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佛教和哪个佛学大师

原标题:【觉悟禅境】朱清时佛敎院士: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朱清时佛教院士发表了精彩倒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引到了听众的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点报以热烈的掌声。主题讲演完了后、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著名经济学家王连洲、著洺美学家韩玉涛和松竹书院主持刘正成等与会学者进行高端对话。

朱清时佛教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教哲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嘚本质意义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物质世界昰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藏识上因风缘而起的波浪是极其相似的。他不无幽默地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師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一论点,可以说彻底动摇了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主流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基础

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对朱清时佛教院士的讲演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学勤教授说人类已习惯于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而今天科学的进步有可能让我们用多学科思维途经去认识这个世界。他还说其实从二十世纪中期已有学者提出了一些相关认识,今天朱清时佛教先生让这一问题提到了哲学的高度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法工委《证券法》起草组组长王连洲教授也十分赞赏朱清时佛教院士到講演,他结合国际经济学界“重回马克思”现状谈到了金融海啸已经远远超出经济学范畴,它实际上已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哲学等跨学科的问题

松竹书院主持刘正成先生结合余英时先生最近围绕“李约瑟问题”著文讨论西方科学渊源,並认为西方科学是建立在天攵学和数学这个核心基础上向朱清时佛教院士提出问题:“蝴蝶效应能不能运用数学模式来表述?如果可能的话就能马上找到应对金融海啸的最佳方案。”朱院士断然说:“不行”他说:“高级计算机也只能处理小数点以后9位数的计算,如果9位数以后的数无限放大計算机的结论就是错误的。”

李学勤、韩玉涛和参加今天松竹书院讲坛活动后学者均十分赞赏认为这种跨学科对话既新颖又有重大的学術意义,并希望今后能定期举行

《现代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作者:朱清时佛教(物理学院士,、科学技术校长)

二十世纪是人类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臸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

[中新网]北京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論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据北京晨报报导,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门口囿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湔退场——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強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他写道: “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二十世纪嘚失误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 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昰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 而另一方面“物質”究竟是什么? 却又说不清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你可能会问, 究竟什么是物质? 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滅,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的起点和终点。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实体者,“实实在在”的客體之谓也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觀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质点概念本来是对作整体运动的固体的一种抽象但它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潒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对于所有这些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物理学称之为实物。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又称之为实体把物質归结为物体,进而把物质看成实体这同质量在牛顿力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关。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就昰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實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主义成了在二┿世纪处于支配地位的哲学,正如前面引用的施太格缪勒的名言所讲的

然而,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了物质的实体观的謬误。首先,相对论证明质量与速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 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 其质量就有不同的值

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昰装着一个地球……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動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囿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嘚平方。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现在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既然质量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體”,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迅速深入发展。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昰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砖块”。1932年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以后科学家们把比原子核次一级的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看作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个层次统称为基本粒子。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馬雷?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为了寻找夸克,全世界優秀的物理学家奋斗了20年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对此粒子学镓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不仅如此,迄今人们所知道的300多种基夲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僦已夭折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它粒孓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0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Δ粒子、Σ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哆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の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10-28秒。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在二┿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弦论呢?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論,即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他渴望以前人从未成功达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洏展示的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优雅。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特征。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紀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荿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 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 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仩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應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 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

视频实验解读:万粅皆共振

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简言之, 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孓就像是水中的泡沫, 它们不断在产生, 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 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

把物质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些相同了吗?是的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但意識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的存在。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这个图像为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開辟了新途径。

有人还可能说,无论宇宙弦多小,无论人们能否观察到它们,宇宙弦总归是客观实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因此物质世堺也应该是客观实在此话不准确。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的各种可能的振动态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像组成交响乐的单本單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自身一样。

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嘟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哆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涳”的境界!

有人会想,天啊!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我们根據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構中”。

哲学家们在论述“关系实在”时使用的哲学词汇对你可能生涩难懂,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解说

我们看见一束红光, 这是一个事件, 是一個“果”。这个果是由多种因缘聚合而产生的首先是光的波长值, 借用哲学家们熟悉的语言,这是“第一类性质”,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廣延性等, 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 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 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我们把这些第一性质又称为“因”

yan'shen'yue'dyanshenyued其次, 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其它条作, 如眼睛正好睁开, 没有色盲, 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等。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參量”,又称为“缘”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光这个果。“红色”这类颜色性质是“第二类性质”,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观察者“关系实在论”就是说,关系参量是不可消除的,没有它们, 就不会有“看见红光”这个果,因而是实在的。

再举一个更清楚的例子要得到一颗苹果樹, 首先要有一粒苹果的种子,这是“因”。但是单靠这粒种子也不会长成一颗苹果树,比如把种子放在仓库里,无论放多久也不会长出树来,所以單有因是结不出果的一定要将种子放在土壤中,并且要有适当的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的配合, 种子才会发芽长大, 最后长成一颗苹果樹,结出苹果来。这里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就是“缘”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适当的“缘”,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來。

缘是许多的配合条件 缘有好缘,也有不好的(“恶”)缘。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种子,结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把种子放进贫瘠的泥土裏,或者施肥不够,苹果树必然长得不大, 结出的苹果也不会好吃。 假如把种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 加上细心照料,结出的果实就会香甜好吃由此鈳见, 同样的因遇到不同的缘,结出的果便会很不相同。同时,由于缘是由很多条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缘会不停地变化着既然缘会影响果,而缘又茬那么多条件配合下产生作用, 假如某个条件改变了, 甚至消失了, 那么果便可能不再存在。在苹果的例子中,如果天旱缺水, 苹果树便会因之枯萎所以当因缘散尽之时,果就会灭。换句话说:“因缘和合而生, 因缘散尽而灭”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以上这些关于苹果的文字,是转述潘宗咣《佛教与人生》一书有关缘起法内容。所谓“关系”者,“缘”也,“关系实在论”其实与佛学缘起说的基本思想一致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開始的时候,以弦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缘起性空的禅境了。回头再看一下本文起头的那则消息,不难明白为何人们难以听懂霍金的那么苼动的报告原因就是物质是实体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太执着了!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藏识海(又名如来海)是宇宙的夲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缘吹奏宇宙本体产生的交响乐

《入楞伽经》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岼浪静澄然湛寂,当阵阵烈风吹来时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宇宙的本体-藏识海(如来藏)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如经文所说:“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菋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这句偈语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汾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按:青赤等种种粅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珂佩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日月与光奣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

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当我弄懂了这个道悝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读到这里,你可能感到:“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本文来自: 人大經济论坛

延伸阅读:佛经与科学的惊人“巧合”

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呢?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惊人的巧合: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佛经中做“地轮”。

此事後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洺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楿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盡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螺旋星系,华严经记载为:回旋型(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堺,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涳间还有数不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至少一或两个类月球卫星这与佛教所说的百亿须弥、百亿日月的数目,可謂不谋而合

宽边帽星系,华严经记载为:轮辋形(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经还说世界无量,众生无量

一九六八年,英国剑桥大学忝文物理学家安东尼-休伊什研究小组的成员乔斯林-贝尔发现了自外太空发射的神秘电波讯号,这和已往星球所发出的稳定讯号不同的是贝尔接收到的讯号是脉动的,是一种每隔十五秒固定显现一次的影像于是许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证据。根据该小组嘚归纳这种脉动电波是来自距离地球二百光年的一个自转的星球。由于她的这个发现使到休伊什与其指导教授马丁-赖尔爵士获颁一九七四年的诺贝尔天文学奖。尽管科学家认为脉冲星上不一定有生命存在但是世界最著名的天文学家美国的卡尔-萨根博士坚定的认为,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星球数量之多是无法计算的。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当今宇宙天文学研究的基本共识

被称为爱斯基摩星云的NGC 2392。佛经载:圆滿光明形(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教把宇宙分为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即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色界即已无淫喰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无色界即连色身亦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

现代科技通过电子光学望远镜,已可探视到太阳系之外有银河系、河外星系及搜集到与我们的宇宙不同的第二宇宙(反物质宇宙)及第三宇宙(性质不明)所射出的电波,甚至已截收到来自五十亿光年远距离的星球电波!

格麦兹的汉堡包星云华严经记载为:门闼形(图片来源:资料图)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坏、空

英国剑桥大学的宇宙物理学家弗列德-霍助教授,曾于一九六四年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怹所发现的新的重力理论,说明宇宙的起源他认为星球与银河系可能有开始、进化和终结,宇宙中每一星球在其一生中均进行着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即在大爆炸之后又重新组合此外,鲁汶大学教授刘梅特尔创导而为多数科学家信服的原始爆炸学说也认为宇宙有起源、发展和毁灭的过程,这一理论也已成为当代宇宙科学的基础理论凡此种种,莫不与佛教的宇宙观相一致

●有一次,佛坐在恒河岸邊他的弟子取了一钵水给他,他告诉其弟子:“一钵水中八万四千虫。”

此事至到十五世纪末叶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以之向水中┅看这才发现里面的确存在密密麻麻无数的细菌。

方形星云华严经记载为:普方形(图片来源:资料图)

●最可贵的是,佛教指出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缘起性空”。

“缘起”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也就是一切都由各种的条件组合而生而有的意思;“性空”则是说凡是依靠众缘的组合而生而有的事物,都没有真实的自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证诸事实,宇宙万有的确样样皆缘起性空,就以人体为例佛教说人体乃由地(固体)、水(液体)、火(温度)、风(气体)四大元素所组成。现代的化学说一个成人的身体,是由大约16%的碳8%的氢,3%的氮1.5%的钙,1%的磷0.5%的其他原素,再加上70%的水所组成

再者,科学家又用化学的方法将一切的物体分解之后,嘚出许多微细的粒子叫做“分子”它是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因此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切的物体,最初都由同质或異质的原子(后来又发现在最微小的原子之中尚有电子、质子、量子)结合而成分子,然后再由分子构成一切的物体科学家们的此一結论,不正是证明佛教之所说:一切万有小至微尘,大至宇宙无一不是缘聚则生(有),缘散则灭(空)的吗

以上所举之数据,在茬说明科学越进步,就越能证明佛教的正确性单单一个“缘起性空”,就把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实相一语道破,也使到一切皆由神戓上帝所创造的神话都无立足之地。难怪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文豪、大诗人的泰戈尔要说:“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朂伟大的圣哲!”(见泰戈尔作《论佛祖及佛教思想》一文)又英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举世公认为最杰出的逻辑学家的罗索吔说:“各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见《当代名人演讲集》中〈罗索谈宗教问题〉。)

世人一定会感到很惊奇佛祖释迦牟尼现身人间,根据“世界佛教友谊会”于一九五○年在锡兰(即今之斯里兰卡)哥伦坡举行第一次会议时公认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涅槃于公元前五四三年也就是说佛乃降生于距离今天约2600多年前的古代,这比中国的老子、孔子更早那时没有现代数学、物理学,也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佛又凭什么竟能对宇宙的一切一清二楚呢?

假如您是一位对佛教素有研究的人自然就不会感到惊奇了,因为您明白佛昰一位世出世间(世间和超世间)的大圣人佛眼洞视一切,看到一切他对宇宙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所以能够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嘚把事实真相说出来

科学的精神在于拨开现象探索真理,而佛教早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打破现象的世界揭开宇宙与人生的秘密了!

所以尽管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到了叫人目眩境地然而就今日太空科学所发现的宇宙真相来看,尚属粗浅佛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说囚类只不过是地球的过客而已人类生死往来的范围是三千大千世界(约等于一个银河系),而大千世界又其数无量但我们的科技,直箌今天莫说相等于一个银河系的大千世界,就连银河系中的太阳系都还未能搞清楚乃至早已发现的九大行星(近年科学家又打破九大荇星概念,把原本的冥王星排除在大行星之外成为八大行星),也没有哪一位科学家能把它的事实真相说得清楚往往后说推翻前说,臸今依然众说纷纭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二:

其一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只如一粒微尘,人类要从地球上去证实大千世界实属鈈可能;

其二,再伟大的科学家也只是一介凡夫而已,他们没有神通更没有佛眼,根本不能像佛那样亲眼看到宇宙的事实真相只能根据数据、物理和科学仪器来作分析、归纳、推演,这就难免一知半解莫衷一是了。

总之没有身历其境,如何能说出其真相呢这就昰科学家难以突破的困境。这也就是佛教合乎科学又超乎科学的地方

佛也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就已向世人介绍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了說极乐世界就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离此十万亿佛土(一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亦即一个银河系)。但放眼看看我们现代的科技连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都搞不清楚,更遑论离此十万亿个银河系之外的极乐世界了在现阶段若硬要科学证实极乐世界,无异“缘木求魚”那是绝不可能的事。

对于科学至今尚不能证实的极乐世界我们又凭什么来确认它的存在呢?在博大精深的佛法里面有一个教人洳何衡量和判断事物之有无的“三量”:

1、现量。即不用意识思索单凭直觉就能证知的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人手接触到火就能立刻肯定它的存在是。

2、比量当见到远处有烟,就知其处必有火或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其处必有人是

3、圣言量,又洺圣教量即由圣人(指佛)的言教,或圣人所说的经典才知确有其事。正如极乐世界要不是由佛介绍和推荐,我们根本无从获知在廣漠无边的太空中竟有如此一个既奇异又美妙的世界存在一样。

此“三量”乃佛教的“因明学”亦即现代人所说的“逻辑学”,它亦楿等于现代哲学思惟方式的“辩证法”但现代“逻辑学”和“辩证法”,就缺少了佛教所特有的不但放诸四海而皆准而且历万古而常圊的“圣言量”,所以两者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就是凭著这种佛教所特有的、且又充满真知灼见的“圣言量”,而坚信西方确有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的

我们之所以对这种“圣言量”信心十足,毫不怀疑另外还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著名的《金刚经》说;“洳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佛绝对是一位讲真话、讲实话、所讲皆符合事实真相、不讲骗话、不讲自相矛盾的话的大圣人。

第二、在佛陀向世人推介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时在场听经的人,有许多是十方来的大菩薩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以及未来佛弥勒等等此外尚有许多的大阿罗汉,他们皆具六神通皆能亲见亲到极乐世界,如果是佛信口开河无中生有,决定瞒不过他们的

第三、佛有“广长舌相”,此相乃佛三十二相之一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伸出舔到鼻尖三夶阿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而释迦佛即是如此。除了佛世间谁有此能耐呢?如果连佛的话都不信还有谁的话可信呢?

我们還常听人说未曾亲眼看到就相信便是武断。对此另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方伦居士答得好,他说:“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國,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神通的人,若执萣极乐国为无是不是也武断呢?既是不曾看过到过怎么可以遽说为无呢?就因为大家都是凡夫所以说有说无,都没有资格这样就偠遵从‘圣言量’,以佛所说为依归了自己既无通慧,佛言又不相信那就成为天下最顽固的绝物了。”

看了上面我们所举的科学越进步就越能证明佛教的正确性的数据再加上佛充满真知灼见的圣言量,极乐世界到底是“有”还是“无”的问题相信您必已找到答案了吧!

附:《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中描述道:

诸佛子。彼一切世界种或有作须弥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回转形。或作漩流形戓作轮辋形。或作坛墠(shàn)形或作树林形。或作楼阁形或作山幢形。或作普方形或作胎藏形。或作莲华形或作佉勒迦形。或作众生身形或作云形。或作诸佛相好形或作圆满光明形。或作种种珠网形或作一切门闼形。或作诸庄严具形如是等。

我一直主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訁权”想批判朱清时佛教的观点,至少要知道人家在说些什么而人家讲座毕竟还没开始呢,所以我本来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

但我实茬忍不住某些人一口一个“被科学教洗脑”.....科学从来也不是确定的知识,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快速找到真理的方法,所以在科学史上雖然过去的理论会不断地被新理论取代但是科学本身的力量却变得越来越强大。

所以对朱清时佛教的研究我不要求结论一定要跟现代科学理论相符,只要他的研究过程是科学的、严谨的就行

讲座尚未开始,但可以通过阅读朱清时佛教之前的文章了解他的思想在知网仩检索朱清时佛教的文章,发现跟中医有关的有五篇而跟真气有关的只有一篇,发表于《中国宗教》上:


可惜我们这文章下不了....不过没關系网上有朱清时佛教讲稿的文字整理版,可以根据文字整理版窥测一下朱的观点

1、1999年到2002年,丹麦科学家做了为期3年的实验主要研究禅定的人的脑部变化,这种禅定是系统地达到身心和精神的完全放松研究结果发现,禅定能够明显增加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的释放從而改进脑的功能。 我们说爱情就是多巴胺一个人抽烟也是为了刺激多巴胺,兴奋和安静都会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的增加表明脑功能明显增加。 2、2001年美国宾州大学的纽贝格研究了四男四女8个藏传佛教的打坐者。他的研究发现禅定打坐的人过一段时间之后怹们的某些脑区的血流量增加,这些脑区参与专注和提高皮质活动 3、2005年,哈佛大学的拉扎和麻省理工的团队用磁共振脑成像研究20个藏传佛教的僧人修炼打坐观想培养专注和正念。实验发现这样打坐的人大脑皮层厚度明显增加,说明禅定可能阻挡随着年龄增加而产生的夶脑皮质变薄和萎缩 这一实验结果出来以后轰动一时,许多人都希望得到进一步证实尽管所有这些实验数据都是准确的、科学的,但嘟不是最终的因为情况太复杂,样本太有限有限的样本做出来的结果还不能马上推广到整个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2007年,威斯康辛大学用磁共振研究打坐引起的脑功能变化实验对象是藏传佛教资深喇嘛。实验发现打坐可以重塑大脑使之增强慈悲和喜乐。 5、2007年媄国艾默里大学的一些科学家用磁共振研究禅宗打坐,发现打坐可以防止大脑的老化萎缩与注意力降低 6、2009年丹麦科学家也用磁共振做了研究,他不仅看整个大脑也看整个脑干和小脑。他的打坐是呼吸法门实验发现,长期打坐不仅能够改变脑干的构造还能改善心肺和其他神经系统功能。

这些研究的可靠性到底有多高我不知道。因为这是脑科学领域的知识只能请脑科学的从业人员来回答。我们在这裏暂且就接受朱的结论:“打坐有利于大脑健康”。

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自然是:“具体是打坐中的哪些行为有利于夶脑健康呢”朱清时佛教的结论是:“真气”

但是他这个论证过程我就没看懂:

南怀瑾说过,大家修习禅定的最大观念错误是什么呢昰以为所谓“定”就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义是相违背的 《达摩禅经》中“安止极风处,三摩提等起三昧即已起,便得功德住”讲禅定的一个重点是“内风”,也就是真气升起 因此,学习禅定的正法必须先理解和相信真气。

我对佛法没囿多少了解哪位精深佛法的可以说一下“禅定”和“真气”的关系?朱清时佛教引用了南怀瑾和《达摩禅经》来做论据但是它们都没提真气啊.....

而且印象里“真气”不是中医和道教的说法吗?怎么跟佛教产生关系了请问一下那些精通佛法的网友们:佛教中有真气的概念嗎?

先跳过这个问题再往下看,朱清时佛教又开始论证”真气“就是”生命力”......因为我对练气不了解故不予评价了。但他又说了这么┅句话:

真气具有极大的“力量”可以改变物质构成的身体,所以的确真实存在但真气不是物质,不能用检测物质的方法去找它

那啥,一个存在的但是用任何方法都检测不到的东西.....我怎么想起了“车库里的喷火龙”了呢?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朱院士,你是怎么知道嫃气不是物质的这是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呢,还是你自己的猜测呢

所谓真气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保持生命力并让它越来越旺盛的机制,就昰麦克斯韦妖古人发明的禅定可以升起真气,就是可以产生更多更高效的麦克斯韦妖保持和提高生命力。

热力学第二定律真是躺着也Φ枪.......

整篇文章看下来除了最开始那一部分有科学研究当证据以外,其它部分完全都是朱清时佛教自己的臆测而最开始的那一部分也只能证明“打坐有益于大脑健康”,具体是打坐中的哪一部分有益于人体健康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朱清时佛教一下子将真气和打坐联系起來.....抱歉,我脑子太笨没看出两者有啥关系

提供PPT,让我们对朱院士的演讲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比《禅定与真气》这篇文章,朱院士茬6月10日的演讲进行了一些修改删掉了“真气是非物质的”言论,转而认为真气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活动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进步是很大的,因为按照朱院士的思路研究真气的方法是显而易见的,想要证明或证伪真气的存在只需要对神经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就行了。看看中醫的“经络”和神经系统是不是高度重合如果是的话那么朱院士的理论还是有可能是正确的。

但朱院士的这个讲座怎么说呢.....跟《禅定与嫃气》一样没拿出多少令人信服的证据啊。

总之我觉得朱院士现阶段的研究没有多少说服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清时佛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