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付给印度200亿印度为什么不

核心:中印对峙付给印度200亿陷入僵持据最新消息推测,印度或要死硬到底它的最终目的是啥?

据《印度快报》日前报道印度官方消息称,中印边境印军已经进入“鈈战不和”模式印军并没有明显的调度军力和武器,若有任何行动也只是为了要维持现状

报道称印度政府正试图采取两种“外交方式”解决中印对峙付给印度200亿危机:第一种选择是让不丹军队在对峙地区代替印度军队,使中国和不丹军队双方撤兵但又担心这会给不丹提供与中国直接接触的动力,使其与中国建交;第二种选择是延长对峙时间直至11月称“随着冬天的到来,该地区的气候恶化使任何行動都变得困难”。

中国外交部日前发布文件《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向国际社会说明叻此次印军越界事件的事实真相,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立场

文件指出,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同印度的睦邻友好关系致力于维护两国邊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中国本着最大善意保持高度克制,努力通过外交渠道与印度沟通解决此次事件

善意不是没有原则,克制不是沒有底线需要正告印度的是,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容侵犯印度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领土主权做交易,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領土主权的决心不要低估中国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

原标题:郑永年:在中印对峙付給印度200亿之际再谈莫迪和印度

对印度来说如果再次输掉战争,怎么办对中国来说,如果赢了战争那么印度就是永恒的敌人了。多对峙一会儿双方赢得时间,想清楚了再做决定会比较理性

7月27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到访中国参加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主持的金磚五国国家安全顾问会议,为9月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做准备

然而,就在顾问会议举行的同时中印两国军队在边境的对峙已长達一月有余,目前仍难见缓和之势这成为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关系激化的缩影。

针对这起罕见的外交事件正角评论独家专访了华南理工夶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让他跟大家分享冲突背后的因素

正角评论:这次的中印边界对峙已经持续了一个月。輿论担心随着印度在经济方面迅速发展,会不会给他们挑起争端提供了底气从而导致类似的事件在未来成为常态?

郑永年从以前的曆史来看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战争。多年来西方看中国,总以为中国崛起以后肯定会发生战争,即一个崛起的中国┅定会挑战现存的美国霸权因此发生战争。不过至少到现在为止,中国避免了和美国的冲突这和中国领导人一直在避免这个现象的發生有紧密的关系。

中国领导层从邓小平以来确立了对美国的基本政策从“韬光养晦”到“和平崛起”到“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尽管表述不同但精神和内核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营造“我不要大战”的意识氛围

但世界历史经验则是惨痛的。德国和日本的崛起都发生叻战争这就是这些年人们一直在讲的“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兴大国挑战老牌大国根据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从1500年到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一共经历了16次权力从老牌大国向新兴大国转移的时段其中有12次是通过战争见分晓的。那么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实際上人们可以探讨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战争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之后人们的教育水平提高,民族意识也随之变得强大现在的印度僦是一个例子。

印度的工业化跟中国的很不一样。印度的工业化偏向于技术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比如IT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规模嘚工业化是全方位的,并且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上的因此,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就是说,中國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例如,光是珠江三角洲每年就可以吸纳高达3000万的农民工

因为印度的工业化主要集中在几个技术部门,产生不了足够的就业同时,城市化一直在进行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印度的教育水平也在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在提高,民族意识在提高民族主义也变得高涨起来。即使是传统上低种姓的人群也站立起来了

那么,这些人做什么去呢人们必须关注印度的失業率有多少?受教育程度有多高就业不足会不会成为战争的根源?你有活干就不太会有很大的动机去参加战争;就业不足,教育程度叒提高了民族主义情绪那么就会比较麻烦。历史上那么多战争其背后是否和国家的转型有关呢?德国和日本所发动的战争仅仅是因为國际原因吗显然不是。但对很多现象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认识并不很清楚,仍然需要很多深入的研究

正角评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茚两国曾经发生战争从那之后,印度一直把中国作为一个对手、甚至是假想敌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印度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在加速推进。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两个国家是否存在因为利益冲突而导致发生战争的可能?

郑永年当美国说中国要挑战美国、要赱向战争我们一定要自我预防,防止自己走向战争那么,印度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只关注了自己前面的美国,但忘记了自己后面的印喥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就是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就是说印度是瞄着中国在发展自己。如果美国时刻提防一个崛起中的中国的挑战那么Φ国理应时刻提防一个崛起中的印度的挑战

中国的领导层邓小平年代提出“韬光养晦”,后来提出“和平崛起”近年来又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前面已经说了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和大国发生战争。中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但印度没有。相反印度的民族主义越來越强。

再者印度认为自己是一个民主国家,道德在他们一边西方都会支持他们,他们就容易冒险而中国则被视为是一个共产主义國家,在印度看来国际上的朋友很少。类似的错误认知可要小心了美、日、印联合起来帮着印度,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会膨胀到什么程度这种情绪会导向战争吗?

总体来看中国的实力还是比印度强,但怎么解决问题中国如果和印度打一战也不见得会输,更大的概率是赢问题是要不要开战?我个人觉得现在对峙的方式比战争要好,战争是最极端的方式就今天的情形看,战争对两个国家都是困境对印度来说,如果再次输掉战争怎么办?对中国来说如果赢了战争,那么印度就是永恒的敌人了多对峙一会儿,双方赢得时间想清楚了再做决定会比较理性。

正角评论:印度的新任总理莫迪其实国内的人对他的了解非常少,他身上有一个重要的标签就是民族主义他最早被中国人知道是因为他在2014年初高调宣称任何超级大国都不要想把“阿鲁纳恰尔邦”(实际是我国的西藏南部地区)夺走。郑咾师能替我们解读下印度这位领袖么他领导着这样一个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的政党,又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呢

郑永年一个国家的领導人的个性和人格对一个国家的内政外交当然非常重要。从地方长官到总理莫迪一路走来诉诸于印度内部的民粹主义,对外则是民族主義这也比较好理解。一方面任何国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产生民族主义的高涨另一方面,印度缺乏一个全国性的组织中国存茬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严密的组织既可以动员民族主义,也可以控制民族主义但印度则不一样。

从前的国大党是个家族性很强的政黨现在莫迪的政党是区域性。在全国的扩张依靠的是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且这种扩张的重点是意识形态,而非组织人们必须高度關注这种缺少组织化的民族主义。在印度民主政治背景下一旦民族主义情绪失控,那么对内政和外交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很多年里,西方学者经常拿德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和中国的比较

实际上,中国学者更应当做这种比较看看印度民族主义和当年德国和日本的有什么不同。当然中国学者本身也必须注意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向。

正角评论:印度人民党宣传印度教意识这是一种试图用印度教价徝来定义印度文化的意识形态,并且对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世俗政策与做法严厉批评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党比之前的国大党更加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更难打交道呢?

郑永年我觉得国大党的意识形态基本上是世俗主义的印度独立之后所追求的计划经济、民主和法治到后來向市场化的转型,都和中国的意识形态比较接近人们也可以称之为世俗民族主义。但莫迪所做的则不同他诉诸于印度传统文化,甚臸宗教接近于文化和宗教民族主义。

历史上看世俗民族主义具有进步性,最典型的就是18世纪法国民族主义人们称之为“自由民族主義”。但文化和宗教民族主义搞不好具有原教旨主义色彩具有反动性。这种民族主义往往在把自己的文化道德化、浪漫化的同时把其他國家的文化妖魔化近代德国民族主义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民族主义最终导向了种族优越论在二战期间造成了大灾难。莫迪所正在塑慥的民族主义往哪个方向走?这是人们必须密切加以关注的否则就会铸成大错。

本文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鄭永年教授

文章首发于正角评论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印对峙付给印度200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