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是扶部分人他们是把贫困户精准扶贫一览表分为最穷人,和最富的人如我们打杂的能有几块几工资的生活都过不了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中国式扶贫困境调查:扶贫资源分散,就像烧水,总在五六十度
14:5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最贫困人口调查:“家徒四壁”形容穷,可他家连墙都没有【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构成最后贫困堡垒的,都是已经多年努力仍难以根除的顽疾。 权义 澎湃资料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一个关键指标,就是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能否走出“锅底”。       无疑,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自1978年至2014年,中国7亿多人成功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然而,越往后,扶贫难度越大。构成最后贫困堡垒的,都是已经多年努力仍难以根除的顽疾。       “贫中之贫”,面对的是“难中之难”。       “十三五”最后一年,恰是2020年——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时间紧迫!要用5年时间攻克这样一座堡垒,唯有采取超常的手段。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6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吹响了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号角。两条相反曲线折射扶贫难       邓迎香,一名43岁的农村妇女,因带领村民15年凿通一条出山隧道,被赞为“当代愚公”。       她居住的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翁晶组被大山包围,太阳上午11点才露头,下午3点就下山。她女儿上小学,每天要走6小时山路,还都是陡峭的险路,前后摔死过二十来头牛、马。所以,村里娃娃10岁才上学。       行路难,成了全村脱贫的“卡脖子”难题。       建材运不进来,村民只能住破旧的木板房。而山里的物产运不出去。有人想卖一头肥猪,要八九个人轮流抬着,手脚并用地爬山六七个小时,才抬到公路边。卖掉之后,还要请帮忙的乡亲吃顿饭。算下来,“肉价卖成了豆腐价”。       1999年,穷怕了的村民决心自己修路。男女老少挥动洋镐、大锤、钢钎,点着蜡烛挖隧道。山太大了,进展缓慢,有人绝望、放弃、离开。倔强的邓迎香却不认输,带着剩下的人继续挖。十多年间,她落了一身伤病。她丈夫负责点炮,耳朵都震聋了……       日前记者走进了这条模样有点奇怪的隧道:没有路灯,每隔几米有个声控灯泡,喊一嗓子就亮,过会儿就灭。过隧道,得一路喊着走。隧道只有216米长,却不是直的,而是弯的。因为村民从两头同时开挖,没有精确的测量仪器,结果挖歪了,只好从中间扭过去一节。       就是这条简陋隧道,成了麻怀村的致富路。如今村民收入翻了两倍,住上了水泥房,买了摩托、小汽车。娃们上学,走15分钟就到了。       这条路的故事,恰如中国扶贫攻坚之路——现在到了向“卡脖子”难关发起总攻的阶段。       梳理近年来的扶贫数据,呈现出两条走势相反的曲线——       一条,扶贫资金越来越多: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22亿元,以后逐年大幅增加,2014年达到433亿元,4年几乎翻了一番。       另一条,减贫人数却越来越少:2011年全国贫困人口减少4329万人,2012年减少2339万人,万人,万人。       两条曲线,折射的是扶贫难度的增加。       打开中国贫困人口分布图,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赫然在目。它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深度贫困群体,又都是位置偏僻、山大沟深的地方,一般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其发展,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       贫困人口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的失能群体,对他们的帮扶难度更大。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份数据分析显示,“疾病”在主要致贫原因中位列第一,占比高达42.1%,远高于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其他原因。       记者看到,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几十年内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其发展平台、基础条件、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人口素质比其他贫困地区更落后,贫困成因更复杂、程度更深,用同样的政策措施,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精准扶贫呼唤“超常思维”       完成超常的任务,需要用超常的思维大胆破旧立新。       去年中央扶贫专项资金433亿元,假如平均到7017万贫困人口,每人头上只有617元。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就要比以往更加精准地投放。       在宁夏西海固村民常宗义家,一道“Z”形裂缝由上到下贯穿窑洞。尽管危窑住了多年,他却难以享受国家的危房改造补助。       他说,当地政策是改造54平米补助2.2万元,不足的部分要自己筹款。假如重新选址盖一座砖房,个人还要掏6万元左右。“我连3万元都没有。借钱给儿子结婚,还欠着5万外债没还上呢。”       国家补助两万元就能盖得起房的,常常不是最穷的人家。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乡长王正奇说,最需要帮助的穷人,因为掏不起自筹资金,有补助也不敢要,反而享受不到扶贫福利。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等方面存在“补富不补穷”的现象,一些极贫群体成了扶贫“死角”。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分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最早是重点扶持贫困县,后来扶持贫困村。普惠性政策让贫困地区发展普遍提速,但条件相对较好的人受益多,条件相对差的人受益少。       “要真正瞄准生产生活条件最恶劣的贫困群体,改变‘大水漫灌’的套路,实行精准化、针对化、差异化扶贫,做到一户一策。”他说。       超常精准用钱的另一面,是超常严格地管钱。       2013年,审计6省19县发现违规使用扶贫资金2.34亿元,涉及相关责任人143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原主任吴宇雄说,扶贫资金违规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挪用;二是侵占;三是扶贫项目实施过程存在漏洞,导致流失浪费。       扶贫资金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干部缺乏责任心,对资金使用疏于监管。一些地方项目报账制执行不严格,明显的违规支出仍能顺利报账。       吴宇雄建议,要引入全新的现代方法改变粗放管理模式,建立专职人员队伍,对扶贫资金实现全程监管,覆盖财务、会计核算、提款报账、工程管理、招标采购、培训、监测与评价等所有环节。同时,应建立更严格的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       扶贫攻坚的顶层设计也要有突破性思路。       “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这是对不同特点群体采取不同扶贫策略的“大精准”思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认为,对于一些特别的群体,只能采取非常规手段。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这是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而言,估计有一半的人可以这么解决;可以外出打工的,重点研究怎么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自然条件过于恶劣、实在没办法发展的,下决心实行搬迁,这部分人大约有1000万。关键是不能一搬了之,要与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按“先有产业、再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再搬迁”的思路,梯次实施。       ——“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于那些重病、残疾失能的家庭,下决心由社会养起来。而在低保等制度外,可让他们以土地等资产入股扶贫项目,增加收入。       ——“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要分类扶持。有些病能治好,如白内障,治好了就能看得见了,就有能力致富了。超常制度约束:以“大扶贫”思路聚合资源       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走出“锅底”,不仅是扶贫办一个单位的事,也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而是全中国的大事,需要举全国之力。       记者采访的众多干部群众、专家学者都认为,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特别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宁夏永宁县有一个闽宁镇,取名便是“福建、宁夏合作”之义。       1997年,福建、宁夏联手在一片戈壁滩上建立了闽宁村,将首批八千贫困农民从“苦瘠甲于天下”的西海固搬迁至此,盖房、开荒、发展产业。如今,村已拓展为镇,辖6个行政村,人口近5万。       “十几年里收入翻了十几倍,我们在这个庄子里算中等。”闽宁镇园艺村村民张耀武说,“家里大车、小车都有,三个儿子都有事做,我们老两口开个门市部,一年能挣一两万。”       这座兼具闽南风情和回族风格的新城镇,是闽宁合作的一个缩影。两省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十多年来,福建人力、物力、财力各层面的援助,带动了宁夏成千上万人脱贫致富。       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向来是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事实证明,对口帮扶方式可以解决很多贫困地区自身难以解决、中央又照顾不到的问题。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成德宁说,在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要强化对口帮扶的制度安排。国家从1996年就启动了这项工作,东部18个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10省份,但是一直缺少量化约束,没有纳入目标管理。下一步,可考虑给发达省份下指标,促使他们更快、更多地拿出资源投入扶贫。       有专家建议,对各中央部委也应建立类似硬性约束,落实其扶贫责任。       事实上,各部委一直是扶贫的参与者,都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部委领导甚至“一把手”任组长。很多部委还分别联系一些贫困片区,分别出台过专门的扶贫政策。教育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费免除,全国妇联的妇女小额信贷,国家能源局的光伏扶贫,国家卫计委的“流动医院”项目,都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同部委扶贫力度不一,并且由于政策设计出发点不同,缺乏有效整合,扶贫政策合力尚未形成。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合作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每年为中西部农村基层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医学毕业生2.6万名,一定程度缓解了贫困地区医卫人才紧缺问题。但卫计委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这与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要建立贫困地区卫生人才流入绿色通道,还需要国家层面在高等教育招生、人才职称评聘、人才招录等多个方面,协调教育、人社、编制等多个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就像烧水,不能总是在五六十摄氏度,要想烧开,必须加火。”黄承伟以此比喻扶贫资源的分散,“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只因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到了地方上就各自为政。要把资源集中起来,精准发力。”       聚合扶贫资源,还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汪三贵说,中国扶贫特点是政府主导,资源项目都是从上到下实施的,比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但是一些小的扶贫项目,专业性民间机构和企业可能做得更有效。       而扩大社会力量的参与面,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的突破创新。       甘肃东乡县委副书记马斌说,应当树立“大扶贫”思路。只有贫困地区内外、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共同行动起来,才能下好扶贫攻坚这盘大棋。超常用人:“盯人防守”确保一抓到底       人,从来是扶贫攻坚的第一要素。       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看来,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扶贫开发的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把老百姓的疾苦真正放在心上。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贫困县领导不关心扶贫”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地方仍是“GDP第一”,把大量精力花在招商引资搞开发上。以扶贫名义要来资金、转手就挪给其他项目的行为时有发生。还有个别地方“穷县富衙”,高耸在贫困区中心的办公大楼格外刺眼。       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成智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一是有些官员政绩观有偏差,二是考核体系不完善,对贫困地区缺少约束。       这一状况已有所改观。去年,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文,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考核机制,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指标。       张成智说:“这项改革落实到位,要用硬手腕推进,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由中央督查,做不到的就要处理人,一票否决。”       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习近平总书记从“用人”角度为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超常艰难、超常紧迫的扶贫攻坚,需要超常用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时代,只有“盯人防守”才能实现细化到一家一户的高效帮扶。       甘肃省东乡县汪集乡何家村赵万福的脱贫就得益于此。这个68岁的老汉本是特困户,早年丧子,自身腿脚残疾,全家5口人生活窘迫。       “两间矮小的土房墙开了一个洞,他斜躺在炕上,身上盖着一张破毛毯,连起身打招呼的精神都没有。”东乡县能源办主任马占江回忆第一次来到赵家的情景。从2012年起,能源办16名干部受命结对帮扶何家村20家特困户。       干部们坐在赵万福家炕头上,跟他共商脱贫对策。先是帮他申请补贴,改造危房。他掏不起自筹资金,能源办就组织职工捐款,从办公经费中抽出一些,再从其他渠道筹款,终于盖起了新房。能源办是管能源的,很快帮他建了沼气池。又联系扶贫办,帮他申请扶贫资金,修羊圈,还发了3只羊。       最后,考虑到赵万福是残疾人,干部们又联系商务局,筹资在村里开了便民超市,就近安排他工作,这样他每个月能有500元收入。       3年过去了,赵万福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不仅日子过好了,人也精神焕发。见到记者时,他连声感谢:“国家把我照顾得好着呢!”       自2012年起,甘肃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40.8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67.1万个贫困户,3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到19.8%。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同一片贫困地区,同样的扶贫政策,有的村富得快,有的村富得慢,差别往往就在于有没有好的带头人。记者听到了很多老支书、老村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而一些地方尝试“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见效更快。       记者拿到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广西2012年选派的首批3000名“第一书记”已引进项目3万多个,累计投资7.5亿元,引导16.3万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协调修建村屯道路3.4万公里、桥梁2206座、校舍5346间,帮扶困难群众15.7万户。       在安徽、山东、河南等省,“第一书记”同样得到贫困群众认可,并出现了一批深受老百姓爱戴的典型,如安徽小岗村的沈浩。       成德宁认为,“第一书记”之所以能迅速打开局面,就因为他们整体素质较高,能得到各级部门特别是财政支持,能调动多方资源。这一做法应在更大范围推广,覆盖全国所有贫困村,并且通过“第一书记”带出更多的致富带头人。       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追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没有先例可循。国际上成功的扶贫经验可以吸取,但完成任务最终还要靠“中国式扶贫”。       “对于扶贫开发,既不能垂头丧气,也不能盲目乐观。”刘永富说,在扶贫攻坚过程中,中国对贫困本身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必须承认,即便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仍会长期存在。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些深层贫困问题,需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去解决,我们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切实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加大扶贫力度,坚定信心,克难攻坚。
责任编辑:王卉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扶贫,农村贫困,脱贫
评论(160)
澎湃新闻APP下载  本贴客观公正,描述事实,尽量不带入个人观点和情绪,请版主不要扣帽子和删帖。
楼主发言:52次 发图:0张 | 更多
  先大概描述一下我的工作性质。贵州基层乡政府工作员,几乎每天走村串户,催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发放民政救济、统计农业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村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等等。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扶贫。  
  自从北京的老大提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2018年率先脱贫奔小康以来。脱贫攻坚战打响了,各级党委政府不管是在工作报告,还是大小会议上都把脱贫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最大政治任务。  
  而基层当然也是落实政策的主要有生力量,大大说了脱贫要用“五个一批”,产业发展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当护林员)解决一批,推荐就业脱贫一批,最后就是民政兜底一批。  于是这一年来,基层基本就是围绕这个开搞,搞得轰轰烈烈。  我说说基层的实际情况吧。  
  伪一楼?  
  在大扶贫轰轰烈烈搞起来之前,其实作为基层,我们也摸不清农村的人均收入是多少。以前搞统计,就是政府让村里面上班,村里面让组长上报。说白了,就是估计加统计。从来没有一个准数。2015年,我们乡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5000元。(其实并不准确)  
  2015年,开始启动大扶贫后,热闹了。因为要评议贫困户,贫困户到底有什么好处也没人知道,政策刚刚起步。  然而,不管有什么好处,反正肯定是有好处。这一点被村民们深信不疑。  村委会、小组长家里,开评议会议,那家伙,热闹非凡,打架的,吵架的,闹着要上吊的,什么人都有。4000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以下是贫困户的坎,一夜之间,全部说自己收入只有一两千。  在巨大的压力下,全乡两万人口,居然评出了5000多人的贫困。  
  基层第一手资料,关注!!!
  一看到这个结果,政府懵逼了。没办法,弄出个硬性条件。三层砖房以上的,有车的等等条件,满足条件的全部剔除贫困人口。  于是5000的贫困人口突然只有400多人了。  
  不解决公有制,不打倒资本家,农村娃告诉你,扶贫只会越来越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养肥了再看。
  400多人,政府一看,似乎少了点。作为全国最穷的地方,才这么点人似乎不太合情理。于是把条件放宽了一些。家里供养2个或以上学生的,只要房子不太豪华,也纳入进来。于是贫困户又有了800来人。看上去差不多合理了。就这样先定下来了。  
  好了,贫困人口出来了,怎么扶他们,谁来扶是个问题。  大大说了,要改变以往造血式扶贫,改为输血式扶贫。严禁发钱,要带动产业。于是定性了,不会给扶贫户发钱。  然而村民并不理解,只认为,我当了贫困户,你不给我钱肯定是贪污了。  应了大大的那句话“靠着墙头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大哥你这确定不是在逗我们?
  为楼主续1秒  
  至于“谁来扶”,也开始明朗了。省州县的个单位,专门派驻一个干部。每个村都有一个上级干部常驻,睡村委会。  县里面每个单位包一个村,乡镇里面每个干部包6户贫困户。  说白了,你包这六户,你就得想办法让他如期脱贫,签责任状。不脱贫唯你是问。  
  发贵州版块去呀,有的人怎么发个帖子不分版块,台湾版块请发与台湾有关的事物
  下面重点来了,因为每个人都包有自己的户了。我也包了六户,经常和这几个贫困来往,才慢慢了解贫困户到底“穷”到什么程度。  
  下面开始讲我深入了解的贫困户的实际收入和生活。  
  支持,  
  我的贫困户中,一个是老人,平时务农,挺老实本分的。有一个儿子,儿媳,和一个孙子。儿子儿媳在福建打工,两口子一个月加起来收入一万多(和他熟了后,聊天他才说的实话)。他每年在集市上卖谷物和农作物每天收入大概两三万。  当我吃惊的说,那你这不符合贫困户条件啊。他又极力辩解,说他记错了。后来我也经常和他儿子联系,证明了年轻人的收入确实两口子过万。  但是他坚持不允许我上报实际情况,我就暂时没跟他凹下去了  
  主持楼主  
  这一户我引导他羊了20头羊,2头牛。每只羊出栏政府补贴500元,每头牛出栏补贴1000元。  就这样,一年下来,光政府补贴都超过12000元。早过了贫困标准。  因为这一户,家住的是木房,虽然现在通村通组水泥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口。我还是建议他申请了异地搬迁。前几个月手续批下来了,他也摇号,拿到了钥匙。  在集镇,65平米。  但条件是木方必须拆掉,不允许跑回去住。  
  我也是贵州遵义县的 我家好好也有农村补助款 好像一年600还是多少我沒有问 因为当时办这个补助的时候我妈妈在世 她有支气管几十年了 每天药不停 我爸就在家开个理发店 一个月有几百到一千收入不等吧 (老年理发店)当时我弟弟又在上大学 写了申请加上办这个事情的小官员又是街坊 所以很快通过了 领了几年 不知道现在还有沒有发放 因为我妈已经去世 弟弟也出来工作了 就是只能顾他自己的生活 一人在贵阳打工
  @小芯小芯-22 19:35:00  我也是贵州遵义县的 我家好好也有农村补助款 好像一年600还是多少我沒有问 因为当时办这个补助的时候我妈妈在世 她有支气管几十年了 每天药不停 我爸就在家开个理发店 一个月有几百到一千收入不等吧...  -----------------------  把(好好)删掉 手机码字 不知怎么就上去这两字(好好)
  我的另一户是个二三十岁年青人,也是我最头疼的一户。单身,爸妈死了,三层砖房,家电齐全。一天开个摩托飞出飞进不务正业,吃爸妈留下的老本。我让他搞种养殖,不肯搞。推荐他去隔壁的工业园区工厂,一个月三千。嫌太累。  最后实在没办法,给他申请了5万特惠贷,政府贴息。帮他入股了村委会的种养殖合作社,每年分工5000元,反正5000算脱贫了。  烂泥扶不上墙,等他饿肚子了也许才会考虑工作。  
  @嘿_巴扎黑
19:38:00  我的另一户是个二三十岁年青人,也是我最头疼的一户。单身,爸妈死了,三层砖房,家电齐全。一天开个摩托飞出飞进不务正业,吃爸妈留下的老本。我让他搞种养殖,不肯搞。推荐他去隔壁的工业园区工厂,一个月三...  -----------------------  唉 有3千一个月在贵州已经很好用了
  以上楼主所说的都不是真正应该扶贫的对象
  继续,楼主,等更
  我的第三户是两口子老人,四五十岁。  老头子有点佝偻,但身体硬朗,干农活一把好手。他老婆是傻子。据说他当初是娶不到老婆,最后取的傻子,现在也才三十来岁。  我第一去他家的时候,他出去干农活去了。傻子就唱着歌回来了。看到我在她家门口她很害怕,乱叫,离我远远的。我跟她说什么也听不懂。后来他拖来了隔壁的一个小伙,指着我,可能是想表达有坏人进她家了。  
  项楼主,基层工作不容易,全是数不清的指标。
  没图火不了。
  我就跟隔壁小伙说我是政府的,开看看贫困户,小伙也没理她就走了。  后来她可能察觉我不是坏人,慢慢的就敢离我近了。结果她拿了一根针递给我,指她自己的手。原来手里面进了刺,想让我帮她挑。  看着她,我觉得,当傻子挺好,没烦恼,我也想傻些。  跑题了,继续说他家情况吧。他家有一个儿子,在县城做服务员一个月三千不到,也是一个喜欢杀马特,现在拿个苹果7。  反正是个靠不住的儿子。  
  扶什么贫?贪官又缺钱花了吧,故意捣鼓些名头  
该回复因含有不文明用语,已被删除。遵守社交礼仪,共建和谐天涯。详情请了解:
  他家是吃低保的低保户,一个月400来块,说白了,这样的对象已经不在帮扶的范围了。属于兜底对象,到2020年,民政全面对这类低保,五保户兜底。  说实话,兜底顾名思义就是只是保底,没办法让你过上较好的生活。  于是我只能想办法去帮他儿子,希望他儿子能够踏实些。  
20:02:00  扶什么贫?贪官又缺钱花了吧,故意捣鼓些名头  —————————————————  真要扶贫就他妈不要拨任何款,开放适当政策让地方领导自己想办法,半年或者一年搞不定就换个一把手  
  跟他儿子过招下来,我头发都快白了,不是同一个平行世界的人。  我说,想不想学一门技术。我帮你去人社局申请技工培训,有证的。  他说,他的理想是以lol为职业。  我说,那你现在是做服务员啊。  他说,他说服务员挺好,在正在努力成为lol职业选手。  我说,不然学点电焊,美发,挖掘机都好啊,收入可观。  他说我侮辱他的理想。  
  于是我,放弃了。  虽然人家收入不高,但确实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过多的硬性给别人规划人生也不是很负责任。  
  我的下一户。家里建了一栋大房子,6层。确因此负债十几万,不懂他们的脑回路,建这么大干嘛。  家里两口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一个高中生在县城上学,一个大学生在省城。  可以说经济负担确实很重,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要两千,据说这是行情。高中生一个月一千伍。(麻蛋,当年劳资上大学一个月300块啊)  
  跟看过的电视剧
有些契合  
  我怎么觉得你是在说黎平某刚受灾的镇?
  我怎么觉得你是在说黎平某刚受灾的镇?
  我也是搞不懂,扶贫能这样做吗?  扶贫就做好几点  1、修路,造平台  2、提升文化水平  3、传授相关技术  条件成熟,提供无息项目贷款  当然,这个确实跟扶贫对象素质,但素质低又跟文化水平相关。  所以大学生村官应该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应该选拨有能力,有信仰的大学生去做  村官,有政绩的应该破格选用提拔,而不是变成考公务员一样,只是为了一个稳定  的饭碗。
  两口子虽然加起来收入近万,确除下开销和银行利息,已经所剩无几。存不了多少钱。  这户确实该没有太多的办法帮扶,我东跑西跑,总算把他欠的十几万全部转成了政府贴息贷款。于是就没有了贷款压力。  本来一户最多贷五万,我跑了很多部门,求爷爷告奶奶才搞定。  因为他家我没办法让他俩致富,也没办法让他们比现在收入更高。  好在两个学生挺乖巧的,懂礼貌。当一个大学生叫我叔叔的时候,还是有点说不出的感觉。劳资刚30啊。  十九二十岁的叫我应该叫大哥吧  
  加油  
  运动式的扶贫是不会达到什么长久实际效果的。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人的能力大小,地方人文环境等靠要的心态是很难改造的。2020后就没有贫困人口了?
  其实政府应该将扶贫改为扶弱,残疾人五保户为重点,增加新农保标准额度为辅助。老大倡导的脱贫攻坚我认为能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促进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涌现和培养一批干部;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量资金和项目向农村倾斜;三是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还有一户,是个老太婆,户口上只有她和她孙女。两个儿子都成家了,都混得不错,在县城里面住。她孙女是因为爸妈离异,判给了爸爸。她死活不肯跟她爸住,连户口也不愿意跟她爸一起。  其实她爸人不错,经常来看她们。也经常给生活费,过得也还算挺不错的。  她跟奶奶住在村里的老房子,老人不愿意搬,于是女孩就走了一个依靠和归宿。  其实按国家贫困标准来看,他们也跟绝大多数其他人一样,不算贫困。  
  在我看来,贫困户的统计有很多问题,冒充贫困户的很多,应该去掉有人在外面打工的家庭,有不去打工的应该培训一下相关技能(其实现在没多少技能也可以打工,现在外面是招工难),如果还有年轻力壮不去打工不去培训的,家里肯定有钱也可以剔除贫困户名单。如果真的这么做了,贫困名单差不多能消掉90%。  现在统计贫困户的方法其实有官员的政绩因素在里面,现在的统计基本上真正的贫困户都已经纳入了统计,但是多统计几倍出来,将来扶贫的成就看起来也高几倍,上面拨款也多几倍。因为多统计贫困户数量会导致人民群众对贫困标准认识模糊,很多人因为自己没被评为贫困户就闹,凭什么他家比我家有钱还评上了而我评不上?  真正贫困的是那些鳏寡孤独没法出去打工的,或者身体有缺陷的,但是这样的家庭确实不多。  说真心话,国家针对扶贫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尽管很浪费,但是还是有成效的。
  女孩一个人在集镇网吧里面收银,一个月两千来块。但热情开朗,二十五六。为什么要描述她呢,因为有个插曲。  她居然追我,粘上我了。  
  楼主继续,不要理某些喷子
  刚开始,她以咨询政策啊,问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啊为由,天天往我办公室跑。然后,我下村入户她也跟找去。单位用车紧张的时候我就开摩托去,反正农村的路也都挺好的。她也坐我后面一起走。  我问她,你不用上班的啊,她就说和同事换成夜班了。  
  这个做法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很多贫困问题和人本身有关。你给他再好的平台也没用。长远解决还是要靠教育。  
  然后熟了后,她就也不客气,也不顾忌。我吃饭也跟着我,我回宿舍也跟着我。同事都笑我,扶贫扶赚了。  我给她说,我结婚了。爱人在县城别的单位,只是因为工作分居。  
  @木木是我小阿姨
20:50:00  运动式的扶贫是不会达到什么长久实际效果的。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人的能力大小,地方人文环境等靠要的心态是很难改造的。2020后就没有贫困人口了?  -----------------------------  可以这么说,很有效果。  你能想象到贵州之前和之后几年投入的交通建设费用是全省GDP的几倍么?你能想象到贵州那个破地方居然做到每县通高速么?  交通改善了,各种交流也多了起来,见贤思齐,各种人文环境都会变化的,贵州那个穷地方也能出老干妈、任正非等经济大才。(你们猜成飞的核心在哪里?)
  就是因为总有人要占便宜,才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悲哀!
  她好像也不在意的样子,话说姑娘长得挺水灵的,半夜来敲门找我的几次,一度差点没把持住。  不过最后还是坚定了决心,我已经有一个家庭了。  插曲到这为止,  这一户我也给他们申请了异地搬迁,老太婆已经无劳动能力了。住村里没意义,这姑娘更是不可能务农了。他们也同批的移民房钥匙。在集镇也算至少安居了。  至于这姑娘的工作,我推荐他出去打工她也不想去,于是给她报了个美容美发培训。去省城培训去了,也算不会给我乱搞的机会了。  
  顶一个
  顶,跟湖南乡镇很像,真正很穷的很少了。但政策来了,还得做
  楼主这个贴子好,扶贫真是一本不好整的帐,不亲身接触无法体会。  我也说说我今年下乡精准扶贫的经历吧。  我是广西人,也是落后边远少数民族省份了,在一个区直属的事业单位工作,今年接上级精神,每个单位要负责一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然后单位就点名,所有人下乡,一人对接一户,开单位的大巴下乡,刚出发的时候,不好意思说实话我是有点怨念的,还和同事嘀咕,这扶贫凭啥叫我们这样的单位去啊,国家没有扶贫办?每个县具体负责不就好了,估计也还是要钱。  带着怨念就出发了,车开了很久,这才发现中国基建兔还真是了不起,我们去的贫困村过去车是很难进去的,盘山路要绕很久,水路也不好走,结果这次我们去的时候,一路都有穿山隧道,一路上穿了差不多二十个隧道,最长的车子要在里面开十多分钟,手机连信号都不清楚,但比原来要好走太多了。  到村口的时候,县里的下乡干部先出来接我们,三十出头的年青人,蛮斯文的样子,先通风让我们在采访登记贫困户信息的时候不要随口乱答应事情,不然以后他们的工作不好展开,他说以前吃过这方面的亏,有些乡来扶贫的人随口答应给村里的人安排种植经济作物,结果农民比较朴实人刚走就把以前种的树砍了,结果后来调查那地方跟本不适合种别的,工作就很被动。  然后我们就一人拎一袋米一桶油由村干部领着挨家挨户去找自己指定的贫困户,发点东西算是慰问,也好打交道一些,人家愿意配合介绍贫困情况。在村里转了一天,我发现其实现在农村真正穷的也不多了,很多人家里都有两三层的房子,家电也有。一般所谓贫困户,都是因病因灾返贫或者孤寡老人,也有离异或家人在外地的。  我负责的那户老人,80多岁了,没有儿女,老伴又去世,有一些田,但自己种不了,说实话,象这种情况要扶贫,我是真想不出能有什么办法。  回来后还要讨论写扶贫计划,算是难为我了。  整个感觉这次扶贫和以往不太一样,以前我们扶贫,一般都是去到贫困乡或者村,问问有什么困难,看看有没有小学捐点设备,或者帮村里打口井,单位出点钱再找扶贫办要点搞点基建水利,反正就是出点血把钱发下去就行了。这次特别讲究,要落实到每个人,你负责的人多少年收入要到多少,达不到还要追责。如果工作要做到这种地步,确实只靠当地政府恐怕比较吃力。  我到现在还没招呢,怎么帮扶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脱贫,反正我是耍赖和单位说拿钱,这种情况我觉得只能直接给钱让村里照顾起来。
  @嘿_巴扎黑
19:38:00  我的另一户是个二三十岁年青人,也是我最头疼的一户。单身,爸妈死了,三层砖房,家电齐全。一天开个摩托飞出飞进不务正业,吃爸妈留下的老本。我让他搞种养殖,不肯搞。推荐他去隔壁的工业园区工厂,一个月三千。嫌太累。  最后实在没办法,给他申请了5万特惠贷,政府贴息。帮他入股了村委会的种养殖合作社,每年分工5000元,反正5000算脱贫了。  烂泥扶不上墙,等他饿肚子了也许才会考虑工作。  -----------------------------  懒鬼不要扶贫,学当年英国人搞农民讲习所,直接关到工厂干活,每月发他工钱,饿不死就行。
  @itachi-22 21:31:00  楼主这个贴子好,扶贫真是一本不好整的帐,不亲身接触无法体会。  我也说说我今年下乡精准扶贫的经历吧。  我是广西人,也是落后边远少数民族省份了,在一个区直属的事业单位工作,今年接上级精神,每个单位要负责一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然后单位就点名,所有人下乡,一人对接一户,开单位的大巴下乡,刚出发的时候,不好意思说实话我是有点怨念的,还和同事嘀咕,这扶贫凭啥叫我们这样的单位去啊,国家没有扶贫办?......  -----------------------------  你这个例子是完全没办法。  现在这个社会,只要有劳动力就不会贫困,劳动力都没有,只好政府兜底
  很实际,但不算完全解决问题,路还要走,只能是说,同志努力。辛苦了。
  楼主发这个不怕被纪律处分吗?  
  这个两口子打工月收入都过万,有这么高吗?
  @嘿_巴扎黑
20:27:00  我的下一户。家里建了一栋大房子,6层。确因此负债十几万,不懂他们的脑回路,建这么大干嘛。   家里两口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一个高中生在县城上学,一个大学生在省城。   可以说经济负担确实很重,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要两千,据说这是行情。高中生一个月一千伍。(麻蛋,当年劳资上大学一个月300块啊)  —————————————————  我怎么觉得都不是贫困户啊,大学生活费2000,不知道怎么花的,现在的人就是爱装。  
  好像都不是真正的贫困户啊  
  @一世过客-22 23:09:00  好像都不是真正的贫困户啊  -----------------------------  这在美欧,都是属于中产。在中国居然是贫困。万恶的土共啊。  不过我喜欢。
  楼主,我来顶你了,发片正在写的年终调研报告草稿
  推動全國基本收入制  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人人都有基本收入  就沒有誰基本生活過不去的問題  減少公務人力浪費  另外政府開辦各種職業技能輔導  加強宣導  想住好吃好  就自己個人要努力
  今年,我被XX组织部下派往XX县XX镇XX村任第一书记,主要负责精准扶贫。通过实际工作,了解认识、系统分析了该村的贫困状况和形成原因,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脱贫看法建议,现阐述如下。  一、基本村情  XX村简介:大坝村位于XX县北端秦岭深处,距离XX45公里。辖区近百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01人,215
户。贫困人口558人,168户。2015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750元。辖区内有XX元帅红XX军革命遗址一处。  自然条件:属于典型的XX偏远山区乡村,特点是地广人稀,水源充沛,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风景秀美。但交通不便,辖区内全部为山地,仅有一条傍山硬化路,且该村为原XX、XX两个村合并而成,原高溪村至今依然为土路通行,手机信号基本不能覆盖。  经济物产:适合耕种的土地稀缺,且为零星分布,不能成片,不适合大中型农机操作。宜种植的农产品品种较少,大部分产量不高,小麦亩产仅有300斤左右。能产生相对较好经济收益的作物仅有猪苓、乌药等少数几种药材和木耳、香菇等传统经济作物。养殖主要是农户各家散养土鸡,每家3-6只不等,不能形成规模,主要用途为鸡蛋供自家食用。养猪不普遍,仅有寥寥几户养殖三头以上可出栏猪,主要用途为腌制成腊肉供自家食用。几年前时兴养殖大鲵,但近年来受市场影响极大。个别农户养殖土蜂。  基本民情:大半农户有近十年新修的砖石结构房屋,土木结构房屋占40%左右,合计83户。基本都有独立厕所,条件较好的有室内卫生间和洗浴房。绝大部分农户有电视等家电乃至电动农械。摩托车普及率较高,亦有少数购买了汽车。除逢年过节,村内少有40岁以下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或在县城等人口密集地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留守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全村不通有线INTER网,只有村委会有无线INTER网,且安装家用无线INTER网目前只有一户。  二、贫困原因剖析  作为一个贫困人口达到总人口80%的贫困村,必然有其致贫的共性原因;本村也有部分家境殷实,生活水平较高的农户,说明致贫原因也具有个体性。  分析有如下几点:  自然条件因素:(1)根据调查,因运费等原因,工业产品普遍较平川地区价格高,特别是建筑工程,因地势所限,需花费更多的地基修筑费用和承担更高的建筑材料运费,总体工程费用比平川地区要高50%——100%,甚至更高。一个更简单直观的例子:平川地区加油站遍布,而整个XX镇只有一个加油站,且每升价格比平川地区更高。偏远乡村群众需加油先要骑行很远一段路程,白白浪费汽油,还要承受更高的油价。导致产品流动成本增加,经济发展和平川地区相比,处于先天下风。(2)虽然景色秀丽,但受距离和山路较为艰险的影响,且身处山区严重缺乏停车地点,除个别野外探险者外,基本无成规模的游人到本地游玩,旅游周边产业兴起不易。(3)缺乏有明显优势的特产或农产品。除水稻外,种植中药材较为普遍,但每亩1000元左右的纯收益,对于一个人均水田面积不足一亩的地方来说,难以将其列入脱贫的主项目。XX县的优势经济作物柑橘在此难以生长,即使种植也品质不佳,不具有经济价值。猕猴桃、苹果、梨等经济类树木虽可以生长,但都因山区寒冷气候导致品相不佳,口感较差,且因运费导致价格毫无竞争力而鲜有人种植。  基层建设因素:(1)辖区内原高溪村部分居住地区没有手机信号覆盖,无论是村上工作还是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都很受影响。(2)网络经济是现今经济活动最主要的载体和媒体之一,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提倡发展。它的及时性、实效性、广泛性优势对比传统经济手段非常明显,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大坝村村委会只有一台电脑,且除村委会接通无线INTER网外,无一家农户安装家用INTER网,导致如今广为提倡的p2p,b2b等网络经济方式开展困难。且村委会只有一台老式微机,现代化办公设备数量少,性能落后。(3)公共建筑滞后。村委会只有一层建筑且办公场所狭窄,多数办公室都悬挂数个机构名称。驻村干部需在村干部家中借住,一是给主人起居生活都造成很大不便。二是一旦主人有事离开,驻村干部无处容身。三是吃饭很成问题,几乎驻村的每天中午都是在村委会办公室以方便面充饥。(4)该村每天仅通一趟班车,早7:30从村委会启程,下午6:30返回。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约6.5公里,全部为村级自筹修建单行水泥路,所辖XX自然村至今为土路。全村只有一家小卖部,如不营业,村民就必须到数公里外的临近村庄购物。  人员因素:(1)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包含下派干部的全村40名党员,大专学历仅有1人,且长期在外。三委会干部最高学历仅为高中,且只有一人。大部分党员干部文化程度都为初中、小学,乃至文盲、半文盲。全村绝大部分常驻人口文化程度为小学。(2)常驻人口年龄普遍较大。驻村期间,除过年外,极少有18-40岁的青壮年常住村上。年轻人结婚后几乎无人回本村定居。绝大部分青壮年长期在外打工。严重缺乏长居青壮年劳动力。(3)群众对收入期望值常常不切实际,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驻村期间,曾动用个人关系,联系劳动服务部门和派外劳务公司,动员有劳动力的村民外出务工,但均因工资未达到预想值,特别是要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而未成行。(4)小农意识依然有存在土壤。表现为:等靠要,部分贫困户对于产业发展不热心,对接受现金援助高度敏感,株镏必较。认为,我穷我应该拿,拿了用完再要是天经地义,发展产业、主动脱贫意识淡薄。不想甩掉贫困户帽子,指望直接接受资金援助过日子的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个别农户,已经达到脱贫标准,依然紧盯国家扶持项目不愿承认脱贫。个别农户产业发展目光短浅,紧盯眼前利益。如山区群众善于腌制腊肉,销量十分看好。但部分生产户动起歪脑筋,用低价收购的死猪肉、病猪肉腌制。土蜂糖本为品相极佳的上等蜂蜜,也有大量添加白糖以假乱真的情况。天然散养土鸡和鸡蛋价高而销量紧俏,部分农户用圈养速生饲料喂养鸡以次充好。因个别农户的不良行为,而导致消费者非熟人不敢买,营销商不敢大规模收购,品牌效应无法实现的恶性循环。  贫困原因总结:  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是致贫的主要原因,受自然条件所限而导致的交通、通信、公共设施等基建滞后,放大了先天条件的不足。较低的平均文化水平使新发展思路、新生产办法、新经济贸易发展方向的传达、理解、执行都比较困难。而受小农意识所限的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无长远发展概念,公共利益、责任心淡薄等问题,是脱贫的重要症结所在。  三、脱贫思路探索  先天地理环境劣势无法改变,要改变的是扶贫思路。  (一)是先谈脱贫,再谈致富。  承认山区先天不足。调子不宜过高,步伐不宜过快。先把让群众不再贫穷作为工作的主要乃至唯一任务。先要脱贫,才能进一步致富。  (二) 要知行合一,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贫困有个人因素,更多的是不可改变的天然地理环境因素。与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山区的落后不是一朝一日造成的,也不是一朝一日能迅速改变的。更需要一个能保证长远实施的有条不紊的计划。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给钱给物资脱贫,一旦没有这些援助就返贫的情况发生。如移民搬迁脱贫,就牵扯国家整体的土地规划审批,某些移民地址与农户承包土地距离过远,农户进城或子女在外准备在城区购房而觉得目前无需搬迁,留守老人故土意识强烈无意搬迁等方方面面问题,在社会法制建设取得高度成就的今天,无法一蹴而就。
  (三)脱贫要以贫困户的思想转变为首要突破口。  不可否认,至今个别农户的小农意识依然存在。如对于公共设施建设,以风水为由强加阻拦。作为贫困山区,等、要、靠三大法宝成为习惯,无自主创业脱贫意识,对于资金扶持,十分敏感,对于技术扶贫,毫无兴趣。年年等援助,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必须接地气,灵活贯彻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开会讲话要避免“干条条”,要风趣接地气,要让群众爱听,听得懂听的进去。必要时要敢于说重话,激发他们的耻辱心,端正他们的荣辱观。私下谈心要注意自己身份态度,不要给人感觉高高在上,发一根烟拉拉家常,倒一杯水让他润润嗓子,从贫困户身份的子女找对象困难,到年年等救助被邻里耻笑,这些能说到他们心坎去的方面入手,而不是照本宣科,更会让对方无动于衷。也有油盐不入,长期尝到不劳而获甜头,而一心要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身份进行到底的,对于这种情况,该上报的要上报,该让上级知晓的要让上级知晓,必要时要在公开会议上点名批评,可以考虑获取上级支持后树立其为反面典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震慑个别意图不劳而获的人,给依靠勤劳脱贫的人鼓舞树立信心,也才能真正将“密切联系群众”做到“知行合一”。  (四)进一步强化基建是脱贫的基础。  一是获取上级资金支持,做到全村通公路。二是进一步加强办公设施更新和购置。三是现代经济运行离不开网络,并且网络营销成本优势明显,要将家家通网络,有电脑作为未来基建的主要方向来抓。  (五)产业发展是脱贫的主要方向  一是产业推广要适应市场。不宜强行推广,扶贫侧重点应该是给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农户提供信息和技术协助,而不是强行推广规模化。谷贱伤农,成规模的不一定是收益最好、最适合本地情况的。万一强行推广,因收购价格、天灾甚至签订收购、技术支持的公司发生变动,导致农户利益受损,这样的损失该如何划分?要论农业生产经营,农户是我们的老师,产业扶贫侧重的应是生产启动资金、相关政策倾斜和网络时代的信息支持,而不是强行推广规模化,不能本末倒置。  二是产业发展要注意树立品牌意识。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害了一锅饭。因个别违法经营造成整个区域有优势的产品信誉受损。从而影响扶贫大计。对于违法乱纪扰乱市场规则的个别农户,应请求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才能树立良好的地区品牌效应,进而促进产业脱贫。  三是产业发展要因人而异。要承认人的个体差异性。从个人能力,社交范围,人脉关系,劳动技能乃至家族情况,都能对脱贫造成千差万别的不同。所以,才有了“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个体差异的不同,实施精确到节点的扶持。扶贫不能泛泛而论,要既认识到所在村致贫的整体原因,也要清楚的了解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具体致贫原因,有产品销路不好的,帮忙联系销路;想创业无人脉的,积极介绍自己的社交圈子;想修房土地没规划好的,多做工作,多督促有关部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资金的,如实向上级反映情况,请求资金扶持。一定要让想脱贫,愿脱贫的群众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简单的要钱要物资,给村上拨来完事。
  赞一下
  @我家的猫叫吴亦凡
01:06:00  (三)脱贫要以贫困户的思想转变为首要突破口。   不可否认,至今个别农户的小农意识依然存在。如对于公共设施建设,以风水为由强加阻拦。作为贫困山区,等、要、靠三大法宝成为习惯,无自主创业脱贫意识,对于资金扶持,十分敏感,对于技术扶贫,毫无兴趣。年年等援助,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必须接地气,灵活贯彻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开会讲话要避免“干条条”,要风趣接地气,要让群...  —————————————————  兄台是第一书记啊,幸会幸会。  我们贫困村也有第一书记的,还有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  不过这些名词说多了,担心版友反而混淆,就没提这些词。  
  @我家的猫叫吴亦凡
01:03:00  楼主,我来顶你了,发片正在写的年终调研报告草稿  —————————————————  兄台果然专业啊,政策也能随口精准的的说出来。厉害。  我刚刚眯了一觉醒来,还迷糊。明天再慢慢聊  
  楼主这贴是好贴啊,真正反应了中国农村的贫困现状,我本人也是贵州农村的,目前在南方打工,我们那里就是楼主所说的一样,要富不富,要说穷其实也没有几个真正的穷人,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贵州穷山沟好点,不过在全国排名还是垫底。这种变化兔共的功劳还得要承认。说说扶贫吧,以前没搞精准扶贪时真的是有关系就是好,管你贫不贫,我老妈就经常跟我说谁谁家那么好也得扶贫,而我们这样却不给,所以每次老妈都想要争取,可咱们又没那层关系也不是那种真正需要扶贫的人,自然得不到,再说了我们兄弟正当年轻力壮都不好意思去抢那个,还得巴结干部请人吃人吃饭什么的,真做不来。我就在想我也不想要你的那个,只要你不跟我要就算好了。再说说前面看到好多人说其实很多人都不困难,根本不符合扶贫,却把钱给了他们造成浪费,我想从另一面来这样看,当在中国政府真的算钱多多了,看看对外援助那就是随便几十亿、几佰亿的,而且国内用掉的更多,一条马路翻又翻,行政大楼富丽堂皇,这种乱洒钱的方式造成的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民怨四起,骂国骂档啊,想必大大们也是心知肚明,心想何必这样花钱呢,对整个大局又没多大好处,搞得根基还不稳,不如把钱给些“穷人”,既捞得个好名声又能稳定根基。瞎猜的哦,或许大大们真的是官为民想,只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的完美,再说中国这么大下面的牛鬼神蛇那么多他们也是没办法。不管怎么样还是希望楼主既然干了这份差就尽量干好,有时好坏不是自己能左右得了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啦。
  马克一下,给楼主点个赞。  同楼上某版友,应该养孤老,帮扶残疾,但是养懒汉真心接受无能…  
  谢谢楼主分享,案例很生动。  中国农村的贫困和世界上其他国不一样,因为中国农民都是小有产者,即便再穷,都有地有院有房,不可能无依无靠居无定所,但贫困户没有钱却是事实。  因参与扶贫项目,我走访过一些村,特别是接触了些基层干部及市县书记市长,我对国家扶贫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因为我发现扶贫不单单是扶贫,它是一个抓手,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促进和改善。  扶贫的作用:  一是逼迫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发现和培养一批干部。  脱离群众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要把各级干部逼向基层,脱贫攻坚就是最好的理由,而且全是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关系仕途安危,自然就全得沉下去。这次省市县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都有驻村帮扶任务,涉及面之大,不次于一次整风运动。我发现很多书记县长都对辖区贫困情况了如执掌,对包村贫困户耳熟能详;有的干部平时可能不显山露水,但在驻村期间帮助村里发展产业有声有色,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当然也有些庸碌之辈,但扶贫无疑提供了个展露锋芒的机会。  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量资金和项目向农村倾斜。农村是我国建设中的短板,长期以来受到忽视,农民挣钱主要靠外出打工。这次扶贫就是次资金流入,铺路修桥自不用说,贫困户发展产业享受无息贷款,企业入村也有优惠,我看到确实有批种植养殖项目落户农村。我看到有些能干点活的户,政府联系企业提供种种驴种牛,配好种,农户养一年生一个,其他由企业包治病包销售,还有些药村种植项目等等,受益的不仅是贫困户,村里的其他农户同样受益。  三是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住的偏僻的搬迁,房子差的重盖,没有钱的政府想办法,我算是见识过那些五花八门的招,真下血本啊!金融扶贫的在家什么都不干有收入,医疗扶贫的住院治病免费还管吃管喝,教育扶贫的给钱供到大学还专门招生.....不细说了,免的一般人嫉妒,不过农民生活确实苦。  我觉得,扶贫应该改为扶弱,残疾人五保户为重点,增加新农保标准额度为辅。  这里有个人员照料问题,有的卧床无人照料,只能靠村里找人照料,生活质量较差;有的钱打卡里也不会用,问卡里多少钱都不知道;有的送敬老院还不去,非要守着自己的小屋小院;其实我认为农村应该办个养老机构,把这些人集中供养,但现在农村基本没有集体经济。  有个问题值得警惕,就是农民把赡养包袱扔给政府,由于贫困是按户评的,孩子分家另过,老人独居,地给孩子种,怎么算都妥妥的贫困户,我见过6个孩子的贫困户,所以在农村宣传孝道等传统文化还是很有必要的。把现有新农保标准额度提高,能减掉大部分贫困户,但这个与地方财力有关,我见过有的市效区农村,每月给农民上千元,完全解决贫困。  站在经济形势大局看,扶贫也有化解我国过剩产能的作用。  对了,脱贫的标准是“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有保障、上学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俗称“两不愁三保障”。
  驻村三个月!有些必须扶,有些真心是烂泥,还有就是孤寡老人了!但是农村大部分都是小三层的砖房,小日子过得不错,就是想要扶贫钱,带驻村人员去旧房看(泥房)……不过真心觉得国家这次的决策非常正确,不在一线基层确实不能亲身、深切体会到贫富差距。(富的在村里自建几百万的别墅,贫的真的还在住泥房)
  我家人一得病,我倾家荡产两次了,请问政府在哪,一群狗B,邓以后都是一群背叛人民的骗子。  
  现在农村比城市好过,老家就大伯母一个人在,80岁了,没得收入,看似贫困,其实5个子女都在外面,收入可观,老人不愿意出去,观念问题。现在的农村,要找到绝对贫困,难。孤寡老人除外,这个只能帮扶了。
  @我家的猫叫吴亦凡
01:06:00  今年,我被XX组织部下派往XX县XX镇XX村任第一书记,主要负责精准扶贫。通过实际工作,了解认识、系统分析了该村的贫困状况和形成原因,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脱贫看法建议,现阐述如下。  一、基本村情  XX村简介:大坝村位于XX县北端秦岭深处,距离XX45公里。辖区近百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01人,215
户。贫困人口558人,168户。2015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750元。辖区内有XX元帅红XX军革命遗址一处。  自然条件:属于典型的......  -----------------------------  写得不错
  @ID-23 10:51:00  驻村三个月!有些必须扶,有些真心是烂泥,还有就是孤寡老人了!但是农村大部分都是小三层的砖房,小日子过得不错,就是想要扶贫钱,带驻村人员去旧房看(泥房)……不过真心觉得国家这次的决策非常正确,不在一线基层确实不能亲身、深切体会到贫富差距。(富的在村里自建几百万的别墅,贫的真的还在住泥房)  -----------------------------  社会需要的是公平正义。富的合法合理的建几百万豪宅又如何,贫的只能怨能力机会不如人,能扶就扶一把。烂泥扶不上墙的就随他去吧。
  小弟贫困地区贫困村,在外打工月收入7千多,前几年也领扶贫款,领得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不过这两年严了,没领到了。以亲身体会来看,楼主说的是对的。村里除了残疾人五保户懒汉外,其他家庭已经没有绝对的贫困户,收入都是出不多的。所以不要瞎评什么贫困户了,这样反而引起不满情绪。不患寡而患不均嘛。相对贫困地方授人于渔正解,特级贫困地区除了搬迁根本无解。
  好像都不是真正的贫困户啊!
  好贴顶起  
  我也干过基层公务员,从我解除的贫困户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因病致贫,由于重大疾病造成了大额的医疗费用和家庭的劳动力短缺。现在国家各项医疗保障的制度与力度都在进步,希望以后能更加提高报销的比例,再进一步吧。
  @嘿_巴扎黑
20:27:00  我的下一户。家里建了一栋大房子,6层。确因此负债十几万,不懂他们的脑回路,建这么大干嘛。  家里两口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一个高中生在县城上学,一个大学生在省城。  可以说经济负担确实很重,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要两千,据说这是行情。高中生一个月一千伍。(麻蛋,当年劳资上大学一个月300块啊)  -----------------------------  这个还扶贫啊,你们政府人员就是瞎搞,有钱盖大楼还扶贫,就你们这种人瞎弄
  你的扶贫对象除了个别无劳动力的算,其余应该不算,有空聊一下我这新疆南疆的扶贫情况。  
  是易地搬迁扶贫 不是异地搬迁。楼主所述情况属实。我也是贵州基层公务员,扶贫现在是头等大事。
  楼主幸苦了,扶贫是最难的工作之一,操碎了心,也可能得不到一点感激。  对于上级政府定指标压任务的做法表示不赞同,当然也表示理解,毕竟现在的政绩都要看数字化的,也算一种进步吧。  对于中国的扶贫政策,可以参考一些国外的,贫困线也应根据各地物价等不同每年不断调整,定下标准后,就申报和审核,某地区贫困户增加给地方政府减分,反之加法,审核必须由上级特派人员完成,或是第三方调查公司,以吃饱为最低标准,不给现金,给只能买食品的食品券,给予免费技能,职业教育的平台,学习优秀的提供工作岗位。对于好吃懒做的,或是有其他恶习的,政府只保证你不饿死,想过好日子靠自己努力。对于那些不能脱贫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也会出力。
  @员外郎郎
12:39:00  小弟贫困地区贫困村,在外打工月收入7千多,前几年也领扶贫款,领得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不过这两年严了,没领到了。以亲身体会来看,楼主说的是对的。村里除了残疾人五保户懒汉外,其他家庭已经没有绝对的贫困户,收入都是出不多的。所以不要瞎评什么贫困户了,这样反而引起不满情绪。不患寡而患不均嘛。相对贫困地方授人于渔正解,特级贫困地区除了搬迁根本无解。  -----------------------------  年轻人还是读书多,明事理。  “特级贫困地区”,也就是穷苦不是几年几十年,而是整个地区都相对于其他地区穷苦了几百几千年,人口一直处于流出状,年轻人几乎没有回乡定居,留下的都是老年人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确实没有投资的必要,比如几十公里的山路,修好了,就通那么几户人,而且这条道路几乎没有车流量人流量,完全没有接上公路网的必要,这样的投资有什么意义?  对于这样的地方,现在有个比较流行的现实的设想:自然消亡。  维持留守人员的生活水平,整个村子在几十年后,老年人全都去了,年轻人没有回来定居的,行政村就撤销了,恢复生态。
  继续跟
  关键是你们没有扶到一户真正的贫困户。这也不怪你们,怪体制,真正贫困的人是享受不到扶贫政策的。
  我觉得让呆湾那些22K看看很有必要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慰问贫困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