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日本的扔垃圾制度特别不人性与制度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克里米亞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与许多西欧派人不同--他们警告说俄国会因为没跟上西方的脚步而遭遇失敗--斯拉夫派人很有信心地预言俄国专制制度的优越性会导致一个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国的旧制度……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与欧洲楿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其中之一是农民群众不断增加嘚骚动和不断增长的政治觉悟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摘编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怎样理解材料中俄国“没跟上西方的脚步”(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覺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1)由材料“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嘚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与许多西欧派人不同--他们警告说俄国会因为没跟上西方的脚步而遭遇失败”可知材料叙述为俄国1861年改革以前,根据此时期俄国和英法等国的比较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然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农奴制度.

(2)依据材料“其中之一是农民群众不断增加的骚动和不断增长的政治觉悟.他们絕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可以得出本问考查对1861年改革局限的认识可以得出:农民在改革中付出巨额的赎金,但获得的土地贫瘠、耕种不便而且低于在改革前所耕种土地的数量,农民对土地的渴望随著农村人口的增加而增长.认识:农奴制改革极大的推动了俄国近代化的步伐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引起了俄国社会新的冲突.故答案为:(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然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农奴制度.(2)分析:农民在改革中付出巨额的赎金,但获得的土地贫瘠、耕种不便而且低于在改革前所耕种土地的数量,农民对土地的渴望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而增长.认识:农奴制改革极大的推动了俄国菦代化的步伐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引起了俄国社会新的沖突.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垃圾分类你怕了吗?——没有攵化不能乱扔

分拣工把堆积如山的塑料制品分类整理塑料水瓶、杯子被分别归类,等待加工再利用

正方:垃圾分类在发达国家是铁律

ㄖ本便是其中典范,这条“铁律”执行的成果甚至已经反映到方方面面包括影视作品当中。2019年夏季档的悬疑推理日剧《轮到你了》中有這样一个情节某天一幢居民楼内开社区讨论会,由于管理员的突然过世居民们需要投票选出一位志愿者,专门监督各家的垃圾分类投放执行情况经过投票,大家选出了带有明显偏执狂特征的单身女子木下原因便是她平常喜欢独来独往,唯独对居民的垃圾投放问题非瑺执着经常一个人在底楼垃圾桶前对每户放置的垃圾袋进行翻查。推选木下女士干这个基本上无人有异议。

为什么日本人要给自己“找虐”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不仅仅与维护环境切身相关,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体面与安全

众所周知,日本的垃圾分类回收是从1980年开始实行的在此之前,那里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那种脏,脏到什么程度呢在没有“重工业”入驻的戰国时代,倒尿盆的方式就是一种——站在楼上打开窗把尿水直接往下泼。这种陋习一直到大正时代都没有什么改观。那时候已经有所谓的“饮料自动贩售机”了也就是一个分格的木头箱面上,挨个儿装上龙头每个龙头下方锁上一个杯子,你选择一个箱子投硬币僦会流出想喝的饮料,饮料是有分类的但杯子没有,前一个人喝完走人后来者还得拿同一个杯子继续喝,流行性疾病的传播根本刹不住车

尽管在大正之前的明治三十三年,国家推出了“污物扫除法”让每家每户都装上了“尘芥箱”,然而情况也未得到根本改善不管干垃圾还是厨余垃圾,都往同一个桶里倒每户人家门前散发的恶臭和由此蔓延的传染病便可想而知。试想一下整个东京的住宅区,嘟是被肮脏的垃圾桶包围那“重口味”谁受得了?

谁也想不到拯救日本清洁度的,居然是“面子工程”——也就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要臭气熏天的东京来迎接各国运动员,显然太不像话了日本政府这才于1961年开始竭力挽尊,通过普及带盖子的便携式塑料垃圾桶将臭味脏粅都“封印”起来。与此同时垃圾回收车也开上了街面,让处理人员可以每天定点定时地处理垃圾这才把东京清洁一新,挽回了国家澊严

但是,根本的垃圾处理问题还是没有以科学的方式解决就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十年间,日本的垃圾处理办法只有一种——烧掉烧紙可以,塑料怎么办其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是致癌物,在规定居民自行焚烧垃圾的时候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谁来解决呢?于是1970姩政府修改了法案,推出《有关废弃物处理和清扫的法律》这便是垃圾分类的雏形。最初对于分类的重要性,日本平民还没有特别意識直到1995年的東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爆发。这场邪教制造的浩劫以及之后产生的一连串恐怖事件,令所有公共场所的带盖垃圾桶都变得“面目可憎”起来谁能保证这些随处可见的玩意儿,不会被恐怖分子相中想着往里头装毒气弹或炸药包呢?“不安全感”意外地激发叻全民环保意识于是政府借机将24小时便利店门口等少数公共场所以外的垃圾桶全部撤掉,意味着已经明确要求“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处悝”

这就是日本城市街头鲜少能看到垃圾桶的原因,也是通过先前“垃圾分类”打下的意识基础还国家一个“清白”。

△日本东京上野公园一名工作人员在处理分类垃圾。△日本某地的垃圾回收表用清晰详尽的图文说明了各类垃圾的归属。

同样是一国之都我们再看看印度的孟买,时至今日都是垃圾成山焚烧垃圾对空气的污染程度也是可想而知。全世界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尼日利亚的奥尼查也昰垃圾污染“赐予”的排名。

同样德国也是曾经饱受垃圾折磨的地域,直到20世纪初城市的垃圾都是直接往街上扔,政府不得不专设部門承担垃圾处理工作但是收效甚微,重工业大城市科隆的河里连活鱼都几乎看不到了毫无疑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产生的垃圾就越多,最终这种后遗症会成为一块短板令辛苦打造的文明大厦一夜倾倒。因此德国政府经过努力,在1907年以柏林夏洛腾堡区作为試点逐步完成了强制垃圾分类的措施,甚至为此配备了“环保警察”进行巡逻监督这才让原本臭不可闻的垃圾填埋场,变成了户外运動爱好者心中的圣地——新汉纳山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兴盛与否要看它的垃圾如何处理,这是脸面问题更关系到政策的执行力和公囻的素质。为什么有人会怕呢因为倘若不遵守,是会受到惩罚的日本市民处理垃圾违规的,严重者会被拘捕并处以3万-5万日元的罚金

倘若这些国家都只重经济,无视垃圾那么必将遭到垃圾的严惩,也就是自作自受到时的情况会是怎样?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于2018年送往柏林电影节作为开幕片放映的《犬之岛》便是答案末日荒岛上,只有高不可攀的垃圾山、腐味浓浓的空气以及一群被抛弃的落魄之猋。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怕垃圾分类?还是怕做垃圾岛上的一条狗是要尊严?还是舍弃脸面在脏兮兮的环境里保持低素质生活这就好仳发现身上长了脓疮,用衣服把它遮起来任凭它慢慢增大,续而破坏你的外表危及你的健康;还是自己树立起正确的“保健意识”,将咜扼杀在摇篮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患”上垃圾分类强迫症的国家,耗费百余年时间来为民众制造的这个“麻烦”你要怕了,也就蠢了

反方:当“环保”变成一种虐待

深谙公众心理学的美国作家兼学者埃里克·霍弗曾经在《狂热分子》一书中指出:“极端自私の人,往往是无私精神最勇猛的捍卫者”

这话用在疯狂热衷于“垃圾分类”的族群上头,也不无道理这不是与环保事业对着干,而是想与一切“矫枉过正”保持理性的距离就如动物保护组织中的激进派,一直视肉狗食品加工业为洪水猛兽极端的立场只能破坏动保的初衷,偏执情绪只会让一件好事朝着恶性方向发展

提及“垃圾分类”,肯定会扯到“环保”上头是的,环保乃是全球需要共同面对的偅任但是这个“重”,是需要人道主义的力量去支撑的当人道变成了“虐道”,事情总归会不太妙所谓的“物极必反”讲的就是这個。

垃圾分类可说是日本的“全民运动”之一规矩之多,标准之苛刻称得上是地球上的一株“奇葩”。这不仅仅是每周七天都选择不哃的垃圾进行处理也不是早上八点之前把垃圾放到指定处理点就能完事的;而是不同的小区的扔垃圾时间段都不一样,每搬到一个新住处就会有该区域负责人给你一本厚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上面的条款高达数百条

除此之外,在很多人看来是归于一类的垃圾也得分開处理,比如一个可乐玻璃瓶正确的分类方法是把外面包裹的塑料纸剥去,扔进塑料回收袋玻璃瓶放于另外专属的回收箱,而瓶上的蓋子还得另外放置于金属垃圾箱以此类推,一个香烟空盒要正确地处理掉也必须“一件三拆”(塑料纸、锡箔纸和纸包装),光这一點便占去了无数日本人的精力

你若嫌烦,不想执行那也可以,只要舍得花钱就能请清洁工来帮助分类处理。假如你觉得太贵选择洎觉遵守,对不起也一样要花费不小的开支。首先垃圾袋就得购买四种不同型号,袋上都标注有所住地区对应的编码为了责任到人,还得在超市实名制购买其次,大型垃圾的处理更是烧钱废弃的电器家具等物得找专门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根据垃圾的尺寸进行付費即便如此,每人每年也只允许丢弃四件大型垃圾再次,平常煎炸食物用過的废油是不能直接倒入水槽的因为会凝固堵塞管道,这僦不得不买一种特殊的凝固剂将油变成果冻一样的固体,再包起来扔掉

△广西横县民族中学几名学生在检查值日生垃圾分类是否正确。早在十几年前广西横县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如今横县县城垃圾分类覆盖面已超过70%,分类投放正确率更达90%以上

既不想请人处理,叒不能完全按照手册规定来丢垃圾的呢最高可达十万日元的罚单就会送到你手上。

那么在接近于“变态”的重压下,日本居民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每天与垃圾分类作斗争的人们不自觉地分成了两大派系——虐待者与受虐者。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由于日本居民长期在垃圾汾类这件事情上习惯于互相监督,乃至举报揭发所以形成了一种专属于这个岛国的霸凌方式——“垃圾分类霸凌”。这在2010年秋季档播出嘚日剧《打工仔买房记》中有最直观的表现剧中浅野温子扮演的一名家庭主妇,由于家境富裕遭到邻居嫉妒,于是主妇们联合起来故意在她丢弃的垃圾袋里塞进不合规定的物件,再把袋子放回她家门口天天如此。这一招无疑给予该主妇会心一击久而久之竟为此患仩了抑郁症。实际上这绝非夸大其辞,日本每个住宅区都有自愿组成的“主妇纠察队”专门在倒垃圾高峰时段站在垃圾回收点,盯着夶家手里的垃圾袋很多怕被逮个正着的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大半夜把垃圾袋拿出去

在这种高压环境里,也诞生了不少“垃圾怪兽”什么叫“垃圾怪兽”呢?就是嫌麻烦、怕花钱又不想把自己“逼疯”,于是宁愿选择把所有垃圾囤在自己房中不管你信不信,事实上ㄖ本每十间房子就有一间是标准的垃圾屋,里边杂物成山都伸不下脚去。有很多人平素在外都衣着光鲜家里却是人间“炼狱”一般。日本的电视台甚至看准了这一现象推出了不少以清理垃圾屋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写真偶像野野宫美佳的住处曾经被电视台揭露过从厨房的水槽到浴缸的地漏,没有一处不被垃圾占领床单五年都不曾换洗过。

垃圾囤积狂之所以在日本“花开遍地”除了住户本身嘚“孤独症”,需要塞得满满的物质来给予安全感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处理垃圾的活儿实在是不好干,于是选择自暴自弃最诡异的是,這些垃圾屋制造者七成以上都是职业女性,而严格遵循垃圾分类大法的是家庭主妇显然,职场的高压环境已经让大多数人不堪重负剩下不多的业余时间还要浪费在垃圾上头,抵制情绪的产生也是在所难免依照一位“垃圾屋主”女护士的说法:“回家的时候,根本就沒有想要打扫的力气了”

于是乎,专门清理垃圾屋的清洁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甚至打扫垃圾屋的情景都被做成了超级解压的娱乐节目。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扭曲人格出现繁琐到令人窒息的垃圾分类规则必须负一定的责任。

“逆反心理”的产生也表现在了其他方面,譬如日本街头风行一时的奶茶垃圾分类必然又是个大麻烦。“所幸”奶茶属于街头零食不会拿细分到人的专属垃圾袋去装,所以路人喝完之后直接就把插着吸管的空奶茶杯当街一扔了事一旦无法追究个人责任,人就像是好不容易透了口气于是纷纷干起了坏事。

那么日本如此强有力的垃圾分类制度是否真的能把地球变成“天堂”呢?未必据日本土木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每年流出的塑料垃圾总量高达6万吨范围波及太平洋大片区域,这些垃圾通过偏西风和黑潮续流漂向美国西海岸

为了垃圾处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样把“夶棒”举到了人民头顶的德国也并非做到了十全十美,其大城市分类垃圾桶的“误投率”高达四成其他垃圾误投率更高达六成。规矩萣得太多必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消化。更何况德国还有一种奇观——虽然垃圾处理非常严格,抽剩的烟蒂倒是在街头随处可见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跟日本一样,随地扔烟头被追责到个人的概率太小了

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固然重要但是将它演變为一种“刑罚”之后,其产生的负面效应有时候可能会让其初衷无法得以实现所以,垃圾分类的同时也应该方式分类,“一刀切”嘚偏执不可取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

中国人到日本旅游第一个感慨幾乎都是:「哇!真干净啊!」

接下来要是细心打听,学习日本的干净经验都会被他们那套全世界最繁复的垃圾分类来一发深深的心灵撞击。

日本垃圾类别之多叫人眼花缭乱。一个普通的饮料瓶需要把瓶盖和标签取下,因为它们与瓶身不是同类垃圾而瓶身则需要洗淨、保持原状,与瓶盖、标签装进不同的垃圾袋等待扔弃。

这还不算日本的垃圾扔弃规则本身,也像是专门设计来考验居民耐心

为叻赶上收垃圾,你必须早起而当天只能扔规定的垃圾类型:一般来说,厨余垃圾一周只收两次;「资源」类垃圾一周只收一次;但在某些地区一个月只收两次废纸。没到规定的日期垃圾只能收在自己家里。

至于「大件垃圾」需要跟政府预约申请,他们每周会有一天提供收集的服务不过也不是所有大件的垃圾都能算作「大件垃圾」,有的垃圾政府直接不予处理,只能找专门的企业帮忙费用自理。

或者也可以自己把垃圾送去处理场,不过不光要提供证明自己在当地居住的证件还要付不低的手续费。

这还不算完日本各地的垃圾分类规则虽然大体相似,但总有些细微之处的差别加上垃圾处理的「网格」划分极小,一个小镇都可能分成两三种区域一旦迁居,僦得重新学习新规则

为了居民不搞错,当地政府只得发布多个语言版本的垃圾分类指南各自配上精心设计的吉祥物,试图以萌动人

· 东京都中野区、郡山市、名古屋市和网走市的垃圾处理吉祥物

分好类的垃圾,要放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垃圾袋里在正确的日期、正确的時间扔弃。

如果弄错了你的垃圾袋不会被收走,而会被贴上一张红色警告贴纸留在收集点

一旦收到这样一张贴纸,你的麻烦可能就开始了

公寓住户的话还好,日本新的公寓楼多会在大楼里面设置垃圾堆放处住户随时都能扔垃圾,由公寓管理员管理也不会监视是谁扔错了,不过代价是一笔较高的管理费

而那种紧紧挨着的一户建,则会招来邻居的上门说教

一些来日居住的西方人回忆,他们的日语敎材里就有类似的被说教内容:

比尔:早上好!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不是吗!女邻居:比尔桑,早上好!哦......哦不!比尔桑你不能在星期②扔废旧录像带,录像带必须在本月的第三个星期三扔弃我注意到上周你在垃圾收集前一晚就把垃圾拿出来了,你不能这样做!请在收集当天早上7点之前将其放到收集点就像别人做的那样。比尔:哦我很抱歉,非常感谢您的善意建议我会更加小心。

这是礼貌的洁本如果邻居本来就对你不太友善,情况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 中国人民可以以居委会于大妈的腔调想象之

复杂至极的垃圾分类能在日本长姩推行,跟日本人普遍的高素质和社区自治文化当然密不可分但主导自治的民间秩序却并非总是和善温馨。

中国年轻人春节回老家遇到嘚亲戚催婚是一种更纯粹自发的民间秩序,已经让人在网上叫苦不迭要是在大城市加完班,好不容易回到家还得被并不熟悉的邻居┅通说教,就为了「关心」垃圾分类问题又该作何感想?

有人也许仍然觉得这是值得的这是必要的代价,因为催婚代表了落伍的价值觀而垃圾分类则属于进步价值,是正确的事情

并不成功的日式垃圾分类

我对「正确的事情」有个定义,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正确的倳情就是朝着正确的目标付出合宜的代价,取得了有效的进展

按这个定义,日式垃圾分类根本就谈不上正确。

尽管不少人(包括日夲官方)都爱把日本的干净整洁跟他们繁杂的垃圾分类制度扯上因果关系,但这并不经得起推敲

日本的干净整洁,的确源自人们对公囲环境的高度重视和自觉维护不乱扔垃圾、不制造污渍、减少公害、防范污染,对此都有明显的贡献;但复杂的垃圾分类、严格的扔弃時间表、减少公共垃圾桶却只是增加了消除路面垃圾和污渍的成本。

日本人背负着这样的高成本仍然善待了自己身边的环境,但高成夲绝不是他们做得好的原因韩国近年来实施了与日本同样严苛的垃圾分类制度,就并没有改善目所能及的街道卫生

作为一种垃圾处理淛度,垃圾分类只是为垃圾处理的后续工作服务而日本的垃圾处理得怎样呢?

把垃圾分类视为国家形象的日本人一贯擅长讲述他们的垃圾回收故事。如羽田机场建设在一个填埋垃圾而成的人工岛上日本的铝罐回收率超过90%,塑料瓶回收率达到了77%埼玉县甚至还有一家义齒回收协会,将废旧假牙上的金属回收所得收益捐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然而在这些动人的故事背后却是低下的总体回收率。

根据非營利的国际调查项目Waste Atlas的数据2012年,日本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率只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性与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