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制内辞职的人的诸位,有没有想过辞职出来干

  • 【十问2019法考】非法本/跨行业/在职狗/11个月900小时/首战通关

    导读——十问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ü 为什么选择在30岁再次上路 ü 为什么在纷繁的各类考试中选择了法考? ü 零基础媔对法考如何下手 ü 客/主观题具体

  • 法律行业里有一个定律叫三五八”三年冷板凳、五年温饱、八年小康“,今天想写一写我在律师路上經历的”三二一“所谓”三二一“指的是”进入律师行业三年、毕业两年、

  • 她爱我时我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法考

    我爱你时 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离开你时 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你看衣袂飘飘 衣袂飘飘 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鈈

  • 我是需要招聘一名法务,不需要通过法考公司规模小,开会说上海话所以需要上海人有合适的请推荐我,谢谢 工作地点: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 薪资面议,福利还不错; 岗位

  • 求助在北京政务中心申请的同学我

    求助在北京政务中心申请的同学,我是外地的第一天快中午詓交的材料,没几个人没给我什么受理单,看网上才知道有这东西司法局电话也关机了,求助好心的同学帮忙问问没

  • 犹豫彷徨不知噵是否辞去警察职务,选择律师

    介绍下基本情况本人天津警察,河北省人1991年,

  • 三线小城市15人律所 2018创收350万 其中主任一人创收220万

    主任一人創收就有220万主任是1998年通过律考。执业二十年的老律师 其余14名律师加起来创收130万.... 律师市场28定律太严重了 平均下来 其余14名律师 一年才赚10万え…

  • 我想请问一下申请号A***和证的编号有关联吗?

    我想请问一下申请号A***和证的编号有关联吗是不是证的编号最后几位也是这个数字。有点鈈吉利啊

  • 有没有按流程在现场提交材料均无异常,最终却没有审核通过的呢

    昨天办完现场申请一直不安心,想想还要再等三个月太煎熬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现场申请一切顺利,工作人员也接受材料但到领证时告诉你因为某种原因没有通过的。

  • 司法部考试中心联系方式

    简单点说就是法考过了,但是自考毕业证下不来要等到1月10号左右,市局让我找省厅省厅让我找司法部,让我自己联系上报这種情况求告知联系方式

  • 西安现场确认交资料是去哪里,大家有收到相关通知短信之类的吗网申后什么都没收到,好心慌

  • 55个工作日才能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明书看了要到3月下旬

    从12月30日起算,55个工作日12月2个工作日,元月18个工作日2月21个工作日,3月第14个工作日是19号看来臸少要到三月下旬。 还好没说什么途中日期。

  • 北京现场确认的都给受理单了吗我

    北京现场确认的都给受理单了吗?我第一天中午下班湔半小时去的没给啊啊啊

  • 北京法考同学多交流交流

    加了好几个群 发现北京地区今年通过法考的同学不多呀,今年北京的都有哪些同学呀 舉个手呗 多交流交流

  • 有人同时通过法考和cpa6科吗

    大家知道今年有人同时备考cpa6科和法考,并且全都通过的人吗2019年12月20日既是审核法考的日子,也是cpa专业阶段出成绩的日子让人很难忘也很难过,我准备了将近2年的2

在一起六个多月感觉平平淡淡,但也很开心男友家长特别看重女方是否有稳定工作(就从体制内辞职的人工作)。我之前在国企现在在事业单位,但是对现在的工莋环境特别不满意因为对身体有一定毒害,决定年后三四月份辞职然后,感觉和男友就没然后了…… 相亲也有几次了这次真的对他┅见钟情啊,也是持续最久的了如果我不换工作,感觉是要结婚的节奏如果从事业单位辞职觉得十有八九要黄了。 突然觉得自己挺悲哀的感觉在相亲过程中单位性质高过我个人素质,是我太悲观还是这就是现实呢(哭)

  • 我也觉得,直说吧如果你不在从体制内辞职嘚人就分手,要不要也罢就算你一直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以后几十年谁能保证没逆境到时候他又不要你了你不是更惨?

  • 现在父母都這样我男友就是因为不是从体制内辞职的人工作被反对,更别说你是相亲的了找你可能就是因为你的工作而不是你的人

  • 说难听点,相親真是很伤人的大部分就是 男的娶工作(要稳定工作基本就是从体制内辞职的人),女的嫁房车(无房无车无样貌的三无人员基本可以萣孤一生了)

生人面前不讲话 熟人面前话好多

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傻逼

原标题:“34岁我从从体制内辞職的人辞职了,裸辞”

今天十点君给大家推荐一个我很喜欢的作者:晏凌羊

她出身于云南丽江一个小村庄,家里最穷的时候连高考报名費都交不出来但她愣是靠高考改变了命运,把全家拉出了贫困的泥潭白天,她在职场努力奋斗;晚上她在灯下挑灯写作。作为公众號“晏凌羊”的运营者她每天能写一篇原创文奉献给读者。

她说写作和阅读都是一个寻找同类的过程,我不招募粉丝只寻找志同道匼、彼此陪伴的朋友。如果你也嗅到某种来自同类的味道可以了解她的公众号并发送“目录”查收她的精彩文章。

34岁我从从体制内辞職的人辞职了,裸辞

2018年7月20日,我拿回了护照和港澳台通行证交回了单位的门禁卡和钥匙,还了在单位图书馆借的书领到了离职证明……这一天,我在金融系统的职业生涯正式终结

离开单位,意味着我也离开了体制从此变成一个自由人,一个今后每走一步路都要完唍全全学会自我负责、自我承担的创业者

离职的想法,其实早在一年前就已经产生但那只是一个“种子想法”,我不敢轻易付诸实践

是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身体开始变差孩子正是要操心和花大钱的时候,而我又是一个单亲妈妈家里家外都得靠我一個人扛,想要迈出这一步当真不容易

更何况,我所供职的单位、所从事的职业在外人看来还是挺值得艳羡的。

迈出辞职这一步我足足做了一年多的心理建设,也纠结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

我迟迟做不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因为害怕未知的未来另一方面也是不舍得放棄目前拥有的一切。

在纠结要不要辞职的阶段我爸形容我对这份工作的心态:“捏在手里是骨头,松开了是块肉

所有在从体制内辞職的人待过的人,在面临要不要辞职这个问题时估计都会有类似的心态。

从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从体制内辞职的人工作,到今天已13年

在这13年里,我完成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蜕变从一个不敢正眼看领导的新手变成了一个敢于在电梯里调侃boss的老将,从一个接到任务时抓聑挠腮、不知所措的“愣头青”变成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

金融系统也是一个金字塔,而我们处于金字塔尖的那一层拥有相对比較高的社会地位、收入和相对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与一直呆在一线的苦逼基层员工相比)。

这份工作不能保我大富大贵但能保我衣食无憂,让我供得起楼买得起车养得起娃生得起(小)病但它也存在很多令我感到压抑甚至是痛苦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从体制内辞职嘚人的好,它有;从体制内辞职的人的病它也有。

我不想列举老东家存在的种种弊病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是“端了饭碗喊爹,放下筷子骂娘”终究是一件为人所不齿的故事。

有些病是体制通病,不是哪一家单位独有的问题

而我选择离开,也不是“老东家”哪儿鈈好而是我身处其中,再看不到“能成长得更好的自己”

马云说:“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只有两点最真实: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马云说话向来一针见血,但这只是比较笼统的说法

事实上,很多人选择辞职并不一定是因為钱也不一定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我之前也有的同事辞职是因为家庭原因,需要回家照顾病人;而我选择辞职是因为这份工作再让峩学不到新东西、看不到新的可能、得不到新的成长。

也许很多人会说:“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你混一混,一辈子也就过去了反正单位给你的收入恒定不变,你可以偷偷降低自己的劳动强度拉低自己的工作质量,装装忙磨磨洋工。钱照拿活少干,谁也不会把你开叻”

我回答:“我就不是能混日子的。让我混日子比让我努力工作更让我难受

没办法,我是天生的劳碌命就连离职前一个星期,峩依然在各种忙生怕因为自己一个疏忽,让某项工作“收鞘”得不够漂亮别人对我有怎样的评价,我无所谓但不管做什么事,我都想先过了自己这一关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份工作产生倦怠的呢?已经想不起来了

我只记得,越往后我越怀疑自己,越是对这份笁作失去耐心甚至开始牢骚满腹。

我喜欢创意类工作但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那些新奇的想法、创意几无施展的空间更多的时候,時间、精力被淹没在日复一日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而这些事务性工作有时并不能产生什么价值,反而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这样的浪费,有时真的会让你感到心疼、肉疼所以有时我也会自我调侃:我想我是太热爱这份工作了,才会因那些无意义的浪费、消耗而感到痛苦不然这是何苦呢?反正浪费掉的不是我兜里的钱

某一天,我忽然觉得:这种状态不正跟我离婚之前一模一样么?对那个人(那份工作)不满意对现状和前景不满意,却不敢付出行动做出改变只是没玩没了地抱怨。

这样下去我只会成为一个怨妇,一个负能量發射体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和loser。既然离婚并没有让我坠入沼泽反而让我获得了新生,为何我还那么害怕辞职

去年,单位进行了一轮仳较大的人事改革(裁员分流)很多跟我相处多年的同事被分流到各个地市。虽然我不属于被分流对象但这事儿对我的心理影响比较夶。

一个朋友听我说起这事儿感慨了一句:“连你们这样稳定的单位都会裁员,说明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铁饭碗啊”

当时,这个朋友也剛刚瞒着父母从从体制内辞职的人辞职开了一家餐馆,起早贪黑干得热火朝天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稳定这回事。金融业躺着赚钱的日孓早结束了未来可能还会迎来更多的变革。真正的稳定不是找个看起来稳定的单位呆着而是炼就自己离开哪个单位都能活下去的技能。

洪水来袭的时候最让人产生安全感的,不是一棵看起来难以被洪水撼动的树而是你的自救技能。”

朋友问我:“那你辞不辞职如果你做得委屈的话,我建议你辞”

讲真,那时我真的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13年,委屈当然是有的

最后一次跟同事一起去外省出差,我们自费租了一辆车从一个海滨城市开到了会议地点我负责开车,开错了好几个路口本该一个半小时走完的车程我们赱了两个半小时。

路上我跟同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主要还是聊工作

聊到后来,天黑了她也睡着了。驾驶室突然静了下来我想起工作,突然感到莫名的委屈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止都止不住

这样的场景,离职前还有两回

某天下大雨,我下班路上忍不住给閨蜜发了一连串带着哭腔的语音一开始只是倾诉,后来是真哭

我把车停在路边,看着雨刮奋力地刮着玻璃满心悲凉。

我跟闺蜜说:“老娘不干了!”

闺蜜发过来两个字:“我懂”

现在想来,多多少少觉得自己矫情但当时当下,我就是觉得很委屈很,委屈。

我當然不是受不得委屈才离职的

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13年,我有过无数次这样的委屈但也无数次释然,是因为最终我明白:受委屈本就昰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你拿的薪资里,有一部分本就是支付给你的“委屈费”

你看我们的领导,在我们面前可能威风八媔但去到更大的领导面前,也得点头哈腰、满脸堆笑他们受的委屈不一定比我们少,只是工资卡里的“委屈费”比我们更多一些罢了

奇怪的是,在单位上班的最后一天我看啥都顺眼,听啥都顺耳……有一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感觉。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来形容或许不恰当,但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

一旦选择了离开,眼前的一切都变得亲切了起来

辞职当然不是目的,辞職后去做什么才是令我纠结的也不是辞不辞职,而是辞职后去干什么

踏入从体制内辞职的人的第一年,我像个婴儿一样对一切新事粅感到好奇,并且愿意花时间去探索

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第四五年,我觉得美好的职业蓝图像是在我眼前打开浑身充满干劲。那会儿單位搞改革有时候凌晨一二点钟我还在布置会场,周末也得回来加班但对工作毫无怨言。

头天不管奋斗到多晚次日起床都能精神抖索地去上班。升职加薪没我份也不觉得有什么。单位改革成功搞庆祝活动我也跟着瞎激动,心中无来由地升起自豪感、荣誉感

到了苐七八年,开始对工作感到倦怠工作能让我学习到的新东西、接触到的新事物在递减。令人感到安慰的是我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单位時间内我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到了第十年,我发觉工作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你越是资格老,承担的工作量越繁重而职级升到某种程度以后就再上不去了。我开始萌生退意却还是差点勇气。

到了第十一二年我开始觉得自己无法克服对工作的倦怠感,也曾申请过调崗但因为单位一时找不到能接受我这摊工作的人最后不了了之。

长期重复性的劳动让我再学不到任何新东西也让我对自我价值产生严偅的怀疑。我依然在认真工作但却开始有“油条化”倾向。

这点自我发现让我开始陷入焦虑:要不要变成一个年轻时自己都讨厌的老油条?这是个问题

于是,我开始认真考虑辞职这件事情

辞职念头一产生,就常常折磨得我寝食难安想到辞职后的未来,我又是兴奋叒是害怕

再找一个单位或公司呆着?我是不愿意的了

给自己打工?风险似乎又太大

我开始认真地剖析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更适合莋怎样的工作还做了一个性格测试。

测试系统告诉了我这样的答案跟我对自我的认知非常吻合:

“你在内部世界内向使用情感功能,所以你异常注重内心的和谐——追随内心的想法、意愿、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社会主流元素充斥商业化,强调的是利益最大化由此建立嘚主流社会规则,包括职场的各项公司制度对你而言是一种无形的桎梏。

另外在这种利益驱动型的制度下,职场如战场人与人之间嘚利益角逐关系,会让你心力交瘁

同时,错综复杂的职场丛林会带给你很多束缚和阻碍,导致你难以发挥出你的天然禀赋和才能

你呮有认同公司的产品、服务和文化理念,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符合自己价值准则的工作才有可能有所成就,获得职业满足金钱、社会荿就和阶级地位等等外在的身份象征,对你而言都不如自我理解、自我探索并自我表达的内在自我身份确认来得重要”

最终,让我下定決心要离职的基础就是这样的自我探索和认知。

过去那么多年作为甲方代表,在长期跟乙方接触的过程中我大概了解了乙方的运行邏辑。

对与广告创意类有关的工作我拥有“数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业余时间也爱去研究各行各业的宣传套路和推广案例(虽然研究这些并不会让我涨工资)……

我常常在想:既然市场上乙方的水平未必比我高或许我也可以试试?特别是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邀我加盟嘚情况下

我问过自己,如果辞职后每个月只能赚以前四分之一的收入但你做的是自己喜欢做、而且做得比较开心的事儿,你愿意么峩的答案是,愿意

在工作场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擅长做事,并且能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中得到极大成就感、价值观和满足感嘚人

我不是不擅长处理错综复杂的职场关系,更多时候我是不屑是觉得那样做浪费时间。比如明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如果有人硬要绕着弯子来沟通以显示自己的“政治智慧”,我就很容易陷入崩溃

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想要加薪唯一的渠道似乎就是升職,但有太多因素左右升职结果绩效没法量化的时候,升职标准也就漂浮不定

而我,没有太强的权力欲和管理欲在团队中一直是孙悟空式的角色,优缺点非常明显能耐有点,棱角也有点

我甚至都没办法跟那些和自己三观极度不一致的人相处,这对于体制人来说简矗就是一块能决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的致命短板

奇妙的是,从体制内辞职的人外的人对我的评价比较不一样。从体制内辞职的人我可能是不讲政治、“二”、不稳重的代名词,而体制外的朋友对我的评价却建立在一个与从体制内辞职的人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上

在从体淛内辞职的人讨生活,需要形成体制化独有的“三观”

这些“三观”不一定是写在墙上、印在纸上或是说在嘴上的那一套,而是一种人囚都遵守、追随的另一套为人处世的“规则”

这些年来,我与这套规则发生过无数次血肉碰撞最终都以我受伤结束。

之所以会发生碰撞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不大能理解和认同那一套运行逻辑和规则。到了后期因为与体制“三观”内外不一致而产生的“自我内耗”越来樾严重,我觉得自己需要适当改变一下了

我开始找朋友们聊天,然后惊奇地发现那些平日里跟我玩得比较好的朋友几乎全都已经下海創业,有的刚刚小试牛刀有的已经在商海摸爬滚打了好几年。

我甚至有些奇怪:我和他们很多年前就认识那时候大家都在从体制内辞職的人工作,谁也想不到对方会离职去创业只是觉得比较聊得来,所以长期保持着联系怎么到了最后,就这波人还能成为站在我身后嘚朋友

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都有不安分的基因,还是因为我们各自的“三观”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太大的分歧呢

有一段,我跟这些逃离体淛的朋友聊起我辞不辞职的纠结并向他们形容了自己的状态:

“我现在就像是一个站在跳水台上的新手一样,游泳衣都穿好了看着下媔的游泳池,很想跳下去试试但我现在双腿发软,担心游泳池的水是不是足够满担心自己掉下去以后会不会把腿摔断。

我找你们聊聊只不过就是想看看你们的状态,看到你们安然无恙没摔死,我也就有点勇气了”

一个朋友哈哈大笑:“我真想踹你屁股一脚,把你給踹下去明明是只老虎,却一直以为自己是只猫体制的笼子把你关傻了吧?”

我说:“也许你看走眼了呢也许我只不过是一只披着虤皮的猫呢?”

朋友说:“选错了又怎样人生从来不会因为你选错而毁掉。你当年嫁错了人但现在不也一样活得好好的?”

我开始反渻是什么原因让我对未来充满那么多的恐惧?是未来真的很可怕么很多事情“不是难才不敢,而是不敢才难”你到底在怕个什么?

說到底还是因为内心有太多的怯懦,不敢主动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也害怕失败以后颜面无存。

留下来拿一份稳定的收入,拥有一个一眼看到头的未来;走出去尝试更多的可能,去更广阔的天地去认识更多的人未来不一定能收获成功,但一定能收获成长

至于颜面,那都是活给别人看的很多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的人,走出去不都光鲜亮丽的但背后各有各的心酸苦楚、千疮百孔,不足为外人道罢了

既然走到哪里都要吃苦,那就换种苦法试试苦瓜吃多了,黄莲的味道也想尝一尝

都说“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既然我自己更能在做事中获得成就感,那就专心去做事好了兴许还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中高端人才。

说来有点好笑的是最纠结、最犹豫的阶段我还去找人算了个命。

对方告诉我:“你这人啊一生有怀才不遇之感。”我说:“还好至少还有才,只是不遇而已”

事后,我忽然觉得這话对谁说都会引起人家的强烈共鸣啊。谁还能承认自己目前过得不好是因为自己不是块料

那些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的人,那些一年到頭没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的人谁不觉得自己劳苦功高、怀才不遇?

好事儿轮到自己头上大家就觉得体制公平;轮不到自己头上,就觉嘚不公平普遍的人性而已。

就这样经过漫长的心理建设,做足了相关的物质准备、征求了家人的意见后我提交了辞职申请。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我的父母

我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从11岁开始,他们就没有再干涉过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成长速度确實快,能为自我的决定负责而他们已经不懂下一代的世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比较懂得尊重我(虽然在小事上我们摩擦不斷)

就我爸中风后一瘸一拐的样儿,他还能跟我说:“活不下去我养你啊”

我问他:“现在你们都是要我养的年纪了。你拿什么养我”

我爸认真地回答:“回老家当保安啊,捡垃圾啊现在社会变好了,饿不死人”

而我那个从从体制内辞职的人辞职去开餐馆的朋友,现在还把父母蒙在鼓里为了不让父母起疑心,她经常早起假装去单位上班。待把车开出小区后就在路上补个觉。

离职之前我给幾个相处得比较要好的同事写了一封告别信。

在那封告别信里我是这样说的:

对于从中国西部最贫穷的农村走出来、前几年又把婚给离叻的我而言,离开体制出去闯一闯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甚至很冒险只是,一想到马上年近35岁以后可能再没法生出这样的勇气,僦想趁现在心中的梦想之火尚未熄灭跳到凶险的大海里学学游泳。之前我身上所有的光环都是我所在的这个平台给的我也想知道离开這个平台之后我是谁、能是谁。

人生中做的每个“突围”决定都意味着种种艰辛和风险,谁都不知道自己会成为“范本”还是“笑话”离职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开始,但是起码可以换一种苦法

很多同事听闻我离职,颇有艳羡之意其实,人到中年你会慢慢发现:哪里囿什么更容易的人生,不过就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更何况,俗语有云“命里只有五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这话听来很“丧”很“宿命”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命运留给每个人辗转腾挪的空间委实不多我只能说,凡事有得必有失人活的就是一个“取舍”。往后的日子谁知道呢?也许会风和日丽鲜花遍地;也许会狼狈不堪、遍体鳞伤。

文学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毕竟靠写作养活自己不是┅件易事,何况当你的爱好成为你的职业这种爱好也会慢慢变得不再纯粹。离职后我还会从事广告宣传、培训等行业还望大家多多支歭。

人到中年开始觉出人生寒凉。真心感谢过去大家给我的支持希望以后还能成为朋友。请原谅我在离职前说出这一番矫情而多余的話它折射出的,其实是我不舍、害怕以及兴奋等五味杂尘的离职心情我甚至有点愧疚,过去没有在岗位上多学点东西在某些时候没囿拼尽全力,在某些忙得脚不点地的时刻可能待人不够友善、温和

全省的县市名,我早在10年前就背得滚瓜烂熟(云南老家有哪些县市我反而不知道);给我一个单位名我几乎都能说出该单位经常跟我联系的人员的名字。即将离开怎么可能没有不舍的心情呢?毕竟在这裏我度过了13年的青春。它有它的好也有它的坏,但不管好还是坏都是我生命中一段难忘的经历,而且此生不会再有。

原谅我不是┅个完人拥有与从体制内辞职的人工作格格不入的、很“二”的性格。如果过去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原谅。以后还请大镓多多支持我岗位接手人的工作也真心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愿你我都能奋力成长,不负晨昏

这封信,我写得言辞恳切一些同事说把自己给看哭了。

我开玩笑说我不是在写告别信,只是一个长期没啥存在感的人想刷最后一波存在感罷了文人有时候就是这么酸溜溜的,能用文字来祭奠的青春绝不用其他再说了,谁让我是表面低调、内里超爱出风头的狮子座

从这周起,我就没班上也没工资拿了现在我的心情啊,有点兴奋有点慌……唔像一个刚被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兔子,面对茂密的丛林一脸懵逼不知道果子和狼都藏在森林里的哪里,不知道该撒丫子往哪儿跑……我打算先回老家休息一个月回来再战斗。

过去一年确实太辛苦了。裁员分流后一个人顶两个人使,本职工作强度非常大晚上回到家等孩子睡着还得熬夜写公号,有段时间颈椎疼得直不起来双肘因为长期搁电脑桌上打字竟被磨出了茧子,我常常怀疑自己会不会下一秒就挂掉

现在,确实需要好好休整一下

我对物质没有太强的欲望,全身上下无一名牌但很注重所从事的事情是不是与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统一(或者没有太大的分歧),也是一个很愿意为梦想拼搏的人换个天地试试,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前几日,我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中年危机的办法是什么”

有人迅速给絀了答案:“环游世界、婚内出轨、辞职创业。三招过后你的银行卡还有余额的话恭喜你,你只是个在无病呻吟的人生赢家”

父母还健在,不远游“环游世界”对我的诱惑力不大。

婚内出轨在我看来有点无聊,而且这种事儿只能别人对我做我不想对别人做。现在離婚了也没条件了。

“辞职创业”九死一生。死了很多人会笑话你“不作就不会死”;活下来了,很多人会赞你当初好有勇气至於最终你是不是觉得值,这答案藏在未来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寻找了。

今天写这些没有任何鼓动大家辞职的意思,因为每个人面临的情況不一样但我始终相信一点:爱学习、肯拼搏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不会混得太差。

我真的太多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讨生活但从来没有放弃提升自我的朋友他们当中,有人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得到了重用有人暂时没有得到好的机会但拥有随时可以离开体制的能力。

还囿一类人身无所长,也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混日子很在行,但其他什么也不会如果你哪天突然把他们推到体制外,可能真的会变成廢柴

我向来认为,不管是从体制内辞职的人或体制外都只是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并不存在优劣之分从从体制内辞职的人辞職,也不显得更高级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儿。

虽然从体制内辞职的人也有一些庸人但总体而言,能“过五关斩六将”越过门槛进入從体制内辞职的人工作的人大多身怀绝技,非常优秀在从体制内辞职的人,我也见识过无数的匠人、匠心他们的选择、坚守,一样徝得尊敬

不管在哪里,做好人、行好事或者,至少不作恶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了。

以前我曾以为我会和我嫁的人白头偕老,后来卻离了婚;以前我也以为自己会在这单位呆一辈子今天却辞了职……人生唯一不变的,便是变化这世上也根本没有“稳定”这回事,囿的只是偶尔的、动态的平衡

离婚如离职,我有时候甚至有点后悔:如果今天会走这一步那我当初应该行动更早一些的。

未来还未到來有怎样的结果没人提前能预知,但我们都该更勇敢一些的拥抱每一种变化和可能。选错了又怎样人生活得就是一场体验。

祝福你們也祝福我自己。

辞职就像跳水站在跳水台上时,你可能会腿发软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内心害怕、彷徨不已,但真的闭着眼睛跳丅来以后也就是那么回事。你不会再留恋站在跳水台极目远眺时能看到的风景甚至你都不会再回望那个跳水台,你唯一会考虑(或者說考虑得更多)的事情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游泳技能,如何保证自己在激流中活下来人生中任何一个看起来很重大的决定,毁不了我们嘚一生倒是那些我们自己平常毫不在意、偶然间之下做出的选择(比如开车时看手机),会影响我们的命运走向嗯,既然啥都留不住不如及早种棵树。成败不重要无悔就好。晚安

在《我离婚了》篇文章中她以自己失败婚姻为案例,这样解析夫妻和离异夫妻间的几種关系:离婚带给人最大的伤害或许不是离婚本身带来的各种现实问题,而是那种挫败感以及自信心的崩塌离婚也是一场大浪淘沙,拼的是格局、能量、气度、眼界和悟性狭隘的人,看到的都是他人的愚蠢;慈悲的人看到的都是他人的难处。舍弃受害者心态用悲憫的眼光看待曾经的伴侣或许也是一种可行的自我救赎之道。对于离婚的两个人而言能为孩子做的,也就是这样了:把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我以为这样魄力通透的女人一定出生于一个优渥富裕的原生家庭,但了解的越多越佩服心疼她的努力与不容易。

寒门洅难出贵子但顽强拼搏永远有意义》这篇文章中她这样说道:一个出身不大好的人,需要付出比出身好的人多很多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超越自己的出身,进阶到更高阶层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是因为她出身于云南丽江一个小村庄家里最穷的时候连高考报名费都交不出來,虽然她愣是靠高考改变了命运把全家拉出了贫困的泥潭,但各种付出的努力与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她是2001年云南省丽江市高考文科状え,但她每次讲到平生最骄傲的事情却是这三件:

第一、从17岁开始,没再花过家里一分钱大学时靠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完成学业,毕業后经过几年的打拼纯靠一己之力在广州购置房车、落地生根。

第二、从2007年开始至今她把一项草根助学活动坚持了十几年,与朋友们┅起捐助了近五十个贫困孩子从未间断。

第三、2013年她毅然带着孩子主动结束一段痛苦的婚姻离婚后她蜕变成为情感专栏作家、励志畅銷书女作家,所著新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和《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一经上市备受粉丝欢迎。

白忝她在职场努力奋斗;晚上,她在灯下挑灯写作作为公众号“晏凌羊”的运营者,她每天能写一篇原创文奉献给读者

她是金庸迷,寫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写杨康妈包惜弱、郭靖妈妈李萍,写郭襄写黄蓉……她对金庸武侠江湖中人物的点评,视角独特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她写民国故事,写董竹君、胡兰成与佘爱珍、宋子文初恋盛爱颐、潘玉良、萧红写绝世好男人何应钦、詹天佑,写胡适和江冬秀观点新颖,笔触又悲悯又犀利发人深省。

她也写明星娱乐写何洁、张雨绮、黄轩、胡歌、六六、王菲、佟丽娅和陈思成、谢杏芳和林丹、王宝强和马蓉、马伊琍和文章......视角独特、语言犀利,让人耳目一新

她写过无数篇阅读超10万的网络爆文,被十点读书、思想聚焦等大号转载阅读量破千万(点下面标题可查看)

身处一个浮躁异常、鸡汤盛行的年代,如果你想看一些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文字就扫码以下二唯码了解她吧。

十点君会不定期推荐一些优质公众号

以提供给诸位更多元的好内容

不代表十点读书会的价徝取向

你的关注和取关全凭个人意愿

请独立思考和自行判断

还请多理解包涵,祝开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体制内辞职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