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苏军虐日本人的手段之残忍究竟有多残忍

苏军虐日本人手段究竟有多残忍?苏军虐日本人手段究竟有多残忍?李哥说军事百家号旧照揭示战争中女战俘的悲苦命运 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被俘后的女人有着怎样命运?这是一组收集自二次世界大战的照片,有日本人对中国人和朝鲜人,也有 德国人对欧洲战场上的战俘,当然,德国战败后,侵略者当了战俘后虽然会好过一点,但盟军同样还以颜色,将德国女兵扒光,并把她们的光发也理光示众。下面我们看看二战中其他国家女战俘的受到的虐待:二战中纳粹德军的兽行:女人彻底遭殃了(图)在中国有许多军事爱好者都从纯军事角度,非常地喜欢和崇拜希特勒或者德国陆军、党卫军。而在德国国内,民众对上述三类人则不感冒,甚至非常地反感。在苏德战争时期德军屠杀苏军战俘非常普遍。图为1942年德军枪杀苏军战俘。这张图曾发表在美国画报上,是德国人在战场上俘获的苏军女机枪手。二战时苏军征召80万女兵入伍,普通战斗部队中都有不少女兵。这张照片很真实,女兵着男装(军裤),证明是在前线的女兵。美国1941年正式参战,这是1940年美国以第三者立场的报道。德军吊死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纳粹德国党卫军骷髅师士兵微笑着吊死了一名苏军女卫生员。德军血洗乌克兰的荒淫一幕:妇女真是遭殃了遭德军侮辱的苏联女兵记得当年看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当那些可爱的苏联女兵一个个在战斗中牺牲,不禁感到很惋惜,也了解了战争的残酷。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女人却恰恰是人类战争史里最悲壮、最悲惨的牺牲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的卫国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残酷的战争。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前苏联人民付出了空前惨重的极其巨大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达两 千万之巨的苏联人永远长眠在历史的那一边。约有七百万红军官兵被德军俘虏,到战争结束时,生还者仅一百余万,其余的五百多万全部惨死在德国法西斯的战俘集 中营。人类战争史上这一绝无仅有的惨败和伤亡,导致苏联兵源极度紧缺,红军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大量征召女兵。列宁共青团向全苏联的姑娘们发出了总动员,号召她们脱去“布拉吉”,穿上红军装,用她们的青春和鲜血保卫国家。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征召了80万女兵,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少女。这是人类史上最为庞大的一支女兵队伍,她们除了从事医疗卫生和通讯工作外,还担负了各种最危险的任务,如狙击手、机枪手、侦察兵、坦克兵和飞行员等。她们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中,英勇无畏,战攻卓着。1942年战争进入最激烈阶段时,女兵的作用充分显示了出来,第一线部队出现了专由女兵组成的突击队。1000多名毕业于女子射击专业学校的女兵,在战争期间共击毙敌人1.2万余名。苏联女兵用生命和鲜血经历了并赢得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这些年轻的女兵的半数以上死在了战场上或是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里。这些年轻的女兵无论是牺牲者还是幸存者,无不经历了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的战争的磨难和法西斯强加于她们的种种惨无人道的摧残和暴虐。在血腥的斯大林格勒战场,就是这样一群风华正茂的苏联女兵,被纳粹军队包围,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也许是为了报复,或是受斯大林的激励,苏联红军在攻陷德国后,也大肆强奸德国妇女。据估计,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苏联红军强奸的德国妇女总数在两百万以上,仅在柏林,就有13万妇女被害。其中,有不想落到红军手上而自杀的,有因奸成孕被感到羞辱的亲生父母杀死的,还有学校女生集体自杀的。由于苏联红军当时被视为将德国从纳粹手上解放出来的英雄,他们犯下的罪行被视为禁忌,无人敢再提。直到2002年,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根据一些未经公开的战争档案和受害人的忆述撰写出版了一本《柏林:一九四五年沦陷》的书,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才大白于天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李哥说军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军事知名达人,每日分享精彩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苏军虐日本人手段究竟有多残忍?
我的图书馆
苏军虐日本人手段究竟有多残忍?
06-05 16:40
苏联虐待日本人的手段有多残忍是难以用言语去表达清楚的,但对于日本人来说,二战时期有两个痛苦的回忆,一个是原子弹的爆炸,另一个则是苏联虐待日本战俘。至今,偶尔还能看到日本人以原子弹受害者的身份去与外国交涉,但却基本没有日本人敢提起当年日本战俘在苏联的生活,因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噩梦。当时,苏联总共俘虏了60万日本关东军,但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将这些人送返日本,而是留在苏联当作免费苦力。因为苏联在二战的人口损失十分巨大,所以需要这些俘虏帮忙建设国家。而这些日本俘虏在苏联过的也不是人过的生活。不管天气怎样,他们都要被赶出去干活。结果因为苏联的冬天太过于寒冷,一个冬天过去,60万俘虏就冻死了5万人。同时,苏联也没有给这些俘虏足够的口粮。据说有一次,苏军只给500个俘虏准备了150人份的口粮,结果苏军为了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在分完前面150人的粮食之后,将后面的350人都射杀了。活下来的150人看到这番场景后,别说吃饭了,最后连动都不敢动。当然这些日本人也并没有放弃争取回家的机会。他们以为更卖力地工作可以打动苏联人,但结果苏联觉得这些俘虏工作太卖力了,更舍不得放开,于是就把他们一直留在苏联干活。后来到了1956年苏日重新建交,苏联才把这数十万俘虏交还日本。但到了这个时候,活着回到日本的人只剩下40万,而且还不少患有精神疾病。而那死去的20万日本俘虏呢?他们是被烧成几大船的骨灰,被运回日本的。所以这事传开之后,日本人后来都不敢提了。
06-16 13:00
日本兵战后回忆说,天皇已宣布投降苏军依旧把日军堵在工事里,他们看着战友在身边死去,然后尸体慢慢腐烂。尸体身上还缠着绷带,大多数人仍保持着死前痛苦的姿势,非常可怕。日军实在是受不了了,出于求生本能,大批大批的日本官兵朝着出口涌去,等候在外边的苏军机枪手和坦克瞬间就把他们全都歼灭,有的连全尸都没留下;正如那名日本兵所说,虽然日本天皇于8月15日就宣布投降了,但虎头要塞的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7日。起初是日本人拒不投降,后来是苏联人无视日本投降,想方设法地要把日军全部歼灭。虎头要塞里有1400名日本士兵,最终只有53人幸存被俘,其他的无一幸免。苏军当时手段狠到什么程度,也许光看文章根本体会不到,但日本人可是怕了苏联人了。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甚至反咬一口,谴责苏军的“八月风暴”行动纯属“惨无人道的非法入侵”。
05-04 16:25
俄罗斯人杀中国人更残忍。俄罗斯与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烧杀抢掠,在中国领土上建铁路,分裂吞并中国领土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杀日本人与杀中国人一样。都是侵略者,侵略者从来不把对上当人看。
05-17 11:35
首先和善良的中国人民相比,苏联对待这些日本人可狠多了,大约10万日军战死,其余的60万日军成了苏军的战俘。在苏联和南京国民政府达成协议以后,将其中的40多万战俘交给了国军。还有10多万日军被苏军押往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和他们同轴国朋友那些被俘的德军士兵一起,开始没日没夜的劳动。由于食物不足加上寒冷和劳作,10多万日军战俘最后回到日本的只有1000多人,所以从某些程度来说,日本害怕俄罗斯也是当时那种虐俘的效果产生的,比如现在的北方四岛俄罗斯就是占着,你准备乍样!
06-28 10:02
去年,我到吉林九台采访,一位身体残疾(少了两根手指)老人叙述了他小时候的经历:老人姓罗,今年80有1,6岁那年(1945年3月)他上日本人开办的小学念书(奴化教育,有日本老师,还有日本学生),一次罗老因做操不小心碰到了一个日本学生,日本学生对罗老大打出手,同在一个村里的同学气不过,相继还手。后来罗老当着父母的面在学校遭日本老师和同学的毒打,手指被掰断两根,父母跪地求饶都没有管用,从此罗老就成了残疾。1945年10月,当镇里听说日本投降了,远处还隐隐约约听到苏联人打的炮声,镇子里的日本人犹如惊弓之鸟,中国人感到日本人末日到了,但是谁也没有勇气打他们。猛然一个日本人因为买东西和中国人吵起来,中国人急了:“你妈嘞个巴子打败了还敢欺负我们!”抄起铁锨砍在日本人身上,没想到日本人没还手。这下大家胆子壮了起来,见着日本人就往死里揍,光罗老的父亲就砍死两个日本人,那种仇恨的释放不可理喻,情绪激动几尽疯狂。一时间,日本人没命地跑,中国人没命地追打。我想说:国家仇恨带动着的是民族仇恨!苏联人对在东北的中国老百姓都虐待,更别说对战败的日本人了。
06-04 15:01
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是居心叵测,意图抹黑苏联而洗白日本。要问苏军虐日本人手段有多残忍,就要先问日本人虐待战俘有多残忍?二战期间,要说以虐待战俘手段残忍度的,日本人要认第二就没有那个国家敢认第一,哪怕是纳粹德国。日本人搞得生化实验和人体实验,对象并不全是中国人,还有美英和苏联战俘。实施对实验对象注射各种恶性传染病病毒,对实验对象实施活体解剥,强制受孕,活体取胎,急冻后急剧加温等等各种令人发指的罪行。以至于当美军占领菲律宾等国的日军战俘营以后,看到那些实验残骸和美英战俘的惨状后,美军高级官员都愤怒的指责日本人就是毫无人性的畜牲。而在战场上,日军也是为了胜利而毫无战争底线,诺门坎战役,是日军酣然违反日内瓦战争公约,首先将生化武器投放战场,给苏军造成重大伤亡。而且,整个二战,日本都是最喜欢虐杀战俘的,对于他们来说,建立战俘营仅仅是为了表面上看起来具有人道主义,为自己扯一块遮羞布而已。事实上,在日军眼里,所谓的战俘就是消耗品,连战俘营守卫样的鸡鸭都比不上。试想,当日本人如此毫无人性的对待他国战俘,那么轮到自己当战俘时又凭什么要求其他国家优待?俄国人本来就信奉以牙还牙,当他们发现日本人对待苏联战俘是如何的残忍后,难道还能指望俄国人能够按照日内瓦公约上的要求善待日本战俘?事实上,不要说俄国人,就是英美盟军,在与日本作战时,不要说优待日本的战俘,就连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发现受伤失去行动能力的日本军人,基本上都是直接打死而不是救助,甚至出现过将日本伤员集中在一起,然后泼上汽油烧死的事情,在当时英美盟军中下层的官兵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死了的日本人才是好日本人。所以说,不要问苏联对待日本战俘有多残忍这个问题?那是日本人自找的。
05-03 15:55
在很多人印象中,日苏军决定对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宣战后,苏军便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推进。毕竟此时日本已经耗尽国力,就算是所谓“精锐”的关东军,不过也是一群凑数的。因此,苏军的胜利是顺理成章的。如果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日凌晨,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还在喝着酒看歌姬跳舞。当得知苏军庞大军队来袭后,秦彦三郎非常傲慢地说,要给苏联人一点颜色看看。随后召开的作战会议上,秦彦三郎竟主张坚守防线甚至是主动攻击,不但要粉碎敌人攻势,还要粉碎敌人的野心。这话如今听来很搞笑,但苏军在进攻之初确实遇到不小的麻烦。8月9日凌晨,苏军集中重炮数千门对关东军前沿阵地展开饱和轰炸。随后,苏军几乎是以集团军为单位向前推进。然而,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日军在东北一带修建了重重的永固工事,这些工事上方火力点密布,下方又是四通八达的坑道,苏军的装甲部队派不上用场,步兵又伤亡惨重。也许是苏联人习惯了跟德军交战,在初期遭遇挫折后,苏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又重新制定了一套作战方案。首先,苏军用重炮、飞机对日军进行数轮不间断攻击,瓦解日军在地面上的火力,将日军全部逼到工事里面;接着,苏军不急着进攻,而是排坦克和机枪手将日军工事的出口全部封死。本来在二战末期,日军的补给已经够紧张了,苏军玩的这一手可谓是把日本人弄得断水断粮,在药品方面更是匮乏。面对强大的敌人,日本人根本没办法突围,伤病在工事里面生不如死。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他们伤口溃烂,化脓生蛆,最后在痛苦中死去。有日本士兵在战后回忆说,即便是天皇已经宣布投降,苏军依旧把日军堵在工事里,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他们只能看着战友在身边死去,然后尸体慢慢腐烂。那些尸体身上还缠着绷带,大多数人仍保持着死前痛苦的姿势,非常可怕。然而苏军做到这样还不满足,想出了更过瘾的办法。以虎头要塞为例,苏军专门搞了一批燃烧弹,全部投放在虎头要塞附近。燃烧弹爆炸后要么迅速耗尽氧气,要么燃烧产生大量浓烟,这些浓烟把工事里的日军折磨得死去活来。日军实在是受不了了,出于求生本能,大批大批的日本官兵朝着出口涌去,等候在外边的苏军机枪手和坦克瞬间就把他们全都歼灭,有的连全尸都没留下。正如那名日本兵所说,虽然日本天皇于8月15日就宣布投降了,但虎头要塞的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7日。起初是日本人拒不投降,后来是苏联人无视日本投降,想方设法地要把日军全部歼灭。虎头要塞里有1400名日本士兵,最终只有53人幸存被俘,其他的无一幸免。苏军当时手段狠到什么程度,也许光看文章根本体会不到。但日本人可是怕了苏联人了。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甚至反咬一口,谴责苏军的“八月风暴”行动纯属“惨无人道的非法入侵”。至今,日本的许多史料中都把当时苏军描写得残忍凶狠,把苏联人描述成毫无人性可言的“侵略者”。然而日本人却忘记了自己本身就是侵略者的事实,面对这样的结果,即便耿耿于怀,日本人也只能嘴上耍耍狠罢了。
07-14 18:10
在二战后期,苏联战胜德国以后,在各种威逼利诱中国以后,才大规模进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在很多人印象中,日苏军决定对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宣战后,苏军便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推进。毕竟此时日本已经耗尽国力,就算是所谓“精锐”的关东军,不过也是一群凑数的。因此,苏军的胜利是顺理成章的。实际上快速战胜日本只是表面现象,在日凌晨,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还在喝着酒看歌姬跳舞。当得知苏军大规模进攻关东军的时候,秦彦三郎非常傲慢地说,要给苏联人一点颜色看看。随后在关东军作战会议上,秦彦三郎主张坚守防线甚至是主动攻击,不但要给苏联人点颜色,还要粉碎敌人的进攻。这时候体现出了日本的疯狂与自恋。这话如今听来很搞笑,但苏军在进攻之初确实遇到不小的麻烦。8月9日凌晨,苏军发挥自己优势,用几千门大炮狂炸日本阵地,以为这样就可以将日本炸死在阵地。随后,苏军几乎是以集团军为单位向前推进。但是日军已经在东北经营了几十年,主要的任务就是防止苏联的偷袭,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还有大量的地下堡垒。这些工事上方火力点密布,下方又是四通八达的坑道,苏军的装甲部队派不上用场,步兵又伤亡惨重。这时候的在初期遭遇挫折后,开始冷静起来,具体分析了整个战场的实际对比,得出了一套最合适的作战方案。首先,苏军用重炮、飞机对日军进行数轮不间断攻击,瓦解日军在地面上的火力,将日军全部逼到工事里面;接着,苏军不急着进攻,而是排坦克和机枪手将日军工事的出口全部封死。这个时候的日军补给已经非常紧张了,苏军的包围把日军困在里面缺粮少水,在药品方面更是匮乏。面对强大的敌人,日本人绝对没有办法突围,但是苏联也不进攻就是等着日本人闷死在工事里面。伤病在工事里面生不如死,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他们伤口溃烂,化脓生蛆,最后在痛苦中死去。有日本士兵在战后回忆说,即便是天皇已经宣布投降,苏军依旧把日军堵在工事里,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他们只能看着战友在身边死去,然后尸体慢慢腐烂。那些尸体身上还缠着绷带,大多数人仍保持着死前痛苦的姿势,非常可怕。就这样苏军还是感觉不过瘾,俄国对于异族历来都是斩尽杀绝。在虎头要塞,苏联人发射了燃烧弹,整个阵地火焰冲天,浓烟滚滚。整个战场的氧气都被燃烧尽了,那么地下要塞里的日本士兵就受不了,再加上浓烟在工事里肆意飘动。日军实在是受不了了,出于求生本能,大批大批的日本官兵朝着出口涌去,等候在外边的苏军机枪手和坦克瞬间就把他们全都歼灭,有的连全尸都没留下。虽然日本天皇于8月15日就宣布投降了,但虎头要塞的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7日。起初是日本人拒不投降,后来是苏联人无视日本投降,想方设法地要把日军全部歼灭。虎头要塞里有1400名日本士兵,最终只有53人幸存被俘,其他的无一幸免。日本人可是怕了苏联人了。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甚至反咬一口,谴责苏军的“八月风暴”行动纯属“惨无人道的非法入侵”。现如今日本还是很畏惧俄罗斯,在日本的许多史料中都把当时苏军描写得残忍凶狠,把苏联人描述成毫无人性可言的“侵略者”。但是日本却只想着自己,却忘记了这场战阵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他们也是侵略者,肆意屠杀中国人民,这就是报应!
05-10 23:23
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关于苏联的,楼主的问题或许从中能找到答案。还有,开头看一下,我只能说,国仇家恨,不可磨灭。《紫日》是冯小宁导演的“战争与和平系列”的最后一部片子,影片讲述了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快被日本人杀掉的河北农民杨玉福,被苏联的士兵拯救了,后来却因误闯了日本基地,导致了一场由日本少女秋叶子,苏联女兵佳娜和中国农民杨玉福的森林逃亡。最后在出逃成功后,日本宣布投降,秋叶子却因为日本人的自我残杀死亡了。作为一个战争主题的影片,从侧面来体现主题本来就不容易,战争场景也不多,但是战争的氛围却一直在,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森林的天空。冯小宁导演的镜头都是很富有诗意的,正如佳娜说的那样:“我记得,那是我见过最美的秋天。”虽然这句话指代战争结束,可配上大片金黄的树林,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显得格外应景,仿佛可以感受到微微冰凉湿润的空气,这样主旋律的场景被赋予着希望和苍凉的双重感受。除了大兴安岭美好的画面感,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为数不多的战争场面,一方面是和森林美景的强大对比,另一方面是个人视角:在刻画战争的时候,导演不止一次用到了主人公的个人视角,那种慌乱的茫然的镜头,让观众有了极强的代入感,不再是卖弄大场面的烟火炮灰,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有更切身的体验。倒叙插叙并用的《紫日》,还变换了叙事主角,似乎有点复杂,但一点也不影响清楚的表述故事情节。运用倒叙并不是一个并别致的方法,却也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在倒叙中有插叙这种回忆的重叠,使得电影有了很强烈的层次感。至于插叙的运用,可谓是全片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了,正是在三人情感磨合的逃亡途中,各自有不同的回顾,加重了情感的冲突,也是影片战争基调奠定的基础。影片上半部分是以杨玉福为主角的回忆,下半部分换成了以佳娜为主的叙述。故事发生到一半,也就是三人的逃亡渐渐进入稳定阶段,换一个讲述人,使得之前的疲乏一扫而空,并且根据剧情发展,佳娜女性的细腻更适合情感的融合。冯小宁导演不仅仅在镜头上富有诗意,电影中的意象也是充满了诗歌的感觉:因为硝烟变成紫色的落日,象征和平的八音盒,还有那把最后被卸下了子弹的枪,都贯穿全片,指向同一个主题——对战争的消亡以及和平到来的向往。影片中有很多镜头,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镜头,都让人为之动容:28分钟,杨在回忆被联系杀人的日本军人杀死的母亲的片段,那时候三张变形的脸在嚎叫,那是三个被战争扭曲的心灵;40分钟,日本军残忍的屠杀像是一种可以享受的游戏,没有了理智是不能叫做人的;56分钟,穿和服涂上口红的秋叶子,在雨中送别恋人大西耕的悲伤,可是战争就是这样的粗暴毫不留情;一小时21分钟杨把子弹一颗颗投入水中,他是那样的厌恶这些子弹;一小时34分的秋叶子手持鲜花奔跑着,大喊:“战争结束了!可以回家了!”将花瓣洒向天空,花瓣和少女都娇艳欲滴的张扬着希望的光芒……战争的残酷是不要强调的,只是那样轻描淡写的带过都有着无法承受的沉重,这是一块巨大的伤疤,盘亘在历史里,勿需碰触都会感受到切肤之痛。生活在安稳年代的我们,实在无法想象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就算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动荡也都有遥不可及而事不关己,可是和平却不会丧失其分量,永远是追随的方向。《紫日》除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之外,另一个被表现出的思考是更为深刻的,那就是人性。影片选取的三个主人公,中国的农民杨玉福,日本的少女秋叶子,苏联的女兵佳娜,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战争的背景使得三人在逃亡的途中一直都有着强烈的人性挣扎。前半部分三人几乎是没有任何交流的,国家不同语言不通,想法也不一样,秋叶子几次把杨和佳娜引入陷阱,她只是一种忠于国家的单纯想法,虽然这种忠于国家的想法是被误导和洗脑的,也是体现出这个日本少女的单纯之处。在逃离日军追捕时,秋叶子大声尖叫试图引来日军的时候,让人不仅仅是紧张,更多的是一种对秋叶子的愤怒,她本该死在毒药或者枪口下,可以说是佳娜的坚持救了她,可还一而再再而三的恩将仇报,在家国仇恨之下,杨本该杀了她。剧情也按照这种思路发展着,却又出现了佳娜和杨都无法下手的事实,杨拿着刀回忆挣扎,最终还是原谅了秋叶子,这个原谅是永远的,不仅仅代表不会杀了她也代表不会放弃她。在森林里逃亡,日军的追杀变淡了,但是来自自然的危险是更难逃离的。秋叶子落入沼泽,看着她一点一点的下沉,就连我也认为这是上天给杨和佳娜的一个机会,一个报仇一个不用自己动手的机会。杨和佳娜的一个短暂的对视却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感,决定依然是拯救,在拯救秋叶子的过程中,又出了一点小小的插曲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秋叶子陷在沼泽里拿着枪,枪口对着杨和佳娜。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场景,杨脑中闪过被秋叶子开枪死去的画面实在太逼真了,太符合逻辑了,可他选择了相信秋叶子明亮的眼神是没有恶意的。之后遇到的大火就是三人关系的巨大转折点,秋叶子救了他们,最让我感动的是火焰熄灭后,他们从地上爬起来,相视而笑的瞬间。那种笑是对存活下来的感激,也有对之前所发生的一切释怀的表达,也许就在那个时刻他们意识到了自己本该有的身份,在战争面前是敌人,但在更大的敌人——自然面前,一切仇恨和猜忌都会消失。下半部分的逃亡就变得较为轻松了,挣扎少了交流多了,杨和秋叶子可以用简单的中文交流,佳娜也能从眼神肢体语言了解对方,战争淡出了世界一样,只有树林和天空,以及那轮红得发紫的太阳。途中佳娜走失过一次,杨和秋叶子等了她两天,他们已经是一个整体了,有了情感和相互的联系,化敌为友的情感建立比别的情感更难也更深刻。出了森林所发生的一切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日本的战败给秋叶子的打击让她又开始反复不定,杨和她在河边激烈的一段对话是她完全改观和升华的地方。终于那个单纯的日本少女,恢复了对生活的巨大渴望,战争结束,她相信可以回家了,可以见到大西耕了,未来是一片光明美好。这样我们才看到秋叶子最纯粹的美,也为之感动。可在影片的最后几分钟,那场屠杀结束了秋叶子生命的屠杀,让人措不及防。影片在主角的设置上是颇费心思的,背景时期里面的中国是个弱小的受害者,可是杨玉福是个有血有义的中国老爷们,是三人的支柱和力量;日本作为一个残暴血腥的侵略者,秋叶子却是个单纯可爱的少女,带着童真和美丽;苏联是一个强大的保护者帮助者的形象,佳娜则是一个柔弱的女性,虽然是少尉,但也无法改变她作为女人的依赖性。人物身份和国家背景的差异,也是冲破战争仇恨,人性得以体现的基础。《紫日》,那颗被硝烟染色的太阳,终于落下;而充满人性光辉的“红日”,在冉冉升起。作者:Young(来自豆瓣)
05-15 04:13
旧照揭示战争中女战俘的悲苦命运 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被俘后的女人有着怎样命运?这是一组收集自二次世界大战的照片,有日本人对中国人和朝鲜人,也有 德国人对欧洲战场上的战俘,当然,德国战败后,侵略者当了战俘后虽然会好过一点,但盟军同样还以颜色,将德国女兵扒光,并把她们的光发也理光示众。下面我们看看二战中其他国家女战俘的受到的虐待:二战中纳粹德军的兽行:女人彻底遭殃了(图)在中国有许多军事爱好者都从纯军事角度,非常地喜欢和崇拜希特勒或者德国陆军、党卫军。而在德国国内,民众对上述三类人则不感冒,甚至非常地反感。在苏德战争时期德军屠杀苏军战俘非常普遍。图为1942年德军枪杀苏军战俘。这张图曾发表在美国画报上,是德国人在战场上俘获的苏军女机枪手。二战时苏军征召80万女兵入伍,普通战斗部队中都有不少女兵。这张照片很真实,女兵着男装(军裤),证明是在前线的女兵。美国1941年正式参战,这是1940年美国以第三者立场的报道。德军吊死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纳粹德国党卫军骷髅师士兵微笑着吊死了一名苏军女卫生员。德军血洗乌克兰的荒淫一幕:妇女真是遭殃了遭德军侮辱的苏联女兵记得当年看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当那些可爱的苏联女兵一个个在战斗中牺牲,不禁感到很惋惜,也了解了战争的残酷。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女人却恰恰是人类战争史里最悲壮、最悲惨的牺牲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的卫国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残酷的战争。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前苏联人民付出了空前惨重的极其巨大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达两 千万之巨的苏联人永远长眠在历史的那一边。约有七百万红军官兵被德军俘虏,到战争结束时,生还者仅一百余万,其余的五百多万全部惨死在德国法西斯的战俘集 中营。人类战争史上这一绝无仅有的惨败和伤亡,导致苏联兵源极度紧缺,红军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大量征召女兵。列宁共青团向全苏联的姑娘们发出了总动员,号召她们脱去“布拉吉”,穿上红军装,用她们的青春和鲜血保卫国家。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征召了80万女兵,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少女。这是人类史上最为庞大的一支女兵队伍,她们除了从事医疗卫生和通讯工作外,还担负了各种最危险的任务,如狙击手、机枪手、侦察兵、坦克兵和飞行员等。她们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中,英勇无畏,战攻卓着。1942年战争进入最激烈阶段时,女兵的作用充分显示了出来,第一线部队出现了专由女兵组成的突击队。1000多名毕业于女子射击专业学校的女兵,在战争期间共击毙敌人1.2万余名。苏联女兵用生命和鲜血经历了并赢得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这些年轻的女兵的半数以上死在了战场上或是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里。这些年轻的女兵无论是牺牲者还是幸存者,无不经历了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的战争的磨难和法西斯强加于她们的种种惨无人道的摧残和暴虐。在血腥的斯大林格勒战场,就是这样一群风华正茂的苏联女兵,被纳粹军队包围,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也许是为了报复,或是受斯大林的激励,苏联红军在攻陷德国后,也大肆强奸德国妇女。据估计,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苏联红军强奸的德国妇女总数在两百万以上,仅在柏林,就有13万妇女被害。其中,有不想落到红军手上而自杀的,有因奸成孕被感到羞辱的亲生父母杀死的,还有学校女生集体自杀的。由于苏联红军当时被视为将德国从纳粹手上解放出来的英雄,他们犯下的罪行被视为禁忌,无人敢再提。直到2002年,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根据一些未经公开的战争档案和受害人的忆述撰写出版了一本《柏林:一九四五年沦陷》的书,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才大白于天下。
馆藏&107198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人审问女特务手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