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辞工工资回执单几天到

81被浏览28,067分享邀请回答pan.baidu.com/s/1cxcLvo(提取码:nwck) 楔子我为什么写这本“书”?计划写作此“书”时,我一直为这个问题苦恼,在我花费一周时间起草好写作大纲后,发现里面充满了太多针对我曾经为之工作五年的公司——比亚迪,在管理、制度、薪酬和激励体系、裙带关系、企业文化、家文化上等很多暗面的客观描述和议论,以及哀其不幸的写实抨击。我在苦恼要不要把它们写出来,正如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我是否应该将我或有或无的裙带关系一一提及——尽管我从来没有利用这种裙带关系,获取不该得的利益。反复斟酌最好和最后的后果,仔细掂量我的机会成本,以及是否对推荐我入职的恩人产生影响后,得出一个结论:推荐我的人只是推荐我,而且公司也鼓励员工推荐,并且我在比亚迪工作已经满三年以上。就算走了,他没有任何责任。这好比举荐人才,当公司发现此人实则是个废材,顶多是算遇人不淑,抑或伯乐相错了千里马。当然,比亚迪也喜欢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招聘应届生的方式,才不管你是千里马还是废材呢,毕竟成本控制和压榨才是硬道理!我决定原原本本的还原加之细微之处的加工,以自己渺小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将近50万字的篇幅,为大家串起一个更客观更鲜活的比亚迪,从细节的生活中见微知著——这究竟是一家怎样的民营企业?它凭什么让巴菲特死心塌地的倾慕?它凭什么任意践踏员工的尊严,忽视全体员工的感受?它究竟会更加强大,还是即将明日黄花?这年头道貌岸然诸如《新闻联播》的东西看多了,难免让人动不动起人肉之瘾。我甚至担心我写这本“书”是否会被起诉,我要写的有别于市场上出版的任何一本关于比亚迪或者王传福的传记。当然,这些书其实写得相当糟糕——对于一个明眼人来说。在我写这本“书”之前,我也将这些诸如传记和管理日志的书籍一一阅读(一些精读,一些细读,一些纯粹只是翻翻,因为这些书角度不同、叙述方式不同,但写的内容千篇一律。加之我在公司的亲身体会,营养对我来说相对较少),并且在豆瓣、亚马逊、京东、当当等网站阅读了大量笔记、评论、读后感。有一个结论我毋庸置疑:只要在比亚迪工作一年以上,经受过比亚迪公司企业文化熏陶和洗礼的大多数普通员工和绝大部分管理人员,一定会形容这些书味同嚼蜡,看完一本后便可一通百通,拿去垫桌子了。我想通过我过去五年,造化弄人的复杂生活经历——遭遇车祸,和公司吵架,反复被裁员等等,来还原一个真真实实的比亚迪,而不是市面上这些颂扬比亚迪的书籍中描述的所谓“真实比亚迪”。当然,这些写作者本身无错,在比亚迪2010年到2011年没有陆续发生经销商退网门、汽车销售总经理离职、惨淡业绩以及日东窗事发的裁员门、2012年的一季度靠政府补贴才勉强盈利的惨不忍睹的季报、日深圳深夜飙车撞人案E6被撞电池燃烧事件,2012年6月全体18万员工降薪14%等一系列事件时;当他们还沉浸在F3销量奇迹、业绩连年100%增长、王传福2009年胡润榜中国首富、新能源汽车引领者、先行者、与奔驰合作发布腾势合资汽车品牌等等的光环下,谁不想为这家牛气哄哄(至少表面上看来)的公司及其掌舵者写一本希望流芳百世的传记,以期在空白的市场分得一杯羹。我不清楚他们当中究竟有多少人,为他们写作的书走访过比亚迪,甚至采访过王传福。据我所知,王传福有一个非外国记者不接见的不成文规定。当然,这在裁员门后被打破。在我拜读过他们的书之后,才发现真实是多么重要,我甚至可以大言不惭的说,他们写的书的可读性,甚至比不上我曾经一个在比亚迪工作的一个同事奉命为比亚迪写的传记,虽然后来石沉大海,好歹他采访了每个事业部的总经理,不能完全真实,至少有血有肉。但凡在比亚迪工作2年以上,愤怒或者温和而走的同事们,我想他们一定会认同我的接下来将近50万字连篇累牍对比亚迪的客观描述。有心、有爱、有故事、有理想、有情感、有愤怒、有血、有肉、有灵魂。请原谅我在部分章节,描述部分事件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违背了“客观描述”的原则,我不打算修改,我实在是太愤怒了,因为当时的情绪就是那样,那也是我在这一家公司最真实的感情流露。所以,敬请原谅!很多比亚迪的员工们在主动或被动离开时,当中的一些人也会在百度比亚迪贴吧上,留下关于“告诉你一个真实比亚迪”的只言片语,以告诫那些即将来比亚迪的应届生们,从其他企业跳槽的职员们——入职有风险,签约需谨慎。可惜百度比亚迪贴吧里充斥着太多的水军和鹰犬,很多同学没有机会看到那些帖子,导致大家都充满理想感和仪式感,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的来到比亚迪。不过也没关系,只有经历了才更加深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为了经历过程而活着的。再者呢,比亚迪的薪酬对于刚刚入职的应届生来说,总体上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当然了,这些都是公开的信息,我只是经过简单加工和整理,自然不会遭受起诉。看过有关比亚迪和王传福传记的人,应该都有所耳闻比亚迪似乎真有一个十分强悍的律师团队,我认为大家有必要在这样的认识后面备注一下:仅限知识产权。一个需要生存,还停留在借鉴和模仿基础上寻求成长的企业,这个律师团队就好比给产品披上的创新的外衣。为了生存,这就是必杀技,为了生存和活着,狗急了还跳墙呢。在其他方面所谓的律师团队,就不敢恭维了,只要你去看看他们的工号,一切不言自明。本“书”信息最大的来源,是我在比亚迪公司的经历以及和同事们、工人们的谈话。由于造化弄人的生活经历,我的手机里、QQ上保持联系的人不少于500人。素材是不缺的,针对一些可能会给比亚迪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问题,我会找尽可能多的人,最了解、最接近事实真相的人进行核实,以确保它的来源不至于太离谱——在这里很多“不太离谱”的所谓谣言都是真相。这么多年,比亚迪已经有意无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任何即将发布的坏消息都事先通过小道消息放出来,以试探员工的反应。反应不强烈的,或者只是一小部分人反应强烈的就直接发布;反应大的再缓缓,再反复通过小道消息流露出去,来试探员工的神经和底线。最后形成“坏消息都是真的,好消息都是假的”共识。因此,我文中涉及的很多“捕风捉影”的事情,很多应该都是真实的,只是我一时无法证明而已。要相信,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正如比亚迪裁员门发生后,新浪微博博主“比亚迪内幕”发布的那些消息也未必全是假的,私下我也跟她有过沟通,更是佐证了我的想法。如果做到这些无法规避比亚迪仍然起诉我,我该怎么办?凉拌。我之前的计划是直接出版实体书,现在想想应该在网上贴一贴。在比亚迪裁员门中,虽然我就是雅鲁藏,虽然比亚迪公司第一时间找到了我(暂时不考虑他们是否侵犯我的隐私)。公司高层考虑到我一些不幸的经历,总体上没有太为难我,毕竟这虽然是导火索,但我并非主观上有意,但并不代表我会对公司的做法感恩戴德,否则我也不会写这本“书”。当“雅鲁藏”成为暴风眼,我有幸认识了几十家媒体的记者,在和《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等一些媒体记者聊天时,他们不无感叹:“比亚迪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并且为他们曾经给比亚迪写过很多歌功颂德的文章感到自惭形秽和唏嘘不已。其实本无可厚非,内部人都不一定看到明白,更不用提外部人能够看的透彻。他们虽然也会经常接受比亚迪公司的邀请去参观,但除了看到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流水线装配管理流程,以及很多文过饰非的讲述,他们还能感受更真实的什么呢?当然这也正常,有哪家企业会给参观者自揭其丑呢?他们同时感叹市场上的传记写的太水,想到他们这批资深记者都一知半解,我认为我有必要写一本更加真实的关于比亚迪的书来。获得他们的鼓励,我的信心更足了。自然,我对写作的兴趣必不可少,在此之前我也写过六本未出版的小说进行写作练笔,并且在日在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组织的旅游发生车祸,女朋友截肢后,我也跟部门打了一场不下于15万字的笔仗。兴趣坚定了我的毅力,车祸遭遇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就像比亚迪曾经推出的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一样,怀揣着强劲的心,我上路了。现在来看,它的性能可能是不稳定的,但我的心持续强劲。五年意味着什么?王传福研究生毕业,在社会上各个研究机构和公司混迹了五年,毅然决然下海创业,创办了比亚迪。这个我要佩服他。在比亚迪生活了五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比亚迪长期干下去,虽然推荐我的人、我的父母劝我耐心干下去。并且考虑女朋友小马截肢后的境况,无疑在公司继续工作下去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车祸后,小马对公司的厌恶甚过于我,而她所在的事业部深圳地区所有部门在日也被宣布解散,这也逼得我们没有办法再继续待下去。并且,在王传福提出2012年公司各事业部实行经营承包制后,看到他们部门经理一个个出逃,我严重怀疑这个事业部能否健康活下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更加坚定了我原先的想法。虽然也可以在比亚迪获得工作的理想化生活:开比亚迪车、买比亚迪房、找比亚迪的对象、生比亚迪的娃,上比亚迪的学校,就差接替比亚迪父母的岗位了。可是性格决定了我的选择和理想,并且在比亚迪五年三次被裁员的经历,眼睁睁看到每次危机中,公司都可以毫不犹豫抱着“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态度冷血的抛弃你,使我没有任何的眷恋。这也是我至今对它没有感恩戴德的原因之一,它做过的缺乏良知的事情太多。在比亚迪,这种理想化的生活,有时候显得荒诞而又可笑,甚至成为年轻人的负担。我的理想是做一点能够全面发挥自己能力的生意。从车祸以后我陆陆续续看了很多的传记和互联网相关的书(包括但不限于),我平均以两周一本“书”的速度来阅读汲取知识,我对阅读如饥似渴,这些书更加巩固了我的理想和对未来目标的坚定。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比亚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些也是导致我写作此“书”必不可少的原因和动力之一。没有那么多阅读的积累,不可能写出这么多的文字,没有对阅读的饥渴,也不会查找、收集、整理那么多有关比亚迪的资料和尘封已久的帖子。有些虽然百度上无法检索,所幸还有google,感谢google!我曾经在微博上引用过一段话: 55%的企业家在29岁之前就创业了,近60%的企业家说创业之前在企业干过,33%说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对创业成功很关键。45%并未出售过公司股权,而33%认为最大的挑战是融资,76%认为远见是最重要的品质,73%认为是热情。在我刚毕业来到比亚迪时,我就给自己规划了两个五年计划,第一个就是在公司工作五年,尽可能多的毫无怨言的尝试从事不同的工作,认识不同的人。这个目前来说我基本达到了;第二个计划则是开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挣钱养家、造福于民的小公司。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对市场中的一些利基市场的种种预测的应验,又再次给了我无比大的信心,哪怕为了失败我也要去闯一闯,我可不想在一个未来在哪里都不明确的企业里养老——况且,耗到养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至少你得隔三差五的经历经济危机、裁员和降薪,不时的疏通各层关系,忍受着艰难无法加薪、晋级,甚至降薪、降级的痛苦。当第五年到来的时候,回顾过去、总结过去,我认为我有必要出发了。当你学习了很多,经历了很多,还在原地踏步走,甚至你的领导的那些理念,你已经无法认可。为什么要这样被折腾,为什么甘愿忍受不是被折腾就是在被折腾的路上郁郁而行呢?自视轻狂的人,应该去外面经历暴风雨。不畏艰险的选择,义无反顾的前进,才是人才生存和优胜劣汰的法则。我曾经在这里努力为梦想奋斗过,可是蜘蛛网的关系让我落败;我选择重新上路,重新选择部门,去汽车销售公司淘金。我依然凭着良心和做人的准则继续为梦想奋斗,当一切还顺利,梦想很光明的时候,一场车祸让身边一切的人开始模糊,也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比亚迪公司的冷酷无情和那些权利关系交织带来的冷漠和漠视,再次让我失望。在我于失望中期望诉讼可以尽快结束的时候,汽车销售给了我吃奶的最大的阻力;在我决定放弃不和汽车销售公司和相关领导纠结的时候,比亚迪公司把我们裁员了。还是那么冷漠,那么无情,那么自私,那么随意践踏人的尊严。大家愤怒了,裁员门爆发了。我爱过公司,我为它努力奋斗过,也曾和它并肩前行过,可一切都以痛苦和失望结束。让你认为你为它奋斗是应该的,你和它并肩前行是自找的,而回报是否给你,完全是他的权利。基于这些,我认为我有必要写出对它一切的爱、狠、恨。关于这本“书”,我在2011年年末就开始构思,整个构思花了一周时间,写了2万字的写作大纲。正式动笔是在2011年11月,进入写作状态后,我每天下班后除了做饭,其他的事情都是在写作,我以平均每天一万字的速度奋笔疾书。我实在太激动了,我对这个公司实在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了。历时半年,整本“书”差不多在2012年4月完成初稿。可是比亚迪变化的速度——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大大超过我写作此“书”的速度,几乎每天都有新情况出现,尤其是进入2012年5月之后,比亚迪公司发生了层出不穷的事情。几乎每个新情况的出现,都是我认为有必要在此“书”中对之前的叙述进行补充的,同时也更正一些之前表达的观点和论点。因此,我不得不一遍遍修改有关此“书”的感情基调、语句的表述以及增删相关事件,完善结构。各位现在看到的版本,是小马修改了两遍,我于2012年12月修改了第四遍之后的样子,前后历经一年多,期间的痛苦不为外人道也,可能还会有很多挂一漏万的不足之处,敬请谅解。我以这本“书”向《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剧本的完成致敬。在写作此“书”时,我同时在看一位美国作家何伟(英文名:彼得·海斯勒)所著的《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江城》、《甲骨文——游走在中国与西方之间》,阅读结束那一刻我更加领悟了我写作此“书”的更大意义,虽然达不到他的写作高度,但他以小见大的手法值得我学习。可能在比亚迪公司我有很多话说不出来,毕竟还有那么多怀着理想和希望的同事们在公司生活和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工作。每当公司喊着新能源的口号,他们都会精神饱满、热血沸腾;每当公司上市一款新车,他们都激情饱满的呐喊、宣传,在微博上转发。辞职后,我觉得我应该更客观的看待问题。写作此“书”,让他们至少心理上有准备,画饼式管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小部分富裕,大部分人永远沦为金字塔基座下的奴隶。我希望本“书”可以让他们更清醒的看清比亚迪、看清生活、看清这个世界。我便有了写这本“书”更大的勇气和胆量。我希望这本“书”能给阅读的人带来什么?每天夜里,怀揣着巨大的毅力在写这本“书”,偶尔也会陷入疑惑当中。写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呢,值得我花这么多时间去计划、构思、筛选、整理、查找大量资料,很严肃的思考着书的叙述结构和叙述方式,这可以用兴趣二字就能概括吗?这本“书”写出来有什么价值呢,首先对于一些人来说它是负面的,缺乏任何的激励性,甚至更多的人看了可能对比亚迪公司产生更多的失望,抑或成为一个愤青。当然,不排除也会有一些人看了之后咒骂我甚至人身攻击的。让比亚迪名誉扫地,这又是我想要的结果吗?当作一本小说来看,又完全的不具有趣味性。那我同一个怨妇又有什么不同,只会到处给比亚迪泼粪?倘若真的如此,估计少不了会有很多水军围攻我,我无异螳臂当车。比亚迪员工最高峰时接近20万,而员工工号已经到了150万,离职率之高,在此不作分析。在这些离去的人中,有很多对公司失望的人,君不见很多人为了离开这里,不惜赔偿公司2万违约金的吗?也有很多有抱负不得不离开的人,这些前仆后继进来,又陆续离开的人写了很多零碎的,针对比亚迪各个方面庖丁解牛的文章。他们文笔相当好,写的想当出彩,或犀利、或愤怒、或警醒、或洋洋洒洒,但每个字都透露出他们对公司的深爱,否则也懒得去敲那些字,否则在这个冷漠的连老奶奶跌倒都要思考半天是否去扶的社会里,别人爱上当不上当,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针对特定环境遇到的特定问题也分析的相当到位,一些人的精彩大文,废了很多力气被我从网络上挖坟般挖到,我在此“书”中也会一一引用,也算是祭奠他们曾经对公司的一往情深。同时,对于他们的辛勤付出,一并表示感谢。在五毛满天飞的今天,这些都算是珍贵的出土文物了,虽不知这些具体出自谁之手,但我完全能够理解深藏他们心中有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基于此,倘若仅仅是泼粪,也不用我来做了,大家直接去百度比亚迪贴吧看看,马上就能获得快感,一晚还不止一次。写作此“书”,我并非让比亚迪名誉扫地,没有必要,也没那个意思,毕竟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民营企业成长起来,确实不容易,是在夹缝中艰难的求生存,尽管在一些地方做的无耻了点,但与周遭的市场大环境也有不小的关系。因此,这不是我想做的,我可不想成为“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人,也没能耐成为那样的人。比亚迪也确实比巴林银行牛逼,裁员门搞的公司人人自危、血雨腥风近乎到了文字狱的地步,比亚迪依然皮糙肉厚,屹立不倒。面对记者的围追堵截,依然轻松淡定。咱不干这个事情,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客观的说,比亚迪在教我成长的地方确实待我不薄,它也确实无愧中国最大的“应届生培训机构”的招牌,总心甘情愿的做着为别人作嫁衣裳的事情,它无怨无悔。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招进来的有经验的社会管理人员,也是别的公司培养的。人才的流动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把握一个度就好。”所以,为别人作嫁衣裳是他们心甘情愿并且乐此不疲的。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对公司这种行径,各位看官有必要在脑海中标注一个大大的问号,后续我会给你解答。不过,沦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确实不是企业长远发展之大计。这么无休止的折腾下去,只是让政府赚取了税钱,却不见得能造福于民。正如比亚迪的裁员门,我们可以接受比亚迪裁员,我们完全无意做损害比亚迪名誉的人,也不愿意被竞争对手利用。我们不能忍受比亚迪公司的无耻、冷漠、自私和侮辱,甚至对员工屡次罢工抗议的漠视。它可以没有底线,但我们有我们最后的道德准绳。这不是当时大家想要的,自然也不是我想要的,别人有权利漠视规则,但恪守内在的准则是我做人最基本的良知。极炫耀处,即衰落处。当一个社会针对同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不同的声音,哪怕是轻微的声音,注定是危险的。比亚迪正是这个最鲜明的写照,尤其在裁员门爆发之前,就连员工个人发微博都要横插一杠子强加管制,一副强奸员工言论自由的奸相。因此老天用一条微博引发的裁员门报复了它。让它明白长期漠视员工的利益和举动,出来混的,早晚是要还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员工起诉比亚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时代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希望给喜欢比亚迪的消费者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给投资者一点别样的精彩,看清楚数据背后更真实的现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个意义之一,使各位读者能够见微知著。2011年在比亚迪G6新推出时,我负责此车的公司内部培训和宣传,有一日在汽车博物馆遇到一位自称比亚迪股东的香港年轻人,很谦虚的向我们询问、了解新车的各项知识。后来,在2012年2月,比亚迪召开全国经销商商务年会上,在汽车展厅新车F3速锐旁,我再次见到这位股东,他还带着他的父亲和母亲,满脸的激动、兴奋和喜悦。在其位谋其职,当时,他问了我多次关于新车技术究竟如何的问题?我也只能敷衍回答,但至少确保他们听了喜笑颜开。在这个国度,做股民不容易;做散户更不容易,做比亚迪的散户更加的不容易;做比亚迪的股东,来公司看了公司的产业和新推出的汽车,依然被蒙在鼓里或只了解冰山一角的股东更伤不起。并且类似那位自称是比亚迪股东的,对比亚迪股票充满激情,收藏每一篇有关比亚迪报道的股民我还接触过几个。当时,看着那位股东我于心不忍,可是我不能说,现在我觉得可以了。给后来的应届生们——这或许是我这本“书”写就的最大期望,毕竟比亚迪“骗”了那么多应届生的青春和汗水,也吞噬了绝大部分人的理想。尤其是2012年7月,当我看到又一批应届生走进培训学院大楼,我更加感觉有责任有义务写这样一本“书”。因缘际会,我在汽车销售公司搭上比亚迪截止目前最后一趟快速火箭,接待了部门入职的近300位应届生,并给他们长期开展培训,对他们的心理也有所了解。当他们下市场半年后,你再跟他们聊天,你会发现他们进步神速,尤其是跟入职时相比,绝对不是同一个人。他们学到了很多,人也学的很是小坏,甚至公司其他IT事业部女生找对象一听说给介绍汽车销售公司的对象,立马退避三舍,就清楚这里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进化成什么模样。他们成长了、成熟了,但唯一不满意的是一律没有挣到钱。感叹当初画的大饼依然还在,但就是触摸不到。甚至一部分人不但没有触摸到大饼,还赔了不少大饼。甚至一些应届生兴高采烈,过五关斩六将闯进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就被告知“准备5000元左右的现金,自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被近乎恐吓的吓走了。这是硬币的正反面,需要你去选择,无可厚非。但公司不会告诉你这些,它需要敢于冲锋陷阵不惜性命的人,它只需要给你画理论的大饼。后来,这拨人陆续被裁员后,有个同事在告别邮件中直接写到:领导画的大饼太大,肠胃不好,无法消化。这是如何的讽刺!我希望给大家一个客观的比亚迪,告诉你一些极容易被忽略的背后。当然,这绝对不是一家骗子公司,也不是传销机构。比亚迪不会倒闭,尽管比亚迪现在停止大批量招聘应届生。但它有着所谓前景光明无限的太阳能、储能电站和电动车,它大批量招聘的大闸还会拉开。我希望能够给那些始终对绿色环保事业充满向往和期待,而愿意来比亚迪的应届生们一个必要的善意的提醒。任何光明的公司都有陷阱,被阳光照射的背后必然有阴影,更何况我直接不看好比亚迪太阳能,间接不看好比亚迪储能电站。对身边的同事做过一些调查,他们当初选择进入比亚迪的原因大致如下:1、比亚迪开出的针对211、985重点大学毕业的应届生工资很优厚,并且还有福利房、话费补贴、优惠的亚迪村。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生,这无疑十分具有诱惑力;2、对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十分崇拜,在全球获得前三的成绩。寄希望能够学到很好的技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结果这些知识都为跳槽做了充分的准备;3、源于对王传福的个人崇拜,尤其在王传福获得中国首富后更甚。F3的销量奇迹,大家有目共睹。一些安徽人来到比亚迪此点显现的更明显,王传福似乎成了安徽省无为县的神,认为给老乡打工是尤其十分自豪的事情,在跟别人聊天时,谈资也增加不少。写自己的老乡王传福及其“大而不伟”的公司,我也感到自豪,虽然我写的这些可能并不体面。我崇拜王传福吗?本“书”最后一章告诉你我眼中的王传福。其实在写这本“书”,我有一个最卑微的希望,愿有一天我的书,能够轰动能够出版能够使只专注技术书籍的王传福凝神屏息阅读一番,拍桌子也好骂娘也罢,都无所谓,让他明白至少有如我这么一批时刻关心比亚迪,并勇于痛陈比亚迪是非的人,曾经在比亚迪生存过,没有混工资没有混他的一日三餐,没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吃大锅饭没有碌碌无为。同时,并让他感到幸福和温暖。古魏征有《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王传福做到了吗,他的下属做到了吗?建言献策也好、寻医诊脉也好,希望对比亚迪公司有一些帮助。我即将展开的那些大多数问题不光我个人能看到,我相信那些上层管理者也能够看到,可惜看到并愿意去改的人究竟有多少,这是我对比亚迪感到痛心的地方。比亚迪现在发展的很顺利吗,真的一点问题没有吗,恐怕不是。也许,我们看到的问题,王传福他也能看到,但无力改进、抑或认为不是问题或者根本不存在;抑或,我们看到的问题,他能够看到,并尝试努力去推行,但传达出了问题,最终无疾而终。原来一个独裁专断的人也无法解决信息不流畅的问题,否则我也不会一直发现那些许的问题仍然存在,得到改善的微乎其微,连“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都没有达到。在比亚迪,我的工作岗位不停轮转,我清楚这源于我的性格和我变幻莫测的遭遇以及糟透了的世界经济,所幸我没有颓废。愿这本“书”给大家带来一点积极的生活意义,愿仍然在比亚迪生活的同事、曾经的领导们和不相识的朋友们生活乐观,对前途充满希望。愿这本从内部人的角度,以真实而诚恳的态度写就的书,能够填补市场上许多关于描述比亚迪书籍的空洞、和宏观背后冷冰冰数字的苍白,能够给大家带去一点温情,让你看到一个更加有血有肉鲜活的或许黑暗、冷漠、自私的透着些许温暖和关怀的比亚迪,让身在比亚迪的比亚迪人看了也不至于枯燥,原来比亚迪里也有这么多有趣的不为人知、不为外人道也的吊诡、趣味之事。日,我来到上海。日,我进入比亚迪上海基地工作。日,我从比亚迪深圳基地辞职。这五年多一点的时间,我在比亚迪工作、恋爱和畸形成长。我爱好写作,我认为我有必要把这五年多的经历写下来。顺便,超越我曾经的写作记录——文体、速度、字数。纪实文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等),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我本着这样的原则前进,做到尽可能的客观。同时,谨以此“书”献给还在工作的、即将辞职的,已经离职的,等待入职或打算面试的与比亚迪曾经有染、打算有染的150万比亚迪同胞们!不论别人说这本“书”是我的牢骚或者埋怨,还是我自己所理解的故事性评论记述,我就是想做一个针对比亚迪的扒粪者,也希望可以涌现出更多的针对这家公司的扒粪者。首先,提醒各位:扒粪有风险,进入需谨慎。我之所以作这番说明,并不是为了要进行辩解。我写这本“书”时,一开始就问自己写书怀着什么动机,动机有很多,但辩解并不是其中的一个。我并不期望我的叙述是全面的和最终的,我的目的一直是追踪这一时期的我在比亚迪经历的演变,记录下变化的世界是如何塑造一个企业,以及企业里一个人的生活的。书中的叙述与诠释,一方面是为我的情感所左右,另一方面也是我所接触材料使然。某种程度的偏见是有的。我喜欢偏见,以抗拒“认同”,可怕的“认同”。我对比亚迪的恨,源于我曾经对它饱含同样的爱,只是一些领导破坏了它在我心中的形象,但他们也是比亚迪的一部分。不好的,我们要心怀诚意的批评;好的,我们要不吝语言的赞美。那么,我相信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一个人的故事,也许构不成一个时代,但可以折射历史的风情。是为楔子。以下是此篇文章的目录:目录楔子我为什么写这本“书”?五年我希望这本“书”能给阅读的人带来什么?第一章、去上海第一节、我为什么来到比亚迪第二节、初出茅庐入职记第三节、暖冬:经济大繁荣第四节、金融海啸来了第二章、深圳,深圳第一节、第一次看海第二节、操蛋的生活第三节、异乡的爱情第三章、到汽车销售去淘金第一节、汽车销售初体验第二节、阴差阳错的远航第三节、培训、传销还是画饼第四节、车市大丰收:飞上九重天第五节、一场车祸引发的人心晃动第四章、巴菲特和裁员风波第一节、大风起兮裁员喽第二节、画饼3.0:暴风雨的前夜第三节、裁员风波始末第五章、年终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第一节、四流企业卖产品,五流企业卖苦力第二节、让管理飞起来第三节、激励爆米花第四节、企业“假”文化第六章、这五年第一节、后侯雁时代第二节、我眼中的王传福第三节、走了37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亚迪工资分三批到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