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中的床单为什么都是白色床单红色印记的,原来还有这么多深意

为什么军人的床单是白色的?告诉你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为什么军人的床单是白色的?告诉你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军事新观百家号雪白的床单,整齐的平铺在战士的床上!平整的没有一丝皱折,他不仅是部队内务统一整齐,还能在冬季拉练的时候披在身上作为伪装!不易被侦查到!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也许就算身为军人的你都不可能知道!早在解放抗日时期,为祖国解放胜利的热血青年们奔赴战场,奉献自己年轻的生命!战役结束,收拾战场的时候,他们没有裹尸布,只能用稻草简单遮盖!这对为祖国奉献自己年轻生命的他们不公平,可是当时条件艰苦无法为牺牲的战友们隆重厚葬,简单的一块墓碑就是他们最终的归宿!部队的床单是白色的,何时配发规定的已无法追溯,只知道军队流传这样一句话,部队的床单活着的时候躺在上面,死去的时候躺在下面!军人不易,不要再拿你那有色的眼神来看待我们当过兵的战友,最起码我们能勇敢的面对死亡,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只要祖国母亲一声号令;我们即刻箭步归队,为祖国为人民而赴汤蹈火,将一往无前!当过兵的扛过枪的传下去!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军事新观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新的军事资讯平台,带来不一样的军事观点相关文章部队为什么要配发白床单?很多人都不知道
为什么部队用白色床单,因为它另有含意。雪白的床单,整齐的平铺在战士们的床上,平整得没有一丝皱折。需知,白床单不仅规范了部队内务,做到了整齐划一,还能在冬季拉练的时候披在身上作为伪装,这样不易被敌方侦查到。可白床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算你是军人,都未必知道!早在解放抗日时期,为祖国解放胜利的热血青年们奔赴战场,奉献自己年轻的生命!战役结束时,战场凄惨,鲜血淋淋……没有裹尸布,只能用稻草简单遮盖。裸露在外面的肢体暴晒在炎炎烈日下,散发阵阵恶臭,这对为祖国奉献年轻生命的他们何等不公!可是在当时,他们最终的归宿只能是一块简单的墓碑。配发白床单的起源已无法追溯,但听闻军队流传这样一句话:活着的时候躺在白床单上面,死去的时候躺在下面!我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作何感想,但身为军人,就一定能懂得其中的寓意!军人就要时刻准备战斗,枕戈待旦,只要一声令下,战场便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男儿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我们的军人每天躺在白床单上,就意味着他们时刻准备着有朝一日躺在它的下面。军人不易,请不要再拿有色的眼镜看待军人。最起码,军人能为了你们直面死亡,忠诚于这个国家!
“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毫无疑问,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得是文化、技术、经验的积累沉淀,每走一步都必须稳健沉着。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现代海军发展局限越来越少,科技力量大的支持让大型水面舰艇不断刷新人们的常规认知。早在2010年之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提...
&来源:天天快报
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发布消息称,已经在军事航空业工作40余年的美国空军协会主席拉里·斯宾塞近日表示...
&来源:鼎盛军事
该院某研究所从事某激光器件研制已经40多年了,他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研制出了原理样机,但是能否真正在武器装备上发挥作用...
&来源:老农闲说
作者:王德华辽宁号航母编队经西太平洋进入南海,它一路的训练活动受到美日台的高度关注。此时此刻,美国出动战略轰炸机到南海,意思非常明白了。
&来源:冷眼看世界
现在网上有很多人说歼20 无用、落后,今天对这些说法做一个驳斥,楼下讨论希望文明发言,驳斥有理有据...
&来源:小聚焦
近日有网友发布了最新拍摄的正在干船坞中国产航母建造的最新进展,目前来看国产航母的脚手架已经全面拆除,下一步将是进行喷漆作业...
&来源:123军情观察室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在中国的帮助之下,越南顺利的将美国的残忍而又可耻的侵略者给赶走之后,国家人民的信心就越发的充足。
&来源:战争之王
如果谈及泰国,那么大家多知道它是世界最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也是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不过很少有人知道...
&来源:麦田军事观察
【另眼奇说第3期】据网友提供,近日,环球网通过在线投票的方式评出“2016年十大最露脸中国武器”排行榜。
&来源:另眼奇说为什么酒店的床单被罩都是白色的?真相让人脸红!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1.7万29282.1万66225.9万34.3万851355.4万129367816.9万15.1万1.5万1.7万5.1万97265489910729.4万248&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28027bea91dd5f3735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28027bea91dd5f37357_r.jpg&&&/figure&&blockquote&&b&近水楼台先得月,&/b&&p&&b&向阳花木易为春。&/b&&/p&&/blockquote&&p&
近水的楼台,向阳的花木,这都是占据了好环境的例子,结果一个“先得月”一个“易为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自己真的想做好一件事情,去给自己找一个最好的环境。人类天生就是惰性的,给自己找到一个好环境,即使是随波逐流取得的成绩也不会太差,这是一种战术上懒惰,战略上勤奋的做法,把这个方法献给那些想取得成就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的同学。&/p&&br&&br&&blockquote&&b&牡丹花好空入目,&/b&&p&&b&枣花虽小结实成。&/b&&/p&&/blockquote&&p&1.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做事,人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尤其是朝阳群众的。&/p&&p&2.不要拿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比,枣为什么要和牡丹比花呢?咋不比比谁能结果呢?&/p&&p&3.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各司其职,这才构成了美丽多娇的大千世界。&/p&&br&&br&&blockquote&&p&&b&笋因落箨方成竹,&/b&&/p&&p&&b&鱼为奔波始化龙。&/b&&/p&&/blockquote&&p&
所有那些光鲜亮丽的人的背后都背负着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汗水,从短时间来看,投机取巧是一条近路,从长时间来看,踏实努力才是正途,所有的近路其实都是弯路。&/p&&br&&br&&blockquote&&p&&b&深山毕竟藏猛虎,&/b&&/p&&p&&b&大海终须纳细流。&/b&&/p&&/blockquote&&p&
这句话用来劝告年轻人比较合适,大部分年轻人比较冲动,对取得一些成就的人比较抵触,对其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有了时间,有了条件肯定做的比他们好,殊不知,看山跑死马,这些人能够取得现在的这些成就不知道是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血汗,多少资源砸出来的,所以我们与其看不起被人不如脚踏实地,认清差距,一点一点的积累,厚积薄发。&/p&&br&&br&&blockquote&&p&&b&燕雀哪知鸿鹄志,&/b&&/p&&p&&b&虎狼岂被犬羊欺。&/b&&/p&&/blockquote&&p&
即使是赛道上的最后一名选手都要比坐在观众席上嘲讽的人高贵,猛虎不需要理会野狗的叫声,他只需要一步一步的稳重的走向前方,前方自有人为他欢呼喝彩。&/p&&br&&blockquote&&p&&b&既坠釜甑,反顾何益?&/b&&/p&&p&&b&反覆之水,收之实难。&/b&&/p&&/blockquote&&p&
摔坏了的锅具就不要再看了,泼出去的水就别再想收回来。&/p&&p&
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与其花费心思去懊恼后悔还不如抬头看路,但是不后悔不代表不能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应当谨慎一点,考虑清楚,不要做那些自己一定会后悔的事情。&/p&&br&&br&&blockquote&&b&运去金成铁,&br&&br&时来铁似金。&br&&/b&&/blockquote&&p&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育要努力要刻苦要勤奋要踏实,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运气的重要性,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运气的重要性从这句话中可见一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了运气就不必努力,相反的有了运气更应该谨慎认真,把一个小优势慢慢的滚起来,才有机会做成一件大事,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是真的。&/p&&br&&blockquote&&p&&b&读书须用意,&/b&&/p&&p&&b&一字值千金。&/b&&/p&&/blockquote&&p&
这句话比较适用于以前的时候, 以前的时候纸张很贵,所以人们写作的态度特别认真,把一句话精简到不能再精简才敢往纸上写,每句话都值得琢磨品味,现在的写作成本极低,出版成本也不高,导致出现了相当多的垃圾书,读这种垃圾书完全是浪费时间,因此我们要提高买书的眼光,不要在垃圾书籍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倘若发现了好书更要用心去读,认真的去理解领会。&/p&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近水的楼台,向阳的花木,这都是占据了好环境的例子,结果一个“先得月”一个“易为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自己真的想做好一件事情,去给自己找一个最好的环境。人类天生就是惰性的,给自己找到一个好环境,即…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2edda7f53f7_b.jp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4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figure&&blockquote&&p&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里,爱读曾国藩的的人越来越少,老唐也是为数不多的曾国藩铁粉。市面上有关曾涤生的文学作品差不多都看了个遍,起初无非是当做历史课本来了解那个幽暗的时代,并无太深理解。&/p&&p&近来,老唐遇到过一些事情,无奈之时,顺手翻翻曾国藩家书,偶得佳句“&strong&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strong&”颇有感触。&/p&&/blockquote&&b&1&/b&&p&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头,教育子女的时候,特别强调一点,面临困难的时候,甚至是面临别人的刁难的时候,如何运用这个行动的智慧?比如说他就提到,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曾国藩家书》逆来顺受之法。&/p&&p&有人听了奇怪了,逆来顺受不是什么好词啊,我们现代汉语里头,逆来顺受这个成语,多少有点贬义的意思,说这个人逆来顺受,说明怎么样?说明这个人性格很懦弱、很胆小、很怕事。但是曾国藩,在古汉语里用到的,这个逆来顺受,它是没有贬义色彩的,&strong&它就是讲应事的一种行动智慧,是一个纯客观的描述。&/strong&&/p&&p&他那个逆来顺受里头,到底包含着怎样的内涵呢?那么最懂得立身处世的曾国藩,为什么说在困难挫折面前,只有逆来顺受之法呢?那么我们还是看一件事特别能说明,曾国藩这个“逆来顺受之法的智慧和内涵。&/p&&b&2&/b&&p&在1860年10月份的时候。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一直打到北京城下,这时候咸丰皇帝没辙了,惊恐万急之中怎么办呢?带着他的三宫六院大小嫔妃,文武大臣开始逃,落荒而逃,逃哪儿去了呢?大家都知道,逃到热河的避暑山庄去了,现在你看京城不保皇帝危险。这在古代就有一个说法了,各地驻守的部队要紧急到北京去救皇上,保卫首都保卫皇上。这叫什么呢?古代有一个词叫“勤王”,所以现在一看咸丰皇帝危机了,北京危急了。然后咸丰皇帝赶快下旨,让各地部队到北京勤王。但问题是当时这个政府军,主要是八旗和绿营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咸丰皇帝第一个就想起了曾国藩来,赶快在逃难的过程中。下了一道圣旨给曾国藩,让他赶快北上勤王。&/p&&p&曾国藩这个时候,拿到这个圣旨的时候,马上眉头就皱了,为什么呢?眉头之所以皱起来,是觉得让他北上勤王德圣旨,有点古怪,古怪在哪呢?按道理咸丰让曾国藩带兵北上勤王,他应该是主帅。应该让他带兵啊,没有。没提这茬儿,而是直接点兵点将,这个圣旨就要求曾国藩手下的鲍超带霆军,五千霆军北上勤王,这个鲍超啊挺有名,字春霆。他原来手下的部队叫“霆字营”。但是他特别能打仗,打仗特别凶,后来也是曾国藩手下一员悍将。然后成为曾国藩的心腹,所以他所带的这个部队,号称霆军,特别厉害。这个咸丰让曾国藩北上勤王,不让曾国藩带兵,而且只点鲍超,只点鲍超这手下五千霆军,这实在太奇特了。&/p&&p&曾国藩就觉得纳闷啊,不合常理啊,然后赶快动用他的情报机构,过不了两天打探结果来了,为什么咸丰皇帝会下一道。特别奇特的圣旨呢?原来是有人给他出了主意,谁呢?僧格林沁手下的胜保,胜保这个人啊,曾国藩一想起来恨得牙都痒,为什么呢?胜保原来是满族镶白旗的统领,满族人出身也是贵族,他原来啊,这个人其实没有什么才能,但是这个人的机遇比较好,胜保参加过围剿北伐军,所以因功受到提拔,但是一提拔,这家伙就得意忘形了,结果犯了很多错,结果被皇帝一家伙贬到新疆去了,发配新疆,回来以后痛定思痛引以为戒,拼命的拍咸丰的马屁,后来咸丰又重新启用他,就让他到安徽战场,跑曾国藩地盘来了。所以这个胜保啊,他因为戴罪立功跑到这来的,他手上没兵啊。所以他就想尽了办法挖曾国藩的墙角,不是拉曾国藩的部队,然后就是搜降一些叛军啊,然后跟曾国藩抢地盘,跟曾国藩斗的恨厉害,曾国藩特别讨厌这个人,这个人本事没有,每次打仗都败,但是心眼特坏,特喜欢玩小动作,所以当时人,因为他每次打仗都败吗,又因为他的名字叫胜保,胜利的胜,所以大家都给他起个外号叫败保,刚好是个反义词。&/p&&p&所以这个主意是胜保给咸丰提的,曾国藩一看就明白了,这小子憋着坏,现在要勤王别的不说,现在要求把自己的霆军挖过去,这是什么?这个霆军调到北京之后,就归属胜保指挥,虽然名义上说是借的,但借人东西容易,还人东西就不容易了,是不是?什么时候还是我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我就一直借着,我就一直占着,你曾国藩拿我没办法,鲍军号称生力军啊,精兵啊对不对,这叫什么,这叫“鸠占鹊巢”,让曾国藩特气的是,这个鲍超啊他还是个二愣子,他除了打仗凶,他没什么政治眼光,他一看皇上下的圣旨。皇帝亲自点我,啊呀,这个心里极度膨胀,天天高兴的走路就跟飘一样,恨不得曾国藩立刻下令,带领五千霆军北上勤王。这家伙是个二愣子,嘴上又没把门的,曾国藩又不能给他说明其中的要害,是不是啊。所以费了老鼻子劲才把他劝慰下来,说你等着,然后曾国藩就琢磨,你看这事明显是胜保下的套,不能往里头跳,是不是,但问题是皇帝让你北上勤王,你要敢拒绝的话,你要知道,曾国藩当时是文坛领袖,儒家知识分子的领袖,是不是,儒家最讲究什么?忠孝节义啊,现在君上又危险,让你去救你还不去救,你这就万古骂名,对不对,你这个忠孝节义到哪里去了,所以这个名义上又说不过去。——进退为难,有时候是自己不慎,有时是小人纠缠,楞人莽撞&/p&&p&曾国藩非常为难,然后就写了一封信,加急快信送往湖北,交给湘军的第二大领导人胡林翼,问他怎么办?其实曾国藩之所以写信给胡林翼,也就是让胡林翼帮自己承担一下这个责任,他打定主意肯定不想去,明摆着是个套还往里面钻,把脖子往里头伸,拿不是傻瓜吗,但是这个罪名太大,所以写信给胡林翼,看看咱们这个领导班子一起来担这个责任,不说是不是啊,结果胡林翼很快回信。大出曾国藩的意料之外,胡林翼怎么说呢,胡林翼说:“疆吏争援,廷臣羽檄,均可不校;士女怨望,发为歌谣,稗史游谈,诬为方册,吾为此惧。”就是说朝廷上这些纷争没什么可怕的,问题是咱们不去勤王,是不是,老百姓的嘴巴和那个史官史笔下面怎么写,这种事那是遗臭万年的事,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啊,对不对,老领导老朋友这种事咱不能做,就算里头有套,就算是个陷阱咱也得往下跳,知识分子都爱惜自己的羽毛,都爱惜自己的名声,咱们这样的人能办这种事吗?所以胡林翼也劝他,要往套里头跳,要往陷阱里跳。&/p&&p&甚至一向飞扬跋扈,一向脾气非常拧的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这个时候也写信劝他要慎重,不要一意孤行,但是曾国藩这个人啊拧起来,比他的那几个弟弟还拧,曾国藩就打定主意先死托死扛,但这个死扛,和明着拒绝是一回事啊,是不是啊,好在曾国藩这个人啊,经常能不耻下问,集思广益,胸怀若谷这一点了不得,所以他百般无奈的时候,就向手底下的幕僚征求意见,曾国藩手底下的幕僚都是他的朋友,一般是他的朋友,甚至是学生下级,一听老师为难个个都献计献策,但这帮知识分子,都是很迂腐的知识分子,大家都主张这个时候,一定要去北上勤王是不是,这是原则问题,有的人就跟着瞎起哄瞎嚷嚷。曾国藩听了半天突然发现有个家伙一直没说话,他一看这人没说话就觉得这人一定有话说,但不能当着这么多人面说,一定要私底下跟他说,所以当时就退堂了回到屋,皱着眉头就等着这人来,果然过了几分钟这人来敲门了,这个是谁呢?&/p&&b&3&/b&&p&这就是曾国藩唯一认可的私淑弟子,他寄予重大期望,也是刻意培养的政治接班人李鸿章。李鸿章当时只不过是曾国藩幕府中的一个文字秘书,说这个李鸿章开门进来未说话先一笑,曾国藩是他老师吗,说老师我有一计,可让老师既不违心又不为难,曾国藩一听年轻人啊口出狂言,直接就问他,你说勤王一事改不改去啊,李鸿章的回答出乎曾国藩意料之外,李鸿章一笑说勤王之说老师明鉴,这个勤王之说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曾国藩一愣,此话何讲,这是什么意思啊?&/p&&p&这个李鸿章说,老师你看这个勤王是为了什么,是因为皇上危急了,所以咱们得去勤王,但是皇上到底有没有危险呢?根本没危险,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个英法联军他打进北京啊,他不是为了要皇上的命,他是为了要杀皇上占江山占土地吗?不是,洋人的特点是什么?他是为了追求利益来的,他是为了要白银要东西,他要东西,他要利益,只要他能得到利益的满足,他就会退兵的,况且咸丰临跑的时候,留一个人在北京这个人很关键,谁呢?奕?,奕?有个外号啊,他叫什么呢,他叫鬼子六啊,奕?跟洋人的关系向来很好,而且擅长和洋人和谈,有奕?在英法联军肯定最后能和谈成,所以勤王之说他是一句空话没必要,这个倒是出乎曾国藩意料之外,他没想到这一层。觉得眼前一亮,那就是说勤王没必要去了,李鸿章一听一摇头,老师你怎么能这么想,勤王不去那不是给天下骂名吗,咱们做人做到丢人丢到份了。&/p&&p&曾国藩一听,勤王没意义还非得去,你这不是白说么,等于没说。曾国藩也是老谋深算啊,然后不说话,等着看李鸿章有什么想法,李鸿章也不说话很得意卖关子,后曾国藩一瞪他,他看老师一瞪他,微微一笑站起身来,也不说话到书案上拿起笔来写了八个大字,哪八个大字呢叫“按兵请旨,切勿稍动”哎呀,曾国藩一看豁然开朗,这李鸿章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事过不了多久,北京那边鬼子六奕?肯定和英法联军有个和谈,估计这会和谈都快差不多要成了,现在圣旨不是要调鲍超的霆军吗,直接去勤王吗这不太合常理,是不是。你应该赶快给咸丰请旨说勤王事关重大,一个鲍超只不过是我手下一员将领,恐怕不足以应命,我觉得应该湘军两大统领或者我曾国藩。或者胡林翼必须有一个人亲自带兵北上,来解救皇上您,那应该是我们做的事情对不对,至于是我曾国藩去呢?还是胡林翼去呢?这个的皇上您定夺,我们不好自己决定,所以赶快八百里加急公文请旨,李鸿章说这一请旨,然后旨意一回复,这一来一去他路上它得耗时间啊,所以这个时间,等到皇帝那边的旨意来了,我估计北京那边已经和谈了,这事就没意义了对不对,然后你看,咱们湘军的忠心也表了,到最后这个胜保的套子,你也不用跳进去了,其实你不用动。&/p&&p&呀呀曾国藩一听,这孩子太聪明了,这小子太贼了,所以曾国藩特别喜欢李鸿章,李鸿章后来就是我们以前讲过是不是,反出师门好几次,背叛过老师,但是曾国藩都原谅他了,重点扶持他,把他扶上马还送一程,一直到帮他开辟了晚晴的李鸿章时代,然后就按李鸿章的说法,八百里加急公文赶快请旨,然后曾国藩还紧急调动了上万人马,随时整军待发做出一副随时北上勤王德样子,果然请旨公文才去还没批复回来,鬼子六奕?不负李鸿章的重望,已经在北京和谈成功了,英法联军就是为了利益在火烧圆明园,大肆劫掠一番之后推出北京,然后朝廷下旨不用勤王乐,原地歇着就行了。&/p&&p&从这件事以后曾国藩感慨啊,感慨万千所以他在日记里写过一段话:&strong&“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性,其庶己呼。”&/strong&就是说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这不是事情为难你,就是别人刁难你,从古至今要办一些大事,总要面临这种困难艰苦,甚至是别人的蓄意刁难,一个有大志向的人,曾国藩说的很冠冕堂皇,他说是借这种事磨砺我的品性啊,说的很冠冕堂皇其实是什么?&/p&&p&要训练自己,训练自己办事情的智慧,智慧说到底其实是什么呢?“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就是遇到困难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要多动脑,多化解少拒绝的一种智慧。但是曾国藩理解这个多化解少拒绝,还不止这件事情。——李鸿章分析的通透,当真是聪明绝顶。&/p&&b&4&/b&&p&关于这个多化解少拒绝主要有三点,特别重要的内涵。首先第一个就是从那个系统的角度来看,简单的拒绝,往往会对一个系统造成破坏。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也太夸大了,曾国藩哪懂什么系统论啊。他那个时候还没有体系论,曾国藩不知道这个概念,但不代表他没有这个意识,曾国藩说,“&strong&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绑窒矣。&/strong&”就是说办事的时候,这里头有许多环节他是一个整体,这里头就是一个矛盾汇集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处不通,一地方解决不好,满盘皆输,这个地方特别讲究做事的智慧方法得讲方法,不可凭意气,不能简单的拒绝了事。&br&&/p&&p&简单的拒绝激化矛盾。不仅不会解决矛盾,很多时候还会激化矛盾,现在我们生活里头,很多人推崇一句话,要敢于说不,要敢于敢于拒绝,很多人推崇这句话,但我觉得过犹不及为什么呢?形式大于内容,胡林翼都劝他不能拒绝勤王。像嵇康怎么死的?正是简单的拒绝导致的。。。。嵇康弹琴《广陵散》,从容赴难。嵇康之死本因道不同不相与谋,而阮籍讲究得多,装傻。遇到这样的清况,就喝醉,司马昭也没办法了。嵇康是陕意思仇,为此送了生命,却不值得,这种拒绝难日角受。&/p&&p&第三,逆来顺受不早屈从,是化解。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大约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争圆融,行得通也。”一个聪明人要有志向,能达就是做事的智慧,圆融,像打太板一样。讲究四两拨千斤,踢皮球不解决问题,但太板却能解决问题。太极划动四两拨千斤,是化劲。这不是避让,退缩,为哭局境界的智慧。&/p&&p&备注: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百家讲坛的郦波的讲解,图片来源于网络。&/p&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里,爱读曾国藩的的人越来越少,老唐也是为数不多的曾国藩铁粉。市面上有关曾涤生的文学作品差不多都看了个遍,起初无非是当做历史课本来了解那个幽暗的时代,并无太深理解。近来,老唐遇到过一些事情,无奈之时,顺手翻翻曾国藩家书,偶得…
我在这里解释了不少人称为“道经”的部分:&a class=&internal&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359488&&《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 in nek 的回答&/a&&br&&br&现在借这里,简单谈谈所谓的“德经”的部分。&br&&br&其实我个人是不认可这种分法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德,不是个人的属性,而是个人的社会属性。不是自己的道德修养,而是你对别人(整体)有多“好”。所以,《道德经》中谈个人修养的部分,是不应该被称为“德经”的,但一如我在前面那个“道经”解读中说的,名这个东西,不过看你我的认知,在这“一轮”交流中,你我都知道指什么就好。&br&&br&接着解读。&br&&br&还是那句话,对于流传甚久,修改颇多的经典,短距离的解释是没有用的,特别是那些蠢人还喜欢拆成一小段一小段单独解释和流传,导致这东西的先后顺序都很难保证,所以我们还是要用“构架语义”来长距离地理解这句话。&br&&br&在道经中,老子谈了规律(的特点),规律是别人的,现在我们需要把眼光收回来,看我们自己怎么做。这是做事的基本心法,看明白形势的发展,但形势你控制不了,你自己也不能怎么样,所以,看明白就好了,剩下的事情是你怎么办,世界是那样变迁,别人如何是个“妙”,你决定不了,但你可以决定你自己如何。世界冷冰冰,没有好坏,没有善恶,没有爱恨,但我个人有。&br&&br&儿子不听话,那是他,你改变不了,你可以决定打他,也可以决定给他讲道理,也可以由着他,让他自己碰壁。你自己气急败坏,呕心沥血,听之由之,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你以为自己可以控制他,实际上你控制的是你自己。理智的思考,是站在客观规律上,然后选择自己做什么。这就叫“绝学无忧”,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这样,你唯一能选择的是你自己做什么,你气急败坏儿子就会变好吗?你得了病,上窜下跳,骂家人打医生,病会好吗?你连你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了,还控制得了你儿子?&br&&br&这样的心态想问题,就叫“眼前此刻”,你的每个动作,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决策,看形势是看形势,最终还是回到眼前。这样你就不会那么累了。(插一句,从影响的角度,打儿子,“用爱心去感动”儿子,和用一哭二闹三上吊来逼迫儿子,说到底都是影响,很多人把1,3看作是影响,而把2看作是其他东西,这是很无知的。特别是如果把你的&目标&考虑在内的时候,如果你的目标是“对”的(你我认知的对),似乎三者都很好,如果你的目标是“错”的,2又有多好呢?所以,从“目标”这个维度,影响,并没有因为方法而有什么不同)&br&&br&回到道德经上,老子前面谈了道理是怎么样的了,现在的事情是你个人怎么样了。&br&&br&他说:&br&&br&&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b&&br&&br&这是说,你要得到那个“德”,就是大家都觉得你好(从而借用众人的力量),你要做的是像水一样,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注意,这个“别人”是“大部分”人,是那个整体互相争论,冲撞得到的结果),你本身不和这个“整体”的结论争。&br&&br&你走路碰到一个石头,你会绕开它,心里面不会有什么不满。但为什么你走路碰到一个凳子,你要一脚踢开它,然后消耗能量在现场大骂:“丫的谁家的凳子,下次再让我看到,老子劈了它回家当柴烧……”。这关键是看你把什么东西看做是“妙”,本来就是那样的,而把什么东西看做是“欲”,觉得是可以改变的。&br&&br&而你必须理解,众人之心,实际上是个“妙”!&br&&br&上等的“善”好像水一样,反正就是向一个方向流,你拦着,我躲一躲,该怎么流怎么流,大家都有所求,要这样,要哪样,以为有多坚强,却不知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你就像水一样流过这些自以为是的“至坚”。心中有自己的教堂,稳稳地守在上面,别人以为你傻逼,你才是你心中的英雄。在这个大潮中,找到适合你达成目标的位置(居善地),心中有你的星辰大海(心善渊),交往表现出友好,表述和行为表现出“信”(找不到现代的词语表示了,但什么是“信”我们应该都知道),政治(众人的管理)上追求稳定(这样不影响你实现目标,因为做事需要较为稳定的环境),做具体的事时追求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决定行动时选择好时机。&br&&br&这,就是“成功”之道。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这是对的,但你的心,永远“无尤”。&br&&br&你心中有所欲,水的策略是实现“欲”的最好办法。很多人不明白这个基本的道理,他们以为老子说的个人修养是对你每个行为的控制,不明白的是人家指的是整体上是否整个社会相抗,你个人是嚣张,谨慎,喜乐无常还是忠肝义胆,其实是无所谓的,关键在于你拿走这个社会多少资源,而这些资源影响多少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理想追求。&br&&br&&b&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br&&br&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br&&br&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b&&br&&br&你看,这些都是给你解释这个的。你千方百计想得到的东西,到头来都成了你的负担。买个苹果回来,你都有“烂掉之前把它吃掉”的负担,成了富翁有保护这些钱不被人抢了的负担。所以,吃饱就好了,剩下的事情,用来追求你真心想追去的东西,不要这也要留着,那也要留着,那些东西有就好了,要知道他们是负担,不要把那个作为目标。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不是越多越好的,容器不挖掉中间就是个疙瘩,房子不开个窗口就是个坟墓——东西,要空出(无!)一部分才会起作用的。&br&&br&这个既不反对五色,也不反对田猎,这反对的是用这个掩盖了你自己心灵中真正的追求。(顺便说一起,我个人认为,大部分人的真正的追求是:证明自己。这句话不是简单这四个字的意思,有空我另外拉主题掰),用你不真心追求的东西填满你的内心了。这样你内心也不会快乐的。&br&&br&好了,最后来到要给题主解释的这个了:&br&&br&&b&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b&&br&&br&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段话其实已经很简单了。&br&&br&宠辱若惊。宠辱被你所介意,是因为你的心被控制在这个上了,你有宠辱这个概念,是因为你的命运主宰在别人手里(你把成功的希望也寄托在了别人的手里),上司说你一句好,你高兴得要死,说你一句坏,你又害怕得要死。如果你的心思放在你的真正目标上,上司和下属,都不过是你目标中的“天下之至坚”(你别天真地以为下属就不坚,这不过看你的追求,如果你的小心态只是让他帮你家修个水龙头,他就不坚了,如果你的心态比如是成就一个大业务,你看看他坚不坚。那个限制是来自能力和逻辑的,不是他自己愿不愿意的问题。上司同样如此。我们每个人都被现实的妙所控制),你用“天下之至柔”穿过他们就好了,你的心太小,才对宠辱那么在乎。&br&&br&至于身有大患(大病,大灾难都行),你应该庆辛才对,因为如果你死了,就没有这个“大患”了。千古艰难唯一死,想到这一点,你还有什么可怕的?被老师骂两句你就去自杀?这个月的业绩完成不了你就回家找老婆哭?你连死都不怕了,你倒怕起这种东西来了?&br&&br&解决宠辱若惊的方法,就是贵“大患若身”。心怀天下(对大部分来说其实不需要,但心要稍大一点对谁都好些,至少你会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快乐),怎么会在乎小小的宠辱?&br&&br&所以,心要大一点,你把自己放在天下上,不是放在你个人上,就才可以托于天下啊。就算你不托天下,你能干点事,终究不能把自己看作是这个世界的一只小宠物啊。
我在这里解释了不少人称为“道经”的部分: 现在借这里,简单谈谈所谓的“德经”的部分。 其实我个人是不认可这种分法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德,不是个人的属性,而是个人的社会属性。不是自己的道德修…
&p&【说明】&/p&&p&我主要不是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是拿这个问题完成我这个问题下一个未竟的讨论:&/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in nek 的回答 - 知乎&/a&&/p&&p&实际上就是为这个《道德经》系列写一个应用实例:&/p&&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372032& class=&internal&&《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 in nek 的回答 - 知乎&/a&&/p&&p&所以,需要参与问题本身的讨论的读者可以自动忽略本答案了。反正这个问题下面已经有几百个回答了,看这个题的读者也不需要多看一个答案。&/p&&br&&p&在前面的第一个链接中,我提到,《道德经》是做“大事”的策略,不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这个说法,在那个语言环境中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个问题看你怎么看,本质上我想表达的其实是:《道德经》是一个解决“战略”的模型,不是一个解决“战术”的模型,战略采取的策略,在战术上是行不通的,反过来,战术上显而易见的方法,在战略上是行不通的。战略上怎么走路不是大问题,战术的时候你走路还是要一步步走,走路是你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战略上你一次考试左右不了你的人生,战术上你现在考试就要做好眼前的每道题。战略能告诉你的是:高考比市计算机等级考试更重要,值得投入更多的资源,但不表示你真到了需要去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时候可以不努力。&/p&&p&如何思考努力工作是否会让老板感动这个问题,就是个战略问题,因为它不是眼前的问题,而是长远来说采取什么战略的问题。这时,道德经的模型就用得上了。&/p&&br&&p&【知识点复习1:道】&/p&&p&丢开上面两个链接复杂啰嗦的引导,我们重新复习一下《道德经》的模型。如果我们纯粹从战略这个角度看道德经。道可道的“道”,就可以很简单地理解为“最优解”。我们面对一个问题要解决,采取什么方法和路径去最终解决它,最好的一个解决路径,就称为“道”。&/p&&p&关于道,《道德经》中最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就是那个“失道以后德,失德以后仁,失仁以后义,失义以后礼”。一家三口,你打鱼来我晒网,儿子快乐成长,将来传宗接代,孝敬父母。这就叫“合道”。谁都不欠谁,没有谁比谁好,这就是合道。这是最完美的模型,完美模型中没有“名”的存在。然后现在父亲的打鱼能力越来越强,生活越来越好,母亲和儿子都觉得这个家依赖父亲了。这时,父亲叫德,这是就有人比别人好了。这本来是个好事,这个系统的平衡不存在了,应该创造新的平衡,创建新的模型,然后其他人在模型中继续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让“德”这个名字不存在。但这时父亲说,你们不用担心,我还是和会对你们好的。这时,父亲已经居了这个“德”了,整个系统都觉得主要是父亲好了,这叫仁。失德以后仁。时间长了,母亲和儿子觉得天天背着这个被人“仁”的帽子,没劲透了,不再感谢父亲了,这就形成了“不仁”,因为不仁,所以仁。但父亲说了,即使他们不感激我,我也要对他们好,这是我的义务。这父亲就“更好”了,这叫“义”。失仁以后义。最后,母亲和儿子因爱生恨了,到处说父亲的坏话,父亲知道了,说,“虽然他们对我不仁,但我不能对他们不义,我还是要对他们好”,这就叫求礼。所以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p&&p&本来大家该干嘛干嘛,追一个德,仁,义的名头,把好好一个系统弄成什么模样?&/p&&p&所以,这里先请读者考虑一下,一个基于“感动”工作的老板,到底为一个系统引入什么?&/p&&p&反者道之动,最优解总是和你定义的名称反着走的。&/p&&br&&p&【知识点复习2:名】&/p&&p&我们对道的误解都是因为名的误导。要明白名是如何造成误导的,我们需要理解“有-无”模型。譬如一个婴儿,睡在一片漆黑之中,这个时候,他不会有“黑”这个概念,因为他只看见“黑”,从来没有见过“白”,这时,他不会认为自己所见是“黑”,这个“名”就不会存在。&/p&&p&然后,假设他打开了一点眼睛,看到l这个空间中一片白色,它就会认为:“呀,白”。先不论他用什么语言,至少他脑海中就出现一个这样的“名”。这个“白”,就是有,因为他确实看见并且命名了一个研究对象,这个研究对象在整个黑暗中比较小,所以称为“妙”,但妙可以扩展到什么程度呢?把黑全部占满,就是白可以扩展的范围,就是这一对双生子(道德经中称为“玄”)的边界(徼)。当“有”填满这个边界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完满了,这个名字就不存在了。就好比有一天你征服了死亡,生存这个名字就不存在了;人人都富了,穷这个名字也不存在了。没有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要分辨的是非,就没有必要把名字拿出来。&/p&&p&所以,名字不存在是因为问题不存在,拼命去改变名字,或者自己去得到那个名,问题只会“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越搅越乱。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要放在名字背后那个事实上,而不是名字本身上。&/p&&p&这也是为什么道德经这么难看懂,因为道德经中提到的“名”,有时作用在表面的名上,有时作用在背后的事实上。表面求礼,事实上就是失礼。这是天然的错觉。所以才要我们小心。
&/p&&p&而且,“玄“这种双生子有很多,善恶,长短,是非……它们同时作用在我们讨论的问题上,就形成了复杂度,所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会让我们眼前看到的那个问题(妙),变得难以建出有效的逻辑。所以很多人说,如果用心体会,不需要道德经也能明白这些道理。其实这是不容易的,因为复杂度的存在,你不能单独把这个逻辑抽离出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复杂度所误导,让你找不到坚实的依托。所以,经验是看懂道德经的基础,但不是说你有了基础就不需要理解道德经建立的模型。&/p&&br&&p&【知识点复习3:夫唯不居,所以不去】&/p&&p&理解的道和名的关系,我们就知道了,我们的追求的是道的移动,不是名的移动。解决问题是让问题的道完满,名就会自动消失,而去改变名并不能改变道。&/p&&p&但开篇说到了,个人精力有限,如果你要改变道,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为系统本身是平衡的,你只能改变现有平衡,不能重新定义系统。系统处于某个状态,一定是平衡的,只是是不是你想要的问题。你要实现“功成”,说明现在还处于“有-无”都存在的状态,要实现“功成”,你用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你需要借用别人的力量。&/p&&p&借用的方法是:冲而用之,或不盈。也就是说,你不去动,系统本身就在动,系统中每个人都在动,就会形成不平衡,你要借力,先用系统本身的力,这是借力的第一个方法。&/p&&p&借力的第二个方法是:弱者道之用。你本身也是系统的一员,你也挤在这个系统中,自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一部分。你儿子靠你养着,下属靠你长工资,你靠领导拿资源,当官的你靠民意和利益集团支持,扫地的靠和上司关系好和身体健康所以他用你而不用赵阿三……无论你在什么位置,你都是系统的一部分,系统有一部分力是穿过你的,这时,你往后退一下,那股力就会进来。所以,你要用系统的力量,往后退就可以了。所有东西平衡的时候,那是某种角度的“完满”,破坏完满就会产生力量。所以,弱者,道之用。&/p&&p&所以,道德经看世界,人只有位置的不同,没有模式的差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在系统平衡压迫之下选择自以为的最优解,限制他们的是系统平衡和个人的精力。考虑你24小时可以做的事情,吃饭,睡觉,穿衣服,走路,说话。国王,富翁有什么不同吗?他们只是作用在不同位置的人群上而已。位高权重的皇帝,身边卫士一刀就可以结束他的生命,在作为个人上,他和其他普通人有什么不同?&/p&&p&你玩Skyrim游戏,代入做一个工会的领袖还是一个救世主还是一个商人,一个小偷,消耗的游戏时间有什么不同吗?&/p&&p&所以,不要把老板看成一个黑盒子,觉得他无所不能,他也是一个平衡系统的一部分而已。你眼中能看到整个系统,你的世界完全不同,你就具有最大的自由度。自己去解决问题,你就解决不了几个问题,只有借力你才会解决大的问题。&/p&&p&所以,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不求名,而是解其纷,同其尘。在整个问题的传说中若隐若现,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p&&p&只有隐了,你才能避开那个名,守在道上;也只有湛了,你才对系统发生作用。这两者,都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p&&p&从这个角度说,你如何才能在一个系统中活着?你在这个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就可以了。你完全隐了,你就不存在了,你活不下去,你光芒万丈,你离道远了,迟早也活不下去。你要在一个系统中活下去,就要无名,而且不可或缺。这是活得最长久的。&/p&&p&所以为什么功成而不居?因为功成意味着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就是没有“名”了,大家在理智上,情感上,都不想要这个名了,你却还想留在上面,你这是招人嫌,迟早摔下来。&/p&&p&所以,功成了,你就要进入下一个问题中,成为那个问题中不可或缺的对象,否则你就是死路一条。你要得到的筹码,必须在这个问题中全部获得,不能在下个问题中再来要。&/p&&br&&p&【感动老板问题建模】&/p&&p&好了,理解这些简单的道理,这个感动老板的模型建模就完全不是个问题了。&/p&&p&首先,老板基于感动活着,他就的系统的极不平衡,你过去出了力,那是过去,现在一个公司还有很多人,给你一个现在贡献上没有特别优势的人额外的钱,其他人怎么想?你凭什么?这个公司怎么办下去?还是说老板因此应该自己拿钱来养你?他老婆会不会觉得他搞基?要将来拿自己的钱养你,他还不如现在就给你钱呢。&/p&&p&无论是谁,如果他基于情怀对外输送利益,就会有人来抢,就会有人来填满这个空间。老板处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必然在利益上处于一种特定的平衡状态,如果他凭情怀来决策(也就是作为纯粹的消耗品,对你好的所有力量都要他个人承担),他就失道了,这个结果要不就是你成为他的私宠,要不就是导致组织不平衡,结果都不是什么好事(不是你坏就是组织坏)。&/p&&p&所以说,老板基于对你的感动对你好,对他来说就不合道。只有基于你的不可或缺性对你好,他才没有压力,他才合道,他个人合道了,他才能有余力继续在系统中发挥作用。&/p&&p&作为你个人的角度,别人给你钱,买你的价值,不是因为你有多努力(你到市场上买只鸡到底是因为鸡好吃还是鸡有多努力呢?),你的努力,是用来增强这种价值的,不是用来“表演”给人看的,如果价值足够大,别人自然愿意花大价钱。“表演”也是一种价值,持续的表演意味着这个人未来高输出的可能性更大,但这个毕竟不是价值本身啊。你有这功夫,不如虚心实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增强价值上。&/p&&p&顺着这个过程,你的收益是:钱,经验,位置,人脉,他人对你的信心等等。这样你就移动到系统更高的位置上了,这些是你下一波问题的筹码。你要用这些筹码换下一次走到更高的位置上,寄望于“我努力,老板就要对我好”,你真的是把自己当作老板的私宠了啊。&/p&&p&所以,宠辱若惊,很多人怕被主管骂,拜托,动点脑子,他要用你才会表扬你或者骂你,准备干掉你才没空理你呢。所以,不要老想着要感动老板,让他削掉你好像削掉他的手指一样,他就真的“感动”了。&/p&&p&这其实也是个常见的反直觉模型。我在公司里,看到很多刚才来工作的小伙总说自己直接主管怎么怎么坏,自己如何如何努力都看不见,拜托,如果你不可或缺,比别人好用,白痴才会削你呢,那个东西是不用你提醒的,你的直接主管难道没有输出压力的?&/p&&p&能这样考虑问题,才叫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板还是下属,都是你驰骋的环境而已。老想着等老板的恩宠,还天天说自己如何有棱角,如何不畏权贵。你没用就是没用,loser就是loser,这样骗下去你还是loser,事实不会因为你的辩解而改变。&/p&
【说明】我主要不是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是拿这个问题完成我这个问题下一个未竟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为这个《道德经》系列写一个应用实例:
&p&这个回答是我2016年写的,写原来的版本的时候我还没有把各种逻辑前后对齐,写得比较偏题,现在是2017年4月,我再给出一个更直接的回答。但我会保留原来的回答,命名为V1,以便原来的读者可以参考。新的版本我称为V2,后来的读者直接阅读V2即可。&/p&&br&&p&下面是V2的回答:&/p&&p&[介绍]&/p&&p&本文的写作以如下材料为引导:&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372032& class=&internal&&《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 in nek 的回答&/a&&/p&&p&如果读者对基础概念有疑问,请先阅读那个文档。&/p&&br&&p&[反者道之动]&/p&&p&人活着就是在解决问题,你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解决问题。我们因为要解决问题,所以才定义了名字,我们说好,是因为有坏,而且我们希望获得好,背离坏,我们是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才创造和“好”,“坏”这些“名字”。其他的所有长短,高低等概念都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创造的(名字)。如果不是因为高了和低了引起了问题(问题可大可小),我们根本不会创建这些名字。&/p&&p&所以,名字是因为问题(而产生)。问题一旦解决,名字就会失去其价值。所有人都能考试都能得90分以上,你还在那里说能考90分的是好学生,这完全没有意义。你养猪是用来吃的,你关心这些猪是上午出生的,还是下午出生的也毫无意义。&/p&&p&但名字并不表示实际情况的全部,名字仅仅是问题的其中一个切面,用一个图来表示如下:&/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f5cecae35d526cab56ba7b2356c83be_b.png&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f5cecae35d526cab56ba7b2356c83be_r.png&&&/figure&&p&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用“名”来形容一个东西,仅仅是形容“道”的一个切面,能精确描述“道”的,只有“道”本身,我上面画的那两个二维的图你用文字都表述不出来,更不要说现实中那些3维的,有不同质感的,不同材料的,不同颜色的,不同气味,不同位置,不同时间……无穷无尽维度的东西。&/p&&p&名字,并非是道本身。我们要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必须把眼睛盯在道上,而不是盯在“名”上。所以,我们要的是虚心实腹,放掉那个名,专心看着道。这个需要很大的战略耐性,类似这样:&/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3d2e0a1b1f2c61cadfa9dee_b.png& data-rawwidth=&785&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3d2e0a1b1f2c61cadfa9dee_r.png&&&/figure&&br&&p&这就叫虚心实腹。名不是追求的对象,名是暗暗评估的对象。但大道甚夷,而人多好径。搞定道不容易,搞定名还是很容易的,这就会变成这样:&/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e7a8beddb36a81aaeb2_b.png& data-rawwidth=&874&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e7a8beddb36a81aaeb2_r.png&&&/figure&&br&&p&所以你追求那个名,就会失去那个道。你追求“贤”你会失去实际的“贤”,你追求“孝”,就会失去真正的“孝”。你强行去压迫那个名字定义的指标,只会让名字的语义本身发生改变,并不会解决问题本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搞绩效主义不成功。软件企业追求代码量,工程师只会给你更多的烂代码;追求UT代码覆盖率,就会发现更少的Bug。因为把力量作用在名上,劣币一定会出来驱逐良币。用名来作为驱动力,虚心实腹者一定无法和直接求名字的人竞争的。当领导者通过名去推动这个系统,这些系统就一定会“失道”(失去最优解)。这就好比你用竹竿去撬动一块大石头,慢慢加力,就有可能成功,因为你的作用力是在石头上的,但如果你急速用力,只会把竹竿撬断,这时力是在竹竿上的,不是石头上的。求名,只会让道背离名,而不是让道跟着名走。&/p&&p&反者道之动,是个非常Solid的论断。求什么就会失去什么。领导者可以使用口号,但这个口号一定不是你真正要评价的指标,因为被直接使用的指标,一定会和想要得到的那个目标是相反的。&/p&&br&&p&[弱者道之用]&/p&&p&弱者道之用的直观解释是这一段:&/p&&p&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p&&p&直接的理解是,“完满”的东西,要去掉一块,才能用。推广开,你如果建立一个团队,你要让别人进来,你就要空出一块,让别人能发挥作用,那个人才会真正对你的团队有输出。有能力的领导者,总是表现出弱的一面,才有可能在团队中不断引入有能力的人,如果总是处处强,而真正的“强”必须是可以取代别人才能叫“强”吧,但如果你强到可以取代别人了,又何必要团结别人呢?你自己弄不就好了?&/p&&p&所以,示弱(不是仅仅面子上示弱,而是真正的自己做不到的那种示弱),才是一个组织变强的手段。否则,别人加入你,只是为了吸你的血(好比现在某些入党的人),你的组织怎么会好?&/p&&p&作为例子,请参考这一篇:&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英文版本的“弱者道之用” - 知乎专栏&/a&&/p&&p&以及这一篇:&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工作和读书有什么不同 - 知乎专栏&/a&&/p&&br&&br&&p&============================================================&/p&&p&下面是版本V1的回答,仅仅用作参考:&/p&&p&[引子]&/p&&p&这是个好问题,因为,问了这个问题,就等于问了《道德经》的精要是什么了,能把这个问题用一般人能听懂的概念表述出来,我觉得特有挑战。读者要准备好看像这个这么长的一个描述:&/p&&br&&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372032& class=&internal&&《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 in nek 的回答&/a&&/p&&br&&p&即使如此,像题主这样的思维层次,我很怀疑是否准备好理解这个问题的。因为题主问了:(希望看到)应用到生活中的案例。如果要解决生活的问题,请题主去找“生活小百科”这样的东西,《道德经》是做大事的战略,不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特别是这里这个反和弱的概念。&/p&&br&&p&在前面链接的这个《道德经》的解读中,我说了,“理解了道德经讨论的基础,其他东西不过是看看字词意思的问题”,这句话也对,也错。对的是,确实是,你知道《道德经》基本的语义逻辑,后面单个句子表面的意思你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每个单独的逻辑,在很多地方也是可以用的。错的是,把这些单个可以解释的意思组合起来,理解《道德经》在处理问题的那个核心战略,这个问题就难得多了。其实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没有相当的阅历是很可能你根本就理解不了。关于阅历的作用,请参考这里:&/p&&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月亮本身不发光,发光的是太阳」这样的知识究竟有什么用处? - in nek 的回答&/a&&/p&&br&&p&本文要探讨的道理,属于那里说的高级知识的高级知识,是在我第一个链接那个知识之上,通过纯粹的逻辑推理向上建的一层概念,在你没有掌控那一层的知识,并且有大量的低级知识作为校验前,你是进不来的。&/p&&br&&p&简单说,你连自然数是什么都不知道,拿什么去理解有理数?你连有理数是什么都不知道,拿什么来理解无理数?如果不是定义了有理数,根本就没有无理数这个东西。无理数根本不是现实中可见的东西,而是纯粹帮助有理数(对整数进行整数次分割而产生的数)的概念空间化简而产生的概念。&/p&&br&&p&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知识,是搭建在更高的知识的基础上的。紫外线你也无法像可见光一样感知,但你仍把它定义为光,因为你有了对可见光的定义,而紫外线的行为表现得和我们在可见光定义的行为的高度一致(比如产生热,比如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感光作用等)&/p&&br&&p&所以,你没有接受基础概念前,一次给你直接解释高层概念,你没有可能理解。你只会认为我忽悠你。要不你试试跳过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也不去管什么叫“可计算数”,直接给我介绍图灵机的原理?那你只能变成用“万物之灵”来解释图灵机的民科。因为你没有那个概念空间,必然不得不用另一个概念空间来解释这个“名”。而在逻辑基础不同的时候,“名&和“名”根本就不是一回事。&/p&&br&&p&世界是个圆没有错,但很多人以为这个圆很小,以为真的小企业老板可以用简单办法解决生产线工程师解决的问题(参考:&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这个故事? - 知识&/a&),那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心太小。&/p&&br&&p&所以,你得先把基本概念搞懂了,我们才能进一步,谈老子的高级战略。这个道理和你不学中学物理,就没有办法学习量子物理的道理是一样的。&/p&&br&&p&很多人在解读道德经的时候,都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单独解释,觉得这个东西和“xxx”合得上,就觉得自己理解了。这种类型的理解,可以说是连“理解”的边都没有摸到。我对你说“做人难啊”,你马上就能知道我在说什么?四个字而已,你还知道我背后的名称空间了?解读是重新建一个和自己(包括读者)相近的名称空间,然后和原文表达的概念进行有逻辑的匹配,不是把人家的话每句都分解出一个单独的概念。这个方面推荐看看《红楼梦》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读。&/p&&br&&p&如果你停留在这样的水平:这里拿一句话,搞出一堆意思,然后另外再拿一句话,又搞出另一堆意思,而且互相也没有什么照应,建议您就不要看下去了,你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因为老子这里要谈的“道”,是一个不附着在任何实体上的虚拟存在,你要从世界表面的变化中看到背后不变的那个影子,你才能理解这里面的概念。否则,还是好好生活,不要开始抽象哲学概念。那个太早了,左右你都是被人骗的。&/p&&br&&p&原谅我说了很多废话帮助读者进入角色,老子的东西很多是逆常识的,读者的心态先得虚下来,准备接受一个新的概念,否则你进不去的。如果你怕给我洗脑,你进入前守稳一点就好了:对于不能用于解决问题的理论,就实行“虚心实腹”的策略:姑且闻之,不可信之。&/p&&br&&p&如果你看不懂,请随时问,但问了你也听不懂,就回去好好生活吧,这里讨论的东西不适合你。&/p&&br&&p&[什么是道]&/p&&p&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我们已经解释过了,这里的“道”大概的意思是规律,最优解,因为在老子表述这个部分的时候,它并没有给“道”命名。在那个时候,他用的是个通用的,大部分人可以理解的概念。&/p&&br&&p&但这个概念后面他重命名了。他说:&/p&&br&&p&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br&&p&这里,道有了一个新的语义,这是一个“物”,这个物先天地而生,独立不改。老子给了这个东西两个名字,一个叫“道”,还有一个名字叫“大”。&/p&&br&&p&这是什么玩意儿?&/p&&br&&p&老子说,我也不知道,因为它是“玄”(有和无)出现以前的东西。但老子说,我虽然不知道怎么定义它,但我知道它表现出来的属性,就是我能观察到它的那个样子。&/p&&br&&p&老子这样描述道的样子:&/p&&br&&p&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p&&p&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p&&p&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p&&p&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p&&p&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p&&p&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 物 。&/p&&p&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p&&p&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p&&p&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p&&p&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p&&br&&p&你看见了也觉得没有看见,听到了也觉得没有听见,摸上去也摸不着。这个东西就称为“惚恍”,而:&/p&&br&&p&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p&&br&&p&这就是道的形态。&/p&&br&&p&读者们能否想到什么东西是这个样子的?&/p&&br&&p&&i&(为了让你有时间想,我这里先偏偏题,发表一通感慨:几千年前的老子在名称定义上,真是极有科学素养啊,这个定义方法和我们平时写科学论文做定义是一个样子的,用有来定义无,把无变成有。比如无理数的定义(最近在看数论相关的东西,原谅我老拿这个来举例子):我不知道什么是无理数,我们定义的有理数是所有可以通过整数分割得到的数,以此可以证明根号2不是有理数,因为如果认为x^2=2,x=a/b(a,b是整数,假设a/b化简到a和b其中一个是奇数),则(a/b)^2=2,则a^2/b^2=2,则a^2=2×b^2,则a是偶数,若a是偶数(令为2c),则4×c^2=2×b^2,则2×c^2=b^2,则b是偶数,这里不自恰,所以我们知道根号二不是我们定义中的有理数(因为它不能被表达为a/b这种形式。&/i&&/p&&br&&p&&i&你看,老子对道的定义方法,完全按这个模式来的:先定义清晰的基础概念,然后用基础概念延伸,在基础概念外发现和原逻辑不一致的地方,定义高级概念,用高级概念优化基础概念的谱适性描述。这是概念空间化简的基本方法,只是他不是讨论数学,他是在一个置信度比较低的高端知识上使用这样的定义方法而已。对于这一点,我后面会专门用一章进行讨论。)&/i&&/p&&br&&br&&p&好了,感慨完了,读者想明白前面提的“道”是什么东西了吗?什么东西看见也看不见,听见也听不到的?&/p&&br&&p&呵呵,“未使用的逻辑”就是这个样子的!&/p&&br&&p&——“如果他敢再用我的雨伞,我就打死他”&/p&&br&&p&这个逻辑存在,但无人能看到它,因为他没来用我的雨伞。他敢不敢我不知道,我敢不敢(打死他),我也不知道,反正他没有来用我的雨伞,我没有打死他。这样的东西就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p&&br&&p&让事情根本不发生,这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解决问题是可见的,成功失败都可见,让问题不发生,才是不可见的!&/p&&br&&p&知乎上的小孩们喜欢问某问题怎么看,谁比谁更牛B一点,都是在人为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他们有很多疑问,却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p&&br&&p&上面这个逻辑还不足以定位这个概念,老子又从第二个角度来解释:&/p&&br&&p&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p&&p&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p&&p&人 之 所 恶 , 唯 孤 、 寡 、 不 谷 , 而 王 公 以 为 称 。&/p&&p&故 物 或 损 之 而 益 , 或 益 之 而 损 。&/p&&p&人 之 所 教 , 我 亦 教 之 。&/p&&p&强 梁 者 不 得 其 死 , 吾 将 以 为 教 父 。&/p&&br&&p&一二三这个问题我在这个回答中解释过了:&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in nek 的回答&/a&&/p&&br&&p&但在那里我没有展开一个问题,这个一二三理论反映了什么思维模式?其实这里反映了老子的一个观点:世界的规律是由简单逻辑叠加出来的。这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帮助理解,我们把我们自己的行为定义为x,而这个世界的变化定义为y,则这个世界的行为可以定义为y=f(x),如果f()是一个无规律的映射表,我们要理解f,就要使用和x的集合一样大(应该是更大)的一个映射表,这样的世界是你无法理解的。如果你是程序员,你就知道,这背后就是f()的代码量,代码量同时影响存储和时延(当这些代码都在执行路径上的时候)。而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存储和时延都有限,这个问题不可解。这个概念映射到我们的世界上,就意味着我们完全没有机会理解这个世界。因为不可预期。&/p&&br&&p&过15个小时太阳是否会升起?不知道,要查1亿个条件后,才能确认,你怎么生活?这就是不可预期。
&/p&&br&&p&但如果f只是一个多项式呢?这个程序就可以化简了,我们只要记住这个多项式,不用一个巨大的映射表,我们也可以“预测”未来是什么样的。&/p&&br&&p&太阳每24小时在我的世界中循环一次,15个小时后太阳是否升起?这就好预期了。虽然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有意外,但不影响我做一般的计划了。
&/p&&br&&p&老子认为我们眼前这个世界是后者这种情况,而不是前者那种映射表的情况。所以才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直至万物。&/p&&br&&p&而道,就是这个规律的缘起。是算法递归的基础。x2=f(x1), x3=f(x1, x2),x4=f(x1, x2, x3),x4已经变得很难预期了,但如果我能找到x1,其他规律就好找了。&/p&&br&&p&我在全文开始链接过去的那个道德经的解读,谈到黄易的《大唐双龙传》。那本书里面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如果你不懂我说的数学知识的话)。他说,譬如有50个椅子,50个人,各自坐在椅子上,这个世界就没有变化了,但如果我抽走一张椅子,就会有一个人没有椅子坐,他就会去抢这个椅子,我们要观察这个系统的变化,只要看着谁没有椅子就行了,因为整个变化都是以他为中心的。失去的椅子的人不见得是同一个,但变化总出现在&失去的椅子“的人身上。&/p&&br&&p&所以,尝试去掌握一个系统变化的规律,要找到这个1,黄易把它称为“遁去的一”,所谓奇门遁甲,遁的就是这个一。而一,并不固定在一个物理实体上,它是一个虚拟概念,所以道才只能意会,不能描述,因为它无法固定。好比一个舞台,用户的眼睛总是盯子“舞台上表演的人”身上,而不是“演员张三”身上。但如果演员张三足够著名,这个中心会继续改变,这是另一个版本的“非常名”。道就像我们我们小时候绑在猫尾巴上的小球,你越去捉,小球跑得越快。一个名真的成了“名”,人人自然会去争,它就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就会出现在另一个位置上。&/p&&br&&p&所以,道是什么呢?道就是这个f(),而一,就是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引领整个变化的那个要素,是失去的那张凳子,是“舞台”。道不可名,是因为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命名也是一种条件变化),道是会移动的。
&/p&&br&&p&所以,老子说,你作为王(领导者,tutor,Leader),不要跟着x2, x3, x4走,你要跟着x1走(这是比喻,对于一般的数学公式,知道x1也不见得知道f,但x1=f(0),是比较容易对f进行复盘的,因为要素少。如果f足够简单,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用x2, x3,x4来校验f是否正确了)。这一点,回应前面的定义:“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尝试捕获所有变化的缘起,找到x1,这个x1就是“道纪”。&/p&&br&&p&所以,&/p&&br&&p&昔 之 得 一 者 :&/p&&p&天 得 一 以 清 ﹔&/p&&p&地 得 一 以 宁 ﹔&/p&&p&神 得 一 以 灵 ﹔&/p&&p&谷 得 一 以 生 ﹔&/p&&p&侯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正 。&/p&&p&其 致 之 也 , 谓 天 无 以 清 , 将 恐 裂 ﹔&/p&&p&地 无 以 宁 , 将 恐 废 ﹔&/p&&p&神 无 以 灵 , 将 恐 歇 ﹔&/p&&p&谷 无 以 盈 , 将 恐 竭 ﹔&/p&&p&万 物 无 以 生 , 将 恐 灭 ﹔&/p&&p&侯 王 无 以 正 , 将 恐 蹶 。&/p&&p&故 贵 以 贱 为 本 , 高 以 下 为 基 。&/p&&p&是 以 侯 王 自 称 孤 、 寡 、 不 谷 。&/p&&p&此 非 以 贱 为 本 邪 。 非 乎 。 故 致 誉 无 誉 。&/p&&p&是 故 不 欲 琭 琭 如 玉 , 珞 珞 如 石 。&/p&&br&&p&守在一上,就守住一切,只有一是不会从有走向无或者从无走向有的,可以跳出这个生死循环的(至少短时的生死循环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天有在乎的东西,这个情就会积累,最后就会满,就会走向反面,否则无限积累,终点在哪里?月如无恨月常圆啊。天无所谓,地无所谓,所以才容纳了你们所有人。帮助好人打败坏人,好人(一部分)就变成坏人了,否则这个世界就死了——因为完满的时候就失去了所有的变化,你不会追求美好,因为只有美好了; 你也不会追求正义,因为只有正义了。你活着干什么?——没有变化的东西,除了死还有什么?&/p&&br&&p&所以:&/p&&br&&p&天 长 地 久 。&/p&&p&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p&&p&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p&&br&&p&我们眼中能看见可以长久的东西,基本要求就是不能有积累,不能生,能生的东西就有结束的一天。你生了,别人就不能生。&/p&&br&&p&我家姑娘喜欢吃雪糕,我多希望看到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啊,看着她心花怒放吃着雪糕的样子,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但我就可以让她放开来吃雪糕吗?到她从美少女吃成胖娃娃的时候,无论是我还是她都不会高兴。就算她不变胖,你一辈子除了吃雪糕没有其他的祈求,这是“美好”吗?&/p&&br&&p&这个世界应该如何,被逻辑限制着,你想把什么东西发展到极致,换来的只是伤心。英雄发展下去变成罪犯,圣母发展下去就变成圣母婊,宋庄主发展下去变成梁山好汉,好坏只是看发展阶段。&/p&&br&&br&&p&[不使用的逻辑]&/p&&br&&p&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对道的两个解释了,估计很多读者还是摸不着头脑的。不要紧,无论是老子还是老子,都会给您具体的事例来帮助您理解的。&/p&&br&&p&首先,我们用一个反面的例子来深入理解一下那个“不使用的逻辑”是个什么东西。比如说吧,你每天去吃饭,我看你不顺眼,要给你找茬,某天我在饭堂里大声问:你为什么总是吃拉面?你是飞天面神教的吗?飞天面神教真的好吗?你们对我们其他宗教这种调侃的态度真的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应有的态度吗?你应该以此为基础耻笑我们反对转基因吗?……&/p&&br&&p&你看,无论你怎么来跟我讨论,无论讨论你是不是飞天面条神教,或者你是不是只吃拉面,还是你对宗教的态度。现在至少已经有一半人不喜欢你(可能也不喜欢我,但无所谓,这个“我”完全可以是我请的另一个人)了。这就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这个概念本来是没有的,但你非要引进来,它就会多一个变数。这个世界搅是搅非的“智者”,大体如是,只不过有些弄得水平高一点,有些弄的水平低一点而已。&/p&&br&&p&而那些虚腹实心的中二患者,正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对象。&/p&&br&&p&这样,你明白圣人的方法是什么了吗?就是和这个方向相反,跳出“左”“右”的误区,把目标定到真正大家关心的问题上。比如你不是要讨论吃面条的问题吗?我为什么要进你这个套呢?(根据情况)我应该拉起另一个主题啊,比如:你么还有15分钟就要上课了,你在食堂这么瞎嚷嚷,你还让不让大家把饭吃完了?&/p&&br&&p&你看,人家拉起一个主题,你为什么要去加强这个主题呢?你唯一的工作应该是把大家的主题拉到正事上来啊。(上面这个例子,是我可以透露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搞是非”策略,等你工作经验多了,你从这个角度考虑,就会发现更多你难以想像的手段了,但这里学生多,我不教你们这些歪门邪道,而且我提醒你,明白就好,不要尝试去用它。等你真有阅历了,你就真的明白,邪道只会把你拉入邪道,到时你后悔莫及。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这也是我前面说了,《道德经》的战略,你不要指望用于生活,你可以欣赏它,但它是国之利器,不能轻出的)&/p&&br&&p&无论如何,你现在估计已经有点明白是什么”反者道之动“了吧。你要破一个局,最好的手段,是根本不进入它,让它发生不了,这是最高的战略,做战略,要从这里开始。别人来找我拼命,我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打赢他,而是怎么让他不需要和我拼命。我的企业在市场上和别人竞争,考虑的战略首先不是怎么让他们失败,而是怎么让我们双赢。这才是做战略的起点。&/p&&br&&p&但对个人来说,玩这种小手段,只会“机数算尽”,最后“反误了卿卿性命”。&/p&&br&&p&我学拳的时候,有时会和我的老师玩推手。推手的技巧(原理上)其实很简单,你去推一个人,是需要特定的结构的,读者即使没有练过拳,也可以自己试试:找一面墙,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去推它。等你找好这个位置了,现在向前一步,或者退后一步,你再用力试试——是不是使不上力了?&/p&&br&&p&在斗力的游戏中,让你使不上力,这才是“战胜”的高境界。&/p&&br&&p&我的老师仅凭步法的变化(不靠手去控制我的作用力方向,这个也是推手常用的技巧),就能让我推不了他。他总能在我觉得可以用力的时候,改变了位置(所以灵活的步法是中国拳术的基础,这是很多凭武侠小说或者电影来理解中国武术的人无法理解的)。&/p&&br&&p&但我的老师极其反对我练推手,因为练惯了推手,掌握了推手的技巧,什么时候都会想用推手技巧去解决问题,但让对方使不上力是战胜对方吗?不是!——这就是误入岐途,用过程来代替目标就是一种不“守一”的行为,你没有顺着逻辑链一路向上爬,爬到没有“左右”的逻辑上,那个就是不能左右的,那就是“一”的位置。&/p&&br&&p&这也是我反复要给读者们提醒的,你不要看了我给你介绍的一点点搅是搅非的小技巧,就觉得掌握了这个世界的规律。这个世界上,你能力不足,拿一把锋利的刀子,割到的只能是你自己的手。读者不可不慎。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不靠近水才不会被淹死。这才是向上爬一个逻辑链。(这里只是解释什么是从逻辑链向上爬,不是让你不要游泳,因为不死不是我们的目标)&/p&&br&&p&这个时候,你就要必要理解一下什么是“道大”了。一个村子,300人一起生活,生产出一定的物资,然后大家分,每人都有一些财富。你是个小村民,每天想着要过上更好的生活,然后你一心就是积累财富。假设你成功了,多年的努力耕耘,收购了多个二流子家的土地,加上饥荒,多年兼并,你拥有了村子99%的土地。你的钱干干净净,都是你努力的结果,别人吃不饱,是他们活该,他们不够勤奋,他们没有经营头脑,走到这一步,活该!&/p&&br&&p&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想你死,你不过是一个人,你以为那些家丁是帮你的,其实根本不是,你一个人对抗着整个村子,这个世界不平衡,你死而后已。&/p&&br&&p&再者说了,你拥有了这个村子的财富吗?几千担的谷子,在你的仓库中,你吃到肚子里了?除了让你担心有人,有老鼠来偷,给你带来了什么?&/p&&br&&p&你躺在你那个两米长的龙凤床上,左边躺着三姨太,右边趟着五姨太。你觉得你拥有了这个村子的所有土地?Naive!村头的二狗和黄二寡妇的俊闺女在3亩的田里滚草垛子,他们还拥有了这整个世界呢!&/p&&br&&p&所以,你的肉体是无法占有这个世界的,你的精神才可以,你托身于整个世界,你才拥有这个世界。&/p&&br&&p&这就叫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p&&br&&p&你觉得你拥有你就拥有了。世界不过是你的一个游戏场所。&/p&&br&&p&也许你觉得,“拥有”还是很不一样的,至少有控制权。&/p&&br&&p&那我们看看这种场景:&/p&&br&&p&在路上开车,常常看到这种情形:A把B的车堵住了,B一番挣扎,终于把车开到A的前面,然后故意降低车速,把A也堵住。B拥有了主动权?但在第三者的我看来,A/B都是傻逼,反正他们都走得很慢,他们拥有什么?他们什么都不拥有。我家里5个书柜的书,我现在都想什么时候有电子版的时候都扔掉,这玩意儿我还得隔一段时间都那去晒,什么拥有?根本就是负担。&/p&&br&&p&所以,争和拥有是很虚的,你要争取的是“自由”,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自由,像风一样穿过这个世界,像雄鹰一样俯视苍茫大地。你就没有必要去“争”,和“拥有”。&/p&&br&&p&你怎么能避免去进入“争”里面,找到那个一呢?你把左和右的力量当作是你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偏将军居右,上将军居左。为什么?因为战争并非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的手段。所以,对上将军来说,整件事情的逻辑是这样的:我们本来可以好好生活的,我的条件仅仅是吧喇叭啦,但最后搞到兵戎相见,实在是我们双方的悲哀。我悲痛地请求我的偏将军,只要&u&毫不留情&/u&地&u&消灭&/u&影响我们俩好好生活的要素就行了,以后我们会一起好好生活下去的。&/p&&br&&p&你看,圣人,永远是把你们正反两个力量都看作是“我&的一部分,我心怀天下,所以才可以托于天下啊。&/p&&br&&p&这就是“大”。&/p&&br&&p&所以你看那些什么只有深山修炼才能得道啦,我们修道的人和你们俗人不同啦,不要阻碍老子飞升啦什么的,读书人的事,你们不懂啦,等等等等,统统都是“小”。因为他们包不进所有的逻辑。你要飞升赶紧飞你的,不要出来进入我们的视野,唧唧歪歪。这种妄谈“道&的,都是遗笑大方。&/p&&br&&br&&p&[反者道之动]&/p&&br&&p&我们把上面两个逻辑组合起来,基本上可以初步“联想”一下“道”大概是个什么样子了。在每个模型中,道和一到底在哪里?老子有一个简单的逻辑:道是运动的,我们直觉的那个目标的反向的位置,很可能就是道运行到的位置。&/p&&br&&p&一个目标,到了人人都去抢的时候,它就会很快填满,填满了,下一波就会向另一个方向走。所以道的位置,就是当前抢得最激烈的位置的反面。&/p&&br&&p&就好比一个瓶子,装了90%的水,你摇这个瓶子,最容易观察的动态是什么?当然是那10%的空间,而不是那90%的水啊。所以,少的一方才是变化最小的一边,反过来看我们眼中最关心的东西,那就是系统变化的控制点。大家都说地沟油不好,看买和卖地沟油的怎么回事就好了,不需要你加入一起骂。因为他们都是你的一部分。你真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处死做地沟油的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根子上你是要大家的生活过好点,生活好了,谁愿意冒死的风险?&/p&&br&&p&你觉得在村口修一条桥很重要,二狗家也觉得很重要(是真的重要,没有会死人那种),黑娃家也觉得很重要,那哪需要你去发动大家去干这个事情呢?所有人自己就会去了,你其实真的要担心的是,他们两个为了这个事情打起来了,事情的目标根本就是修桥,而不是谁修,但都去抢这个目标,结果不就是吵架,然后大家都不去修?所以,都去抢的东西,你作为“大”,为“天下”着想,你首先是要在反面来看问题。&/p&&br&&p&所以,最简单理解反者道之动的理解是:名的地方,不是道所在的位置,有德的地方通常正是失德的地方,孝顺的地方通常是家庭败坏的地方。如果有个地方什么事没有(合道),那个地方就不会有名的存在。名字拿出来,就是有问题要解决,有问题要解决就不合道。道就在名字照耀不到的地方。&/p&&br&&p&[弱者道之用]&/p&&br&&p&所以,做事的基本实施手段,就是“知其雄,守其雌”。这就是道之“用”了。道的用(基于道这个战略的实施手段,就是“守弱”,“不争”。我知道大家争的那个目标是什么(知其雄),但我守在反面的问题上,我们两边扯平衡,目标就可以达成。&/p&&br&&p&我在我们单位推行“开源”战略,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想干,觉得不务正业,我就到处吹开源的必要性。好了,现在一堆的部门出来说开源必要了,他们做的多么的好了,我就不再说开源有多重要了,我只负责给开源泼冷水。你们说“开源”就情怀了,程序员就有地位了,就不用测试了,大家就不用加班了。我只负责说:狗屁,你来证明给我看?&/p&&br&&p&大家冷静点,这个事情就有可能平。换言之,如果你能证明这个东西真的有多么好,那这个事情也就更精准了啊。&/p&&br&&p&这个时候,我守的方向是“产品盈利”,你们说的所有东西,我都不信,我只信你能不能让产品盈利,否则CMM,敏捷,DevOps,开源,统统给老子滚蛋。&/p&&br&&p&等大家都对着产品盈利去了,估计我要抓的下一个点就该是社会责任了……&/p&&br&&p&这样,事情成了,也是这些部门、团队认为事情是自己做成了。功成身退,百姓皆谓“我自然”。如果我也加入抢,说“开源”应该怎么做,我们就先打起来了,还开个屁的源,先打政治斗争再说。这就是守弱。你以为技术人员就不玩政治?大把心中没有教堂的人,为了争这个名,扭曲黑白,只求自己来表述那个其实大家都是一致的观点。他们喜欢争就给他们吧,你心中的欲又不要那个扬名立万。&/p&&br&&p&当然,这样你就失去那个“名”了。(只有失去名才能合道:),这个名可不是你以为的那个“虚名”哦,这是真真正正,如假包换的名哦。你真的对你父母好,你真的是孝顺的哦,但需要你孝顺的时候,你的父母真的是不好的哦)&/p&&br&&p&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的心这么小,看见什么都想要那个“名”,你就不要来学“圣人之道”了。圣人功成而不居,以居善地,心善渊来自High,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们的快乐不是你争来抢去的俗人可以理解的。&/p&&br&&p&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p&&p&(不要联想原诗作者,我可没你们那么多意思:),如果你那么多禁区,就不要来探讨圣人之道了。但这个诗句描述的意境,就是圣人追求的意境)&/p&&br&&p&以前我回答过这个问题:&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 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a&&/p&&br&&p&在那个问题中,好多人描述君子如何如何,你让我说,就凭这些人的眼光,哪里看得到君子啊。道德经怎么说的来着?:&/p&&br&&p&故 失 道 而 后 德 , 失 德 而 后 仁 ,&/p&&p&失 仁 而 后 义 , 失 义 而 后 礼 。&/p&&br&&p&你们眼中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君子,基本上已经是最下乘的“礼”了。你要冰清玉结,哪里会在乎集体的前进?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这个人的代码不顺眼,看那个人的文档有意见。等我现在带着团队了,每个能干活的,不管我对他们的输出多不满意,我都要接受,要让他们发挥出能力来,一步步前进,我不能代替他们,我只能帮助他们,到事情成了,我还得表扬说“这都是某某某的功劳”,谁会在乎我做的工作?但So what?事情成了,我的目标达到了,我该有的经验有了,稍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少不了我,而且我的心都已经上升一个层次了,你们抢这一点小名,绑死在这个层次上,我有什么可和你在乎的?&/p&&br&&p&没有试过成功的人是不知道一次有目的的成功对整个人的心境有多高的提升的!就好像练拳,你做多久的练习,赢过多少比赛,你都不会感受到一次成功的街头斗殴对你信心的影响的!
&/p&&br&&p&所以你是否明白什么才是“上德”?:&/p&&br&&p&受 国 之 垢 , 是 谓 社 稷 主 ﹔
受 国 不 祥 , 是 为 天 下 王 。&/p&&br&&p&为什么?因为:&/p&&br&&p&和 大 怨 , 必 有 余 怨 ﹔&/p&&p&报 怨 以 德 , 安 可 以 为 善 。&/p&&p&是 以 圣 人 执 左 契 , 而 不 责 于 人 。&/p&&br&&p&你看,左和右两股力量最后能沟通,能妥协(“和大怨”),必有余怨的啊。所有这些余怨谁来消解?唯有圣人!唯有君子。承担国家的“垢”和“不详”的,才是圣人啊。(这个圣人就是有担当的人,对国家这个模型来说,最大的担当当然是君主。这是理想模型,并非说是君主就会担当,也不是说担当的就一定是君主,还是说道和名的问题,道就在那里了,但叫什么名字那是另一回事)&/p&&br&&p&圣人和君子,不是小人可以看见的。
&/p&&br&&p&为什么反者道之动?谁能承担这个世界/国家的“余怨”?谁为你做了那件本来应该你做的坏事?你有能力看吗?&/p&&br&&p&学生在学校中运动晕倒了,谁的责任?学校的责任?那学校以后不许所有的学生运动了。学生的责任?那以后学校就什么险都敢让学生冒了。如何解决?第一种方案,你们两个自己吵,声音大的赢,双方结怨; 第二种方案,政府出面支持学生,让学校赔钱(现在常见方案),还装出一副为人民服务的嘴脸,一起声讨学校,同时让学生不要要太多; 之后旁观者负责骂政府。第三种方案,政府跳出来主持正义,根据情况,该谁的责任谁的责任,拿到好处的不吭声,没拿到好处的出来骂政府……&/p&&br&&p&知道什么是余怨了吗?&/p&&br&&p&学生摔倒,这是个伤害,这个怨,总要有人要接受它,大家一起分担,这是最好的结局,但让大家接受,总是有一些余怨需要消解的,谁来消解?消解的人落下什么样的口碑。在这个口碑下,你看到了被承担了的“垢”吗?&/p&&br&&p&7个儿子围在父亲的床前,医生问“做手术有3成机会,不做9成会死,做不做?“。哪个儿子愿意站出来多说一句话?谁对父亲真的爱得深,背上”害死父亲“的罪名?你要的是实际的爱,还是要的孝顺的”名“?&/p&&br&&p&这里还有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成绩好的可以随意挑座位成绩差的只能坐剩下的,这是一种歧视吗? - in nek 的回答&/a&&/p&&br&&p&把整群人看作一个整体也许你走不出来,但对于那些个体呢?对于愿意在这个上面付出的,希望这个人间留下一点温暖的那些出来主持正义的个体呢?仍被你逼迫至死,劣币驱逐良币,你说你希望一个更好的环境,你配吗?你根本就喜欢一个恶心人的环境,你自己就喜欢恶心人。&/p&&br&&p&求仁得仁又何怨?&/p&&br&&p&我们今天有一个相对正义的环境,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有正义感的人,无论他们作为政府人员还是作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他们承担了这个社会的怨,如果你愿意看,你能看到无数的美好,满眼都是君子。&/p&&br&&p&但还是那句话:君子,小人哪里能看得出来?&/p&&br&&p&我整个论述,没有说现在这个社会谁是君子,说了谁,就有一批人出来找我拼命了,大家都想求这个名,哪里还记得谁是君子?君子是那件事,是&/p&&br&&p&“挫 其 锐 , 解 其 纷 , 和 其 光 ,同 其 尘”&/p&&br&&p&的那件事,是背负了的担当,是做了明明该你做,却为你背上污名的那个人。&/p&&br&&p&永远如此,不可回避。而我这里说的“正义”,也不是你口中的“正义”,它是事实的正义,是你丢失了你会骂娘,有了你说那不是“正义”的东西。
&/p&&br&&br&&p&[圣人的快乐]&/p&&br&&p&圣人是孤独的,这个社会的主流永远都关注着所谓的“正义”,而圣人却必须放弃“正义”,站到“正义”的反面,负责背负“正义”的余怨。&/p&&br&&p&如果我们把“圣人”看作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一个虚拟实体,我们千千万万的“君子”就是圣人的一个个独立的分身,他们承担了这个社会进步的动力。但他们无法背负应得的名声。&/p&&br&&p&那何必要做“圣人”? 看着身边这些傻逼你就烦,为什么要为他们做成这件事?&/p&&br&&p&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你以为你身边有同伴,但老实说,他们不懂你。你觉得有一个人懂你,那只是那一刻(一段时间)在那一件事上懂你。但你没有永恒的伴侣。“心”是你唯一的伴侣。人生就如同一个攀岩者,在荒芜人烟的峭壁上,一步步向上爬,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受到翻越的快乐,你看到在缝隙中绽放的鲜花,听到山风的呼啸,看有只白痴的青蛙被石头砸到了腿,有时还能听到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的其他登山者的歌声,让你感到孤独之外的温暖。&/p&&br&&p&当你处于这样的心境中,这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你拥有这个世界,因为你在使用它,按着它的说明书在使用它。你有绝对的自由,你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朵小浪花,是给你尚在人间的幸福的依据。&/p&&br&&p&我拥有了这个世界,何必要这个世界给我一个名字?&/p&&br&&br&&p&[死亡和生的意义]&/p&&br&&p&对于这个世界的修行者,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那这些修行又是为了什么?”&/p&&br&&p&一切都会随着死亡而终结,这些“经历”,“过程”的意义是什么?&/p&&br&&p&有一本中篇科幻小说,约翰·斯卡尔齐的《垂暮之战》,故事情节大概是在未来的世界,人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去报名参军,到老年才入伍。报名的时候,部队就用你年轻的身体给你做了一个新的身体,保存在那里。等你老了,你也过够了,入伍的时候,把你的脑子拷贝到新的身体里,你就去打仗吧,反正这个时候你对死也许也无所谓了。&/p&&br&&p&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小情节很吸引我:主角的脑子拷贝完成了以后,新的身体坐在老的身体对面,他们拥有一样的脑子,不一样的身体。老的身体看着新的身体,很放心就死去了。&/p&&br&&p&我当时就在想,老的身体难道不是一样的死去吗?另一个脑子在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港为什么这么多部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