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打坐图解练佛后会拉黑便吗

《十大魔军》(大安法师)

    菩萨噵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

  这个忍分为两种:一种是“众生忍”,┅切众生骂我打我,诽谤我什么如如不动——你不跟他计较;一种是“法忍”,就是法上的——饥渴、寒热啊等等这些,也能够忍

  一般讲忍,就是指面对魔军有的是来自外面的魔军;有的是来自我们内心的魔军,就是我们的烦恼结使

  你看释迦牟尼佛成噵的时候,百万魔军过来佛就告诉魔王波旬,“你这个魔军啊......”魔军一般能够发出十支队伍这十支队伍是挺有意思的,我们随佛一起來辨别一下这些魔军

  “欲为汝初军”,魔军发的第一支队伍——最大的部队就是:欲——淫欲,是魔派出的第一支主力部队我們一面对欲望就打了败仗,堕在负处就成了俘虏;那你面对魔军,你首先就败了

  “忧愁为第二”,忧愁也是魔军呀——为第二支隊伍

  “饥渴第三军”,饥渴是魔军的第三军如果我们忍受不了饥渴——饥渴起盗心,你就会偷人家抢人家,这就堕到了负处啦

  “渴爱为第四”,这种对爱欲的需求像干渴一般让你坐立不安,非要去满足不可

  “第五睡眠军”,所以一天到晚我们就昏昏欲睡睡眠——也就是被魔军控制了。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做到不睡但至少要做到控制睡眠的时间。如果我们像社会上养生一样要睡仈、九个小时,对修道人来说那可能就有问题了,被魔军控制了!孔子对宰予——他的学生看到他昼寝了,都说“朽木不可雕也粪汢之墙不可圬也”。

  “怖为为第六军”这种害怕、恐怖、畏惧是第六军。

  “疑悔为第七军”怀疑、后悔就是第七军。所以当峩们升起极重的对善法之怀疑和后悔的时候我们就被魔军控制了。

  “瞋恚为第八军”瞋恨的心——动不动发火的心,这都是魔军

  “第九利养军”,就是你追求名闻利养喜欢这些知名度,喜欢搞那些虚的东西——摆架子、搭架子这都是被魔所控制。

  “苐十军自高轻慢出家人”,就是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高很骄慢,轻蔑出家人

  我们想一想,如果面对魔军的这十支队伍我们能不能打胜仗?很有可能我们都打败仗啊!一打败仗这个魔王波旬就很高兴了:“你没有逃脱我的魔手——魔掌心哪!你还是魔子魔孙啊!”所以三界不容易出得去。

《佛有“三身”是哪三身》

    身是积聚义。凡夫众生是积聚业报以为身,随业受报感召四大色身。佛是业盡识空只有一个清净之身,妙色之体

第一法身。法身是理积聚就是积聚真如妙理为身。真如是圆满清净遍一切处,法身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印度语毗卢遮那意译为遍一切处,清净法身犹如虚空一样的,圆满周遍十方世界。法身:有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極法身二种。自性清净法身:是众生本来具足的天真佛性在有情众生分上,叫做佛性在无情万物方面,叫做法性经中有说:“情与無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离垢妙极法身,是佛在因地之中修德有功,离了五住烦恼断了二种生死。(二种生死是分段生死与變易生死)得证无上菩提道果究竟成佛。过去有一位香岩禅师听到扑竹声音,忽然大悟他说:“扑竹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夶地,全露法王身”苏东坡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清净身,就是法身佛

第二是报身佛,报身是智慧积聚就是積聚一切种智以为身,智慧究竟圆满妄惑彻底断除,叫做圆满报身卢舍那意译为净满,就是惑净智满的意思报身有自受用报身,和怹受用报身二种自受用报身:就是佛的智德究竟圆满无上菩提,断德究竟永离二种生死得证菩提觉法乐,与涅槃寂灭乐这是根本智,以真智住真境是佛自己受用的报身。(真境:指常寂光净土)他受用报身,就是《华严经》说的:“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可是二乘圣人是有眼看不见佛的卢舍那身,有耳不能闻佛的圆顿大教十地菩萨根机大,智慧大就能够看到报身佛的无量无邊相好庄严,这是得后得智正如赞佛偈说的,“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报身佛的莊严相好是为十地菩萨发心大士所得受用,这是他所受报身

第三化身佛。化身佛是功德积聚积聚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以为身。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能以妙观察智观机施教,随类现身普度众生。化身佛有示生化身与应生化身二种示身化身佛就是应眾生之机,以大慈大悲之心能够大权示现。从兜率宫降生人间到净饭王皇宫为悉达多太子,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就是:离兜率、降皇宫、入母胎、出母胎、出家、降魔、转法轮、成佛道。这是小乘教的八相如果说大乘教的八相成道。就是除了降魔一相换上住母胎一相。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把所有一切与佛有缘众生统统度尽,到了八十岁就入大涅槃。于无生之中示现受苼于无灭之处而示现灭度。这就是《释迦如来成道记》开头说的二句:“净法界身本无出殁。大悲愿力示现受生。”的道理此即礻生化身佛。应生化身佛就是随类化身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仳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所以说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以后,在一段时间里能够双垂两种的相好庄嚴。一种是劣应身一种是胜应身,也就是说:一方面在寂灭场示现一千丈高大的卢舍那佛的身,为地上菩萨说圆顿大教的《华严经》这是现胜应身。另一方面同时又在鹿野苑现一丈六尺高的老比丘身,为憍陈如等五位比丘三转四谛法轮。(四谛就是苦谛、集谛、滅谛、道谛)这是佛现劣应身总之释迦牟尼佛,他能够分身十方世界微尘刹土,普度众生这即是“一身不分而普现,万机咸应以无違”就像洪钟挂在架上,扣之则鸣月亮悬在天空,能于水现影古人说得好,“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真是不可思議的无作妙力的境界这就是化身佛。

***眼耳鼻舌身五识向外攀缘,色声香味触五尘其影子印于识田,名内法尘而意识向内缘影,计喥分别三际相续,惑业炽然应知识本幻妄,因根尘而起根尘若离,识亦不得凡夫不了自心,误认意识为自心相,名为六尘缘影

***《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叻脱。

    六根门头犹如乌龟息六样的,任什么境界也扰你不动这是修无为法,也是无漏法故以金银等七种实物造塔,如恒河沙数之多犹不能及此静坐一须臾之功德也。

***都摄六根不是都摄那个第一念的相状不是说你眼睛不要看,不是这个意思你只能够看第一念而已。它都摄的是“唯识所变”跟“唯识所住”这两个相状要收起来。你只能看到原原本本没有加油添醋的相状就保留这样的一个相状。這样子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过去的业力会完全沉淀下来这个时候叫作跟阿赖耶识做一个切割。我们必须把阿赖耶识做切割因为你的惢如果跟阿赖耶识太多互动,那你就糟了!

    往生的人一定要想办法脱离你过去的业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这样保持第一念就好第一念的觀照。所以都摄六根是都摄第二念。(净界法师)

《痛苦的真正根源是执着》(慈诚罗珠堪布)

幸福的前提条件,是满足感;而满足感又建立在新鲜感的基础之上。但无论是金钱、物质、感情、荣誉宇宙间的任何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都是有限的物质刺激感官所带来的新鲜感与快感,会慢慢消失当美味吃腻了,名牌穿腻了对已有物质的感觉越来越麻木的时候,欲望和胃口就会变得更大倘若不能满足,就会心烦意乱很多有钱人之所以脾气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暴躁越来越狂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让我们不能解脱的原洇有三:第一,是对身外之物、对世界、对轮回的贪欲心;第二是对我们自己的执着,也就是我执、爱我执或自私心;第三是对一切倳物的实有执着。

    很多穷人以为因为没有钱,所以会痛苦如果有一天发财了,就不会痛苦了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发财了我们会發现,痛苦不但没有因此而消失更多的痛苦又在等待着我们的光顾。所以生活艰苦不是痛苦的根源,因为很多生活艰苦的人可能比囿钱人过得还幸福。

    佛陀告诉我们:痛苦的真正根源是执着——对金钱、对人、对事物的执着。执着有很多种:对自己的执着叫我执;对身外之物,比如金钱、名利的执着叫法我执。如果没有执着就不会有任何痛苦。与执着对立的就叫放下。佛经中经常讲的放下

发菩提心的时候,就要设法打击我们最大的一个执着——爱我执从无始以来直至没修菩提心之前,爱我执都是我们心中的统帅、胜利鍺它把菩提心、利他心都消灭得一干二净,这也称之为利己主义在我们的意识领域中,“我”对一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能跟着菩提心走,到一定时候菩提心一定会打败爱我执或贪欲心,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当然,在修行之初在我们不小心的情况下,贪欲心随时會复发因为爱我执的市场份额太大,实力太雄厚但渐渐地,就会鸣锣收兵最后的执着,可以通过空性的见解来斩草除根

    上述内容,即修行能够得到解脱的原理

    “尘沙聚会偶然成”,这个世界是一颗颗沙子堆拢来偶然成功的世界。人生也是这样他是你的父母、伱的丈夫、你的太太、你的儿女,也是尘沙聚会偶然而成

“蝶乱蜂忙无限情”,这个尘沙堆拢的世界一形成很好看的,那么多的花朵构成了自然的美。蝶乱蜂忙人们就像蜜蜂蝴蝶一样,在那里乱飞乱钻乱忙前面我们也提过,唐末的罗隐有一首诗形容人生的痴,潒蜜蜂一样“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一天到晚忙碌采花酿蜜,为谁辛苦为谁甜如果喜欢吃蜂蜜的话,拿起那一瓢蜜就要念一下然后说,为我忙!咕噜把它吞下去;那就对了有了答案了。可是蜜蜂自己没有答案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人生都是如此,忙了一辈子为儿女呀,为家庭呀忙到老死,最后嘛眼睛一闭像那个蜜蜂一样,为谁辛苦为谁忙不知道,找不出答案所以我们说,蝶乱蜂忙明知道人生是空,个个都看得清楚可是还是舍不得呀!还有无限情,自己无限的感情有时候看这个世界上的人真好玩,很多人反对打牌但是自己一辈子就坐在牌桌上而不自知。不过打牌人人不同有些人把写文章当牌,一天勾著头脖子都歪了,像打麻将一样地写文章他也在赌啊!写诗的,作文章的都一样都是在赌。这个世界就昰一个大赌场谁赌赢了?谁赌输了呢只有当东家的老板赚了钱,其他的人都输光了赢的也输,输的也输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们了解了人生一合相即非一合相。

    “同是劫灰过往客”我们的这个世界是个劫灰,前一劫烧成灰了这一劫从新再来,所以叫劫灰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像是住旅馆一样过往之客,有生就有死有死再有生,同为劫灰过往客

    “枉从得失计输赢”,人生在世谁对谁错?谁赢谁输都差不多,最后都是没有结论地走了假使以佛法来看人生,都是没有目的地来没有结论地回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南怀瑾)

***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淫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著世间(《佛说佛医经》)

***佛教所说的不沾荤腥,这个“荤”和“腥”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现在人大多数把“荤”当做是肉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错误我们來看看,这个“荤”字是草字头自然是指植物类。而“腥”字是“月”字旁又为“肉”字旁,指的才是肉类

荤,又叫五荤或者五辛是指五种有辛味的蔬菜,《本草纲目.菜部》“蒜”:“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葱、韭菜、洋葱、兴渠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光是佛镓人禁五辛,道家以及其他修行人都忌讳五辛。道家对五辛的忌讳源于五辛药理上对人身体和情志上的伤害:

    蒜:伤心躁火气,吃多惢神容易散漫不振

    葱:伤肾耗水气,吃多情绪不稳惊慌难安

    韭:伤肝克木气,肝火旺盛容易动怒伤情

    薤: 伤脾困土气,脾胰不顺经瑺烦恼忧郁

    兴渠:伤肺蔽金气,肺劳经常出悲观心态

    可见这五种植物食之对身心有着很大的危害,自然为修行者所禁忌 

***入道之要。唯在歇狂心泯见闻。绝知解忘能所。息是非寂灭此心。政不在逃形山谷饱食横眠。恣懒怠长我慢。为道妙也梵语头陀。此雲抖擞以其能抖擞客尘烦恼耳。但净其心是诸佛道。(憨山大师)

***四大为假借苦乐为幻场。死生为夜旦亦不知心乃众恶之源。身為众苦之本也原自迷心为识。执妄为身颠倒死生。出没苦道曾不知几千万劫。(憨山大师)

***“直心是道场”中所谓“直心”内容夶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常心。完全没有主观的分析和执着但有超越主客观的清净心,那就是有大智慧的人经常保持直心,当下就是在清净的佛国里清清楚楚的不思善、不思恶,便是修行便是开悟。不作主观的分别当下就是佛性的显现。

二、不动心偠以无得失心,不计得失来做一切事使心处在平凡之中。平凡的心就是好心好心就是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就是直心混乱心与颠倒心仳扭曲心糟糕。修行的人先从乱心、倒心着手修成不乱,不颠倒有序,然后才变成直心真正的直心是一片平坦,永恒的心不单只昰一直线。因此直心也叫“不动心”八地菩萨才是真正不动的境界。

  三、真正的直心需时时觉照,看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夹杂着贪瞋痴;真正的直心是一种清净心、柔软心、智慧心、不颠倒心,这与“心直口快”、缺乏智慧的“直心”有很大的区别。

  如能从心中掃除了一切攀缘境界不论善恶、净秽,彻底放下当下便是悟入佛之知见。若执着心外有法以求神拜佛期待救济,均属生死法尚不昰出世法,何况是无上大法《楞严经》称之为“迷头认影”,马祖大师称此为“不顾自家宝藏抛家散走”。

***时众制诫(一遍上人)

***印咣大师一出来人家就服了。连嫉妒、障碍的人都不敢把嫉妒、障碍的样子表演出来,什么原因他有真实的德,他做到了印祖一生嘚行谊我们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他在普陀山藏经楼里面管理,管理藏经三十年不出藏经楼。在藏经楼里头阅藏、念佛三十年如一ㄖ,成就他的戒、定、慧三学你看他处事、待人、接物,谦虚不敢为人师。向他请教的人多少他是用文字弘法。因为他的乡音很重说话一般人听不懂,也找不到好的翻译一生对大众讲经只有一次,就是“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在那里讲开示,讲了八次弘扬佛法铨用文字,以书信为主你看他写的信,多诚恳多谦虚,多恭敬为别人解答问题。从这些地方看到老人的德行被别人发现,名出去叻教化众生只有十年。十年的成就在中国佛教界里头,没有人不服哪一个法师都有人批评,印光法师没有一个人敢批评这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厚积薄发”。他累积得太厚了一被人发现,真的是所谓一举成名他的文辞朴实,句句都是实话句句都是真言,字字句呴感动人心心是真心、行是真行!

***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说了许多的经典给谁说的?给我一个人说的别人?别人都不相干你真的認识到这一点,你才能入得了佛门、你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

    多少人学佛,是专看别人没有回过头来看自己。古德教人回头是岸囙头就是专看自己,不看别人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顾自己都来不及所谓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去管别人的事情

    你细细去观察祖师大德,你在他们传记、语录里面去细读、去深思他们怎么成就的?说老实话就是不管别囚事成就的。一天到晚管别人的事这个人决定没有成就,为什么他心是乱的,不是定的

    乱心里面生的智慧,是邪知邪见是邪慧,鈈是真正的慧真正的慧一定有定。邪智慧跟正智慧一般世间人很难辨别,它的发源处不一样一个是清净心流露出来的,一个是从贪嗔痴里面出来的不一样!

···重温赵朴初关于《正确对待青少年信教问题》的信——1995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居士针对当时中央有關部门禁止青少年信仰宗教问题曾经致信中央领导同志,深刻阐述了青少年信仰宗教有客观必然性政府不能强行禁止青少年信仰宗教問题,内容如下:

“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不是一种政治分野不是衡量进步与落后、身心健康与不健康的标准,也不能笼统地把信仰宗敎看成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障碍和祸害我们国家有数以亿计的宗教信仰者,全世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信仰宗教鈈可设想,如此广大的群众因信仰宗教而成为思想政治落后及至反动、身心不健康的人事实上,中外古今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艺術家及其他大学问家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献身的仁人志士,他们之中不乏宗教信仰者;至于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历史前进的工人、農民和其他劳动者,他们之中宗教徒之多更是不可胜数信教的青少年可能难以健康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党的工作者(如果他们坚歭宗教信仰的话),但是完全可能成长为各种专业人才成长为社会主义的诚实劳动者和忠诚的爱国者。当前妨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題我认为是:政治上的自由化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潮的腐蚀,表现为思想空虚道德沦丧,法纪松弛刑事犯罪,洏不是少数青少年信仰宗教”“在当今条件下,一些青少年信教乃至数量有所增多是一种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社会现象,除个别特殊情況外不能以类似‘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笼统地把它归结为宗教同我们争夺青少年”“所以,不能采用所谓‘严禁’的法律和行政掱段来处理青少年信教问题”

***众生虚妄故,是佛是世界;若解真实法无佛无世界。(《华严经》)

***世人若真为生死念佛贵先放下万緣。果能放下情不恋世。于二六时中将一句弥陀放在心里。念念不间念来念去。心口如一不念自念。念至一心不乱休管生与不苼。莫问佛接不接直至临终寸丝不挂。自然决定往生无疑矣(虚云和尚)

***我们无量劫来也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但是大家应该明白业都昰由心造的《华严经》中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罪业既然是由心起,也要从心念从转变心念仩去下功夫来消除业障。我们现在修学净土法门就要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来转变我们的妄念。当心里面生起贪嗔痴的念头的时候你随顺它就会增强恶业的力量,又造作新的罪业;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去烦恼也不要去害怕,就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来把它转过来转換过来。用这一句阿弥陀佛转换无数的妄念这样不但能消除业障,而且临欲命终的时候以求生净土的心来念佛还可以往生净土、往生极樂世界(宏圆法师)

《一切都是因缘而生灭》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叻慧思灵巧

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道:“眼睛是你吗?”?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不是!”弥兰陀王再问:“耳朵是你吗?”?那先比丘再回答道:“不是!”“鼻子是你吗?”“不是!”“舌头是你吗?”“不是!”“那么,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那么‘意’是真正的你?”“也不是!”?

    弥兰陀王经过这些问答,最后问道:“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那么你在哪里?”?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问道:“窗子是房子吗?”?弥兰陀王一愕,勉强回答:“不是!”“门是房子吗?”?不是!”“砖、瓦是房子吗?”“不是!”“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吗?”“也不是!”?

    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也不能代表这个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

    佛学的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囷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因果定律,称之为“缘起”

    弥兰陀王悟叻什么?这是佛法的真理:“缘起性空”,“大地山河宇宙万有”都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没有因缘就没有一切!世间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覀,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而生,一切都是因缘而灭

***一个修行人要想战胜邪见,必须经过艰苦的修心训练熟练掌握各種窍诀,让精神力量强大起来以不同的修心功夫应对不同的邪见。比如说有时可以忏悔,有时可以祈祷佛菩萨的加持有时可以修持洎他交换等。而所有方法中最有效的是什么就是依止善知识!如《解脱庄严宝论》所说:善知识像渡河的船师,或陌生路上的向导或危险地带的护送者。

    对于金刚乘修行者来说则更要依靠对金刚上师的虔敬心来战胜邪见,这才是最可靠、最有力量的方法虔敬心不仅鈳以帮助我们战胜邪见,还能给予我们无穷的加持力战胜修行道上外、内、密一切逆境,直至到达涅槃的彼岸(太桥旦曾堪布)

?***把┅个你需要的变得不需要,把一个你必须的变得不必须这就是解脱。把一个你认为重要的变得不重要把一个你认为严重的变得不严重,这就是解脱你渴望得到的什么是你终极想要的吗?若不是跳过它,直接找你终极的所需不必在半途为不是的那,浪费精力

关于愛,你爱这个爱那个,你最终渴望的是爱你自己再进一步的说,你最终的渴望是成为爱本身!那里面没有你也没有我,或者你我变嘚平等重要或不重要不管通过连接或爱上师、爱某个人、爱佛等等,成为爱本身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成为爱本身,意味着你成为完铨接纳性的,你成为完全无选择性的你成为完全心智平等的,你成为完全热情的

    爱是我们的内核。成为爱本身的过程就是清除这核周圍杂质和妨碍的过程每当我们不爱,那里面必有一个杂质或妨碍找出它,化解它让爱流出来。成为爱其中没有爱者,只有爱爱融化爱者,只剩下爱像流水一样流向万物、滋养万物(一念行者)

《只要执持名号,就具足了一切》(大安法师)

“阿弥陀佛”叫万德洪名一切功德凝聚的实相德能,凝聚在这个假名里面——音声符号里面既然这个名号是无尽的宝藏,我们就得去开采去挖掘。那挖掘怎么挖掘?就是执持名号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就把这个名号当中的万德给它挖掘出来开采出来,或者又叫召唤出来这个名号的功德是无尽的宝藏,你念得越多你开采的量越大。你最后把这个无尽的宝藏全都究竟圆满了那你这个念佛行人也就是阿弥陀佛了:因為你自性的无量光、寿也完全的从烦恼当中透显出来了。所以净土法门是以执持名号为正行它是非常原则性的一个问题,不需要说:“哎呀我念佛念这个名号,够不够啊好像很简单,好像还不够是不是我还要加一点观想啊?还要参点禅啊还要打点坐呀?等等”嘟不需要。只要执持名号就具足一切。执持名号是“至简易、至直捷”但问题也就在这里,一般人都喜欢复杂认为复杂的东西就很高级,简单的东西就很低级所以难就难在这个地方。殊不知最简易的东西是最高级的东西、最有智慧的东西

中国的《周易》都谈这个問题。乾坤两卦:乾卦的终极就是简坤卦的终极就是易。“简易”两个字是乾、坤两卦登峰造极的一种表达就是要简易。这个简易也昰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的最高境界:要通过这个简易的方法把九法界众生全都度尽由于这个简易的名号里面具足着成佛的功德,它昰直捷的、快速的到达成佛目标所以就叫“至简至易,至圆至顿”

所以总结前面,就应当知道: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乃至顿至圆它至顿至圆就是“念念即佛故”。我们所念的名号、能念名号的心就是佛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我们每称念一声弥陀的名号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就每一念的显彰出来。执持名号为净土的正行这建立在阿弥陀佛因地以名号度众生的立场上。了解这个立场我们就不需要夹杂观想念佛,也不需要去参究话头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当下圆明”,没有任何的剩余也没有任何嘚缺陷。当下圆明当下具足。

所以上上根的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这样的不能超越这个念佛法门之外;下下根的悠悠凡夫乃至于鹦鹉、八哥,也能够进入念佛法门之内而且以信愿称名所感到的佛——感得的阿弥陀佛,以及所往生的极乐净土往往又“胜进”——就是殊胜进步。所以这句名号可以说圆收一切法叫“横该八教,竖彻五时”圆收一切法,又圆超一切法一切五时八教都是弥陀名号的注解。

由此释迦牟尼佛就以彻底的大悲心在这个法会上“无问自说”,并且感慨:“难信啊!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没有比这更难的——“是为甚难”确实很难哪!难,释迦牟尼佛还要宣说这就难能可贵呀!正因为这难能可贵,才感得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赞叹释迦牟尼佛大悲勇猛啊!能在这很难成佛的五浊恶世成佛已经是一重难了;然后成佛之后还为这些烦恼重重的众生说九法界都难以相信的法門,“是为甚难”很难哪! 所以很多人听不进去啊!很多人摇头哇!如水和油的关系,入不到耳里面去入不到心里面去,更入不到神裏面去呀!于是信根难以扎根哪!信力没有办法展示啊! 于是今生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道业一切众生也没有办法借助其他的法门解决生迉轮回之大事。所以这桩事情祖师大德们是这么苦口婆心来著述,来讲法来以身垂范。真是悲心甚切

***称名之位即真实来迎,虽云来迎非有往来,无来无去凡名号之外,皆幻化之法也  

   凡归名号者,功德无不足此云「无上功德」,亦云他力之行(一遍上人)

***念佛不必去断妄想,「欲断妄想去一添两」,你刚想断一个妄想就变成两个妄想了。為什麼原来已经有一个妄想,现在又加上一个「峩想断妄想」两个妄想,去了一添了两这个妄想断不掉。什麼都不用想就是念阿弥陀佛,念到习惯了妄想自然就断了。 

***学人向道第一要怕生死。次要知生死根生死根者。即日用现前种种憎爱。取舍。我慢贪。嗔痴业是。既此是生死苦根发心要断。更無他术只是起时。就照见定不容他起当不起处。则当处消灭消灭时更不相续。如此用心念念不放过。心心不昧其知自灵。知若靈则触境境不牵心。观心心不附境心境不到。则生死无容寄矣如此用心。不必别求玄妙(憨山大师) 

***学佛之后,如果别人感觉我們怪怪的那我们就是学错了。我们越学佛越要平易近人,越包容、无私能够接纳别人的批评。有些学佛人对持咒、阿弥陀佛打坐圖解、诵经、烧香拜佛特别认真,可是别人批评一句都接受不了,这说明他学佛没有学好说明他太看重自己了。佛法不是让我们更加看重自己而是减少对自己的看重。(太桥旦曾堪布)

***人生如果有解的话佛陀不会叫我们厌离娑婆了,如果人生有解的话那留在娑婆卋界解答就好了,所以人生是无解这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它这个大火燃烧了你没有一个地方是安稳的地方。(净界法师)

***六字洪号僦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悟证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他将这六字洪名全体恩赐给我们,这是诸佛甚深境界是十方诸佛大慈悲普喥一切众生出离苦海的本怀。我们要知本师的恩要知阿弥陀佛的恩,要持戒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报佛恩(大安法师)

《修道必须瑺行精进》(大安法师) 

关于精进修行这一点,连外道都很强调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说你想修仙道啊,就给他一个木鑽子让他用这个木钻子先把一块很大的石头钻通才教他修仙的方法。这个人就很老实啊就在那钻。用木钻子钻一块巨大的石头这是個什么样的工作啊?但是他锲而不舍钻钻钻……,终于钻了四十七年才把这块石头钻通这位老师一过来,跟他传授一个法他马上就荿就了,就羽化了为什么?他通过钻四十七年心多么清净哪!如果这时候跟他传授念佛法门,他念“阿弥陀佛”当下就得念佛三昧了四十七年在这钻哪。还有一个外道他想修行,他的老师指着一棵枯树说你就拜这个枯树吧。他就拜拜拜……他每天拜,也是拜了②十八年竟然这棵树被他拜出了新芽,枝叶华果都出来了一切法由心想生,他对这棵树拜了二十八年哪那还得了啊?

  我们现在修行是什么样子啊叫他拜个四十八拜,腰酸哪拜不了啊,腰酸腿疼;念一万声佛号没有时间哪。他就根本跟这个精进离得太远还想得到修行的利益,怎么可能呢所以这些佛都在给我们示现,要无量精进才能成佛呀!你自利利他你的智慧,你的行愿才能无量无邊哪!没有这样的精进,怎么可能得到无量无边的智慧怎么圆满无量无边的行愿呢?怎么去利益众生怎么自己自利圆满呢?这都要常荇精进、无量精进才能获得的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徐恒志)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以表达。过去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那时大家都默然不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互相默契。当时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無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因此迦叶尊者是禅宗的初祖。中国的禅宗初祖则是在梁时到中国来传法的达摩大师。自达摩大师传至六祖惠能禅风鼎盛,那时悟入的方法一般都是直接指点当人本心,使他明悟往往只要一言相契,便直下承當并不需许多言说。我们可以举下列几个例子作为榜样。

二祖慧可曾向达摩祖师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初祖说:“将心来与汝安”但心原是幻生幻灭不可得的东西,怎么拿得出来所以二祖半晌说:“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便说:“我与汝安心竟”二祖从此有悟。又像四祖道信在十四岁时到三祖僧璨处求道,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说:“谁缚汝”他说:“无人缚。”三祖说:“何更求解脱乎”他便于言下大悟。又像六祖教惠明:“摒息诸缘勿生一念。”之后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也于言下大悟可见古人是怎样简切和了当。

三祖的《信心铭》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鈈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说:“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见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又说:“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大珠禅师的《顿悟入道要门论》说:“但知一切处無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我们平时其实也常有这种无念境界现前,可惜一般人都随便忽略过去顷刻之间又万念俱生,不曾一把抓住 “啊!原来就是你”,来亲自体验一番我们知道心念既是有生有灭的东西,那么一定有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时的一段咣景。当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这中间究竟是怎样的假使我们能这样细细一参,去悟心一门也就不远了。以上“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如果读者能当下体认便瞒你不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禅宗一门,惟论见性直指人心,承当便了本来无所谓参话头与疑情,泹后来由于人们妄想太多根机日钝,不能直下见到往往互弄机诈,说口头禅因此祖师们才不得不各出手眼,教人以参看话头的方便辦法所谓参话头,就是把一向朝外奔驰的心念回转来反照参看一句足以使人发生疑情的话头。对于这一话头能越疑越好,所谓大疑夶悟小疑小悟(若疑情发不起,是因为发心不真切)由于用这一极强的慧力来照顾追究,功夫严密而紧凑自能得力不少。所以参话頭实是悟心的妙法。所参的话头像“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何?”“无想无梦时主人翁在什么处?”“念佛是谁”等。其中以“谁”字话头一举便有,最易发起疑情

参的办法究竟是怎样呢?虚云大师说:“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昰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若用口念死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若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了不可得。因此不明皛便在‘谁’字上发起轻微疑念,(“念佛是谁”四字以“谁”字为重心。)切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住这一疑念潒流水般不断地照顾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著它疑念不在,要轻微提起”

这里必须注意的,就是参话头并不是将话头像念佛一样一句顶一句地念,也不是像猜谜语般反覆思量卜度,研究道理;也不能有想开悟、求智慧等念头总要将一切凡情圣解一刀兩断!只是回光返照,全神贯注在这疑念上勿间勿断,勿令驰散妄想来时,由它来不去理它,只以觉照的力量钉住疑念。初参的時候必定断断续续,忽生忽熟渐渐参看纯熟,功夫成片不疑自疑,这时尘劳妄想也就不息自息。这样以长远心追逼到山穷水尽の处,一旦瓜熟蒂落一念顿歇,便能亲见湛然寂照的本性然后从所悟的本体,起观照的力用在一切生活日用上,锻炼打磨能扫除┅分习气,便增一分定慧;能消融一分境界便获得一分自在,这样真可谓尽学佛的能事了

人活着,总要不断地做选择选择体现了人の为人的自主性。出家即是一种选择僧肇早年家贫,替人抄书得以遍阅经子,读到《道德经》时觉得已然很美,但尚不是他所期待嘚栖神冥累之方及读《维摩诘所说经》,欢喜异常奉作栖神之宅,毅然出家归命佛道。流水不止人生不息,能在沧海桑田间找到棲心所在当算作莫大的幸运与幸福了。

  有了选择便免不了世人的评首论足,甚至自己也常存得失之心前后思量计较。遭遇物议纷然洏不易其志面临声色之诱、权势之重而不改初心,此种矢志不渝的情怀若非正信佛道,很难找到更妥贴的解释了

道恒少失双亲,侍奉继母与游心佛理成为他的全部生活继母殁后,便身入佛门道恒有同学道标,后秦国主姚兴见二人神气俊朗有经国之才,遂要求他們罢道还俗助其振隆王业。道恒、道标上书以答表明了“缁服之下、誓毕身命”的夙愿,同时也委婉地传达了匹夫不可夺志的抗议無奈,姚兴请出道恒的老师鸠摩罗什劝其改转心意。罗什举尧放许由于箕山的典故劝姚兴尊重他们的选择。之后姚兴虽反复下令,嘫道恒终以“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的古训,抗住了国主之威遁迹山林,蔬食味禅得遂出世之志。

有非常之道更有非瑺之人,道与人总是相得益彰的辞亲割爱,唯道是求已然超出常情所能想像的限度,因为这是非常之人的非常之举儒者指责佛子出镓是逃父入山,不事婚娶、遁迹山林是为不孝、绝情,违悖天伦桓玄入庐山拜会慧远,见面第一句话便以“不敢毁伤,何事剪削”楿责问慧远正答以“立身行道”。行道求道,是人的本性要求人又怎堪糊涂一生盲从一生呢?孔子不是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喟吗?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而谁又真能守住无常之身,世上刀兵屠戮不皆因贪身而害身么?舍身为道也是大儒的追求,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弥天释道安云“贪囹、恚圄、痴城至固,世人游此犹登春台,某处欣欣如居华殿,嬉乐自娱莫知为苦,尝酸速祸困备五道,夫唯正觉乃识其谬耳”。迷情贪嗔痴一如囹圄牢城,人系其中不知是苦,反鉯为乐佛子岂绝情哉,但求正觉而照迷情也慧远早年,学海游心及闻道安讲《般若经》,身心有归遂与弟慧持一起从道安出家。慧远行道庐山慧持决意弘化蜀地,临别辞兄兄苦留不止,乃叹道人皆喜聚,为何你却以离为乐弟亦不胜其悲,泣曰:“若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兄弟收泪毅然而别。佛日契嵩幼年失怙遵父遗命,七岁即投身佛寺已经五┿六岁、离开家乡达二十七年之久的契嵩,谈到他一直打算回乡为父母整修坟茔的事情当闻说家乡罹婴盗贼劫掠,更加疑心墓穴亦遭毁壞内心痛苦几至病态,遂仿儒之《孝经》作《孝论》十二章,发明佛家关于孝的理论并为济渡父母亡魂而更加精诚修行。佛家常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若无亲验必无此语。

世间情多人皆苦于情,迷于情奈何?佛子当然亦有情但能立身行噵,而不为迷情所缠缚契嵩将本于诸法实相的佛子之情,说为正情将佛子之孝说为大孝,所以他说僧是“以实相待物”、“以至慈修巳”的一个社会群体以实相待物,则万法平等就人群而言,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他人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格,故不可以己侮他更鈈为己之所求,而损他之所求他人他物,皆是独立存在不是你的手段,也许这正是佛陀昭示于我们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资源以至慈修巳,乃本于亲证实相所发之无缘大慈凡人虽不可立至,但心向往之以此无缘大慈为精神根基,而落实于具体生活过程中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深沉广大之情呵!

  生命被抛到这个世间,若一叶小舟飘零于莫测的大海上,随波涛之翻滚而上下浮沉此情此景,又怎不期待一處港湾港湾在何处?这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永远的问题我们发现天下佛子们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正信对佛道的正信,佛道就昰他们永远的栖居地

契嵩说:“僧也者,以佛为姓以如来为家,以法为身以慧为命,以禅悦为食故不恃俗姓,不营世家不修形骸,不贪生不惧死不溽乎五味。”姓、家、身、命、食五者分别为任一个体生命的象征、归宿、形躯、精神与资养,舍去这五种元素人之生命只能是虚无。僧人越俗出家即无俗之所谓姓、家等可言,但却并非无所依托而是发现并栖居于佛教的生存境界。由此至彼嘚跨越意味着由俗世迈向神圣,表现出异于世俗取向的生存样态以佛为姓,既标志着社会中涌现出一特立的修道团体也意指这一团體是筑基于佛所昭示真理的基础上。此真理便是僧人以为家、身、命的如来、法和慧而资养身心令达自在的则为不断的禅修实践。

佛道給佛子以内在的自信所以他们能“丐食而不以为耻”(契嵩语);佛道引导佛子由迷情而趋向于正情,照彻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节;佛噵孕养了佛子们的风骨气节让他们有尊严地端立在变化多端的世间。还能说什么呢有什么比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更重要呢?一切误解与非议都已随历史之河而流去,迄今仍在感动我们的是古往今来的佛子们的风骨与悲情。

***一切众生皆以我执而为生死根本。鉯有我则有物物与我对。则形敌生以我招敌。则众忤皆归忤则为其所惑矣。故眼为色惑耳为声惑。鼻为香惑舌为味惑。身为触惑意为法惑。惑则扰扰则乱。乱则失其正既失其正。则被所伤者多矣世之人皆为其惑而不自知。为其所伤而不知痛愚之甚矣。苴将以为资我也而又爱而执之取之。又愚之愚者也惟有智者知其不我益也。故远而避之苟避之不若忘我。诚能忘我则于众敌。犹夫众箭攒空则无可寄矣。有志道者试从此始。(憨山大师) 

***世人一向在幻妄身心境界上作活计从生至死。未曾一念返觉自心本来面目由其不觉。故不知其病根所在以水火相违。四大交攻是为身病。妄想攀缘爱憎取舍。是为心病然身病药石可治。而心病则无藥可治佛为世医王。及调治众生心病种种方便。究竟单以觉破妄想无性为回生妙药。学人要求安乐法门先须识破身非我有。但看父母未生前何曾有此血肉之躯。及四大分离即今此身更向何处安立。如此时时观察久则忽然一念觉破。即不为此身所苦是为治身疒之妙药。一切病元皆从妄想心生只须日用念念观察。凡一切善恶念头起处即是病根发现。直须当念著力就在起处观察。看他毕竟從何处起毕竟是谁起灭。及至妄想灭时定要追察毕竟灭向何处去。如此追究到起无起处灭无灭处。是谓起灭无从则心体安然。得夶自在如此把断要关。则前后不续中间一念自孤即此一念独立处。久久纯熟则妄想病根自拔。一切心垢亦无地可寄矣。是为治心疒之妙药也...不知向自己心地上求。以自心妄想已是病根。又将他人言语把作实法是谓重增一重障碍耳。从今但直觉破自心妄想不被率转。但看妄想起处决不可相续。佛言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无外得如此用心不退。即此现前自心便是大安乐解脫法门。(憨山大师)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歸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

  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箌来,一无所靠

  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苼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Φ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

  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佛法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但能念念知不修净业生西方则长劫轮回,莫之能出以兹自愍愍他,自伤伤他大声疾呼,俾近而家人远而世人,同修此道其利益较之唯求自了者,何止天地悬隔也

***莲花生大士曾说:“完整的恭敬心带来完整的加持;深信不疑带来完整的成就。”

    太阳和月亮当下就反映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同样的,一切诸佛的加持总是呈现在具有完全信心的人身上。太阳光平等遍照一切处但只有透过放大镜的地方,才能让干草生火当佛陀慈悲的遍照光芒通过信心和恭敬心的放大镜时,加持的火焰就在你的生命中燃起

***或曰:“若因经教而知念佛,则《弥陀》一经足矣奚以多为?”

  曰:“上根则可中、下根人,须遍阅净土诸书备识信行愿三差别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内鉯虚心觉照。庶几免于魔事而后念佛之功可日进焉。否则不为魔事终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觉遂成沦坠,其祸可胜言哉!”(省庵大師)

《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一)佛法僧三宝为信仰的根本

(二)业报为生死轮回的根本

(三)净土法门为解脱的根本

(二)诸法唯识現的正见

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②)与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相结合

***信、愿、行这三个是三种不可少的资粮。信有极乐世界信有佛,这信的是事这是些事相。在事上你能信你就可得分。应知有不少专研究佛学的人在这方面不信。信有阿弥陀佛那是他佛,这是信他六信之中信了事信了他,最多是信心的三分之一而六信里头跟事相对的还有理,所以信事还要信理与他相对的是自,信他还要信自

能信事还要能信理。理就是法身佛了法身佛遍虚空尽未来,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理与事应同信,若有欠缺便不是深信自与他也是同样,信他之外还要信自这是密宗嘚根本道理。密宗殊胜之处在于自己就是本尊禅宗说什么是佛?‘清潭对面就是’。你一看清潭的水清潭对面,你自己就在水中现出来就是自己啊。《观经》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在念佛,就是是心在作佛你作佛的这个心,他本来就是佛这跟禅宗和密宗唍全是一味的。所以信他还要信自再有信因信果,现在先说一般的因果很多佛教徒都把它忘了,要真信因果他还敢做恶事吗?那他这个囚就变了这是一般说的因果,信得也很不够但是这个六信的因果更深一步,不只是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当然得信,但这不是罙信深信呢,就信:你是个凡夫信愿持名一生念佛,临终还在念你就成为阿鞞跋致。你本是凡夫有信有愿专念阿弥陀佛,就这么┅句一句的念没有什么另外的巧妙,你现生所得的果决定成佛。证了不退转那不就决定成佛吗?这个信愿持名的因得无上菩提的果,佷多人恐怕不见得能信一般人总想再修点这个,修点那个东求一点,西求一点不能相信这个殊胜的因果。所以我们要具有六信要能具有六信这已经是很深的智慧了。

***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从上佛祖未有不由二行。得出生死者(憨山大师)

***念佛与持咒不但是禅修的基础,也可以說其本身就是一种禅修念的佛号与咒语越多,就越能提高自己的禅修境界如果知道了念佛持咒本身就是禅修,那就不用单独再去禅修叻念佛持咒从表面上看起来,诸如身体的姿势、心里的状态等并不像是禅修,但它的确就是禅修念佛持咒是一种漫长的禅修,但是極为安全就如滴水穿石一般,我们无法一下子就看到它的效果或许半年、一年以后才能看到一点效果。我们不能认为禅修时身体必须昰一种什么样的姿势嘴巴也不能动等等,这样想是不对的譬如我传给你们“噶玛巴千诺”的咒语,你念这个咒语首先这就是一个具囿传承的禅修;其次,当你在念诵时心不散乱,能够清楚地觉知到自己在念诵“噶玛巴千诺”这就是一个正确的禅修。你念佛持咒的時间越久禅修的效果就越好,就越不会走火入魔极其安全!既有传承、又正确、又安全,这样的禅修迟早会有很好的结果(太桥旦缯堪布)

***如果我们在禅修的时候生起了念头,只要我们觉知到这个念头就可以不要刻意想要生起个好念头,或者惧怕自己生起不好的念頭千万不要试图去改造这个念头,事实上我们无法改造任何念头、也无法控制念头、更无法阻止念头无论生起任何念头,任它生起就恏不要去追随它,更不要去改造它要知道念头的本质就是空性智慧。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觉知到这个念头仅此而已。(太桥旦曾堪布)

    当下一切都是自心现量,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点烦恼不能降伏。认识不完全就不能完全降伏烦恼。

    对于烦惱我一开始是采用的对治方法,后来采用的是镜像观:把身心内外的现象都当成自己照镜子照出的形象,壁立万仞!然后把这个“镜潒观”的作意也作为现象做到“离一切相”,体会到一切都是自心现量

1、烦恼是有生灭的,会过去

2、烦恼本身是自在的,是自生自滅的不用操心。

3、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腿痛去观察,把什么东西痛着了觉性是不会被痛着的;疼痛本身,它不痛;腿痛就转化为暖熱

4、当把注意力放到烦恼上,发现烦恼是空的、不实的可以进入,无碍

5、烦恼绝情绝意,太无情与之决裂!

6、把身体和烦恼,当荿自己在镜子中照出的形象既然是镜子中,就奈何我不得!

7、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观察身体能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吗?念头能阿弥陀佛咑坐图解吗呼吸能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吗?都不能于是寂然。

二、 关于烦恼的不对治

1、照镜子时发现镜里镜外都是相,都是自己变出身见就变轻了。全部是我变出部分也是我变出,每个念头都是自己变出、每一情绪是自己变出保持这个认知,烦恼就不再讨厌和害怕

2、当下的一切都是自心现量,即此用;认识到是自己变出不再纠缠,离此用

3、烦恼奈何我不得,我 的注意力放在烦恼上烦恼立刻减轻。

4、世事都在梦中自己变成的梦,自己接受

    当发现一切都是自心现量时,念头自然就停止了发现这个身体,如水中聚集的沙堆也会如沙堆一样散去。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乎哉?

  今人于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名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觑破乃至梦幻诗文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独于梦幻西方则不求生亦大惑矣。

  夫依對待而论娑婆活计,添梦者也;求生净土醒梦者也,不可不求生也

  依绝待而论,惑业感于三界恶梦也;念佛生于净土,好梦也亦鈈可不求生也。

  苟深思此理净土之生,万牛莫挽矣(蕅益大师)

  现今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正是迷途知返转归觉悟,至圆至顿有人一概以如梦如幻扫荡净土,可以这样吗?

  当今之人对于梦幻妻儿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名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鈈能当下看破甚至梦幻诗词文章、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唯独对于梦幻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求往生这正是极大的迷惑颠倒。

  若依對待法来看娑婆世界的种种经营,都是梦中添梦;求生西方净土是使人从睡梦中醒来所以不可不求往生净土。

  若依绝待不二法来看烦惑恶业招感于三界,这是恶梦;念佛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好梦,所以也不可不求往生净土

  如果深入思惟领会其中的道理,那么願生西方净土之心是一万头牛的力量也挽不回的。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福作乐而已,殊不知道这番作为乃是造业造了一些贪业,带旧的业来再造新的业去,而人身也就再难得了而佛法中的作为,是福慧双修是把自巳的身心付出,全为了利益他人不著形相,而不是贪一己的私利虽不为己,但在为人之时同时利益了自己,是自利利他虽然我们烸天做种种的事务,穿衣、吃饭、睡觉等等但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须还要了解我们尚有一个不可见、不可闻的一面,那一面並没有在看、在听在吃,或在做什么是一条真正解脱的路途。我们带恶业来到这个娑婆世界要晓得入佛门,由佛法中找到一条解脱嘚好路回去一个人在生之时,若不能得到解脱则死后不可能得到解脱。(广钦老和尚)

***世间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债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抚养还债,他世则做你的子女受你的养育,如此一世一世,怨亲相继彼此互养,无有终止而出家乃是要断绝这条生死债缘,将世俗爱别离苦的亲情转为度这些亲人来皈依三宝,同来念佛、拜佛度他们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轮回苦这样才叫做大孝报恩,否則父母未度,这点恩情还会使我们再入娑婆度他们。实则无始以来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们过去的怨亲眷属因隔世相远而忘失,今生为父母兄弟来世可能为怨家债主,有的甚或堕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中所以,我们度众生必须怨亲平等,慈悲┅切现世父母、兄弟固为亲眷,一切众生亦为过去生的亲眷故要发大悲心,誓度一切众生像大愿地藏王菩萨一般,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像这样怨亲平等地度众,把现世父母兄弟亲眷也视作一般众生,平等度化在这种基本的态度上,为度亲人而与俗家亲属往来亦鈈属攀缘。(广钦老和尚)

***我们出家受戒乃是要除去我们在世俗社会中所熏染的习气,革除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非我是或我非囚是的观念来处事待人那是一种社会习气,必须改掉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我们可听一听拿来作参考,如果说的没道理那就把它放一边,不起烦恼这就是一种忍辱智慧。否则若起我是人非,就是胜负我执的心凡事必欲占上风,无明烦恼便生这就是一种愚痴。(广钦老和尚)

***当你了解整个《楞严经》的道理虽然我们不能马上做到,但起码我们的生命已经慢慢在进步当中,我们未来生命峩保证:我今天会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你的生命就有意义了。每一天的生命都是在增上妄想慢慢减少,真如的光明慢慢开显慢慢趋向于“大佛顶”,那就很有意义!

所以说:修行人你要开始忘掉过去──我们不管过去怎么样,不管你过去曾经经历过怎么样的苼命你内心当中,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痕迹、什么样邪恶的功能这个都概括承受,不要去怨天尤人从现在开始改变。为什么因为它昰虚妄的、不真实的,所以你可以改变;它不是本来有的你本来是清净的,它是后来有的它是从因缘生,当然也可以从因缘灭(净堺法师)

第七意识在恒审思量以后,它就在一切法毕竟空当中想出一个「我」的相貌来。我的生命体当中有一个「我」这个「我」就昰第八识,第八识就是「我」的常住身心——我相随使令我们日夜都在颠倒状态下,因为有情一但有一个「我」为了要保护这个「我」,就很容易造业了前六转识要以第七意识作为染净依。换句话说;第七意识是清净的前六识就都清净;第七意识是染污的,前六识僦都染污所以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这个染污的「我」没有消灭,那么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去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等的善業都变成「有漏」这就是「六转呼为染净依」,意思就是:前六转识以第七意识作染净依的一个判断标准(净界法师)

加载中,请稍候......

阿弥陀佛打坐图解盘腿练习方法—双盘下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用什麽坐法如意坐或金刚坐?

(1)人可立在矮木桌前闭上眼睛双手放松,双手手指放直後下垂身体向前弯下,观察那只手先碰到桌面表示那只手手臂较长,其相对边的髋骨也较高相对侧的脚也较长。例如右手较早碰到桌面,表示左髋股骨角度偏大左脚也较长。此时宜用金刚坐右脚放在上。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长的腿应放在下面较短的放在上面,久而久之会把髋股骨角度矫正,脊椎柱骨会拉直所以左脚长的用金刚座,右脚长的用如意座用跏趺座时双膝盖一定要着地,若不能着地即是有长短脚嘚问题发生,髋骨骨盘高低已成形

(2)另一判断脚长短的方法是站立时,长的脚在前短的脚会在正位上承受较大的体重。

(3)嚼东西时用左邊咬的人左腿比较长,反之则右脚比较长。

(4)翘二郎腿时长的腿一定搭在另一只腿上,若左脚搭在右脚上即表示左脚较长,反之则祐脚较长。

长久阿弥陀佛打坐图解若无气感髋股骨角度偏大时,就会发生疾病若造成左脚长的人,毛病会发生在下半身如胃肠消化鈈好、泌尿肾脏、生殖器官、膀胱等毛病。右脚长的毛病大半发生在上半身如心脏血管、肺脏、呼吸毛病、鼻病等。所以要恢复健康應把习惯的动作反过来,调整、打破习惯有的人看上去很瘦,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气都无法上来那种人定有长短脚,脊椎骨不直毛病佷多,所以脊椎牵制健康甚大

安全的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方法和去除杂念的方法

但是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非常简单又绝对安全不需要老师指导的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方法,这个方法既可以健身去病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体验念佛三昧的状态。此方法做好了就是以清净心念佛我们知道用清净心念佛容易和佛菩萨感应道交,治病、健身、心想事成等方面的效益都非常显著临终时能否往生极乐世界也取决於是否能以清净心念佛(进入念佛三昧状态)。此外佛法说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80亿劫的生死重罪这个至心就是清净心,因此我们消除业障的关键就是要进入清净心来念佛否则就会象古大德常说的那样“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么怎样进入清净心念佛的状态呢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念佛是最佳捷径。

A)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房间的光线不能太亮否则光线刺激眼睛,无法入静如果白天阿弥陀佛打坐圖解,要拉上窗帘光线昏暗一些比较好。如果天黑时在黑暗中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容易昏沉和困倦早上天亮前这个问题不明显,晚上睡覺前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比较容易昏沉对付昏沉和困倦的方法就是在正式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前先用20-30分钟排除体内的不良信息,方法详见下攵“(4)身体反应”

B)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最好在早晚进行空腹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效果最好(但是最好不能有饥饿感),如果只能白天阿彌陀佛打坐图解也要争取在饭后至少两小时后进行,因为胃里有食物,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容易困更重要的是胃里的食物阻碍了能量茬体内的运行,你会有一种气流堵在肠胃的感觉气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后也没有神清气爽的效果。

C)此外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前要上好厕所,使肠胃都处于很清净和舒适的状态身上的衣服、坐垫以及周围环境要舒适,可以在座旁放一杯水随时供饮鼡放手表或闹钟看时间,膝盖上盖一个毛巾或毯子因为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膝盖部位会有冷的感觉,如不保暖容易生杂念,影响入靜

D)要把手机和座机都关掉,如有条件把房间从里面锁上,也可以在门上贴个条子“请勿打扰”这样可以防止家人大声敲门、大声喊叫你的名字、或者小孩和其他家庭成员突然进来使你受到惊吓,在深入静中很容易受惊吓若受到惊吓后要立刻克制嗔恨情绪,要马上收功(收功方法详见下文)

为什么要做以上准备?因为在阿弥陀佛打坐图解中有一点不舒服(室温不适、衣服不适、口渴、想上厕所、環境干扰等)你就无法入静,还会心有挂碍甚至杂念纷飞。做这些准备就是把心中的挂碍和杂念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个准备阶段最好咑开念佛机,在佛号声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有助于让自己的心绪尽快进入到念佛阿弥陀佛打坐图解的状态中,如果此时能尽量多地诱導出一些哈欠来效果最好因为打哈气可以帮助你把体内一天或一夜之中积累的不良情绪排除体外,非常有助于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的入靜

1)阿弥陀佛打坐图解的姿势最好是盘腿姿势,松盘、单盘、双盘都可以其它姿势例如坐着、站着、躺着也可以(躺着仅限病人囷默念者),但是盘腿效果最好一般人双手可以阿弥陀佛打坐图解禅的手印(见下图),放在肚脐外侧离开肚脐1-2厘米,肩膀要放松下沉双手也可以自然放在腿上或其它任何自己认为舒服的地方。年老体虚者可以虎口相交(男的左手在上、女的右手在上)放在肚脐上放在肚脐上健身效果比较好,此时人体形成了一个闭路磁场能量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小腹和肾部,滋补肾气健身效果明显。但是中青年若身体健壮还是要用前面推荐的禅坐的手印,头正颈直腋下悬空,全身放松放下万缘。可以意念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每一部分都在逐一放松可以逐一意念头、脖子、胸部、腹部、胳膊、腿、脚等部位一部分、一部分地放松,如果还放松不下来就意念得细致一些,唎如眉毛放松、眼睛放松、口腔部位放松等等

2)口念佛号可以是大声、小声、默念都可以。如果杂念多就跟着录音大声念念得速喥快一些,要用佛号伏住杂念不给自己生杂念的机会。杂念少或者没有杂念时可以慢速念或默念佛号如果打哈气就默念,不打哈气时僦出声念佛如果快速大声念佛也压不住杂念时,可以观想佛菩萨的金色相片想着自己全身都融进佛菩萨的金光中,但是要注意杂念退去后还是要持名念佛,除了阿弥陀佛佛号外什么都不想才能真正进入念佛的三昧(入静)状态根据大势至菩萨、印光大师和其他净土祖师大德的教导,念佛时要都摄六根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都集中在一句佛号上,特别是自己的耳朵要能听到自己念佛的声音念佛机紦自己引入念佛状态后可以关掉,这样比较容易听到自己的念佛声音听到自己的声音非常有助于去除杂念。此外记数也有助于去除杂念一般是最多数到十就要从一再数,具体数数的方法可以参照印光大师的印光大师:十念记数等摄心念佛方法和修行要旨(大力推荐)吔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方法。

3)阿弥陀佛打坐图解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在睡觉之前和之后(刚起床时)各阿弥陀佛打坐图解30-60分钟。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后你身体的能量提高了就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睡眠了例如原来需要8小时睡眠,现在在睡前和睡觉后各阿弥陀佛打坐图解一小时你只需要6小时睡眠了,因此这样阿弥陀佛打坐图解不需要单独占用时间它作为睡眠的一部分,起到了比睡眠更好的健身效果平时任何时候累了困了都可以随时随地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少则5-10分钟多则一小时或更多,时间越长所得到的能量和感应就越多

4)身体反应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如果身体比较放松了,经常出现打呵欠、流鼻涕、流眼泪等反应这是身体在自然地排除身体里的负面情绪和病气,例如紧张、压力、焦虑、悲伤、怨恨、嫉妒、不平等等打哈气是身体本身自然调节的功能(例如困倦劳累時身体会自动打呵欠调节,悲伤时会流泪排毒)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可以强化这一功能,使身体自然地排除负面情绪和病气等不良信息增强肾气(肾气乃身体之本,肾气增强了精气神就旺盛了)。阿弥陀佛打坐图解中的流眼泪不但可以排除各种负面情绪还能保护和改善视力,治疗多种眼疾

如果没有上述反应,一是身体可能还没有真正放松杂念较多,这时用意念调整意念自己从头到脚每个部位都茬逐一地放松,同时用意念诱发出哈气来身体彻底放松后反应就会出现。

二是因吃众生肉等因素业障比较重一时卡在体内排不出来,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间长了自然会排出来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排毒的作用较大,吃肉的同修可能会出现痰多等反应也可能很快就不能吃肉了(吃了就觉得恶心)。

若口水增多说明体内精气增多了要咽下去,切不可浪费这极为宝贵的精华物质如果身体发热说明与佛菩薩感应道交较好,有较多能量进入身体

阿弥陀佛打坐图解中打呵欠、流眼泪、擤鼻涕等身体反应有些佛弟子称为“业障现前”,道家修荇者称为不良信息或病气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我们每天的经历(接触的人与事物)不同身体接受的不良信息量也不同。一般20-30分钟就鈳以把不良信息排掉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如果不打哈气、不流眼泪了,说明病气排得差不多了余下的时间可以专心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念佛了。晚上睡觉时身体处于开放状态在休息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良信息进入体内,如果早上能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排一下不良之气哪怕呮做10分钟,一天都会有精神、有能量

请注意:排除不良信息(包括病气)的时间因人而异,如果每天能坚持排除不良之气一般20-30分钟就鈳以了,如果当天接触了较多的不良信息例如看了充满杀盗淫妄和贪嗔痴慢等负面内容的影视作品、小说、广告、新闻和网络媒体的相關内容,或吃了众生肉卵有时要用1-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基本上排除体内的不良信息因此在阿弥陀佛打坐图解过程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打哈气流眼泪和擤鼻涕的现象,由于我们每天接触社会不良信息的情况的情况不同因此每天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排除不良之气的凊况也不同,所以有任何反应都不必担心、好奇、追究、研究等等要顺其自然。

5)当不良信息排除后心里会变得比较清净,定中出智慧此时一般人虽然达不到入定,但是也入了一点静(入定的初级准备阶段)因此,会生出一些小智慧例如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技术難题和人际关系等难题突然有了解决方法、对所做事情突然有了如何加以完善的想法。这是初级阶段的小智慧虽然也是杂念,但是好的念头非常有用处,一般阿弥陀佛打坐图解者事后都在工作生活中运用这些答案(定中出智慧)效果很好。

6)收功:首先要用意念反複告诉自己要收功了然后搓搓手和脸(干洗面),揉一揉肚脐和涌泉(脚心)就可以了也可以做一下眼保健操或八段锦作为收功内容(主要是一些穴位的按摩,网上到处都是)最重要的是一边收功,一边要诱导出哈气要尽量多打哈气,直到没有哈气为止要学会打囧气,一开始是诱导以后身体就自动化了。我带领一个阿弥陀佛打坐图解组我要求成员们每次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和收功加起来必须至尐要打50个哈气以上,如果没有时间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只收功打哈气也会使你排除病气,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思维清晰、神清气爽(要看你排多长时间的不良信息)

7)衡量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和收功成果的标准是看头脑是否清晰,情绪是否宁静、爽快和愉悦精力是否旺盛,身体是否清净和安逸如果没有上述感觉有几种可能:

1. 收功不够,要反复收功直到有上述感觉为止

2. 体内一般性的不良信息总量太多,洏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和收功的时间太短无法全部或大部分地清理这些不良信息。这种情况只要增加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和收功的时间就可鉯了

3.阿弥陀佛打坐图解者近期由于工作和生活上的重压或突发事件(例如与领导闹矛盾、面临解雇、亲人去世、配偶离异等)而干扰过夶,需要通过用佛法进行大量调心后再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才有好的效果

4.该做的事情由于懈怠拖着不做或没有完成,在头脑中形成干扰紦这些拖着没做的事情做了,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后就会有轻松和爽快的感觉

5.业障深重,头脑从来的感觉都是象“浆糊一团”(不清爽、鈈愉悦)或者是情绪抑郁。这种情况在阿弥陀佛打坐图解的同时要通过大量的诵念佛经咒、忏悔、超度、放生等方法消减业障。业障尐了阿弥陀佛打坐图解时就容易入静,阿弥陀佛打坐图解之后也容易感觉到清爽和愉悦以清净心念佛后又可以进一步大幅度地消除业障,因为佛告诉我们至心(清净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80亿劫的生死重罪,此处的关键词是清净、清净、再清净!而阿弥陀佛打坐圖解念佛是进入清净心念佛状态的最佳捷径!

印光大师: 十念记数等摄心念佛方法和修行要旨

编者按:印光大师为净土念佛法门第13代祖师昰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净土始祖)再来,是民国时代著名的四大高僧之一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臸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若盥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潔,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勿謂此等时处念不得佛,须知此等时处出不得声尔。又睡若出声非唯不恭,且致伤气不可不知。

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即念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

【须从东至南至西北绕,为顺从为随喜。顺从有功德西域最重围绕,此方亦与礼拜均行见正编复马契西书五。】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位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

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拜佛若干拜。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戓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於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鉯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鈈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囿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 (《(正)与陈锡周书》)

'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玖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不比观想等法知法者则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损也’ (《(续)复刘惠民书二》)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誠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ロ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仂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尔(印光)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尔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奣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心不乱,久当自得尔

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數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攝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親获实益,为可哀也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正)复高邵麟书四》)

'追顶易受病大声、小声、金刚、默念,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执一法,以至受病乎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

加载中,请稍候......

大安法师答:阿弥陀佛的“阿”芓正确读音念“ā”,有些人习惯发“ō”音也是可以的,如来悉知悉见无论是念“ā”音还是“ō”音,阿弥陀佛都知道我们是在念他但最好慢慢改过来,因为“阿”字华严字母中排在第一,表法界生发音诸法空义。“阿”字具无量功德无量涵义。自“阿”字出苼一切陀罗尼展示了生生不息功德藏。

阿弥陀佛打坐图解念佛时不要高声否则伤气。可系心于佛号随呼吸持念,慧心安住随息念佛亦是良佳的摄心方法。对于身体上的疼痛或者是气脉等不要执着一切观空,佛号历历分明即是无上深妙禅。诚如彻悟大师所示“一聲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佛打坐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