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笃行才能出奇迹读后感,《方舟》多人与龙凶残屠杀

“这是一艘‘鸿钧’级晶石战舰,重三亿九千万吨,由一千五百二十三名炼气期修真者操纵,主控晶脑每秒运算九千万道神念,‘计算力’堪比元婴老怪,可以瞬息镇压一个星球!”&&&&李耀卓立于无尽星海之上,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心中默默计算:&&&&“把这艘战舰拆成废铁,我需要——7秒钟!”&&&&……&&&&修真40000年代,一个普普通通的边境少年,咆哮星辰,主宰银河的热血传奇
小说分类:科幻小说
小说状态:连载
最新章节:
更新时间: 12:09:01
给喜欢的小说评分:
《修真四万年》最新章节(提示:已启用缓存技术,最新章节可能会延时显示,登录书架即可实时查看。)
《修真四万年》正文
《修真四万年》VIP卷
乐文小说网提示:①若你发现作者卧牛真人小说修真四万年最新章节,而乐文小说网没有更新修真四万年,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作者卧牛真人所写的修真四万年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③《修真四万年》是一部优秀的卧牛真人作品,会员转载到本站只是为了宣传,让更多读者欣赏。④小说修真四万年免费全文阅读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乐文小说网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书友提供阅读平台。⑤《修真四万年最新章节》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情节动人,文笔优美,让人看了心痒痒的,为了让修真四万年作者:卧牛真人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请您购买本书的VIP、或多多宣传本书和推荐,也是修真四万年作者卧牛真人的一种另类支持!小说的未来,是需要您我共同的努力!您所在的位置:
& 05新版大陆网络游戏 & 正文
《龙的传人》练级有讲究 柱子帮大忙
日11:39  
《》技术测试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如何尽快提升自己的等级,从而体验更多的内容,想必很多聪明的玩家都已经摸索出一套套的流程。按照惯例,在每一个新世界开启的时候,争夺冲级速度第一人的自发性竞争是永远也少不了的,因为等级越高好处就越多,不管是打宝或者PK,永远都是等级高的玩家占着先机。
所以,你能看到玩家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日夜在线加班加点,或如机器般计算好升级的路线,只为能登上那第一人的宝座。
而在《龙的传人》里面,想要快速冲练的话,就要特别注意遍布在这个世界的石柱,有它们的帮助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快人一步的感觉。这些石柱将会给靠近的玩家提供一些增益状态,如移动速度增加、增加暴击率、增加物理防御、增加攻击力、增加血量上限等,特别是其中的增加移动速度,会让你跑路的过程省下10%的时间,积少成多可是非常可观的一个数字。
不过,这些好处除了增加移动速度的石柱可以新手村无限获取外,其它的增益并不是无限量供应。只有当这些石柱发光的时候,才可以获取相应的增益状态,而已经领取了后,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补充才能再为玩家带来好处。
因此,如果在野外练级时见到发光的石柱,绝对不能错过,这将会带来无限的好处与方便,并且还是错过则无的好东西。龙的传人岂能不玩《龙的传人》,这款纯国风的3D,里面有着无数新颖的系统在等待着玩家的发现,每一样都会帮助你获得更多的游戏乐趣。
官方网站:
官方论坛:
金酷游戏运营团队
【编辑:待机】
[责任编辑:sarahding]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3:37:36)
( 11:09:06)
( 09:16:39)
( 09:10:02)
( 10:16:20)
( 09:21:34)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新网游视频
新网游画廊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雞肋編&&上
雞肋編& 上
【宋】莊& 綽 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四十一·子部五十一○小说家类一 杂事之属
  △《鸡肋编》·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庄季裕撰。季裕名绰,以字行,清源人。其始末未详。惟吕居仁《轩渠录》记其状貌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又薛季宣《浪语集》有季裕《筮法新仪》序,亦皆不著其生平。据书中年月,始於绍圣,终於绍兴,盖在南北宋之间。又尹孝子一条,自称尝摄襄阳尉,又原州棠树一条,称作ヘ临泾,李亻食糟蟹一条,称官於顺昌,瑞香亭一条,称官於澧州,其为何官,则莫可考矣。此书前有自序,题绍兴三年二月五日,而所记有绍兴九年事,疑书成之後,又续有所增。世无刊本。陶宗仪《说郛》仅录其二三十条,此本较《说郛》所载约多五倍,後有至元乙卯仲春月观陈孝先跋曰,此书庄绰季裕手集也。绰博物洽闻,有《杜集援证》、《灸膏肓法》、《筮法新仪》行於世。闻其他著述尚多,惜未之见。此书经秋壑点定,取以为悦生随抄,而讹谬最多,因为是正如右,然扫之如尘,尚多有疑误云云。盖犹季裕之完本也。季裕之父在元中与黄庭坚、苏轼、米芾诸人游,季裕犹及识芾及晁补之,故学问颇有渊源,亦多识轶闻旧事。书中如不知《龙城录》为同时王钅至所作,反据以驳《金华图经》之类,间失考证。然可取者多。其记辽宋誓书一条,大旨以和议为主,亦各抒所见。季裕方浮沉郡县,具当时朝士附合秦桧者固自有殊。统观其书,可与後来周密《齐东野语》相埒,非《辍耕录》诸书所及也。
雞肋編  (宋)莊綽 撰
  ●目錄
   校點說明
   卷上
    歐陽文忠贈介甫詩
    字謎
    戲李閌謎語
    以士人姓名為對
    曹孝忠子與趙仲輗等傳笑諸事
    杜詩押韵
    貶駁黃魯直詩
    韓詩考校
    健兒
    李杜及蘇李
    龍泉佳樹與秘色瓷
    柬版
    昭宗手拓槐
    一字王與杜十姨
    太素脉
    雲子
    楊何
    襄陽尹氏
    ■〈飠散〉子
    米元章
    近時婚喪禮文亡闕
    盜伐桑枝與「繫裹肚」
    蘭蕙類別
    說蕨
    西北東南之水風
    越州諺語
    浙西諺語與民性
    孫真人治蝨方
    事魔食菜教
    南方多梟
    天下方俗所諱
    張憬藏相術
    陰陽家不足泥
    燕地殊俗
    李陵與韓頹當之後
    翟字讀音
    扁字讀音
    唐太宗無剛氣
    明主與廉士
    李琮罷職
    槐花驗歲時
    古碑驗災異
    陝西邊地麥黏齒
    二浙造酒用石灰
    川陝驛路紀事詩
    寓居平江府紀事詩
    農諺
    衛生要訣
    一雞擅場
    小人之相
    范寬壁畫
    唐帝后忌辰
    蠶事數則
    蝨沾露化青蟲
    薑苗狗舌草等作用
    借緋紫服銀魚
    各地歲時習俗
    金剛經之效應
    送貨卦
    各地寒食習俗
    立春土牛
    歷代帝后陵寢被盜
    筆亮與徽墨
    韓忠彥等綽號
    五倍子
    ■〈月亷〉瘡
    李杜詩交
    釋大人丈人
    右軍左軍泰山泰水
    呂居仁詩駡父
    衢州黃沙落
    僧法英
    皂莢
    釋氏右袒右跽右繞
    三長善月與二瓦
    高宗南幸執政登朝謁
    「三清」與「三老五更」
    南宋之趙韓王
    迪功郎
    胡麻等油料
    麻勃及米■〈佩,米代亻〉
    定州刻絲與各地工藝
    李林甫權術祖姚崇
    風和紀元及陶瓦圈古井
    陝西田窖與江浙倉庾
    峴山古蹟
    衛瓘石崇諸家物異之應
    各地食物習性
    何曾日食萬錢
    蘇黃等墨迹可寶
    西正陽浮屠興廢
    管中窺豹出處
   卷中
    靖康初諸口實
    以人為糧
    尊勝陀羅尼
    建炎後國用窘匱一斑馬線
    真宗時宋遼誓書
    「省記條」與「幾乎」賞
    王■〈宀禹〉萬格刻薄苛細
    紹興初財用窘匱一斑
    兩王夜叉
    家世及歷代封贈大略
    章誼作法自弊
    釋鶻雕
    張九齡阿世
    釣絲浮子
    唐明皇敕突厥可汗書
    李勣之作俑
    玉袋緋衣銀魚
    宋宗室環衞官不書姓
    龍城錄載金華山洞劉仲卿事
    地名雷同
    張文潛狀貌似布袋和尚
    三覺侍郎趙叔問
    三照相公范覺民
    臨安藏冰與鎮江進冰船
    泉福婦人轎子與廣州波斯婦
    黃羊與■〈口畜〉酒
    洪炎制詞之謬
    蔡京判「中」字有真行草之殊
    案讞判筆
    宋煇謬政士民詆惡
    用典當究其初
    華嚴經凈行品之異
    制詞竄易
    曾鞏鑑湖圖序
    京中歲大中小祀
    諸祀用樂及齊日
    曾子固書魏鄭公傳後
    王令上劉莘老書論詩
    曾子固厄台記
    李邦直韓惟忠墓表
    論蔡京太清樓記與皇帝重幸鳴鑾堂記
    中原避禍南方者遭遇之慘
    范純祐逸事
    中書舍人押字
    任忠厚喜嘲謔
    廣南僧有率室家
    陶弼全州詩
    蔡京親奉聖語瑤華復位劄子
    范仲宣感神宗全族之恩
    建炎後俚語
    僧文用之權術
    莆田通應子魚
    南宋初罷易執政及遷官之頻
    隨軍
    二府除拜要略
    舉主累門生
    蘇軾重送顧臨詩
    繫捉錢
    釋藍尾酒膠牙餳
    玉樓銀海
    兩來子與二形人
    碌軸相搏
    洪擬黃叔敖逸事
    自諱
    浙人諱鴨
    崇寧中黨禁之嚴
    徽宗微行估人呼為保儀
    帝宗族姬之讖
    楊大年評宋景文昆弟落花詩
    陳無已詩用俗語
    南宋初員多闕少
    靈壁石、大湖石、巧石
    郡守呈敕用監鎮
    地名久訛
    明堂支費
    紹興軍費
    孔子宅
    十世登科
    石炭
    奇疾
    甄姓考
    紹興元年官吏月錢
    蔣仲本論鑄錢事
    釋王孫
    浙東諱避可笑
    地名可惡
    南北風雨之殊
    燕山道間上皇詩
    身體髮膚未可以脫禍
    歷代酒禁
    趙子櫟杜鵑詩
    臨安之五臺山
    握髮殿
   卷下
    司馬先不得湯飲
    海東青
    井鳴
    郭輔之奏改地名
    歐陽修上時相書及尹洙息戍篇略
    唐開元與宋皇祐中墾田數
    王黼攘余深位
    王琪韓億子弟
    王琪乞立義倉
    兩漢選舉始末
    督無目、軍出頭
    招安
    銅顩鐵顩
    名子之常規與異格
    各地媵妾之異名
    賀翟汝文參政即用其謝表中語
    太白晝見
    紹興神武五軍軍費
    沈念二相公王三十太尉
    從官門狀
    造酒用灰
    章子厚靳侮朝士
    錢諗超借服色
    龍女衣冠
    韓世忠輕薄儒子
    吉州青原黃原二山
    不用上皇無道錢
    臘月雷雨
    王維畫所居輞川
    安鼎論大辟人數及詳覆沿革
    四選人數
    黃魯直作酒令蘇東坡作謎
    朱希亮誚喬姓何出
    淮陰節婦傳略
    臨終身縮
    江南諺語
    古甎
    韓岊論茶
    厤日中治水龍數
    呂丞相退老堂
    庾敳品目並見晉史溫嶠和嶠傳
    徽宗北狩孫賣魚前知
    吉州城脚興元銅鐘刻文之驗
    李誡營造法式摘抄
    塞上苦寒
    六客詞紀事
    館職之榮
    說李廷珪父子墨
    子死後托生復為子
    十八灘
    蔡確盛衰皆以詩
    晚古之書不盡可據
    蔡忠愍貶新州感事賦詩
    記南雄州雷火事與沈括筆談相符
    道君朝宮女萬庂
    本草零拾
    東坡論嶺南地氣見於草木
    唐世曹未免鞭扑
    僧俗趨利迎合
    廣南俚俗字劃及稱謂
    釋麾
    上猶出「掌中金」堅石茶磨
    韶州周府君功勳記銘
    穎昌士人馬磐之窮
    天性與宿習
    名刺書牘異事
    蔡京焚香
    宗室命名之謬
    乾明寺王翰晝
    養柑蟻
    藝祖故事
    羅浮柑
    道士吟紙鳶詩譏呂惠卿
    紹興己未湖北牛馬遭疫鄂州虎狼蛇虺亦僵
    廣南倒掛子鳥
    戒食魚
    避諱亦人情近厚之一端
    白花蛇
    孫真人處方不用生命
    瑞香花出自廬山
    袴、胯、跨三字讀音
    趙鼎軼事
    信州之得名
    新州二相堂
    陳無己蘇東坡俚語入詩
    女酒郎衣等殊俗
    富季申異夢
    劉季高異夢
    靖康後多奪哀起復
    濟南州宅鬼化為美婦人
    呂洞賓遊宿州天慶觀
    王大節惡報
    齊志道惡報
    李脩惡報
    陳琪以舉者多而報罷
    各地佳種花菓
    辨大庾嶺僊茅優劣
    葉鍊師冬啖巨桃絕粒
    僧志添作水陸齊多見亡者
    李光參政得罪秦檜
    趙舜輔以東坡詩得罪
    鄭範芻蕘論要略
    隋以後帝后於誕日禁屠宰考略
    張憬藏相術
    王介甫詩用「木稼」出處
    傀儡子本喪家樂,笛、琵琶皆漢樂
    武則天多內寵
    王珪李大亮並有激濁揚清語
    隨永王璘東巡事辨
    名同年號
    唐有坐席遺風
    釋朶頤
    釋老草
    七夕無價
    寇萊公謚詷
   附錄一
    陳孝先跋
    胡珽跋
    邵懿辰跋
    邵懿辰跋
    夏敬觀跋
   附錄二 莊綽生平資料考辨 蕭魯陽
    一、潁川莊綽
    二、孫沔幼女是莊綽的母親
    三、南渡前歷官
    四、南渡路綫
    五、紹興年間歷官
     (1)莊綽通判建昌軍
     (2)東南安撫制置使司參謀官
     (3)視事南雄州
     (4)守鄂州當在紹興八年以後
     (5)守筠州
    六、著述
    七、莊綽的學風
  ●校點說明
  雞肋編三卷,宋莊綽撰。
  綽字季裕,自署清源人,陸心源說是太原人,余嘉錫先生則認為是福建惠安人。不過從有關資料看,惠安只是莊綽的祖籍,他本人則極有可能生長在潁川
【 詳見附錄二。】
,至少在宋室南渡以前,他不大有機會回原籍。莊綽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據本書和宋人記載,他經歷了北宋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和南宋高宗五代,曾仕宦於襄陽、臨涇、潁昌、洪州、澧州、筠州、鄂州、南雄州等地,長期浮沉郡縣,奔走南北,足跡遍及京西、秦鳳、淮南、兩浙、福建、江西、荊湖以及廣南。他還到過宜城、峴山、陳州、鳳翔、廬山、要冊湫求訪古蹟,見聞很廣。這一切,都有益於本書的撰寫和作者其他著作的完成。
  宋人黃彥平稱莊綽慈詳清謹,緣飾儒術,學有淵源, 【 見三餘集卷四。】 元陳孝先也說他「博物洽聞」。 【 見本書附錄。】
莊綽著述頗富,除了雞肋編,他還著有杜集援證、筮法新儀、明堂灸經、本草節要、莊氏家傳和膏肓腧穴灸法等,惜乎除了最後一種外,都已不傳。
  雞肋編自序署紹興三年,而書中記有紹興九年十二月李光忤秦檜事,可見書成以後,續有所作。考莊綽事蹟,止於紹興十三年,在這個意義上,不妨說作者把半生精力、大部心血都用於此書了。
  本書是宋人史料筆記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內容詳實,其資料價值一向為人們所公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可與周密之齊東野語相埒,非輟耕錄諸書可及;呂叔湘先生認為它大體於沈存中筆談為近。這些評價並不過分。書中所記先世舊聞,當代事實,多可供史家研究,其中也有可補正史之不足者;所記各地習俗,異聞瑣事,亦可資參考。書中所記紹興初年兵馬錢谷之數,為他書所未載;禁剝桑事也以此書所記述為最詳;關於摩尼教的條目,為研究兩宋史者所必徵引;有關刻絲、種茶及農作物種植情況的記載也應該為研究經濟史者所重視。書中有數十條考證方書、本草,屬醫學和生物學的範圍,另有一些涉及自然科學其他學科,也很重要。莊綽無意于記述自己生平,但書中直接間接與作者有關的材料,粗略計算,也有五六十條。作者無傳,探討作者履歷,本書應是主要依據。因為作者治學謹嚴,加之書中所記多得自親身聞見,所以可信程度比較高。
  當然,此書不免也有失考證處,但是正如夏敬觀先生所說:「偶而誤記,不足為病。」
  雞肋編在宋代沒有刊行,只有鈔本。曾經賈似道點定,鈔入悅生堂隨鈔這部宋人叢書里。不過,現在能看到的悅生堂隨鈔,已非完本,因此無從找到本書的痕迹。元有影宋鈔本。明有穴研齋鈔本,可惜沒有機會看到。清有影元鈔本,
【 清影元鈔本的全稱是清人影鈔元影宋鈔本雞肋編。】
就是四庫全書總目著錄的江西巡撫採進本。但該本收入四庫全書時曾經刪改。及咸豐時,胡珽以影元鈔本校文瀾閣鈔本,以活字版印入琳琅秘室叢書,有校記。光緒年間重印,有續校。一九一九年,夏敬觀先生又用邵懿辰鈔文瀾閣本校琳琅叢書本,由商務印書館於次年印行,即今所謂「涵芬樓本」。一九二四年,傅增湘先生用影元鈔本校咸豐琳琅叢書本,標舉異字幾乎全據元鈔,間有已意,因而傅校本也可以顯現元鈔的面目,但沒有付梓。叢書集成本係從光緒琳琅叢書本翻排,校勘不精,出現了一些新的錯誤。
  雞肋編的刪節,始自元陶宗儀所輯說郛,說郛採進雞肋編數十條,不到原書五分之一。清順治三年翻刻說郛,即所謂宛委山堂本,其中雞肋編部分的諱改已比較嚴重。一九二七年,商務印書館排印本說郛中所收雞肋編,條數基本同宛本說郛,而在文字上較為接近涵芬樓本,可能用後者校過。
  另外,五朝小說大觀中所收的雞肋編,是完整的;舊小說和宋人小說中所收,則是節選。這三種,文字舛誤較多,版本價值不高。
  這次校點,以涵芬樓本為底本,校以北京圖書館藏影元鈔本和傅增湘先生手校本、浙江圖書館藏文瀾閣補鈔本、上海圖書館藏琳琅秘室叢書本等,還參校了一些史集和文集。
  雞肋編共三百餘條,原無目錄。今為方便讀者翻檢計,不揣淺陋,試為全書逐條擬定標題,編為目錄。
  限於水平,不免有錯誤和疏略之處,望批評指正。
  本書校點過程中,承蒙上海師範學院顏克述先生、沈熙乾先生覆看,提出許多寶貴意見,謹致謝意。
  ●雞肋編卷上
  昔曹孟德既平漢中,欲因討蜀而不得進,守之又難為功,操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莫能曉。楊脩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殊可惜。公歸計決矣。」阿瞞之績,無見於策,而其空言,竟著於後。是豈非雞肋之腊邪?然方其撅蘆菔、鳧茈而餓於牆壁之間,幸而得之,雖不及於兔肩,視牛骨為愈矣。予之此書,殆類於是,故以「雞肋」名之。紹興三年二月九日,清源莊季裕云。
  歐陽文忠贈介甫詩
  戲李閌謎語
  以士人姓名為對
  曹孝忠子與趙仲輗等傳笑諸事
  杜詩押韵
  貶駁黃魯直詩
  韓詩考校
  李杜及蘇李
  龍泉佳樹與秘色瓷
  昭宗手拓槐
  一字王與杜十姨
  太素脉
  襄陽尹氏
  ■〈飠散〉子
  米元章
  近時婚喪禮文亡闕
  盜伐桑枝與「繫裹肚」
  蘭蕙類別
  西北東南之水風
  越州諺語
  浙西諺語與民性
  孫真人治蝨方
  事魔食菜教
  南方多梟
  天下方俗所諱
  張憬藏相術
  陰陽家不足泥
  燕地殊俗
  李陵與韓頹當之後
  翟字讀音
  扁字讀音
  唐太宗無剛氣
  明主與廉士
  李琮罷職
  槐花驗歲時
  古碑驗災異
  陝西邊地麥黏齒
  二浙造酒用石灰
  川陝驛路紀事詩
  寓居平江府紀事詩
  衛生要訣
  一雞擅場
  小人之相
  范寬壁畫
  唐帝后忌辰
  蠶事數則
  蝨沾露化青蟲
  薑苗狗舌草等作用
  借緋紫服銀魚
  各地歲時習俗
  金剛經之效應
  送貨卦
  各地寒食習俗
  立春土牛
  歷代帝后陵寢被盜
  筆亮與徽墨
  韓忠彥等綽號
  五倍子
  ■〈月亷〉瘡
  李杜詩交
  釋大人丈人
  右軍左軍泰山泰水
  呂居仁詩駡父
  衢州黃沙落
  僧法英
  釋氏右袒右跽右繞
  三長善月與二瓦
  高宗南幸執政登朝謁
  「三清」與「三老五更」
  南宋之趙韓王
  迪功郎
  胡麻等油料
  麻勃及米■〈佩,米代亻〉
  定州刻絲與各地工藝
  李林甫權術祖姚崇
  風和紀元及陶瓦圈古井
  陝西田窖與江浙倉庾
  峴山古蹟
  衛瓘石崇諸家物異之應
  各地食物習性
  何曾日食萬錢
  蘇黃等墨迹可寶
  西正陽浮屠興廢
  管中窺豹出處
  ○歐陽文忠贈介甫詩
  歐陽文忠有贈介甫詩云:「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王答云:「它日若能窺,終身何敢望韓公!」余少時聞人謂吏部乃隱侯,非文公也。翰林詩無三千,亦非太白。後見沈約傳,雖嘗為吏部郎,及稱謝朓云「二百年來無此詩」。謂由建安至宋元嘉二百三十餘年,舉其全數耳。自嘉祐上至唐元和,餘二百五十年,去元嘉則遠矣。則吏部蓋指韓也。鄭谷有題太白集詩云:「何事文星與酒星?一時分付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間伴月明。」永叔所引,但用沈二百年之語,加於退之,以對翰林三千首耳。詩年之數,安在如書馬數馬乎?
  ○字謎
  筯屐之謎,載於前史,鮑昭集中亦有之。如一土、弓長、白水、非衣、卯金刀、千里艸之類。其原出於反正、止戈,而後人因作字謎。王介甫作字謎云:「兄弟四人兩人大,一人立地三人坐,家中更有一兩口,任是凶年也得過。」又作謎云:「常隨措大官人,滿腹文章儒雅,有時一面紅妝,愛向風前月下。」至於酒席之間,亦專以文字為戲。常為令云:「有商人姓任名飪,販金與錦至關,關吏告之曰:『任飪任入,金錦禁急。』」又云:「親兄弟日、曰、昌,堂兄弟目、木、相。親兄弟火、火、炎,堂兄弟金、今、鈐。」又云:「掘地去土,添水成池。」皆無有能酬者。又為字中一點謎
【 字中一點謎 「中」原作「申」,據影元鈔本、文瀾閣補鈔本和咸豐琳琅秘室叢書本改。】
云:「寒則重重疊疊,熱則四散分流。兄弟四人下縣,三人入州,在村裏只在村裏,在市頭只在市頭。」又為疊字下兩點謎云:「兄弟二人,同姓同名,若要識我,先識家兄。不識家兄,知我為誰?」又婦字謎云:「左七右七,橫山倒出。」甑謎
【 甑謎 「甑」下原衍「字」字,按此處甑謎非據字形而立,與上文婦字謎等例不同,「字」字當衍,據影元鈔本、說郛本刪。】
云:「將軍身是五行精,日日燕山望石城,待得功成身又退,空將心腹為蒼生!」
  ○戲李閌謎語
  京師賣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觸其實,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為好。至食者須雪去之。元祐中,有李閌待制字子光,朝中戲以為謎云:「賣者不識買者識。」蓋以「識」為「拭」也。
  ○以士人姓名為對
  元豐中,有以當時士人姓名為對者。如崔度崔公度,王韶王子韶。又有江鬲,人亦戲云:「江鬲隔江問巫馬期騎馬無?」未有對者。元祐中,有石萬石授石州離石縣令,人訝其遠宦,云:「要令後世無對。」元豐中,又有「馬子山騎山子馬」之句,偶有姓錢人任衡水知縣,人遂以「錢衡水盜水衡錢
【 人遂以錢衡水盜水衡錢 疑「遂」下脫「對」字,或「水衡錢」下脫「為對」二字。】
」。其人聞之大怒,欲辨其事。對者謝曰:「君雖實無,且欲與山子馬為偶耳」。
  ○曹孝忠子與趙仲輗等傳笑諸事
  大觀中,有曹孝忠,本醫工也,得幸於時,遂任子為文資,擢置館閣。其子因與父相詬,既至館中,氣尚未平,獨坐屏處。時秋陽方烈,為日所射,久不遷坐。有同僚怪之,問「何故負暄」,乃大怒云:「家私閒事,關公甚底?」問者初尚未悟,久乃知之。莫不傳笑。既而,易為他官。又宗室仲輗,知太宗正司,以待漏院為大、小字,如此者甚衆。其長仲忽以聞,亦罷。此與前世澆手、弄麞、聚憂、伏獵無以異矣。又有楊通者,任提舉學事官,上殿劄子云:「人臣而持主斧,僭紊名器。」遂行禁止,刊於續降敕中,亦可笑者。
  ○杜詩押韵
  杜子美石犀行云「自免洪濤恣彫瘵」,與濟逝為韻。種萵苣云「信宿罷瀟洒」,與耳始同押。後出塞云:「恐是霍票姚」,作平聲。八僊歌押兩船字,狄明府兩濟字。洒字有三音,而瘵但切側界。去病為票姚校尉。服虔注漢書:「音飄搖。」顏師古云:「票音平妙反。姚音羊召反。票姚,勁疾之貌也。荀悅漢紀作票鷂字。去病後為票騎將軍,尚取票姚之字耳。今讀者音飄搖,則不當其義也。」詩人拘於聲律,取其意而略其義也
【 取其意而略其義也 按「意」疑「音」之誤。】
。如濟濟清濟,音雖同而義異。故兩船字,或者遂謂「不上船」為蜀人以衣襟為船。余嘗至舟中問土人 【
余嘗至舟中問土人 董金鑑校云,「舟」疑當作「蜀」。】
,則不然。後見范傳正太白新墓志云,玄宗汛白蓮池,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於翰苑中,命高力士扶以登舟。杜之所歌,蓋此事爾。
  ○貶駁黃魯直詩
  黃魯直送張謨河東漕使詩 【
黃魯直送張漠河東漕使詩 按四部叢刊本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九有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其一及三即此所引。子敦名臨,宋史卷三四四本傳稱「為河東漕使」。未知孰是。】
云:「紫參可撅宜包貢,青鐵無多莫鑄錢」。時范忠宣帥太原,方論冶多鑄廣,故物重為弊。其子子夷亦能詩,嘗云「當易『無』字作『雖』乃可」。又一篇云:「虎頭墨妙能頻寄,馬乳葡萄不待求。」議者又謂:「維摩畫像一本足矣,何用多為?」蓋貶駁他人,易於為工也。孟子斥高子云固,而不取武成之策
【 而不取武成之策 「成」原作城,據尚書及孟子改。】 ,況餘者乎?
  ○韓詩考校
  退之昭王廟詩,今集中皆作「丘原滿目」,余親到宜城祠,見刻為「丘墳」。韓公井在焉,今之道稍遠,人無汲者。小城甄氏之居,猶相見也。又題西林寺故蕭二郎中舊堂云:「中郎有女能傳業,伯道無兒可保家。偶到匡山曾住處,幾行衰淚落煙霞。」唐趙璘因話錄載此詩,以「保」為「主」,下二句云:「今日匡山過舊隱,空將衰淚對煙霞。」
  ○健兒
  「健兒」之語,見於晉史段灼、梁史陳伯之傳,至唐尤多。余少時過荊南白碑驛,見豐碑刻唐官銜,有「招募健兒使」。其碑石瑩白,驛因得名。或云後製大晟樂,取石為磬,未知信否。
  ○李杜及蘇李
  李杜、蘇李之名尤著於世者,以歷代所稱,兼於文行故也。余嘗以一絕記其聞者:「大義終全顯漢廷, 【 李固、杜喬。】
名標八俊接英聲。 【 李膺、杜密。】 文章萬古猶光燄, 【 李白、。】 疑是天私李杜名。」「居前曾是少陵師, 【 蘇武、李陵。】 資歷文章亦等夷, 【 蘇味道、李嶠。】
思若涌泉名海內, 【 蘇頲、李乂。】 從來蘇李擅當時。」
  ○龍泉佳樹與秘色瓷
  處州龍泉縣多佳樹,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山中尤多古楓木,其根破之,文若花錦。人多取為几案盤器。又雜以他木,陷作禽鳥花艸,色像如畫。他處所未見。又出青甆器,謂之「祕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庭製樣須索,益加工巧。
  ○柬版
  元祐中,余始見士大夫有間用蠟裹咫尺之木,以書傳言,謂之「柬版」,既便報答,又免謬誤。其後事欲無迹者,廢紙而用版,浸為金漆之類。其製甚眾,加以緘繩,有盛以囊者。至崇寧時,家有數枚。自非遠書公禮,幾無用箋楮。然利害所繫,有濡紙而摹印字畫以為左驗者。俗之薄惡,亦可見矣!
  ○昭宗手拓槐
  鳳翔府園有枯木 【 鳳翔府園有枯木 「翔」原作「翶」,據琳琅叢書本、影元鈔本,文瀾閣補鈔本改。】
,下有石刻,云「昭宗手拓槐」。蓋為中尉韓全誨等劫幸李茂貞軍,朱全忠以兵圍城,嘗徘徊其下也。華州子城西北有齊雲樓基,昭宗駐蹕韓建軍,嘗登其上,賦菩薩蠻詞云:「安得有英雄,迎歸大內中」者是也。其石隄谷在城西南十餘里,殺十一王處。今有堂,作釋氏十王像焉。
  ○一字王與杜十姨
  陳州城外有厄臺寺,乃夫子絕糧之地。今其中有「一字王佛」,云是孔子像。舊榜是文宣王,因風雨洗剝,但存「一宣王」,而釋子附會為「一字王」也。其侍者冠服猶是顏淵之狀。如杜甫之作「杜十姨」,天下如是者,蓋不可勝數。
  ○太素脉
  澧州有卒李文和者,本僧徒。犯罪坐黥,能診太素脈,知人吉凶,雖心性隱微,皆可推測。嘗診司法孫評云:「據脈當作僧道,然細審之,卻有名無實。幼時須曾出家,不爾,亦見於小字也」。問之,果爾。以多病,嘗捨於釋氏,小名行者。余頗訝其別有他術,云:「法中脈出寸口者當為僧道。今所出不多,又或見或隱,故以有名無實斷之。」後得其書,以十二經配十二辰,如五行家分宮之法。身命運限,亦各有術。逐日隨支,輪脈直事,故目下災福,纖悉皆可見。其書序云:「本唐隱者董威輩以授張太素,太素始行其術,故以為名。」後於京師、四方,多見診太素脈得名,而未有如李文和者。
  ○雲子
  杜子美詩云:「飯抄雲子白,瓜嚼水晶寒。」李義山河陽詩亦云:「梓澤東來七十里,長溝複塹埋雲子。」世莫識「雲子」為何物。白彥惇云,其姑壻高士新為吉州兵官,任滿還都,暑月,見其榻上數囊,更為枕抱。視之,皆碎石,勻大如鳥頭,潔白若玉。云出吉州,土人呼「雲子石」。而周燾子演云:「雲子,雹也」。見唐小說,而不記其書名。義山謂埋於溝塹,則非雹明矣。疑少陵比飯者,是此石也。
  ○楊何
  楊何字漢臣,莆田人也。登進士第,為南陽士掾,狂率喜功。劉汲作帥,就辟幕府。金人破鄧,全家皆死於兵。始在鄉校,以薄德取怨於衆。人嘲之曰:「牝驢牡馬生騾子,道士師姑養秀才。」蓋謂其父本黃冠,母嘗為尼也。
  ○襄陽尹氏
  襄陽尹氏,在唐世以孝弟四經旌表,今門閥猶存。介甫詩云:「四葉表閭唐尹氏,一門逃世漢龐公。」而史不書。余攝尉襄陽,嘗得尹孝子母墓誌於臥佛僧舍以為柱礎,未暇取而罷。然史之去取,幸不幸者多矣。
  ○■〈飠散〉子
  食物中有「■〈飠散〉子」,又名「環餅」,或曰即古之「寒具」也。京師凡賣熟食者,必為詭異標表語言,然後所售益廣。嘗有貨環餅者,不言何物,但長歎曰:「虧便虧我也!」謂價廉不稱耳。紹聖中,昭慈被廢,居瑤華宮。而其人每至宮前,必置擔太息大言。遂為開封府捕而究之,無他,猶斷杖一百罪。自是改曰:「待我放下歇則箇。」人莫不笑之,而買者增多。東坡在儋耳,鄰居有老嫗業此,請詩於公甚勤。戲云:「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
  ○米元章
  米芾元章,或云其母本產媼,出入禁中,以勞補其子為殿侍,後登進士第。善書,尤工臨模,人有古帖,假去,率多為其模易真本。至於紙素破汙,皆能為之,卒莫辨也。有好潔之癖,任太常博士,奉祠太廟,乃洗去祭服藻火,而坐是被黜。然亦半出不情。其知漣水軍日,先公為漕使,每傳觀公牘,未嘗滌手。余昆弟訪之,方授刺,則已須盥矣。以是知其為偽也。宗室華源郡王仲御家多聲妓,嘗欲驗之。大會賓客,獨設一榻待之,使數卒鮮衣袒臂,奉其酒饌,姬侍環於他客,杯盤狼藉,久之,亦自遷坐於衆賓之間。乃知潔疾非天性也。然人物標致可愛,故一時名士俱與之遊。其作文亦狂怪。嘗作詩云:「飯白雲留子,茶甘露有兄」。人不省「露兄」故實,叩之,乃曰:「祇是甘露哥哥耳。」大觀中,至禮部員外郎知淮陽軍卒。
  ○近時婚喪禮文亡闕
  禮文亡闕,無若近時,而婚喪尤為乖舛。如親王納夫人,亦用拜先靈、合髻等俗禮。李廣結髮與匈奴戰,謂始勝冠年少時也,故杜甫新婚別云「結髮為君婦」。而後世初婚嫁者,以男女之髮合梳為髻,謂之「結髮」,甚可笑也。其不經不可以概舉。南方之俗,尤異於中原故習。如近日車駕在越,嘗有一執政家娶婦,本吴人也,用其鄉法。以灰和蛤粉,用紅紙作數百包,令婦自登輿,手不輟擲於道中,名曰「護姑粉」。婦既至門,以酒饌迎祭,使巫祝焚楮錢禳祝,以驅逐女氏家親。婦下輿,使女之親男女抱以登牀。尊章會客,三爵之後,其子出拜坐。人設席子父傍
人設席子父旁 胡鈔、邵鈔兩閣本「父」均作「婦」,董金鑑校云,子父旁子當作於。按尊章為翁姑,其子即新郎,飲三杯當所謂交杯酒,既云婦登牀、坐榻,則仍似在新房內,故疑當作「人設席于婦旁」。】
,飲三杯,乃行合髻等諸禮,頗多異事。如民家女子,不用大蓋,放人縱觀。處子則坐於榻上,再適者坐於榻前。其觀者若稱歡美好,雖男子憐撫之,亦喜之而不以為非也。喪家率用樂,衢州開化縣為昭慈太后舉哀亦然。今適鄰郡,人皆以為當然,不復禁之。如士族力稍厚者,棺率朱漆。又信時日,卜葬嘗遠,且惜殯攢之費,多停柩其家,亦不設塗甓,至頓置百物於棺上,如几案焉。過卒哭則不祭,唯旦望節序,薄具酒荈祭之,亦不哭,是可怪也。
  ○盜伐桑枝與「繫裹肚」
  河朔山東養蠶之利,踰於稼穡。而村人寒月盜伐桑枝以為柴薪,為害甚大。每有敗獲,估贜不多。薄刑不足以戒,欲禁繫以苦之,則憚於囚衆。單州成武令聶忞,兗州人,起於白屋,知民間利病。有獲此偷,即依法決遣。而據所徵贜錢,隨多寡,必分十限,付於其家。遠都保伍,畏於逃逸,係累之急,甚於官司。如限三日,即已拘縻一月矣。又量其情之重輕,每限出頭,加以箠楚。雖欲一日併納贜罰,里正諭意,亦不聽輸。於是一邑桑柘,春陰蔽野,人大受賜。人有相讎害者,於樹幹中去皮尺許,令周匝,謂之「繫裹肚」,雖大木亦枯死。有一夕傷數百株者。此多大姓侵刻細民,故以此報之也。
  ○蘭蕙類別
  蘭、蕙葉皆如菖蒲,而稍長大,經冬不凋。生山間林篁中,花再重,皆三葉,外大內小。色微青,有紫文。其內重一葉,色白無文,覆卷向下,通若飛蟬之狀。以春秋二時開。莖短,每枝一花者,為蘭。莖長,一枝數花者,為蕙。本艸載蘭艸、馬蘭、澤蘭、山蘭四種。蘭艸葉似澤蘭,尖長有枝
【 尖長有枝 「枝」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七注引蜀本圖經作「歧」。】 ,花紅白色而香,生下溼地。澤蘭生下地水傍 【
澤蘭生下地水旁 「水」原作「雖」,據影元鈔本、傅增湘校琳琅叢書本改。】 ,葉似蘭艸,赤節,四葉相值歧節間。馬蘭生澤傍,氣臭花似菊而微紫
【 花似菊而微紫 按影元鈔本無「微」字,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九「北人呼為紫菊」,亦無「微」字。】
。山蘭生山側,似劉寄奴,葉無椏不對生,花心微黃赤。又有木蘭,乃大樹。皆非騷人所歌詠者。又云零陵香一名蕙艸。既唯生零陵山谷,而莖葉部不與蕙相類,豈二物不入藥用而遺之乎?後至衢州開化縣,山間多春蘭。而醫僧允濟謂蘭根即白薇也。按白薇一名白幕,又名薇艸。本艸乃云:生平原川谷。陶隱居謂近道處處有之。又與蘭小異,然藥肆皆收貨為白薇,未知是否?夷齊采食,豈謂是邪?味雖苦鹹,大寒,而無毒也。
  ○說蕨
  蕨有青紫二種,生山間,以紫者為勝。春時,嫩芽如小兒拳,人以為蔬。味小苦,性寒。生山陰者,可煅金石。葉大則與貫衆、狗脊相類。取置田中,或燒灰用之,皆能肥田。又有狼衣艸,小者亦相似,但枝葉瘦硬。人取以覆牆,又雜泥中,以砌階甓,澀而難壞。蕨根如枸杞,皮下亦有白粉。暴乾擣碎,以水淘澄取粉,蒸食如■〈飠茲〉,俗名烏糯,亦名蕨衣。每二十斤可代米六升。紹興二年,浙東艱食,取蕨根為糧者,幾徧山谷。而本艸亦不載也。
  ○西北東南之水風
  世謂西北水善而風毒,故人多傷於賊風,水雖冷飲無患。東南則反是,縱細民在道路,亦必飲煎水,臥則以首外向。檐下籬壁,皆不泥隙。四時未嘗有烈風。又春多暴雨淋淫,秋則常苦旱暵。如東坡詩云:「春雨如暗塵,春風吹倒人。」皆不施於浙江也
【 皆不施於浙江也 邵鈔閣本「浙江」作「江浙」。】 。
  ○越州諺語
  越州在鑑湖之中、繞以秦望等山,而魚薪艱得。故諺云:「有山無木,有水無魚,有人無義。」里俗頗以為諱,言及「無魚」,則怒而欲爭矣。又井深者不過丈尺,淺者可以手汲。霖雨時,平地發之則泉出。然旱不旬日,則井已涸矣。皆謂泉乃橫流故爾。蓋滅裂不肯深浚,致源不廣也。又諺云:「地無三尺土,人無十日恩。」此語通二浙皆云。
  ○浙西諺語與民性
  浙西諺曰:「蘇杭兩浙,春寒秋熱。對面廝啜,背地廝說。」言其反覆如此。又云:「雨下便寒晴便熱,不論春夏與秋冬」。言其無常也。此言亦通東西為然。九州以揚名地,本其水波輕揚為目。漢三王策亦有五湖輕心之戒
【 漢三王策亦有五湖輕心之戒 「戒」原作「戎」,據史記卷六十三王世家廣陵王策、影元鈔本及琳琅叢書本改。】
。大抵人性類其土風。西北多山,故其人重厚樸魯。荊揚多水,其人亦明慧文巧,而患在輕淺。肝鬲可見於眉睫間。不為風俗所移者,唯賢哲為能耳。
  ○孫真人治蝨方
  孫真人千金方有治蝨癥方,以故梳篦二物燒灰服。云南人及山野人多有此。猶未以為信。嘗泊舟嚴州城下,有茶肆婦人少艾,鮮衣靚妝,銀釵簪花,其門戶金漆雅潔,乃取寢衣鋪几上,捕蝨投口中,幾不輟手,旁與人笑語,不為羞。而視者亦不怪之。乃知方之所云為不妄也。又在劍川見僧舍,凡故衣皆煮於釜中,雖褌袴亦然,蝨皆浮於水上。此與生食者少間矣。其治蚤,則置衣茶藥焙中,火煏令出,則以熨斗烙殺之。
  ○事魔食菜教
  事魔食菜,法禁甚嚴。有犯者,家人雖不知情,亦流於遠方,以財產半給告人,餘皆沒官。而近時事者益衆,云自福建,流至溫州,遂及二浙。睦州方臘之亂,其徒處處相煽而起。聞其法:斷葷酒,不事神佛祖先,不會賓客。死則裸葬,方殮,盡飾衣冠,其徒使二人坐於尸傍,其一問曰:「來時有冠否?」則答曰:「無」,遂去其冠。逐一去之,以至於盡。乃曰:「來時何有?」曰:「有胞衣。」則以布囊盛尸焉。云事之後致富。小人無識,不知絕酒肉燕祭厚葬,自能積財也。又始投其黨,有甚貧者,衆率財以助,積微以至於小康矣。凡出入經過,雖不識,黨人皆館穀焉。人物用之無間,謂為一家,故有無礙被之說。以是誘惑其衆。其魁謂之魔王,為之佐者,謂之魔翁、魔母,各誘化人。旦、望,人出四十九錢,於魔翁處燒香。翁母則聚所得緡錢,以時納於魔王,歲獲不貲云。亦誦金剛經,取「以色見我」為「邪道」,故不事神佛。但拜日月,以為真佛。其說經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則以「無」字連上句,大抵多如此解釋。俗誤以魔為麻,謂其魁為麻黃,或云易魔王之稱也。其初授法,設誓甚重。然以張角為祖,雖死於湯鑊,終不敢言角字。傳云何執中守官台州
傳云何執中守官台州 說郛無「守」字,宋人小說同。按台州府志稱何為「台州判官」,嘉定志作「台州推官」,宋史本傳作「台、毫二州判官」,「守」字疑衍。】
,州獲事魔之人,勘鞫久不能得。或云何處州龍泉人,其鄉邑多有事者,必能察其虛實,乃委之窮究。何以雜物數件問之,能識其名則非是,而置一羊角其中。他皆名之,至角則不言,遂決其獄。如不事祖先、裸葬之類,固已害風俗。而又謂人生為苦,若殺之,是救其苦也,謂之度人。度多者,則可以成佛。故結集既衆,乘亂而起,甘嗜殺人,最為大患。尤憎惡釋氏,蓋以戒殺與之為戾耳。但禁令太嚴,每有告者,株連既廣,又當籍沒
【 又當籍沒 「當」原作「常」,影元鈔本作「當」,文瀾閣補鈔本同,據改。】
,全家流放,與死為等,必協力同心,以拒官吏。州縣憚之,率不敢按,反致增多。余謂薄其刑典,除去籍財之令,但治其魁首,則可以弭也。
  余既書此未一歲 【
余既書此未一歲 按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六三、六五記余五婆、繆羅事在紹興三年三月至五月間,莊綽自序雞肋編在紹興三年二月,「歲」疑當作「月」。】
,而衢州開化縣余五婆者,為人所告,逃於嚴州遂安縣之白馬洞繆羅家。捕之,則阻險為拒,殺害官吏。至遣官軍平蕩,兩州被患,延及平民甚衆,殊可傷憫。
  ○南方多梟
  南方多梟,而西北絕少。龍泉人亦捕食,云可以治勞疾。漢重五日以梟羹賜羣臣,可驗其無毒,然醫方不云有治病之功也。
  ○天下方俗所諱
  天下方俗,各有所諱,亦有謂而然。渭州潘原諱「賴」。云始太祖微時,往鳳翔謁節度使王彥才,得錢數千。遂過原州,臥於田間,而樹陰覆之不移,至今猶存,謂之「龍潛木」。至潘原,與市人博,大勝。邑人欺其客也,毆而奪之。及即位亡幾,欲遷廢此縣,故以「賴」為恥。然未知以欺為賴,其義何見?常州諱「打爺賊」。云有子為伍伯,而父犯刑,恐他人撻之楚,而自施杖焉。雖有愛心,於禮教則疏矣。楚州諱「烏龜頭」。云郡城像龜形,嘗被攻,而術者教以擊其首而破也。泗洲多水患,故諱「靠山子」。真州多回祿,故諱「火柴頭」。漣水地褊多荒,人以食蘆根為諱。蘇州人喜盜,諱言「賊」。世云范文正乃平江人,警夜者避不敢言賊,乃曰「看參政鄉人」,是可笑也。而京師僧諱「和尚」,稱曰「大師」。尼諱「師姑」,呼為「女和尚」。南方舉子至都,諱「蹄子」,謂其為爪,與獠同音也。而秀州又諱「佛種」,以昔有回頭和尚以姦敗,良家女多為所染故爾。衛卒諱「乾」,醫家諱「顛狂」,皆陽盛而然。疑乾者,謂健也。俗謂神氣不足為九百,或以乾為九數,又以成呼之,赤重陽之義耳。蜀人諱「雲」,以其近風也。劉寬以客罵奴為「畜產」,恐其被辱而自殺。浙人雖父子朋友,以畜生為戲語。而對子孫呼父祖名,為傷毀之極。在龍泉,見村人有刻石,而名蠻名嬌之類可恥賤者,問之,云欲人難犯,又可怪也。
  天長縣炒米為粉,和以為團,有大數升者,以臙脂染成花草之狀,謂之「炒團」。而反以「炒團」為諱,想必有說,特未知耳。
  ○張憬藏相術
  唐方技傳云,長社人張憬藏,技與袁天綱埒。載其相蔣儼等八九事甚異。而劉義節傳云其子思禮相人於張憬藏, 【
其子思禮相人於張憬藏 按舊唐書卷五七:思禮少嘗學相術於許州張憬藏,本書卷下同,「相」上脫「學」字,「人」或為「術」之訛,或「人」下脫「術」字。】
憬藏謂思禮位至太師。後授箕州刺史,益喜。以太師位尊,非佐命不可得。乃結綦連耀謀反,斬於市。然則其術不無中否,但采其中者稱之耳。
  ○陰陽家不足泥
  世之以五行星歷論命者多矣。今錄貴而凶終者數人,方其盛時,未有能言其未至之災也。以此知陰陽家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為可恃耳。張邦昌,元豐四年辛酉七月十六日亥時。王黼,元豐二年己未十一月初二日卯時。燕瑛,熙寧十年丁巳五月二十六日寅時。聶山,元豐元年戊午八月初十日卯時。趙野,元豐七年甲子正月十九日丑時。朱勔,熙寧八年乙卯十月二十六日申時。王寀,元豐元年戊午正月初六日子時。蔡攸,熙寧十年丁巳三月三十日寅時。
【 七字元鈔空缺】 鄧紹密,熙寧六年癸丑九月二十三日戌時 【 熙寧六年癸丑九月二十三日戌時 「熙」原作「燕」,據叢書集成本改。】
。又有同年十一月而日時如歲者。童貫,皇祐六年三月初五日卯時。
  ○燕地殊俗
  漢史云:燕地初太子丹賓養 【 太子丹賓養勇士 宛本說郛作「太子丹養賓客勇士」。】
,不愛後宮美女,民化以為俗,至今猶然。賓客相過,以婦侍宿。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反以為榮。後頗稍止,然終未改。方南北通好,每燕席亦用娼妓。聞半皆良家,以色選差,如中國之庸役更代,不以為恥也。後復燕山,諸將嘗大會,各指名以召,諸娼莫有至者。怪而問之,云待之輕薄,故不來。蓋以衆客共要一妓,始為厚也。凡娼皆用「子」為名,若香子、花子之類。無寒暑必繫緜裙。其良家士族女子皆髠首,許嫁,方留髮。冬月以括蔞塗面,謂之佛妝,但加傅而不洗,至春煖方滌去,久不為風日所侵,故潔白如玉也。其異於南方如此。
【 其異於南方如此 影元鈔本作「今使中國婦女盡汙於殊俗,漢唐和親之計,蓋未為屈也」。】
  ○李陵與韓頹當之後
  唐李道廣字太丘,相武后。元紘字天綱 【 元紘字天綱 新唐書卷七二上宰相世系二上「天」作「大」,卷一二六李元紘傳同。】
,相玄宗。皆陵之後。韓愈亦頹當之裔也。見宰相世系表。
  ○翟字讀音
  春秋「鄭伯突入于櫟 【 春秋鄭伯突入于櫟 「入」原作「人」,據春秋左傳集解桓十五年改。】
。」注云「鄭別都,今河南陽翟縣。陸德明音翟,徒歷反。」廣韻乃音宅,魏翟璜、漢翟公皆同音。至方進則又音狄,未知各何所據也。
  ○扁字讀音
  扁鵲姓,前漢書注 【 前漢書注 按此四字影元鈔本作「漢高祖傳」,夏敬觀校:「傳字當是紀字之誤。」】
:顏師古:「音步典反。」千姓編乃音辯,云莊子有扁慶子。陸德明音篇,又符殄切。
  ○唐太宗無剛氣
  長孫順德喪息女,感疾甚,唐太宗薄之,謂房玄齡曰:「順德無剛氣,以兒女牽愛至大病,何足卹?」太宗兒女三十五人,晉陽公主薨,年十二,帝閱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太子承乾廢,欲立晉王,未決,至投牀,取佩刀自向。既立晉王又謂長孫無忌曰:「公勸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無為宗社憂,奈何?」豈不以兒女牽愛乎?若引佩刀,欲堅羣臣之心,謂之權術可也,而日數十哀,當忘「無剛氣」之語矣。
  ○明主與廉士
  太宗嘗玩禁中樹曰:「此嘉木也!」宇文士及從旁美歎。帝正色曰:「魏徵常勸我遠佞人,不識佞人為誰,今乃信然。」玄宗在殿廷翫一嘉樹,姜皎盛贊之,帝遽令徙植其家。二主之相去,以是可知矣。王義方買第後數日,愛庭中樹,復召主人,曰:「此嘉樹,得無欠償乎?」又予之錢。此又足見廉士之心也。
  ○李琮罷職
  李琮,言者謂其「湛棊廢務」,罷發運使,笑曰:「遂與『多酒慢公』為對矣。」蓋諺語之著者。而「多酒」之言、亦見於北史。
  ○槐花驗歲時
  宣和壬寅歲,自京師至關西,槐樹皆無花。老農云:「當應來年之旱,與二麥不登。」已而,信然。諺云:「槐宜來歲麥,棗熟當年禾。」
  ○古碑驗災異
  彭城學中有古碑,夜輒有聲如擊磬,劉愿恭叔秦州人,行為徐州教官,云嘗聞之。原州真寧縣要冊湫廟中,崇寧間,衆碑津潤如流,獨一碑否,是歲多疫。宣和中復如此。
  ○陝西邊地麥黏齒
  陝西沿邊地苦寒,種麥周歲始熟,以故黏齒不可食。如熙州斤麫,則以掬灰和之,方能捍切。羊肉亦羶臊。惟原州二物皆美,麫以紙囊送四旁為佳遺。
  ○二浙造酒用石灰
  二浙造酒,皆用石灰。云無之則不清。嘗在平江常熟縣,見官務有燒灰柴,厤漕司破錢收買。每醅一石,用石灰九兩。以樸木先燒石灰令赤,并木灰皆冷,投醅中。私務用尤多。或用桑柴。樸木,葉類青楊也。李百藥為杜伏威欲殺,飲以石灰酒,因大利瀕死,既而宿病皆愈。今南人飲之無恙,豈服久反得愈病之功乎?
  ○川陝驛路紀事詩
  鄭州去京師兩程,當川陝驛路,有紀事詩十餘韻。其切當者:「南北更無三座寺,東西只有一條街。四時八節無筵席,半夜三更有界牌。」延州亦有詩云:「沙堆套裏三條路,石炭煙中兩座城。」又云「土洞裏頭行十日,山棚上面住三年。」謂中倚高山,自過蒲中,行土谷中十程始到也。寧州亦云:「雞足斜分三道水,蛇腰慢轉一條街。」蓋州依山而立,通衢宛轉而上也。三水會於城下,故驛名三河。謂九陵、三橋、馬嶺,皆合流於涇。九陵河在東南,出慶州華池縣千子山,川中九堆如陵,故名。三橋河在城西北,自襄樂界來,不知其源。馬嶺河在城西,自慶州樂蟠縣界天固府下流至縣。水經注云:洛水,一名馬嶺川。俗謂寧州有三不可:斬、蹴踘、矖豆。言地峻不可住也。河南亦有詩云:「憲州渾如枉死市,岢嵐彷彿似陽間。」邠州有十
【 攽州有十 琳琅叢書胡珽校云,按影元鈔本空廾二行,每行廾一字,閣本則直接下行拗字,核其文義,當依影元鈔本空」。】 。
  抝,謂雪下炭賤,雨下水貴,出北門遊西湖等。
  ○寓居平江府紀事詩
  建炎三年七月,余寓平江府長洲縣彭華鄉高景山北白馬澗張氏舍。時山上設烽火,夕舉以報平安。留月餘,即過浙東,臨行書一絕於壁間云:「昔年隨牒佐邊侯,愁望長安向戍樓。今日衰頹來澤國,又看烽火照長洲。」是冬,金人犯杭、越。明年春,由平江以歸。白馬澗去城十八里,張氏數宅百餘區,盡被焚毀,獨留余所居,於壁邊題「耿先生到此不燒」七字。
  ○農諺
  諺云「麥過人不入口 【 諺云麥過人不入口 「入」原作「人」,據琳琅叢書改。】
」。靖康元年,麥多高於人者,既熟大雨,所損十八。
  ○衛生要訣
  順昌种谷道人云:「大風先倒無根樹,傷寒偏死下虛人。」王恬智叟云:「犯色傷寒猶易治,傷寒犯色最難醫。」王丹元素云:「治風先治脾,治痰先治氣。」皆衞生之要也。
  ○一雞擅場
  人家養雞,雖百數,獨一擅場者乃鳴,餘莫敢應,故諺謂「一雞死後一雞鳴」。嘗在處州斂川,見佑聖僧舍養二雄雞,每啼則更互競發,飲啄棲遊,亦不相鬬。古云「兩雄不並棲」,此豈無所競而然邪?廣南則羣雄競鳴
【 廣南則羣雄競鳴 「雄」原作「雉」,據影元鈔本、文瀾閣補鈔本改。】 ,又不可解也。
  ○小人之相
  小人之相亦多,其易驗者,有一絕載云:「欲識為人賤,先須看四般,飯遲屙屎疾,睡易著衣難」。蓋無不應者。
  ○范寬壁畫
  寧州要冊湫廟殿壁山水,皆范寬所畫。土地堂壁,有包氏畫虎,趙評事馬,皆奇筆。廟東興教院人物,亦寬畫,張芸叟謂:「面目大小銳,失王者之相。」蓋人物非所工者。後殿有甘艸一枝,長二丈餘,其大如臂,亦異物也。
  ○唐帝后忌辰
  寧州龍興寺,有開元二十二年所寫華嚴經,記唐忌辰。文德皇后六月二十一日,大聖天后十一月二十六日,高宗天皇大帝十二月初四日,而史有遺其崩日者。
  ○蠶事數則
  河間老卒云:「蠶子最耐寒熱。臘月八日或二十三日,以新水浴過,至三月間,雖熱而桑未可採,則以緜絮裹置深密處,則不生。欲令生,則出置風日中。每槌間用生地黃四兩
【 每槌間用生地黃四兩 「槌」原作「搥」,董金鑑校云,搥當作槌,按槌,架蠶簿之木也。據改。】
,研汁灑桑葉飼之,則取絲多於其他。」白樂天地黃詩云:「與君啖老馬,可使照地光。」二者當俱可信也。漢水漁者,取蠶腸以作釣絲,云雖挂千斤亦不斷。長只數寸,蓋皆未吐之絲耳。南人養蠶室中,以熾火逼之,欲其早老而省食,此其絲細弱不逮於北方也。本艸謂:「蠶婦不可食苦蕒,令蠶爛壞。」處州人言,此菜家家養蠶,不聞有損。方書有治蠶齧藥,亦未嘗聞見被傷者。
  ○蝨沾露化青蟲
  汝陰尉李仲舒漢臣,山陽人,生平戒殺。云釋教令置蝨於緜絮筒中,久亦飢死。有人教使置青艸葉上,經宿沾露,則化為青蟲飛去。嘗試之信然,皆背坼而化
【 皆背坼而化 「坼」原作「拆」,據影元鈔本及商務印書館說郛本改。】 。
  ○薑苗狗舌草等作用
  生薑苗鋪薦席下去壁蝨,椒葉能辟蚤,狗舌艸花亦然。此艸葉如狗舌,夏秋生細花,始白漸黃,無甚香臭,花莖長出葉上,根已枯而葉不枯,俗又名狗蚤花。剉細,以乾薑滋味和之,作餛飩餅夾食之,已泄利。葉擣如泥,可煆硫黃。原人裴棐和之云
【 原人裴棐和之云 董金鑑校云:「原人二字有脫文,按原下疑當有州字,或云當作五原人。」】 ,嘗用之也。
  ○借緋紫服銀魚
  本朝借緋紫服者,皆不佩魚。紹聖中,有引白樂天罷忠州刺史還朝詩云:「無奈嬌癡三歲女,繞腰啼哭覓銀魚」。自是始并魚皆借。然未赴、已替、在朝皆不服,出國門乃衣。而唐牛叢以司勳員外郎為睦州刺史,帝面賜金紫。謝曰:「臣今衣刺史所假緋,即賜紫,為越等。」乃賜銀緋。豈唐制赴日許服于朝,罷日則否,與今為異乎?
  ○各地歲時習俗
  余嘗行役,元日至鄧州順陽縣,家家閉戶,無所得食。令僕叩門糴米,其家輒叫怒,謂驚其家親。卒不得。賴蔓菁根有大數斤者,煮之甘軟,遂以充腸。寧州臘月八日,人家競作白粥,於上以柿栗之類,染以眾色為花鳥象,更相送遺。浙人七夕,雖小家亦市鵝鴨食物,聚飲門首,謂之「喫巧」。不慶冬至,惟重歲節。澧州除夜,家家爆竹。每發聲,即市人羣兒環呼曰:「大熟。」如是達旦。其送節物,必以大竹兩竿隨之。廣南則呼「萬歲」,尤可駭者。寧州城倚北山,遇上元節,於南山巔維一繩,下達其麓,以瓦缶盛薪火,貫以環索,自上墜下,遙望如大奔星,土人呼為「彗星燈」。襄陽正月二十一日,謂之「穿天節」,云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會漢水之濱,傾城自萬山泛綵舟而下。婦女於灘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絲貫之,懸插於首,以為得子之祥。湖北以五月望日謂之「大端午」,泛舟競渡。逐村之人,各為一舟,各雇一人凶悍者於船首執旗,身挂楮錢。或爭駛敺擊,有致死者,則此人甘鬬殺之刑。故官司特加禁焉。成都自上元至四月十八日,遊賞幾無虛辰。使宅後圃名西園,春時縱人行樂。初開園日,酒坊兩戶各求優人之善者,較藝于府會。以骰子置於合子中撼之,視數多者得先,謂之「撼雷」。自旦至暮,唯雜戲一色。坐於閱武場,環庭皆府官宅看棚。棚外始作高撜,庶民男左女右,立於其上如山。每諢一笑,須筵中鬨堂,衆庶皆噱者,始以青紅小旗各插於墊上為記。至晚,較旗多者為勝。若上下不同笑者,不以為數也。浣花自城去僧寺
【 忘其名】 凡十八里,太守乘綵舟泛江而下。兩岸皆民家絞洛水閣 【 兩岸皆民家絞洛水閣 叢書集成本「洛」作「絡」,疑是。】
,飾以錦繡。每綵舟到,有歌舞者,則鉤簾以觀,賞以金帛。以大艦載公庫酒,應遊人之家,計口給酒,人支一升。至暮遵陸而歸。有騎兵善於馳射,每守出城,必奔驟於前。夾道作棚為五七層,人立其上以觀,但見其首,謂之「人頭山」,亦分男左女右。至重九藥市,於譙門外至玉局化五門,設肆以貨百藥,犀麝之類皆堆積。府尹、監司,皆武行以閱。又於五門之下設大尊,容數十斛,置杯杓,凡名道人者,皆恣飲。如是者五日。云亦間有異人奇詭之事。方太平盛時,公私富實,上下佚樂,不可一一載也。如澧州作「五瘟社」,旌旗儀物,皆王者所用,唯赭傘不敢施,而以油冒焉。以輕木製大舟,長數十丈,舳艫檣柁,無一不備,飾以五采。郡人皆書其姓名年甲及所為佛事之類為狀,以載於舟中,浮之江中,謂之「送瘟」。成都元夕,每夜用油五千斤,他可知其費矣。
  ○金剛經之效應
  建炎元年秋,余自穰下由許昌以趨宋城。幾千里無復雞犬,井皆積尸,莫可飲;佛寺俱空,塑像盡破胸背以取心腹中物;殯無完柩,大逵已蔽於蓬蒿;菽粟梨棗,亦無人采刈。至咸平僧舍,有金剛經一藏,帶帙皆為人取去,散棄牆壁間。乃太平興國中所賜,字畫紙飾頗極精好。後見家人輩私攜其三卷以來,常念欲轉以授人。值歐陽延世慶長與二弟自海陵過常熟,相過偶話
【 相過偶話 影元鈔本「過」作「遇」。】
:泰州近有一士子少年,因遊城隍廟,見塑婦人而關三木,旁有獄吏展案牘者,乃戲解其縲,於牘上書一「放」字。是夕遂夢至廟中,獄吏詰:「一婦人對詞未竟
【 獄吏詰一婦人對詞未竟 影元鈔本「一」作「以」。】
,君輒縱去,當復為我攝之。」士子讕不為行。吏前捉其臂,已覺酸楚,久之,又擊其背,痛苦弗堪。乃告之曰:「吾能誦金剛經,幸見恕。」吏即引之見王,召令升殿誦之。但至第四分,曰:「不能默誦,但常讀耳。」王命吏取經,頃刻已至,視之,乃其家本也。讀至第六,王乃起立,廷下之人無數,皆合掌默聽。至卷終,王語吏云:「可放其去。失囚當自求之。」吏乃送士子出門,以衣袖拂其背,痛即頓除。而喜於得脫,忘使治捉臂之處。既覺,明日命僧諷誦經廟中,以為陰報。而臂上遂發大疽,破潰月餘方愈。慶長兄弟親所聞見,亦欲持誦此經,恨無善本,遂以與之。信幽冥之中,不可以欺,真實之語,其利為博也。
  ○送貨卦
  靈棊卦三上、二中、一下,名曰「送貨」,亦曰「初吉 【 名曰送貨亦曰初吉 按今本靈棋經第三十七卦名「送貨」,但無「初吉」字。】
。」繇文云:「客從南來,遺我良財,寶貨珍翫,金盌玉杯。」晉顏幼明解曰:「以陰處中,應乎外陽。有朋遠來,不亦宜乎?南者陽位,故曰南來。寶貨珍翫,貴人之資也。金盌玉杯,良宴之具也。」宋何承天亦以為「大吉之卦」。楊文公在翰苑卜得之,忽有金帛之賜。吴幵任宗正少卿,亦得此卦,遂遷給事中,賜對衣金帶鞍馬。而南史載齊江謐,武帝出為東海太守,未發,憂甚。以弈棊占卦,云「有客南來,金盌玉杯」。及詔賜死,果以金甖盛藥鴆之。然則繇文如卦影之象,雖人各有其應,而吉凶特未定也。豈禍福天之所秘,終不容人推測乎?
  ○各地寒食習俗
  寒食火禁,盛於河東,而陝右亦不舉爨者三日。以冬至後一百四日謂之「炊熟日」,飯麫餅餌之類,皆為信宿之具。又以糜粉蒸為甜團,切破暴乾,尤可以留久。以柳枝插棗餻置門楣,呼為「子推」,留之經歲,云可以治口瘡。寒食日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挂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冥帛於空中,謂之「擘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饌,攜家春遊。或寒食日陰雨,及有墳墓異地者,必擇良辰,相繼而出。以太原本寒食一月,遂謂寒食為一月節。浙西人家就墳多作庵舍,種種備具,至有簫鼓樂器,亦儲以待用者。
  ○立春土牛
  後漢禮儀志:「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下至斗食令史 【
下至斗食令史 「斗」原作「計」,按後漢書禮儀志作「斗」,又史記本紀軍歸斗食以下什推二人,戰國策秦策自斗食以上,漢書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之秩等,是秦漢有斗食之證。史記儒林列傳及後漢書楊震傳雖有計吏,然無計食,據改。】
,皆服青幘立青旛 【 皆服青幘立青旛 「立」字原脫,據後漢書禮儀志補。】
,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而今世遂有造春牛毛色之法,以歲干色為頭,支色為身,納音色為腹。立春日干色為角耳尾,支色為脛,納音色為蹄。至於籠頭、繮索與策人衣服之類,亦皆以歲日為別。州縣官更執鞭擊之,以示勸農之意。而庶民遂碎其牛,又不知何理所在。小人莫不爭奪,而河東之人乃謂土牛之肉宜蠶,兼辟瘟疫,得少許則懸於帳上,調水以飲小兒,故相競有致損傷者。處處皆用平旦,而衢州開化縣須俟交氣時刻,有至立春日之夜。而土牛么麼,僅若狗大,其陋尤可笑也。漢志又載:季冬之月「立土牛六頭於國都郡縣城外丑地,以送大寒」。今時無有行者。
  ○歷代帝后陵寢被盜
  漢文帝贊云:「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劉向以成帝營昌陵不成,復歸延陵,制度泰奢,上疏諫曰:「孝文皇帝去墳薄葬,以儉安神,可以為則。」而晉史愍帝建興三年六月,盜發漢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綵帛不可勝紀。時以朝廷艸創,服章多闕,敕收其餘,以實內府。而史不言何陵之物。遂使後世疑瓦器為不然。按赤眉在長安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凡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宋太祖皇帝即位,自周文武而下,凡掩三十六陵,而漢文亦在其間。皆唐末五代之所發者。蓋摸金之人,但見巍然大冢,安知其中為無有?自非不封不樹,則未有不發之墓也。世云張耆侍中、晏殊丞相墓皆被盜,張以所得甚厚,故不傷其尸。而晏以徒勞,遂破其頭顱而去。此乃儉葬之害
【 此乃儉葬之害 影元鈔本「乃」作「又」。】 ,是亦不幸,非常理可論也。今葬者,必瘞誌文,蓋備其必發。不然,何用置於壙中乎?
  ○筆亮與徽墨
  江浙無兔,繫筆多用羊毛,惟明、信州為佳,毛柔和而不攣曲;亦用鹿毛,但脆易禿。湖南二廣又用雞毛,尤為軟弱。高麗用猩猩毛,反太堅勁也。其用鼠須,只一兩莖置筆心中。如貍毛則見於唐史,疑亦太弱。南方春夏梅雨蒸濕,墨皆膠敗,滯筆而無光。徽州世出墨工,多佳墨,云以置灰中,則陰潤不能壞也。
  ○韓忠彥等綽號
  建中靖國初,韓忠彥、曾布同為宰相,曾短瘦而韓偉岸,每並立廷下,時謂「龜鶴宰相」。滕甫亦魁梧,而滕待之厚 【
而滕待之厚 琳琅叢書校疑「滕」當作「韓」。】
,遊處未嘗不與之俱。人呼為「內翰夾袋子」。秦觀之子湛,大鼻類蕃人,而柔媚舌短,世目之為「嬌波斯」。有揚州人黎珣字東美,崇寧中作郎官監司,又有京師開書舖人陳詢字嘉言,皆以貌像呼為「蝦■〈虫麻〉」。而瓊林苑西南一亭,地界近水,俗號蝦■〈虫麻〉亭,天清寺前多積潦,亦名蝦■〈虫麻〉窩。都中輕薄子戲詠蝦■〈虫麻〉詩曰:「佳名標上苑,窩窟近天清。道士行為氣,梢公打作更。嘉言呼舍弟,東美是家兄。莫向南方去,將君煮作羹。」
  ○五倍子
  初虞世必用方載官片大臘茶與白礬二物解百毒,以為奇絕 【
以為奇絕 影元鈔本「絕」下空一字,胡鈔閣本有「之」字,邵鈔閣本「絕」作「考」,其下有「之」字,疑脫「考之」二字。】
。本艸:茶茗荈■〈木茶〉皆一種,俱無治毒之功。後見劍川僧志堅云:「向遊閩中,至建州坤口,見土人競採鹽麩木葉,蒸擣置模中,為大方片。問之,云作郊祀官中支賜茶也。更無茶與他木。」然後知此茶乃五倍子葉耳,以之消毒,固宜有效。五倍子生鹽麩木葉下,故一名鹽麩桃。衢州開化又名僊人膽。陳藏器云:「蜀人謂之酸桷,又名醋桷。吴人呼烏鹽。」按玉篇:■〈糒,木代米〉字皮秘切。云木名,出蜀中,八月中吐穗如鹽,可食,味酸美。本艸云出吴、蜀山。余疑五倍子乃吴■〈糒,木代米〉子聲誤而然耳
【 本草云出吴蜀山余疑五倍子乃吴■〈糒,木代米〉子聲誤而然耳 按影元鈔本「山」下有「谷」字,「誤」作「訛」,疑元鈔是。】 。
  ○■〈月亷〉瘡
  瘡發於足脛骨傍,肉冷難合,色紫而癢者,北人謂之■〈月亷〉瘡,南人呼為骭瘡,其實一也。然西北之人,千萬之中患者乃無一二。婦人以下實血盛,尤罕斯疾。南方婦女亦多苦之。蓋俗喜飲白酒、食魚鯗、嗜鹽味。而鹽則散血走下,魚乃發熱作瘡,酒則行藥有毒。三物氣味皆入於脾、腎,而足骭之間,二脈皆由之。故瘡之發,必在其所。素問云:「魚鹽之地,海濱傍水,民食魚而嗜鹹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
【 魚發瘡則熱中之信,鹽發熱則勝血之徵○】 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 【 血熱而弱,故有此○】
又本艸:酒大熱有毒,能行百藥。服石人不可長以酒下,遂引藥氣入於四肢,滯血化為癰疽。今白酒麵中多用艸烏頭之類 【
今白酒麵中多用草烏頭之類 影元鈔本「類」作「藥」,說郛同。】
,皆有大毒,甚於諸石。釋經謂甘刀刃之蜜,忘截舌之患。況又害不在於目前者乎?諺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信矣!
  ○李杜詩交
  杜子美有贈憶李白及寄姓名於他詩者,凡十有三篇。昔遊詩云:「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又有登兗州城樓詩,蓋魯、碭相鄰。而太白亦有魯郡堯祠送別長句,雖不著為誰而作,然二公皆嘗至彼矣。世謂太白惟飯顆山一絕外,無與少陵之詩。史稱蜀道難為杜而發。二公以文章齊名,相從之款,不應無醻唱贈送,恐或遺落耳。按工部行二,高適、嚴武諸公,皆呼杜二。今白集中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子詩一篇,余謂題下特脫一「美」字耳。杜贈白詩云:「秋來相顧尚飄蓬,」而李有「秋波落泗水,」「飛蓬各自遠」云。以此考之,各無疑者。俗子遂謂翰林爭名自絕,因辨是詩以釋爭名之謗。「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後言「何時石門路
【 後言何時石門路 「何時」原脫,據四部叢刊本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卷十七補。】
,重有金尊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林中杯。」 【
且盡林中杯 四部叢刊本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卷十七「林」作「手」,四部備要本李太白文集卷十七同。】
又有送友人尋越中山水詩云:「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台。」少陵壯遊詩云:「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李所謂「友人」者,疑亦杜子美也。
  ○釋大人丈人
  「大人」以大對小而言耳,而世惟子稱父為然。若施之於他,則衆駭笑之矣!今略舉經史子傳之所云,以證其失焉。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大人造也。」注:大人,謂賢人君子。論語:「畏大人。」注:大人,即聖人。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注:大人謂國君。「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謂輔臣。「大人正己而物正」。謂大丈夫不為利害動移者。「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注:務口腹者為小人,治心志者為大人。如「大人弗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義亦類此。唯漢高祖云:「始大人以臣為亡賴。」云:「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崔鈞云:「大人少有英稱。」晉陳騫云:「大人大臣。」唐裴敬彝云:「大人病痛無徹然
大人病痛無徹然 宛本說郛作「大人病痛苦輒然」,五朝小說大觀同,舊唐書卷一三八裴敬彝傳:「大人每有痛處,吾即輒然不安。」疑「無徹」當作「吾輒」或「苦輒」。】
。」皆呼其父。而疏受叩頭曰:「從大人議」,則又名其叔。張博云:「王遇大人益解。」范滂「惟大人割不忍之恩」,蓋謂其母。唐柳宗元謂劉禹錫之母亦曰:「無辭以白其大人。」蘇章傳:「蘇純三輔號為大人。」注:「大人,長老稱,尊事之也。」岑彭傳:「韓歆,南陽大人。」注謂大家豪右。高駢傳:女巫王奉先謂畢師鐸曰:「揚州災,有大人死。」秦彥曰:「非高公邪?」呼韓邪單于傳:「大人相難久之。」後漢北匈奴大人車利涿兵
【 後漢北匈奴大人車利涿兵 原脫「人」「兵」,據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補。】
。唐蓋蘇文父為東部大人,則夷狄亦指尊長為大人也。梁元帝金樓子云:「荊間有人名我,此人向父稱我,向子恆稱名,此其異也。」又有名子為大人者,此人恆呼子為「大人」,此尤異也。又且鞮侯單于謂「漢天子,我丈人行」。注:「丈人,尊老之稱也」。故荊軻傳:高漸離「家丈人召使前擊筑」。杜甫贈韋濟詩云:「丈人試靜聽。」而柳宗元呼妻父楊詹事丈人,母獨孤氏為丈母。故今時惟壻呼婦翁為然,亦不敢名尊老,以畏譏笑。至呼父為爹,謂母為媽,以兄為哥,舉世皆然。問其義,則無說,而莫知以為愧。風俗移人,咻於衆楚,豈特是而已哉。爹字雖見於南史梁始興王憺,云:「始興王,人之爹,救人急,如水火,何時復來乳哺我!」荊土方言謂父為爹,乃音徒我切。又與世人所呼之音異也。
  ○右軍左軍泰山泰水
  王逸少好鵝,曹孟德有梅林救渴之事,而俗子乃呼鵝為「右軍」,梅為「曹公」。前人已載尺牘有「湯燖右軍一隻,蜜浸曹公兩瓶」,以為笑矣。有張元裕云,鄧雍嘗有柬招渠曰:「今日偶有惠左軍者,已令具麵,幸過此同享。」初不識「左軍」為何物,既食,乃鴨也。問其所名之出,在鵝之下,且淮右皆有此語。鄧官至待制典荊州,洵武樞密之子。俗人以泰山有丈人觀,遂謂妻母為「泰水」,正可與「左軍」為對也。
  ○呂居仁詩駡父
  「金虜焉知鼎重輕,指蹤原是漢公卿。襄陽只有龐居士,受禪碑中無姓名」。人云呂本中居仁詩也。而其父好問,在圍城中預請立張邦昌之人,遂為偽楚門下侍郎。有無名子大書此絕於常山縣驛,云呂本中罵厥頑之作云。
  ○衢州黃沙落
  衢州府江山縣,每春時昏翳如霧,土人謂之「黃沙落」。云有沙墮於田苗果菜之中,皆能傷敗;沾桑葉尤損蠶;中人亦能生疾。是亦嵐瘴之類也,惟雨乃能解之。
  ○僧法英
  明州大梅山長老法英,少有道譽,兼通外學。後退居在東都淨因院,嘗有堂僧以十二時歌贄之。既去,即擲之於地,曰:「是何亂道!」不謂其僧佇立戶內,皆聞見之。已而,僧自他適。久之,忽大理寺捕法英者付獄,而京師勘鞫初到,皆未示問目,但責其以何事到官,致有非所治而自狀其過者。英對以不知所犯。於是柙足縛之,仰臥牢上,以書卷令讀,盡僧之法名,凡數千名,問令供孰與相識。閱之累日,乃記贄歌之人,遂以告獄吏。吏詢遊從因由,即具道素不交關,但嘗一見而有輕笑其文之憾,恐挾此誣詆。其僧乃張懷素之黨,云與英結謀入蜀為亂
【 云與英結謀入蜀為亂 「結」原作「詰」,據影元鈔本改。】
。究之既無實跡,詢其妄引之由,果見薄之恨也。其僧坐死,英得釋放。傷人之言深於矛戟,信可為戒。一毀其文,而遽以死逮之,為報之酷,亦太甚矣!
  ○皂莢
  浙中少皁莢,澡面、涴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葉如槐而細,生角長者不過三數寸,子圓黑肥大,肉亦厚,膏潤於皁莢,故一名肥皁,人皆蒸熟暴乾乃收。京師取皁莢子仁煮過,以糖水浸食,謂之「水晶皁兒」。車駕在越,北人亦取肥珠子為之。食者多苦腰痛,當是其性寒故也。本艸不載,竟不知為何木。或云以沐頭則退髮。而南方婦人竟歲才一沐,止用灰汁而已。
  ○釋氏右袒右跽右繞
  天自東而西為左轉,一晝夜一周。日月自西而東為右行,月一月、日一歲乃周。天行速,故日月附天東出而西沒。古人譬之如蟻行磨上,磨左旋而蟻右動,磨急而蟻緩,故但見蟻隨磨轉也。釋氏每言偏袒右肩、右跽、右繞,華嚴經淨行品云:「右繞於墖,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所謂順者,如右臂之內向,日月之東行是也。而今僧徒行道,與轉輪經藏,皆自東南以至西北,乃左繞而逆行。李長者於合論中亦辨此失。但衆習已久,莫能正之耳。
  ○三長善月與二瓦
  寅、午、戌月,世人多齋素,謂之「三長善月」。其事蓋出於佛書。云大海之內,凡有四洲,中國與四夷特南贍部一洲耳。天帝之宮有一鏡,能盡見世間人之所作,隨其善惡而禍福之。輪照四洲,每歲正、五、九月,正在南洲,故競作善以要福。至唐高祖武德二年,遂詔天下,自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死刑,禁屠殺。而今世仕宦之人,以此三月為惡月,不肯交印視事。或謂唐之節度使與刺史,凡有兵者,初至當犒設,而此三月禁屠,故遷避,而他官亦循倣為之也。今又有「二瓦」之法,凡數家具六位者,以正月九月為「上瓦」,五月為「下瓦」。瓦或云兀。瓦言其破,兀言其危,忌於臨官。其八卦者,以巽為「上瓦」,坤為「下瓦」,皆以年起月,以月起日。又不知其術自何而有也。
  ○高宗南幸執政登朝謁
  高宗南幸,舟方在海中,每泊近岸,執政必登舟朝謁。行於沮洳,則躡芒鞵,呂元直時為宰相,顧同列戲曰:「草屨便將為赤舄。」既而傍舟水深,乃積稻桿以進,參政范覺民曰:「稻稭聊以當沙隄。」
  ○「三清」與「三老五更」
  高衞、黎確為吏部侍郎,孟庾為戶部侍郎,髭髮皆白,而趨朝立班常相隨,時呼為「三清」。孟年未老,而早白,給事中洪擬戲之曰:「公乃借補老君也。」蓋是時文武官多借補者。高大忠在待漏舍,忽語黎、孟曰:「吾三人趨朝,當獨早於他官。」二公問其故,曰:「三老五更,自有故事,尚何疑乎?」
  ○南宋之趙韓王
  趙普以佐命功封韓王。車駕在臨安,趙子畫、韓肖冑、王衣同為貳卿,時人目之為「趙韓王」。
  ○迪功郎
  周曼,衢州開化縣孔家步人,紹興二年以特奏名補右迪功郎,授潭州善化縣尉,待闕。有人以柬與之,往尋周官人家。曼怒曰:「我是宣教,甚喚作官人?看汝主人面,不欲送汝縣中喫棒。」又嘗夜至邑中靈山寺,以知事不出參,呼而捶之,曰:「我是國家命官,怎敢恁地無去就?」欲作狀解官,羣僧禱之,且令其僕取賂,而已。曾乾曜有醜奴兒詞十三首,皆詠外州風物。其一云:「驀地厮看時。赤帕那,迪功郎兒。氣岸昂昂因權縣,廳子叫道,宣教請後,有無限威儀。先自不相知。取奉著,剗地胡揮。甚時得歸京裏去?兩省八座,橫行正任,卻會嫌卑。」令觀周所為
【 令觀周所為 琳琅叢書校云,「令」當作「今」。】 ,則曾詞摹寫,已大奈富貴矣。
  ○胡麻等油料
  油,通四方可食與然者,惟胡麻為上,俗呼脂麻。言其性有八拗,謂雨暘時則薄收,大旱方大熟,開花向下,結子向上,炒焦壓搾才得生油,膏車則滑,鑽鍼乃澀也。而河東食大麻油,氣臭,與荏子皆堪作雨衣。陝西又食杏仁、紅藍花子、蔓菁子油,亦以作鐙。祖珽以蔓菁子薰目以致失明。今不聞為患。山東亦以蒼耳子作油,此當治風有益。江湖少胡麻,多以桐油為鐙。但煙濃污物,畫像之類尤畏之。沾衣不可洗,以冬瓜滌之,乃可去。色清而味甘,誤食之,令人吐利。飲酒或茶,皆能蕩滌,蓋南方酒中多灰爾。嘗有婦人誤以膏髮,黏結如椎,百治不能解,竟髠去之。又有旁毗子油,其根即烏藥,村落人家以作膏火,其煙尤臭,故城市罕用。烏桕子油如脂,可灌燭,廣南皆用,處、婺州亦有。潁州亦食魚油,頗腥氣。宣和中,京西大歉,人相食,煉腦為油以食,販於四方,莫能辨也。
  ○麻勃及米■〈佩,米代亻〉
  本艸:麻蕡,一名麻勃,云此麻花上勃勃者。故世人謂塵為勃土;果木諸物,上浮生者皆曰衣勃;和麫而以乾者傅之,亦曰麫勃。浙人以米粉和羹,乃謂之米■〈佩,米代亻〉
【 乃謂之米■〈佩,米代亻〉 影元鈔本「■〈佩,米代亻〉」作「悖」,邵鈔閣本同,按下文云從力者韵無兩音,疑作「悖」是。】
,音佩,而從力者韵無兩音。大業雜記載尚食直長謝諷造淮南王食經,有四時飲,凡三十七種 【
凡三十七種 據杜寶大業雜記,四時飲凡二十八種。另有五色飲、五香飲計十種,但非謝諷造。】
,並加米■〈佩,米代亻〉。乃知此書如茶飲、茗飲、桂飲、酪飲皆然,未知與今同否也?
  ○定州刻絲與各地工藝
  定州織「刻絲」,不用大機,以熟色絲經於木棦上,隨所欲作花草禽獸狀,以小梭織緯時,先留其處,方以雜色綫綴於經緯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連。承空視之,如彫鏤之象,故名「刻絲」。如婦人一衣,終歲可就。雖作百花,使不相類亦可,蓋緯綫非通梭所織也。單州成武縣織薄縑,修廣合於官度,而重才百銖,望之如霧。著故浣之,亦不紕疏。鄢陵有一種絹,幅甚狹而光密,蠶出獨早,舊嘗端午充貢。涇州雖小兒皆能撚茸毛為綫,織方勝花。一匹重只十四兩者,宣和間,一匹鐵錢至四百千。又出嵌鍮石、鐵石之類,甚工巧,尺一對至五六千,番鑷子每枚兩貫。邠、寧州出緜綢。鳳翔出鞍瓦,其天生曲材者,亦直數十緡。原州善造鐵銜、鐙、水繩、隱花皮,作鞍之華好者,用七寶■〈釒奠〉廁,飾以馬價珠,多者費直數千緡。西夏興州出良弓,中國購得,云每張數百千,時邊將有以十數獻童貫者。河間善造篦刀子,以水精美玉為靶,鈒鏤如絲髮。陳起宗為詹度機宜罷官,至有數百副。衢州開化山僻,人極麤魯,而製茶籠、鐵鎖亦佳。蘇州以黃草心織布,色白而細,幾若羅縠。越州尼皆善織,謂之「寺綾」者,乃北方「隔織」耳,名著天下。婺州紅邊貢羅,東陽花羅,皆不減東北,但絲縷中細,不可與無極、臨棣等比也。
  ○李林甫權術祖姚崇
  玄宗初立,姚崇為宰相。張說以素憾懼,潛詣岐王申欵。崇他日朝,衆趨出,崇曳踵為疾狀。帝召問之。對曰:「臣損足。」曰:「無甚痛乎?」曰:「臣心有憂,痛不在足。」問以故,曰:「岐王陛下愛弟,張說輔臣而密乘車出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於是出說相州。開元二十四年,帝在東都,欲還長安。宰相裴耀卿等建言農人場圃未畢,須冬可還。李林甫陽蹇,獨在後。帝問故,對曰:「臣非疾也,願奏事。二都本帝王東西宮,往來何所待時?假令妨農,赦所過租賦可也。」帝大悅,即駕而西。後竟罷耀卿。李林甫居位十九年,卒蕩覆天下。林甫之術,蓋祖於崇也。以唐、虞伊、周之美,而賊亂之人,猶假以為惡,況資權譎者乎!
  ○風和紀元及陶瓦圈古井
  潁昌府城東北門內多蔬圃,俗呼「香菜門」。因更修,見其鐵樞鑄字,云風和二年六月造。紀元之名,不見載籍。門西道北有晁錯廟,范忠宣再典許州有惠政,邦人為營房祠於廟傍。掘地得古井,不以甓甃,而陶瓦作圈,如蒸炊籠牀之狀,高尺許,皆以子口相承而上。世罕此製,亦莫知何時所剏也。余後官五原,鄰郡如鎮戎、懷德
【 鄰郡如鎮戎懷德 「戎」原作「戒」,影元鈔本作「戎」,按宋有鎮戎軍,據改。】 ,邊寨皆流沙,不可鑿井,教以此製,遂獲其利。
  ○陝西田窖與江浙倉庾
  陝西地既高寒,又土紋皆竪,官倉積穀,皆不以物藉。雖小麥最為難久,至二十年無一粒蛀者。民家只就田中作窖,開地如井口,深三四尺;下量蓄穀多寡,四圍展之。土若金色,更無沙石,以火燒過,絞草絙釘於四壁,盛穀多至數千石,愈久亦佳。以土實其口,上仍種植,禾黍滋茂於舊。唯叩地有聲,雪易消釋,以此可知。夷人犯邊,多為所發。而官兵至虜寨,亦用是求之也。江浙倉庾去地數尺,以板為底,稻連稈作把收。雖富家亦日治米為食。積久者不過兩歲而轉。地卑溼,而梅雨鬱蒸,雖穹梁屋間猶若露珠點綴也。
  ○峴山古蹟
  杜預好後世名,刻石為二碑,紀其勳績。一沈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余嘗守官襄陽,求峴山之碑,久已無見;而萬山之下,漢水故道去鄧城數十里,屢已遷徙,石沈土下,那有出期?二碑之設亦徒勞耳!今州城在峴、萬兩山之間,劉景升墓在城中,蓋非古所治也。峴山在東,上有羊叔子廟。萬山在西,元凱祠在焉。去三顧門四里,山下乃王粲井。石闌有古篆刻,今移在州宅後圃。過山十餘里,即隆中孔明故居之地,亦有祠。其前小山名作樂,相傳躬耕歌梁甫吟於此。萬山又名小峴,或曰西峴。故子美詩云:「應同王粲宅,留井峴山前。」孟浩然葬鳳林關外,後人遷其墓碑於谷隱寺中,遂失冢所在。習池在鳳林寺山,北岸為漢江所齧,甚邇。數十年後,當不復見矣。
  ○衛瓘石崇諸家物異之應
  衛瓘家人炊飯墮地,盡化為螺,歲餘及禍。石崇家,稻米飯在地,經宿皆化為螺,人以為滅族之應。鄭注敗前,褚中藥化為蠅數萬飛去。裴楷家,炊黍在甑,或變如拳,或作血,或作蕪菁子,期年而卒。
  ○各地食物習性
  筆談載陝右以蟹辟瘧鬼 【 筆談載陝右以蟹辟瘧鬼 「右」原作「石」,按夢溪筆談作「西」,影元鈔本作「右」,陝右即陝西,據改。】
。余在安定嘗會客,曹黃中庸食鰕駒不去■〈殻,卵代几〉,齒齦皆傷,遂擲去之。都監楊璋見瓊枝皆撥去,曰:「不喜食此脆骨。」游師雄景叔長安人,范丞相得新沙魚皮,煮熟翦以為羹,一分可作一甌
【 一分可作一歐 琳琅叢書本「分」作「縷」。】
。食既,范問游:「味新覺勝平常否?」答云:「將謂是■〈飠不〉飥,已哈了。」蓋西人食麫幾不嚼也。南人罕作麫餌。有戲語云:「孩兒先自睡不穩,更將捍麫杖柱門。何如買箇胡餅藥殺著!」蓋譏不北食也。建炎之後,江、浙、湖、湘、閩、廣,西北流寓之人徧滿。紹興初,麥一斛至萬二千錢,農獲其利,倍於種稻。而佃戶輸租,只有秋課。而種麥之利,獨歸客戶。於是競種春稼,極目不減淮北。
  ○何曾日食萬錢
  晉何曾日食萬錢,猶曰無下箸處。其子劭亦有父風,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王愷乃踰於劭,「一食萬錢,猶曰無可下箸處」。而唯曾著於世者,以李翰蒙求有「何曾食萬」之語也。
  ○蘇黃等墨迹可寶
  先公元祐中為尚書郎,時黃魯直在館中,每月常以史院所得筆墨來易米。報謝積久,尺牘盈軸,目之為「乞米帖」。後領漕淮南,諸公皆南遷,率假舟兵以送其行。故東坡到惠州有書來謝云:「蒙假二卒,大濟旅途風水之虞,感戴高誼,無以云喻。方走海上益遠,言之悵焉永慨!」余池飭寶之。崇寧初,晁無咎嘗跋其後曰:「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則莫不按劍而相眄,況嗜好吴越哉!季裕加於人數等矣!」又有昭陵於金花盤龍箋上飛白「清淨」二字,其六點作魚龍鳥獸之象,乃王著所獻三百點中所無者;又十幅紅羅上飛白二十字,本牛行王旦相家物;東坡書白紵詞與四學士各寫其詩詞,凡二十軸,懸之照耀堂宇。為利誘勢脅,於大觀之後,幸能保守。靖康中,潁川遭金虜之禍,化為煙塵。往來於心,迨今不能已已。珠玉可致,而此不可再得。是可恨也!
  ○西正陽浮屠興廢
  汝陰潁上縣與壽春六安為鄰,夾淮為二鎮,號東西正陽。其西屬潁鎮,城之中有甎浮屠,下葬西域僧佛陀波利,其石刻載其與僧伽俱來,終於正陽。云後若干年僧伽緣盡,彼當代其揚化。今亦下臨淮流,雖大漲不過墖基之陛。東坡守潁,有文祭之。禱雪即應,一方事之甚嚴。建炎元年,泗州浮門內火發,未及普照寺,而塔中已燄出,一■〈蓻灬〉皆盡。僧伽真像,僧徒僅能營救,別建殿以庇。方就,而胡寇已來,又皆燒毀,城中遂成丘墟。或云真像胡人負之北去,疑釋子諱為灰煙也。然劫燒之來,麗於形質,孰不歸空?數緣既盡,雖云堅固,亦自當滅。豈佛陀之讖,將在是乎?
  ○管中窺豹出處
  「管中窺豹」,世人唯知為王獻之事。而其原,乃魏武令中語也。魏志注:建安八年庚申,令曰:「議者或以軍吏雖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國之選。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豹!」
【 一似管窺虎豹 三國志魏書卷一武帝紀「豹」作「歟」,集卷二同。】
  ●雞肋編卷中
  靖康初諸口實
  以人為糧
  尊勝陀羅尼
  建炎後國用窘匱一斑馬線
  真宗時宋遼誓書
  「省記條」與「幾乎」賞
  王■〈宀禹〉萬格刻薄苛細
  紹興初財用窘匱一斑
  兩王夜叉
  孔子家世及歷代封贈大略
  章誼作法自弊
  釋鶻雕
  張九齡阿世
  釣絲浮子
  唐明皇敕突厥可汗書
  李勣之作俑
  玉袋緋衣銀魚
  宋宗室環衞官不書姓
  龍城錄載金華山洞劉仲卿事
  地名雷同
  張文潛狀貌似布袋和尚
  三覺侍郎趙叔問
  三照相公范覺民
  臨安藏冰與鎮江進冰船
  泉福婦人轎子與廣州波斯婦
  黃羊與■〈口畜〉酒
  洪炎制詞之謬
  蔡京判「中」字有真行草之殊
  案讞判筆
  宋煇謬政士民詆惡
  用典當究其初
  華嚴經凈行品之異
  制詞竄易
  曾鞏鑑湖圖序
  京中歲大中小祀
  諸祀用樂及齊日
  曾子固書魏鄭公傳後
  王令上劉莘老書論詩
  曾子固厄台記
  李邦直韓惟忠墓表
  論蔡京太清樓記與皇帝重幸鳴鑾堂記
  中原避禍南方者遭遇之慘
  范純祐逸事
  中書舍人押字
  任忠厚喜嘲謔
  廣南僧有率室家
  陶弼全州詩
  蔡京親奉聖語瑤華復位劄子
  范仲宣感神宗全族之恩
  建炎後俚語
  僧文用之權術
  莆田通應子魚
  南宋初罷易執政及遷官之頻
  隨軍老子
  二府除拜要略
  舉主累門生
  蘇軾重送顧臨詩
  繫捉錢
  釋藍尾酒膠牙餳
  玉樓銀海
  兩來子與二形人
  碌軸相搏
  洪擬黃叔敖逸事
  浙人諱鴨
  崇寧中黨禁之嚴
  徽宗微行估人呼為保儀
  帝宗族姬之讖
  楊大年評宋景文昆弟落花詩
  陳無已詩用俗語
  南宋初員多闕少
  靈壁石、大湖石、巧石
  郡守呈敕用監鎮
  地名久訛
  明堂支費
  紹興軍費
  孔子宅
  十世登科
  甄姓考
  紹興元年官吏月錢
  蔣仲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笃行才能出奇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