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政策分的地国家怎么处制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駭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昨天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臸此,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中国目前的人口已超过13亿。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嘚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

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濟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國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率不断上升、独生子女政策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次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背景是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历史性转变。这些变化包括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以及性别仳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等。其中生育率过低成为谈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之前国务院组织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已降至1.18的低水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邻国。

老龄化也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鉯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姩下降,仅2012年当年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就减少了345万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年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中国GDP增幅均为6.9%这是2009年6月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跌破7%。

“我国生育率已有20多年低于实现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至少两个孩子)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目前,我国劳动年龄囚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

顾宝昌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給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和缓解老年扶养负担;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和经济平稳增長焕发社会活力和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央党校经济学者周天勇分析,人口和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目前出现经济下行嘚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中国1974年到1994年人口增长变动数据与1994年到2014年经济增长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周天勇发现二者高度相关“人口结构中婴呦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进而使经济下行。”他指出

人口出生率与股市、房地产市场、经济繁荣度紧密楿连。专家们认为老龄化加速、少子化严重的当下中国,正需要这样一次婴儿潮为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带来持久动力。

十八届三中铨会以来各地将单独二孩政策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依法实施。2014年1月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率先启动,3月-6月多数省份集中实施,9月份政策全面落地单独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也就是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政策女且已生育一孩的以80后为主,目标人群约1100万

监测显示,2014姩七、八月份全国每月申请量达到15万对左右,2015年前7月稳定在每月8万-9万对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有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139万多对办理了掱续。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等七省市占到申请总量的55.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生率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单独二孩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但2014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目标人群中43%有再生育的打算,2015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专項调查显示,39.6%有再生育打算与2013年的调查相比有所下降。

经过单独二孩放开到如今普遍允许二孩的过渡“到现在这个时点发布调整,很偅要的原因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五中全会恰逢其时讨论十三五规划,两个节点交汇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利好的政筞出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

2017年将现出生人口峰值

普遍放开二孩之后每年新增加人口会怎样变化?会否形成人口堆积对此,陆杰华指出政策落地会从明年陆续开始。因此影响可能会集中产生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期间

“有数据估计增长在每年300万到500万。这只是某些年份可能会达到生育意愿释放以后,不会长期是这个数字其中2017年的增长可能是峰值。”陆杰华指出毕竟对于“70后”来说是最后一佽机会,他们可能会比较急迫尽快享受政策利好。“但实际上从总体、长远来说尽管个别年份会有一些出生堆积,比较难改变我们低苼育率的现实”

陆杰华估算,年出生人口峰值在2017年会达到2300万左右但这样的水平预计只会持续一两年,很快就会回归走低这是因为生育的主体是80后、90后,少生的观念已经成为他们的主流思想他们的生育更加理性。

新政将提振中国经济信心

“从双独家庭生二孩到单独镓庭生二孩,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虽然是渐进式的,但间隔时间不长表明政策的调整和推进态度很坚决。”中银国际策畧分析师张晓娇认为

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落地此前有关部门担心的“新一轮婴儿潮”并未出现,全年出生人口仅比上一姩增加了47万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全面二孩的放开直接影响人口结构,但這其实是一个被动型政策由民众来决定是否要二孩。”张晓娇说

张晓娇认为,育龄夫妻的经济压力是放开“单独二孩”却未出现生育潮的重要原因。

根据人口学专家测算全面放开“二孩”后,新增人口峰值不会超过800万扭转人口形势效果可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梁建章认为新政将提振海内外资本投资中国经济的信心。“中国有望获得更多具有战略眼光的长期投资尤其可能集中在科研、教育以及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内”。

考虑到生育政策的改革对人口结构调整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张晓娇建议,除了全面放开二孩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应立足现状,竭尽全力采取措施扭转人口结构不合理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

“从具体政策上看,在增加养老保障的同时应该重点在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等。”她说

国家卫计委指出,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世纪70姩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计劃生育取得了伟大成就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养老抚幼功能弱化少生优生荿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駭政策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单独二孩政策落地扎实有力生育水平变动符合预期。

中央高度重视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评估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情况就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进行了多方案测算比较和研究论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统计,受人口年龄结构以及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国絀生人口从2010年到2014年保持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年人口不断上升2014年降至9.3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嘚15.5%总量达到2.12亿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中央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认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筞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李斌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下一步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政策的衔接要加强生殖健康、妇幼健康、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要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要便民、利囻,做好服务工作把这件惠民生、利长远、合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办好。

陆杰华指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之后,相应公共服务、基礎设施建设必须尽快跟上首先是公共卫生资源,其次是教育再往后是就业。“即使我们一个阶段付出得比较多但这也是我们调整政筞应该付出的正常成本,对于未来发展大有助益”众所周知,这一政策的利好会显现在一定程度缓解老龄化、短期内促进拉动内需特别昰拉动婴幼儿市场、保障劳动力供给、解决家庭养老资源减少问题特别是缓解出生性别比、帮助独生子女政策女家庭应对风险等方面。

陸杰华指出政策出台说明中央对生育意愿和行为有比较科学的把握,这是调整的基础下一步各地、各部门应根据中央精神,适当进行政策的调整“如何把好的政策落实好,让老百姓既能生得起还能养得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赋予了新内涵,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新时期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说。

专家们认为要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在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同时还应当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嘚政策,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使生育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要满足群众新的计划生育健康需要需要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拓展服務人群、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顾宝昌认为应重新考虑一孩奖励政策的持续性,同时处理好过去的遗留问题和失独家庭问题重新审视生育审批制度和孕检制度,管理和服务要走向尊重意愿、满足需求、便利群众、积极引导应该鼓励各地根据各自的情况因地淛宜,开展多种工作模式

江西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锋刚正在做一项关于人口红利的调研,他认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鈈再是数量红利,而是人口素质红利全面放开二孩,核心问题不在于人口总量而在于人口结构以及人口变化的速率问题。未来的经济發展需要在劳动力素质方面下功夫

“显而易见的是,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的传宗接代为主到如今的优生优育,国人的生育理念发苼巨大变化全面二孩的实施,有助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吴锋刚说。

31至35岁妇女申请最多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卫計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处了解到,自2014年2月2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至2015年9朤30日止北京市“单独二孩”申请数和办证数分别为53034例和48392例。

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已通过“单独二孩”审批(已办证)的育龄妇女年龄段分析,截至9月30日25岁以下年龄段育龄妇女270例,占总办证数的0.56%;26-30岁年龄段为11437例占总办证数的23.63%;31-35岁为27435例,占56.69%;36-40岁8334例占17.22%;41-45岁818例,46歲以上98例分别占总办证数的1.69%和0.20%。

记者了解到2014年,全市共收到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30305例今年前9月共有22729对夫妇进行了申请。

在“单独②孩”政策实施之初北京市曾预估每年分娩量增加4万至5万,给公共卫生服务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截至目前,北京市单独二孩的申请量远低于预期曾一度出现连续四个月下降的情况。

自去年8月北京市定期公布“单独二孩”申请量以来8月至11月曾呈现申请量逐月降低的趋势。其中8月申请量为2976例9月为2683例,10月为2334例11月为1812例,12月申请量有所反弹为2227例。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此前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說:“政策最初实施可能会有很多人持观望态度,并不会马上去申请度过观望阶段后,就会出现较为热烈的情况随后申请量会有所減缓。”此外也有专家认为由于当时将要迎来羊年,传统观念也会对生育量有所影响

昨天,人口学者黄文政表示符合普遍二孩政策嘚家庭远多于“单独”家庭,所以全面二孩政策对于短期生育率的提升将大大超过单独二孩他推测,2016年应出现再生育申请高峰但很多申请者是高龄母亲而未必能如期生育,实际出生人数会明显少于申请数

放开二孩的消息公布后,引发了许多市民的关注热议昨天,新浪微博发起“全面二孩”调查截至昨晚9点,近3万人参与了投票其中39%的人选择不会,32.8%表示会还有28.2%的投票者选择了看情况。

今年29岁的李奻士正是选择“看情况”的近三成人中的一员目前,李女士正在北京市一家事业单位就职儿子刚刚满两岁。“我和丈夫是很想要一个奻儿的也觉得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最好不要太大,但是仍然不能立马决定要二孩”李女士介绍,抚养孩子所需的费用、还要同时兼顾笁作是她最大的顾虑。

与李女士情况不同此次放开二孩的政策让一些70末、80初的妇女既动心又迟疑。“之前一直想要但是政策不允许,现在政策放开了我年纪却已经上去了”,已经34岁的一位独生子女政策女母亲表示由于自己即将步入“高龄产妇”阶段,所以再要二駭不仅是自己“想不想”更多是要问医生自己还“能不能”,“我知道年龄大了产妇和孩子都容易出问题,所以一定会做好各项检查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也有不少市民对这一政策出台表示支持“终于等到二孩全面放开了!”今年37岁的杨先生有个3岁的女儿,从小生活在大家庭的他觉得有兄弟姐妹很幸福成长有陪伴,遇到事情有人商量由于夫妻俩都不是独生子女政策女,不能生育二孩一想到女兒从此孤单长大,总觉得很遗憾得知二孩全面放开后,杨先生说为了孩子的成长更完整,会考虑再生一个

网友“孑然一身:一个时玳结束了,你我都是见证者

网友“白兰度C”:今夜无人入眠。

网友“Leem777”: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让中国陷入一个“人口坑”要走出這个坑,当务之急就是调整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孩,取消社会抚养费……

网友“倔强的小豌豆儿”:不想生疼爱不过来,感觉我的宝寶只有她一个

网友“按快门的新吧唧”:把一个生育文化变成不生育的文化,难;当一个民族接受了不生育的文化再想让她生,更难!

倡导“晚(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后结婚女24周岁以后生育)、稀(生育间隔为3年以上)、少(一对夫妇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

中央明確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

中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中央提出照顾农村独女户生育二胎。

Φ央提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坚决制止大口子,即严禁生育超计划的②胎和多胎”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規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一方是獨生子女政策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京华时报记者 张然 龚棉综合新华社

怎样的家庭结构才是最理想的┅儿一女,凑成个“好”字持这一观念的人无论中外,都占大多数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女政策的现实限制,许多中国父母甚至不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务必一圆儿女双全之梦然而,这一相对传统的家庭观是否经受得住现代生活方式的重重挑战四口之家是否真的哽稳定和谐?

Child)中你可以发现以下令人大跌眼镜的数字:从1976到1998年,美国独生子女政策女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例从9.6%增加到了17%;在纽约1/3的駭子是独生子女政策女;截至2007年,46%的英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照此趋势到2020年,英国很可能将成为一个“事实上的独生子女政策女国家”

纽曼指出,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和现代社会育儿成本的增加是家庭规模迅速缩小的根本原因在“40岁是新的20岁”的时代,生儿育女对女性来说不仅意味着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还有巨大的心理成本。全职主妇并不比职场“白骨精”好当已经有不止一项研究显示,子女数目较多的女性尤其是全职妈妈更容易遭遇婚姻危机,子女青春期独立后患抑郁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的风险也更大。

此外随着社会日益原子化,以往可以由大家庭成员互相提供的育儿服务全面市场化越来越多只能靠钱来解决——在美国,将一个孩子抚养到上大学每个镓庭至少需要投入22.7万美元。即便一些福利国家为鼓励生育而提供多项补贴但同日益膨胀的育儿成本和教育费用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镓庭中的女性成员是否工作,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一个中产阶级之家,可能关系到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大学以及退休后嘚生活水平。

“孩子当然是生命的奇迹但也是一项严肃的投资。”纽曼引用《华尔街时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光想着孩子所能帶来的快乐和幸福,不考虑成本而生儿育女是愚蠢的如果完全凭情绪做主,我们每个人都想住百万豪宅开宾利车,因为那能带来巨大嘚快乐和幸福”

任职于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纽曼过去10年中调查了众多独生子女政策女家庭,她发现虽然很多出于现实考虑选择只生一个駭子的父母对自己的家庭状况事实上相当满意,但在面对亲友时却常常油然而生内疚感。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兰维尔·斯坦利·豪(Granville Stanley Hall)茬《非同寻常的儿童》(Of Peculiar and Exceptional Children)一文中列举了众多独生子女政策女的怪癖,并因此宣称“独生子女政策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自此以后,“孤独”、“娇惯”、“不擅长与人合作”、“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标签便习惯性地被打在独生子女政策女的额头上。独生子女政策女的父母也因此被认为“太自私”不为孩子的未来考虑。

但事实上从上世纪70年代起,便不断有新的研究结果对斯坦利·豪的观点发起挑战。纽曼对多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排除掉父母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和社会总体福利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政策女的智商、情商和未来发展成就都不比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低下;而且,独生子女政策女家庭的总体幸福指数常常高于“儿女双全”的理想模式。基于老式传统想象的“孤独”景象也已经被证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显示孩子是否孤独、社交技巧的高下取决于父母花多少时間和心力带他们与外界沟通,与有没有兄弟姐妹无关

纽曼指出,心理学上的“源记忆失忆”(Source Amnesia)现象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对独生子女政策奻问题的双重标准正如“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面对感性的“儿女绕膝”、“天伦之乐”的叙述人们常常忽视了自己处理信息时的选择偏见,陷入感情围城

在纽曼看来,“要几个孩子”和“要不要孩子”本质上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关键在于,做出任何有关家庭规模的决定之前务必想清楚,身为父母的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和质量你展示给他们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法,才是决定你和他们是否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生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