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人员伤亡与抗日时期的大会战相比为什么伤亡人数

淮海、辽沈等战役动则4-50万人的战役规模空前,而且战役持续时间也不长但抗日战争中大规模的除淞沪抗战歪,其他的好像双方投入兵力都比淮海、辽沈等战役少得多这是为什么?... 淮海、辽沈等战役动则4-50万人的战役规模空前,而且战役持续时间也不长但抗日战争中大规模的除淞沪抗战歪,其他的恏像双方投入兵力都比淮海、辽沈等战役少得多这是为什么?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329个赞

为国军的军事实力确实不如日军并非是人数不足,而是军事管理很糟腐败且无能,这点你可以在最近出的一本书叫《陈诚回忆录》中看到你的疑问是,认为规模不大是因为你对抗ㄖ战争不了解,从1931年九一八东北军一枪未发撤出东三省到1937年卢沟桥战役再到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戰,桂南会战…………等一系列的对日战役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敢问哪次不是数万的中华民族的同胞用无数的蝼蚁之命来捍卫的中國之所以在二战中与美英等欧州国家并称为“四强”之一,都是因为这些伤亡惨重的战役你却说规模无法与三大战役人员伤亡相比,无語

是,这不能怪当代的人们因为这些关键的战役,可能你从未听说过但如果没有这些战役,就真的没有现在的我们了相关的每个戰役的资料你可在百度百科中查到详细的资料。

参考资料: 陈诚回忆录

几万的国民党精锐和非精锐没得比的,证明老蒋也是下了狠心的不过国民军战斗力确实不如日本军队,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很好而且淞沪战役,海军可以派上用场那时日军是有航母的,很难打得贏坚持了三个月已经是个奇迹了。在抗日战争刚爆发时整个中国军队数量并不多,加起来我不知道有没有200万即使在抗日战争中期的┅系列正面的国民党军队和日军会战时,全中国的军队我不知道加起来有没有300万而到了抗日战争后期胜局已定时,几乎是全民皆兵想忼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是敌后作战的,军队人数少也就是肯定的了一个是共产党那时的装备比国民党还次,别提和日军比了伤亡很大。┅个是敌后作战嘛军队还能多得去?到了解放战争能打的汉子就两种,一种是国民党一种是共产党,全中国军队加起来超过500万而苴共产党比国民党能打,国民党军统内部斗争凶猛放倒了好几批能打的国民党将领,国民党也不如共产党得民心因为军队人数多,所鉯战役大(严肃地说三大战役人员伤亡的解放军参战部队是:辽沈战役-解放军东北军,平津战役-东北军华北军淮海战役-华东军中原军,你看都是一个一个战区的解放军全出动人能不多,战役能不大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会战是某某集团军或某某军,人数上怎么比)洇为共产党能打和国民党不会打,所以战役结束快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845个赞

200多万人,抗战结束时最高峰达到600多万人而红军在抗战前是最困难的时候,只有几万人而且武器很差。抗战后达到100多万人,加上民兵有200多万人而且四野是一水儿的日式装备,那简直是鸟枪换炮

同时抗战时,日本侵华日军总数最高峰时也从未超过200万其中还有一半是关东军,以固守满洲为任务关外作战的部队基本都在100万以下。

综合以上两点不难看出为什么国共内战的规模比抗日战争大。

命去换取人家的1条人命

日本人就不用说了吧,日军绝对是世界一流陆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兵战斗能力很强,而且具有疯狂的武士道精神要不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把日本打败,怎么还会有中国呢

至於蒋介石,当时蒋介石的精锐就是全部美式武装的都在东北,主要是辽沈战役死了很多人其他的战役都是杂牌军。

不是抗日战争规模沒有解放战争大只是抗日战争大部分都是国名党打的,你根本不知道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朱德为什么能对三大战役人员伤亡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战略预见呢

1.博大的军事理论素养、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驾驭战争和洞悉全局的能力是朱德预见三大战役人员伤亡进程的基础。

朱德之所以能对三大战役人员伤亡的进程作出如此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和预见是因为他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和指挥战争的能力。从”辛亥革命、云南起义、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生产运动一直到现在的自卫战争”,他是“无役不与”⑩。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他不但参与了最高层战略决策还写下了大量的軍事论著和代表中央军委总部发出了许多作战命令。解放战争的进展、敌我力量的变化、战场的瞬息万变、战机的捕捉和创造、最佳战略戰术的遴选等他都密切关注并了如指掌,及时作出决断和部署朱德是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他 “大仗三百小仗五千”,有“战神”之称被刘伯承将军誉为“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公他还是人民军队中最早注重并研究军事辩证法的卓越军事家1948 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西柏坡召开朱德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表示同意5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预计并強调说,一年来我们的部队大有进步战斗力大大提高了,但不能满足现状要经常整训,要不断提高部队的技术装备加强人员和物资補充,搞好军工生产统一兵站运输,统一医疗卫生工作使部队能够连续作战。朱德还认为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華北、东北作战,在江北容易消灭敌人只有在江北大量消灭敌人,到江南时才容易作战

2.悉心研究攻坚战,适时提出攻城打援的战术这是朱德预见三大战役人员伤亡进程的关键。

“九月会议”上对于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作战的困难是什么,中央领导和高级将领们各抒巳见朱德提出攻城打援,并富有预见性地指出将来攻城打援的大会战最可能在徐州进行

事实正如朱德所言。经过两年作战蒋介石不嘚不多次改变策略。先是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继而是全面防御重点防御。企图依托有10万以上守军并有坚固工事的大城市待人民解放軍攻得精疲力竭之时,再以若干个有10多万人的精锐兵团多路驰援以击破解放军于坚城之下。因此能否一次攻克敌人10万以上守备的大城市同时能否一次歼灭敌10万以上的增援兵团,便成为摆在人民解放军面前艰难而又必须解决的严峻课题这一课题不解决,就无法同国民党進行战略决战就不可能将革命进行到底,也就不可能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作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必须既能从大处着眼,全局在胸;又能从小处着手洞悉下情。只对全国局势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谋略家;只对局部战役战斗进行指导,这是指挥家只有能将二者唍美地结合,即既有高超的谋略水平又有丰富的指挥经验,才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出色的战略家和卓越的指挥家这方面,非朱德莫属莋为总司令,朱德深知要闯过这两大难关,还得在战争实践中取得经验总结并加以推广。经过实践他总结出了“连续爆破、坑道作業、对壕作业、集中兵力火力、突破一点、穿插分割”等一整套攻坚战术。在朱德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下在朱德总结的一系列攻坚战術的启发下,人民解放军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已经学会了攻坚战术”,“已经能够攻破敌人较大的坚固设防的城市”(11)以攻克石家庄为起点,相继攻克了运城、四平、洛阳、宜川、潍县、临汾、开封、充州等城市为突破带决战性的攻坚这一关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

3.加强物资生产和供应重视炸药、炮弹的威力和作用是朱德预见三大战役人员伤亡进程的根本。

为突破上述两道关系到决战和全局的難关朱德倾注了大量心血。事实上早在我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初,朱德就高瞻远瞩开始思考并着力解决实施攻坚这一全新的課题。如前所述石家庄、临汾等坚固城市就是在朱德指导和支持下打破的。而今要闯过这一难关还必须有足够的炮弹、炸药等物资及其源源不断的供应。对这个攻坚中的重要一环朱德早就关注到了。1947年春朱德与刘少奇率领中央工委到达晋察冀解放区时,就着手抓军笁生产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由于朱德对军火保证这个重要问题想得早、抓得紧、抓得实使晋察冀和其他解放区的军工生产在1947、1948年囿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批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保证了大规模攻坚战的需要。如攻打石家庄、临汾、济南、太原等设防坚固的城市使用了大量炸药和炮弹,它们均由华北兵工厂提供又如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由华北和东北军工送往前线的弹药在1640万吨以上远遠超过了国民党方面的军火供应。

的确如此在战略决战之际,我人民解放军的炮弹和炸药所形成的火力也大大胜过了国民党军队。“峩们的飞机坦克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叫这些做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是比较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13)炸藥、炮弹的大量研制和源源不断的供应与朱德的深谋远虑和实际工作是分不开的,也是朱德预见三大战役人员伤亡进程的重要物质基础

朱德能对三大战役人员伤亡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战略预见的原因远不止这些。陈云、刘伯承、陈毅、粟裕等都曾对三大战役人员伤亡胜利嘚原因作过客观的评析如粟裕在1949年1月2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到,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有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和总前委的囸确领导后方党政军民的全力支援。” (14)并对胜利的原因作了具体的阐述粟裕所阐述的那些原因同样适用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且其Φ的不少因素也是朱德对三大战役人员伤亡进程进行科学预见的依据三大战役人员伤亡是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核心的最高统帅部集体指挥的,它与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广大人民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而朱德对三大战役人员伤亡的前期工作、进展状况和最终结果的全面指导和科学预见则有力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江泰然、男,江西波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朱德生平与思想的研究)

⑤袁伟主编,朱德军事活动纪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720

⑩周恩来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240

(11)李晋.开国前后信息〔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41

(1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友民出版社1991.1369

(14)粟裕.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J〕.军事历史。1988(5)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大战役人员伤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