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士兵装备一个国家,驻守在边疆的士兵有多少?

【新春特辑】泪奔!一名边防士兵对母亲的心里话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央视网军事
  央视网消息:在祖国版图的西北角,阿尔泰山南麓驻守着我新疆军区白哈巴边防连。该部常年担负着上百公里边防线的守防任务,这里冬季由于大雪封山,只能依靠军马巡逻值勤。他们也想家,也想母亲,为了祖国的安宁,常年驻守在边疆。边防战士王鑫,当兵11年,完成109次长途巡逻任务。在巡逻时提起他的母亲,这位铁一样的汉子也泣不成声。(本期责编 | 刘畅 编辑 | 李博丹)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威虎堂&(weihutang_cntv),&威虎堂&是央视网原创军事评论栏目。&
编辑:田宏
责任编辑:刘亮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凉州词》这首诗描写了我国古代西北边疆的风光,表达了守卫边疆士兵什么的感情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士兵应是思乡之情.毕竟连春风也不来这个地方,谁能不想家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提到边境,我们都会想起我国与邻国接壤的西南密林和北方雪域,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昆仑雪山上边疆要塞的故事。
在1950年三月,我国解放军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部队向着塞图拉跋涉,塞图拉地处我国通向印度的关键地区,当时,守卫在此处的国民党士兵看着到来的解放军,还以为是国军过来换防,激动的热泪盈眶,说道:“你们怎么才来,我们的军装又换了吗?”
可以说,这是一群令人敬佩的战士,这一班国军士兵在这处环境恶劣的军事要地已驻守了整整三年时间,他们也为我们展现出了军人钢铁般的意志。
三年时间并不短,此地交通闭塞、通信困难,而且,衣食住行都没有稳定保障,那么,这群国民党士兵是怎么在恶劣的雪山中存活的呢?
位于塞图拉的国军哨所海拔三千多米,离赛图拉镇并不遥远,只有十几公里,所以,这群国军士兵可以在放哨之余前去村镇采购生活必需品。塞图拉的地理位置正处在我国的古丝绸之路上,古往今来都是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清末时期塞图拉镇是我国最靠近边疆的聚居地之一。
由此可见,有塞图拉哨所的时候,就已经有塞图拉镇存在了。塞图拉哨所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1877年,当时,左宗棠刚刚平定新疆之乱,之后,就和当地居民携手建立了这么一处岗哨。据说。当时左宗棠组建了一支不怕死的清军小分队,前往塞图拉地区,用畜生驮着粮草一路奔波来到此处,与当地百姓共同出工出力动土修建了这处塞图拉岗哨。
后来,塞图拉地区成了清朝海拔最高的驻军地,也是大清朝西方防御要塞。除塞图拉外,清政府还在周边设立了关卡,以塞图拉为基础组建了联合哨所,负责长达八百里的昆仑山防卫要务。
之前我们也曾提到,塞图拉是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的塞图拉在商业上的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民国的时候,民国政府在塞图拉驻扎了一个团的兵力,驻扎的士兵中还有三个骑兵连。这个军力配置可谓极高,说明,塞图拉地区极有可能在当时还存在着行人和通商队伍,否则,要有多繁忙的军务才需要驻扎如此精良的部队呢?
解放后,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情况,原来哨所重新设置,部分哨所被废弃,同时设置了神仙湾哨所(1958年)等哨所,神仙湾哨所海拔高度为538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冬季长达6个多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
可以说,这里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
由于,解放军进驻塞图拉之时,国军只剩下一个班的士兵在边防线上驻守,其他的小哨卡并没有人驻扎,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些哨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撤防的,但是,从中足以见得塞图拉在整个防线上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塞图拉哨所作为各方岗哨的根本,一定要有着极为充备的后勤条件,才能对其他哨卡起到补给的作用。
据说,当时在附近的许多地方还设有粮草储备站,所以,国军士兵能在此处存活三年,不但,是仰仗自身高超的生存技巧,更有着优秀的后备作为保障。
这帮驻守在边疆的士兵们烤着牛粪火堆,吃着玉米糊,天冷时,哨所官兵都紧紧挤在一起,互相用身体取暖,天天盼着来个人,但天天看到的是雪山。在天寒地冻中苦苦等候下一班换岗的人,在希翼中顽强的生存下去,终于有一天,出现在他们视线中的不再是单调的雪山,而是——中国解放军。
国军时期,这里哨兵换防周期是一年,官兵巡视边界需要半年时间,基本上就是巡防半年,在哨所呆半年,然后就下山回到叶城休整。新中国成立后,换防周期大大缩短,哨所到内地之间,需要翻越三座高大的常年雪山。
那么,解放军接手塞图拉哨所后,这群国军士兵的去了哪儿呢?
这个就简单了,当时这群值得敬佩的国军士兵们,想回家的由政府安排回归家乡,想留下来继续当兵的也就收编进解放军部队了。
之后,在解放军们检视塞图拉哨所周边环境的时候,发现了一具国军士兵的遗骸,由于天气恶劣早已被冻干水分,成了冰冻的木乃伊,甚至,脸部也惨遭鸟类啄食,让人不忍直视。之后,解放军士兵们渡过河流,给这位捐躯边疆的国军兄弟妥善埋葬。
其实,这只是葬身此地的边防战士之一,塞图拉防线上,埋葬了无数古今边防士兵,如今,距离塞图拉哨所遗址附近百米都有着数不清的坟包,其中,有三十个较为明显,其余的皆在常年的风雪中逐渐平整难以辨认。去过塞图拉的人都说:塞图拉的冰山下有许多木乃伊,若是结合塞图拉哨所岗楼上的弹痕弹孔来看,从古到今这处边防要塞并非平安无事。
那些尘封的故事我们已不得而知,只能从这些痕迹中猜测这群将士们守护边疆的事迹。
塞图拉哨所不仅是国军最后的哨所,更是经历了从古丝绸贸易到皇朝国家更替的历史变迁,白茫茫的雪地埋葬着无数为驻守边疆而捐躯的军魂,这些长眠于塞图拉地区的“木乃伊”,他们对国土安全做出的贡献,冰雪和时间将为他们见证。
参考资料:
『《塞图拉哨所历史传奇》、《赛图拉哨所遗址》』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江山社其它文章
历史上的秦国人并非来自西边,这是许多学者在多番研究考察获得证据探讨后得出的定论。然而,最近我国某位学者又说起了秦是西戎的理论,也不清楚这些整天在电视中抛头露面的小丑搭错了哪条神经。司马迁曾在史书中说过:秦国人来自于西方,这只能说明秦国人是在西方发展建
把李隆基和杨贵妃奢靡和纵情声色的生活态度抛开不谈,单单说两人的爱情,直到如今都被很多人赞颂着。其实,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这份感情,其实,这里面也存在这一些不对劲甚至不合情理的地方。比如说,李隆基既然这么痴迷杨玉环,那么,为什么杨玉环始终是个贵妃呢?
虽说因为种种原因,古代甘肃地区从来没有诞生过状元,但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文化都有着强烈的向往,哪怕是现在,甘肃的许多偏远村庄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村民的家门口刻着“耕读传家”这四字。这也意味耕种与读书并重,对耕读二字的追求代代相传。这“耕”字事关生存
提到边境,我们都会想起我国与邻国接壤的西南密林和北方雪域,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昆仑雪山上边疆要塞的故事。在1950年三月,我国解放军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部队向着塞图拉跋涉,塞图拉地处我国通向印度的关键地区,当时,守卫在此处的国民党士兵看着到来的解放军,还以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有的名垂青史,成为后人万世景仰的偶像,有的遗臭万年,被千秋万世的后人唾骂。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以为这些奸贼会为自己的罪行忏悔,他们虽然做下了种种坏事,但是,内心始终忐忑。甚至,我们天真的以为,他们生前罪恶滔天,但内心
“以貌取人”历来是中国人最摒弃的观念,但是,事实上这种观念还是有很多人买账的。大家虽然嘴上说着“人不可貌相”,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只凭借对方的外貌就对其下评语。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到底“相貌”能不能用来决定一个的命运。虽然,中国人并不推崇玄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只有在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中国人才在乎女人是否是处子。《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并且,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草原部落的观念原始蛮荒,他们对于两性关系也
古语云:“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古代社会中很多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总体而言,中原地区的差异虽然有些大,却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但是,中原地区和游牧地区的差别就犹如鸿沟,难于逾越。事实上,中原地区的结合也是从秦朝以后才形成的,在春秋战国
可以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是敌是友完全取决于利益,可以说,所有的关系都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建立和崩塌。但是,在这里也有些许意外,那就是对一个国家的绝对臣服与认可。在中国还在被人们称作中原的时候,朝鲜就已经和中国交好了。中原一直都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时势造就了太多才子佳人与英雄豪杰,刘邦就是其中一个。他知人善用,他礼贤下士,他处事圆滑,他审时度势,他善用心计。最终,他引得无数英雄为他折腰,甘心在他门下为他出谋划策,夺取天下。但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就算是这样一位成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让我们温暖的一个词汇,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母亲就一直在身边陪伴着我们,陪伴我们成长,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开心时,她与我们一起分享喜悦;当我们难过、失意时,她会耐心的安慰我们,给我们从头再来的勇气。她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世界上最
在古装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将士们身穿盔甲全副武装手执长矛威风凛凛严阵以待的浩大场面,但是,好笑的是,很多人认为:一旦开战,敌人的利剑就会轻易的刺穿这些看起来十分厚重的盔甲,就像刺穿豆腐一样不费吹灰之力,直插心脏,别说防利刃,连敌人的拳脚都防范不住。那
说到土匪,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骑着骏马,拿着长刀,头戴毡帽,脚踩长靴,身着皮草,说话粗俗,行为粗犷,满脸横肉的彪形大汉形象。但是,很少会联想到女人,特别是一个十分美艳的女人。民国初叶,军阀混战,世事纷纭,群凶猬起,匪患遍及中国,沂蒙尤甚。很少但是不代
中日两国之间虽然曾发生过战争,但是,两国自古以来就交情颇深,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史书中就已有两国往来的记载了。昭和天皇的御弟三笠宫动情地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生多次表示,羽田家族来自中国,祖先是徐福。两汉时期,当时
日本的事物虽然不如中华美食丰富,但是,也种类繁多,大家熟知的就有关东煮、炸猪排、天妇罗、唐扬鸡、生鱼片等等。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日本食物里很少有羊肉。事实上,日本人不仅不喜欢吃羊肉,就连猪肉、牛肉等肉类食物也才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已。那么,
对于“五星联珠”,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吧!很多人也认为是一种祥瑞气象。司马迁就曾经说,“五星联珠”所带来的祥瑞只是对有德者而言的,无德之人,必将反受其殃。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1864年民间流传的的一次“五星联珠”事件,以及其所带来的祥瑞吧。1864年的一日,
《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个细节曾经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小昭带了脚链多年,那么,她是怎么换内裤的呢?关于“内裤”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网民的各种“神分析”,一时之间也成为了网民们的笑谈。但实际上,在那个年代人们根本不穿内裤,也就没有所谓的“换内裤”的说法了。史
一九八四年,在江苏省狮子山的一个小乡村附近的取土场中,发现了一个极其庞大的陶俑军阵。之后,考古专家们不眠不休的勘察了两个多月,发现在这取土场下有五个坑,每个坑中的陶俑数量都高达上千个。最终,经过统计,这五个陶俑坑中的陶俑数量之和,竟然,有四千多个。那
无论在任何国家,难民都是不被当地人所接受的群体。难民会造成本地人的就业困难,使本地人的福利制度变得稀缺,并且,难民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都会令国家感到头疼。难民就像是种族入侵,本地还没有能制止他们的物种,难民们犯了罪,本国的法律制度还不能制裁他们,还有某些
窦威是唐初宰相,父亲是隋朝太傅窦炽,太穆皇后也是他的侄女。窦家世代出武将,皆以勇猛著称,窦家的儿子们都喜爱习武,可窦威却与众不同,他生性安静沉稳,喜爱读书,每日把自己关在书房研究一些经史子集,对习武却无半点兴趣。因为,他与周围兄弟的格格不入,所以,常中国军人:为祖国守岁,我们倍感自豪!中国军人:为祖国守岁,我们倍感自豪!热血方阵V百家号冷的边关热的血:祖国北部边陲 他们用热血青春筑牢万里防线边关是首无言的歌,卫国戍边苦也乐。边关是首豪迈的诗,大山大河大气魄。边关是一代代边防军人最忠诚的守护,是风雪巡逻路上奋力前行引亢高歌的一腔热血,是“祖国在我心中”的寂寞坚守。临近新春佳节,在祖国北部边陲的万里边防线上,我们可亲可爱的边关卫士们,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严寒里爬冰卧雪,默默地守卫着祖国的北大门。在祖国北极漠河、在东极边关、在珍宝岛上、在常年积雪的长白山上、在鸭绿江畔、在内蒙古茫茫的戈壁沙滩、在祖国万里风雪弥漫的雪域边关,一代代边防军人面对边境残酷恶劣的自然环境,无数次地把冰雪嚼碎了咽下,把寒冷和疲惫嚼碎了咽下,把寂寞和艰辛嚼碎了咽下、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嚼碎了咽下……今天,北部战区网刊发“冷的边关热的血”专题图文,讲述祖国北部边陲一代代边防军人用热血青春在风雪里默默坚守的故事。下面,请跟随我们一起到祖国最冷的边关去看看吧,让我们用心感受那些常年巡逻在边关一线卫士们的热血与豪情,一睹国门卫士一身冰雪两肩霜花的风采!北极最冷,边关卫士零下50摄氏度的忠诚坚守北极哨所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镇北极村,始建于1965年3月,于2009年扩建,是中国最北边防哨所。驻地环境艰苦,气候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2.3度,日温差在15至20度之间,霜冻期长达8个月,无霜期仅为80天,年降雨量平均为540毫米左右,降雪量平均为800毫米左右。如今,随着条件不断改善,官兵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代代边防官兵始终传承和践行着“身处极地、挑战极寒、追求极致、打造极品”的北极哨兵精神。长年担负着边境训练执勤和昼夜观察任务,同时兼负与俄会谈会晤时的联络任务。2000年以来,哨所先后2次被原沈阳军区评为“红旗观察哨”,3次被省军区评为“红旗观察哨”,8次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北极村是祖国最北的旅游景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已成为全国热点景区,每年的游客量已经突破50万,随着客流量的大幅增加,一些游客不明边防政策法规,很容易误越国界,引发涉外事件,再加上哨所官兵每年还肩负着冰雪汽车拉力赛和北极光节等大型活动安全维稳工作,无形中都给边境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东极朝阳,代表祖国迎太阳:英雄的东方第一哨“东方第一哨”又名乌苏镇哨所,位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始建于1962年,198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来团慰问官兵,被官兵艰苦创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挥笔题下了“英雄的东方第一哨”,哨所自此得名。夏至日的凌晨2时15分,一轮红日便会从哨所对面两江下游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哨兵持枪在霞光映衬下把太阳迎进祖国。最美的画面总是从严酷的环境中产生,热情总是从最寒冷的地方冶炼而来。冬天,大雪覆盖后的漫长霜冻期,高寒更是无比,在天寒地冻,气候恶劣的雪地里,官兵们常常爬冰卧雪潜伏巡逻,毫无怨言。因为他们坚信,哨所虽苦,岗位光荣;哨所虽小,责任重大;哨所虽远,连着祖国。来到“东方第一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文化墙。为凝聚人心,激励官兵斗志,筑牢官兵安心戍边理想信念,哨所官兵提出了“代表祖国迎太阳”“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一激情而豪迈的口号。1996年,原沈阳军区文化部创作室主任胡世宗到哨所参观后,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歌词。从此,“东方第一哨”的美名传遍神州大地。在“代表祖国迎太阳”的精神鼓舞下,边防建设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升国旗、迎朝阳、唱团歌等系列活动随之展开,以“东极朝阳”为特色的朝阳文化活动也随之步入官兵生活。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东方第一哨”全体官兵给全国人民拜年的瞬间,哨所随即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之一。无论风雪弥漫,还是大雨磅礴,哨兵们都准时把太阳迎进祖国,透过那耸立的哨塔光热次第撒开。刚毅的哨兵持枪向太阳致以军礼,青春的温度从心窝燃起,也希望太阳带上他们的光和热,把温暖撒给万里山河。珍宝岛上,边防官兵在寂寞里守着清贫谈富有在祖国北疆乌苏里江畔,有一个形似古代元宝的小岛“珍宝岛”,1969年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血性,锻造了一支经历战火洗礼的英雄部队,铸就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珍宝岛精神。珍宝岛哨所驻地每年长达7个多月的封冻期,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从十月飘雪到四月开江,官兵在漫长的严寒中训练、执勤、工作、生活,寂寞与严寒,不曾让这支部队褪色。走在乌苏里江冰面上,寒风迎面吹来,冷冽刺骨……这种情况对于冬季执勤的官兵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如果赶上恶劣天候,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再遇上“大烟炮”天气,凛冽寒风夹杂着积雪迎面扑来,厚厚的大衣也挡不住刺骨的寒风,大雪没膝深,林密荆棘多,风雪弥漫,对巡逻官兵们那才叫一种巨大考验。一直以来,该部大力弘扬珍宝岛精神,扎实践行强军目标,持续深化实战化训练演练,积极在官兵中推广冰雪文化,培育官兵以苦为乐、扎根边防的理想信念,展现着新时期珍宝岛后来人的强军风采!十八盘哨所,云雾缭绕 上山弯道最多的哨所十八盘哨所,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海拔800多米、云雾缭绕的山顶,也称“云端哨所”。它是从山脚通往哨所的路上弯道最多的,仅仅25公里,却有18道大弯,56道小弯,“十八盘”由此得名。战士们说,“不到十八盘,不算到了边防团”。冬天大雪狂风,夏天雨多潮湿,蛇虫出没,自然环境极其艰苦。他们最喜欢的植物是红柳,因为这是十八盘特有的植物,它不怕寒冷,不怕条件艰苦,就像边防军人的品格。建哨以来,历代官兵以苦为乐,甘守寂寞,扎根深山,无私奉献,铸就了“不畏艰苦、英勇顽强、不懈奋斗、拼搏进取”的十八盘精神。哨所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被省军区评为“红旗观察哨”,涌现出一等功臣汤正兵等先进典型。清河口生命禁区里 边防官兵骑着骆驼巡逻清河口哨所驻守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深处,人迹罕至,气候恶劣,驻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生命禁区”。隆冬时节,千里冰封,呵气成冰。哨所官兵严格落实巡逻执勤任务,采用徒步加乘驼的方式,在风雪中艰难跋涉。透过镜头,我们无法辨析厚厚的军衣下巡逻的官兵是谁,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谁。把使命高高举过头顶,看得比生命还重。雪停后,哨所第一时间再次派出勤务,查看界碑、勘察边境、报告情况。“也许我离家很远,但我离祖国很近!”全体官兵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默默守护着天寒地冻的边境线。长白山上 雪海孤岛边关卫士戍忠诚维东哨所,地处长白山西麓,海拔1700米,原名唯东,后取“维护东部边疆安定”之意的“维”字,改名为维东哨所。这里地广人稀,就连动植物都不多,冬季时间长,大雪封山长达八个月之久,2009年冬,中央七套拍摄组到达哨所,目睹此景,谓之曰“雪海孤岛”。维东哨所环境艰苦,到过的人有目共睹。冬季气温低到冻爆温度计,一场大雪过后从二楼推开窗户能直接走下来,赶上暴雪,一夜之间达到近一米厚,需要官兵轮番扫雪不休息,院内的雪墙达到两三米高,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看不见头顶的黑发,真正是“人在雪中游”。哨所条件的艰苦更是难以想象,哨所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通讯信号,吃水靠营区前面小溪流,盛夏水凉冰骨,洗个衣服都扎手,冬天封冻就要靠凿冰眼取水。哨所的全部用电设备都靠太阳能电池板蓄电和柴油发电机发电,碰上连日雨雪就要点蜡烛照明,生活上全靠上级送柴火架柴炉烧火炕做饭取暖,经常是早上起来一嘴灰,鼻子里面一层血,第二天早上起来咳嗽吐痰都夹杂血丝,半夜烧炕火大烤脊背需要撒雪降温,下半夜屋里冰冷还要戴帽子睡觉。夜间站岗穿得再厚,三分钟也要冻透,需要来回不停地走动跑跳才能取暖,维东的岗哨是名符其实的“游动岗”。边防军人的神圣职责就是巡边固防,界碑就是战士们心中的精神图腾。为了争取巡逻勘察界碑的名额,战士们你争我抢毫不相让,最后只好通过抓阄来决定人选;为了保证安全躲避暗河,执勤队伍用一根粗长的绳子串成一串,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上半走半爬着巡逻。为了克服雪厚冰硬路滑,战士们巡逻时每人手拿一把战备镐,每爬一步就在冰面上扎个眼儿,队伍后面的冰面上留下了一连串规格一致的雪窟窿。身在苦中不言苦、乐在苦中有作为。巡逻之余,哨所官兵自己动手修建冰雪文化墙、制作雪塑、冰雕,还练习滑雪技能,不仅成为陆上精锐,还要争当雪上飞行军。巡逻路上有一片白桦林,官兵称之为“相思林”。因为那片白桦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千纸鹤,那上面写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对军队的热爱、对祖国的祝福。2016年春节,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四套、七套军事纪实、军事报道、央视十二套、十三套都先后报道了哨所官兵以苦为乐、忠诚戍守的光辉事迹。哨所很小,在皑皑雪原里几乎可以忽略;官兵很少,在苍茫山脉里简直微乎其微。但在他们心里升腾着一股熊熊的火焰,这火焰里有对党忠诚的光,有对军队热爱的热,还有不甘于困苦的激荡热血,这火焰足以融化长白山巅的积雪,这火焰会一直在长白山西麓那个小小的哨所里传承,在那里炙热燃烧、越发光亮。鸭绿江畔,热血男儿傲立风雪戍边关驻守在鸭绿江畔的浑江哨所,长年担负着中朝边境辽宁段的守卫任务。冬季严寒干燥,全年无霜期仅129天。被称作“辽东第一哨”的浑江哨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入冬后,温度降低,界江封冻,滔滔的江水成了坚硬的“陆路”,边防官兵的执勤压力陡然增大,巡逻力度也随之增强。江面的冰层厚大一米,可通行大型车辆,这种情况下十几公里的巡逻路就要在江面上徒步完成,每次巡逻官兵们要在接近零下三十度的寒风中行走一天时间,即使穿上厚厚的军大衣,要不了多久呼啸的北风就会把人吹个透心凉。官兵们常说“浑江一冬两阵风,年后更比年前凶”。呼出的热气被冻在了防寒面罩上,眉毛上也凝出一层霜,白面白眉,巡逻官兵竟带上了三分“仙风”,就连军犬也因胡须上挂着几粒冰珠,变得俏皮起来。每走一段路程,官兵就要停下来,跺跺冻僵的脚、搓搓没有知觉的双手。有时手指被冻得不听使唤,摘手套这种动作就要依靠牙齿咬住手套尖向下拽。经过一天的巡逻归来,战士们早已冻的全身僵硬,即便在温暖的室内用温水泡过,冻僵的手脚也要很久才能恢复灵便。不少官兵常常因巡逻回来拿不住筷子,只能用勺子就餐,官兵们开玩笑称之为享受“幼儿园待遇”。在边防哨所,有着“一冬老三岁”的说法,因为这里冬季寒冷干燥,暴露在外的皮肤水分流失极快,很容易破裂、脱皮,所以一冬下来,每个人的脸都十分粗糙,十八九岁的新兵脸上生出皱纹,一点都不算稀奇。冬天虽冷,但边防官兵个个都是热血男儿,威武阳刚;边关虽苦,但边防官兵个个都能傲立边关,是祖国的“铁门栓”!本组图文由张雷、盖旭辉、刘宏宇、邢天东、邹德勇、王久龙、张裕怀、汤俊勇、刘超举、段亮亮、刘博、席运刚、魏笑、熊峰、仲杰、孙松河、李方圆、蒋德红、郭喜峰、屈雷宇、于洋、周 航提供来源:北部战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热血方阵V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发布军事资讯,全新动态报道,呈现精彩阅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看看我国驻守边疆的士兵在看看印度的,就知道解放军有多么伟大了看看我国驻守边疆的士兵在看看印度的,就知道解放军有多么伟大了星语星愿百家号一个军人的形象往往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比如美国大兵,一个个雄壮魁梧,所以国家的实力也必然不会弱,而印度等国家的士兵,比较随性,那么这个国家的军队管理必定很差,那么战斗力也是一般。下面笔者就来和各位一起来看看中国和印度驻守在边境的士兵吧,看完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同时也会为我们的解放军同志们点赞,图上的一个印度士兵和解放军鲜明的对比就出来了,印度士兵看起来无精打采,但是解放军战士则是昂首挺胸。平时巡逻的时候,印度士兵们都喜欢扛着枪,然后到处的瞎转悠,看起来就是一个没有什么规矩的样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的士兵和解放军比起来差距大的原因了。解放军战士驻守边境的时候,无论是否有人,都会认真负责的站着看着周边的环境,光看解放军战士这个姿态,就能明显的看出这个国家必然强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印度士兵们的样子,一只腿就这么站在一个木桩上,成何体统?俗话说得好: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这样打仗,不吃亏才怪,你们说是不是?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星语星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士兵糟蹋美女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