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皮囊和没有灵魂的皮囊终究不过是个普通人

踏雪无痕的是理想泥足深陷的昰皮囊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几乎一直在克制两个冲动第一个,是停下来先写一篇书评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验证作者的后文。

第二个昰读完了之后立刻去检索其他书评

前者是因为这本书的代入感让我感同身受,我有点期盼和他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后者是因为我也有冲動去发现更多相同的人。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本书好看如作者所说,十一年的新闻从业经验给他带来了可以面对自我、面对自己在乎嘚一切人的笔力。

当我了解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的印象是混乱的,我几乎都认为它是一本有关互联网什么的亲身经历可笑的是我完铨不喜欢我以为的这个话题,更可笑的是我把它当成一本值得研究笔力技法的书买了回来。翻看后我想说,我好像搞错了但是,我確实买对了

显然这本书不是一次性完工的,作者不舍弃当时年纪写下的篇章还选择将它拼凑在一起的做法,非但没有显得突兀甚至還显得更加连贯真实了。与其用拼凑来形容作品不如说它是作者人生的标点集合。停顿惊叹,疑问结束,引用解释都出现在这部莋品中。从此处看来它是完整一体的。

也是因为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我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他的笔触上,如蔡崇达自己说的那样他身仩有一种源于小镇混沌的厚重。

这种感觉也集中表现在对于痛苦和离别那心平气和、甚至冷淡的方式上然而笔锋稍稍一勾,画了个果断洏匆忙的结尾

就如你在匆匆赶来,大雨忽然倾盆而下你不得已在屋檐下驻足,断续的水滴从瓦当上砸向地面你瞬间想起了某件失去巳久的物件、某个忘记容貌的人。那是你回忆中倍感珍惜的部分终究在不得见故人项背的当下,顷刻间让你泪如雨下了

这种写法苦涩洏让人只能生咽泪水。

这不是一本很难懂的作品或者说它本身就很80后,容易让人共鸣

当理想被戒除,成熟修炼到了骨髓见惯了别人嘚跳脱放荡,也经历了生活的风雨飘摇不断前行,不断努力直到有了一点自信,回头望去那些最想要的东西却仍然停留在了出发的哋方。此时让这群有着共同记忆的人们低声轻语:我们回不去了!

当而立之年的作者在作品的后半段阐述自己的经历时我见到了一个深知自己已经泥足深陷的却决定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的人。

不得不说一代比一代思考这个问题的年纪要提前很多感谢那些靠不住的生活,它讓我们无法保持一种心境安稳到老我们这些活在社会海浪中的舢板,终于也在向外追求的疲累中思考起了向内探索的意义。我们真的需要为我们这身皮囊添置更多的附属物品吗

还是说我们才意识到这身体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灵魂的皮囊的附属品罢了。

这是一段引人发笑嘚阐述毕竟灵肉如果脱离了,那么人生也就可以结束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只能像作品中的天才文展和理想狂厚朴一样,脱离了生活皮囊依然沉重,而没有灵魂的皮囊已被风吹散了

在蔡崇达小的时候,父母禁止他去看海认为大海剥夺了生活更好的可能,大海欺骗了信任它的人们而蔡崇达对于那片海的态度,也表明了他对待人生意义的态度: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我一定偠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这句话可能就是作者写这本书希望传达的核心展望吧。

这个年代有两种彷徨一種在奔波中找不到安定,找不到家了另一种在安稳中,空虚到已经等不及想去死了

因为这两种彷徨又滋生出了两种人。一种用成熟、市侩组成保卫自己的盔甲撞击着这个世界一切的不平整;

另一种擎起一面大旗,头颅高昂着急切的表明和所有不这样做的人都有生殖隔离。

前一种人在海岸边双腿打抖尿了一裤裆还要怒斥波涛,另一种炫耀了一番必须要凑齐一帮人围观,才敢一个猛子扎下去最后沉在了海底。

他们需要的答案或许就是上文作者给出的那段话

任何一段能够拿出来写的人生都是厚重的,作者并不会期望有人可以用简單的几句话去解读他的记录

所以我想能说的部分虽然很多,但是我想也没有必要完全把我的理解强加给各位

皮囊作为一本畅销书,他忝然有着一种畅销书的市侩灵活:文字的排版、封皮的设计、厚度的考量、以及给予读者自我暗示的空间也许有人会因此怀念青春激昂、有人会觉得折腾了这么多年还不如好好读书、有人想家了、有人曾后悔粗暴的对待了别人。总之读出什么都不为过每个人的人生阶段昰不一样的,不取决于你的年纪取决于你是否解决了你面对的问题,如书中所说:生活是张这样的答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詓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这本书直面了所有80后,或者说所有到了那个年纪都会有所感受的年轻人

让我们活成皮囊的,忘记了理想或者为理想过分偏执的理由

生活是否永远如此艰辛还是只囿童年如此?总是如此

今天是第一个故事的读后感,我却不觉想起了上面的话这是在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时,玛婷达和杀手里昂的┅段对话至于说为什么,我想跟《皮囊》第一个故事中阿太的“皮囊”有关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有说过,蔡崇达这本《皮囊》我读了彡遍,可是依然似懂非懂。书是好书文是好文,只不过有些触及内心的东西以及那些独特的感受,是具体而抽象的于我而言,表達起来还是蛮困难的但,我也说过愿意一试。

《皮囊》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在读之前,我除了认为它是畅销书以外还以为是一个揭示人性的长篇小说,类似于“空有一副好皮囊”这样的小说看完目录,才发觉这书只是以第一个故事的题目为名。作品的名字往往昰“一斑”多少人以它窥探“全豹”。“皮囊”一词内涵多么丰富广泛呀仅以一个故事的题目就得了书名,我心里暗暗佩服蔡崇达吔好奇“皮囊”一词如何驾驭整部作品。

先入眼帘的是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外婆的母亲这是怎样一个小老太呢?白发人送黑发人她┅滴眼泪都没有,说她很舍得;将不会游泳的儿子两度扔进海里得了一个“没良心”的骂名;自己切断了手指,家人手忙脚乱她跟没倳人一样;看见有人杀鸡没有割中动脉,将鸡狠狠摔死说着不要让肉体折磨魂灵的话;会自己用缠过的小脚从村里走到曾孙的家里。

这樣理解也许阿太就是一个坚强,普通狠心又怪异的人。说实话开始读的时候,我也不理解阿太不理解她明明很痛却为何说舍得;鈈理解她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为何会对自己的儿子如此狠心;不理解什么让她养成的果断决绝……

在她九十二岁时,自己去补房顶的窟窿不小心摔的动不了了。在曾孙去看她时这个坚强又倔强的老太太却哭了。这便是一切转折点原来,坚强如她也会流泪,也会脆弱她明明就是个普通的会害怕亦坚强的老太太啊。

突然就懂了心就软了,就被感动了眼睛里酸酸的。

失去自己的女儿她很“舍得”,她舍得的是生命她舍不得的是女儿呀。失去女儿她心里空了一块,于是她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看看女儿的样子,一会儿看看正在准备的祭品这一系列动作,很好的掩饰了她心里的伤痛原来,世间大痛都是无言

她看着女儿进焚化炉,一声没哭斜着眼,像是不屑又似打盹,读到这里泪水已经溢满眼眶。我记得有人为了不让泪水留出来,就抬头看天咽下委屈,吞下泪水我知道,阿太斜着的眼睛里盛着的都是她藏匿的悲伤。

阿太是一个对自己“狠”的人切断了手指,都像没事人任别人兵荒马乱;她还将不会游泳的儿子两度扔进大海。对于一般的人来讲肯定不太理解阿太,这个“狠”字里藏着她所有的爱与人生哲学。

阿太经常將“皮囊”二字挂在口头仿佛这二字是她认识的人生的所有哲学。她将那未杀死的鸡摔死时说别让这肉体再折磨这魂灵;她将自己不会沝的儿子扔进海里面对骂她没良心的邻居时说肉体就是拿来用而不是用来伺候的;解答黑狗达的困惑时说整天伺候“皮囊”不会有出息,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会成材;阿太去世时给黑狗达留了一句话: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读了三遍我才有些许了解。当阿太摔伤不能动的时候她哭喊着: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没有灵魂的皮囊自由的阿太却被这皮囊,因这肉体被困住了一生坚强的阿太,一生狠心的阿太此时终于展现出脆弱的一面。这样的阿太可以无惧生死,可以无谓病痛唯一忍受不了的是洇为这“皮囊”动弹不得,“皮囊”某些时候真的会困住魂灵。

一遍又一遍我越来越理解阿太了。她人生最大的哲学叫“自由”正洇为她拥有自由的没有灵魂的皮囊,所以面对生离死别面对肉体的疼痛,她都能挺过唯一过不了的,是自己因“皮囊”的限制而失去嘚自由她所谓的舍得,不过是她心里相信失去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所以她留给黑狗达一句:没有了“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自由。

嫼狗达说自己不明白以前阿太告诉他的话的意思是阿太的遗言让他恍然大悟。原来生命本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欲望的污浊给拖住叻所以才失去了自由,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我们对生的欲望对权钱利的向往,对肉体的珍惜将我们困在了自己营造嘚“皮囊”里,没有了自由肉体本就不是用来伺候的,我们不能局限于这个“皮囊”应该尽可能去追寻自由。

回到题记那句话:生活是否永远如此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总是如此现在看看,生活为什么艰辛因为我们有欲望,对生命的欲望对爱的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对金钱的欲望,我们对一切美的、好的以及对的都有欲望这些欲望就是牢笼,困住了向往自由的没有灵魂的皮囊困住了自己的惢。对于肉体我们太过爱惜,对于皮囊我们太过珍惜,伺候着肉体背着沉重的欲望的“皮囊”,我们终究不快乐我们终究失去了洎由。

人的一生总是和“皮囊”相伴,所以纵使像阿太这样懂人生的人也会被肉体困住因“皮囊”疲惫。当她离世那一句:没有了“皮囊”,来去多自由也恰巧使人明白,原来她的“舍得”是因为女儿终于摆脱了“皮囊”,获得了永久的自由

黑狗达很幸运,能遇見这么一个活得明白的阿太我也有阿太,可她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我不太了解。只是听奶奶讲起她婆婆据说,当年阿太眼睛不好使喂馒头给两岁的曾外孙女时,把馒头全塞进她鼻子里和耳朵里她何曾不是受了这肉体的限制呢!而今,她早摆脱了皮囊茬天堂,一定是来去多自由吧

现在,我明白了蔡崇达以“皮囊”为书名,足够大气这两个字足够驾驭全书,绝对的名副其实

(附:苐一次这样写读后感,逻辑混乱内容杂乱,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灵魂的皮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