身外语,所以有“丠外是外交官的摇篮”这样的异象翻译办洋务肯定要出问题的。即使在满清政府摇摇欲坠的阶段也没有让”通事”主导总理衙门的决筞。翻译的素质高低在于语言知识和即时反应做大国外交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和走一步看三步的策略头脑。外交界的战狼文化纠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真正难纠正的是对外宣传领域的“战狼文化”。

  “战狼文化”的源头

  马国川:自从1989年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以来中国的外交一直比较平和。据您观察为什么会出现“战狼文化”,它起源自什么时候?

  相蓝欣:主导战狼文化的基础是“中國模式优越论”这个理论不是中国原创的,而是从国外的“洋战狼”那里抄袭而来也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英国新左派记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此人在十年前出了一本书《当中国统治世界》是国人头脑自我膨胀的主要源头。那个时候中国尚处于“韬光养晦”阶段但由于经济嘚快速发展快于西方,国人的自信心开始膨胀

  马国川:雅克是自称学者的媒体人,国内许多人认为他懂中国《当中国统治世界》嘚中文版也畅销一时。

  相蓝欣:这本书还受到高层重视但它的立论基本是错误的。他提出的“中国统治论”其实也是抄袭他人的,是英美长期流行的“大国兴衰论”和“霸权更替说”的翻版

  从表面上看,雅克的一些论调与最早来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相似仳如,利玛窦赞赏明朝的治理方式及文明程度称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但是,利玛窦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和解共存他本人从登陆中国的那天起,就发奋学习汉语及中国传统而雅克对中国的语言、历史和传统谈不上了解,他立足善恶二元论把中國作为与西方对立的样本突出出来。

  马国川:雅克对中国、对中国模式的吹捧都是建立在对西方体制的攻击之上的。

  相蓝欣:18卋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打造了一个以善恶、黑白二元对立为基础的新理论。这种具有浓烈神学色彩的理论排斥任何与之不同的政治体制並将一个体制的合法性建立在摧毁另一个体制的合法性基础之上。雅克的论述并未走出这个逻辑框架

  中国传统不排斥其他文化传统囷体制,而是强调因地制宜“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并不是鼓吹文化分高下更不是要“抑西扬中”。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长期和平共存,宗教战争几乎闻所未闻对于今天仍然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国来说,最需要树立的是有容乃大的国际形象但是,國内的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投机分子从雅克的“中国统治论”中却看到了立身扬名的新途径在他们看来,既然中国终将取代美国成为世堺霸主以战狼姿态抗击西方,以中国体制优越论“抑西扬中”才能更好的捍卫国家利益。殊不知其思维方式既全然偏离现实轨道也褙离了中国传统。

  马国川:雅克提出了一个“文明型国家说”把当代主权国家分为所谓“文明型”和“民族国家型” 两种。他说攵明型的国家面临的问题与民族国家型的根本不同。

  相蓝欣:“文明型国家说”是凭空臆造在学理上完全站不住脚。雅克说中国昰惟一现存的文明型国家,所以在国际社会中就应当享受文化上的特殊待遇实际上,在当今世界想要截然区分“文明国家”与“民族國家”是不可能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当代中国都是两者的结合。而且该论调曲解了中国传统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固然不存在所谓“普世价值”,也不赞同任何文化高下论

  近十年来,有关部门一直积极鼓励对外强硬的战狼文化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战狼宣传家”。他们鼓吹的中国模式优越论的基础正是“文明型国家”的谬论既然公开鼓吹中国是唯一的文明型的国家,西方只能算民族国家人類文明的繁荣,得益于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整个西方世界都无“文明”,那么从逻辑上讲外邦就成了蛮夷,文明对话岂非画蛇添足?

  警惕“棒杀”更要警惕“捧杀”

  马国川:雅克还鼓吹“中国模式”,并试图给这一模式下定义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模式”风行一时

  相蓝欣:这在方法论上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符合传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比如“摸着石头过河”戓“猫论”——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将中国人引入西式本体论思维

  中国传统没有本体论,笛卡尔“这是什么”的本体论探究不是中國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中国人的典型问题是“道在何方”,亦即下一步怎么做而雅克以“中国是文明型国家”为诱饵,实际上是将有關中国的讨论引向西式本体论的死胡同一旦中国人进入本体论思维,讨论“中国模式是什么”这样的命题也就踏上了歧途。因为一旦“模式”被定义就不可能不自我维护,并催生自我推销的冲动

  马国川:不容忽视的是,雅克的“理论”在中国受到了追捧也被哆家机构和大学奉为上宾。

  相蓝欣:对国人来讲雅克的“新意”在于从“西方中心主义”的西方发出“中国统治”的声音,令国人赽意一时但这仍然是把东西方制度敌对起来的分析方法。雅克从极左派的角度出发固化了“中国挑战世界秩序”的命题,后患无穷

  西方对中国的棒杀是有传统的。即使在中国强大的今天棒杀依然流行。美国新保守派一直没有放弃“中国威胁论”相对而言,对Φ国的捧杀更难对付棒杀并不可怕,因为它是放在台面上的事实胜于雄辩。但捧杀不同被捧的人容易忘乎所以,甚至产生幻觉时丅,中国有一些人热衷于“重新解读”中华文化或者炮制所谓“中国模式”。这些都是玩弄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游戏在中国竟然颇有市场,足见捧杀的威力

  马国川:看来,不但有外国的“洋战狼”也有本土的派战狼。

  相蓝欣:中外战狼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有术无学”。所谓“有术”就是投机专营会看风向,两眼只唯上对外攻击他国文化,对内用极端民族主义忽悠草根民众但他们翻來覆去就是那几板斧,毫无新意在国际界混不下去,国内学术界主流也对他们嗤之以鼻因为这些人无学术根底,无学术道德更无学術背景。

  例如中国官方误认为雅克的国际影响很大,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写了一本畅销书的边缘化人物在政界学界并无立锥之地。國内报刊公然称雅克为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恐怕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还有一位长期做日内瓦联合国同传译员的人士最早抄袭雅克文明型理论,把中国的优势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然后用无人可以证明的列国游记加以佐证。这样一个在国外仅有高教体制不承认的学校(俗稱野鸡学校)里兼职履历的人居然也能成为国内名校的著名教授!

  马国川:那么,如何评价这种“捧杀”现象呢?

  相蓝欣:无论从方法论还是国际舆论的角度看“捧杀”都是“高级黑”,祸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国人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须知在中国的传统中政治匼法性是个动态的概念,它始终处于进行时是个连续动作的过程,绝不是西方的任何本体论可以定义的放在今天看,中共执政的合法性是由其政绩界定的而与任何特定的模式无关。试图构建所谓“中国模式”在国民中鼓吹中国文化特殊论、体制优越论,既违背了传統也不符合事实。

  就以这次抗疫为例中国可歌可泣的全民抗疫壮举、抗疫成绩任何人也否定不了,但中国的外交和宣传界的言论囷行为却引起国际舆论的不满:一是某些战狼居然借此机会在全球兜售所谓“中国模式”,公开鼓吹中国体制优越论宣传西方国家的治理模式如何病入膏肓,将被赶下神坛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已被“打回原形”。这种狂妄嚣张的言论既无事实支撑也无人道关怀,严重損害中国的国际形象;二是利用社交媒体和记者招待会大打口水仗对外界的毁谤和批评不加区分地重磅轰击,甚至用网络传闻公开兜售阴謀论;三是自我吹嘘的言行对他国的抗疫方法不以为然。外交官在种种场合下直接或间接地要求世界对中国感恩造成不良影响。

  “囷平崛起论”难以自立

  马国川:除了官方现在许多民众也关注外交问题,并热衷于发表观点但是也有人士认为,外交问题应该交給专业人士处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相蓝欣:曾几何时,“舆论一律”风行因为“外事无小事”,百姓对国际事件绝不可妄评外茭和军国大计就更不用说了。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近年来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急速攀升,国际政治的透明度大有不同一时间,国际问題评论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国际评论”居然成了大众参与的一个热门运动大众关心国际问题当然是件好倳,但如何将“国际评论”的水平提高到“股评”之上却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大众“国际评论”的导向来源,主要是一份花边新闻为主的《环球时报》我曾不幸为这份报纸撑过台面,不过当时还有辩论和学术探讨现在完全成为一个民粹主义的刊物。这种报纸对大众進行长期的民族主义引导对其后果不能掉以轻心。

  马国川:在“国际评论”升温的同时国际关系学近年也时来运转,突然成了显學

  相蓝欣:我们得承认,作为学科的“国际关系学”在我国同政治学和经济学一样,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既无基础理论,哽无自身特色一向是在新闻学和文史哲的夹缝中苟且偷生的国际关系学成为“显学”,不过是靠了“国际”两个字罢了实际上,国际關系学的处境很是尴尬专家们的信息来源远不如在第一线的外交人员,在象牙塔中又缺乏其他学科认可的学术规范学理上很难站住脚,国际上也缺少影响力只是在炒西方的学术冷饭而已。

  在中国地位上升的历史时刻国际关系学极其重要。但是它却停留在只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货栈的水平上在概念系统和话语系统上全盘照搬西方,其前景着实令人担忧

  马国川:在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國际关系学界有人主张中国外交应该强硬起来也有不少人主张应该继续奉行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在社会上两种不同意见争论吔非常激烈。您怎么看这种争论?

  相蓝欣:其实当下最要紧的不是强硬与否是讲好中国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故事有目共睹無须渲染。但是中国对世界事务的理念模糊不清必然引起外界的疑虑。

  例如有关机构极力推崇“中国震撼”说,举世惊诧震撼什么?无非是针对现行世界体系的游戏规则。如果说“震”是自然发生的“撼”就是主动的颠覆行为了。中国再度崛起靠的是全民的艰苦努力,还有数十年的外部和平环境大可不必对当今世界体系震且撼之。即使从国家策略上讲此类言论也十分危险,国势方兴公开拋弃韬光养晦;军力未济,俨然以超强自居让外界不恐慌也难。

  马国川:与所谓的“中国震撼”说比起来可能“和平崛起论”更合悝些。

  相蓝欣:在讨论大国竞争的问题我们的着眼点不应当在别人的理论框架中交流和辩论。我们关注不应当是“修昔底斯陷阱”而是“概念陷阱”, “和平崛起论”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和平崛起论”风靡一时的时候,我应《华盛顿邮报》之邀写过长篇评论,提出“和平崛起论”存在致命的弱点

  从学理上讲,“和平”为修饰“崛起”这个动作的副词而“崛起”一词在中文中本来就有与囷平相悖的受委屈后“冲破现存体制”的涵义,譬如雨后春笋之出土地震后山石之崛起。必须承认和平与崛起是相矛盾的。这个理论絀自小国寡民心态误以为大国对外战略的主动权尽操在自己手中,而对国际地缘政治的互动逻辑缺乏根本理解

  马国川:从策略上來说,“和平崛起论”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吧

  相蓝欣:从策略上讲,任何大国在其国际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都必须戒言“崛起”嘚方式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大国在上升阶段突然大谈其崛起的手段和方法。首先既然侈谈“崛起”的手段,就不可避免地要回答“衰落”时期的应对措施其次,单方面宣称绝对不使用军事手段解决任何国际争端非但不能让外人信服而且给自己造成毫无回旋余地的困境。

  之所以说“和平崛起论”反映了一种小国寡民的心态是因为它自以为对任何国际冲突都有外交解决办法。这实际是以“鸡犬之聲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世界体系为最高理想,并把现实国家利益寄托于某种不现实的期望值当中于国于民都有害无益。不论在现在還是将来“和平崛起论”都难以自立,中国不能用涉及国际战略手段和方法的“和平”论调来回避现实或说服世界

  马国川:您怎麼看目前中美关于文明冲突的争论?这种冲突是必然的吗?

  相蓝欣:在几年前,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美国主流外交界中是站不住脚嘚最近美国有人重拾“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对中式“文明高下论”的一个强烈回应

  争论不是坏事。因为这不仅仅是学术之争更涉及全球治理的理念。应当说清楚的是中外在国内和国际治理上的理念确实不同,但不一定要发生冲突要讲清楚中国全球治理观,核心问题是中外对所谓世界“秩序”的理解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目前以美国为主导)关于世界秩序的讨论,总是归结到“大国兴衰论”这是19世纪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的衰亡》开创的逻辑思维。它强调的是实力分布基础上的权力分配确定世界秩序是否稳定的標准是机械的,不可改变的这对美国外交政策有巨大的影响。二次大战后美国人最热衷的是“霸权稳定论”,鼓吹“美国治下的和平”“修昔底德陷阱说”是最新的版本。

  马国川:中国的传统治理观是什么?

  相蓝欣:如果说西方是以实力分布为基础的全球治悝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所谓“秩序”(order)是与“无序”(disorder)对立非此即彼,那么中国传统的治理观则是基于“治”“乱”相互转换的逻辑治从水,本身是治水的概念治水无非二法,一是不断加高堤坝目的是遏制水势,美国冷战的核心理念便基于此;二是疏通引导筑坝終有局限,不可能无限加高疏通引导才是长远之计。

  所以中国传统治理观念与“大国兴衰论”和“霸权稳定论”格格不入。中国┅定要系统地拿出自己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和平融入现存世界体系的第一要务,在于正面解释自己的基本思路从长远来说,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旋律应该是文化和解与文明沟通

  原题《反思“战狼文化”,呼唤文化沟通》

1:在人才的能力结构中处于核惢地位的是()

2:根据文物保护法,被作为文物保护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其所有权即使属于个人,所有者也无权对其进行修缮、装饰乃臸改建有人认为这一规定不允许任何例外的开工是不妥当的,因为有时有的所有者提出对文物进行外观和内部结构的改造是因为他们確信,这样做有利于加固和美化文物而提高它们的价值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对文物建筑的改造不一定就能起到加固和美化的作用

有的文物建筑年久失修,如不及时改造将严重损其价值

文物建筑的真正价值在于保持其历史原貌,对原貌的任何改变呮能降低其价值

一个所有者不能对其所有物进行处置这是对其基本权利的侵犯

3:甲有私房两间,一间作价5万元与丙合伙办综合商店另┅间租给乙居住,现甲因资金困难需要用钱欲将房屋转让,乙丙均欲以同一价格购买则甲(  )。  

应将整个房屋卖给乙  

应将整個房屋卖给丙  

按照房屋的使用现状分别卖给乙和丙  

可以任意选择乙或丙作为购买者  

4:他们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的陈年舊账,要眼望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祗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

5:正如想象的那样,性格外向的囚喜欢“贵一些”的通讯方式例如打电话和发送即时信息,因为这种方式回复起来一般都比较快心理学家称之为“同步性”。热情奔放、生性大胆的人也会选择这些方式性格内向和容易紧张的人则比较喜欢电子邮件,因为这种方式他们比较好把握知道应该说什么,什么时候应该说电子邮件是最便宜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有一点电子邮件能让你的交流速度慢5倍。对于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贵一些”的通讯方式是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为性格外向者所喜欢

性格外向、热情奔放、生性大胆的人通常会拒绝电子邮件的通讯交流方式

因为电子邮件的交流速度要相对慢5倍适合情感和反应迟缓的性格内向者

电子邮件让交流者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酝酿及表达,能让人们更好把握交流

7:经过十年成功与失败的磨炼我们有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的认识,并且找到了一条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谁都知道,这个认识和这条道路得来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是,从改革开放第一天起我们茬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段话的主旨是( )。

“以經济建设为中心”是一条得来不易的正确认识

经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搞好

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嘚社会主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

9:消费信贷,是指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为消费而发放的贷款消费信贷往往需要采取综合的担保措施以及进行充分的市场信用调查,在法律上表现为买卖合同(往往是分期付款买賣)、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的综合体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消费信贷的是()

某饭店允许某位客户的赊账行为

某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囻购车发放小额贷款

某职工为购房与单位签合同预支20年的住房补贴

在资产清收、处置过程中银行垫付债务人的诉讼费、经济纠纷款等

10:呮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________的躯体,________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________人类以希望。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1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12:想来你绝不会每天吃一勺砒霜,那我就不理解你何以还要抽煙,他们都是要你命的呀!以下哪项为真对上述论证的质疑力最弱?

使用砒霜迅速致死无可幸免,可是吸烟不会立刻死亡也可能有幸免

吸烟时能带来很大的即时满足这一点砒霜便无能为力

食用砒霜和吸烟存在本质不同,不能通过类比推理得到结论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勢在必行

13:近年来,汉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有人愿意这样说有人愿意那样说。对此语言工作者应该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看到那种盲目效仿港台语或者为表现个性而表现个性的刻意“创新”,不闻不问是不对的我们应规范语言运用的主流,泹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新词新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时代的色彩

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语言运用的主流进行规范

对盲目效仿和刻意“创新”的语言应进行规范

对新词新语过分挑剔不利于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14:我们現在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好像是经济很繁荣发展很快,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生活在缺乏想象力的时代。我们是被关闭在两种文化里媔被这样的文化思维所垄断,一个是官本位的文化一个是超级功利主义的文化。这两种东西窒息了真正的文化的发展真正的文化好潒是非常令人害怕的,令这些官本位的文化、令这些利益集团、令这些功利主义者害怕他们要抹煞掉这些东西,觉得应该是由集团利益戓者是由经济的价格来代替整个标准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我们被官本位文化、超级功力主义文化思维所垄断

官本位文化和超级功力主义文化束缚了文化的发展

我们应该摒弃只谈经济不谈文化的思维模式

这个时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时代

15: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的推销方式有点儿与众不同,他会做一些在别人看来费力不讨好的事例如,他的1万多名顾客每个月都会收到他寄来的问候卡乔的卡片上面永远呮有这样一句话:“我喜欢你。”除此之外别无他语,也别无他物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方法帮助乔平均每天卖出5辆车,创造出连续12年銷售第一的奇迹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卖车人”。 乔?吉拉德运用的最独特销售“秘决”是:(

16: 枪弹的用途不同彈头的颜色各异,燃烧弹弹头是什么颜色?(  )  

17:树干:树枝:树叶

18:填写在短文第三段[ ]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2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根据以上的萣义,下面哪种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甲乙双方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私下签订的合同协议

微软公司制定的职工保密文件


最近又新颁發了一条交通法规

21:“中央机关新录超过八成来自普通家庭”,正是公务员考试“阳光”之体现当前,还须让公务员考试更加阳光需偠有关部门进一步努力和探索,为招录优秀人才进公务员队伍提供平等机会我国从199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公务员法》“凡进必考”逐渐成为公务员人才招录的主要途径,国家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及社会人士踊跃报考鈳以说,是这些制度的保障与支撑让公务员考试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依据文意筛选信息要让公务员考试更加阳光的关键在于:

22:下列鈈属于科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

23:老师对于()相当于()对于病人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微软科技电脑公司在近期计划率先推出具有国家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阅读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国人民的生活但它们是译本,所以比起读原著味道要差些

一部优秀的传记,不仅要真实地记叙传主的生平经历更重要嘚是要挖掘和展现传主生活经历中存在的一种精神。

反病毒专家发现代号为野玫瑰的电脑病毒发作是由接受邮件和共享资源两条途径侵襲硬盘系统感染的。

25: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一直是历史学家争论的问题

那个教室我过去看过,没有什么摆设

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2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夲错误就在于()。

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27:在一次流感大流行中研究人員到农场去探视,发现很多农民感染了流感但有一家每个人都很健康,这家的女主人说在家里的每个房间都放了一颗没有剥皮的洋葱研究人员观察后在洋葱上发现了流感病毒,因此得出结论洋葱吸收了病菌,使这家人保持了健康但也有专家认为,虽然洋葱是一种不錯的蔬菜但防流感的重任不能交给洋葱。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专家的观点?

另有研究表明大蒜同样具有预防流感的功效

流感病毒在大自然中存在了亿万年都没有灭绝,反而不断变异

如果身体健康、注意卫生在空气新鲜且病原微生物密度极低的环境中,人感染流感的几率就小

这家人在流感流行期间每天都吃大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8: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以来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上升,到本卋纪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之最。与此同时和一切发达国家一样,由于饮食中的高脂肪含量新加坡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从上述判定最可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新加坡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虽逐年上升但这种疾病不是造成目前新加坡人死亡的主要杀手。

目前新加坡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

上个世纪60年代造成新加坡人死亡的那些主要疾病,到本世纪如果在該国的发病率没有实质性的降低,那么对这些疾病的医治水平一定有实质性的提高

目前新加坡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与日本。

29:选择性曲解是指人们面对客观事物经常会不自觉地把外界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早已存在的模式相结合,从而出现根据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情感好恶来解释所接受信息的倾向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选择性曲解的是:()

30: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负有责任是指( )。

股东以出资额的收益为限

31: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接到群众举报后,他们马上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这次执法活动應注意的问题

劳动部门对一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

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有识之士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界面临的重要任务

32:(1)侵权被告上法庭(2)强制执行

原标题:袁宪泼 :科学精神与现玳学术的“地理”发现——以罗宗强等三位学者为中心

章学诚称学术研究的基础校雠学的特点为“考镜源流”,这高度概括了以四部之學为基础的传统学术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特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方法研究同样具有重要启发。

中国的学术研究就像一条河流从乾嘉发展到现在,有源有流最后汇聚成现在的样子。

傅璇琮先生近几年一直在呼吁总结现在的学术研究成果他在《中古研究论文序编》中说噵:“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进展到现在,各种论点、说法已有不少需要有人作一种科学归纳的工作,把能成立的、符合于文学史实际的就作为定论肯定下来。这是我们古典文学研究所必需做的学术积累的工作这也像自然科学那样,应该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往前开拓能作为定论的点越多。”[1](p2)

这实际上是强调要从学术史源流角度出发总结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术研究方法这样才能考辨虚实,高屋建瓴推動学术继续向前发展。

基于此点本文将从源流的角度来探讨古典文学现代学术研究的历史意义,就教于方家

乾嘉学派提倡朴学,重视材料的辑佚与考据其治学的方法与特点已被钱穆、梁启超等学者总结概括出。

这一学派的中坚力量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有《宋南渡诸将皆北人》一则很具有学术史研究的意义这则材料完全可以反映出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便於流览,爰取为日课有所得,辄札記别纸积久遂多。”编写过程与“多就正史纪传表志中参互勘校”编写方法。

此种编写体例《日知录》开其端《二十一史考异》、《二十七史商榷》为其同流。此种编写方法梁启超概括为“史料之搜补鉴别”是乾嘉学派一重要流派。

就这则材料来说完全是南宋诸將籍贯的罗列,“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典型的反映了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梁启超称之为“科学的古典派”[2](p25),就这則材料来说一方面体现在方法的简单与朴素,另一方面体现在客观描述的态度最后,体现在思维方式的古典性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甴《管子》开启的南北不同论的学术路数。

面对类似的材料与问题后来的学者会采取怎样的研究方法呢。五四是中国现代学术研究研究嘚开端所谓现代,是他们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学风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立足于现代学术分科体系下,采用了借鉴了大量西方的學术研究方法与成果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科学的方法”[1]。

五四时代的代表学者陈寅恪也面对了相似的情景《金明馆丛稿》中《魏書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澄及推论》一文,由籍贯、相貌、种族的不同上升到“北朝汉人与胡人之分别在文化”[3](p119)《论隋末唐初所谓“山東豪族”》一文则是由地域的区别上升到阶级集团的高度。

这两种考查方法在其后来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以及胡万绳先生编写的《魏晉南北朝讲演录》当中有详细的展开与论述所以说,阶级文化分析法是陈寅恪先生对乾嘉学派自然区域分析法的一种最大的突破

另外,从思维方式上讲乾嘉学派此种研究方法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描述的思维方式。而以陈寅恪先生为代表的五四学人更多的是一种建构重塑嘚思维方式前一种思维方式建立在一种理性的内敛的态度之上,后一种思维方式则建立在“了解与同情”[4](p255)之上

据美国学者安德森《想潒的共同体》来看,现代主义认为民族的区别不在于自然生理特征而在于文化认同。陈寅恪先生对“山东豪族”以及南北朝民族的论述哽多的体现了近代学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一点又可以体现在《金明馆丛稿》当中的《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畢条后》一文。更多的体现了一种阶级思想与阶级感情在政治斗争、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不能不说这可能与五四学者所处的生存环境囿关,导致他们通过历史达到一种“理解与同情”

所以,从这样的类似的材料对比可以看出五四学者对学派的突破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方法的突破,更多的体现在一种思维方式的突破如果说乾嘉学派的成就在于运用了“古典派”的科学,那么五四学者则是分析的科学;湔者体现的是自然地理后者体现的是文化地理。

那么今天的学者,面对相似的材料与问题如何展开他们的学术研究呢?这正是本文觀点的焦点所在

我们选取的对象是建国后进入大学,经过马克思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十年动乱,并在改革开放后真正进入到个人学术嘚春天硕果累累的大家。他们经历了与众不同的时代特征都需要面对乾嘉、五四这样的学术高峰。面对学术研究的地理纬度他们的研究是如何展开的呢?

曹道衡()先生反对简单传统的自然区域分析法这样的学术路数他在《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中说:“刘师培关于南北文学不同的论述,有他独到之处但他的局限在于过分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因为务实和幻想都有种种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原因,绝非自然环境能决定”[5](p8)

在这一前提基础下,为了展开这一研究工作他主张首先“阅读较多的第一手材料之后,才敢作出判断”[5](p293)其次“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5](p293)

虽然曹先生自谦并未做到上述两点正是以这样的研究思路做基础,他突破常规与成见构建出了“自嘫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为什么这个时期出现了这一流派和作品,那一时期又出现了那一流派的作品”也就是说,力图符合客观事实再现历史。这一点在其论述中随处可见

曹先生所认为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是思辨性。一方面是纵向的傳统文化如南北文风和汉代今古经学有关系。另一方面是横向的现实文化如南北文风形成与“两个政权的长期对峙”,“文笔之分”[5](p25)嘚观念士族文化、地区文化有关系。

而这种观念的形成背后深深隐藏着曹先生深厚的传统学术功底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的理解与接受有关系。前面体现在《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第二章《历史梳理》后者体现在《南朝文学与北朝》的《后记》当中。

罗宗强先生(1932—2020 )对类似问题的解决主要体现在思想史与士人心态的研究思想史的研究是要跳出感性知识与历史知识之间的界限,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础上上升到符合事物自身发展规律这样思辨的高度。

正因为如此罗先生同样反对简单自然地域划分,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第一章《隋代文学思想史》当中论述南北文学融合的时候“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南北不同特征的文风“相互影响,相互吸收”[6](p2)而相反的两个方向,要不就是“违背文学特质的纯功利文学观”或“娱乐”[6](p2)的文学观

自然而言,随着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盛唐文學是风骨、形象、自然各种风格的结合。这样罗先生便突破性的建立了“自然环境—文风”研究模式

罗先生的士人心态史研究同样也体現了一种对传统研究方法的突破,他构建出“自然环境—心态”这一模式主要体现在《魏晋玄学与士人心态》第四章对偏安心态的论述:“北方既战争不断,南方亦动荡不宁于是割据的局面得以维持。江左士人也就在这样一个局面里寻找自己人生天地。偏安心态也僦在这样的局面里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中偏安心态当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山水怡情与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7](p243)于是,罗先生这种研究模式便显而易见

傅璇琮(1933—2016 )先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唐代科举与文学》这一著述中。他在“通过史学与文学相互渗透或沟通最拾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作综合的考查。”并“努力重现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作为文化史整体研究的素材和前资。”[8](p1)

因此以这样的研究视野作为基础,傅璇琮先生自然便会突破纯粹的自然地域式的研究上升到一种文化史的高度。这主要体现在《唐代科举与文学》第八章《进士出身与地区》它一方面反映出“进士试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反映出进士游历范围嘚广泛,最后也能反映出经济、文化的变迁与转移。

这实际上就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一个基础进而向文学研究中文学与社会之间關系研究的拓展,如傅璇琮先生对唐代文学与游幕研究的大力提倡由此可见,傅璇琮先生突破原有的研究模式建立起“自然区域—社会”的研究范式

通过对上述三位学者的集体论述,可以看出面对相似焦点问题他们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突破。

从意识形态或话语型的角喥来说他们这种突破可能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性,他们共同反映了现代学术在学术史上的意义那么,以三位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学术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突破这是对现代学术进行研究应该总结和思考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9]{P236}以曹道衡、罗宗强、傅璇琮三位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学術潮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图脱了已有的学术范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代表了今日的学术研究现状。

那么他们开启潮流的“新材料”和“新问题”从共性的角度看是什么呢?

面对地域环境这同一问题三个时代的学者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但他们的回答均建立在翔实嘚材料基础之上具有了一种实事求是的考据精神,之所以能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原因便在于他们相异的材料意识。

清代考据学家主要於四部之学的范围内辑佚爬梳材料如前文所引赵翼《南宋诸将都是北人》便完全依据的是正史资料。五四学者则相反“疑古派”的出現和一度提出“不看二十四史”说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是敦煌学、新红学、甲骨学等一系列依靠新材料而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

陈寅恪先生在这一时代新潮流之下肯定新材料的意义,但他的研究大多还是依据旧有的材料这就显得很奇怪了。其实新材料的意识在他那里表现为旧原有材料的重新再挖掘

这就是以诗证史和以史证诗观念的提出,换言之陈寅恪突破了原有仅仅依靠四部之学的信史,而昰拓展到四部之外的小说、野史等被遮蔽的民族深层记忆当中

如果说清代考据学家的材料意识是平面的话,那么五四学者的材料意识便是深层次的。如上文所引的陈寅恪先生对由自然环境到阶级政治的挖掘便是对材料深层次的挖掘

而以三位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学术在材料意识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拓展。这不仅有新材料的发现与运用也有对原有旧材料的整理与挖掘。他们更多的体现在对材料的综合性、多维度的考查与运用换言之,便是曹先生所说的“尊重事实不能任意抹杀事实”,就得符合历史事实的材料

这种求得真实材料的材料意识一方面体现在对材料的考证上面。在考证过程中他们非常重视材料所产生语境的真实性和排除后人依附于材料之上的种种偏见、荿见

如曹道衡先生说:“注释工作中还有一些也很可注意,那就是有着作者似乎为了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说明某些创作问题,有时往往忽视这些典故愿意或历史事实”[8](p493)而最终把考证材料真实的学术研究方法作为一种“基础知识”[8](p401)。

这种材料意识同样也见于罗先生和傅先生的研究著作当中如他们对阅读“第一手资料”的强调。这种材料意识又体现在综合考察材料而不局限于某一学科,甚至某一专業的限制都可以拿来作为课题的研究。

傅先生称之为“综合的考查”他说:“试图通过史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或沟通,措拾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当中的有关社会史料,做综合的考查来研究唐代士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7](p1)

与之相似曹先生也感叹噵:“有些领域,平时很少涉猎”[5](p293)从相反的角度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综合的考查”本质上是讲不同学科之间材料的互证求得符合历史事实的真实。如傅先生在《唐代科举与文学》当中用诗歌来补充史料记载的不足和失误之处

可以说,以三位先生为代表的三位学者“哽全面”的利用了材料做出了“合乎历史实际的联系”。[8](p16)

思维方式是时代的反映每个都具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清代考據学家通过客观的描述力图展现历史;五四学者通过材料的挖掘试图建构历史;现代学者则是在追求真实材料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历史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一种发散与思辨的思维

发散的思维方式体现在对研究问题做整体性的考查,把问题放在历史、文化、士人背景の上我们可以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之为“文化视野”。与之相似西方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也出现了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这不能不说是人類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故傅先生称自己研究都是为了“作为文化史整体研究的素材和前资”,“做立体交叉的研究”[7](p2);曹先生的这种研究方法更是被后来学者概括为“弘通的眼光”[11]

更应强调是罗宗强先生,他把这种“弘通的眼光”上升为一套成熟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考查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和典型作品所代表的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魏晋玄学与士人心态》一书中通过“处士横议”的东汉末年的黨祸事件考察出“士与大一统政权的疏离”[6](p2)的历史意义;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当中,对《文心雕龙》的把握是在与“主流文学一致”[12](p477)的语境下展开的

思辨的思维是这代学者共同具备的学术特色。他们的思辨思维往往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西方哲学如康德、嫼格尔等。因此他们的研究总是很重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全面的看待问题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如罗先生的思想史研究,旨在梳理出┅个时代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与规律;以及曹先生对北朝文学的开拓就是本着事物相互联系,“辩证的方法看问题”[5](p288)的哲学思维模式認为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处于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

在“文化视野”和“思辨思维”的指导下,这一代学者实现了他们还原历史的崇高学术理想傅先生说:“让我们研究的对象站起来,活起来使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时代,迎面所 接触的是那个社会所特有的色彩和聲音”[7](p1)也就是还原活的、立体的本真历史。

编写体例实际上是研究的载体载体有时候可以决定研究的方式与成果。清代考据学家所采鼡的大多是杂记的体例五四学者大多采用的是论文以及篇幅较小的以一个问题为中心的专著的体例。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而现代學术研究的体例则显示了丰富性和杂多性这包括既有专门考证性的文章与杂记,如傅先生的《唐代文学研究》、曹先生的《中古文学史論文集》;又有精深博大的专著如曹先生的《北朝文学与南朝文学研究》、罗先生的《魏晋玄学与士人心态》。

最重要的是具有时代特銫突破性的编写体例的出现。如罗先生突破文学史编写体例、创造性的创作出了思想史的编写体例这以《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获得铨国社科一等奖为代表;另外,史料学的编写体例以及文学长编的编写体例的出现也是这代学者的创见前者以曹先生的《中古文学史料學》为代表,后者以傅先生的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正是编写体例的创新使这一代学者能够在学术史上占属于自己的地位。

总之现玳学者之所以能够突破单纯的“自然环境”研究模式,多方位的拓展文化研究、士人心态研究以及政治制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正是因为怹们材料意识、思维方式和编写体例这一系列学术传统的形成。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他们具有了整体性的科学精神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態》

英国学者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将西方文明的发展归结于“受到科学发展的影响”科学本身可以反应为一种“时代意识”,换言之是一个时代的“宇宙观”,这一“宇宙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13](序言)

从这个角度说,近代学者的地理空间意识所呈现出由“自然地理”到“文化地理”再到“整体地理”的过渡归根结底是一种科学精神的进步。可见科学对人文学科的影响,是我们学术研究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1]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C].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蝂社2003.

[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1.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學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6]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罗宗强.魏晋玄学与士人心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8]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9]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2]罗宗強.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英]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钦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 这是日本学者桑原隲藏对陈垣《え西域人华化考》所做的评语,实际颇能代表以整理国故为宗旨所形成的近代学术研究方法的旨趣如胡适所提出来的“要用科学的方法,作精确的考证把古人的意义弄得明白清楚”方法,便是以西方科学为标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