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与伊朗和以色列 沙特 伊朗 土耳其哪个才是中近东第一军

最近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斗争,正吸引着全世界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中近东时事发生兴趣。这篇文章将向读者介绍一批有关中近东国家的书籍,并且提供一些中近东的基本概况,作为阅读这些书籍的线索。中近东这个名称,原是欧洲人对亚洲西南部以及非洲东北部地区的一种习惯称呼。在这一片广大的地区上居住着约一亿零五百多万人口,其中绝大多数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其他尚有波斯人、土耳其人、犹太人等。阿拉伯人在这里建立了四个共和国(埃及、叙利亚、黎巴嫩、苏丹),四个王国(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也门),这些国家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人国家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尚未取得独立)、利比亚一起被称为阿拉伯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希夏姆;;[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谭胜;;[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三届世界大会中国代表团论文集[C];1993年
吕志禹;周岩;赵大健;云希勤;寇登民;;[A];天津市第六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9年
蒋博光;;[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陈潮;;[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廖大珂;;[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苏彦铭;;[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邹 强;[N];光明日报;2000年
本报特派记者 刘颖余;[N];工人日报;2000年
记者 马晓霖 记者 钟翠花;[N];人民日报;2000年
记者 顾康、刘上阳;[N];人民日报;2000年
新华社记者 张礼庆 王亚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齐明敏;[D];北京外国语学院;199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资料图:训练中的以色列特工

迷雾重重关键人物意外遇害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1月14口报道】题:以色列刺杀了伊朗的“导弹之王”

伊朗今天埋葬了导弹部队的一位高级指挥官。12日发生在一个革命卫队基地的严重爆炸事件导致他和其他至少16人身亡。有人说,此事件是以色列特工所为。

同僚把哈桑?穆加达姆少将称作伊朗导弹计划的“创建者”。该计划部署的弹道导弹射程足以击中欧洲,伊斯兰革命卫队赞扬了他在发展炮兵和导弹部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从刺杀行动到炸毁设施,再到破坏性的电脑病毒,近年来的间谍对决导致伊朗核计划和弹道导弹计划屡屡受挫。有着上述背景的穆加达姆想必成了这场间谍战中的首要目标。

伊朗把一系列袭击事件归咎于以色列和美国。之所以猜测穆加达姆是最新一次行动的受害者,是因为在伊朗所谓的正常搬运弹药引发的“事故”中,这样一位关键的革命卫队军官居然会在场并遇害。

阿巴斯?哈尼准将说:“伊朗之所以具备当前的导弹能力,穆加达姆功不可没。由于他的作用重大 敌人总想找到并消灭他。”

伊朗以往曾指责“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和美国秘密策划破坏行动。分析人士说,穆加达姆之死可能是持续数年的大范围非常规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马克?菲茨帕特里克说, “该事件与此前 导致伊朗失去”核和导弹领域的 “一有影响力的高级领导人的 行动如出一辙”。

一位西方情报人士认为此事与以色列的摩萨德有关。

菲茨帕特里克说,伊朗的弹道导弹的力量已足以发射核武器。他说:“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 的国家不想开展军事打击,所以它们积极采取其他一系列手段,试图在不实施军事打击的情况下阻止伊朗的计划。”

伊朗官员抱怨说,他们的核科学家在德黑兰街头遇袭。核科学家费雷敦?阿巴西在一年前的袭击中幸免于难。当天早些时候,他的同事马吉德?沙赫里亚里在德黑兰的另个区域遭遇类似袭击身亡。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14日报道】伊朗最高领袖今天主持了伊朗导弹计划创始人以及其他16名在12日爆炸中身亡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的葬礼。情绪激动的葬礼凸显出这位指挥官的重要地位以及德黑兰在核计划问题上同西方越来越强烈的对抗感。

穆加达姆的重要地位和笼罩在这一爆炸事件上的谜团引起人们纷纷猜测,此次爆炸是人为破坏,而不是伊朗当局所坚称的事故。

加强制裁 欧盟不愿对伊动武

【路透社布鲁塞尔11月14日电】欧盟各国外长周一赞成对伊朗采取更加严厉的制裁,但决定等到12月1日举行下一次会议时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谈的各国外长还排除了同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的可能,尽管上周国际原子能机构得出结论认为德黑兰正在从事原子弹设计方面的工作。

各国外长在声明中说:“委员会将继续研究可能的新措施和强化措施,并在下一次会议上将伊朗采取的行动纳入考虑,重新讨论这一问题。”

美国和以色列拒绝排除任何能够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的手段。但欧盟各国外长仅仅对伊朗扩大铀浓缩项目表示谴责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发现的伊朗在开发军用核技术的情况表示担忧。

外交人士称欧盟外长可能准备在12月1日正式批准新制裁。目前尚没有公开讨论具体的措施。

【法新社布鲁塞尔11月14口电】法国外长11月14日警告,对伊朗核项目采取军事行动将会把世界拖入“无法控制的漩涡”。

阿兰?朱佩在和欧盟各国外长会谈后表示,欧洲将加强对德黑兰的制裁,要求欧洲投资银行冻结对伊斯兰共和国的贷款。不过朱佩警告说:“军事干预将是最糟糕的事情,将把我们拉进无法控制的漩涡。”

朱佩说:“我们会加强制裁,我们会要求欧洲投资银行停止对伊朗投资。这是我们现在能使用的武器。”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1月14日报道】周六晚举行的共和党总统竞选辩论中,几个候选人支持美国采取秘密行动帮助解决外交问题。

他们建议的某些行动可能已经在执行,只是从未公开承认。众议院前议长纽特?金里奇长期支持在伊朗运用中央情报局的力量,他在南卡罗来纳州辩论时推动此举。在辩论中,马萨诸塞州前州长米特?罗姆尼也支持在伊朗采取秘密行动。罗姆尼呼吁“在秘密的基础上活动,鼓励异见分子。”

权衡利弊 世界或接受核伊朗

【法尔斯新闻社德黑兰11月15日电】以色列一家大型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谨慎表示,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代价会很高,会提高油价,损害世界贸易,他表示世界更有可能接受伊朗作为一个核国家,而不是付出战争的高昂代价。

以色列最大经纪行之一的克拉勒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阿米尔?卡汉诺维奇表示,油价猛涨,战争费用及对世界贸易损害的代价太大,会阻止世界大国采取任何严厉行动。

这个评估与以色列的官方立场差别很大,以官员认为,德黑兰的核愿望是不可接受的,只要能阻止伊朗核计划,任何选择都可以考虑,以色列把有核的伊朗看作对自身存在的威胁。

在一份“经济学家眼中的伊朗问题”报告中,卡汉诺维奇拟定了一些行动方针 从额外“轻度制裁”到军事袭击 并告诉投资者,世界可能不愿采取必要行动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卡汉诺维奇写道,军事对抗可能包括德黑兰的报复性导弹袭击及在加沙和黎巴嫩的代理人战争,即使对于以色列来说,这种军事对抗的经济损失都会很高。

“很不幸,似乎核伊朗是最合理的方案”。

他发表评论前,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于本月初表示,对伊朗的袭击变得越来越有可能。另外,伊斯兰革命卫队最高官员警告犹太政权,对伊朗的袭击将导致以色列的存在被终结。

【德国《星期日世界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伊朗的核计划目标在于制造一枚核炸弹,以色列目前正讨论是否应当先下手为强。

但是如果波斯湾发生战争,它的致命影响就不仅仅是对以色列而言的。伊朗可能在袭击过后中断四分之一的全球石油供应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中近东的未来因为这样的恐怖情景而显得黯淡。好消息是,德黑兰还未最终决定制造核弹。

以色列自身也陷入意见分歧之中:赞成与反对先下手的力量不相上下。这场公开的辩论眼下主要围绕一个问题:何时是发动攻击的正确时间点,何时又是实施有效外交的正确时间点呢?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古代的埃兰王国位于如今的伊朗国家的南部省区。埃兰人就象他们南部的邻居美索不达米亚人那样,一直为一系列的朝代所统治着。埃兰人的文化从公元前2,000年起,一直得到不断的发展,到公元前650年的时候,埃兰文化的发展被迫中断,此时,埃兰人已经被阿舒尔(古代亚述人崇拜的主神和战神)人所征服了。


埃兰人的文化艺术特色是与众不同的,这一点人们可以从那些在遗址中已经发现的艺术品上得到证实。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充分展现了埃兰人独具匠心是艺术风格。埃兰圆柱上的封印生动的描述了埃兰人日常生活中一些情景。比如:打猎,编织以及弹奏音乐仪器等等。这些描述性的封印也成为考古学家推断当地人个人装饰的信息来源。封印上显示出一系列的珠子项链,这说明在当时,无论男女,都非常喜爱珠子,并愿意将它作为个人装饰物品。这些珠子的制作需要一系列的原材料,其中包括石头、泥土、精巧彩色陶器以及骨骼等等。埃兰文化中如果某条项链是由赤褐色珠子串成,那么它大概制作于公元前l,200年到公元前l,000年。土色的珠子都是由烘干的泥土制作成的;蓝色的珠子则是由彩釉黏土制作成的;浅黄色的珠子是由雕刻的骨头制成的。这些珠子都被精心的重新串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条长达20英寸、紧密连在一起的项链,颇具有现代化的韵味。
温塔舍•纳皮尔沙国王的古代亚述及巴比伦之金字形神塔(顶上有神殿)被当地人称为“乔加•赞比尔”或者“土墩篮”,这是由于它看起来象一个倒置的篮筐的缘故。这块遗址占地面积约为250英亩,主要发掘工作是1951年至1962年在法国考古学家罗马•吉舍曼的带领下进行的。如今,这块古代城市的废墟,仍然耸立于地面,高达82英尺。据悉,在温塔舍•纳皮尔时期,该城市的高度曾经达到了170英尺。这处埃兰王国圣城的遗址,建于公元前1250年,在遗址所在处,人们还发现了几千块未经使用过的砖,这个事实表明,在遭到阿舒尔巴尼帕尔的侵略后,乔加•赞比尔还没有完全建成。
该遗址具有极大的文化保存价值,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对乔加•赞比尔来说,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

埃兰王国(公元前3千纪上半期至公元前639年):埃兰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伦河流域,他们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公元前第3千纪上半期,埃兰人建立了国家。公元前1176年,埃兰国攻陷巴比伦。公元前639年,埃兰国被亚述人所灭。


埃兰(英语:Elam),又译以拦或厄蓝或伊勒姆,是亚洲西南部的古老君主制城邦国家,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湾北部,底格里斯河东部,现为伊朗的胡齐斯坦及伊拉姆省。
埃兰是伊朗的最早文明,起源于伊朗高原以外的埃兰地区。一般认为埃兰国名出自境内Haltamti城邦(意谓“神的国家”)。此名在圣经广为流传,故沿用至今。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以善战的人民著称,圣经记载是诺亚儿子闪的儿子和后裔。
埃兰地区曾有许多君主制城邦国,其中最重要的有阿万(Awan),苏萨(Susa),西马什(Simash),安善(Anshan)等。
埃兰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埃兰时期、中埃兰时期与新埃兰时期。
埃兰(Elam)是伊朗的最早文明,位于卡鲁恩河(karun river)与(kerkheh river)河谷中,这两条河流入底格里斯河东部波斯湾的咸水湖(现已干涸);具体位置在今天伊朗胡泽斯坦省境内。苏美尔人称他们为“NIM ki”,阿卡德人称他们为“Elamtum”,哈塔提人和哈坦提人是其主要居民。
《圣经•创世纪》第11章提到,埃兰是诺亚儿子闪的后代。但是贝希斯敦铭文破译后,我们得知埃兰语与塞姆语系的希伯来人语言有较大差异,所以可以确信埃兰人并非闪族人。
公元前4千纪中叶的埃兰文献上出现了马的图案,这可以证明埃兰人已经开始使用马匹。我们不应过高的估计苏美尔对埃兰的影响,埃兰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一样古老,甚至有更古老的文字,埃兰文字是最早为象形文字。语言称为埃兰语。
埃兰地区有许多城市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有阿万(Awan),苏萨(Susa),西马什(Simash),安善(Anshan)等。
埃兰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埃兰时期(约公元前年)、中埃兰时期(约公元前年)、新埃兰时期(约公元前800-600年)。埃兰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藏,是两河流域各邦掠夺的对象。富饶的两河流域平原,也是埃兰各邦掠夺的对象。因此,埃兰在历史上很早就受到两河流域国家的侵略和征服,但也多次侵略和征服过这些国家。
据《苏美尔王表》记载,基什第一王朝国王恩美巴拉格西(en mebaragesi,约前2700年),曾入侵埃兰,将埃兰的武器作为战利品运走。公元前26世纪初,埃兰的阿万第一王朝击败乌尔,称霸两河流域。公元前2550年,阿万第二王朝建立。希塔(约前)在位时,国势日盛,连阿卡德王纳拉姆辛(Naram-sin)也不得不遗使前往苏萨订立友好同盟条约,以抵御库提人进攻。公元前23世纪末,埃兰人攞脱阿卡德统治,建立统一的埃兰联邦国家。阿万第二王朝灭亡后,西马什王朝立。约前2006年,西马什攻灭乌尔第三王朝,将其都城九为平地。前16世纪,帕帕提王朝灭亡,古埃兰时期结束。
中埃兰时期以安善王朝的崛起为开端。苏萨王朝时期,国王舒特鲁克-纳洪特(Shutruk-Na-hhunte,约公元前年)击败加喜特巴比伦王国,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及许多珍宝掠往苏萨。西尔哈克-印舒希纳克(Shil-hak-inshushiNak,约公元前年)时,埃兰占领两河流域许多重镇及扎格罗斯山东部地区,成为古代军事强国。此后,埃兰被巴比伦第四王朝击败,中埃兰时期结束。
公元前8世纪,埃兰与巴比伦共同对抗亚述帝国。不过,埃兰国内这时发生严重分裂,王室内部出现亲亚述派与反亚述派,各地分裂成许多独立王国,难以集中全国力量反抗外来侵略。埃兰与盟友巴比伦也不能很好地协作。加之伊朗语居民这时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出现在西亚政治舞台上。特别是波斯部落在由高原西北部向西南部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占领了埃兰的高山地区,切断其平原地区与战略后方的联系。因而埃兰屡为亚述所败,都城苏萨多次遭到洗劫。前639年,埃兰被亚述所灭。在经历了亚述、新巴比伦和米底王国的短暂统治后,埃兰成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个重要行省,称为胡泽行省,居民被伊朗语居民同化,称为胡泽人。苏萨成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行政首都,并且作为西亚重要都市存在了上千年之久。
埃兰文字受两河流域影响较大。其文字最早为象形文字。前30世纪出现线形文字。前30世纪末开始使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这是由埃兰地区的阿卡德传入的。平原地区的埃兰人大概都会使用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两种语言,这是楔形文字在埃兰能顺利传播的原因之一。
古代埃兰居民称为埃兰人,语言称为埃兰语,埃兰语和古达罗毗荼语是亲属语言,可以想象古代埃兰人和达罗毗荼人关系十分密切。
已发现的埃兰语文献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最早期文献可追溯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中叶,使用象形文字;第二个时期文献属公元前16~前8世纪,用楔形文字书写,这些文献的语言有时被称为古埃兰语;第三个时期为公元前6~前4世纪波斯阿赫美德王朝统治期间,当时的铭文中埃兰语与阿卡德语、古波斯语对照使用,仍用楔形文字书写,被称为新埃兰语。
虽然这三个时期的埃兰语仍未完全解读出来,可是学者们已知道这种语言的一些语法特征。如有一种复数的形式是用后缀-P.构成的;另外,学者们还发现诸人称代词形式和某些动词的词尾形式。
古代的埃兰王国位于如今的伊朗国家的南部省区。埃兰人就象他们南部的邻居美索不达米亚人那样,一直为一系列的朝代所统治着。埃兰人的文化从公元前2,000年起,一直得到不断的发展,到公元前650年的时候,埃兰文化的发展被迫中断,此时,埃兰人已经被阿舒尔(古代亚述人崇拜的主神和战神)人所征服了。
埃兰人的文化艺术特色是与众不同的,这一点人们可以从那些在遗址中已经发现的艺术品上得到证实。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充分展现了埃兰人独具匠心是艺术风格。埃兰圆柱上的封印生动的描述了埃兰人日常生活中一些情景。比如:打猎,编织以及弹奏音乐仪器等等。这些描述性的封印也成为考古学家推断当地人个人装饰的信息来源。封印上显示出一系列的珠子项链,这说明在当时,无论男女,都非常喜爱珠子,并愿意将它作为个人装饰物品。这些珠子的制作需要一系列的原材料,其中包括石头、泥土、精巧彩色陶器以及骨骼等等。埃兰文化中如果某条项链是由赤褐色珠子串成,那么它大概制作于公元前l,200年到公元前l,000年。土色的珠子都是由烘干的泥土制作成的;蓝色的珠子则是由彩釉黏土制作成的;浅黄色的珠子是由雕刻的骨头制成的。这些珠子都被精心的重新串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条长达20英寸、紧密连在一起的项链,颇具有现代化的韵味。 温塔舍•纳皮尔沙国王的古代亚述及巴比伦之金字形神塔(顶上有神殿)被当地人称为“乔加•赞比尔”或者“土墩篮”,这是由于它看起来象一个倒置的篮筐的缘故。这块遗址占地面积约为250英亩,主要发掘工作是1951年至1962年在法国考古学家罗马•吉舍曼的带领下进行的。如今,这块古代城市的废墟,仍然耸立于地面,高达82英尺。据悉,在温塔舍•纳皮尔时期,该城市的高度曾经达到了170英尺。这处埃兰王国圣城的遗址,建于公元前1250年,在遗址所在处,人们还发现了几千块未经使用过的砖,这个事实表明,在遭到阿舒尔巴尼帕尔的侵略后,乔加•赞比尔还没有完全建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色列 沙特 伊朗 土耳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