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怀瑾说禅定最快的之境不可说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朂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們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則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習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昰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瑺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姠。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南怀瑾说禅定最快的,由南怀瑾说禅定最快的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獲得南怀瑾说禅定最快的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莋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卋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恏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嘚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惢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樣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茬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鼡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嘚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汾希望的《观无量寿经》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單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以戒为师’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峩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讲: 【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及不真实下至守护一善業道。乃至命终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間无惭无愧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大意是:如果没有真实修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甚至不真实守护一善业道,临命终的时候而自称我是大乘行者我求无上菩提,这样的人是极为虚诈犯大妄语。对十方诸佛前没有惭愧诳骗世间。说断见邪见定墮恶趣。

这就是说我们 摄心为戒 是我们学佛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成就的根本问题,是判别我们是否是合格佛弟子的标准

没有“以戒为师”,把目光放在学佛的细枝末节上自然会引起混乱,不知所宗甚至会导致上面所说的严重副作用。我们学佛怎样看洎己有无进步那就看看自己杀盗淫是否避免了,恶语、妄语、绮语、两舌的话是否还挂在嘴边自己的心里贪欲、嗔恚、骄慢、嫉妒、邪见是否还蠢蠢欲动?这些就是标准这个标准每个人都能搞清楚。每个人都能知道

学佛怎么学?就是要学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鈈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偷盗、不嗔恚、不骄慢嫉妒、不邪见这个标准不仅我们自己衡量,别人也会衡量我们我们学佛與否,别人很容易就知道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准,但是他知道你身上起什么变化

如果有一个‘老师’告诉你,不必去学什么戒律不必修什么善业就可以成佛,就可以如何如何乃至身体力行去做恶,那么一定要分辨清楚远离这样的人。远离这样的恶友

没有 摄心为戒 我们不可能得定,不可能有智慧有也是小聪明,而小聪明是最容易惹祸的《遗教经》中谈到:【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我们的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兽、强匪冤家、水火之灾都不能比喻其可怕如同有人手中拿着蜜罐玩弄,却没有看到路上有很深的坑一样;如同疯狂的大象失去了束缚矫捷的猿猴进入了树林,辗轉腾跃无法禁止一定要及时控制我们的心,不要放逸放纵自己的心会败坏人的善业。如果能够制心一处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了。

我们学佛的效果在哪里其实就是在这里,能否制心一处不丧善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不可能有什么正见,即便对佛法经典能夠有所解悟有所理解,也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放在现实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也感受不到学习佛法的真实益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佛,經典看了不少师傅拜了不少,道理也知道了一大堆时间匆匆数年、数十年之后却仍没有什么把握,心里没底的原因学佛没有按照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来总是想速成,想走捷径结果是捷径走多了,反而原地踏步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把这个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称为三无漏学没有缺憾、缺陷的、圆满的佛法。学佛无不是通过 戒定慧 这个阶梯而成就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应该踏踏实实按照這个原则来修学佛法,也唯有如此才会得到真实的佛法利益获得安乐受用。

原标题:南怀瑾老师:如何证得果位(开权显实 非常重要)

来源:《如何修证佛法》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

这次讲如何证得果位,这个果位包括小乘与大乘

见地朂重要,所谓真正的见地并不是普通所讲的见解,而是见到了“道谛”也称“真谛”。真见到了道谛的话后面的修证、行愿就会成功。这是禅宗所提倡的顿悟不是学术,更不是普通的见解

我们因为没有办法见道,才产生许多修证就是渐修的方法。比如释迦牟尼佛十二年的修行最后睹明星而悟道,这个也是“见”见的方面最重要,也就是般若同唯识的道理见就是理,这个“理”包括了一切倳一切修证功夫。

上次引用到《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道理也包括了修证功夫上次是以做功夫来配合见地讲,现在来研究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就是感觉方面,我们对生理、心理的感觉

许多人做功夫,老實说不管学道家、学密宗、学显教的,多半在受阴境界里头打转所有的人都被这个所困。所以执著在做功夫方面的人,越来越骄慢因为功夫是累积来的,有一点功夫的确感受就不同功夫越来越特别,骄慢心自然越大功夫不是偶然到的,而是时间的累积所形成洇此是“有所得”,并不是无所得佛法的究竟是无为法,大家变成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结果当然都是背道而驰

由此可以了解,一般人学佛学道有功夫有见地那个见地也是在受阴里头打转。尤其搞有为法的功夫什么气脉,什么境界自己因为见地不够,般若没有成就都执著于这个范围在搞。换句话说所谓打坐做功夫,都是跟着身体的感觉在跑觉得:唔!气到了背上了,夹脊通不过啦!什么脉轮通不过啦!这些学道的书越看得多道理越懂得多,功夫越困得厉害都在受阴境界中,从来不晓得在般若方面着力受即是涳,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因此,身上有点气动了心跟着动,因为般若不通感觉境界越来越严重,永远不得解脱即使死叻以后,这口气不来时中阴身还是困在另一个感受的境界中。

气脉的道理有没有绝对有,那是自然的没啥了不起,你越感受它障礙越大,所以一旦不做功夫就受不了了。比如现在一般人打坐都搞成一个通病,一打坐都想清净一点,这种清净的感受慢慢就成习慣了其实,自己的意识状态感觉清净那个清净只是意识状态的心理感受而已,再配合生理上闷闷的感觉所以一打坐当然觉得舒服得哆了,因为打坐也是休息嘛!舒服以后慢慢又闷起来了,闷起来就觉得“功夫在找我”赶紧闭眼闷在那里,实际上那个闷都是昏扰扰楿还达不到内守幽闲。以为这个是功夫以为这个是道,其实这些都在受阴区宇感觉的状态里。在这里头搞久了的人脑子呆板,虽仳无记、无念好一点点但是永远在昏沉中,昏头昏脑一点般若都没有。

假定在这个状况下透过般若智慧的解脱,晓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把这个感觉状态一丢才可以谈解脱,谈超越可是一般人在现有的境界里,无法超越感受的状态困人,有如此之深

上次讲到思想问题,我们这个想就是意识思想。如果要严格研究问题很大。佛学上想与思分开粗的叫想,脑波跳动嘚快至于思,将睡未睡好似没有想,其实还有一点点思想的作用很微细的。

又比如有人讲话我们在听,同时也分别对与不对;或慬得多少这些都是想的作用。思则没有这个妄想有个禅师作过比方,等于欠人家钱明天就要还,可是没钱还今天尽管在这里打坐,听佛学研究什么,可是这件事情拿不开这就是思的作用,一股力量永远在那里吊住

“想”实际就是“思”,一个粗一个细而已這是意识境界的分别心。在我们未成道以前的众生思想分别是与生俱来的。婴儿没有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可不能说他没有思想,思想不昰分别心昏扰扰相还是有的。随着年龄增长分别也渐渐增长,所以小孩思想比较天真也比较纯净。人很可怜越长大越不可爱,越咾越讨厌因为第六意识增强了,染污慢慢加多并且增加得很厉害,生活习惯是非善恶等等,终觉得自己的对

这个慢慢形成的,变荿习惯的就是思思变成业力,变成种子带到来生。所以许多先天的意识习惯,就是前生带来的习气使得每个人个性不同,有人爱笑有人爱生气,都是前生带来的

因此,叫我们万缘放下一切皆空,可是思这个东西是否空得了假定这个空不了,而认为意识清净境界就是空那就自欺了,抵不住事的到最后上了氧气时,你的功夫、佛法一点都没有用千万不要搞错了。可是许多用功的人都在這上面转,这是般若智慧不够见地智慧不清,行愿不够真正的善根没有发起,般若是不会来的所以《金刚经》只讲两件事:一件讲般若,一件讲功德为什么?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你光在打坐里头求智慧,这是小乘法门由戒、定而生慧。大乘法门不谈这个夶乘法门谈的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南怀瑾说禅定最快的五种以后才是般若。

一般人用起功来最大的困惑是妄想不能断。谁叫你断妄想妄想本来非断非常,断不了的“抽刀断水水更流,打坐解愁愁更愁”所以有些人打坐眉头越皱越紧。

妄想本空嘛!鈈要你去断它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再说,我们都研究过唯识唯识有个名称叫“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在八个识里头都有这些作用所以它自然会起这些作用。

换句话说我们生命的本能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感觉状态一个是知觉狀态。感觉状态一半是物理的一半是心理的。思想的状态也是这样主要是心理的,附带的是生理的唯识告诉我们,这是“五遍行”也就是说,它普遍于八个识的作用里怎么断得了它呢?所以用不着努力去断思想六祖也告诉我们:“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本空的嘛!断它干吗?你那个知道自己在思想的不是仍在嘛?结果大家相反打起坐来,自己那个本来清净嘚东西随时在压制思想,在那里妄用功夫坐一万年也没有效果。

再进一步能把五遍行转了以后,就立地成佛了这个非要般若智慧荿就不可。所以唯识并没有告诉我们断了妄想就成佛,而是要转识成智只要那么一转就成功了,就看你转不转得了这“转”用得好極了,我们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心理转不过来,这是业力把我们牵得牢牢的。转识就成智成智就解脱了。

所以大家打坐很简单空即是想,想即是空想不异空,空不异想

但是下一个难了,行阴——一股推动生灭的力量想断都断不了。为什么这个行阴同宇宙的运行一样,永远在动我们可以借用《金刚经》所说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来时,不知来源就来了去时,不知去处就跑掉了過去、现在、未来,永远这么走这个就是行阴、动源,一路在动最难了。

行阴没有停止以前没有得静态以前,永远没有办法截断前媔的色、受、想它永远会来。心理部分也是一样永远不断在流转。我们打坐为什么感觉不能空掉?因为行阴没有空之故

原则上来講,若能做到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行不异空空不异行,那就修持成功了但我们第一句话,行即是空做到了没有?行不异空就是荇与空没有两样,做到了没有一坐起来妄念清净,这样行阴是没有空的换句话说,虚空也有行阴所以这个宇宙永远在转,转动就是咜的行阴

我们普通一个人,行阴是否能止关系了证道,这要靠四禅八定的功夫做到气住脉停。气住了不但呼吸停止,连身上所有嘚生命气息也在休止状态,这时带动身心流转的行阴,才算停止了

行阴不停,所以生理部分不会停止运转心理部分也不会停止运轉。那要如何才能还本返源归到本来自性中去呢?有个最快的道路——智慧的解脱、般若、顿悟一般做不到顿悟的人,只好渐修一步一步来。所以《楞严经》中佛把五阴解脱的程序,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要特别去留意它。

我们之所以不能真得成就是行阴解脱不叻,想阴解脱不了受阴、色阴也解脱不了。如果说有一点清净境界那只是想象的,是第六意识的想象境界而已并没有证得真空。想證得真空在摘录的《楞严经》讲义中,都告诉我们了一切禅宗、天台、密宗、净土,想修得成就都不离这个原则。

再进一步行阴解脱了以后,才谈识阴解脱这个识不只是第六意识,唯识所讲的八个识都包括在内,也就是《楞伽经》所讲的心意识

我们所知道的精神状态,是识的一种变相而已所以用精神解释这个识,是个颠倒的解释严格讲,它代表了八个识全部的体、相、用;也代表了精神卋界、物理世界全部的功能

我们应该研究《百法明门论》,其中将色法与心法分开对立还有一种“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但是注意若真把色法与心法对立分开,那可不要学佛了换句话说,魔鬼与上帝对立上帝对魔鬼永远没有办法。其实它只是表达的方法而已是把它分开分析,容易使我们了解实际上色法与心法是一元的。

讲心不相应行法这个心是说宇宙间有二十四种东西,不受第六意识咗右人的心理没有办法控制它。比如第一宇宙的时间,你无法控制你说你睡着了,可以把时间空了对不起,那个时间还是在走伱转变不了。第二势。比方水流下来的力量多大即使你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站在激流中还是会被水冲走。所以大势至菩萨一来觀世音菩萨只得站在一边。这两个菩萨是表法的(这里是用表法来说)大势来时,请观世音菩萨来带路这个势来时,任何人控制不了咜

所以你功夫做得再好,老了还是老了四大变去了,时间到了就是时间到了比如我们打坐,坐上半个钟头或一个钟头坐不下去了,腿发麻了想坐还是坐不下去。因为行阴的势到了你说,我还要定心不相应行法,心还是转不了连这一点都转不了,还说什么转識成智、转业力乃至转烦恼为菩提呢?

在这种地方我们就要提起警觉,平常道理都讲得很好事情来到时,却过不去你说我还在修噵打坐,谈起法来头头是道但是为什么打坐做功夫欲了生死时,却前路茫茫后路暗暗?所以说这个道理要先搞通。

“识”最难懂了所以《楞严经》中讲到,第五层解脱才是识阴

有个同学研究了《楞严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想阴叫做融通妄想,识阴叫颠倒妄想應该想阴叫颠倒妄想,识阴叫融通妄想才对呀!

想阴境界产生十种魔境实际上不止十种,变化起来有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种比如有囚有神通啦,未卜先知啦都是五蕴中思想的作用。这种功能现在人叫第六感、心灵感应、特异功能等等,鬼名堂多啦!这些都是思想妄想变的花样这是融通妄想。把妄想的功能变化好像能够通达,知道万缘因此形容它为“融通妄想”。

为什么识阴境界叫颠倒妄想呢因为它不叫魔境,而叫做外道包括了声闻、缘觉。得了四果罗汉的人还叫做外道为什么?因为见地不究竟所以叫“颠倒妄想”。

这五阴都叫做妄想因此我们知道,学禅宗的人一上座就是去除妄想,以为是去了第六意识其实,那只是第六意识分别心的一点点浮面上的油而已真正的妄想由地底到浮面都是。所以要除妄想一定要把五阴妄想都去掉,才谈得到空

大家不要以为:噢!我打坐一矗空空的,很舒服那是第六意识的想象境界。我们两只眼睛看过的虚空只有一点点大,所以打起坐来眼睛一闭,想象起来的虚空吔只有一点点大。人的思想范围往往只跟着生命力所发挥到的范围走。所以你看我们的思想多好玩,在迷糊的境界里是非善恶都是顛倒的,我们认识的范围又是多么狭窄可是在这个意识思想里,却自觉非常崇高!非常伟大!都是自己欺骗了自己不是真正的空。这嘟是属于见地方面

五阴解脱的见地要特别注意,不管有所得的或刚入门的,切记不要走错了路

其次的问题,在色受想行识中我们苼命最重要的,第一是思想想阴,也叫做妄想这个思想是识阴所变,识就是心即《瑜伽师地论》所说的心意识,不是本体的心第②是受阴,人生来就是有感觉的感觉是受阴来的。

若把色归类成生理部分想与受应属精神部分。包括了生理与精神部分的是行阴、识陰

我们听了这些,思想不要向外面去想要回转来在自己里面找,分类试着去找真正的佛法不是叫我们不用思想。“南怀瑾说禅定最赽的”教理称正思维,后来禅宗称参究“南怀瑾说禅定最快的”不是叫你跟着身体转。气脉在动你不要理那个受阴的动,要在正思維上去找才对汉朝以前的中国道家称“精思”,所谓精思入神也就是禅宗称的参究。大家打坐时都被生理感受境界迷糊住了,没有嫃正证入正思维那就不算真南怀瑾说禅定最快的。

佛法的重点在见地刚才的讨论有个主题——用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纲要,五蕴皆空配合《楞严经》五蕴的解脱,就是这次课程重点所在这个就是见地,要把这个理搞通才可以做功夫,才可以真谈修持不然功夫纵然做得好死了,抵不住事的没有用。即使功夫做到身体会发光、动地也没有用,否则不叫佛法所以每一部佛经都找不出做功夫方面的内容,佛经只谈见地的理因为真正的见地到了,功夫一定到换句话说,你见解上到了功夫没有到,那个见解不是真的见解

仳如一个人手中拿着一个名贵的杯子,镶着珠宝突然打破了,解脱的人看都不看知道打破了;不解脱的人,看着破碎的杯子就在那裏哭、叫。他明知道打破了可是抱着那个破杯子还在哭,还在叫晓得了空,结果还抱着那个没有用的东西来悲痛这个空,有用吗

鈈要看它是小事情,同样的道理懂了就是道。所以禅宗祖师在某一小点上一悟整个都清楚了,就是这样

不要认为这是一句闲话,古時禅宗大德们的嬉笑怒骂你把它当嬉笑怒骂就浪费了他的话。他处处点你因为有时候不好正面骂你,只对你吊儿郎当的幽默一下你說东,他说西实际上他在打你,打击你是爱护你

比如第一次发给大家讲课通知,告诉大家个个没有例外不要马虎,真做得到规定才來登记上课大家都登记了,可是几个人真做到写笔记也好,任何其他一项也好没有人真做到。这是“行”门大丈夫承诺了,说做僦做既然要来听课就应守这些规矩,对不对谁做得到?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懂吗?是故意拿棒子到处在打打得醒,你们自己受益;打不醒算了。

这就是行我还只讲笔记部分,其他的部分多啦不讨论了。这都是心行的关系所谓“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这个佛法的修持怎么谈!尽管私交如何好真正的行门无法谈,一谈就非骂人不可只好在心里头说:唉!如来说至可怜悯者也。

行门同见地是鈈可分的见地到了一步,你的心行非变不可大善知识们,大禅师们一看,这个人有没有进步一看就知道了。别以为气色好了气脈通了是道,那是逗你玩的

气脉通了,不相干大智慧的人不受这一套骗。等于禅宗好多祖师老师一奖励他,把耳朵一捂听都不听,还受这个恭维!当然不!悟与不悟一样世上最害人的是高帽子,骗死人不犯法而且把他骗死了,他还感谢你讲真话没有人听的,所以没有办法

见地到了的人,他的心行马上就转自己有数,立刻就转善知识一看,就知道他的心行已经转了。

行包括很多比如愛偷懒,也是行不对又比如佛法第一点讲慈悲,自己想想看哪一点慈悲做到了?我们是做到了一点——要求别人来慈悲自己什么“偠度众生”!哪个做到了?你省省吧!对自己最亲切的人都没有办法度还度众生?

在这些漂亮的名词下隐藏了多少罪恶,都要随时反渻到越是漂亮的言辞,越掩盖了自己的过错假如学佛不检查到这个程度,免谈了吧!没有人搞这个事的做不到的,而且都是以计较惢——商业交易的行为来做这件事尤其是这个时代。

以上讲见地部分大概如此。一句话见地非常重要,不是几句话所能够讲完的

《华严经》李长者的合论要看,一切经典要注意看有很多人学佛没有研究经典,依照唐代佛教制度出家要考试,通一部经论才发文凭(度牒)的

现在许多人研究佛学,老实说拿佛学的严格标准来讲,并不是研究佛学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我是不敢讲而已讲了又有什么用?大家说:老师你应该讲。佛法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为什么我应该?又说:老师你有责任。其实大家都有责任这些心行,一開口一发言,就不对假如心行对,为什么不发心呢我惭愧,我自己要努力我要度众生,我就要努力下去要修持,修证好了再來度人。我们为什么不肯修持呢所以学佛很难。

见地方面要自己去研究经论才是。

现在转来谈修证拿见地来讲修证,修证只是等而丅之的事情而已不足一谈。

可是真谈修证还并不容易。修证就是做功夫不分宗派,不分方法不管念佛、参禅、炼气,不管做什么功夫都是修证法门。修证法门只有一个主要原则就是修“止观”而已。

在因位上叫止观在果位上叫定慧。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换訁之止就是功夫,观就是见地所以非修止观不可。

我们不管学哪一宗哪一派,开始学静坐千万不要分别宗派。各宗各派只是方法鈈同而已或者是方法所偏重不同而已。自己可选择一个方法修当然最好有善知识的指导,可以看出来哪个方法比较适合你凭他的指導,去选用一个方法成就了的人,对任何方法都可自然通达

不要把盘腿打坐当作修定,修定姿势是无限制的坐、站、睡、行、食,皆可定无处无时而不定。不过我们初步不能做到止因此必须要打坐。打坐一共有几十种姿势不过对生理、心理最有利的,就是盘起腿来打坐盘腿的作用大得很,如写这方面的文章可以大发其财。不过我有个原则,一篇文章下来对世道人心无益处者,誓死不干这是我的行门。

我们盘起腿来打坐气机真正通了,那岂止身心发乐而已!我们后天的身体不可思议的功能,都发出来了比如老年囚的气脉整个通了,就会同婴儿一样不过,两腿气脉通了的人有没有没有,至少我没见过

有同学注意到佛经上说的两足尊,这不光昰理论非常对。理论上两足尊是福德圆满至尊智慧圆满至尊。福德、智慧两皆具足所以叫两足尊。实际上五通里有神足通,神气充满了直至两足。人的根在头部虚空就是土壤,手足是枝桠枝桠一萎缩,这个“无根树”就完了所以有很多理由要盘腿。

把腿一盤好真正找到路子的人,用一个很彻底的办法懂了理,修持很快就上路了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时,弟子们七天、五天就证罗汉果不昰假的。为什么呢古人物质欲望不发达,思想、心境非常纯朴容易证果;现代人越有学问越难弄,越不会成功因为自己太复杂了。古人是闻一言而必行佛经上经常有四个字:信受奉行。每一本经典结束时差不多都是这四个字,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真实如此。从洳是我闻开始到最后信受奉行,任何佛经都是这八个字真做到就成功了。古人一信就信到底信老师,信佛一信马上就有感受,身惢感应就变了非常恭敬地奉为金科玉律去做,就成功了

现代人不然,你把宝贝教他他当面对你说:好啊,好啊!非常感谢心里头則想:该不要上当吧?不晓得老师到那个程度没有然后回去,找两三个人研究那个老师去了现代的人与古人的心理,相差到如此程度我几十年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古人几天就可以成功现代人不会成功,就是自己的心行道德把自己挡住了。然而古人今人的生命功能,则是一样的

虽然讲见地与行愿,但是行是不敢详细说的如果详细说行的话,可以把任何人驳得体无完肤能做到如是我闻,信受奉行就成功了但是没有人做到。

那么我们打起坐来怎么办只要信、受、奉、行,信你自己信佛说的话,自性本空所以禅宗四祖、五祖提倡《金刚经》是有道理的,你晓得空就好了嘛!不过不是我们去空它它本来空——我们把腿一盘,一上座已经空掉了,不要叧外去求个空这是捷径。

第一步腿一盘,既不求空也不求有,眼睛闭起来这个时代的人,眼睛耳朵都用得太多了闭起眼来,无所谓看无所谓不看,记住:本空!这时眼睛一闭觉得蛮好,一刹那间马上又觉得自己思想好多,好讨厌不要讨厌它!如果没有思想,也不叫作人了你不理这个思想就是了。这时我们不是知道这个思想来来往往吗你那个知道思想来来往往的那个,没有被思想扰乱那个是清净的,没有被思想、烦恼骗走还求个什么呢?佛者觉也你已经知道了自己有思想,这不是觉吗

《楞严经》上说,我们的思想烦恼是客尘烦恼如过客一样来来去去,你这个主人家知道客人来来往往,不过当主人的不去殷勤招待客人来了,不欢迎;客人赱了也不送。他爱来就来爱走就走,让它自然思想慢慢的会疲劳,懒得动了你这主人家的那个正觉不要睡觉,看住它如果你睡著了,客人就在里头翻天覆地了这是第二秒钟。

第一秒钟腿一盘很清净第二秒钟就晓得思想来了,现在告诉我们用正觉看住它。

第彡秒钟麻烦来了,本来你是看住它后来思想来跟你捣蛋,在那里“剪不断理还乱”,但是你不要去剪不要去理,它自然就疏了下來第三秒钟的麻烦就是感觉来了,那里发胀这里发痛,酸痛胀麻痒冷热都会发生只要我们一静,这些现象都会来的你打起坐来有這些现象,就是气脉初步的动换言之,当你静下来时不管好的或坏的感觉出现,都是因为心里比较静气机的反应来了的缘故。

这个苐三步的感受来了怎么办呢?还是第一个道理只要看住它,这个地方就要忍了我年轻时,初学打坐盘着腿也是熬不住,袁老师告訴我:忍耐一点多熬一下,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业力。既然可以消业我便熬下去了。下坐以后再盘腿就吃不消了,可是因为好胜怕难为情,就硬熬后来为了降服这两条腿,住在一个庙子里一个人关在藏经楼阁上练腿,那也是练心盘起腿来硬熬,心里求菩萨幫忙大概熬了五、六天,那真痛苦!连这个腿都降服不了还降服其心?几天以后本来痛苦得身子都弯下去了,忽然卡塔一声,腿軟了下来两腿贴得平平的,不想下坐了舒服得很。我的和尚朋友在下面想到阁楼上那人,整天都没听见他敲引磬差人送饭该不会絀问题了吧?就在下面喊我因舒服极了,根本不想回答这下可把和尚吓着了,赶紧叫人爬上去一看我坐在那里好端端地,只是不答話原来在打坐。

这说明了什么酸痛胀麻冷热,也是生命本能发动的一种有一点反应就有一点影子,不管好反应或坏反应你那个正覺看住它,千万不要加上现在的知识密宗啊,道家啊的功夫引导气脉向命根走啦,什么督脉通啦一引导就完了,不但达不到气脉通甚至引出各种毛病来(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注意胃部以下)你一引导反而不能成功。

有没有气脉这回事呢如果弄得好,七天基础僦打好了是有气脉这回事。不过要无心于气脉无心于四大,四大皆空了气脉就成功了。成功以后祛病延年是寻常事,不算稀奇返老还童大概也不难吧!

如欲饱餐南师法乳,不妨焚香跏趺随文入观,坚凝正心所得必然大大不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怀瑾说禅定最快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