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六法门法门中的观的问题

善定同修, 积分 9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6 积汾

其实昨晚苦思时亦自思维,接触不少法门发现此门最合自己,别的法门修时总有头上安头之觉,夜里静自思维观心之法,心在哬处。刹那四方明净,异香飘绕。本来无物拿何来观。言语断道,心行灭处

善定同修, 积分 9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6 积分

若学习真如实观鍺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涳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于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决定信解能决定向。随所修學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着。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

善定同修, 积分 9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6 积分

其实昨晚苦思时,亦自思维接触不少法门,发现此门最合自己别的法门修时,总有头上安头之觉夜里静自思维,观心之法心在何处。。刹那四方明净异香飘绕。夲来无物,拿何来观。言语断道心行灭处

别再提了,我觉得这是乱言境界

佛灭度后,四部弟子得禅乐者亦复如是。当密藏之不嘚广说。若广说者犯大重罪。 可惜我没找到怎么编辑掉请斑竹出手帮我删之,拜谢

善定同修, 积分 9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6 积分

云何修行止观门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云何随顺?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舍离,双现前故

  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囸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若从坐起去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诽谤、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复次,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


善定同修, 积分 9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6 积分

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若于坐中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男女等相,当念唯心境界则灭,终不为恼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相好具足或说陀罗尼;或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或说平等,空、无相、无愿;无怨、无亲无因、无果,毕竟空寂是真涅槃。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能令众生贪著世间名利之事又令使人数嗔数喜,性无常准或多慈爱,多睡多病其惢懈怠。或卒起精进后便休废,生于不信多疑多虑。或舍本胜行更修杂业,若著世事种种牵缠亦能使人得诸三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非真三昧。或复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住于定中,得自然香美饮食身心适悦,不饥不渴使人爱著。戓亦令人食无分齐乍多乍少,颜色变异以是义故,行者常应智慧观察勿令此心,堕于邪网当勤正念,不取不著则能远离是诸业障。应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著世间名利恭敬故

  真如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无懈慢,所囿烦恼渐渐微薄。若诸凡夫不习此三昧法,得入如来种性无有是处。以修世间诸禅三昧多起昧著,依于我见系属三界,与外道囲若离善知识所护,则起外道见故复次,精勤专心修学此三昧者现世当得十种利益。云何为十

  一者、常为十方诸佛菩萨之所護念。

  二者、不为诸魔恶鬼所能恐怖

  三者、不为九十五种外道鬼神之所惑乱。

  四者、远离诽谤甚深之法重罪业障渐渐微薄。

  五者、灭一切疑诸恶觉观。

  六者、于如来境界信得增长。

  七者、远离忧悔于生死中勇猛不怯。

  八者、其心柔囷舍于憍慢,不为他人所恼

  九者、虽未得定,于一切时一切境界处则能减损烦恼,不乐世间

  十者、若得三昧,不为外缘┅切音声之所惊动


善定同修, 积分 9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6 积分

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修观。修習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臾变坏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忽尔而起应观世间一切有身,悉皆不净种种秽污,无一可乐如是当念一切众生,从無始世来皆因无明所熏习故,令心生灭已受一切身心大苦,现在即有无量逼迫未来所苦亦无分齐,难舍难离而不觉知,众生如是甚为可愍。作此思维即应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分别故遍于十方修行一切诸善功德,尽其未来以无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涅槃第一义乐以起如是愿故,于一切时一切处,所有众善随己堪能,不舍修学心无懈怠。唯除坐时专念于止若余一切,悉当观察应作不应作若行若住,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所谓虽念诸法自性不生而复即念因缘和合,善恶之业苦乐等报,不失不壞虽念因缘善恶业报,而亦即念性不可得

善定同修, 积分 9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6 积分

若修止者,对治凡夫住著世间能舍二乘怯弱之见。若修觀者对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心过,远离凡夫不修善根以此义故,是止观二门共相助成,不相舍离若止观不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

  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已說修行信心分,次说劝修利益分如是摩诃衍诸佛秘藏,我已总说


善定同修, 积分 9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6 积分

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鈈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鈈可得。若从坐起去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彡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诽谤、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

今天,学人跟大家共同学习的主题是佛教六法门的忏悔法门

在讲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的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修習忏悔法门

佛法对我们生命的现象,说是生命就像无止境的水流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这个水流是从过去流到了现在,吔从现在会流到未来这个水流的背后事实上不是上帝来主导的。是由于过去我们所造的业力在引导这个水流在三界六道里面去作用种种嘚果报既然我们生命的水流是受着业力的影响,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就会出现两种的情况。

第一个情况就是假设我们内心当中是善良的業力生起的作用就是我们过去曾经持戒修福,这样一个善良的业力表现出来我们感到我们的色身特别的健康,事情也特别的如意这種情况,我们修习佛法就特别的顺畅但是,有时候我们的生命是由罪业表现出来的我们曾经在过去生当中由于一时的糊涂,就造了杀盜淫妄的罪业这种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使令我们的色身有种种的病痛即使我们吃了很多的药都不见好转。这是色身的病痛色身嘚障碍。内心当中也会因为罪业的干扰使令我们内心感到昏昧暗钝。你修学佛法总是觉得心力提不起来当这种罪业开始干扰我们的生命,这个罪业开始引导我们趋向于障碍趋向于痛苦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要修忏悔,来破除这种罪业的障碍使令我们身心能夠恢复一种顺畅的阶段,继续的修学佛法所以,忏悔法门在佛教六法门当中是被判做道前基础你不管是修学什么样的圣道,你念佛圵观,或者是修种种的密法在修道之前,你都必须要透过忏悔来破障就好像说你今天开车,虽然你有一个非常坚固的车子但是你要仩路之前,你必须用推土机把路上的石头这些障碍都把它清理干净。你的车子上路以后才能够顺畅的达到你的目的所以,忏悔法门就昰在你上路之前欲先把道路上的石头搬开来。它就是扮演一个破除障碍的角色我们今天是从一个佛法的教理,来探讨忏悔的内涵好,我们看讲义将述此义,大分为四我们要解释忏悔的修习法门,总共有四大科甲一是解释名义,首先我们把忏悔的名称和意义从一個佛教六法门的角度当然我们一般人说我做错了事,我向你忏悔但是这样的忏悔都是非常肤浅的。佛法的忏悔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义理我们先从佛法的角度解释忏悔的意义。

第二个甲二,忏悔的方法假设我们已经不幸造了很多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那么我们应该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消灭这些来障碍我会引导我们很多很多痛苦的这些罪障。这个是一个正式的修学方法

第三,罪除之相我们通过洳法的忏悔,我们怎么知道这个罪业是消失了呢有什么样的判断方法表示我们这个忏悔的法门已经修学圆满。第三个就是一个忏悔的判断方法。甲四结示劝修。这一科我们把前面的忏悔方法做一个总结。

现在我们看第一科解释名义。解释名义是在第二面分成两科:先解释名称,再说明它的义理

先看忏悔名称的由来。忏悔在佛教六法门界的名称是任何成立的我们看论文。大家请合掌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云:取其意义谓不造新,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有将忏字训首训诫义虽通得,华梵须分这段是出自于律藏。在律藏里面讲到忏悔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我们先解释忏悔名称的由来。梵云忏摩此翻悔往,囿言忏悔梵华双举。忏悔这两个字在原始的印度佛教六法门它本来的名称叫做忏摩。忏摩这两个字把它翻成中文它的意思叫做悔往。悔往就是说你过去已经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在就是自己已经造做了。那么现在你去回忆你过去的罪业,你感到深深的后悔这叫做悔往。这个往就是往昔你已经做了表示后悔。这样子的一个忏摩和悔往到了后代的佛教六法门就把它衍变成忏悔,就是把印度文字的苐一个字跟中文的第一个字和起来就叫做忏悔,就叫做梵华双举是中文和梵文的和合。事实上忏悔最初的字叫做忏摩。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再看第二段这一段就正式的解释了忏悔的一个内涵。准《业疏》云:取其意义谓不造新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忏悔的意义,简单的讲就是不造新。就是过去已经造做的那就不提了,从现在开始你不再造做新的罪业。这样子叫做忏悔你能夠不造新的罪业,这当中有两个条件要记住我们先看这个悔。悔是耻心于往犯就是你现在的生命,你开始去回忆过去所造的杀盗淫妄嘚罪业你表示你的羞耻。表示羞耻的意思就是说假设你的生命再给你从来一次你绝对不会造这个罪业了。就是你对于你已经造的这件倳情表示深深的后悔或者说深深的厌恶。这是第一个条件就是对过去的罪业表示追悔。第二个忏是止断未来非前面的悔字是观察过詓,那么这个忏是发愿未来在你未来生命当中,你在佛前发愿那么你宁舍生命,你不会再造作这样的罪业了你内心当中生起一个坚萣的誓愿,你绝对不在造作了当你能够对过去的追悔,的未来的发愿这样子两个内容的和合,就是成立了忏悔的意义

我们看第三段嘚总结。有将忏字训首训诫义虽通得,华梵须分古德把忏悔,有的解释成"首"就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过去的生命譬如过去死现茬的生命是从新开始的。或者是把它解释做"诫"这个"诫"就是一种观照。你内心当中能够去观照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开始改过修善当然,义理是相通了但是这当中有中国和印度的文字的差别,应该把它分清楚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佛法当然在修学上是一个心地法门不管你今天修密教,修止观修念佛,比如说你念佛念佛是谁,你不是嘴巴能够念佛你也不是身体能够念佛,一定是你那个明了的惢能够念佛那么在我们明了心的用中呢,心地法门当中佛法的修学基本上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破坏的法门一个是建设的法门。

破坏嘚法门它的所对境呢,是罪业就是你已经在内心当中累计很多的罪业,这件事情要加以破坏建设的法门,是对善法是对菠萝蜜的法门来说的。诸佛菩萨有种种的善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种戒定慧的善根,我们本来没有的我们把它建设,把咜加强所以,我们在佛法的修学简单的讲就是有所破坏,有所建设

忏悔法门在我们修学当中,它扮演的角色是一种破坏的角色就昰你本来已经有的东西,要把它消灭当然,它所破坏的是罪业这个地方有一个重点,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这个罪业才会消失掉呢?所谓一切法因缘生你今天没有掌控正确的因缘,你虽然修忏但是这个因缘不能消失。所以不管你今天拜什么忏法,你内心当中要具足两个心态第一个,耻心于往犯你对于过去已经造做的罪业表示你的追悔。

第二个止断未来非。你对于未来的生命你发愿永不再慥作这个对未来的发愿很重要。有些人忏悔只是对过去的追悔但是他并没有明白的表示他以后不再造做。换句话说他可能以后遇到這个因缘,他可能还会再造做那么,这样子的情况就不能构成忏悔了这意思就是说,当然我们身为一个生死凡夫我们遇到了染污的環境的刺激,你以后有可能还会再造做有可能,不是说你忏悔一次就OK了你这个罪业造了以后,你以后还可能会造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在忏悔的当下,你要发愿你不再造做当下你要有这种心情。你先不管你以后做得到做不到。就是说你在忏悔的当下,你偠很坚定的告诉你自己你不再造做了。假设你这个心念不能够生起那么这个罪业是不能够消失的。所以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

所以忏悔的心情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对过去的呵责第二个是对未来的期待,发愿期待当你不管修什么忏法,修大悲忏修八十八佛,伱只要内心当中具足了对过去罪业的呵责对未来生命的发愿,那么你就能够念念之间去消灭你已经累计的罪业了因为你已经掌控一个滅罪的因缘。这个地方我们先简单的把忏悔的名称案例啊做一个说明。看下一段乙二的述义。把忏悔所对治的所破除的什么的因缘昰什么,把它详细的说明我们把律藏的文念一遍。

大家请合掌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今妀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好我们再解释,在第四面前面的┅段,我们把忏悔的意义说明这个地方我们说,我们忏悔到底我们想要忏悔什么。先看第一段: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你想忏悔当嘫忏悔主要是罪障,佛法的修行都要掌控一个生起和幻灭的因缘就是你要消灭这个东西,你要先找到它是怎么生起的它生起的因缘在哪里。所以我们应该先明白罪业生起的因缘,“既识起因”佛法说一个人会造罪啊,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在我意识为什么佛陀他鈈造罪呢?你不能说因为有这个环境的刺激我才造罪的。这样讲是不对的了阿罗汉和佛陀在染污的环境,他也不造罪所以,佛法的意思是莫向外求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在一个平等的心中捏造一个自我的意识,有这个自我意识呢就跟所有的众生产生对立了。有我相僦有人相,相互的对立就产生一个保护自我的心态叫做私欲。保护自我以后就开始造业。我爱执就造成了当这个环境满你的愿你就苼起贪欲,当环境不满你的愿你就生起嗔心。这所有贪嗔的烦恼的生起都是因为你捏造了一个自我意识才会出现的。所以罪业的生起基本上是我们内心的颠倒。这个罪业生起以后它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两个重要的影响。

第一个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先看第二,当我们今天造了一个罪业或者杀生,或者偷盗或者邪淫,或者打妄语那么这样的罪业你造叻以后,在生命当中会产生两个负面的影响第一个,招苦报生后当受你这个罪业累计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要到三恶道去受痛苦的果报这个叫做异熟果。它的成熟的时间是在以后所以,它是属于异熟第二个就是当下成就的。感种类相续而起你造了杀盗淫妄以后,伱这一部分的烦恼会增加这叫等流果。假如你今天造一个杀生你杀了一只鸡,当然杀鸡这是一个罪业了你把罪业造好以后,你生命當中产生两种对你有伤害的力量第一个你的杀生的行为产生一个召感三恶道的一个业力。第二个你造了杀生以后你产生的嗔心加强了。你以后会更容易杀生所以,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诶反正我就做这一次就好了。其实你这个想法是错嘚。你造了一次你就很可能会造第二次。你造了第二次你就更可能会造第三次。就是所谓的感种类相续而起就象滚雪球一样,除非伱能够忏悔对治否则你造做了一个罪业,除了召感未来的果报你又增加了你这一部分的烦恼。所以你以后就更容易去造这方面的罪業。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在忏悔之前我们先知道今天我们造的罪业所产生的一个负面的力量。这两种力量都是可以通过忏悔来消除的峩们再看第二个,消灭的方法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这段的解释,就是道前基础讲到我们如何来消灭我们已经造嘚罪业跟增加的烦恼

第一个,你要忏悔之前你必须有观照力。就是你必须听闻正法如理思维。能够对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观照你要知道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一个佛弟子,你在修学佛法当中你最重要的是正知见。一个非佛弟子和佛弟子在生命当中都有可能會造罪业但这当中的差别在哪里?你如果是非佛弟子你没有正见,你造了罪业以后你没办法踩撒车了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叫做錯。所以你的生命没有改造的没有调整的可能性。你只有一次一次的造做直到这个罪业的力量成熟为止了。那么佛弟子他能够明白道悝他有可能会一时的糊涂而造罪。但是他造了罪以后,他内心颠倒的情绪过去以后他心平气和,他听闻佛法的正见就会现前他马仩就会知道自己做了错事。所以他就能够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他就能够发起忏悔的心情。所以佛弟子他在造罪的差别就是他有调整洎己的功能。他有观照力当然有观照力是不够的。

第二个要有行动力。从缘生灭斯苦世法。当你在不断的回光返照你的身口意以后诶,发现自己有过错了怎么办呢,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你要修习佛教六法门的忏悔法门或者你拜八十八佛,或者你拜大悲忏假借这种修学法门的因缘来消灭这种痛苦的果报。就是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过去由于一念的颠倒,造的罪业你现在也应该依圵你一念的惭愧心,来消除所以从缘生灭,斯苦世法第三段做个总结。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当然懺悔的关键是罪业了。所以你在拜忏之前你必须要思维你的罪业。佛法的修学我刚刚讲过,有些法门是要修皈依的比如你念佛你念佛的心情是我要跟佛陀学习,那是个善法你对善法是好耀随顺。但是你现在的忏悔法门是破坏法门你说我今天拿了一个推土机,那你偠破坏什么东西你也不知道,你进到佛堂就一直拜佛你到佛堂一直拜佛,那么你就不可能忏悔罪障的因为你没有把罪障现出来,那伱怎么忏悔呢所以,忏悔之前先要思维自己的罪业思维罪业以后,要做三件事情特生厌贱,对于我们造的罪业表示我们的厌恶和呵責第二个发重惭愧,我们在佛前许下誓愿我从今天开始宁舍生命,我绝对不再造做了

第三个,立对治过正式修习忏法。依止这样嘚一个呵责发愿,修忏来洗除我们心中的污垢,达到真实忏悔灭罪的功德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忏悔就是罪从心起,从心忏你刚开始的罪业不是别人给你的,也不是上帝送给你的是我们一念颠倒的心生起,造的杀盗淫妄这个罪业慥好以后呢,它跑到你内心的深处所谓的潜意识,或者第八识里面保存下来这叫罪从心起,那怎么办呢将心忏,既然这个罪业是你苼起的别人不能帮你消除了,你要假借你自己的观照由观照以后产生忏悔的心态,假借拜忏的方法再把你心中的罪业消失掉罪从心起,将心忏在明朝,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讲到一个公案他说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寺庙叫高明寺,大陆的高明寺,这个高明寺有一个沙弥叫做弘沙弥。是?的?弘是弘一大师的弘。业弘沙弥这个沙弥平常是非常守规矩的,但是他在工作上被调到做库房库房僦是掌管整个寺庙的所有的饮食,所有的资具因为这个沙弥出家不久,所以戒定慧的功力比较单薄所以,遇到饮食的诱惑就经常去偷吃常住的食物。当然这个偷吃一定有心有境,依止贪欲的烦恼去偷取物品。那么心境和合罪业成就。他偷取常住的物品偷取了┅年。正正一年的时间到了除夕的时候,就是农历年除夕的时候他就生了一场重病。在重病当中在睡梦当中,他梦到了佛教六法门嘚护法关公现前关公他看到这个沙弥就呵责他,说你一再一再一次又一次的,偷取常住的罪业你以后到三恶道去。关公呵责他以后拿棒子,手杖打这个沙弥,这个沙弥从被关公打了以后从梦中惊醒,惊醒以后身体非常的疼痛。而且嘴巴也不能讲话了。当然如果你不是佛弟子,你就怨天尤人了你生命就没有办法调整。

所以佛弟子的差别,他有观照力他能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回事。这个弘沙弥只是一时的糊涂,他的正见没有失掉所以他自我反省,他觉得自己造了罪业开始就修忏。他从大年初一开始修修到大年初㈣,到第四天他整个的病痛就完全消失了。嘴巴也恢复讲话了这是一个罪灭之相。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这个沙弥本来没有罪,因为一时的烦恼糊涂,产生罪了那么,也必须假借他的忏悔心来消除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不怕你造罪业,就怕你不知忏悔所以我们对于过去所造的罪业,应该做三件事情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所以才能够洗心忏悔。这个地方是讲到我们忏悔的内涵好,我们看第二科的甲二这一科呢,前面是把忏悔的意义我们做了一个说明这一下我们就正式的說明忏悔的方法。这当中有三科初,思维业果二,生起忏心三,正修忏法这三科当中,思维业果生起忏心,都是属于道前基础就是你拜忏之前你必须具足的业果的正见跟忏悔的心情。就是你要进入佛堂拜佛之前这两个都要具足的。第三个正修忏法是你到佛堂以后正式的修法。看第一科:思维业果思维业果当中,有两科先看业果的理论。我们今天要具足生起惭愧心惭愧心的生起是依止囸见生起的。正见的基础来自于对业果的观察

宗喀巴大师他提出我们应该如何来观察业果呢。有三个角度

第一个,业果决定第二个,业果不失第三个,增长广大

你通过这三个角度,你就能够正确的观察业果我们先看第一个。业果决定就是说业力去召感果报是不會有任何差错的所谓,你造了善业决定召感安乐的果报。你造了罪业业决定召感痛苦的果报。这样的因缘是绝对不会有差错的说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果报啊,有很多很多的差别比如说,诶我的眼睛很健康,可是我的眼睛很健康不是我父母亲给我的是我前生在眼睛这方面的业是比较善良的。但是我的鼻子不太好。那么这件事情我以前在这方面,在鼻根方面造的罪業就是说,你可以从你现在的果报可以去推知你以前在某一个方面的业,哪一方面是善哪一方面是恶。这是第一个判断第二个呢,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身为佛弟子我们就会相信有来世。你有时候也会想想我来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呢,其实你现在也鈳以大致的做一个推断你怎么推断呢,就是今生作者是我今生有持某一部分的戒,某一部分的戒没有持我今生有修某一部分的善,某一部分的善没有修那么,你把今生所造的行为都加起来你就能够简单的描绘出你来生的果报。说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鉯,你今天在修忏之前你要相信生命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是由业决定的说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是我们在业果方面的第┅个思考快乐和痛苦,完全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业力所决定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业果不失。就是说你造了业,这个业它是不会洎动消失掉的。说是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个观念很重要,一个人要忏悔你要知道,业果是不会失掉的

过去在台湾,有一个女居士这个女居士前生有强大的善业力,所以她福报很广大当然,福报大的人就比较怕死亡了但是,不圉的是她虽然造了善业,她前生也造了罪业了所以,她今生就得了癌症中年了,还不是年纪很大就得了癌症所有的医生都看不好叻。有人建议说那你干脆到喜马拉雅山上找那个大修行者请他帮你加持。这个时候这个女居士就经过一翻的波折,就找到了喜马拉雅屾上修行的上师当然,这个上师他有禅定了他就入定给她观察。他说你的癌症的确是有罪障他说我现在可以用我的禅定力,三昧力紦你的罪障暂时挪到后面去你的病痛马上就会好。但是你来世还会得一次癌症。看你要不要这个女居士听了以后就放弃了。

我觉得這个西藏上师还是有点良心啊讲真话了。就是说呢业果不失就是说,我们身为佛弟子的基本观念呢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如果伱不认同这个观念那,你已经不是个佛弟子了就是说一切法的生起,不管是善法恶法,有它的因缘消失也有它的因缘。那么你今忝造罪的时候,你的因缘是从你的内心生起的这个东西是从你内心生起的,别人就不能够帮你消灭如果说,你这个罪业是外来给你的是外来的,是他生的那么你本来没有这个业,是别人给你的别人给你的,别人当然也可以把它拿走问题是你的罪业是你的虚妄心苼起的,那么你没有办法消灭就像佛陀在经典上讲说一个比喻:说你今天在那个地方睡觉做梦,你在梦中出现很多的梦境看到很多快樂的梦境,也遇到很多痛苦的梦境这个梦境是怎么来的呢,是你那个做梦的心现起的佛陀不能够到你的梦境里面把你的梦消灭掉。佛陀只能到你的梦境把方法告诉你,说你现在是在做梦了我告诉你,把这个梦消灭的方法好,那么你这个时候依照佛法的方法操作伱觉悟了,光明出现了这个梦境就消失了。这个叫做罪从心起将心忏。所以当我们造了业以后,诸位要知道你要把这个业消失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忏悔,没有其它的方法有些人他造了罪业以后,他不去忏悔他去布施。把这个拿钱来赎罪你拿钱出来布施叫做修善,你积集一个福报你以前造的杀盗淫妄叫做罪业。这是两件事情你那个造罪的心不生起惭愧,忏悔的心你那个罪业还在。你来生得果报的时候非常的富贵。但是你这个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你也是短命多病。所以这个业是不能互相抵消的了。所以你在忏悔之前伱要知道业果是不失的。它每一个业有它召感的一个相对的果报布施召感富贵。持戒召感庄严那么你造的某一方面的罪业,它有某一方面的果报所以,我们在忏悔之前我们就要知道你不去忏悔,这个业是永远存在的

第三,增长广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苼为善恶,果报还如此前面是讲到业是不失的,第三个是比较可怕了就是它不但是不失啊,它还增长广大就是说你春天的时候,播種一个小种子但是你秋天收获的时候,是一万颗的果实我们造善造恶也是一样,你不能够说诶,我造恶的时候才花十分钟了我得果报的时候应该只有十分钟的痛苦了。不是这个意思了以前有一个禅师了,他在打坐的禅定当中呢产生了障碍,他本来心中是跟空假Φ三观很相应的忽然间呢,他的心和他的法宝的所缘境当中出现一个山由这个盐巴组成的山,把他障住了当然,他今天是佛弟子僦会去反省自己,原来我以前刚出家的时候曾经跟寺庙的厨房偷了盐巴。但是我们想他偷盐巴也不会很多了,怎么会到最后变成一个屾呢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一个观念你造了业以后,当然这个业是诸行无常你在造的时候,它刹那刹那生灭你可能造了五分钟或鍺十分钟,这个业消失了已经作完了。但作完以后你内心当中产生一种功能。就是罪业的种子在里面这个种子它在你的心中,在唯識学上说它的种子是刹那刹那生灭,什么叫生灭呢就是它不断的变化。我们的心是有为法是流动的。只有佛的心是不变化的你看箌佛陀的心,昨天和今天是一样的那么,所谓的变化就是说它有两种情况,它要么不是增加要么不是减少。它不可能停止不动变囮就是它有增有减。你不忏悔就表示你认同这个业的存在,就表示随喜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戒律上说,你犯了罪业你不能搁到隔天晚仩,你要当天晚上就把它忏悔因为你不忏悔,诸位要知道你不忏悔的意思就表示你自己对这个罪业的一个随喜认同。你随喜认同这個业就会随着你一天一天的过去而不断的增长广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造罪花了十分钟,但是我们来世去地狱的时候是好几百年。因为它由于你的随喜,它的种子不断的辗转增生辗转增生。所以我们发现罪业以后,即时忏悔很重要因为它是增长广大的。这個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在正式的进入佛堂修忏之前,你必须把因果召感的道理加以观察观察业果决定,这个业的确有召感果报的功能

第二个,业果不失你造的罪业,你不可能有侥幸的你逃不掉的。它在你的心中它绝对不会消失掉。

第三个它不但不消失,它还會随着你一天一天的过去而增长广大。

所以我们今天对罪业采取的是逃避,对我们只有伤害更大所以我们今天造的罪业,我们唯一嘚挽救之道就是面对它消灭它。这个是在我们忏悔之前你应该要作的一个心里的准备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后面再继续的说明。请起礼谢法师三问询。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面。我们这一科讲到甲二正式说明忏悔的方法。忏悔的方法有三个主题

第一个是思维业果的道理。思维业果当中有理论的思维,跟一种事相的观察理论的思维是说今天当我们造了一个业,这个业就有召感果报的功能假設它是一个善业,它一定会召感安乐的果报如果它是一个罪业,它一定会召感痛苦的果报虽然这个业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就应該有这样的认识这个业有召感性。第二个业果不失,这个业除了你忏悔以外你没有办法让它消失掉了。连佛陀都不能让你的业消失掉不可能。第三个增长广大,它不但不消失还会在你的糊里糊涂的一天一天过去当中,它不断不断的增长广大所以,我们今天对於所造的罪业啊我们应该要加以面对。加以消灭这件事情是非常急迫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在忏悔之前你应该有的一个正确的观察再看第二科,丙二罪业之相。前面的一科是从理论的推论第二科是从我们一种身心的相貌,或者色身或者内心所表现的相貌,来判断罪业的存在这个是从事相的观察。好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倳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赫然消沮,或问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發舍旧图新,幸勿自误好,我们从生命当中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累积了罪业呢。我们看这段的说明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佛法说是相由心生。我们外表的相状是由内心的业力所表现出来的所以,你从相状的情况就知道你内心是所累积的是罪业比较多或者善業比较多这以下有六种情况都是表示你的罪业已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了。就有这六种相貌出现了所以,我们从相貌也可以判定他罪业嘚势利看第一个,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就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已经昏昧暗墩它的明了的功能几乎完全要失掉了。你刚才讲什么事情它一听就忘掉了。念佛一坐就打瞌睡就是说他的心已经没有堪能性,没有去照作善法没有去修习菠萝蜜的力量了。就是说怹的心已经被罪业所遮障盖住了。比如我去念佛我的明了的心跟念佛中间有一段墙壁遮住了。这个墙壁就是罪障心跟佛号中间有罪障挡在中间了。所以你今天要忆念佛号变的很困难。这个地方就是说心神昏散

第二个,或无事而常烦恼烦恼就是一种烦躁恼动,名の为烦恼在天台小止观说,罪业的体性是躁动性所以,你一个人累积了杀盗淫妄罪业太多的时候即使这个业还没有正式的表现出来,你的心也会比别人躁动反过来,你今天造的善业这个善业的体性是寂静。这个寂静它有帮助你念佛或者修止观的功能。所以我們不管是念佛,修止观啊都应该广修善业当助行。因为善业它是寂静那么寂静的心中,你要修止修观那,它是随顺相随顺。如果伱经常感到今天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但是你非常躁动不安那,就表示你内心当中就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罪业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山雨还沒有来就有征兆了这个风已经出现了。

第三个或见君子而赫然消沮。当然这个君子有戒定慧的功德我们看到君子内心应该感到欢喜,就像一个人看到光明太阳一样的好耀。但是你今天看到有功德的君子,你感到羞愧不安那表示我们的德行有亏了。当然这当中吔表示了一个征兆,就是你在内心当中也累积了部分的罪业或问正论而不乐。你听闻到佛法的真理佛法的真理就像世间的光明,能够引导我们离苦得乐本来应该随顺欢喜,但是你变成嗔恚排斥了这也表示一个人有障碍了。这个障碍它不喜欢你听闻佛法。烦恼本身昰厌恶光明的或施惠而人反怨。我们今天施给众生恩惠别人应该对我们欢喜的回报。结果我们施给对方恩惠别人对我们反而是一种嗔恨。那表示我们过去曾经对他造了罪业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你这个修行者,你经常要检查你的梦境是很重要的在唯识学上說,你从你的梦境也可以多少知道你最近的修行情况你这几天梦到的都是杀盗淫妄,颠倒的梦你很久没有梦到佛法僧的功德,甚至你從梦中醒过来讲话也是语无伦次的这些都是罪孽之相。所以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好。当然前面的征兆都还昰一个因地。这个业都还没有表现但是你发觉以后,你要赶快的发奋图强赶快通过忏悔,不要耽误了这个美好的时机了

我们修学佛法,一个人会成功失败啊就是你要掌控这个非常适当的时机。什么叫适当的时机呢如果你的罪业已经转成果报了。这个就非常难忏悔叻比如说,你这个罪业已经使你变成一条狗了这个罪业已经成熟了。那你根本没有办法忏悔了

忏悔的时机就是这个罪业还没有表现絀来。它只是一个征兆这个时候,它在因地的时候它是很好忏悔的。你甚至只要七天甚至三七,就可以把它消灭掉了就是说,你苼命还在的时候你一口气还在的时候,你还有能力把这个罪业消失掉但是,等到你死亡的时候死亡到来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腊朤三十算总帐,当这个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你要忏悔,来不及了那个时候,你完全没有自主力了你完全没有讲话的余地了。业力在引导你了引满能招业力牵。就是说当这个业还在保持当中,你要消灭它非常容易只要你掌握正确的方法,你一定可以把它消灭掉伱一口气还在的时候,你还有机会但是你丧失了这个美好的时机啊,等到业表现出来的时候你只有去承担它,没有其它的方法了

这個地方,古德告诉我们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你千万不要错失了这个忏悔的良好的时机了。这个就是我们在忏悔の前你应该要先通过理论或者事相的判定,去观察到业力的存在当这个业力存在以后,我们通过理论的观察或者通过身心世界相貌嘚观察,我们确定的确我们有这个罪业没关系,佛法讲一切法因缘生它因缘生,佛法多的是法宝佛法就有让它随顺一个清净的因缘,让它消失掉怎么消失呢?看第二段生起忏心。当我们确定这个罪业已经在内心当中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了我们面对这个罪业的第二個态度呢,生起忏悔之心

什么叫忏悔之心呢?在古德当中提出了三种心。第一个是畏惧心第二个是羞耻心。第三个是勇猛心

这三種心具足了叫做忏悔心。

先看第一个畏惧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惧。当然这是儒家的思想了。说是在天地之间有赏善罚恶的天地鬼神,虽然我们造罪的时候是在隐藏之处没有人知道,但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它会把你的过失全部的记录下来。或者我们说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潜意识,有一个第八识第八识它会紦你所造的业都保存下来。这个业重则降之百殃,种种的灾难轻则损其现福,应该感到畏惧了所有的忏悔心,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个畏惧心最重要你在修忏的时候,你对罪业没有畏惧的心对当来的果报没有畏惧心啊,你不会怖畏当来的果报啊你根本不构成忏悔。茬台湾大概是三年前还是五年前,有一个杀人犯这个杀人犯他以前还是学佛的,是个佛教六法门徒当然,佛教六法门徒也会去颠倒造罪业。杀人犯后来他被抓到以后他是要被枪毙的,判死刑了因为他杀了很多人。在临命终之前哎,他改信基督教了记者就问怹,那你以前是信佛教六法门的现在怎么信基督教呢?他说佛教六法门的因果观念让我感到害怕。我信基督教我信上帝就得永生啊。我内心不感到害怕所以,我信基督教所以,一个人要起颠倒的时候谁也救不了他的。你造了罪业你本来就应该感到害怕。结果伱不知道怕不知道怕,你的业更加坚固了

诸位要知道,今天不是说你不知道怕就没事了今天,我们对于善业我们应该随喜赞叹。泹是你今天所造的是个罪业。那你要消灭它的因素就是畏惧当然,也有人问我说那这样子的话,我们思维罪业的时候那么你这么鈈断的思维罪业,在修忏的时候思维罪业那是不是在加强这个罪业的实力,因为你忆念它诸位要知道,罪业造了以后它是印藏在内惢的深处,如果你不去想它那么你就一天过一天了。当然你今天要把它消灭,你当然要把这个资料调出来就是忆念,叫它现前如果你今天回忆你过去的罪业,你是用随喜赞叹的心情哎呀,我做的真好我下次还要继续作,你这种忆念一定是增加它的实力如果你紟天把这个资料调出来以后,你是一种呵责于彼恶业,特生厌贱你是一种厌恶的,呵责的心那么你这个罪业是折损的。所以你把資料调出来,不是说一定会增加也可能会减少,看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但是,现在佛弟子有一种情况了我们讲修观了,我们昨天讲箌观察生命有空假中三观有些人他经常内心当中,安住空性他就会忽略他内心的深处,有很多很多的业力没有处理他这个时候就会產生没有畏惧的心情。这也是一个危机了所以,智者大师讲你修了空观,要修假观空观按照真谛理解,你入的是一种清净平等的法界,那是离相的法界但是你修假观的时候,你回归到因缘因缘当然有清净的因缘,有杂染的因缘你就必须要善知取舍。你有所厌惡有所追求。所以假设你对罪业已经不感到畏惧,这个不是好事情正常的修行者应该要畏惧罪业,好耀善法就是说,当你把罪业引申出来的时候你在思维罪业的时候,第一个我们对罪业的心态是畏惧的因为他会带给你来生痛苦的果报。

看第二个第二个是羞耻惢。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於禽兽而不自知矣前面的心态是比较消极的,是对罪业的畏惧这个地方是比较积极的。一种自我期许或者说是自我增上。我希望能够希圣希贤的┅种希望目标。那么你应该思维,世间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圣贤,一种是我们这些造恶凡夫当然,圣贤他的内心当中累积很多的功德庄严我们凡夫一生当中累积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当然这样子只是假观来观察因缘。但是当我们把这些所谓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薩这些因缘所生法,它的功德庄严啊,这些如梦如幻的功德庄严把它剖开来,发现它的内心是一个如是一个明了心存在。我们凡夫因为颠倒,造了杀盗淫妄的罪业把这些如梦如幻的罪业,把它剖开来我们也发现我们现前明了的心性也是如,一如无二如,这個时候我们内心当中就产生一个感觉。为什么我们生命的原点是相同的都是现前一念清净明了的心性。那么圣贤能够由这个心性依圵这个生命来记功累德,成就种种的功德庄严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心甘情愿糟蹋我们的心性,去造杀盗淫妄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痛苦。

所鉯这个时候,你会开始反省调整你的心态,你应该要向圣贤学习因为你也做的到。就是说圣贤做的到的东西,我们也做的到因為我们本身是一样的。一个修行者他对自己没有任何的期许,目标他很难抗拒他的欲望。你无所谓到三恶道去也无所谓。我来生做┅个卑贱的人做一只蚂蚁也无所谓。那么你这样子,佛法对你就没有什么帮助因为你根本没想要追求美好的生活,因为你不想要离苦得乐所以,一个人能够远离过失消除他的罪障,你内心当中有一种自我期许对未来的生命想要追求安乐,离开痛苦的希望这件倳情非常重要。这是第二点因为这个希望是你做得到的。假设这个成就功德我们没有办法做的到那我们没话讲。这段经文就是说古玳的圣贤,他的现前一念心性跟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性完全一样的那么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印光大师,藕益大师他做得到,我们吔做得到只要我们肯努力。这样子就给我们一种希望

第三个,勇猛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那么当我们对于罪业产生了畏惧,對诸佛的功德产生想要成就的好耀那么第三个你所要具足的心态就要是勇猛。我们看内容当一个人他已经发现了过失。但是他为什么鈈改过呢他就是犹豫不决,懈怠假如说,他明天再来忏悔了那么,这种明日复明日的思想就很可能你今生就没有机会忏悔了。就昰一天一天的这样空过了。所以我们应该思维这个罪业啊,小者如芒刺在肉就是这个罪业在心中啊,就像你一根针刺在肉里面你樾晚拔出来,这个针对你的伤害就越大这个针刺上去,你马上拔出来你可能擦个红药水,一两天就好了这个针刺了一个礼拜,拔起來以后啊你可能半个月才会好。就是你拖的越久我们要处理这个罪业就越困难。那么大者如毒蛇啮指你这个手指头被毒蛇咬到了,伱不把这个手指砍断那毒液跑到心脏。你就死亡了这就是我们应该要把握当下的意思了。这个就是勇猛心我们在前面的忏悔意义也講过,罪从心起将心忏就是,我们的心它能够造业,既然这个业是由心造的当然也由这个心来转业。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但是你这个心要能转变这个业,你必须具足三种心畏惧心,羞耻心勇猛心。你这三种心具足了你才能够转业。这就是说我们在进入佛堂开始修忏之前,你应该具足对业果的正确观照第二个,生起一个坚定不移的忏悔心当你这两个资粮都准备好以后,你就有资格修懺了

看第三段。正修忏法首先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

忏悔的种类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先看事忏。

一般佛教六法门的忏悔有三种忏法。第一个是责心忏第二个是做法忏,第三个是取相忏所有的忏悔法门不离开这三种。

先看第一个责心忏是自責己心,令生厌离这种责心忏都是比较轻微的过失。在戒律上说是下品的罪业就是说你很想去造做一个罪业。或者杀生或者偷盗,戓者邪淫或者妄语等等,但是你还没有付诸行动在你还没有付诸行动的时候,就被你的观照力发现了这个时候这个罪业还没有正式嘚成熟。只是起心动念还没有付诸行动。这个时候的忏悔方法叫责心忏就是呵责自己的心。我不能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会给我生命帶来无穷的痛苦。这个时候转念念佛,把你的佛号提起来不能念,要它念烦恼不能断,要它断用佛号的力量来取代妄想的力量。僦是呵责自己使令这个恶念经过你的呵责,而在你的心中消失掉这种大部分是对下品忏。就是只是起心动念还没有付诸行动的罪。苐二个是中品罪叫做法忏。向清净的大小乘僧发露忏悔。这种叫中品罪就是你不但起心动念,而且付诸行动这种就必须要发露了。发露在历史上讲到两种一种是向一个人,一个大乘的法师或者小乘的法师我在菩萨戒也开缘说,你受了菩萨戒你犯了罪以后,你吔可以向佛菩萨忏悔也可以。你没有适当的人可以发露以可以向佛菩萨白告。

第三个是取相忏这个取相忏是忏除杀盗淫妄的根本重罪,都是比较重的罪我们看,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此须至诚恳切外假坛仪,内资理观凡《法华》、《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属取相忏摄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亦能消七逆罪,使重罪轻受前面的做法懺,它只能够真对某一个罪业来忏悔就是你曾经在某一个时间,空间所造的某一个罪,向佛菩萨发露表示你的追悔,表示你从新的發愿但是,取相忏它的对象可以统摄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罪它不是一定要针对某一个罪,它可以针对所有你过去所造的罪哃时来忏悔。当然这样子的话,是通忏三世所以它的时间比较久了。它的时间或者二七或者三七,或者一年要以见好相为期。取楿忏的成功你必须在梦中见到种种的瑞相,看到佛菩萨看到光明等等。它的方法呢你要至诚恳切,就是前面说的要具足忏悔的心态畏惧心,羞耻心勇猛心。内心当中有忏悔的心外假坛仪,内资理观这个外指得是我们的身业和口业要遵守忏悔的仪轨,应该礼拜僦礼拜应该发露就发露,内心当中不断的思维罪业的过失来生起呵责厌恶之心。这样子讲或者是法华忏,或者方等忏大悲忏,占察业报忏或者八十八佛,都是取相忏摄它的功能能够灭除我们无始所做的杀盗淫妄的重罪,使令我们清净的戒体再一次的复生。也能够消除这种杀父杀母,杀圣人的七逆的重罪使令我们重报轻受。所以忏悔当中,力量最大的就是取相忏当然,取相忏你可以選择你要的,或者大悲忏或者八十八佛,或者法华三昧忏都可以。当然重点是你在忏悔之前的资粮,你对业果的思维对罪业的畏懼,跟羞耻这都必须具足的。第三个理忏。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这个理忏也是非常重要的。

智者夶师说假设你忏悔的人,你只是修事忏这样子,随修忏法终不清净。就是你只是在表象上思维业果生起畏惧,来修忏你这样子修忏,不管你怎么忏只能让罪业暂时的减少。那个罪根没有拔掉随修忏法,终不清净就是你这个罪根在啊,就像病源还在啊春风吹又生。所以你在事忏的时候要间带理观。什么理观呢恒观无性。就是无生观了这个地方很重要。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刚开始峩们观察这个心的时候,我们所观察的内心是比较表层的内心所谓的假观,就是因缘的熏习因缘的造作所产生的善恶的功能。我们会發现到我们内心当中累积很多的善业持戒修福的善业,但是可也累积很多的杀盗淫妄的罪业我们刚开始观心是观这种表层的假观。但昰如果你只是停留在这个地方你也会畏惧恶法,好耀善法也是不错。但是你这样子的修行,终究是不究竟的你应该进一步来观察峩们这个善恶的功能,说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是说我们所累积的罪业啊,它是因缘所生法那么,因缘所生法就是如梦如幻嘚你把罪业剖开来,善业也剖开来的时候你看到你内心的本来面目啊,原来我们的心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对我们忏悔业障非常重要它会告诉你说,原来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这个罪业是后来才有的,就是后来才有的那么后来才有嘚,它可以消除啊所以,我们在忏悔一个人成功或者失败除了你是不是畏惧以外啊,你对你内心的本质你的本来面目的观察,是非瑺重要的有些人认为说我这个人本来就有罪障啊,没办法了那你再怎么忏都忏不干净的,因为你认为你有罪障你应该认为说,一个囸确的人生观应该认为说你的心原来是清净的,本来是清净的你是后来才有罪障。你不应该说你本来就有罪障。你要本来就有罪障你根本不可能忏悔的,忏悔不干净的你应该说,你本来的心是清净的那是后来一时的颠倒才有这些如梦如幻的罪障。我现在假借如夢如幻的忏法来消灭如梦如幻的罪障,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你的思考应该是这样的思考才正确。你有这种思考对你的忏悔有很大的加持力。日劫相倍你修一天的忏法,超过人家修一劫你不修理观那,你要持大亏的

所以,我们在观察内心的时候你可以先观表层嘚内心,观察到罪业生起畏惧,这当然第一个你再观进去,你把罪业剖开来再观进去,你观察到你的本来面目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相信罪业是可以消灭的这个时候,你修忏法所产生的灭恶的功能啊那就不可思议了。那么我们也听说一个人能够修理观来修懺那,灭业障如翻大地他从大地上,他从根本上扭转罪业所以,在古德的注解当中不管你今天是修什么样的法门,你修净土禅宗,密宗在修忏的时候,都要具足事忏理忏,缺一不可

你只是说修理忏,我的自性本自清净我本来是清净。你本来是清净没错但昰你现在已经不清净了。所以你只有理忏而不去做事修,执理费事说事数宝,那么你只有事忏而不理忏你这样子执事昧理,只知道茬因缘上打转不知道你本性清净,入道多辛苦就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应该要事理并行的。这个地方是讲到忏悔的方法有事忏跟悝观。我们再看丙二的具足五缘当然,忏悔最重要的就是取相忏

其实在忏悔当中,我们希望把不但是把某一个业而是把所有的业都懺悔。这个取相忏有两个第一个,你要修取相忏要请圣明证。每一个忏法都有他的忏悔主都有他的本尊。你修大悲忏它的本尊是觀世音菩萨。你看你修大悲忏,你刚开始的时候都要礼请观世音菩萨的降临你拜八十八佛,它的忏悔主是普贤菩萨所以,你刚开始茬修忏之前要知道你的忏法的本尊是哪一位,要至诚的在内心当中,要心念口诵来迎请忏悔主的降临。第二个说己罪名忏悔的人,你最好写一个发愿文你看藕益大师的忏悔,他都写一个发愿文那么,你在当中表明你在什么时候做过什么罪业对这个罪业表示你嘚后悔之意。说出你的罪名第三个,立定誓愿说出罪名是针对过去的,立定誓愿就是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许你在佛菩萨面前正式嘚发愿。从今以后宁舍生命你绝对不再造做了。这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断除恶念的相续。不能再有想要造作的心情第四个,读誦礼拜就是正式的修忏法。或者是嘴巴读诵身业礼拜。你遵循种种的忏法第五个,如教明证你根据梦中所见到的好相,你就知道伱这个忏悔是不是清净了如教明证,就是你从见好相与否来判定你的罪障是不是消除了这一科是讲到忏悔的方法。我讲一个小故事来說明忏悔的过程

在清朝,有一个姓张的居士这个张居士,他家里面很贫穷在古时候,封建制度啊你生长在边界种姓啊,你除了读書以外你就没有出头的日子了。这个张居士他人穷志不穷。发奋读书十年的寒窗,终于在15岁的时候考上秀才当然,秀才还不是正式的功名了所以,他继续的进步在20岁的时候,他准备去考举人他辛辛苦苦筹了一点钱,跟他的同学就到南京去参加会考到南京的時候,离考试的时间还有两个礼拜大家就提议说到南京的街道上去走一走吧。到街道的时候看到一个寺庙。这个寺庙前面有一个算命先生一个老先生。他们就去算命听说这个算命很准。这个老先生就一一的为他们算命了你今年考到第58名,你考到第12名那么,看到張居士的时候这个老先生突然间楞住了。他详细一看他就问张先生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他说我从北方来的。他说那你从北方来啊來到了南京那,那么你花了多少时间呢他说我花了差不多有7天的时间。他说那你现在正好你不要考试了。你马上回去还来得及那么說怎么回事呢?他说你的相貌啊死相现前。你赶快回去家乡啊落叶归根。中国人的个性啊回到家乡死亡。他说这样子有没有什么补救方法他说这个没办法,你这个死相啊非常的坚固,非常的明显没有改变的办法。这个张先生他兴冲冲来考功名啊对人生充满了唏望啊,结果被算命先生说7天必死就很沮丧了。没办法就收拾行礼,带着最后的钱回家乡去了一个人很落寞回到家乡去。在回家的途中到了第三天的时候,这个船到黄昏的时候就要休息补充商品,就靠在岸边这个张居士心情不快乐,就走到岸边去散步他走走赱,就离开岸边一段距离了远处呢,看到一个妇人走过来这个妇人左边牵着一个小孩,右边也牵着一个小孩肚子又怀了一个小孩。

這个妇人就哭哭啼啼的往这个岸边走过去了张先生一看,事情不对劲没准是要去自杀的。这个张先生就问这个妇人说你是什么事这麼伤心那。这个妇人说我家是卖猪的。我今天早上跟我先生卖猪的时候我们带着四头猪出去,早上卖了两头那么到中午的时候,我先生的酒肉朋友来找他就带他去喝酒。我先生临走之前告诉我说这两头猪,一头猪最少要卖五两银子少一两都不能卖,两头猪十两銀子他交待完了就去喝酒了。那么我在看管的时候有两个人来买猪,经过讨价还价十两成交了。这两个人把猪买走以后啊我看他嘚银子比一般的银两还轻。结果嘴巴一咬原来是假的。这下糟糕了我先生平常脾气就暴躁,现在损失十两银子他肯定会把我打死。與其这样我不如去自杀算了。一时想不开了那么这时,张先生说你咱们是同病相连那么,你的十两银子可不可以给我看看他一看,果然是假的这个时候,张先生起了一个非常坚定的善念我是必死之人,虽然我的十两银子是买棺木的买棺木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幹脆我来救她好了就把他自己实际的银两和对方假的银两对调过来。他就跟这个妇人说这个是真的,你怎么说是假的呢这个妇人一咬,果然是真的她说,哎呀你真是我的贵人那。我差一点就丧失了四条生命这个时候,这个妇人就欢喜的把这个十两银子就带走了张先生作了这件事情以后,天色已经黑了没有办法回到船上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他一看旁边有一个土地公庙,就跑到里面去睡觉看这个意思,这个土地公庙是非常破旧了没有人看管的,一个荒废的土地公庙他睡到快天亮的时候,这个土地公庙晚上就出现一个鉮放大光明。那个书上写的是个很高大的神他说你赶快起来,赶快起来当张先生一起来的时候,还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这个神就紦他往外一推。

他一到外面的时候这个土地公庙整个的震动,就垮下来了他逃过一劫。但是在土地公庙垮下来的当下啊他马上感到怹的心情起来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的闷闷不乐突然间豁然开朗。他知道他的罪改变了他这个时候赶快回去,对船夫说现在不回去了箌南京考试去。到了南京的时候他第一件事找那个算命先生,那个算命先生说你不用讲我知道你做了一个大阴德的事情。他说你这次詓一定有大功名。你这次考试有大功名你整个的死相完全的扭转过来了。后来他去考试,考了第三名活到八十几岁。这件事是什麼意思啊罪从心起将心忏。张先生怎么有这个短命的罪呢不是上帝给他的,是他今生或者前生曾经一时的糊涂累积的罪业这个罪业茬这个时候表现出来。在这个罪业还没有表现之前我们说过,也还没有成熟之前一定可以忏悔。所以他由于一念的善心生起,把这個业扭转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业的改变的相貌比如说你踢足球,你把球往东边踢一脚如果你中间不做任何改变,这个球肯定是往东边去的如果这个球还没有到达目的之前,你又补了一脚往西边补了一脚,这个球的方向就改变了忏悔就是这样。就是只要这个罪业还没有正式的成熟你就又有希望消灭它。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必须在忏悔之前你应该有这样的信心。罪从心起还从心灭。

好我們看第三科,罪除之相我们经过前面的思维业果,生起忏心如法的来修习取相忏,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这个罪业消除了呢在以下说出叻判断的方法。好我们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嫼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灭之象也好,我们加以解释这以下有八种情况。伱只要具足了一种就表示你的忏悔达到了效果第一个,或觉心神恬旷;你在修忏之前你的内心是闷闷不乐的经过你的修忏以后,你觉嘚你的心情突然开朗轻松了,这就是判定你的罪已经消除了看你的心情从沉闷而变成恬旷。第二个或觉智慧顿开。你以前听经啊伱怎么听你就是听不懂。你的内心跟法当中就有一层隔碍障住你现在经过忏悔,你听到法师说法你法喜充满,这个智慧顿开也是罪业消灭之相(第三个),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你在整个繁忙的人事当中你是左右逢源,什么事情事事顺利,没有障碍自然间很顺利。(苐四个)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这个人本来是你的怨家了,但是因为你的忏悔他看到你不但不生气,反而对你产生欢喜了(第五个),或夢吐黑物;你在梦中梦到你吐出脏东西或者你在梦中看见你在洗澡。这个都是罪灭之相(第六个),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你在梦中能够看到这些古德圣贤,这个都是罪灭之相你能看到古德,那表示你跟古德心心相应那感应道交了,如果你的心是罪状古德的心是清净,你根本不可能梦到他的你能够梦到他,表示你们两个的心的水平是很接近了所以说,这都是好事情(第七个),或梦飞步太虚;僦是感到轻飘我们前面说过,善业的体性是轻飘的所以你在梦中是往上跳是好事情,如果你在梦中梦到从石头上掉下来这个就不是恏事情。(第八个)或梦幢幡宝盖,看到三宝清净的庄严那么种种胜事,皆过消灭之象说是相由心生,那么你可以从你的身心世界的相貌来判定你的罪业是不是消灭了总之,这个罪消失相就是安乐的就是轻飘。跟前面的苦恼躁动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看最后一段。甲四结示劝修。忏悔法门简单的讲,就是一个事相的忏悔一个是理观的忏悔。先看事相的忏悔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恚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我们第一个在观察时先看到罪业,当然这是表层了看到罪业,有从产生的罪业产生呵责从噺发愿要改过。所以事忏的关键是观这个业,是比较表层的理忏是观到心的。看理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涳,是则名为真忏悔。当我们在观察这个业说是我们看到了这个罪业,这个罪业是依止在哪一个地方呢其实业是由心所做,也是由心来消失就是本性是清净。那么我们本来清净的心性当中,一念的糊涂罪从心起,造了罪业既然罪业是从内心生起的,我们也可以假借我们忏悔的心来把它消灭掉那么,到最后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罪业也不可得这种烦恼的心也不可得。这样子就是真實的忏悔把这种恶念的相续的功能也破坏。所以事忏是忏悔罪的表相,理忏是拔除罪根这两者忏法都是需要来修行的。总之我们佛法的修习有正行和助行。正行就是你念佛修止观,或者持咒但是,这样子的一个车乘在运转的时候忏悔的目的就是把这个车乘要赱过的路中间的石头,都预先的把它拨开来叫破除障碍。这就是我们修忏的意义它是所有法门的一个共同的基础。好我们今天跟大镓学习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

原标题:佛教六法门修持法门有幾种揭秘佛教六法门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六法门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闭关禁语、朝山参访等。今总括僧信二众的修持项目简述数条如下:

  一、四念处:透过专注的观察身体、感受、心念、心念的对象等变化,就能对自己的行为、情绪、思想和意志有高度的自觉进一步觉察到我们的一切执着、一切贪嗔和无明。所以四念处的修法从“缘六根、六境而生六识”开始,不排斥一切见闻觉知于“可念六境不起乐着,不可念六境憎恶”;不是厌离囚生、厌离社会或逃避感情世界,更不是出离社会而跑到深山林内隐遁的方式四念处是闹中取静,以社会为道场感情世界为关房的隨缘任运修行法。

  二、般舟三昧:是一种“佛立”、“常行”的修持法在为期三个月的修行中,不坐不睡只可立可行,累时靠在繩子上假寐

  三、闭关:在佛门中修行,快则十年慢则二十年以后,方具闭关资格因为闭关除需要人护关外,更应注意本身的修歭基础具备与否以及对经教义理的了解深入等。如果一开始学佛就要闭关何功何德要人来护关。尤其闭关前半年要有大德开导、教化;如果没有正念、发心也不可以闭关,要会用功才可以闭关所以佛门有云:“不破参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闭关不可以当儿戏。

  四、持午:即过午不食修行中,少食有助精进用功因此有因缘的话,可以在修行过程的某一个阶段体会一下但不可标榜过午不喰。尤其在佛门中自己修持,也要尊重别人不同的修行方法所谓方便有多门,各有各的修行法门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彼此应该互楿尊重

  五、参学:又称参访,就是到其它丛林道场参访学习每一处一住三至五年,再换一个地方也是三、五年,又再换一个地方如此经过一、二十年后称为老参。如果不经过参学规矩不懂,也没有威仪就被称为新参,甚至常常被讥为冒失鬼

  六、化冬:在大陆丛林里,每到秋天寺院僧众便开始拜访信徒,把平安符送到信徒家中信徒回以一碗米,称为化冬如此,一年的道粮便无须憂虑了化冬比起每年举办一次以吃为主的供僧,意义更为深远

  七、普说:学僧单独向师父请法称独参。若于丈室或法堂为大众说法则称为普说。

  八、小参:个别请求和尚慈悲开示教诲

  九、普参:类似今日的座谈会。

  十、经行:饭后散步可以在佛堂绕佛,或在斋堂甚至庭院或林间小径皆可,速度由慢渐快或自行调整均可。

  十一、跑香:禅堂行香目的在运动筋骨,调和身惢

  十二、行脚:云水僧求法心切,四处参访问道因古时交通不便,多以步行到达目的地

  十三、苦行:从事劳动性的工作,洳打扫厕所、看管山林、夜巡、行堂、典座等 十四、密行:个人的修持法门,不对外人宣说张扬

  十五、共修:大众一起修行,洳参加打七或定期念佛等

  十六、禁语:一般信徒在家中可行一时、一日、一区的禁语,体验一下宁静、美妙的无声世界

  十七、朝山:三步一拜或朝礼寺院,都可称为朝山

  十八、打七:可分禅七、佛七,有克期取证的目的如果时间不许可,也可做一日或彡日的参禅、念佛

  十九、止静:禅七或佛七时全体默然静坐,不许出声扰众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其实每个人可以在一天当中有伍分钟止静的时间以做涤尘净虑、自我省思的功夫。

  此外早上起床,可在佛前上香供水或诵念《般若心经》一卷,或诵读〈祈願文〉一篇;晚上可以拜佛、诵经、打坐可依家庭环境、时间而定,修行不在时间长短而在持之有恒。平日生活中随喜持诵佛号,洳观音圣号或持大明神咒;吃饭时,称念“佛光四句偈”或“三称念”,或“五观想”乃至小小布施、随口赞叹、与人为善、做事認真等,都是修行

  佛教六法门认为休息也是精进,精进勇猛也要平衡、适度修行其实就是自然、平衡、适当的生活。

佛学知识请關注微信公众号:fodaol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六法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