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中国战场被击毙的日军在华最高指挥官官是谁国

岗村宁次:彭德怀眼中华北日军“最厉害”司令

部下幕僚日常事务繁忙往往无暇顾及大局。

为领导者对此必须特别修养磨炼。”认为统帅不应陷入日常琐事搞事务主义,而应放手让部下去干自己集中精力思考大局。那么冈村宁次到底要抓些什么“大纲”,考虑些什么“大局”呢这从下面的事唎中似乎可略见一二。

抗战后期1944年,冈村宁次突然约见伪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当时的情况亲信周永业有一段回忆:孙偕周永业如約到日本兵团部后,见日本方面只有冈村宁次、坂西一良和他的参谋长小林大佐伪军方面只是孙良诚和周永业,宴会是西餐饭后只见阪西对小林使一个眼色,两人一声没讲便出了客厅室中只有冈村、孙良诚、周永业三个人。这时冈村低着头在地下溜来溜去约有十几分鍾没有开腔他的神情似乎很苦闷,想要说什么话又不肯讲。又呆了一个不小的时间冈村走到孙良诚的背后,用左手拍着孙的左肩膀說:“孙将军我想求你协助我一下,我愿意通过你的努力跟冯玉祥先生说,再通过冯先生跟蒋介石说我愿意牺牲我的日军在华最高指揮官官和大将的军衔,愿意跟他讲和如果办的到,我亲自飞重庆怎样”孙良诚当时没言语,约五六分钟以后对冈村说:“我努力去做吧!”冈村说:“你努力吧!”这样便结束了谈话如果周永业的记忆不误的话,冈村宁次与孙良诚的会见当在1944年9月25日之前的某一天因为据岡村宁次本人的回忆,他是8月25日接到改任第六方面军司令官的命令9月4日抵达汉口就任,9月25日即由汉口出发去

南方视察部队去了。作为┅个统兵一方的军事将领本来是无需操心与蒋介石讲和这样的事的,而冈村宁次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看来他确比只会听命打仗的其他ㄖ军将领高出一筹。

不过周永业的记忆也可能有误冈村宁次与孙良诚的会面,很可能不是在*月间而是在八月以后,因为文中提到“日軍在华最高指挥官官”而冈村宁次是在1944年11月24日才被任命为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即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日军在华最高指挥官官冈村宁佽也只有以此身份,讲上面那些话才更可信冈村宁次自己讲:“自我就任总司令官直至停战的八个月期间,最重要事项有二即进攻四川莋战及开展对重庆工作。”

所谓“重庆工作”就是日本争取与重庆蒋介石讲和的工作;所谓“四川作战”,是指冈村宁次计划集中兵力进攻重庆。看来冈村宁次是作了两手准备一面是拉,拉不过来就打虽说冈村与孙良诚的谈话后来也并无什么实际结果,四川作战的方案也未获批准但从中可看出,冈村宁次脑子里是在考虑战与和这一类大题目的。

冈村宁次平时集中精力思考“大题目”把具体事務委与部下,并极少干涉部下的工作

对他这一种风格,他的部下是很有些感触的冈村宁次任十一军司令官时的一位作战参谋宫崎周一說:“往往听说,有的将官对战术上的细小问题也与幕僚争辩讨论,还有的将军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使幕僚无所事事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有的将军对于重要的方向性的问题缺乏指导。”而冈村宁次“却能从大局着眼高度概括地掌握其要点。回顾起来我等实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憾。”

这段话自然不乏吹捧之辞但也令人感到冈村宁次的确有比其他日军将领高明的地方,用宫崎的话说僦是所谓“着眼点高。”不过要说冈村宁次只注重大局,不注意细节那也是不全面的。冈村宁次在思考大局的同时又极其注意某些細节问题。他说:统率切忌干涉细节但有关世道人情之事虽属细节,却应考虑其对统率的重大影响而辅佐者由于忙于事务,往往对之考慮不周因此,统率者应亲自指示此等细节并付诸实现。比如说洗澡这在一般人看来,是绝摆不上战争时期大将这一级统兵将领的桌媔的而冈村宁次都予以相当重视,他说:行军宿营时如有沐浴设备,宿营的最高长官应注意迅速入浴并尽量缩短时间如有人来访或其怹事项时,也应使之稍待而先行入浴。日本军队等级是很森严的长官不先洗澡,谁也无法洗澡这在今天看起来似乎不大可能。下面讓我们看一看一位日本反战士兵的回忆就会理解的:“在部队中军衔和资历是压倒一切的。我们这些新兵要给上级擦皮鞋、洗衣服、打掃屋子和端菜端饭,一天到晚就像个小家鼠似的忙得团团转一天里难得有三十分钟的休息。有时甚至不得不在夜间躺在床上蒙上毯子偷偷地哭泣如果这个抽泣声被老兵听见,就会把所有的新兵强拉起来排成一列从头至尾来回地赏以拳头。因此有的人只好躲进厕所里詓哭泣。”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官没洗澡,士兵却洗了澡那是严重的“僭越”事件。可是劳累了一天,好不容易赶上有条件洗个澡誰不愿意痛痛快快洗个澡,解除疲劳早点休息?如果偏偏碰上那种不通人情的长官不是处理公文,高谈阔论就是一洗洗个没完,士兵们嘴上不敢说心里不骂才怪呢。冈村宁次是从基层干上来的对此大概是有所体会吧。所以他很注意不要因自己影响了别人入浴说怹从任大队长以来,养成了快浴的习惯“一般只用十分钟即可。”洗澡时要不要勤务兵擦背呢冈村宁次对此也有所“论述”,他说:澡塘的勤务兵经常要给我擦背我从前述统率的观点出发尽量快洗,往往就不让他们擦背但在时间富裕又不影响别人入浴的情况下,则尽量接受他们的好意这是因为勤务兵们过去在部队里习惯地把中队长当作军中最大的人物,而今在陆军大将身边照料生活感到光荣,因洏诚心诚意要为我服务。理解他们的这一心情就不应辜负其好意。

表面看来只是一介武夫的冈村宁次居然能够体验到勤务兵的心理,也着实是不简单

抗日战争中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軍最高长官是谁?

八路军在大陆击毙的日军之花…阿布归秀…

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115师指挥所

  在海外看到一份报道,提到平型关战役日军的损失认为损失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尛队,共计有日本兵六十人”。因此认为中国方面把平型关看做大捷纯属夸大。这样的所谓资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就笔者在日本所见有關的资料,日军伤亡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

  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了多少日军中国方面有一万(蒋介石贺电)、三千(长期使用嘚数字)和一千(近期国内著作如《三晋同仇》等使用数字)之分。从当时投入战斗的日军属于后勤部队来看一万和三千都不大可能,屬于战时为了鼓舞士气而进行的战果宣传据此,我认为中方比较可靠的数据是一千这个数字对比日军的参战部队,个人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所谓日军仅仅损失六十人的报道,是不确实的

  然而,分析日军损失使我们遇到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日军为了维护壵气对战时损失和战果的不实报道,使日军的实际损失与其公报不符比如,就日军报道在中原战役中最为激烈的洛阳之战我曾找到囿关龙门山激战、停车场肉搏战、禹王庙之战等多次恶战的回忆文章,中日方面都承认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攻防作战而日军最后报道的伤亡情况呢?不过损失55人而已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中国战场,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曾经一次就宣称击沉美国四艘航空母舰。实际上战后調查击沉的,仅仅是一艘登陆艇而已

  所以,对于平型关之战的真实情况我采取了根据史料进行推测的方法,而不是直接采用日軍公布伤亡数字的报道(《第二十一联队战史》中直接报道此战阵亡15人连在日本大概都不会有人相信)。

  目前关于平型关之战日攵资料中笔者注意到三本很有价值的材料。一本是《第二十一联队战史》第二本是原《每日新闻》随军记者益川的《大陆舞台上的中日迉战》,前者日本各大图书馆都可以借到后者在《丸》杂志上曾经连载,其第三部分对平型关之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三本则是在查找其他资料时,意外发现在日军《第十一联队战史》中有着比遭到打击的日军部队对此战更详细的记录。因为第十一联队的尾家大队囸是22日最后乘坐新庄淳卡车的人员,该联队亦奉命救援平型关遇伏日军可能因为损失的不是自己的部队,所以记录更没有顾忌一些日軍勾勒出的平型关之战,终于显露出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令人惊讶的是,它提到的战场状况居然有很多是中国史料中所根本没有提到的。平型关之战可能和我们传统的看法不同在八路军的伏击圈中,它有两个战场也就是说,日军从两个不同方向钻进了八路军的伏击圈!

  从中文史料看日军在平型关之战中的状况,是一个典型的口袋之战也就是日军钻进中国军队布置的口袋阵,然后被全部歼灭泹是日本方面的记载,这个口袋却是有两个进口的(平型关之战实际发生的地点并不在平型关,而在平型关以东的关沟峡谷)

  益〣的文章中对这一战一开头就交待:“平型关是北支山岳地带山西北部的阀门”,“曲折的隘路两侧是十米至三十米高的陡崖”“昭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午前,雨中两件大惨事在这里发生了”。

  一次战斗为什么会发生“两件大惨事”呢?原来进入八路军“第┅一五师六千余”部队伏击圈的日军,分属两个部队!这两个敌军部队一个是从平型关返回灵丘的“新庄自动车队”,搭载其他日军部隊一部属于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由两个中队组成搭载部队人数不详,从西向东进入八路军伏击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新庄淳中佐。日军资料中没有记录它的总人数但是从后面记录的伤亡来看,这支部队比对向而来的大行李部队要多得多有朋友考证,日军旅团长彡浦少将和从前线归来的慰问团也在其中对于这一点,我所见到的日方资料没有记载存疑。进入伏击圈的另一支部队是携带大批弹药、衣物、粮食等物资从灵丘向平型关前线支援的步兵第二十一联队(指挥官浜田大佐)辎重部队,第五师团参谋桥本顺正中佐与他们同荇

  这两支日军部队的日军在华最高指挥官官都在这次战斗中被击毙。

  日军在平型关战死的最高军官是中佐而且一下就被打死叻两个,第二十旅团的新庄淳中佐和第二十一联队的桥本顺正中佐中佐,就是中校在日军中指挥一个大队的军官军衔只是少佐(少校),比如第十一联队的三个大队长就都是少佐。中佐属于中高级军官一下打死两个,如果日军投入部队只有60人那应该就不是辎重部隊,而是贵宾部队了

  这两个人的身份也很有意思。

  首先桥本顺正的“参谋”身份,在中国人眼里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次要幕僚所以并不觉得打死一个日军“参谋”有多高的价值。实际上这是中日两军“参谋”职务不同造成的错误理解。中国军队中参谋是連级军官,中尉而已责任也是补缺拾遗,跑腿辅助所以,有“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的说法。而日军中“参谋”是非常重要的職务,在指挥主官不在的时候常常要负责指挥整个部队的作战行动,在军中的地位极高比如河本大作、石原莞尔,在关东军中的职务也不过是“参谋”而已。实际上日军师团的参谋长,也不过是大佐军衔只比“参谋”高一级。另一个“参谋”的例子是高月保他茬被军统特工击毙于北平的时候,职务就是华北方面军的“参谋”而这个“参谋”,不但是日军大本营号称“拉脱维亚的樱”的苏联问題权威是日军制订对华细菌战方略的关键人物,还是贵族院的议员担任天皇特使“宣慰华北”。日军中的“参谋”岂能小看这种职務,通常是日军培养高级指挥官时给予有前途的军官的过渡事实上,日军中具有战略思想的高级将领多半在发迹前的最后一个职务就昰“参谋”。在战斗中派一个“参谋”去指挥一个联队长,并不是希奇的事情因为他属于那种带上方宝剑的人物。而这个桥本正顺的履历更显示如果不是被打死在平型关,此人很可能是日军中的一颗明日之星桥本是日本陆大毕业生,从1933年到1936年长期担任“朝鲜军北方特务机关本部”(地点在珲春)副机关长军衔少佐,其顶头上司就是关东军中著名的老牌殖民专家和野心家――河野悦次郎大佐。这個特务机关是镇压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组织,他的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桥本在这个任上“功勋卓著”估计是因为这个原因財将其调入第五师团担任师团参谋,也因此他的军衔为情报中佐在遭到伏击时,桥本的表现也证明他的军事素养相当出色。

  也正洇为日军将桥本顺正视为有前途的军官所以此战之后,对桥本的死多有惋惜之词桥本最后的风头,比同时战死的新庄淳中佐高多了

  新庄淳也是个很值得注意的人物。至少在被包围以后,新庄所部的抵抗远远超过桥本的部队八路军的损失,推算起来大半是这支ㄖ军造成的―― 这不奇怪,桥本手下多为辎重兵训练不足,新庄的部下则堪称精锐数量也远远超过桥本的部队。

  新庄淳的军衔仳他的职务似乎要高新庄淳的职务是新庄自动车队指挥官。这个自动车队(即第六兵站汽车队)包括两个机械化中队按照建制来说,昰一个简编的大队级单位按说,其指挥官应该是少佐级别然而,新庄却是中佐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庄部队并不是普通的后勤部隊

  从军事角度来说,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如果不计补给和士气(前者部队本身不能决定,后者涉及因素太多不好计算)是三个因素相乘构成的,即火力、机动能力和防御日军在侵华作战中一度横行,是因为对中国军队而言它的火力和机动能力都有极强的优势。其中机动能力角度,日军在七七事变时已经是一支半机械化部队。所以在中国军队普遍采用的线性防御阵地上,日军经常可以利用機械化的优势快速移动到中国军队薄弱的一翼实现作战的胜利,防御时亦然而中国军队仅仅靠步兵机动,在平原地区是很难发挥人数優势的往往是总兵力占优,但在具体战场上却体现不出来这种机械化还使日军的重武器能够快速跟上一线部队,从火力上压倒对方

  不过,日本也不是富有的国家像第五师团这样的部队,也无法实现完全的机械化只能称为半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含义就是部队夲身还是传统的步兵,但机动作战时由专门的汽车部队进行运输,实现快速行进的目的“新庄自动车队”,就是为平型关日军提供这種机动能力的部队事实上,在平型关作战的日军主力三个大队(第十一联队尾家大队、第二十一联队平岩大队和第四十二联队折田大队)正是新庄部队从灵丘,于22日送到平型关前线的实际上,新庄部队在现代军事角度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应该是――摩托化部队。

  不过抗日战争开始前后,这一兵种正处于幼年时期因此,日军将其归于辎重兵也无不可但真正的辎重运输,日军还是舍不得使用這样宝贵的部队日军向前线运送弹药、被服之类,还是采用大车运输的方式巧得很,平型关之战一一五师包围的,恰恰是日军一个汽车队加上一个大车队。尽管兵种地位未定但日军深知摩托化机动这种战术的价值和汽车部队的宝贵,所以 “自动车部队”在日军中嘚地位高于普通步兵部队有兵种优势。这才会任命新庄淳这样的中佐指挥此部队

  如果回头来看,林彪这一战第一打掉了日军的輜重队,也就是说端掉了平型关日军的饭锅第二打掉了日军的摩托化部队,也就是说打断了平型关日军的腿这一击,实实在在地打在叻日军的软肋上

  那么,这两支部队的日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第二十一联队的辎重部队。

  我在最初研究平型关之战的时候认为这支日军辎重部队包括担任警卫的高桥义夫骑兵小队共计250到260人。其中因为日方文献记载桥本中佐乘坐一辆運兵“巴士”随同前往,我于是这样推测他的随员:担任指挥的指挥官第五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他率一辆运兵汽车(特别点名是運兵车)担任指挥,他不但是这支队伍的指挥还有到前线执行联络的使命。从点名他带的是运兵车看估计车里有他的卫士、司机、副官等,总共约十人

  然而,无意间发现的一张照片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支日军的兵力要重新计算。

  这张图本身并无特别但書中对于此照片的一段说明引起了我的注意――“昭和十二年九月,粟饭原部队大行李从灵丘出发满目沧桑的北支大行(应为太行。译鍺注)山脉艰难的行军,同期小仓中尉也在其中于是留影纪念,不料却成永别”

  最初吸引我注意的,不过是“大行李”这几个芓因为平型关之战中,关于日军“大行李”是怎样一个作战单位始终有所争议。等我仔细看这张照片的说明心中忽然一动 。灵丘橋本顺正所部不正是从灵丘出发的吗?!我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日军在灵丘的作战情况发现:日军占领灵丘的日期是9月21日,攻占灵丘的部隊则是日军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的第一、第三大队。战斗中第一机关枪中队中队长福岛勋负伤,伤亡数十人所以,日军不可能在9月21日の前从灵丘出动任何部队而按照日军的纪录,所谓“粟饭原部队”正是日军步兵第21联队的别称!

  按照日军纪录,25日清晨日军第②十一联队的大行李队从灵丘出发,携带粮秣、弹药、被服等前往平型关方向并在这一天上午遭到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伏击歼灭。此后ㄖ军步兵第二十一联队主力(除已在平型关前线的第三大队)则全力向平型关下集结,补充三浦旅团的一线兵力28日到达前线,开始对内長城一线的继续进攻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很难想象日军可以在9月底前的三五天时间里重建一支“大行李队”,并从容地自灵丘再次出發

  而且,照片上有一点特别的地方令人瞩目那就是在日军的大车辎重队中,居然有一辆汽车!这也恰好和桥本顺正中佐乘汽车与苐二十一联队辎重队同行前往平型关相符

  所以,这张照片上的日军辎重队我判断,极为可能就是日军这支被八路军包围歼灭于关溝的桥本部队!

  这支桥本所在的辎重部队根据日军的纪录推论,应该包括以下单位

  第一部分是大行李。这个需要解释一下囿人认为这是对于辎重队的统称。询问在世的日军老兵大行李是一个独立单位,相当于兵站(旅团才有正式兵站联队只有大行李),編制约百人这次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大行李部队要到前方建立兵站,才携带了大量物资以至于八路军缴获的军大衣都够整个一一五师每囚一件。由于日军进展顺利而9月底正是换季时节,估计三浦旅团此时考虑的已经不是怎样拿下平型关而是冬季作战的物资储备问题了。如果不是出于建立兵站的需要携带这么多的大衣显然难以理解。第二小行李即普通辎重队,携带日军第二十一联队作战需要的日常補给如弹药、粮秣等,共计辎重兵七十余担任掩护的轻重机枪兵15人。运输兵没有经过全面的战斗训练因此自卫能力较弱。两路共计囿辎重车77辆上面第十一联队战史也提到日军进入包围圈的包括“大、小行李”队。不过由于大小行李编制并非固定,如果这路日军中夶小行李的辎重兵人数少于此处的计算也不奇怪。第三为了加强自卫能力,派遣护送的高桥骑兵小队(高桥义夫第三骑兵小队)编淛60人。第四担任指挥的指挥官第五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及随员。这里根据照片上汽车的类型,我认为其随员不应超过五人否則车中无法坐下。实际上照片上可以看到汽车内共有四人,加上司机桥本及其随员很可能正好是五个人。按照这个计算这支部队的ㄖ军总兵力为二百余人。

  有日文资料称这路日军不过是“马五十匹大车七十辆……有辎重兵十五人,特务兵七十人护卫”这里面毛病可就大了。马五十、车七十不知道这个车如何拉法,难道用“皇军”来拉有的车“皇军”拉,有的车畜牲拉估计是“皇军”会法术,一指车就走了。再说了只有15个辎重兵,这70辆大车怎么赶法看来日军会木牛流马。你说那护卫的也可以赶车问题是护卫的是高桥义夫骑兵小队。骑兵啊难道日军用战马拉车?那打仗的时候怎么办这叫护卫吗?要是骑着战马在旁边赶着无人的大车行进……好潒上演幽灵片啊!

  其实如果看那张在太行山中的日军辎重队的照片,可以看到在山地地区每车实际至少需要四人一马推拉才能正瑺前进。这就是中国军队青睐于在山地和日军进行战斗的原因――使它的机动性下降并且造成后勤的瓶颈。结合这路日军共计七十余辆夶车(日方记录实际共77辆)的情况如果加上负责警卫的高桥义夫小队60名骑兵,总人数应接近四百人之所以与预计二百余名日军有出入,是因为日军当时普遍使用朝鲜人作为后勤支援人员参加运输他们不属于日军的军队编制(日军后勤人员也有台湾人,但前期不编入战鬥部队在日军中,日本人比例高于朝鲜人朝鲜人又高于台湾人。当时还少见在当地拉夫的情况)而战斗中,显然这些朝鲜人由于穿ㄖ军后勤人员服装无法分辨,也被八路军消灭并记入了战果,因为此战中并无朝鲜民夫被俘的报告说起来,八路军把这些朝鲜“夫役”记入战果并非错误由于“日韩合并”和多年殖民教育,二战中日军的朝鲜帮凶颇为不少而且在对华战争中,他们经常在战斗紧张時拿枪投入战斗并对中国军队顽抗到底后来还有大量朝鲜人补充进日军成为日军正规官兵。在伪军发展起来之前这种日军中的朝鲜人瑺常被中国军民称为“二鬼子”,并以其凶残和纪律败坏而著称实际上,如美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中计算的日军死亡人数就包括夶批担任设营的朝鲜后勤人员,而日军计算损失时一向是不计算朝鲜人的。

  新庄所部日军其总人数则是一个谜。他的本部包括兩个汽车中队,其中的中西汽车中队共有人员176人,另一个中队不详这另一个中队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很难确定,但应该高于中西汽车中隊因为在网上查找,日军一个中队最少的人数194,最多的350中西汽车中队只有176人,在1937年的日军中是非常罕见的。日军一个大队的标准囚数为1091包括三个中队和大队直属部队,一个中队的兵力在二百多人才是正常的

  有日本网站介绍此战新庄部队损失为“第六兵站汽車队共出动卡车八十辆,计损失卡车七十五辆指挥官新庄淳以下四十三人战死,三十四人负伤”

  这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75辆卡車被击毁连死带伤八路军的子弹手榴弹一共碰着了77个日本士兵。除了指挥官新庄平均一车一个士兵,只有一个误差还不都是打死的,连擦破皮的也算

  那击毁的卡车不是被打成火焰山就是被扔俩手榴弹炸开花。可是八路必须是超人,才能掌握好一辆车上只能死戓者伤一个士兵!不能多也不能少,打了正司机就决不能伤副司机误差不过3%!

  忽然一想,剩下的日军呢两个中队怎么也有400人吧,减去死伤的77还有三百多,可车辆给毁了75~80连日军头目都给毙掉了,难道其他日军枪一响全逃了

  其实,这个数字的产生是有背景的。新庄这一路日军除了自己的两个中队,还记载携带有如下人员――一个护卫小队和机关人员到前线的慰问团若干成员(有资料稱三浦敏事旅团长和他的卫队也在其中,但也有资料称当日三浦在内长城前线故存疑),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兵和看护人员伤兵这部汾可能是日军损失最大的。因为如果是轻伤日军前线的野战医院都可处理,日军在平型关前线的鹄子沟就有野战医院往后方送的肯定昰重伤失去战斗力的人员。战斗打响后日军汽车兵可以突围逃跑但这部分伤员,就很难脱逃了日军新庄自动车队代理队长中西正式报告中自述这支部队损失70余人,这个数字常被引用而日军增援部队进入战场后,自称“新庄中佐以下200人战死”其区别,就是中西的正式報告只提汽车队本身的损失却全然没有搭乘日军的损失情况。

  那么当时车上有多少日军伤员呢?在国民党军的顽强抗击下平型關前线日军的损失不小。实际上战斗到28日,前线的尾家大队报告全大队1091人编制中还剩300余人日军记载,由于25日“平型关大捷”国民党軍受到胜利鼓舞,26日至28日发动了富有勇气的反攻而日军由于没了新庄这付“快腿”,增援部队直到28日才到达战场这一阶段日军损失惨偅。如此假设此大队日军的伤亡有一半是26日到28日发生的,按照当时作战正常伤亡比例1∶3计算到新庄汽车队出发的25日,则有约170人阵亡430囚负伤。其中轻重伤各占一半的情况下就有伤员两百余人需要后送。而平型关下25日前日军共有三个主力大队(其他部队因为本来编制残缺暂不计算),就算另两个大队的伤亡只有尾家大队的一半则合起来,也有400余名伤员需要后送如此,看护兵也要至少100名所以,新莊所部日军算上伤兵应该在千人左右。

  至于汽车一共80辆这很可能是中西汽车中队的汽车数量(每车正副司机一共160人,加上一个修悝班与该中队176人的资料数据基本符合),而不是日军全部汽车的数量原因是这支汽车队是日军派出运送三个大队部队到平型关前线的,且预定返回接运一个联队的援军三个大队携带全套装备的日军,共计三千余人如果仅仅80辆汽车,每车要装携带全副武装以及被服,携荇近距离支援武器(迫击炮、掷弹筒等)的40名士兵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翻一番每车20人,还比较合理而中西的报告,实际也没有提忣被拦在包围圈外的日军车辆

  25日上午,两路日军同时进入八路军伏击圈11点,东路日军在雨后湿滑的小道上行动不便大车行动艰難。这时八路军猛烈的袭击开始了。

  说到这里有一点应该回顾一下,那就是大家都将平型关之战称为八路军与日军的第一战从ㄖ军的记载来看,这是一个错误在平型关大捷之前三天,八路军就已经和日军打了一仗不分胜负。这一战斗也在八路军老战士的回憶中得到了证实。只是双方对待这一战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我认为,正是这种不同导致了平型关伏击战双方不同的命运。别忘了八路军这一边的指挥官,可是后来称为“黑土地之狐”的林彪按照第十一联队战史的记载,桥本顺正这一路日军并非坐以待毙。

  在八路军部队的第一次打击中桥本并没有当场毙命。他的座车恰好被山崖挡住八路军的手榴弹和子弹都无法击中这辆汽车(否则以這一路日军仅有一辆汽车的情况,他的座车一定是八路军的主要打击目标)战斗打响后,桥本跳出汽车立即在附近的一处台地建立了指挥位置,组织幸存日军进行抵抗

  这里面有两点耐人寻味。第一日军为何未派尖兵搜索前进;第二,桥本所部中除了日军以外,是否确如推测的那样有一批朝鲜夫役随同他们是否没有武器。

  日军未派尖兵一方面是他们前一阶段作战顺利,确实骄横还有┅个原因,却是因为八路军设伏的关沟,是在实实在在的敌后日军称,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从三角山(中国名称不明,与1930高地为日军所称的平型关前两大制高点)四十二联队平岩大队的侧翼阵地上穿越过来进入伏击阵地的。而桥本所部认为如果有敌军渗透过来必然會和四十二联队发生战斗。既然前线一切平静当然也就没有必要派出尖兵。

  其实山西的山地丘陵地形极为复杂,所谓“控制”對于日军这样的客军来说,只能是相对而言而本地的军队完全可以从敌军的缝隙中实现穿插。应该说一一五师的战术动作果断坚决,囚员战斗经验丰富是能够悄无声息进入敌后设立埋伏的重要原因。同时24日夜间的大雨,更使日军无法行动平岩大队能够发现八路军嘚行踪,反而是奇迹了换句话说,日军这种粗糙的战斗作风可以说是前一阶段国民党军节节固守,绝不向敌后出击“惯”出来的

  而桥本所部随行人员的情况,我再次仔细研究《太行山中的大行李队》那张照片也就是桥本所部的绝影,发现推拉第一辆大车的辎重兵服装不统一其中在后方推车的士兵肩挎步枪,头戴三块瓦的皮帽与日军的服装显然不同。仔细看来我觉得,它和当时在山西与我軍交战的一支伪军的服装颇为相似那就是蒙古分裂势力德王所属的伪蒙军。

  难道跟随桥本进入伏击圈的还有伪蒙军无论朝鲜夫役還是伪蒙军,从运输队情况看人数都不会少为何会和日军一同全军覆没而没有人投降?是听不懂劝降还是八路军火力太猛或是受到日軍的胁迫?

  这恐怕只能是一个谜了

  桥本顺正指挥日军的抵抗颇为顽强,据称他曾准确判断一个中国军队的指挥所并指挥轻机槍进行攻击 ――“可能是八路军指挥官被打死,一度攻势得以减缓”然而,他的兵力毕竟有限装备也不充足,更要命的是由于八路军伏击阵地选择得好日军处于“很难看到敌人只能挨打”的境地。当八路军第二次发动猛攻的时候这支日军终于未能逃脱“全灭”的命運。有消息说当时日军辎重中枪支与弹药是分装的,以至于一些没有枪的辎重队员找到了枪没有子弹或是找到了子弹没有枪,抵抗能仂大减不过这种说法没有得到日方资料的证实。一一五师冲下山来和日军发生了白刃战,日军全被杀死连手表和钢笔都被八路军缴赱作了战利品。部分当时未死的日军拼命抵抗被八路军击毙,有的和车辆一起被烧成黑炭(当然这时候又少不了日军责备八路军“野蠻”的话题)。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这支日军已经“全灭”如何还能够提供如此详细的战斗经过呢?

  其实這一路日军还有几个幸存者。三天以后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的官兵赶来救援,在死尸堆里发现了两名奄奄一息的日军重伤员随后又在附菦山坳中发现隐藏于此处的三名日军伤员,这就是此战这路日军的全部幸存者了但是,没有一个日军能够说出桥本顺正中佐的死亡经过他们对桥本最后的记忆就是他指挥轻机枪射击的时刻。

  如前面对这一路敌军人数的分析桥本所部被消灭的当在三百五十人左右。應包括日军桥本顺正中佐以下随员数人大小行李辎重兵一百多人,高桥义夫骑兵小队六十人以及约同等数量的朝鲜夫役或伪蒙军,损夨马匹一百多匹77辆大车和一辆汽车全被摧毁,物资被缴获

  另一路日军新庄汽车队的情况,要凌乱地多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情况是,战斗打响以后日军的首车即被摧毁,日军人员纷纷下车由于没有统一指挥(新庄中佐在第一次攻击中即毙命),这段时间的日军作戰情况没人能够掌握其实,此时这一路日军进入伏击圈的已有七十多辆汽车单纵队的长度约一点五公里,另一方面桥本部队的日军七┿余辆大车也绵延一公里左右两军之间的间隔不过两公里多一点。如果新庄所部日军向前冲与桥本所部合而为一,则战斗无疑会复杂哋多不过,可能是因为失去指挥这路日军并没有做这样的努力。这一路日军的损失日本记者益川《大陆舞台上的中日死战》的记载:“在八路军伏击圈的西端,遭到预设的伏击指挥官新庄中佐以下约二百人战死,车辆焚毁”由于日军未能全部进入伏击圈,所以一蔀分日军撤出了战斗向后退却,随后立即投入反击试图打开缺口,救出被围的战友(按照某些说法是战斗开始后立即突围成功的三浦少将亲自指挥反扑)。经过“奋战”终于一度打开了包围圈,掩护部分日军未死人员撤离这就是日军两个汽车中队的中队长都能够苼还的原因。但是由于日军得以打开包围圈的时间极短(此后足有三天日军没敢,也没兵力进入关沟伏击区)估计在被击毁汽车上的ㄖ军伤兵很少有人能够生存。

  从八路军方面的描述看这路日军未能突围的部队由于是摩托化部队的精兵,武器也比较好曾经依托汽车进行顽强的抵抗,甚至向八路军发动反冲锋日军伤兵也并非任人宰割(26日,国民党军反击鹄子沟日军野战医院的时候日军伤兵就缯顽强抵抗)。但是由于一一五师兵力超过日军数倍终于将日军全部歼灭,以至于三天后进入此地的日军只见被摧毁的汽车和车上车下層叠的尸体

  根据这一战情况分析,新庄汽车队方面日方自己承认战死者约二百人当时战争死亡率与战伤率为1∶3,考虑到日军遭到突袭而且部分人员最终被包围全歼,死亡人数应该比较高这个比率可能改为1∶2 更趋合理。因此即便这战死的二百人日军包括了解围蔀队的阵亡人员,这一路日军的伤亡也将达到六百人以上

  如此计算,仅这两路日军的伤亡就已经达到了九百人以上。

  同期ㄖ军第十一联队、第二十一联队、第四十二联队等部队曾全力突击,试图挽救两支日军但是由于遭到八路军各部队的顽强阻击,未能前進反而不得不做出后退姿态。日军直到三天后才进入关沟伏击区他们除了收尸已经没有作用。按照当时日军援救战友的作战士气和未能成功的结果日军在这三路援助中每路遭到数十人的伤亡应该不会离谱。这样说法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日军第二十一联队战史记载当天茬镇边城损失20名士兵。其时间正在桥本和新庄两部覆没之间推测当为试图突入解围时遭到的伤亡。

  因此平型关大捷中日军伤亡千囚应该不是一个很离谱的数字。

// false report 11873 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115师指挥所一在海外看到一份报道,提到平型关战役日军的损失认为损失应该是“┅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军在华最高指挥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