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述哪个是关于专利表述正确的有 A.“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你的位置:& & &
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 “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
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 “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
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 “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
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答案是D
即,也就是“纸面上的法”。B“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这句话中的“法制”是指包括立法,司法等在内的动态意义上的概念C“法治”与“人治”相对,重要是指依靠不受人的感情支配的法律治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关文章导读: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具有概括性、普遍性、严谨性特征的行为规范是()A.宗教规范B.道德规范C.法律规,2.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3.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C.“法治”与“人治”相对,重要是指依靠不受人的感情支配的法律治理D.“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正确的是()A.国家需要法律,B.法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概括性、普遍性、严谨性特征的行为规范是(
) A.宗教规范 B.道德规范 C.法律规范 D.政党行为规范 2.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3.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也就是“纸面上的法” B.“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这句话中的“法制”是指包括立法,司法等在内的动态意义上的概念 C.“法治”与“人治”相对,重要是指依靠不受人的感情支配的法律治理 D.“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4.关于法律和国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国家需要法律
B.法律先于国家而产生 D.法律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 C.法律不一定从属于国家
5.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6.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这体现了诉讼证据的(
) A.客观性
B.合法性 C.关联性
D.合理性 7.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说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中( ) A.有法可依的含义 C.执法必严的含义
B.有法必依的含义 D.违法必究的含义
8.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D.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9.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D.法律由社会精神生活条件决定
10.法律主要是(
)意志的表现。 A.全民的
B.统治阶级的
D.整个社会的 11.法之所以具有普遍约束力,直接原因是因为法是(
)。 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C.上层建筑现象之一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2.根据约定俗成原则,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法律”是指(
) A.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B.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 C.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D.法律整体即广义上的法律 13.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所决定的。 A.意志
C.物质生活条件
D.上层建筑
14.下列选项中,(
)属于我国的执法机关。
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5.在下列法律制定活动中,不属于法定立法程序的是(
)。 A.法律案的起草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 16.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A、法律执行 B、法律适用 C、法律制定 D、法律遵守 17.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制定、修改普通法律更严格,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中的(
) A.1/10以上提议
B.1/5以上提议
C.1/2以上提议
D.2/3以上提议 18.国体决定了一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
A.《劳动法》和《公务员法》
B.《劳动法》和《婚姻法》 C.《组织法》和《公务员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公务员法》
20.物权是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直接支配其特定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最完整、最充分的物权种类是(
) A.质押权
D.用益物权 二.多项选择题 1.法产生的原因是(
)。 A.阶级的出现
B.国家的出现 C.私有制的出现
D.生产力的发展 2.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法律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B.基础 C.体现
4.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
)。 A.体现
5.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是一个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法治属于(
)。 A.政治建设
B.思想建设
C.政治文明
D.精神文明 6.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包括(
)。 A.《国家安全法》
B.《国防法》
C.《刑法》
D.《反分裂国家法》 7.社会主义法的适用遵循的原则有(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D.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8.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
)。 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培养法律意识
D.参与法律实践 9.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
)。 A.法律的外在强制力
B.法律的内在说服力 C.立法者的法理功底
D.公众的法律实践 10.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应该做到(
A.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B.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C.提高立法水平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11.构成违法行为的要素包括有(
)。 A.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B.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C.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 )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人文社科、教学教材、外语学习、旅游景点、文档下载、IT计算机、行业论文以及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15版试题库及答案)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法理学试题]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_法理学试题
我的图书馆
[法理学试题]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_法理学试题
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D)。A.社会对象 B.法律书籍 C.法律条文 D.法律现象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D )。A.萨利克法典 B.唐律 C.教会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B)。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 )。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的制定主体 D.法律的效力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 A)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A.罗马法 B.日耳曼法 C.印度法 D.中国法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C)。A.法律 B.政策 C.习惯 D.命令7.法律规范属于( B)。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D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单行条例 D.行政规章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 A)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A )。A.任意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1.法律事实分为( CD )。A.法律后果 B.法律动机C.法律行为 D.法律事件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A.法的实现 B.法的创制 C.法学研究 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BCD)。A.契约 B.判决书C.裁定书 D.决定书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D )。A.法律规范的制定 B.法律继承C.法律移植 D.法律规范的认可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BD )。A.假定 B.处理(行为模式) C.制定D.制裁(法律后果)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法的体系2.法律制裁3.法律上的权利4.法系5.法的创制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五、论述题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D 2.D 3.B 4.A 5.A 6.C 7.B 8.D 9.B 10.A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1.CD 2.A 3.BCD 4.AD 5.AB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2.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3.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4.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5.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答: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标志主要有两点:(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2)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答: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特征:(1)国家意志性;(2)规范性;(3)同一性;(4)逻辑性。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答: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二)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三)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四)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答:违法的构成,是指法律规定的构成违法所必须具备的各个要件(事实)的总和。这些要件包括: 违法的客体,这是指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违法的客观方面,这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的主体,这是指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国家机关。(4)违法的主观方面,这是指违反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违反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故意或过失的心里状态。五、论述题(16分)1.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1)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2)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3)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三)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柏拉图关于法律的主要著作包括(AB )A、《理想国》 B、《政治家》 C、《政治学》 D、《尼各马可伦理学》2、关于“法律解释”的正确理解是(CA )A、法律解释是成文法出现后的必然现象 B、法律解释必须完全根据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 C、法律解释有完善立法的作用 D、法律解释的效力高于被解释的法律文本3、法律对利益的调整机制为( ACD)A、表达利益要求 B、消灭利益冲突C、平衡利益冲突 D、重整利益格局4、有时被人们称为价值法学的是(C )A、社会法学 B、分析法学C、自然法学 D、哲理法学5、以下著名法学家,属于法国的是(DC )A、霍布斯 B、洛克C、卢梭 D、孟德斯鸠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 B)A、法律的产生远早于宗教B、法律的基础是人的理性的自觉力量,而宗教则不是C、法律规则人的外部行为,而宗教规范则相反D、法律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而宗教规范则相反7、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后果超出了立法者本来的意图,这说明法律具有(B)功能。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C、正功能 D、非功能8、“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的命题出自(CA、马克思 B、霍布斯C、孟德斯鸠 D、康德9、对利益作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式的分类的是( )A、德国的赫克 B、法国的爱尔维修C、英国的边沁 D、美国的庞德10、关于国家和法的关系,下列命题正确的是(BCD )A、法治国家和法发生联系,人治国家和法不发生联系B、法律形式受国家形式的影响C、国家的性质和特征决定法律的性质和特征D、国家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法律的重要作用11、科学技术对法律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具体言之,科技对法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技的发展(BCAD )A、扩大了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对立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对法律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手段D、提高了法律实施的效率1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D)。A、社会是法律的产物 B、法律是社会的产物C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 D、法律性质决定社会性质13、亚理士多德把正义分为(BC )A、形式的正义 B、分配的正义C、平均的正义 D、实质的正义14、通过法律实现自由表现在(ABCD)。A、法律将自由意志规定为自由权利 B、法律界定各项自由权利之间的界限C、法律为自由权的实现提供保障 D、法律为了各项自由的协调而限制自由15、(D )用“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这句话来表达法律与自由的一般关系。A、康德 B、黑格尔 C、洛克 D、亚理士多德二、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1、差别对待是违反平等要求的。(F )2、法律至上会导致对道德作用的否定。(F )3、在我国学理解释具有法律效力。(F )、4、立法者仅凭自己的良好愿望就能制定出良好的法律。( F)三、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1、简述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因?2、简述如何通过法律实现正义?3、简述如何通过法律实现正义?4、简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5、简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四、论述题(本题12分)论述法律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及其法理意义?五、材料题(本题24分)材料:(一)公民休息权与公民娱乐权问题。云南昆明一弹琴者影响其他居民休息,不仅自己弹还教学。被告辨称:钢琴声是最美妙的音乐,怎么会是噪音?原告称:我们听音乐可以去音乐厅,不分昼夜弹琴干扰我们休息,影响身心健康。法庭测量是否达到噪音标准,结果没有达到。但法庭还是认为侵犯休息权,要求弹琴者装隔音设备。(二)记者的采访权与公民的隐私权的冲突。主要说偷拍现象,这是新闻媒体中司空见惯的行为,对反腐有一定好处,但暗含许多问题。还有医生让实习生观摩治病的案例。这虽为医学惯例,但能否用更合理方式进行?也是一种平衡。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论述:权利冲突现象的成因及其解决?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B 2、AC 3、ACD 4、C 5、CD 6、B 7、B 8、C 9、D 10、BCD 11、ABCD 12、AD 13、BC 14、ABCD 15、D二、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错。正义需要差别对待,这样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2、错。法律至上不会导致对道德的否定,并且法律至上的法治社会也需要道德发挥调整社会的良好功能。3、错。因其是非正式解释,所以,在我国学理解释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4、错。良好的愿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同样十分重要的是需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与理性能力,对社会及立法事业有着精审的洞察,这样才能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三、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导致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社会条件的多重性与变化性,是导致法律冲突的社会原因。(3分) 其次,法律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是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因。(3分)(另外,要求进行一定的展开论述。)2、第一,通过立法分配权利以确立正义,使正义要求规范化、明确化,从而促进和保障权利分配的正义。(2分)第二,通过法律实施,发挥法律的特殊强制性,惩罚非正义行为,以促进和保障正义的实现。(2分) 第三,通过公正地解决冲突,裁决纠纷,补偿损失以恢复正义。(2分)3、道德和法律产生的背景不同。道德和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和法律所规范的内容不完全相同。道德和法律的实施方式不同。违反道德和法律所产生的后果不同。(以上每点1分,稍加展开1分)四、论述题(本题10分)第一,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二者来源不同;二者要求不同;二者追求利益的重点不同;二者的限制程度不同;二者实现的方式不同;二者的范围不同。(以上六点每点1分,计6分)第二,法理意义是区分的基础上,可看出对权利与权力应当给予不同的法律对待,对权利进行保障,对权力进行控制。(4分)五、材料题(本题24分)首先是对造成权利冲突原因的分析,主要是权利滥用问题,越过应有的边界。(此部分的详加论述10分) 其次对解决方案的探讨,主要是围绕着权利与自由的法律限制及公民科学地权利观念两个方面。(10分) 结合材料(4分)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四)一、选择题(选出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1、法学是权利之学,这是( )的主张。①中国古代的商鞅 ②古罗马的乌尔比安③德国的莱布尼茨 ④中国学者张文显2、( )在近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①历史法学派 ②古典自然法学③分析法学派 ④社会学法学3、马克思主义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是( )。 ①《共产党宣言》 ②《德意志意识形态》 ③《反杜林论》 ④《资本论》4、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取得、分析来建立和论证法学理论命题,这是( )的研究方法。①价值法学 ②比较法学③实证法学 ④注释法学5、被称为“分析法学之父”的法学家是( )。 ①哈根达斯 ②庞德③霍布斯 ④奥斯丁6、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为高校法学设计了( )门专业核心课程。①8 ②10③12 ④147、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六法”是指( )。①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②宪法、民法、刑法、国际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③宪法、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④宪法、民法、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8、在西方拉丁文中,Jus的含义包括( )。 ①法 ②权利③公平 ④正义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依之“法”包括但不限于(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②宪法③党规党法 ④各种规章制度10、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对法的本质的认识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①法律是国家意志 ②法律是阶级意志③法律是人民意志 ④法律是公共意志二、判断并说明理由(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共3分。本题共30分)1、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实际效果、法律的价值追求。2、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实践。3、规定人们不为一定行为的,是命令性规则。4、现代社会的法律都没有溯及力。5、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这是各国法学界公认的事实。6、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7、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都是国家的立法活动。8、人权就是法律权利。9、司法权是被动权。10、法律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法律关系 2、法律责任 3、法律事实 4、法律体系5、法律实施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法律与人权的关系。2、简述司法权的基本特征。3、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区别。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论说充分。不少于500字,20分)论正当的法律程序在法治社会中的价值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选出正确案案。每题2分,共20分。)1、③④ 2、② 3、② 4、③ 5、④ 6、④ 7、④ 8、①②③④ 9、①② 10、①②③④二、判断并说明理由(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共3分。本题共30分)1、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实际效果、法律的价值追求。(错)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实际效果,自然法学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价值追求。2、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实践。(错)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不包括法律实践。3、规定人们不为一定行为的,是命令性规则。 (错)规定人们不为一定行为的,是禁止性规则。4、现代社会的法律都没有溯及力。(错)在特殊的情形之下,现代社会的部分法律具有溯及力。5、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这是各国法学界公认的事实。(错)并非所有的国家法学理论界都认为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6、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对)资产阶级法律首先确认的这些原则,并将它们作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原则。7、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都是国家的立法活动。(错)法律汇编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法典编纂是。8、人权就是法律权利。、(错)人权要求并非都能获得国家法律认可,只有被国家法律认可的权利主张才能转化为法律权利。9、司法权是被动权。(对)司法权的行使奉行不告不理原则。10、法律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错)在现代社会,法律需要公布才能生效。三、1、法律关系:由法律规范所调整、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以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2、法律责任:由违法行为引起的、责任主体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3、法律事实: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4、法律体系:一国由现行的全部部门法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5、法律实施: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被执行和遵守,通常包括执、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全部过程。 四、1、简述法律与人权的关系。答:人权是法律的核心价值;法律是保障人权的重要手段;人权必须制度化、法律化。2、简述司法权的基本特征。答:司法权是判断权、中立权、被动权、程序权。3、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区别。答:两者的制定主体、作用依据、生效范围、表现形式有根本不同。五、论正当的法律程序在法治社会中的价值答案要点:正当的法律程序能够维护人权、带来秩序、形成效率从而实现社会正义。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五)一、选择题(选出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一般而言,刑事法律规范大多数是( )。 ①强行性规范 ②授权性规范③义务性规范 ④确定性规范2、( )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渊源、法在形式上和结构上的特征、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等因素对法所作出的分类。①法的历史类型 ②法律体系③立法体制 ④法系3、法律全球化的典型表现主要有( )。①罗马法的复兴 ②商法的兴起③欧洲共同体法的出现 ④世界贸易组织法的产生4、立法形式包括法律的( )①创制 ②认可 ③修改 ④解释5、我国部门法划分的标准主要有( )。①法律调整的对象 ②法律调整的方法③法律调整的层次 ④法律调整的体系6、执法的主要原则是( )。①法治原则 ②效率原则③被动原则 ④独立原则7、从最精确的意义上讲,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指( )。 ①公安机关、国安机关、司法部(局)、法院、检察院②司法部(局)、法院、检察院③法院、检察院④法院8、专门的行政监督是指( )①行政监察 ②审计监督③行政复议 ④劳动教养9、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解释是( )。立法解释 ②行政解释③司法解释 ④学理解释10、法律事实包括( )。①法律事件 ②法律责任③法律关系 ④法律行为二、判断并说明理由(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共3分。本题共30分)1、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实际效果、法律的价值追求。2、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实践。3、规定人们不为一定行为的,是命令性规则。4、现代社会的法律都没有溯及力。5、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这是各国法学界公认的事实。6、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7、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都是国家的立法活动。8、人权就是法律权利。9、司法权是被动权。10、法律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法律关系 2、法律责任 3、法律事实 4、法律体系5、法律实施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法律与人权的关系。2、简述司法权的基本特征。3、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区别。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论说充分。不少于500字,20分)论政治文明和法治的关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①③④ 2、④ 3、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6、①② 7、④ 8、①② 9、①②③ 10、①④二、判断并说明理由(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共3分。本题共30分)1、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实际效果、法律的价值追求。(错)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实际效果,自然法学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价值追求。2、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实践。(错)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不包括法律实践。3、规定人们不为一定行为的,是命令性规则。 (错)规定人们不为一定行为的,是禁止性规则。4、现代社会的法律都没有溯及力。(错)在特殊的情形之下,现代社会的部分法律具有溯及力。5、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这是各国法学界公认的事实。(错)并非所有的国家法学理论界都认为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6、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对)资产阶级法律首先确认的这些原则,并将它们作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原则。7、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都是国家的立法活动。(错)法律汇编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法典编纂是。8、人权就是法律权利。、(错)人权要求并非都能获得国家法律认可,只有被国家法律认可的权利主张才能转化为法律权利。9、司法权是被动权。(对)司法权的行使奉行不告不理原则。10、法律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错)在现代社会,法律需要公布才能生效。三、1、法律关系:由法律规范所调整、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以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2、法律责任:由违法行为引起的、责任主体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3、法律事实: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4、法律体系:一国由现行的全部部门法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5、法律实施: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被执行和遵守,通常包括执、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全部过程。 四、1、简述法律与人权的关系。答:人权是法律的核心价值;法律是保障人权的重要手段;人权必须制度化、法律化。2、简述司法权的基本特征。答:司法权是判断权、中立权、被动权、程序权。3、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区别。答:两者的制定主体、作用依据、生效范围、表现形式有根本不同。五、论政治文明和法治的关系答案要点:政治文明的科学含义;政治文明对法治的主导作用;法治对政治文明的保障作用。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六)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罗马法复兴时期出现的以研究和恢复罗马法为核心的法学流派是A.罗马法学派 B.社会法学派C.注释法学派 D.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答案】 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学在西方的发展的一般历程【考点分析】 在西方,法学渊源于古希腊,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世纪的法学附庸于神学。在12-16世纪,出现的以研究和恢复罗马法为核心的新的法学,主要是指意大利的注释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是19-20世纪,为适应资本主义新的发展而出现的学派。 2、下列措施中,属于法律制裁的是A.国家公务员甲因违法失职受到降级处分B.驾驶员乙开车时不小心将一行人撞成轻微伤,乙主动赔偿了该行人300元钱C.公民丙犯盗窃罪,但因有立功表现,法院判决免除其法律责任D.党员丁因违反党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答案】 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制裁的内涵和分类【考点分析】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的法律事实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或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密切关联。没有法律责任或者法律责任的被免除,都不会再引起或导致法律制裁的产生。法律制裁的类别主要包括:(1)、民事制裁。依照民事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对责任主体所实施的惩罚性措施。例如:惩罚性违约金的支付;伪劣产品价款的双倍返还。(2)行政制裁。是指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责任主体实施的惩罚性措施。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对违反行政法的责任主体予以警告、罚款、没收、行政拘留等惩罚措施;行政处分――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及其所属人员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留用察看、开除等惩罚性措施。(3)、刑事制裁。依法对犯罪人实施的处罚。其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 (4)、违宪制裁责任。3、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表明A.法律的起源与道德有关B.有些法律规范是由社会习俗演化而来的C.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D.法律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答案】 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考点分析】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社会规范除了法律之外,还有诸如道德、习惯和宗教等表现形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它和其它类别的社会规范共同作用于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4、依照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依法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C.实质推理 D.辩证推理【答案】 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推理的各种类别和内涵【考点分析】 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条件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包括形式法律推理和实质法律推理两个类别。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就是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主要包括包括演绎、归纳。形式推理的应用前提:经过调查存在某种事实和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则和原则。(一)演绎推理 就是著名的三段论推理。大前提: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小前提:经过认定的案件事实;结论:即判决或裁定(具有法律效力的针对个别行为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规则和原则是围绕法律概念展开的;案件事实是经过调查,符合概念的行为或事件;结论是法官将两者结合做出的判断。(二)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当法官处理案件时,手边没有合适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供适用,但是从一系列早期的判例中可以总结出可适用的规则和原则,法官就按照先例的规则处理了此案。这是判例法国家最常用的法律推理方法。其优点在于体现了“同事同处” 的司法公正原则。实质法律推理又称辩证推理,是指在两个互相矛盾的,都有一定道理的陈述中进行选择取其一的推理。它是在缺乏使结论得以产生的确定无疑的法律和事实的情况下进行的推理。在法律和事实前提确定的情况下,一般不适用实质推理。5、维护和保障立法活动合法性的法的制定原则是A.合宪性与法制统一原则 B.民主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 D.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原则【答案】 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立法的各项原则及其意义【考点分析】 法律制定的原则是立法者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的具体化。我国现阶段的立法原则主要包括:(一)合宪性与法制统一原则,它保证了立法活动的合法性;(二)科学性原则,要求制定法律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和科学预见相结合;(三)民主性原则,包括立法内容、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律关系是产生法律规范的前提B.法律关系是一切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答案】 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关系的定义、内涵和特征【考点分析】 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但是并非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所保护或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动态适用的具体结果才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性质主要有:(一)意志性。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因此它象法律规范一样,首先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国家意志性。同时,法律关系更是现实的法律主体所参与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也反映了法律关系参加者的个人意志。(二)客观性。社会经济生活、社会存在本身是客观的。法律是对现实关系的调整,法律关系是客观的。(三)合法性。法律关系指的是与法律规范规定相一致的关系。无论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法律关系一旦建立,法律主体间的行为就具有合法的意义。法律关系不仅仅具有法律意义而且具有合法的性质。(四)权利义务性。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7、甲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甲依法律承了其父的遗产。引起遗产继承这一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A.车祸B.甲的父亲死亡C.甲与其你之间存在合法的父子关系D.甲未声明放弃继承权【答案】 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法律事实的含义和分类。【考点分析】 法律上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并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观情况,我们称之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类。(一)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不以人的意志支配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法律事件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前者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出现的客观事实,如,人的出生、死亡、地震、洪水灾害等;后者是指由当事人以外的人引起的事件,如,战争、戒严、废除法律。(二)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定或调整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例如签约行为引起合同法律关系的产生;伤害行为引起赔偿法律关系的产生等。法律行为强调当事人意志的主动性。在本题中,车祸是导致死亡的原因,死亡是引起继承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8、划分法律部门时,首先应考虑和坚持的原则是A.客观原则 B.目的原则 C.平衡原则 D.发展原则【答案】 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和各个原则的意义【考点分析】 我国法学界对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的认识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客观原则;目的原则;平衡原则;发展原则和主次原则。其中,目的原则直接体现了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掌握本国现行法律。目的原则是最应首先考虑和坚持的原则,如果划分不利于该原则,划分法律部门就毫无意义。9、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B.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政策C.国家的中心任务 D.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答案】 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法律和国家的一般关系角度,阐明影响国家法的形式的因素。【考点分析】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学说,法在本质上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但是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影响,上层建筑诸因素对法的影响,是法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在法和国家的关系中,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和制约着一国国家的法的形式。国家是法律的存在基础,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法的形式,包括法的渊源形式和法的运行方式。10、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是否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C.是否由法律规范予以调整D.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答案】 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事实中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的区别。【考点分析】 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类。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不以人的意志支配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定或调整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的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事实是否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11、在我国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司法原则时A.可以不再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B.仍然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C.有时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D.由司法机关决定是否受党的政策指导【答案】 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司法原则和党的政策的关系【考点分析】 司法机关应当依法独立形式职权,在审理案件是秉承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但是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可以不受任何的监督和制约。在国家权力中,不应当有任何绝对的权力存在,“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其中,司法权的行使必须首先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这是司法权得以正确行使的重要保障。12、下列诸项表述中,正确的是A.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统一性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D.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答案】 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的特征的内涵【考点分析】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表现在(一)法律具有概括性,它是一般的、概括的规范,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被反复适用。(二)法律的构成要素以法律规则为主,法律规则是具有典型规范意义的文字。(三)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具有一般规则所不具有的逻辑严谨性。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前者针对一般的情况、一般的主体发布,可以反复适用,属于法的范围。后者针对特定情况,特定主体发布,并且一次性适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实质就是法的载体,法的具体的表现形式。而非规范法律文件主要指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节书、逮捕证等。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不属于正式的法的范围,它只是法的适用等结果,没有普遍的约束力。(2)行为关系或社会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法律直接的调整对象是行为关系,最终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障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一切社会规范都有强制性,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它的强制性具有国家意义,强调国家的强制性。强制性是事物的一种性质,法的这种内在性质是由于它的实施依靠国家强制力这种外在力量的保障。法律的强制力不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障力量,它的实施还需要诸如道德、纪律、文化习俗、舆论等等的约束。13、民间故事《铡美案》中,驸马陈世美被依法处决。这一法律现象表明A.法律是公共意志的反映,具有超阶级性B.法律有时候也是被统治阶级将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C.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共同意志的体现D.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也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答案】 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理解,“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法的本质的含义。【考点分析】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他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意志表现出来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在某些情况下,统治阶级中的个别意志和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相抵触时,统治阶级就会通过惩罚的方式,迫使阶级内部的个别意志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驸马陈世美被依法处决,反映了统治阶级在个别案例中,为了维护本阶级更大的利益而对个别利益的牺牲。封建社会的法律的本质是为了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是其主张。14、下列行为中,属于狭义上的“法的适用”的是A.检察机关以涉嫌贪污为由批准对某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B.税务机关以涉嫌偷税为由对某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C.婚姻登记机关以男女双方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为由拒绝颁发结婚证书D.法官张某周末在家休息时主动为领居调解纠纷【答案】 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的适用”的概念的内涵和范围。【考点分析】 司法,又称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属于法的实施的重要方式。司法机关即行使司法权的司法机关。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法律体制下有所不同。在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国家里,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就是司法的主体。在我国,按照现行法律和司法体制,司法权一般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检察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 15、当代中国社会受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B.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C.前苏联的法律文化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答案】 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意义【考点分析】 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前苏联的法律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条件下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在有的时期对有些社会阶层可能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前苏联的法律文化对其影响较大,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变量。但是,总的来说,在我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更为普遍、影响也更大,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16、下列法律中,不属于基本法律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答案】 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本法律的范围【考点分析】 立法的含义一直以来,存在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主要的分歧在于对立法的制定主体和法所涉及范围的认识的不同。狭义的立法是指――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享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主要指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广义的立法是指――一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以狭义的立法概念为基础,法律由于制定机关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该小题不给分。)1、下列关于法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B.法学是随着法的产生而产生的,有了法就有了法学C.法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不同层次,最深的层次是创制和适用法的方法D.法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状况也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之一【答案】 A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学的定义、产生和发展【考点分析】 法学就是以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凡是和法的运作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属于法律现象的范畴。法学必须对法律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法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状况也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法学体系,又称法学分科的体系,即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心问题是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对法学体系的分科,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标准有两个:一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分类,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二是从法律部门划分的角度分类,法学分为宪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等。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研究互相补充,没有高低层次之分。法和法学并非是同时产生的,法产生之后,法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2、刘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烟法》中“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一规定中“子女”的含义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这里的“子女”仅指成年子女,不包括未成年子女。刘法官的这一解释属于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限制解释 D.有权解释【答案】 B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法律解释各种分类形式的正确理解【考点分析】 法律解释是指由特定的机关、组织或个人,根据国家的立法意图、法理原则和政策观点对现行的法律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等所作的必要说明。一、根据法律解释主体的不同,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是有法定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包括(一)立法解释,是指所有依法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及其授权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的解释。它包括(1)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解释,以及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法律的解释。(2)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自己制定的法规的解释。(3)省级人大及其它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得法人大对地方性法规的说明。(4)省级地方政府对其制定的相关文件的解释。(二)司法解释,是最高国家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规问题所作的解释。它包括(1)审判解释 即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审判工作中的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2)检察解释 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工作中的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3)审判、检察联合解释 两高对于具体应用法律的共同性问题所作的解释;(三)行政解释,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它分为两种情况:(1)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它法律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2)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该种解释仅仅在所辖地区内发生效力。非正式解释――是指没有法定的法律解释权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学术机构、公民个人对法律做出的没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包括:(1)学理解释 法学研究者或机构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它只有说服力而没有约束力。但是由专家、学者对法律所作的说明,在实践中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重大疑难案件的审判中。(2)任意解释 是指一般的公民、法人、案件当事人等对法律进行的一种解释。该解释同样不具有法律效力。二、根据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一)字面解释,是对法律所作的忠实于法律文字含义的解释。该解释不扩大也不缩小法律的字面含义。(二)扩充解释,是当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过于狭窄,不足以表现立法意图时、体现社会需要时,对法律条文所作的宽于其文字含义的解释。在我国,扩充解释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法律条文文字未能包含的立法意图而设定的解释方法,它必须以立法意图、目的和法律原则为基础。(三)限制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较之立法意图明显过宽时,对法律条文所作的窄于其文字含义的解释。正式解释也称为法定解释,在法律解释的分类中,没有有权解释的类别。3、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有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B.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C.各级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可成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D.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有权监督与无权监督【答案】 A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和分类【考点分析】 法定的监督主体依据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进行调控、纠偏、审查、督促,并能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依照法律监督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党监督。其中,国家监督又分为:――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和司法机关监督。它们是一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内容。三种机关的监督主体、依据、程序、对象、结果各有差异。社会监督中的人们团体和个人是法律监督中的重要力量。人民检察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4、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B.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C.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D.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答案】 AB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治的概念、法治和法制的关联、法治和民主的关系等法治的综合认识。【考点分析】 法治是指统治阶级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以有效地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使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遵从。法治的原则,最为核心的是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从一定意义上讲,法治的所有价值目标都可以归结为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制是法的制定、执行、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总称。 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含义不同。法制主要强调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和制度的实施。法治在不仅仅关注法的形式意义,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制约和保障。(二)法治和法制与人治的关系不同。法治和人治截然对立,法制和人治并非互不相容。法治和民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和法治的理念同时发端于启蒙运动,并在资产阶级的革命中转化为现实的政治结构和制度现实。 5、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A.法律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B.道德是法律动作的社会基础C.法律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D.法律是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答案】 B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和道德关系的正确理解【考点分析】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加以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法律和道德之间密切关联,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相互作用。但是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道德和法律又有显著的区别。法律和道德的适用范围有所交叉,但亦有分工。道德不仅仅约束人的行为,又会干预人的内心世界,有些道德问题是法律不宜涉及的,两者的范围不同。道德和法律的外部约束力不同。对于道德约束力的不足,常常需要以法律的方式保证实施。而道德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调整手段,对法的实施运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6、下列诸项表述中,能够成立的有A.立法体制是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体制B.司法具有被动性、中立性与终极性C.执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而执法活动具有单向性D.守法是与违法相对的一种状态【答案】 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法体制、执法、司法和守法含义和特征的理解。【考点分析】 立法体制是指,不同的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的制度和结构体系。执法的概念指的是“行政执法”――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执法的特征:主体的特殊性;调整的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执法活动的单方面性;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执法范围的广泛;执法程序的效率性;司法又称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属于法的实施的重要方式。司法的特征表现在:第一、司法权是被动性权力,它只有受到请求,才能采取行动。第二、司法权是独立性权力,在其之上的只有法律。第三、司法权是居中裁判性权力。第四、司法权是终极性权力。司法的最终判决,对所有案件具有终极的力量,是国家最后的权力。守法和违法的是相对的概念。三、 简答题:(本题8分)简述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答案要点〕(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存在明显的区别: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只有违反法律义务者才承担不利后果;而法律责任必是与不利后果相关的;法律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责任则需要由国家机关来追究。(2)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两者又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违反法律义务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另一方面,有时候追究法律责任是法律义务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两者都是法律主体的约束,在价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为法律权利的实现而存在的。四、 分析题(本题1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1、运用法理学理论和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第三十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问题:(1)《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2)运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和知识,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3)从行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种类。(4)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哪一种类〔答案要点〕(1)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为行政规章中的部门规章。因此,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应属于部门规章或行政规章。(2)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假定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范围部分,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即作为或不作为的具体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部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中规定的“酒类经营者”为假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为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第三十条的规定“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和“处两千元以下罚款”是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也可以运用假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论进行正确分析)(3)从“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这一行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禁止性法律规则”;从“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这一行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命令性法律规则”;因为禁止性法律规则和命令性法律规则可以合称为“义务性法律规则”,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总体上属于“义务性法律规则”。(4)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五、论述题(本题15分)联系我国实际,论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答案要点〕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泛指人们对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知识或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我国法治建设有重要的影响。第一,就法律意识与法治的关系而言,培养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就此论断进行正确论述。第二,在法的制定中,法律意识起着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作用。联系我国立法实际进行正确论述。 第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执法和司法中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联系我国执法实际进行正确论述;联系我国司法实际进行正确论述;联系我国法律监督实际进行正确论述。第四,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全社会成员遵守法律的重要思想保证;联系我国守法实际进行正确论述。 第五,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而社会成员较高的法律文化素养是法治国家的条件之一。对此论断进行正确论述。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七)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须经(B)A、到会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B、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C、到会代表的2/3多数同意 D、全体代表的2/3多数同意2.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B)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3.首先将正义划分为分配正义和改正正义的学者是(C)A、柏拉图 B、罗尔斯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4.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D)A、物 B、不可抗力C、客观条件 D、行为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C)A、授权性规则 B、调整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6.根据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把法律权利划分为(B)A、公权利和私权利 B、对人权和对世权C、专属权和可转让权 D、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7.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A)A、手段和目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 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8.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C )进行解释。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法工委C、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D、最高人民检察院9.民族精神论是19世纪在德国兴起的,这种法律思想称为(C )A、规范法学 B、自然法学C、历史法学 D、分析法学10.根据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法可以分为(B )A、根本法和普通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11.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C)A、宪政制度的建立 B、法制原则的确立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 D、强调法律保护私人利益12.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A)A、扩充解释 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 D、逻辑解释13.当代中国建立了各国家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拥有国家立法解释权的机关是(B)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1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A)A、物质生活条件 B、政治力量对比C、国家权力性质 D、阶级力量对比15.大陆法系国家通常把法律划分为(A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成文法 D、成文法和衡平法16.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17.划分法系的根据是(B)A、法的经济基础 B、法的历史传统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政治属性18.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是(D) B)A、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载体B、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C、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D、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1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B)A、对人权利B、绝对权利C、相对权利D、道德权利20.基本法律之外的法律由(B)制定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1.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D)A、人B、法人C、人格D、精神财富22.民法法系的发展以(C)为基础A、普通法B、衡平法C、罗马法D、判例法23.法律离不开国家,从属于国家是因为(D)A、国家的基本制度需要法律来确认B、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需要法律来确认C、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的手段D、法律的创制实施依赖于国家24.美国法和英国法是普通法系的两个分支,二者的共同点是(D)A、都有联邦法和州法之分B、都实行成文宪法制C、最高法院有违宪审查权D、都有普通法和衡平法之分25.按照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文义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和(D)A、字面解释B、扩充解释C、立法解释D、目的解释26.关于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C)A、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B、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力量源泉C、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原则D、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27.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称为(D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28.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B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C、法没有相对独立性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29.认为法代表着正义和理性,并高于实证法的法学流派是(C)A、分析法学B、社会法学C、自然法学D、历史法学30.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取的是(C)A、属地主义B、属人主义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二、多项选择题。1.法的要素包括(ABD)A、法律规则B、法律概念C、法律效力D、法律原则E、法律溯及力2.法的执行的主要原则是(AD)A、依法行政原则B、主动性原则C、强制性原则D、讲求效能原则E、被动原则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是(ABCD)A、行政法规B、法律C、宪法D、国际条约E、习惯4.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享有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即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和个人包括ACD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D、全国人大各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人大代表E、全国人大各代表团和10名以上的人大代表5.法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区别是BCEA、阶级属性不同B、实施的方式不同C、政策的灵活性大于法D、政策要以法律为指导E、调整的范围不同三、简答题。1. 人治与法治的区别:第一个区别:治理国家主要靠什么?是法律还是道德?人治论者认为国家主要应有道德高尚的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法治论者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政权的人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第二个区别: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主要靠一般性的法律规则还是依靠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指引?人治论强调具体规则的指引,而法治论者则强调一般性指引。 第三个分歧:在政治制度上应实行民主还是专制?法治论者主张民主共和政体,人治论者主张君主制、君主专制或寡头政治。2. 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是为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审理案件提供说明。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法律规定不够具体而使理解和执行有困难的问题进行解释,赋予比较概括、原则的规定以具体的内容。2)、通过法律解释使法律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社会情况。3)、对适用法律中的疑问进行统一解释。4)、对各级各类法院之间应如何依据法律规定相互配合审理案件、确定管辖以及有关操作规范问题进行解释。5)、通过解释活动,弥补立法的不足。3.行政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它既包括国家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机关的法律监督,也包括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时对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因此,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可以分为四类,即:一般行政监督;专门行政监督;行政复议;行政监管。(一)一般行政监督一般行政监督是指行政隶属关系中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二)专门行政监督专门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它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两种。(三)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由行政复议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对被申请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活动。(四)行政监管行政监管,是指行政机关以法定职权,对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进行的监督。四、名词解释。1、法系:指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也即根据这种共性或历史传统来划分法的类别,凡属于具有某种共性或传统的法律就构成一个法系。2、立法技术:是指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技术,立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3、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4、准用性规则:即并未规定行为规则,而规定参照、援用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规。5、法律权利:是指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及权利主体或享有权利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以至国家本身),具有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五、综合题1.试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点。1.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法律解释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通过解释探求法律文本表现出来的法律意旨。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首先,法律解释往往由待处理的案件引起。其次,法律解释需要将法律条文和案件实事结合起来进行。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解释循环学是指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有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可以防止人们孤立地、断章取义地曲解法律。2.什么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如何贯彻这项原则?2.(一)这项原则的基本含义(1)以事实为根据,就是指司法机关审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作为根据,而不能以主观臆想作依据。(2)以法律为准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二)如何贯彻这项原则为了贯彻这项原则,在司法工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2)在司法工作中,坚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不仅严格依照实体法的规定,而且严格执行程序法,尤其要重视程序法。(3)正确处理依法办事与坚持党的政策的指导的关系。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八)一、单项选择题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B.该法律条文承认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可以作为中国法律渊源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律适用冲突的一种解决D.该法律条文从总体上规定了在民商事领域国际条约的优先地位二、多项选择题1.蒋某于1963年嫁给黄某,婚后夫妻关系较好。因双方未生育,收养一子。1996年,黄某与比自己小20多岁的妇女张某相识后,二人便一直在外租房同居生活。2001年,黄某患肝癌住院治疗,立下书面遗嘱,将其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现金40000元赠与张某所有。黄某去世后,蒋某与张某因该笔财产归属发生讼争。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遗赠人黄某的遗赠行为违反了民法公序良俗的相关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德,属无效行为。对于该审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本案中,法官是依据法律原则而非法律规则作出裁判的B.在本案中,法官违反了“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的司法标准,因此该裁判属于违法裁判 c.对于本案法官而言,面临着在法律的安定性和合目的性之间取其一的艰难选择D.在这个案件中,法官的裁判体现了一个价值判断和辩证推理的过程2.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曾经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合法化危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质疑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你认为下列哪些说法有助于证明法律对人具有当然的约束力这个命题?A.法律保障社会成员的利益满足,因此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效力B.法律体现了公平、正义,因而人们要服从政府、遵守法律c.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D.民众从小就养成了模仿他人所为的习惯,包括按照别人的行为守法的习惯3.有思想家说:“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对于这句话,下列理解哪些是错误的?A.法律归根到底是由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描述法律,不应有所创造c.立法者的工作往往就是把现实存在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D.法律是客观规律的真实体现,不掺杂任何主观性、意志性因素在内三、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并且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D.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律的社会性2.《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1条规定:“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倾倒费。根据本法规定征收的排污费、倾倒费,必须用于海洋环境污染的整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对这个法律条文中法律规则的分析不正确的有:A.本法条中含有义务性法律规范B.本法条中含有委托性法律规范c.本法条中的法律规范是强制性法律规范D.根据行为模式的数量,本法条中共有四个法律规范3.下列有关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A.权利问题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无论其具体形态多么复杂,但终究都是围绕权利这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展开的B.法律权利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的手段c.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D.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所以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就是在履行义务4.某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监事可以要求董事、经理予以纠正。某公司的监事发现公司董事和外人串通损害公司利益,要求该董事纠正但遭到拒绝,该监事向法院起诉却不被受理,法院的理由是该起诉没有法律依据。对于该案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从法的可诉性角度讲,某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存在缺陷B.某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的缺陷可能使公司中的监事无法有效履行其职责c.该事件说明,法的可诉性是一个应然性要求,实践中存在着法无可诉性的情形D.要提高司法实践中法的有效性,就要注意在立法中确立法的可诉性5.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哪一或哪些选项可以成立?A.古希腊最早的法律渊源是神谕,这是早期的习惯法B.公元426年,罗马的狄奥多西二世颁布《引证法》,规定伯比尼安、保罗、盖尤斯、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五大法学家著作具有法律权威性,意见分歧依多数人观点;持平情况下以伯比尼安的观点为优先 c.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和解释为重要的法律渊源D.非国家主义的法源理论认为除了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作为法律渊源外,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和发挥效力的各种规范、学说等也是法律渊源6.赵某与王某为邻居,常有口角。一天。由于王某养的羊吃了赵某菜地里的菜,赵某大怒,遂砍伐王某屋前的果树10棵。王某向乡派出所控告,乡派出所接到控告后,经调查,以县公安局的名义对赵某作出5天的拘留决定,并责令赵某赔偿王某200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些?A.王某因对果树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的法律关系B.县公安局与赵某形成了平权的法律关系c.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D.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双向的法律关系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责任,民事责任是一种救济责任,不具有惩罚的功能B.民事责任主要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责任,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多数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c.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D.对于违反宪法规范的行为可以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来预防和制止8.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的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A.周某偷了一件价值500元的衣服,11年后被人查出B。精神正常的轮船船长白某在海上风平浪静时命令将价值10万元的仪器扔人海中c.小林遇到对其抢劫的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D.火车站寄存室将老许寄存的行李中的一台照相机损坏了,但老许在14个月后再次出差时才提出来9.《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冯某组织同性卖淫。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由于对“卖淫”的理解产生分歧,从而在冯某是否构成犯罪上发生了争议。法官甲认为,同性之问进行性交易属于本条款规定的卖淫,立法者设置此罪之旨意,就是因为该行为为社会丑恶现象,有伤社会风化;而同性之问卖淫同样有伤社会风化,应当为刑法所禁止,立法者的立法意图就是如此。法官乙认为依据词源和社会公众的一般理解,卖淫是男女异性之问进行的钱财与肉体的交易,同性之问无“淫”可卖,因而同性之问进行性交易不属于本条款规定的卖淫。并且《刑法》中对组织同性卖淫行为没有明确界定。按照“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刑事法律原则,冯某的行为难以定罪,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法官甲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体系解释B.法官甲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目的解释c.法官乙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文义解释D,虽然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多种,但是法官经常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解释10.甲公司是瑞士一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该公司将SNS柔性防护技术引入中国,在做了大量的宣传詈.开始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莶 原甲公司员工古某利用工作之便,违反甲公司保密规定,与乙公司合作,将甲公司的14幅摄影作品制成宣传资料向外散发,乙公司还在其宣传资料中抄袭甲公司的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图、原理、特点、说明,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甲公司起诉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的有关规定,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万元。下列关于我国法律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国际法B.由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因而在我国存在多个法律体系C.已经失效或者还没有制定出来的法律不包括在法律体系内D.法律体系可以简称为法系11.人权对法的作用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A.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B.可以诊断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c.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D.没有法律就没有人权可谈12.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有效的买卖合同。在合同中约定,甲于合同签订30天后向乙提供50吨优质小麦,用以生产面包。乙在该合同签订后第二天又与丙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乙将50吨小麦制成面包后将全部出售给丙。从这两个合同中可以看出,对于乙的行为,法律显示出哪些规范作用?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A。该法律条文是法律适用规则而不是法律原则,所以A项错误。在民商事领域,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优先于我国法律。二、多项选择题1. AcD。“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是法律原则适用的一个前提条件,但不是绝对的,在特定情况下,法官也可以直接舍弃规则而动用原则,本案即属于这种情况,因此不能说该裁判是违法的。所以答案选ACD。2. ABcD。首先,法的效力来自于法律。其次,法的效力来自于道德。法律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相一致,法律建立在社会主流道德基础之上,法律体现了公平、正义,因而人们服从政府、遵守法律。最后,法的效力来自于社会。3. BD。法律归根到底是由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但是这并不排除立法者或统治阶级在法的创制中有所创造,并不排除人的意志和理想。三、不定项选择题1. cD。法律是统治阶级或取得胜利并且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但是,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整体性,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的个别意志,也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者根本意志。在一定情况下,法的内容也反映被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同盟阶级的某些要求与愿望。2. D。这个法条共有两款,第一款含有两个行为模式,第二款则就所征收费用的用途作了义务性规定,这是一个行为模式,不应认为是两个,故D项错误。3. AD。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是说享受一项权利必然会因此而以某种形式来承担和履行某种义务,并不是说享受权利的同时就是履行义务。4.ABcD。法的可诉性是一个应然性要求,实践中常常存在着法无可诉性的情形,所以,我们要提高司法实施中法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在立法中确立法的可诉性。5. ABcD。本题考查对法律渊源的理解。6.ABD。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7. B。民事责任有时也执行惩罚功能,故A项错误;不能通过其他性质的责任形式来预防和制止违宪行为,故D项错误。8. Bc。注意c项应为正当防卫,不负法律责任,因此不适用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9.AD。在一些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上,解释者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就在本案中,法官乙对《刑法》第358条规定进行文义解释外,还运用了目的解释的方法。 10 c。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上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11 ABc。D项强调的是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和保护意义,不是人权对法的作用。12 Ac。对乙而言,签订了这两个合同,他由此享有了根据该合同以及合同法而应有的权利,同样也因此必须履行义务,这反映了法律的指引作用《法理学》练习题(一)一、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法分为( )和( )。2、法律事实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依据是否以主体意志为转移,可以把它分为( )和( )。3、根据法律解释主体和效力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 )和( )。4、法的社会作用包括两方面,其一是( ),其二是( )。5、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法规汇编、( )和( )。6、公民和法人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 )和( ),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7、按照法学界的通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两大法系,一是( ),二是( )。8、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依据客观实际情况主要有两个,即( )和( )。9、法的效力范围是指法律规范的约束力所及的范围,包括法律规范的( )、( )和时间效力范围。10、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 )或者由于( )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委任性规范B. 准用性规范C. 确定性规范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B. 从旧兼从轻原则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D. 从旧兼从重原则3、下列(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A. 经济特区法规B. 法律学说C. 党的政策D. 司法解释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A. 法律制度B. 法律体系C. 法系D. 法学体系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B. 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C. 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D. 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6、在我国,(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A. 县级人民政府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D. 国务院各部委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A. 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B. 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C. 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D.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B.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C. 所有的法律D. 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A. 主观存在过错B. 应受法律制裁性C. 违法性D. 社会危害性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A. 法规汇编B. 法规清理C. 法典编纂D. 法条竟合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醇汽油表述正确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