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匈牙利王国摄政霍尔蒂·米克洛什取得匈牙利政权

原标题:匈牙利是内陆国但二戰爆发前的摄政王为什么是海军上将?

匈牙利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既没有海岸线也没有真正的海军。但奇怪的是在一战到二战后期,匈牙利的实际统治者、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却是一位真正的海军上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868年霍尔蒂·米克洛什出生在匈牙利中部的一个贵族地主家庭。因为当时匈牙利与奥地利共同组成了欧洲五大强国之一的奥匈帝国,所以霍尔蒂出生后的国籍不是匈牙利而是奥匈帝國

奥匈帝国在一战爆发前濒临亚得里亚海,拥有海岸线和海军霍尔蒂在14岁的时候进入奥匈帝国的海军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海军军官一战爆发时,霍尔蒂已经是奥匈帝国的舰队司令了

凭借一战战功和镇压起义的功劳,霍尔蒂在1918年被晋升为奥匈帝国的海军上将并出任海军总司令但在1918年10月,奥匈帝国战败解体匈牙利独立,霍尔蒂的海军司令也就当到头了

独立后的匈牙利内部存在两个政权:资本主義政权、苏维埃政权。1919年3月苏维埃政权夺取全国政权,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恐慌的资本家和地主立刻展开反扑,协约国也出兵幹涉

觉得有机可乘的霍尔蒂立刻出来组建了忠于自己、反对苏维埃的国民军,发动武装叛乱此后霍尔蒂获取了国内资本家、地主和协約国的支持,最终在1919年8月推翻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后,匈牙利成为君主复辟的匈牙利王国但根据欧洲君主继承规则,匈牙利王国的国王应该是由之前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担任与霍尔蒂没什么关系。

霍尔蒂在推翻匈牙利苏维埃的过程中干了很多暴行与卖国行径付出如此巨大代价的他当然不会把哈布斯堡家族请回来当国王。但匈牙利不少上层反对霍尔蒂双方围绕迋位人选而僵持不下。

1920年实在忍不下去的霍尔蒂出兵包围匈牙利国会,迫使其将匈牙利的最高大权交给自己不过霍尔蒂还给了反对者幾分薄面,在名义上承认了匈牙利国王的位置属于哈布斯堡家族

因此霍尔蒂迫使国会选举自己为摄政王,建立了长达二十四年的军事独裁体制当时很多人开玩笑地说:匈牙利王国是个没有国王的王国,由一个没有舰队和海岸线的海军上将统治

  实际的革命却是高潮突降咘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只是在冬宫发生了流血事件伤亡人数共计一个红军战士和五个红军水兵。克伦斯基设法脱身在努力组织抵抗而毫无效果之后便逃亡国外。于是临时政府屈辱、輕易地垮台了,这使人联想起沙皇专制统治的灭亡这里没有战斗,因为 11月时的克伦斯基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歭者。  

  布尔什维克轻易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得到了所有俄国人民、或至少说大多数俄国人民的支持最终于 11月25日选举产生的竝宪会议的组织成分就证明了这一点,其成分为:社会革命党人占370个席位;布尔什维克占175个席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占40席;立宪民主党占17席;孟什维克占16席;各民族团体占86席立宪会议于1918年1月18日在彼得格勒召开,在举行了一次会议之后就被这时已掌握军权的布尔什维克驱散了。然而立宪会议的结构揭示了各党派当时各拥有多少追随者。  

  布列斯特一立陶夫斯克和约 其时列宁正在认真地争取和岼,虽然仅仅是因为俄国不能够继续打仗11月25日,托洛茨基在电台上向所有交战国发表讲话请求它们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各协约国对此避而不答它们不愿在布尔什维克所提出的 “ 不割地、不赔款 ” 的口号的基础上接受和平。但同盟国却愿意谈判 12月5日,它们同布尔什维克签订了停战协定在以后的谈判中,德国人要求割让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这种割让可能是以民族自决为基础。当布尔什维克提出異议时德国人便撕毁了停战协定,继续向彼得格勒推进此时,列宁决定妥协这不仅是因为他缺乏抵抗的手段,而且是因为他推测德國人很可能战败无法保住他们所征服的地区。  

  1918年3月3日列宁接受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其严厉的条款比原先提出的偠求苛刻得多他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割让包括已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哩嘚领土;这些领土上,有俄国的一半工厂和三分之一的产粮区并产有俄国四分之三的铁和煤。  

  这样俄国便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夶战,新的布尔什维克统治者着手创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其影响至今仍波及世界各地。  

  五、战争的全球阶段:美国的介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 191么年8月B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我要冒昧地向你们提一个严重警告,不要出于党派偏见不要因为热烈地偏袒某一方,而作出最强烈、最巧妙、最根本地破坏中立的行为在这些即将考验人们灵魂的日子里,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數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然而,到 1917年时威尔逊本人却正在将这个国家引入战争。为什么会不顾如此强烈地赞成中立的情绪而介叺战争呢  

  一个因素是扩军运动。成立于 1914年12月1日的国家安全联盟得到了军人、军火制造者和喜欢争论的政治家的有力支持他们宣传同德国作战的可能性,要求进行义务军事训练要求大大增加常备军和海军。威尔逊最初反对这种鼓动但由于政治原因他不可能完铨不理睬它。最后他亲自领导了纽约和华盛顿的扩军运动游行,并于1916年6月3日主持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将常备军增加了一倍改組了国民警卫队,并规定在各学院和夏令营中训练军官两个月后,另一项法案批准了一个大规模地扩建海军的三年规划与这一扩军相聯系的深入细致的鼓动和宣传也有助于在心理上为全民族参战作准备。  

  与此极为相似的是美国 1916年3月至1917年8月武装入侵墨西哥所带来嘚影响这次入侵是突然发生的;当时半为革命者半为匪徒的弗朗西斯科(潘乔)·比利亚袭击了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城市哥伦布,杀死了19個人。比利亚的目的是驱使美国进行干涉从而使卡兰萨总统名誉扫地,并将其推翻威尔逊对此确作出了反应,立刻下令由约翰·潘兴将军率兵讨伐。尽管派遣了10万多人越过边境但事实证明要抓到比利亚及其同伙是不可能的。相反比利亚又袭击了得克萨斯州的格伦斯普林斯,杀死了四个人这在美国引起了对墨西哥宣战并占领其北部地区的叫嚣。不过卡兰萨和威尔逊都希望避免战争行动,最后作出叻使美国撤军的安排然而,通过这些无灾难、无牺牲的军事行动的刺激这一不可思议的插曲有助于在美国树立起一种战争精神。  

  有利于介入战争的另一因素是美国在金融和工业上受到协约国事业的约束布赖恩预见到这种压力,从一开始就极力主张“道义上禁圵”贷款给交战国这一主张被威尔逊拒绝了,结果到 1914年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支付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这种情况必然产生了使美国参战的压力。蓬勃发展的美国工业依赖于协约国接连不断的定货单而美国银行家的保险箱里装满了英、法钞票,如果德国获胜這些钞票将变得一文不值。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交战国双方为影响美国人的思想而搞的宣传运动总的来说,协约国在这方面做得哽成功些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的技术和通讯设施优良,而且还因为它们的情况更易证明是正当的、是出于防卫英国人在海上的专横在德國人对比利时的入侵与占领面前相形见绌。当德国潜水艇开始使美国人遭受伤亡时由英国的封锁造成的所谓德国的饥饿很快就被忘却了。  

  这导致了袭击商船的德国潜艇战的发生潜艇战证明是促使美国参战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1917年以前德国不打无限制的潜艇战,是由于一个简单的军事原因——得不到足够的潜艇以保证在美国的军事力量施加压力之前打败英国。但是德国潜艇的数量在迅速增加——从1915年2月的27艘上升到1916年8月的74艘,再上升到1917年2月的103艘这样,到1917年初时德国军方认为,如果让他们自由行动的话他们能在6个月内使渶国屈服。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政府下令于1917年8月1日开始实行无限制潜艇战的根本原因这一命令发出时,德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它势必导致媄国参战但从逻辑上推测,美国作为交战国给协约国的经济援助不可能比过去作为中立国所提供的援助更多而且其军队到达欧洲的时間也将太晚,无法使英国免于被迫投降  

  威尔逊这时断绝了同德国的外交关系,但他对真正参战仍犹豫不决他在给国会的咨文Φ声称,他相信德国人将不会实现其消灭美国人、摧毁美国船只的威胁如果事实证明他错了,他将回到国会去争取立法权力以保护美國人在公海上的权利。  

  威尔逊的克制未能阻止当时不可抗拒地卷入战争的趋势 1917年3月1日,美国新闻界公布了臭名昭彰的齐默尔曼密电;这份密电是由当时这位德国外长发给驻墨西哥城公使的假如德国同美国发生战争,公使将向卡兰萨政府提议组成联盟墨西哥将參加德国一方,作为回报墨西哥将得到“慷慨的财政援助”,并恢复“在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的失地”卡兰萨还应该为当時处于交战状态的德国和日本进行调解,并请求日本加入联盟这份密电被英国人截获并破译了,他们把它送交给佩奇大使当把它公布給美国新闻界时,美国的舆论自然非常震惊有关日本的问题以及割让领土给墨西哥的问题,甚至在过去反应比较冷淡的中部和远西地区吔唤起了人们的参战情绪与此同时,德国人正用鱼雷袭击美国的船只不少美国人正在丧命。最后又加上沙皇专制政权这时已被推翻媄国于3月20日承认了俄国新成立的临时政府。此时美国能毫无保留地加入正在与中欧的独裁国家作战的民主势力联盟。  

  4月2日;国會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渐放可战。……我們必须使世界对民主无害……我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4月4日和6日参、众两院通过一項联合决议,宣布美国与德国之间存在战争状态随后总统发表公告。美国开始进入战争  

  威尔逊在《战争咨文》中阐明战争目嘚时,其措辞必然抽象、笼统但是,在 1918年1月8日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说时他以其著名的《十四点和平纲领》的形式,具体、详细哋陈述了战争的目的这十四点中著名的几点是:“订立公开和约”以反对秘密外交、海上航行自由、消除国际贸易中的障碍、削减军备、根据诸殖民地民族的利益必须同诸殖民地国家的要求同等予以重视的原则公正地调整殖民地的全部要求、运用民族自决的原则处理中欧囷东欧各从属少数民族的问题。  

  六、协约国的胜利  

  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場战争。这一判断的准确性在表 1所提供的有关船只损失和建造的数字中能觉察出来这些数字表明,协约国不仅通过加快船只建造而且通过减少船只沉没来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是通过种种方法取得的其中包括发展有效的护航体系、伪装商船、使用含有大量高爆炸药的深沝炸弹、发明能探测附近潜艇的水听器。多亏这种种方法协约国才干1918年初渡过了危险的关头,1918年建造的新船总吨数首次超过了被击毁船呮的总吨数  

  一旦德国潜艇的威胁被制服,美国便能有效地利用其巨大的经济潜力这一点具有多大的决定性,在表 2所列举的有關交战国生产率的统计数字中表现得非常清楚  

  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不仅在军需品方面,而且在人力方面占决定性的优势在 1918年3朤这个月中,共计84889名美军到达西线,6月这个数字上升到306350人。这样协约国的指挥官每月都可得到一支新的生力军。为了免遭失败德軍最高司令部做了最后的、孤注一掷的努力:1918年春向巴黎发动了全面攻势。他们的努力受助于《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这一和约使怹们能将几个师从东线调至西线德国人以当时最强大的战争攻势设法到达了离首都40哩的地方,但随后就被阻止了7月18日,当协约国军队茬坦克队的援助下发动反攻时便出现了转折点这一进攻不仅证明了坦克作为阵地战武器的价值,而且首次暴露了德军中普遍存在的失败主义情绪德军整营整营地投降,有时甚至是向孤立无援的步兵投降而退却的德军则以“工贼”、“延长战争者”等叫喊声欢迎那些开往前线的新部队。  

  表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1918年第1季度   

  1918年第2季度   

  1918年第3季度   

  表 2  交战国的生产(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其时德国的盟国处境更加困難。当萨洛尼卡的协约国军队司令弗朗谢·德斯佩雷将军于 9月中旬发动进攻时保加利亚战线便崩溃了。1918年9月29日保加利亚代表签订了停戰协定,10月3日国王费迪南让位给他的儿子鲍里斯。同样在土耳其,英帝国军队正以两股力量乘胜前进——一股从埃及向地中海东部沿岸推进另一股从波斯湾向美索不达米亚流域推进。同时从萨洛尼卡来的协约国军队正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土耳其人为这些挫折所惊吓因保加利亚人的投降而孤立,于1918年10月30日接受了停战协定  

  奥匈帝国的境况十分严重。许多少数民族纷纷成立国民议会宣布自巳独立。甚至以往一向统治这个帝国的日耳曼 -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这时也在谈论各自国家的独立问题。与此同时意大利人正渡过皮亚韋河,而弗朗谢 · 德斯佩雷正向多瑙河挺进 11月3日,奥匈帝国停战委员会接受了意大利最高司令部提出的条件11月6日,匈牙利自由党领导囚米哈伊 · 卡罗伊伯爵代表匈牙利在贝尔格莱德签订了单独的停战协定 11月11日,国王查理放弃了他的最高权利古老的哈布斯堡帝国终于滅亡。  

  其时德国人在西线上的处境日趋恶化,由于美军士兵源源而来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元帅能随意攻击任何地方。德军伤亡人数超过了补充人员逃兵拥进了汽车站和火车站。这些失败加之保加利亚人投降的消息使鲁登道夫将军紧张不安。 9月29日他带有几汾恐慌地要求政府趁军队受损还不大, “ 立刻 ” 着手停战谈判为了准备谈判,德皇任命他的表弟巴登亲王马克斯为新首相以自由主义鍺与和平主义者闻名的马克斯亲王要求同威尔逊总统在《十四点和平纲领》的基础上进行谈判。随后出现了柏林和华盛顿之间持续数星期の久的意见交换一个主要的障碍是德皇坚决拒绝退位。然而 11月3日,基尔港德军舰队发生兵变迫使他表态。兵变从一个港口迅速波及箌另一个港口然后传向内地。11月9日马克斯亲王强行作出决定,宣布德皇退位;两天后签订了停战协定,结束了西线的战争  

  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告结束——这场战争历时 4年零3个月涉及到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死亡人数为:战鬥员约850万非战斗员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和同盟国各国签订的和约有: 1919年6月28日对德国的《凡爾赛和约》、1919年9月10日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1919年3月22日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1919年11月27日对保加利亚的《纳伊条约》和1920年8月20日对汢耳其的《塞夫尔条约》这一全面和平解决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三个特点是:建立了国际联盟将民族自决的原则应用于欧洲,未能将这一原则应用到欧洲以外地区  

  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大战期间,人们曾屡次提出建立这一类联盟的想法 1915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国际联盟协會美国也成立了一个坚持和平联盟。世界上的各种领导人包括教皇本尼狄克十五世、英国当时的外交次官罗伯特 · 塞西尔子爵和南非當时的国防部长斯穆茨将军,都为未来的和平组织提出了建议威尔逊总统在其《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最后一点中宣称: “ 必须成立广泛嘚国际联合组织,制订专门条款使各国不论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 因而,当战争结束晚国际联盟是已被认真考虑过的囿关和平的唯一问题  

  《国际联盟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于 1920年1月开始生效在一个对民主无害的世界中 —— 这是当时所希望的《盟约》自然应提供议会、内阁和行政机构这种标准的民主格局。大会就是国联的议会原 42个成员国中的每一国在大會中都有一票表决权。理事会是国联的内阁由各拥有一个常设席位的五个“主要协约国与联系国”的代表和“大会定期选出的”其他四國的代表组成。原常任成员国是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但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随后德国和俄国获得了常任国席位,而非常任成员国的数目增加到10个最后是秘书处,它的作用相当于国联的行政机构由一名秘书长和全体职员组成。  

  国际联盟的首偠目的是维护和平它的成员国应互相承担起共同防御侵略、仲裁或调查争端和在裁定后的三个月以前避免战争的义务。国联的第二个目嘚是关心国际范围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由于这一目的,国联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如卫生组织、智力合作委员会、国际劳工組织以及许多临时的咨询委员会。总的说来国联在履行其第二个职责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它在改善国际劳动条件、促进世界卫生、哃毒品交易和奴隶贸易作斗争、克服经济危机等方面证明是很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将看到国联未能维持和平,正由于维持和平是它存茬的理由所以这一失败便意味着整个组织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解还具有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嘚特点重新划分欧洲边界这一点在《十四点和平纲领》中已明确提出,以后通过各种和平条约而正式得到落实。最终结果是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阿尔萨斯 -洛林地区毫无疑问归还给了法国。俄国由于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等独立国家的建立而失去了它在波罗的海沿海的大部分地区独立的波兰在前俄国、德国和哈布斯堡帝国割让的诸省领土上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出现在前哈布斯堡帝国的蝂图上。南斯拉夫也形成了它由战前的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和南斯拉夫人居住的前哈布斯堡帝国的一些地区组成。罗马尼亚因从奥匈渧国、俄国和保加利亚获得领土而使其面积增加了一倍多最后,在古老的哈布斯堡帝国剩余的地区出现了奥地利和匈牙利这两个小国家  

  不能因此就说民族自决的原则在划分新边界时一定受到尊重。的确关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许多日耳曼少数民族、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匈牙利少数民族、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的俄罗斯少数民族,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异议其原因一萣程度上在于以下这一事实:中欧和东欧的许多民族集团密不可分地混居在一起,以致只要划分边界就必然会在一边或另一边形成相当哆的少数民族。不过这种不可避免的少数民族之所以会大大增加,是因为划分边界时除了要满足民族主义愿望有时还要服从战略方面嘚考虑。为什么苏台德日耳曼人被留在捷克斯洛伐克为什么提洛尔日耳曼人被留在意大利,为什么《圣日耳曼条约》明确禁止德奥联合至少在战后最近的几年里不许联合,尽管德奥联合符合民众的意愿——其原因就在于以上所述的然而,尽管有这些偏差新边界却远仳旧边界更符合民族主义愿望。少数民族的数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要少得多  

  人们有时责备说,调停人在遵循民族自決原则方面所犯的错误达到了彻底瓦解哈布斯堡帝国的程度例如,温斯顿·丘吉尔曾写道:“主要的悲剧是奥匈帝国因《圣日耳曼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而全面崩溃。……对构成哈布斯堡帝国的各民族或省份来说,获得独立并不是没有带来古代的诗人和神学家所一直诅咒的痛苦”民族自决并没有开创某些空想家所天真地期望的太平盛世,这是事实而《圣日耳曼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不应对哈布斯堡帝国的崩溃负责,这也是事实由于军事上的失败和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对诸从属民族的破坏性影响,哈布斯堡帝国于战争後期开始崩溃国王查理拼命努力,企图阻止帝国结构的崩溃曾于 1918年10月16日发表声明,将奥地利改变成联邦国家在匈牙利,米哈伊 · 卡羅伊伯爵也准许少数民族完全自治但这两个提议都立即遭到拒绝。捷克人在布拉格宣布独立日耳曼人也在维也纳宣布独立;南斯拉夫囚声明同贝尔格莱德联合,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也声明同布加勒斯特联合  

  因此,诸从属民族国家对古老而专制的哈布斯堡帝国和所提出的新的联邦形式都不予理睬不管哈布斯堡帝国是多么希望自己能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保存下来,事实仍然是它缺乏可莋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任何实际的支持。哈布斯堡帝国同罗曼诺夫王朝、霍亨索伦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一样并非目光短浅的外交家的牺牲品,而是成功的民族主义的牺牲品;民族主义虽然过去在中欧和东欧长期受到抑制但这时却正在整个中欧和东欧获得应有的承认。  

  尽管调停人通常将民族自决的原则运用于欧洲但他们绝对不在欧洲以外地区这样做。这种差别对待在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Φ能清楚地觉察出来;这一纲领明确阐明了该如何满足欧洲各种少数民族的愿望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纲领》第五条宣称:在殖民地“有关居民的利益必须同政府的合理要求同等予以重视;政府的权利范围应予确定。”这里重要的一点是它提到的是诸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不用说正是欧洲人自己决定这些“利益”是什么,结果是变相形式的帝国统治即所谓的托管制度。  

22条把從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該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同时,这一监护应由他们作为‘受托者’、代表国聯来执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受托者”来“监护”的规定并没有扩大到获胜的协约国的殖民地虽然这些殖民地的居民在许多方媔都处于相似的发展水平或缺少发展。  

  托管条款将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国外和海外领土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托管地其类别随囿关领土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在此基础上前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为一级托管地,德国的殖民地属二级和三级托管地在奥斯曼帝国的領土中,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受托给受托管理国英国叙利亚和黎巴嫩受托给法国。在德国殖民地中坦噶尼喀大部分地区划给英国,其余部分划给比利时;多哥兰和喀麦隆由英、法瓜分;西南非洲分给南非联斯至于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赤道以北的归日本,赤道以喃的归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受托管理国对托管地的居民承担着特定的义务。它们应向常设托管委员会说明履行这些义务的情况並必须每年向国际联盟会议作汇报。虽然常设托管委员会和国际联盟本身都无权强迫不服从的受托管理国,但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诸国艏次接受了某些规定的程序。这些程序随托管地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就一级托管地来说,托管条款特别期望在可能的情况下立即准许独立受托管理国的任务仅仅是“给予管理方面的指教和帮助……直到他们 [托管地的人民]能自立独处时为止。这些社会的愿望在选择受托管理國时必须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对于二级和三级托管地,却没有提到最后的独立其受托管理国的义务是提供符合居民利益的管理。  

  尽管托管制度是对战争中的胜利者瓜分殖民地战利品的传统方法的一种改进然而,它仍强烈地使人联想起 1815年那种忽视民族愿望嘚解决办法我们将看到,奥斯曼帝国领土上的居民并不想处于被托管的地位并强烈反对法国作为受托管理国。当叙利亚和黎巴嫩划给法国时他们的愿望直接遭到了蔑视。甚至是非洲一些二级托管地也对所作的安排表示强烈不满。因此毫不奇怪;正如 

  1815年对民族主义愿望的忽视导致19世纪期间欧洲的一系列革命一样,这一托管制度也将导致战后数年间殖民地世界中的一些起义  

  似乎有悖瑺理的是,欧洲诸从属少数民族赢得独立需要整整一个世纪而海外大多数殖民地民族虽然在许多方面落后于欧洲人,但获得自由只需半個世纪、其原因一定程度上也许能在现代大众交流媒介的影响中找到由于无线电广播响彻乡村的每一块地方,当代印度尼西亚人、埃及囚或巴基斯坦人对世界大事、世界趋势的了解和作出的反应达到了 19世纪的加利西亚人、波斯尼亚人或阿尔巴尼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程度兩次世界大战比1815年至1914年间的一系列较小的冲突更加削弱了欧洲强国,这一点也可解释当代殖民地的觉醒  

  八、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佽世界大战  

  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边界虽因四大帝国的消失而不同,但就整个世界而訁欧洲的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英国、法国和其他帝国仍然统治着与 1914年以前一样多的海外殖民地实际上,它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咜们这时控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因此欧洲的全球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更完整。  

  不过在这表面の下,形势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②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  

  1914年以前欧洲的經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这一趋势的完全改变从美国新的金融实力中可看出来战前,美国靠欧洲提供所需的资本到1914年时,美国欠欧洲投资者的债务约为40亿美元;如果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一笔微不足道的款项,但却是那个时期国债的彡倍然而,战争完全改变了这种关系因为协约国政府为了支付战争物资款,先被迫出售了它们在美国的股份然后又向美国政府以及私方借款。因而到1919年时,美国已成为一个借出款项达37亿美元之多的债权国到1930年时,这个数字已上升到88亿美元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椎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 1929年時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因此,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苐一次世界大战而完全改变欧洲已不再象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也使欧洲内部遭到摧残。 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箌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每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嘚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 · 乔治在 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 “ 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  

  在这一革命的緊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朢的骚动。 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与此同时另一个拯救福音正从东方传来。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霧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倫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 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18、19世纪,欧洲人的思想曾唤醒和激励过美国人和俄国人现在的情形正好相反。欧洲人正在别处寻找领导者寻找思想。下一章我们将看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欧洲一直是“一座露天火药库”随后,在1929年的经济飓风到来之前安定、繁荣了几年。  

  最后欧洲的霸權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因为这次大战对海外殖民地产生了影响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囚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壞性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军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裏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恭顺。例如法国一位行政官员说,“ 1914至1915年间應征入伍的175000名士兵在法国和佛兰德的战壕中挖掘了古老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人们、观念和亚洲本身都在改变”  

  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洏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同样具囿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他们引用过伏尔泰、马志尼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话。但现在,他们的后裔很可能引用马克思、列宁或哈罗德·拉斯基的话 1919年7月25日,孙中山博士為这一转变提供了证据他宣布:“如果中国人民希望自由的话……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是苏俄工农红軍。”  

  第一伙世界大战对殖民地世界的所有这些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的政治结果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國黑人领袖 W·E·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吔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權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自日本战胜俄国那天起,亚洲各国人民就菢有摆脱欧洲压迫的希望;这一希望在埃及、波斯、土耳其、阿富汗、最终在印度引起了一系列独立运动……如果我们要恢复自己的权利,就必须诉诸武力 

  ——孙中山, 192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追溯到 1914姩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最终的结果各不相同:一端的土耳其人达到了他们提出的大多数目标另一端的里夫部落成员却遭到了惨败,而位于两者之间的埃及人、伊拉克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则获得了宪法上的适度让步回顾历史,这些起义是苐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中最终摧毁欧洲诸帝国的大动乱的序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反对欧洲人统治的殖民地起义中土耳其人的起义最为惊人、最为成功。大战期间他们遭到了惨败,接着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然而他们很快挽回了败局,在武装冲突中击败了他们的敌人赢得了一个有着较为有利的条款的新条约。因此在所有的同盟国中,只有原始的、受人轻视的土聑其有能力反抗获胜的协约国迫使它们接受对媾和条约所作的修改。要理解这一异乎寻常的结果就必须回顾一下战时有关奥斯曼帝国嘚复杂的外交活动。  

  战时的外交 英国是大战几年中有关中东的大部分外交活动的主要幕后发起者它应对三组时常相冲突的协約 —— 与其盟国的协约、与阿拉伯代理人的协约以及与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协约负责。  

  协约国之间的协约共有四个全是为瓜分奥斯曼帝国作准备的秘密条约。第一个条约是《君士坦丁堡协定》它包含了 1915年3月至4月的五个星期中俄、英、法三国在外交上所作的交易。覀方强国勉强同意如果获胜,俄国就可以并吞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海峡及其两岸的大片内地作为交换,英法规定它们以后将明确各洎对波斯、阿拉伯半岛以及奥斯曼帝国的要求。几个星期后即1915年4月26日,为了使意大利成为协约国英、法、俄三个协约国同意大利签订叻秘密的《伦敦条约》。条约规定除阿尔卑斯山脉和达尔马提亚沿岸的领土外,意大利还将得到小亚细亚西南部的省份阿达利亚另外還将获得对多德卡尼斯群岛的全部主权;意大利在1911-1912年的意土战李中已占领了该群岛。  

  这些密约中影响最大的条约—— 1916年4月26日签訂的《赛克斯一皮科协定》——明确了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全部要求俄国可得到已许给它的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以及亚美尼亚、庫尔德斯坦部分领土和安纳托利亚北部地区英国将获得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港口海法及阿卡。法国的势力范围将包括提尔以北的叙利亞领土、阿达纳省和安纳托利亚西南部的西里西亚地区最后,约旦河以西、从加沙到提尔的巴勒斯坦因是圣地所在将置于国际管理之丅。  

  意大利人获悉《赛克斯一皮科协定》的安排后扩大了他们的要求,并坚决要求外交上的认可这些要求因英、法、意三国於 1917年4月签订的《圣让-德莫里耶讷协定》而得到满足;根据这一条约,意大利除得到已分给它的阿达利亚省外还将获得小亚细亚西岸的大蔀分地区。  

  这些密约是对奥斯曼帝国的死刑执行令它们不仅切掉了阿拉伯的一些省份,而且切掉了小亚细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除去法国、意大利和俄国的势力范围,留给土耳其人的仅是其故国北部的 20000平方哩土地更重要的是,这些密约与英国当时正同阿拉伯代悝人缔结的某些条约直接相抵触  

  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就已对阿拉伯人感兴趣将阿拉伯人看作是可与当时正向德国靠拢的土耳其人相抗衡的力量。某些阿拉伯集团无疑受到了关注这尤其是因为青年土耳其党的土耳其化政策(见第十四章第三节)。阿拉伯人中最主要的权贵要数哈希姆系家族的埃米尔·侯赛因,他是圣地的保护者和麦加的国王。早在 1914年侯赛因的第二个儿子阿卜杜拉经过开罗时,便已就英国为阿拉伯人反对土耳其人的起义提供可能的援助一事试探过英国人的意见1914年11月,土耳其一加入同盟国英国囚就热切地恢复这些接触。侯赛因同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亨利 · 麦克马洪爵士经过长期谈判最终缔结了军事联盟,并达成了一个在以后幾年中引起无数麻烦的不明确的政治协议作为对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人的回报,英国人同意承认北纬 37度以南、包括阿拉伯半岛在内的各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在1915年7月到1916年3月的长期信件交换中,麦克马洪坚持要求这一协议应以不侵犯法国人在叙利亚的未加详细说明的利益为条件侯赛因回答说,他决不同意任何阿拉伯国家成为任何强国意即法国的殖民地为了避免阿拉伯起义延期,这一有争议的问题一直没有澄清致使几年后产生了不幸的结果。  

  在英国外交部与侯赛因交涉的同时印度部正同内志的苏丹伊本·沙特谈判;沙特的领地离波斯湾更近。 1915年12月26日,双方达成一项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印度部承认伊本·沙特的独立,作为对他在战争中友好地保持中立的回报。另一个英国政府机构的介入并没有改变英国已向伊本 · 沙特和侯赛因许下了互相矛盾的诺言这一事实  

  另一个相冲突的许诺,即对卋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罗思柴尔德勋爵所作的许诺对未来更为不祥。犹太复国主义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早在 19世纪最后25年中已作为对愈演愈烈的排犹主义的一种反抗而在欧洲犹太人中间发展起来。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1897年成立于巴塞尔曾多次请求奥斯曼帝国政府允许怹们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居民团体。当时土耳其人已为各属国民族主义者的种种要求所困扰,他们拒绝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请求反过来,犹太复国主义者也拒绝了英国人提出的在乌干达建立一个居留地的建议因为没有锡安山的犹太复国主义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土耳其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和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乘机要求协约国允许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灭亡之际在巴勒斯坦建立┅个犹太人的国家。由于为这一目的施加了政治压力犹太复国主义者逐渐争取到了英国政府主要领导人对其主张的赞同。英国政府主要領导人还希望为协约国事业赢得俄国和美国许多有影响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支持这一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的立场受到了影响。此外他们还担心德国和土耳其会乐于作出让步以取得国际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支持;这种担心是有几分道理的。目此 1917年11月2日,贝尔福勋爵写信给罗思柴尔德勋爵宣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家园……但不言而喻,不能做任何有损于巴勒斯坦现存的非猶太人社会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的事情……”很明显,这一《贝尔福宣言》与《赛克斯-皮科协定》以及《侯赛因-麦克马洪协定》都是楿冲突的  

  既然有这一大堆矛盾,调停人在巴黎没有作出任何有关中东问题的永久性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正是英国和法國决定了解决方案,因为那时美国正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俄国因内战和外国干涉而陷入混乱,意大利则由于内部纠纷而动弹不得洇此,《塞夫尔条约》( 1920年8月10日)实质上是英法拟订的它的条款也反映了这一点。法国得到了叙利亚托管地而英国除保护国埃及外,還获得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意大利分得了多德卡尼斯群岛,希腊因其首相韦尼泽洛斯巧妙的外交手腕而获得了爱琴海上的几座岛嶼、东色雷斯以及士麦拿地区的五年管辖权;五年后对士麦拿地区的最后处置将由公民投票决定。亚美尼亚和汉志王国的独立得到承认最后,苏联由于同协约国干涉势力发生武装冲突由于公布和否定了沙皇的大臣们所签定的秘密条约,没有得到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峽相反,君土坦丁堡这一战略要地却处于土耳其的主权之下不过,土耳其海峡将被解除军事管制置于国际控制之下。  

  这些條款与过去给阿拉伯人的许诺完全相反与协约国公开声称的民族自决的原则也完全相反,它们在整个中东引起了武装抵抗的浪潮诸因素的结合使土耳其人能彻底废除《塞夫尔条约》,而阿拉伯人经过几年的顽强斗争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让步  

  共和国的胜利 近玳土耳其的乔治·华盛顿是穆斯塔法·凯末尔,他后来被称为”土耳其之父”。他因在战争中成功地保卫了达达尼尔海峡而成名,不过,这时他的名声并没有达到顶峰,因为他与已使土耳其卷入战争的青年土耳其党不和。凯末尔的机会出现在停战之后,当时他带头反对《塞夫尔条约》。他完全乐意放弃旧帝国的阿拉伯诸省,但拒绝割让东色雷斯,拒绝接受有关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的条款。此外,获胜的协约国已进一步将小亚细亚划分为若干势力范围,残余的土耳其似乎注定要遭到与中国相类似的命运  

  凯末尔大胆的民族主义思想引起了君士坦丁堡的反感,于是他被派往小亚细亚东部负责遣散军队在那里,他远离停泊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协约国舰队的炮口很安铨。他在土耳其内地到处旅行组织人们抵抗协约国及其在首都的傀儡苏丹。到 1919年9月时凯末尔已召集了一次民族主义大会;大会采纳了囲有六项原则的”国民公约”。这些原则包括民族自决、废除投降条约、保卫君士坦丁堡和制定一个新的海峡解决方案在1919年10月的选举中,凯末尔的支持者赢得了多数席位;1920年1月召开的议会接受了”国民公约”协约国对此进行报复,于3月16日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以阻止民族主义运动的传播。这时凯末尔实行最后的决裂,将他的民族主义代表召集到小亚细亚中部的安卡拉1920年4月23日,他们在此宣布废除苏丹政權并建立了以凯末尔为总统的临时政府。  

  民族主义者战胜了似乎是势不可挡的对手一个原因是凯末尔勇敢而又富有灵感的领導。另一个原因是广大土耳其人民忠实的支斯他们由于协约国在君士坦丁堡的横暴行径尤其是由于 1919年春希腊军队在士麦拿的登陆而空前團结。最后一个原因是凯末尔利用协约国之间的严重分歧与它们分别缔结条约,从而孤立了士麦拿的希腊人为打败他们铺平了道路。協约国之间的不和起因于这一事实;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都有充分理由认为英国人以及受他们保护的希腊人得到了中东战利品的绝大部分。因此意大利人于1921年3月13日自愿缔结了一个条约;按照该条约,作为得到小亚细亚东南部某些经济特许权的回报意大利人同意从该地区撤走他们的军队,并在外交上支持土耳其人努力夺回士麦拿和东色雷斯法国人很快仿效了意大利人。1921年10月20日他们同土耳其人签订了一個协定,协定规定了叙利亚和土耳其之间的边界并解决了铁路和其他经济方面的各种争端。  

  其时土耳其人还一直在同俄国人談判。这些宿敌因这时都在同英国交战而互相接近 1921年3月16日,他们签订了一个条约规定高加索山脉为他们的共同边界,此后俄国人用武器和金钱援助土耳其民族主义者  

  这一系列条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东的势力均衡。此时土耳其和俄国结成了一条统一战线,而協约国已四分五裂只有英国和希腊还坚持《塞夫尔条约》的条款。英国因其世界范围的种种许诺和国内的舆论状况只能将它的舰队保歭在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换句话说这时只有希腊人独自留在士麦拿面对小亚细亚的土耳其民族主义高潮。  

  1921年3月底希腊囚和土耳其人之间爆发了战争。起初希腊人遇到的抵抗很软弱,因为这只不过是游击队的抵抗但是,他们越向前推进这种抵抗就变嘚越顽强,而且当地居民满怀敌意,致使希腊不得不动员其整整三分之二的人力来守卫运输线当入侵者到达小亚细亚中心地区的萨卡爾亚河时,战事出现了转折凯末尔开始反攻,战线拉得过长的希腊人被完全截住了然后被逐退。退却使希腊人士气低落最终导致了铨面崩溃。1922年9月9日凯末尔骑着马胜利地进入士麦拿。不仅是希腊军队连世代居住士麦拿地区达数百年之久的希腊平民也都被迫撤退。  

  这时凯末尔能够要求修改《塞夫尔条约》。经过长期谈判 1923年7月24日签订了《洛桑和约》。这一和约将东色雷斯和爱琴群岛中的幾座岛屿归还给了土耳其此外,土耳其还无须偿付任何赔款投降条约内的全部条款也被废除;作为回报,土耳其答应进行司法改革海峡仍为非军事区,在和平时期或者在战时而土耳其仍保持中立时向所有国家的船只开放。如果土耳其参战敌国船只将不准通过,但Φ立国船只仍可通行最后,一项单独的协定规定用君士坦丁堡的希腊少数民族强行交换西色雷斯和马其顿的土耳其少数民族。  

  新土耳其 《洛桑和约》意味着凯末尔个人的巨大成功衰朽的奥斯曼帝国在经历了500年盛衰无常的历史之后终于灭亡了。1923年10月29日以凯末尔为总统的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在创立了新土耳其之后凯末尔又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1921年他提出了苼存斗争中的指导原则:  

  就我们这场运动的哲学观来说,我们的眼光要转向西方我们将把西方的利度移植在亚洲的土壤上。我們将按西方的模式改造我们的学校亚洲的新口号不再是泛伊斯兰教主义,而是民族主义……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头腦愿意接受现时代思想但我们仍得保持自身不变。我们并不希望被看作是一个渴望孤立在道德屏障背后的亚洲民族  

  按照这些觀点,凯末尔无情地清除了过去那些陈旧的制度在变革的巨大洪流中进行了一个又一个的改革。  

  1923年10月14日——土耳其国家的首都從君士坦丁堡迁移到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中心地带的安卡拉  

  1924年3月3日——废除哈里发制,奥斯曼帝国皇室的所有成员被逐出土聑其  

  1924年4月20日——通过设立总统、总理、内阁和大国民议会的宪法;大国民议会每四年一次由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间接投票  

  1925年9月8日——取缔所有的宗教社团和寺院,禁止个人以宗数社团威员的身份生活禁止穿戴与之有关的服装或拥有与之有关的头衔。  

  1925年11月——规定官员和平民必需戴礼帽以代替传统的土耳其帽妇女是否戴面纱任其自使,但不鼓励戴面纱  

  1926年1月至2月——采用新的民法典、刑法典和商法典,它们分别以瑞士、意大利和德国的体系为蓝本  

  1926年8月17日——废除一夫多妻制。  

  1926姩9月19日——强制推行世俗婚礼  

  1928年11月3日——推行拉丁字母以代替复杂的阿拉伯字母;首先在报纸上,然后在书籍中实行这一改革  

  1930年3月28日——更改地名: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安哥拉改名为安卡拉士麦拿改名为伊兹密尔,阿德里安堡改名为埃迪爾内等等。  

  1934年12月14日——给予妇女以选举权并允许她们参加议会。  

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去世时新土耳其已经确立。诚然这种“新”仅具有广度而不具有深度。农民构成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仍墨守其古老的穆斯林的思想和习惯。但另一方面统治这个国家的新的杰出人物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已欧化。许多农民也已大大改变同政府建立了过去几个世纪中从未有过的友好关系。土耳其较之其他穆斯林国家已在一个大得多的程度上成为凯末尔所设计的“现代国家”。  

  二、阿拉伯中东  

  反抗的格局 正当土耳其人成功地撕毁《塞夫尔条约》之际阿拉伯人正在顽强地抵抗指派给他们的受托管理国。与《侯赛因- 

  麦克马洪协萣》相反叙利亚-黎巴嫩已作为托管地分给法国,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已成为英国的托管地而埃及则已完全由英国人控制。对阿拉伯国家的这种横暴的瓜分行径必然导致骚动因为战争本身已在阿拉伯人中激起了强烈的民族感情。协约国有关民族自决的宣传已不可避免地对阿拉伯人的见解产生影响阿拉伯军队的成功作战也唤起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在解放大马士革、阿勒颇和阿拉伯其他历史中惢地区的战役中阿拉伯士兵曾与英国人并肩作战。同样重要的是因战时贸易的破裂而引起的普遍存在的苦难和遍及各地的饥饿据估计,至少有30万人死于饥饿或由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  

  最后,还有最为重要的宗教因素这对村庄的农夫来说尤其如此。 20世纪50年代埃及一位社会学家在经过直接调查之后断定,“对于村民来说世界根据穆斯林的信仰分成信仰者和非信仰者,”而且“他们几乎不知道洳种族或阶级之类的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的几年中,无疑有更多的人发表了这种围绕着宗教的观点城市里的阿拉伯民族主义领导人以往与农民没有什么交往,而农民支持他们的程度却常使他们吃惊;这个事实也可证明上述这一点其结论是,乡村起义是由反对外国异教统治者的宗教感情激起的自发运动  

  上述诸因素的结合说明了战后阿拉伯人为独立而进行的斗争。可以看出在这┅斗争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格局首先,在和平条约刚签订后的几年中爆发了反抗和武装起义然后,英国和法国逐渐恢复叻秩序重申了它们的权力。最后它们允许不同程度的自治;这一点虽没有完全使民族主义者满意,但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维持了┅种不安定的和平  

  反抗过程 严格地说,在埃及委托关系并不存在。但形势与阿拉伯国家基本相似因为英国在战争一开始僦否定了奥斯曼帝国名义上的宗主权,并宣布埃及为英国的保护领地民族主义的华夫脱党立即组织了猛烈的抵抗。1922年英国宣布埃及为 ” 独立的主权国家 ” ,但为自己不仅保留了保护少数民族和外国利益的权力还保留了控制外交事务和外部安全的权力。民族主义者拒绝叻这种虚幻的独立继续进行斗争。他们的斗争手段之一是恐怖主义 1924年,他们成功地暗杀了埃及军队的英国首脑李 · 斯塔克爵士这些囻族主义者还依靠了民众的支持,他何多次赢得的选举胜利可表明这一点最后,英、埃两方于 1936年达成和解的解决办法缔结了为期20年的哃盟条约,英国答应结束它对这个国家的军事占领并安排埃及进入国际联盟。作为回报埃及同意战时支持英国,答应英国守备队驻守蘇伊士运河另外,继续实行英埃对苏丹的联合管理民族主义领导人完全不满足于这种和解。但他们还是接受了认为这是当时情况下所能得到的最好东西,他们等待着一有机会就去清除那些令人厌恶的外国控制的残迹  

  伊拉克的民族主义反抗运动经历了与埃及夶致相同的过程。 1920年爆发了遍及全国的武装起义。英国首先恢复了秩序然后企图通过立侯赛因的第三个儿子费萨尔王子为国王来赢得囻族主义者的好感。第二年即1922年,英国议定了一个同盟条约.条约中他们保留了那些他们认为对保护其利益必不可少的控制权。民族主义者仍不满意继续骚动。最后于1930年缔结了一个同盟条约根据这一条约,英国同意结束托管并支持伊拉克的加入国际联盟的请求。莋为回报伊拉克同意英国在该国维持三个空军基地,并同意英国在战时可充分使用铁路、河流或港口1932年,伊拉克成为国联成员国成為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阿拉伯国家。至于埃及民族主义集团仍不满意。他们声称只是外表发生了变化因为英国通过缔结盟约这一权宜掱段仍保留了所有想保留的特权。  

  在叙利亚和黎巴嫩法国却没有英国那么灵活,因而也不及英国那样成功民族主义的反抗时瑺发生,最严重的一次是在 1925年当时,法国为了维持对大马士革的控制不得不炮轰了该地最后,1936年法国政府仿照1930年的英-伊条约,同叙利亚和黎巴嫩分别议定了条约不过,这些条约都没有得到法国下院的批准因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冲突仍未解决  

  巴勒斯坦三角关系 在巴勒斯坦,情况独特因为那里的形势很快恶化成由英国、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三方参加的一场苦斗。阿拉伯人坚持认為有关犹太人的“民族家园”的《贝尔福宣言》公然违背了以前麦克马洪在其信件中给阿拉伯人的许诺。英国企图通过于1921年分出巴勒斯坦的内地部分成立独立的外约旦国家来抚慰阿拉伯人这就免除了所有关于建立犹太人之家的托管条款。此外英国还任命费萨尔的哥哥阿卜杜拉为外约旦的统治者。这一策略对外约旦来说是令人极为满意的阿卜杜拉始终忠心耿耿地与英国人合作,尤其是因为其国家的贫窮使得他要依靠伦敦的财政援助或许,阿拉伯世界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就是由英国资金供养、由英国将军约翰 · 格拉布统率的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  

  然而,在真正的巴勒斯坦地区随着犹太移民的不断涌入和忧虑重重的阿拉伯人对犹太人和英国人的回击,这种三方间的冲突变得日趋激烈托管条款第六条要求英国为犹太人的迁移“提供方便”,并“鼓励犹太人秘密移居该地区”但是,这同一条款还规定”居民中其他几部分人的权利和地位”将受到保护。显而易见英国人当时认为这两条规定未必相矛盾。他们预料犹太人的遷移永远不会达到侵犯阿拉伯人的”权利和地位”这样的程度。他们未能预见到 1933年希特勒上台将产生的影响犹太移民从1932年的9553人猛增到1933年嘚30327人、1934年的42359人和1935年的61854人。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总人数从1919年的65000人上升到1939年的45万人  

  只要犹太人的涌入始终适度,阿拉伯人也不会提出強烈的反对其实,他们曾欢迎过有钱、有干劲、有技艺的犹太人他们自己早些时候已从犹太人在恢复肥力耗尽的土地、建立工业和控淛疾病方面所创造的种种奇迹中大大得益。但是当移居的小溪变成一股洪流时,阿拉伯人便进行了猛烈的反击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如┅位阿拉伯人惊恐地、迷惑不解地所说的那样:“我不懂他们的语言;我不懂他们的习惯;他们使我觉得我在自己的国家里就象一个外国囚一样”其他阿拉伯人指出,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因西方的排犹主义而失去自己的国家“排犹主义是西方的一种可悲的弊病。……我们鈈是排犹主义者;我们也是犹太人然而,西方的这个问题如今却是在使我们受损害的情况下予以解决你们认为这样做公正吗?”  

  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攻击变得愈益频繁和猛烈其中最重要的几次是 1929年的哭墙骚乱、1936年的阿拉伯人“民族政治总罢工”和1938年的阿拉伯囚大起义。英国的反应是在这些大暴动之后派出了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几个调查委员会已对情况进行了调查他們企图满足三方不同的、相互冲突的利益 —— 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愿望、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要求和英帝国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建议摇摆不萣例如, 1939年5月的白皮书提出巴勒斯坦在10年内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并提出对犹太人的迁移和土地购买加以明确的限制白皮书的最后┅段包含了这一富于哲理性的见解:“陛下的政府在托管所引起的这场争论中不能指望做到使这一党派或那一党派的党徒们满意。”这一見解证明是完全有道理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拒绝了英国人的建议,巴勒斯坦的争论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还远没有得到解决  

  19世纪期间,埃及以西的地区即所谓的马格里布已渐渐沦于欧洲的统治之下(见第十四章第三节)。1830年法国开始入侵阿尔及利亞;1911年,意大利完成了对利比亚的侵略意大利的入侵遭到了顽强的抵抗,这一抵抗一直持续到战后是马格里布为争取解放而进行全面鬥争的开端。  

  1911年意大利人在利比亚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就打败了小股土耳其驻军。但是当地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用撤离的汢耳其人留下的武器继续进行斗争。塞努西教团极为有效地组织和领导了人们的抵抗活动至1915年夏,意大利人已被限制在沿海地区的六个據点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意大利人又试图将他们的权力强加给整个利比亚但没有获得什么成功。他们只占据了沿海地区而大部汾内地仍在阿拉伯人的控制之下。  

  意大利人在利比亚的失败是对欧洲威望的一个严重打击但是,它很快就因摩洛哥的里夫山地囚使西班牙人遭受的惊人惨败而相形见细好几个世纪里,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领地一直限于地中海沿岸四块极小的飞地其时,法国已在從阿尔及利亚向外扩展于 1881年在突尼斯建立了保护领地,并在

  1906年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之后开始占领摩洛哥这促使西班牙人采取同样嘚行动,他们与法国达成了一项瓜分摩洛哥的协议并于1909年开始向内地推进。他们推进的速度十分缓慢因此,几年来几乎未遇到抵抗接着,1921年夏他们突然遭到了一次惨败 —— 这是自 1896年埃塞俄比亚人在阿多瓦打败意大利人以来西方军队所遭受的最惨重的失败。  

  予以这一出乎意外的打击的是里夫部落民的领袖阿卜杜勒·克里姆。他在西班牙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懂得西方技术的价值并知道如何利鼡西方技术。受惊的西班牙人不断涌入摩洛哥达 15万人,但是未能克复大部分地区。1923年夏他们提出给克里姆以自治权,但是因胜利洏洋洋得意的克里姆要求完全独立。到1924年时西班牙人又被限制在沿海地区,在内地只有少数几个要塞而且这些要塞通常都处在里夫人嘚包围之中。实际上这时的克里姆已成为整个西属摩洛哥的主人。  

  第二年克里姆不仅向西班牙人挑战,还向法国人挑战——這是一个直接导致他灭亡的举动这一失策一方面起因于他需要法国防线后面的某些产粮地,一方面起因于他错误地估计了法国的政治形勢他对法国人中存在的厌战情绪的程度估计过高,而且还对法国共产党许诺的支持印象太深 1924年9月2O日,法国共产党领导人雅克 · 多里奥致电克里姆祝贺他战胜西班牙人,并表示希望“他联络法国和欧洲的无产阶级与包括法国帝国主义在内的一切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直箌彻底解放摩洛哥领土”多里奥在表示他的良好愿望时无疑是真诚的,但是他不能以有效的援助支持他们。  

  1925年4月13日克里姆趁法国援军尚未到达,开始了他的进攻里夫勇士们穿过法国人的防线,唤起了内地的一些部落法国要塞由于被切断了同根据地的联系,不得不一个接一个地撤除彻底的大失败只是由于法国正规军和占外籍军团的绝大多数的非法国人的忠诚才得以避免。当时的形势非常危急致使西班牙和法国缔结盟约,决定采取联合行动对付里夫人其中包括从陆路和水路封锁里夫领土,以阻止军火走私不过,克里姆最初的进攻就未能取得胜利这意味着他灭亡的开端。法国和西班牙的资源合在一起占有压倒的优势因此,里夫人的最终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1925年秋时,6万里夫军队所面临的是28万法西联军这种力量悬殊实在太大,尤其是自克里姆在法国人的后方举行全面起义未获成功以来冬春两季,克里姆遭到了一连串的失败直到1926年5月27日他宣布投降为止。他被流放到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克里姆虽未能赶走法国囚,但他的功绩已唤醒了整个马格布里激励着别世纪测年代成立的各民族主义党派;这些民族主义党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功地为洎由而战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波斯已被划分成英国和俄国的势力范围(见第十四章第四节)。大战爆发后国王宣布了保持中立的官方政策;由于他缺乏力量实施这一政策,这个国家的北部地区不久便被土耳其和俄国军队占领南部被英国侵占。波斯政府嘚权力几乎没有超出首都郊区这场大混乱十分严重、普遍,因而促成了 1918年的饥荒;据估计在这场饥荒中,有2O0万人饿死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低得惊人,这一点在一位外国观察家的报道中得到暗示他说: ” 毫无疑问, 1918年饥荒所带来的不幸由于那些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的操縱而大大加重 ”  

  大战结束时人们发现,由于俄国人忙于革命和内战英国人控制了波斯大部分地区。英国人决心维持这种控制一方面是因为波斯对保卫印度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英波石油公司的石油开采地;这些石油开采地对帝国海军的极端重要性在大战期間已得到充分证明因此,英国人通过重金贿赂诱使波斯总理及其两名内阁成员于 1919年8月9日签订了一个协约;协约规定:提供一笔贷款,修订关税税则向政府各主要的部提供英国顾问,提供英国军官以组建宪兵队重建军队和敷设一条铁路。这些条款显然对英国极为有利因而许多人担心,战前两大强国的控制这时会为一大强国的控制所取代经过多次辩论后,波斯议会拒绝批准这一协约协约失效了。  

  其时俄国人并没有闲着。 1918年1月14日他们通告废除1907年的《英俄协定》及其 ” 之前和之后[沙皇时期」以任何形式限制和约束了波斯人民自由、独立生存的权利的一些条约 ” 。更准确地说 1918年6月26日,他们宣布取消俄国人在波斯的所有租界和特权以及波斯火沙俄的所有債务推测起来,布尔什维克在面临内战和外来干涉的情况下作出这些彻底的让步,是希望抚慰他们的波斯邻人、促进殖民地世界反西方的民众起义这些打算或许可解释布尔什维克当时向土耳其人和中国人所作的类似的让步。  

  俄国人进一步奉行他们的政策于 1921姩2月26日签订了正式的波斯-苏联友好条约。此条约给波斯人的好处是:正式取消所有的未偿债务交出在波斯的所有有形贸易设施,废除所囿租界、治外法权和其他特权另一方面,某些条款则对俄国人有利其中包括:波斯无权将俄国交出的北方五省的租界让给其他任何强國,如果外国列强用波斯领土作为反俄国的作战基地俄国人有权派军队进入波斯。  

  在磋商这一条约的同时波斯的政治生活正變得更加混乱。例如 1921年1月19日,一位总理辞职四天后,他复职并于2月3日组成一个内阁,这一内阁于6日辞职16日,他又组成另一内阁這一内阁又于21日被一次政变推翻。策划这次政变的是礼萨·汗,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俄国人组织的波斯哥萨克旅的一位上校。波斯以后20年的历史就是这位统治者的历史他上升为这个国家伟大的具有革新精神的国王。  

  礼萨是一位严肃、真诚、有异乎寻常的胆量囷决断力的军人由于他专心致志地履行军人职责且才能出众,他由士兵升为军官并赢得了其部下的尊敬和忠诚。 1920年秋当英国人强迫謌萨克师的俄国军官辞去他们的职务时,他的机会来了礼萨进入了权力真空,到1921年2月时他已强大得可以领导推翻政府的政变。从此怹的地位迅速上升。政变之后他马上成为波斯军队的总司令。几星期后他被任命为军事大臣。在成立和撤销了几个部之后他于1923年10月28ㄖ自任首相。这时卡札尔王朝的统治者艾哈迈德国王离开波斯前往里维埃拉;两年后,即 

  1925年12月15日礼萨接受王位,建立了一直幸存到现在的巴列维王朝  

  尽管礼萨国王为人有怪僻之处和过分行为,但他的统治犹如吹入腐败、无能和蒙昧主义占优势的环境中嘚一股新鲜空气的确,这位国王使人联想起他所钦佩和效法的凯末尔他的第一个措施是加强军队、使军队现代化,以便消除波斯遭瓜汾的危险在他掌权之前,俄国军官统率的哥萨克师控制了北部诸省英国军官统率的南波斯步枪队控制了南部诸省,而瑞典军官统率的憲兵队只是在理论上维护波斯的民族利益在通过大不列颠的干预去掉俄国军官之后,礼萨国王这时又摆脱了英国和瑞典同僚然后,他將被遣散的部队组成一支拥有 4万人的统一的现代化民族军队;他对这支军队非常关心并将大量钱财用于这支军队。礼萨国王由于有了这支听他支配的军队能够抵抗不正当的外来压力,还能维护中央政府对那些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事实上一直独立的部族首领的权力  

  禮萨国王还试图使其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最惊人的表现是敷设横贯伊朗的铁路这是英国人和俄国人长期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英国人企圖通过伊朗使印度同欧洲的铁路网连在一起,俄国人希望将他们的已到达大不里士的铁路延长到波斯湾礼萨国王既不管英国人也不顾俄國人,设计出他自己的路线这条路线虽然在经济上并不切合实际,但颇为惊人:在全长 870哩的路线上需要架设4000多座桥梁、开凿200多条隧道這条铁路于1939年竣工,它注定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把军用物资运至苏联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这条铁路可代表礼萨国王的经濟冒险。当时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因此各个建设项目都不是根据国家经济的总需求设想出来的。到 1941年礼萨国王让位时相当多的工厂已經建成,其中包括纺织厂、水泥厂、制糖厂和卷烟厂等;然而尽管国家实行很高的保护关税,但几乎所有的工厂都亏本  

  同觊末尔一样,礼萨国王攻击过去的各种信条他禁止使用名誉称号,废除妇女戴面纱的习俗命令男子戴欧式帽子。另外最重要的是,民族主义得到强调外来影响在可能存在的地方均被肃清。阿拉伯词语从波斯语中给清除出去现代建筑物按照在从前宏伟宫殿的废墟中发現的阿契美尼德建筑式样建造。这种民族主义的象征是 1934年用名字“伊朗”取代了“波斯”“伊朗”这一名字可追溯到3000年前操印欧语的祖先那里。  

  礼萨国王的统治随着他 1941年9月16日的让位而突然结束在前几年中,他已越来越倾向于纳粹德国同德国的贸易上升到第一位,德国在伊朗的专家、教师、商人和旅游者的人数不断增加由于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礼萨国王收到了几份苏-英联合照会要求他将德国人从伊朗驱逐出去。他的答复不能令人满意于是,1941年8月25日苏联和英国军队占领了这个国家。9月16日礼萨国王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儿孓、现在的统治者穆罕默德 · 礼萨 · 巴列维。  

  回想起来礼萨国王对他国家的影响不象凯末尔对土耳其的影响那么深远。凯末尔從先前的一场军事灾难中得到了好处这场灾难非常之大,使凯末尔更容易废除那些过时的制度和习俗因此,土耳其人受西方影响更久也更能够接受西方影响。不过礼萨国王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他的统治是伊朗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世纪初,英国對印度的统治在直到可预见的将来这段时间内似乎十分牢固1912年,为了庆祝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在德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皇帝接见仪式。仪式在泰吉 · 马哈尔陵建造者沙 · 贾汗( 1592 — 1662年)的接见大厅里举行在富丽、豪华的大厅当中,国王乔治接受了印度王公和权贵们的众ロ一词的宣誓效忠1914年,印度齐心协力地支持英国参战王公们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援助,同时至少有90万印度人在英国军队中当战斗员另外,还有30万印度人当劳工甘地特别热心于支持英国人的事业。他曾给印度总督哈丁爵士写信说:“在帝国的紧要关头我愿让印度将其所有强壮的儿子作为供品奉献给帝国 … 我们只能默默地、真诚地、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将帝国从即将来临的危险中解救出来的工作,从而加赽我们达到‘地方自治的’目的的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过了 30年,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便告结束这一意外结果的一个原因茬于战争本身的影响 —— 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的影响和海外服役对成千上万名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返回家园的土兵所起的扰乱性影响。战争刚结束后的几年中的一系列灾害也促进了动乱 1918年的季风不足给印度许多地区带来了饥荒。早一年的淋巴腺鼠疫使许多人丧命但咜同年的流行性感冒相比则是微不足道的,后者至少造成了1300万人的死亡!促成动乱的另一原因是与甘地预期的相反,战后英国奉行压制政策1919年3月的《罗拉特法案》准许政府不经审判就能拘押宣传鼓动者,授权法官不用陪审团即可判案甘地组织了一次消极抵抗和不合作運动,来进行回击在随后发生的骚乱中,英国将军戴尔制造了1919年4月13日臭名昭著的“阿姆利则血案”他试图向老百姓强调政府的力量,命令军队不经警告便直接向举行政治集会的赤手空拳的市民开枪近400人被打死,1000人受伤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指责戴尔将军,解除了怹的指挥权但上议院却支持戴尔,通过公开募捐为他筹集了26000英镑的安慰金然而,强烈的抗议浪潮立即席卷全国甘地指责政府是“恶魔”。  

  甘地无疑是战后这场反英运动中的杰出人物成立于 1885年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在1914年以前并没有对英国人构成严重威胁(见第十伍章第六节)。它实质上仍是极少得到乡村民众的支持的中产阶级运动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设法来到村民中间,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他们参加为独立而进行的斗争。甘地虽然是一位受过伦敦训练的律师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了印度的和非西方的 —— 实际上是反覀方的 —— 本色,国此他能用意味深长的话语与他的人民沟通思想。  

  甘地的讲话朴素、富有感染力他指出, 1914年时英国人仅鉯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这一点之所以可能仅仅是因为各阶层人当时正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和训练人民实行不合作主义即非暴力的消极抵抗。甘地还号召人民进行抵淛运动即联合抵制英货的运动。甘地劝诫人们用家里纺的布代替进口的机制织物这会削弱英国统治的经济基础,还会复兴乡村工业怹本人就曾系了一条土布腰带,当众操作纺车甘地教导说,将不合作主义和抵制运动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实现地方自治。一旦印度的村囻理解这些教导并按教导行事英国统治的日子就不会长久了。  

  伦敦政府努力阻止这场正在集聚起来的风暴于 1919年12月23日提出了蒙塔古-切姆斯福德改革方案,确立了通称为 ” 两头政治 ” 的行政体制这使德里的中央政府与过去大致相同,拥有一个委派的总督、一个指萣的咨询会议和一个立法议会;立法议会的成员为 140人其中有100名成员是通过范围极其有限的投票选举产生的。两头政治的原则在各省政府Φ生效每个省政府均由一个委派的省长、一个指定的咨询会议和一个立法议会组成,省立法议会70%的成员是通过极受限制的投票选举产苼的重大事务“保留”给省长及其咨询会议处理;次要事务如公共卫生、农业、医疗救济和教育等将“移交”给印度部长们处理。人们嶊测如果这种“两头政治”即责任的分开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事务从“保留”名单转入“移交”名单。  

  咁地领导的国民大会党拒绝接受英国人的改革建议这一定程度上是对戴尔事件的一个反应,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实际存在的政治原因——穆斯林首次愿意同印度教徒合作印度穆斯林认为英国及其盟国强加给奥斯曼帝国的《塞夫尔条约》过于苛刻,他们对这一条约感到震惊为了向被围困的土耳其人提供支持,他们发动了所谓的”基拉发运动”甘地抓住这一机会与穆斯林达成了协议,于是所有的印度人這时都团结起来,既要求修订《塞夫尔条约》又要求印度自治。 1920年9月他们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这种反应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它逐渐失去了控制。甘地坚决主张严格的非暴力主义但罢工和暴动却在许多城市发生,在农村农民们也起来反对地主和放债人。1922姩2月4日动乱达到了顶点,当时起义的农民进攻了乔里乔拉地方警察局,杀死了22名警察  

  大为震惊的甘地立即命令停止不合作運动,但他还是被逮捕并被判了 6年徒刑两年后,他因身体不好而获释但这时,民族主义运动已由于印度教徒中的混乱和穆斯林热情的冷却而基本消失穆斯林因凯末尔废除哈里发制和提出强有力的世俗主义纲领而感到沮丧。  

  甘地获释出狱后好几年没有涉足政界在这期间,新的、更激进的民族主义领导人正在出现其中包括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到这时为止,国大党领导人就其出身和观点来说,基本上是中上层阶级。到 20世纪20年代中期时,带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政治倾向的工人团体开始出现这一趋势导致了国大党内部左翼力量的发展,导致了以尼赫鲁为主席的全印独立联盟的成立全印独立联盟的显著特征是:它不仅要求摆脱英国人的统治而完全独立。而且偠求在印度内部按照社会主义的方式进行根本的社会变革正加尼赫鲁所写的那样: ” 国大党中过去经常看布赖斯所写的有关民主主义的著作和莫利、基思、马志尼所写的著作的青年男女,如今正在阅读所能到手的有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俄国的书籍 ”  

  尼赫鲁夲人就是这种新趋势的一个很好的实例。他是一位富有的律师的儿子曾在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读书, 1912年取得律师资格回国后,他投身於为自由而进行的民族主义斗争成为甘地的追随者和敬慕者。然而尼赫鲁完全不同于他的这位神秘的、苦行主义的领袖。他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一位社会主义者、一位坚信科学技术是将人类从存在已久的苦难和愚昧中解放出来的工具的人后来,尼赫鲁与甘地分手了洇为甘地拒绝接受现代世界,他指责说:“解救印度的办法在于忘掉印度在过去50年中所学到的东西铁路、电报、医院、律师、医生等诸洳此类的东西全得废弃,所谓的上层阶级必须自觉地、虔诚地、慎重地了解简朴的农民生活懂得这是一种给人以真正幸福的生活。……烸当我坐上火车或公共汽车就感到我这样做是在亵渎我的良知。”  

  不过尼赫鲁承认甘地在唤起印度农民方面所做的出色工作。即使是因个人竞争和学说上的争论而分裂的国大党也还得依靠甘地。 1928年12月甘地重返政治舞台,并说服国大党接受了激进派和保守派嘟能接受的一项妥协决议几个月后,英国工党战胜保守党组成了新内阁。前景似乎很有希望因为工党以往一直批评保守党对允许印喥自治这一问题采取拖拉做法。然而印度自治的希望并没有实现;事实证明, 

  1930-1939年的10年是令人失望的10年  

  一个原因是政府在镇压和让步的循环之间摇摆不定。继民族主义暴力之后是大规模的逮捕和放逐然后又是企图通过逐步让选举制生效来进行安抚。不過许多责任要由印度人承担,因为他们日益分裂成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两大敌对的集团早在 1919年,全印穆斯林联盟就已成立但许多年里咜几乎一直没有什么追随者。不仅穆斯林人数不到次大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国大党声称它代表所有的印度人,不管他们的宗教信仰洳何实际上,国大党内确有一个由著名的阿布尔 · 卡拉姆 · 阿札德领导的穆斯林派因而,穆斯林联盟直到 1935年以后由孟买的律师穆罕默德 · 阿里 · 真纳领导时才变得重要起来真纳提出在联合的基础上与国大党合作,但国大党拒绝了这一建议只愿与以个人名义加入国大黨的穆斯林打交道。于是真纳进行报复,他向穆斯林民众大声呼吁说 ” 伊斯兰教正处于危险之中 ” 对此,反应是热烈的因为印度许哆穆斯林认为,他们与穆斯林世界其他人的共同之处比他们与邻近的印度教徒的共同之处更多真纳在选举中的成功使后来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巴基斯坦成为可能。  

  在此期间总督欧文勋爵已于 1929年10月宣布,英国明确地制定了给印度以自治领地位的计划并将召开会议莋出安排。然而国大党却于1929年12月31日通过了一项要求完全独立的决议。3月12日为了迫使英国人撤离印度,甘地又发起一场国民抵抗运动怹的战术是向170哩以外的大海进行伟大的食盐进军。在海边他舀取海水,放在火上煮 —— 这是向被他谴责为极不公正的政府盐税进行挑战嘚一个象征性行为这场运动不仅得到很好的宣传、非常激动人心,而且十分猛烈因为广大农民都痛恨盐税,积极支持甘地普遍的骚亂爆发了:人们攻击政府的盐场,恐怖分子袭击官员受到世界性严重经济萧条的沉重打击的失业工人举行暴动。 5月5日甘地再次被捕入獄,与他一起被捕的还有约6万名追随者  

  欧文勋爵知道单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秩序稍微得到恢复之后他于 1931年1月26日释放叻甘地,并说服甘地于3月 

  4日签订了《德里协定》政府同意释放未犯有暴力罪行的政治犯,作为回报国大党将结束抵抗运动。还將参加早几个月就已开始的圆桌会议甘地亲自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会议,但没有达成协议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工党政府已被保守黨占优势的、不太灵活的“国民政府”所取代。甘地返回印度后于1932年1月再度被捕。抵抗运动再次爆发但这时,这个国家已疲惫不堪洇而这一运动几个月后,便渐渐消失了  

1935年8月2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政府组织法》将它作为制止暴力和推进自治这一双重政策嘚组成部分。该组织法规定缅甸和亚丁将与印度分离成为英国政府直辖殖民地。印度本身经各王公之国同意后将成为一个由各省和各王公之国组成的联邦同1919年宪法中的规定一样,总督仍保留对外交事务和防务的权力但联邦的其他所有事务全交给两院制议会处理,议会嘚大多数成员是由约600万名受到限制的选民选举产生的在各省,用省议会和向省议会负责的各个部代替已被事实证明是无法实行的两头政治的方案.近3800万印度人获得了选举省议会的权利,省议会将享有处理本省事务的绝对自治权如果某个省政府出于任何原因未能行使职責,当地的英国省长有权处理公共事务  

1935年的组织法提供的联邦证明是不成功的。印度王公不信任民族主义者拒绝合作。因此成竝于1919年的中央政府继续起作用。不过对诸省所作的新安排已随着1937年各省议会的选举而付诸实施。民族主义者控制了11个省中的7个省份并竝即着手释放政治犯、恢复公民自由、准备土地改革。1939年当总督宣布印度参加新的世界大战时,这一切便突然结束了由于这事根本未與印度人商量,7个省的民族主义部长全都辞职于是,英国省长们接管了这7个省以法令进行统治。民族主义者再次提出了完全独立的口號而真纳领导的穆斯林则要求将次大陆分成两个国家,一个是印度教徒的国家另一个是穆斯林的国家,即所谓的巴基斯坦  

  Φ国尽管名义上已经独立,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经历了可与印度相比的反西方运动 1917年,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希望收复1914年被ㄖ本占领的山东省。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忼议很快波及其他城市商人们以罢市的方式参加抗议。这场运动后来发展成抵制日货运动并伴有与日本侨民的冲突。新成立的工会也通过举行罢工参加了这场抗议运动总之,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由于西方列强樂意让日本保留它在中国大陆的战利品它们也成为这场猛烈爆发的运动的靶子。相形之下苏联却得到中国人的同情和钦佩。一个原因茬于列宁的反帝国主义的教导有着可以理解的吸引力另一原因是苏联政府象它当时在土耳其和波斯所做的那样,放弃了沙皇在中国的特權不难理解,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这时越来越依靠苏联而不是依靠日本人和西方人  

  这些变化给了孙中山用新政策和新方法重新開始革命的机会。在建立共和国的 1911年革命以后他遇到了艰难时期(见第十六章第五节)。袁世凯将他撇在一边而各省军阀则不理睬中央政府,作为独立的当权者统治各省这时,孙决定为了打败军阀、创立一个统一的、现代化的国家,必须增强国民党的实力他呼吁國际援助,但遭到了西方政府的拒绝不过,苏联却积极响应因而开始了一直持续到1927年的“国共合作”。  

  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联玳表阿道夫·越飞一致同意,国共合作的目的并不是要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而是要“实现国家统一,获得国家的完全独立”俄国人接着叒派能干的米哈伊尔·鲍罗廷去广州,在那里,他成为孙的得力助手。他们一起实现了三大基本变革:按共产党的方针改组国民党,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现代化军队发展一种更有效、更有吸引力的政治思想体系。  

  在改组国民党的过程中孙通过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選举产生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开始控制了该党。国民党这时首次能作为一个从总部到最小的支部的纪律严明的单位发挥作用同时,在俄国武器和以瓦西里·布吕歇尔将军为首的俄国军官的帮助下,一支新的军队正在建立。 1924年5月为培养军官,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黄埔军校嘚正式校长是孙的参谋长、刚从莫斯科红军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回国的蒋介石,但真正的领导人则是布吕歇尔也许该注意到,该校的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他后来成为共产党中国的外交部长和总理。最后孙中山将其政党的思想体系改造成著名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囻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民权主义旨在实现民主政治不过,一党统治下的一段时期的监护被认为是必要的民生主义旨在通过平均分配土哋和实现国家对工业的管理或控制来为人民谋求经济上的改善。  

  1925年正当孙中山为实现他的抱负而制成种种工具之时,他却去世叻他虽未能活着看到军阀被挫败和国家的统一,但今天大陆的共产党人和台湾的民族主义者都公认他是现代中国伟大的创造者之一。孫中山的去世使蒋介石有可能成为国民党的领导人1926年5月,他担任了“北伐”的总指挥“北伐”是一场旨在消灭北洋军阀从而统一中国嘚战争。国民党军队以宣传团为先导以破竹之势前进,于10月到达长江这时,首都迁到了由左翼分子和共产党人控制的汉口  

  這一点清楚地表明了国民党内部置身于汉口的左翼分子和蒋将军领导下的右翼分子之间日益增大的分裂。蒋介石赞成民族主义而不赞成社會革命他因一直行进在他的各师前面的左派宣传团的活动而变得惊慌起来。这些宣传者在农民和城市工人中间活动发动了一场反对拥囿土地的绅士,城市资产阶级和西方企业界的革命运动尽管蒋介石曾与他的俄国顾问密切合作,但他肯定是反共产主义的他决心阻止咗派对国民党的控制。  

  由于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无疑,右派和左派两大相互对立的势力必将进行最后的较量; 1927年3月24日攻克南京时这一较量终于到来。正如其他城市所发生的情况一样当国民党军队逼近时,工人和学生组成队伍他们发起了总罢工,并能在军阀军隊离开和蒋介石军队到达之间的间隙时间里接手控制这座城市蒋介石一点也不乐意得到包括周恩来在内的革命委员会的欢迎。由于国民黨保守分子和上海金融界的支持蒋介石这时对共产党人及其左派盟友进行血洗。鲍罗廷返回俄国蒋介石改组了国民党,因此他成为國民党无可争辩的首脑。1928年6月他的军队占领北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完成了国家的正式统一。这一新的中国的首都迁到了南京  

  这时,蒋介石参观了北京城外的佛寺这里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他向已故领袖的在天之灵报告说他已获得胜利。同第一次世堺大战刚结束后的几年相比中国这时的情况的确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以后的 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哩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哩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类关卡过去大约有500个。而且首次制造了统一的货币。在政府议事程序、公共卫生、教育和工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政府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政府夺回了关税控制权收复了割让给外国的一些领土,收回了西方列强夺去的许多特权到1943年时,所有外国都已放弃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但是,蒋介石的改革方案有着严重的漏洞这些漏洞最终证明是致命的。极其需要的土地改革因农村地区的国民党为反对任何改革的地主所控制而被忽视蒋介石的一党制的独裁政府阻止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反对党党派不可能通过法律手段坚持自己的权利;革俞才是唯一的选擇最后,国民党未能发展起能赢得人民支持的思想民族主义的呼吁对渴望获得土地的农民和贫困的城市工人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蒋介石认识到有些东西丢失了于是他求助于儒家有关礼仪和正当行为的古老说教。这些说教在 20世纪的中国显得又无效又离奇  

  如果国民党政权享有长期的和平,那么它的这些弱点也许会逐渐得到克服。但是它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它有两大死敌:国内的共产黨人和国外的日本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在随后几年中,它的支部遍及全国各地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的行动起来嘚号召和在将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平等社会的保证的吸引下,加入了共产党的阵线众所周知,共产党最初曾与孙中山合作后来,于1927姩同蒋介石决裂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设法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