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七个不能搞搞西式普

终于已经开始自己会倒垃圾了

 iRobot 朂近在中国上市了一款会自己倒垃圾的器人。

实际上这款机器人早在去年9月就在美国上市了看到投票里面大超过一半都是投的噱头,其實不然……这款i7+早已在美国家庭里工作了大半年

小编注:想获得更多专属福利吗?金币加成、尊享众测、专属勋章、达人福利任务你想偠吗如果想要,赶紧来申请认证站内生活家!猛击此链接前言已经下决心从此以后认真写高质量的文章了比如这个家电系列,即将装修入住的我准备在这里分享下我对各种家电及最新技术的了解及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供一些选购经验并通过自己的测试|

 写过一篇iRobot与米家的對比评测文,那时候就已经看到iRobot的自动集尘技术的发布了同时介绍了分区清扫,房间识别技术国产各家也纷纷更新了这一功能至于为什么现在才在国内上市,这期间可能做了些国产化优化以适应国内环境吧。

所谓美帝掌握核心科技当深入了解过iRobot这家公司之后一般不會简单的认为这是噱头,i家气质并不像国内这些厂家会把一个行业常见的功能吹个天花乱坠同时列个表做所谓的参数对比,或者做些“碾压”“吊打”测试来彰显性价比

像这样的秒天秒地的性价比优势实际上只是营销策略的一部分,懂的自然懂但大部分用户会被带偏,潜移默化的认为性价比第一买别的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就像我对比小米/iRobot评测文里面评论区一边倒的趋势但我想说,看清现实很重要……

与国内众多厂家不同的是美帝企业一般都是如实摆数据做产品介绍从不拉几个对手来捶一顿,可能美国方面广告法比较健全虚假宣传或者恶意诋毁会有比较严重的惩罚,同时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监管吹个试试?直接罚到破产所以科技公司广告里产品都是简明扼要嘚做功能阐述,并无其他修辞

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大部分公司都是老老实实做产品务实的公司是不会去研发一个没有实用性的功能嘚。iRobot在这些功能的背后只是某些特种机器人的一小部分功的简化民用版,更何况iRobot 每年投入1.3亿美金做研发比起国内的一众组装公司确实屬于技术帝类型。

另一个与国产厂商不同的点在于:美国公司向来对专利非常重视

科技公司与组装公司的区别就在于专利了。

苹果高通僦不多说了专利之争在全球打了个遍,动不动罚款十个亿1000多项专利,涉及扫地机器人的整体结构、障碍物避让、路径规划、远程控制、三段式清扫等多个方面

iRobot专利申请趋势(网图侵删)

iRobot与扫地机器人有关的专利最初开始2002年,这表明IROBOT对扫地机器人的研发开始于2002年且之後逐渐增大了研发力度,其申请量逐渐增加在2006年时,数量最多而在2007年之后,iRobot在扫地机器人方面的专利申请保持在稳定的数量平均每姩申请70件左右,其专利申请布局全球

而这样可以“倒垃圾”的集尘装置早在2014年iRobot公司就在美国提出了专利申请,授权日期在2017年10月17日(US)

鈳以说是“产品未出,专利先行”好的设计与技术应该被保护,应该被重视

在2017年4月18日,美国知名上市公司iRobot在美国地区法院发起专利侵權诉讼同时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请求对若干产品发起337调查,并发布排除令永久禁止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这无疑证实了iRobot在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位置

你之前也许见过这样的情况,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同学跑回来带个米家扫地机器人过去不是因为难买,而昰专利禁售其中多少侵权的地方,不言自明

在美国,除了iRobot之外Neato也是国货的一个死穴两大高手过招的地方,就没有一票国产什么事了

iRobot专利地域布局情况(网图侵删)

显然在中国的专利布局不足其在美国的1/3,这让国产尚有一席之地但这两年iRobot开始大张旗鼓的进军国内市場,加上专利大战难免又是血雨腥风

最近作为iRobot小迷弟的我也入手了这款iRobot Roomba i7+ 扫地机器人和Clean Base自动集尘系统,对于前作有什么升级与改进这里莋个评测给大家参考,同时针对上篇iRobot 970评测里面评论里遇到的问题做个解读


 京东售价为6999元,与之前爆出的8999有比较大的差距倒是iRobot Roomba 980一直未降價,应该是个差异化竞争的策略980更像做技术展示,并未考虑过价位问题

对比起来,i7+在规划系统、胶刷、吸力上做了升级新增了Imprint 智能規划技术、Clean Base 自动集尘充电座,另外处理器也做了升级

简短开个箱,产品分两个包装盒寄来

简约的包装盒,简明的标注了几项功能

先來看看扫地机器人i7。

虽然买的是i7+ 套装但仍配备了单独的充电底座,外形上我一眼看出了与iRobot Roomba 970有所变化似乎更苗条了。

对比起来更直观原来只是尾做了减法,去掉了较厚的后部挡板大体设计未改变,不过按键改为了触控方式使用寿命更长,摄像头也更加靠外

装箱配置:iRobot Roomba i7、说明书、充电座、备用尘网滤芯、备用边刷、虚拟墙装置、电源线。

Roomba i7+集尘充电座配置:集尘系统自带充电座功能配备了专用的配套尘盒,底部带出尘装置

几乎一样,尘盒的改变比较大,减小了尘盒体积(因为满了自己可以回去倒垃圾)胶刷升级为双效组合胶刷。

胶刷颜色稍有区别深色胶刷起到刮取与聚拢作用,提升了拾取大颗粒污垢的能力浅色增加了便于拾取固体垃圾的虚线凸点,增加拾取力同时利于夹取毛发,宠物以及长发都非常适用

这算iRobot的专利了,实战效果确实出众从此告别了毛发烦恼,卷上的毛发大部分会被吸进尘盒小部分卷绕的只会堆积在两端,清理起来只需取出就行了非常方便。采用同样设计的iRobot 970实战大半年的我告诉你再也没有剪過滚刷上缠绕的头发。

胶刷仓带简明的安装标识,可以看到中部的污垢探测声波传感器可以根具吸取的垃圾量判断地面干净程度,从洏采取不同的清扫模式

这里有点需要提一下,其他方面全自动基本不用管日常使用中只会遇到尘满提示,由于胶刷设计什么样的垃圾嘟能卷起来包括衣服吊牌,扎带弯折的扑克牌,甚至直接一张纸卷起的大件会挡住传感器造成尘满提示,所以日常使用中有较大概率遇到吸入的一团纸卡在传感器口造成扫地机器人停运

i7+升级的集尘装置或多或少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现在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

塵盒,可一键式开启左侧为尘滤,带提示尘盒可水洗,拆洗前需要取下滤芯

比起970少了个边,实际上是把设计在尘盒的电机移出去了改进之后的尘盒可以水洗了,移到机身里的电机也可以做减震吸音处理降低噪音。

Roomba 970 尘盒与电机一体不便水洗,且尘盒电机占用了空間并没有大很多。这样舍弃了小部分空间换来了较大的便利不过尘盒一般不会拿去水洗,倒掉灰尘清下滤芯表面就可以了

对比起来實际上不少配件是通用的,比如导向轮驱动轮之类的。

战斗半年多的Roomba 970基本是自动状态运行,计划任务周一到周五全房清扫每周清理┅次尘盒,差不多这样的频率损耗不大,仅边刷和胶刷少许磨损预计原装一套配置可以使用1年以上。

不过胶刷这两款并不通用固定結构上有所差别,但谁更高效待下文测试后再做评价。

集尘充电底座可以看到右边带灰尘出口,底部有充电触点上盖可以打开。

打開上盖内部为集尘袋,带锁紧装置合上盖之后出气口与尘袋有压力锁紧,提升气密性

集尘袋带个塑料挡板,手拿把手提起来自动关閉避免灰尘洒出。

甚至带密封胶圈作为一次性用品,这显得有些有些过于奢侈iRobot的设计理念应该是最大化的提升用户体验,不过集尘袋的价格比较贵了

标配两个一次性集尘袋,袋子为无纺布材质估计后期会有更廉价的解决方案。官方数据为:可以收集相当于30个尘盒量的污垢、灰尘与毛发按我目前iRobot 970的使用情况,一周清理一次尘盒可以连续使用30周,7个月7个月不管还是不现实的,长发用户可能要每隔一段时间清理缠绕的卷发但可以把操作间隔至少延长到1个多月。

确实好的机器人就应该高度自动化,极力减少人工干预这点可以說是用户体验上质的飞跃。

这么算起来一年差不多也就两个集尘袋还算可以接受。

另外底座背部也设计了线材卷绕槽两侧均可出线,設计更美观

开箱完毕,有一定升级硬件软件均有提升,比较感兴趣的是CleanBase 集尘座的工作方式

但具体表现如何?下面开始实战评测

作為一个扫地机器人,首要order是:我在哪儿要到哪儿去?怎么去除此之外智能程度比较高的话还有:去不了怎么办?能七个不能搞去

另外还新增集尘系统测试,主要测试高效性以及对各种污垢、垃圾的清理能力。

这里主要测试分为以下部分:

5.学习/记忆功能测试

说在前媔:iRobot i7+作为一款学习型扫地机器人,首先是需要调教的

比起上代9系,这代i7+在使用之前是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学习

介于上篇评测评论是两個极端的方向,爱的非常爱讨厌的非常讨厌,我这里也顺便做个讲解

有的说小米吃灰了,iRobot 980 完美

有的说iRobot垃圾得不行,用一次就退货了比米家石头差太多。

体验差别巨大这里其实主要在于对iRobot的行为不太了解,实际上过了学习阶段每天计划任务启动不用管稍微清理下障碍物就行了。

首先要连接扫地机器人引导过程比较直观也简单,一次连上需要注意的是仅支持2.4gHz频段wifi。

为达到最佳体验这里还是建議重置多试几次,可能需要试出最合适的连接路径另外包括更新也是属于比较慢的速度。

首次清扫提示可以激活智能地图不同于9系列,这里地图升级为可自定义房间以及分区清扫

APP建议首先进行地图训练,训练模式时机器人在关闭胶刷和吸尘器的状态下进行模拟的全房覆盖清扫记忆减少噪音及电池损耗,可以多跑几次直到地图完成。

iRobot(9系以及i7+视觉导航款)必须配合APP进行全屋学习前3-5次清扫基本都处於学习状态,学习状态的扫地机器人会反复往返于家中的各个角落在路口原地打转,去过的地方又去第二次等等这个过程确实看起来簡直傻得不行。

像上图这个过程我一眼可以看出来,这是在拍全景图玩过摄影的都知道全景拼接是怎么拍的,说是傻转我也不反驳所以到底傻不傻还是靠自己判断了。

加上默认的自动模式会根据地面状况进行一次/多次清扫以及细致的边角清扫,100㎡的房在前几次的清掃时间上会达到1.5-2小时左右所以以这个时候的效率或者路径来评价全房的清扫效果是不够的。

iRobot Roomba 970并没有这样直观的地图学习提示所以前几佽清扫的表现作为与其他扫地机器人的对比评测标准结果可想而知了。

最后三次为开启一次清扫相同面积的清扫记录,时间上是在不断嘚优化的也与地面干净程度有关,三次均为同一天启动显然污垢少,清扫时间更短

房间扫描完成后,可以设置间隔分隔以及指定房間名字这与目前大多数国产一样,可以智能化分分区清扫。

但存储地图的能力上iRobot Roomba i7达到了惊人的10张地图且可以自动识别所处的环境对應的哪一张,多楼层也能轻松搞定

不同的是iRobot Roomba i7+ 可以对多个楼层进行地图学习及记忆,记住多达10个不同的家居平面图, 并且在早餐或者傍晚光線较弱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训练增强弱光下的地图记忆

多份地图,实际上这是针对欧美国家的多层独栋别墅服务的进入其他曾经去过的涳间不至于需要重新学习,节省时间保持多层清扫的高效性。

在学习地图这里有个“也许不久即会推出”iRobot似乎埋了个伏笔,也许在为能够让扫地机器人多楼层工作的升降设备预留了空间从一楼扫到四楼并自动倒垃圾,未来看样子很美好

另外,配备了Clean Base的Roomba i7会在通行后识別充电集尘座并多出一个清空集尘盒的按钮,可以手动开启集尘盒清理关于集尘盒下文将进行解读。

iRobot的APP比起其他家的少了一点可玩性比如手机遥控器这样的功能。不过就像我在前面说的一个可以完全脱管的扫地机器人是不需要每天守着APP的,用惯了iRobot Roomba 970 的我告诉你设置唍了计划任务之后我三五个月都没有再打开过APP,一款好的扫地机器人就像个田螺姑娘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搞定一切,让你忘掉扫地这回倳

iRobot的APP方面胜在设置完分区以及计划任务之后就可以完全脱管了,之后除非升级基本无需在开启。

导航/规划系统上本次主要升级的Imprint智能规划功能。

划区清扫目前已经不是什么独家技术了LDS激光导航的SLAM算法更易实现,因为激光精度更高更容易做到位置识别。

iRobot坚持的是vSLAM的視觉导航因为视觉导航+识别技术才是物联网的最终的完美状态。

就像我们常用的导航单纯的路线图的导航式不如立体实景AR导航来的信息更多更直观,作为拥有机器人羡慕嫉妒恨的大脑的人类当然选择AR增强因为提供的众多信息可以让大脑更安全准确的做出判断,但是作為机器人而言左边的更节省算力但简单带来的是更加容易出错。

9系列的摄像头以及处理器无法满足全房识别的精度因为如果依靠摄像頭3D建模带来的计算量是极其巨大的,估计一台高配置电脑才能实现基于摄像头的实时3D建模计算9系应该是视频采集进行特征值的记忆,iRobot i7+这佽的升级在摄像头分辨率以及算法和处理器上做了升级能够支持全房的识别与导航,实现指划禁区等功能


前言感谢这次众测机会。写過两篇关于扫地机器人的文章家电启示录篇一:扫地机器人揭秘:拥有火星车科技的iRobot到底强在哪?米家扫地机器人/iRobot对比评测家电启示录篇一:扫地机器人揭秘:拥有火星车科技的iRobot到底强在哪米......| 0

说起3D建模,的这款就是3D建模的不过走了捷径,也是依靠两侧的激光发射装置返回的点线图来处理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更小,不过好处是不再有旋转的LDS配件使用寿命更长。

这里是处理能力的区别按处理器能力偠求排个位的话,我认为是:iRobot 视觉导航的无差别面图处理>伊莱克斯 3D激光视觉导航的立体点线处理>LDS激光导航的平面点线图处理即便是洳此,iRobot也不敢把和把摄像头装在前部巨量的图像信息不是轻易能处理的。比如戴森的360EYE的全景摄像头完全属于“睁眼瞎”的处理水平,敗在计算能力

倒是如果能结合云计算的话,也许会有不错的表现毕竟这是折磨计算能力的事情,这里倒是可以展望下将来会有基于云計算的视觉导航

按发展趋势预计,今年很有可能是视觉导航与激光导航激战的一年LDS激光导航的利用已经达到了最大化,继续下去只能惡性竞争(压价)而视觉导航仍是一片蓝海,不止iRobot、伊莱克斯国产的科沃斯也在跟进,在CES展示并推出了LDS+视觉识别这样的扫地机器人並在展会上展示了前部摄像头的物体识别技术。

这里吐槽下另几家国产组装厂商除了坚守祖传LDS导航外,并无新意新品也只做了不痛不癢的升级,也许配音上又多了一款“人性化”的求救语音吧下一波的视觉识别是真正考验技术研发实力的时候了,没有点技术积累以及研发投入很难继续辉煌不知道最后还会剩下几家。


回到导航测试正题导航测试我无法做个全房的监测,且iRobot并没有实时路径这里我只能测试一个区域清扫轨迹,轨迹记录了扫地机器人的行走路线

为方便对比,我选取的之前产品评测中测试过的区域进行清扫覆盖轨迹记錄且此区域为已经学习识别过的空间,查看最大效率

自动模式下会进行多次覆盖,并且会尝试开始地图识别所以这里我开启两次清掃模式记录轨迹。

基本与iRobot Roomba 970 的差不多且处于无光环境,基本依靠的iAdapt3.0智能导航为基础进行覆盖一次清扫的就不重复测试了,井字变弓字丅面Roomba 970的可以给你参考。

再附上几个其他扫地机器人的轨迹图供大家参考。

实际上iRobot的轨迹会受实际地面污垢情况以及清扫面积影响自动模式下会自主的进行判断,一次或者多次清扫(遇到大面积污垢会进行不止2次覆盖)所以效率上有所差别。

清洁效果是个实战测试撒仩不同大小的粉尘类,污垢类固体类垃圾查看清洁效果。

i7+参数上已经达到了iRobot 980的吸力同为10倍于iRobot Roomba600系列的吸力,而iRobot 970则为5倍吸力上增加了一倍,不过只是在地毯模式下的增压常规状态下仍为iRobot 970 的5倍。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地板清洁效果是与iRobot 970差不多的

御用测试空间:2m×1.4m的宝宝围栏。

清扫测试物品:钢珠、黄豆、面包糠、面粉

钢珠是加入的提高难度的测试,黄豆实际上与钢珠差不多只是重量更轻,面包糠类似家Φ大部分常见的污垢与灰尘面粉则可以代表粉尘、过敏原类物质。

可以测试扫地机器人对各类垃圾的清洁情况下面测试开始。

钢珠主偠是体积小表面光滑,易滚动

大部分被吸入尘盒,几个被打飞

自动模式,机器人在小空间自动选择进行了多次井字型覆盖清扫基夲清除了地面上的钢珠,仅几颗被打飞的卡在角落

黄豆比钢珠轻松一点,更易吸入

同样在自动模式下进行了多次覆盖。

面包糠模拟地板上常见固体垃圾

大图看清扫效果还不错。

再看个前后对比的细节非常高的清洁程度。

再看个动图依然为多次覆盖。

面粉模拟粉尘以及看不见的过敏原的清扫效果。

这里直接看细节大面积上的清扫还不错,但是面粉填缝依然是个问题

多次覆盖后缝隙依然有面粉,这点比起伊莱克斯/戴森这样的纯吸尘器款要稍差一点

附上伊莱克斯的面粉清扫图。

iRobot 970面粉清扫图i7+在面粉清扫上还是稍有优于iRobot 970 的,主要茬于覆盖次数以及滚刷上的改进

面粉清扫是个难点,做吸尘器起家的伊莱克斯以及戴森这样的毛刷为主的辊刷相较而言更擅长粉尘以及過敏原类型的垃圾清除

限于结构问题,吸口与驱动轮在同一横排且未覆盖到驱动轮,沾染面粉是必然的一切都是自动完成。

这里还昰期待给个吸力档位自定义开关分普通模式与强力模式以及自动模式,在体验上会更好一点

测试后的尘盒,钢珠、黄豆、面包糠面粉都有吸入,这一尘盒的垃圾稍后会在集尘装置里测试清空尘盒的效果

清扫路线上可以看出Roomba i7+ 比Roomba 970进行了更多次的覆盖,直到地面清洁度已經很高了为止除了缝隙中的少量面粉之外,表面上的面粉基本被清理的很干净清扫的智能程度上也有不小的提升,可能是根据污垢探測器的反馈来控制清洁次数

另外在钢珠清扫的时候我发现了个细节,不止一次滚刷被钢珠卡住识别转动受限后会进行姿态调节以及反轉滚刷等操作,自行排除故障然后继续工作。

悬崖探测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效

四周一共六处悬崖探测器。

悬崖探测就不多测了这上面沒有很多的亮点,各家扫机器人都十分安全且高效

不过弱光环境下初次巡山的时候遇到高度较低的悬崖还是有几率会掉坑,可能是学习模式下降低了传感器精度最大限度的进行户型探索,后期熟悉地形了就没问题了会避免去到之前掉落的区域。

5.学习/记忆功能测试

学習上主要为地图学习,从摄像头处获取的全景图片转化为地图数据

扫地机器人识别清扫地图,绿色部分为已清扫位置

二者基本重合,視觉导航识别的地图精度还不错

下面就测试下记忆能力,既然已经画出了地图那么在已存储空间里的任意位置摆放都可以顺利的识别絀自己的位置,并且完成清扫返回充电座

那么将iRobot i7放置于如图位置启动,看本次清扫地图有何表现

进行了全屋清扫,并正常回到了集尘充电座结束了清扫。

在房间地图识别上更进了一步官方介绍是可以自动识别多层空间,并进行高效清扫这里在地图绘制的精度与特征值上的记忆更多更精确,在获取过地图的地方只需要环顾一圈即可识别当前位置

换不同的房子进行测试的时候也是可以直接识别并开始全房清扫的,当然这是针对别墅的多层结构的房屋设计的

噪音上,初次使用便能感觉到比iRobot 970噪音稍小

米家扫地机器人,72.5db

未统一测试方法作参考吧。

iRobot Roomba i7属于较低的噪音水平看来尘盒与电机的改进还是非常有效的降低了噪音水平。

这里直接测试防缠绕了普通的桌椅脚脱困到现在已经不是扫地机器人的问题,最大的“死因”在被各种杂物缠绕绞杀。

防缠绕是大部分扫地机器人没有的功能大部分扫地机器人只是个执行傻命令的吸尘器,行动受阻就只能待在原地除了iRobot,仅有的一款有介绍脱困

这里选取的最容易缠绕的软绳,在之前的测試中这根绳可以说是绞杀扫地机器人的高手容易被驱动轮卷起,被滚刷卷绕也放了片扫地机器人难以“下咽”的翘曲硬纸片,来测试脫困能力

动图里可以看出,软绳被缠绕了两次但扫地机机器人也摆脱了两次,硬纸片是吞了一半咽不下去之后吐了出来边刷驱动轮,滚刷均可以识别是否受阻并结合iAdapt 3.0导航的两万+种情况应对通过调整解决故障,而这都是它自己搞定的

防缠绕算是杀手锏一般的技能,iRobot镓独有且十分实用,有过其他扫地机器人使用经验的就懂这种难能可贵特别是家中人多或者有小孩的使用环境,不会因为一个小玩具小卡片就死在原地。

CleanBase是这次比较大的升级也是用户体验上的巨大提升,把以往每隔几天或者每周都要进行的清垃圾操作延长至几个月┅次极力减少操作的才是好的智能化设计。

  1. 清空尘盒后还需要再人工干预尘盒的清洁吗

  2. 集尘的高效性,对于像钢珠这样的比较重的固體垃圾能否有效的吸起

  3. 集尘袋的过滤性能,会不会有灰尘溢出

这里我在清扫测试中的“战利品”可以验证第一点,各类杂物测试下集塵座的吸力

每次清扫回充都会进行一次清空尘盒。

不过满仓垃圾在清洁后还余留了小部分观察了下,优先吸走的是左侧出尘口位置的汙垢确实钢珠属于难吸取的固体,也与垃圾量有关一次只清掉了半仓,不过我发现堆积在滤网口的面粉也被清理走了包括尘滤也有叻个反向除尘的效果。

介于一次吸取并七个不能搞完全清空我决定再手动开启清理一次。

第二次集成清理后的尘盒可以看到基本被清悝完毕,不过尘盒内部残留了一些面粉的粉尘颗粒不是有洁癖的话基本可以了,无需再用水清洗

为测试高效性,我再塞了点较大块的橘子皮(丑柑的皮比橘子皮更厚)进去,查看集尘系统的清洁效果

也是分几次被吸入,吸力应该比扫地机器人上的10倍吸力更大

再来看下集尘袋,白色集尘袋比较好观察灰尘的逃散与溢出情况还不错,外部依然为白色基本无溢出。

集尘袋居然也是个滤芯类材质过濾性能还不差。

再掏出来这些天的“存货”除了之前测试的材料,还有头发、超市小票、发卡、扎带、灰尘、塑料纸等橘子皮也在列。

纠结尘袋能七个不能搞反复利用的我……觉得还是一次性扔掉更舒服因为集尘时间长达三五个月,吸入的物质可能会有多种食物残渣会发霉产生细菌,所以还是提起来扔掉顺手

另外集尘袋和滤网都是可以吸附99%小到1微米的花粉、霉菌、螨虫和猫狗过敏源,对过敏人群吔是非常友好的集尘袋贵碎贵但确实也算值得。

所以这个价值2000的集尘装置是个吸力不逊色于戴森的吸尘器,吸取钢珠也不在话下

既嘫是个吸尘器,那么就有噪音问题89db……确实是个暴躁的野兽。

配合集尘器专用的尘盒底部带一个单向开启的橡胶塞装置密封力还不错,不过如果卡了体积比较大的物体会影响工作状态下的吸力效果。

再来看看长发的卷绕情况可以自动倒垃圾之后,主刷上缠绕的头发昰唯一需要手动清理的地方了

主刷现在可以一键式开启,单手即可操作工作了十多天,取下来看看头发缠绕情况

胶刷中间部分没有纏绕的头发,全部集中在了两端

端部专门设计了个凹槽,用于囤积长发

另一端几乎快缠满了,家里三个长发女性的掉发量惊人……

头發虽多但不会打死结,因为没有毛刷不会缠绕的非常紧,清理起来非常方便

手一扣就下来了,其实还不算多大部分进了集尘袋。

叧外也支持语音操作绑定iRobot APP账号即可,这里就不细说了

iRobot在扫地机器人行业不说引领时代的话也算是独树一帜了,从碰撞导航到规划导航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独家的iAdapt导航系统是基于碰撞的规划导航至今无第二家继续坚持碰撞式导航,碰撞导航是大多数扫地机器人厂家起步的方式但别人家的做出来的饱受诟病,却在iRobot的多年调教下变成了高效的规划系统且包含了高达两万种情况的脱困模式,视觉导航雙胶刷,这些是独家专利技术而如今又带来了“自动倒垃圾”的集尘座,在“偷懒”上面永远有人比你想得更多

iRobot这群来自麻省理工性格执着的机器人开发人员让我想起了Alpha Go,前面说到的能应对两万多种脱困情况实际上是依靠大量的“实战”积累出来的,调教时间越长樾发的战无不胜,这也是AlphaGo在围棋上战胜人类的方式并不是天生的强者,而是一步一脚印数万亿次计数的实况模拟计算才爬上的高峰。

這里我又想说上篇里的火星车了

机遇号火星车设计寿命92天,但最终寿命15年走了一共行驶了45.16公里

玉兔号设计寿命3个月,仅走了130多米就出現机构异常无法移动。

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寿命只有20天但现在已经运行了47年。

之所以如此巨大的差距并不是技术不如人而是差在追其唍美这样的境界上,追求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让他们思考的更细致更全面

国家初代航天器从0开始到送东方红上天,做了十足的准备与大量嘚演练能做到一次成功并超寿命正常工作,得益于当时的科研环境细致入深的全方位做考量是这种成功的关键。

后来玉兔号的设计团隊反馈是:低估了月面的地表环境没有考虑周全,行动受阻也没有预设解决方案然后又送了台玉兔二号,这次好一点一切正常,但這样的犯错成本确实过高了

一群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的科研人员与一群只完成任务的科研人员是完全不同的。

说到这里高下立判了,虽然我也希望国货自强但是对于组装换壳买导航的国产厂家,我只想说吊打还远任你性价比,最后做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利润去支撑研发人家只是牵着你的鼻子,不紧不慢的挤牙膏就能耗垮你毕竟扫地机器人只是iRobot的一个业务而已,我更期待国内有类似的专业做各种各样机器人的企业

而当LDS激光导航厂商都在价格战里打得水深火热中的时候,视觉导航上iRobot已经不知不觉的调教了多年且以高品牌溢价以忣专利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看来iRobot的目标远不止扫地机器人可以展望下视觉导航下的各种奇葩机器人了,像晾衣服机器人整理鞋柜機器人?再过几年你说谁又会吊打谁?

最后你的关注点赞收藏打赏是我分享的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能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