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单位什么岗位都要低学历男娶高学历女,催生了学历的泡沫化

用人单位要求高学历你怎么看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用人单位要求高学历你怎么看
  (30)用人单位要求高学历你怎么看?
  答:①一般人都认为高学历者大多掌握的知识相对比较丰富、全面和扎实一点。在高和低之间选择,当然择优择高,与其以后花钱去培养和培训低学历者,不如一步到位。
  ②当然,谁都知道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但能力的考核不是一时能完成的,所以只有以学历这个标准来衡量能力。而且有些企业在企业验收及升级时对职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单位也需要招收高学历。
  ③其实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与需要,不能盲目,不能一概而论,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否则对人才、对社会都是一种浪费。
&&&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 、、、、的精彩内容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的新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正文
学历查三代:真需要还是没必要(图)
  理解:何错之有?
  《扬子晚报》发表邓海建的时评指出,“学历查三代”,有人觉得很受伤。其中的原因,固然在于“学历查三代”的说法本身的不科学甚至错谬,但更主要的则是“受伤者”没有认清一个根本事实: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都是货币化的劳动要素。劳动要素的配置要遵循价值规律,而价值规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供求决定价格。眼下,一边是供过于求的人才,一边是数量有限的就业岗位。在这个背景下,用人单位挑剔点儿甚至带有一些偏好,不过是价值规律的基本体现。只要没有悖逆公序良俗,没有在“乙肝”或者“星座”上做文章,那么,用人单位喜欢用什么专业的人才、乐于接受哪个高校的毕业生,他人恐怕不大好指责。
  此外,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学历查三代”的背后,是教育质量呈现“倒金字塔”结构的某种诡异。譬如有调查显示,38.2%的受调查者认为“高考更靠得住,硕士、博士的培养水分多”,而在现实生活中,诸如“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之说更是时有耳闻――― 此背景下,企业本着基本“性价比”的原则,考量一个人的求学经历,以挑选更合适的人才,何错之有呢?
  半岛网网友杨祥玺也提出,被用人单位刨根问底追查本科“出身”,的确让一些求职者不大舒服。不过,深究起来,用人单位这种做法并无不妥。求职和招聘,本来就是双向选择――― 既然求职者有选择企业的自由,企业当然也有选择员工的自由。只要光明正大,不搞萝卜招聘之类的花招,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为何不能挑挑拣拣,优先考虑本科学历更好的?
  思考:反思我们的人才评价观念和方法
  人民网网友边晓璇认为,“学历查三代”的做法确有歧视之嫌,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学历查三代”是对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发出的警示。当前,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高学历所附着的泡沫成分已不容忽视。用人单位之所以要“学历查三代”,正是为了挤出高学历里面的泡沫。当然,这种做法的确会对一些本科出身不好但实际能力很强的毕业生造成误伤,这对他们很不公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方法还在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学历查三代”也是市场对盲目追逐高学历倾向发出的警示信号。不少学子对考研、考博趋之若鹜,却并未将学历的提升与自身成长、完善相结合。借读研“镀金”的愿望可以理解,但若仅为“换个标签”、混个学历,则难免再度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应试泥淖。如此,即便有了高学历,“查三代”也会无情地将其“打回原形”。
  西安新闻网网友耿银平则认为,“学历查三代”仍是一种静态检查和筛选,是一种传统人才考评方法。其重视和依据的,仍是既定的封闭的单向度评价信息,比如毕业学校、考试成绩、获得的荣誉等。在这种考评方法之下,很多创造型、技能型人才,难免会因为不具备相应学历和某些条件而失去制度认同和发展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在人才评价过程中少一些“学历本位”,多一些“能力本位”和“创造本位”;在选人、用人时,将“相马”改为“赛马”,将各色人等拉出来遛遛,让他们在工作实战中真刀真枪地比试比试。只有这样,“学历查三代”的尴尬才有望真正得到化解。
  编辑/整理 周丹平
责任编辑:吕芮光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研究生学历,说明会读书,在进入实际工作前,谨此而已!要证明自己是可用之材,路还很长!努力吧,不要抱屈![哈哈]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6:07:33&)
4028字(6621/25)
( 13:44:23)
307字(49/0)
( 13:44:14)
211字(28/0)
( 11:29:12)
32字(138/0)
( 11:27:34)
168字(114/0)
( 09:54:31)
71字(75/0)
( 09:53:04)
55字(56/0)
( 09:14:15)
26字(104/0)
( 07:55:02)
62字(64/0)
( 21:30:12)
61字(93/1)
( 00:46:54)
75字(60/0)
( 21:05:46)
42字(32/0)
( 18:04:39)
17字(92/1)
( 18:41:01)
14字(94/1)
( 19:10:08)
65字(51/2)
( 20:15:03)
43字(67/0)
( 20:06:12)
47字(66/1)
( 21:46:54)
26字(110/1)
( 22:55:11)
30字(93/1)
( 10:05:18)
17字(36/0)
( 17:43:38)
20字(154/0)
( 17:21:56)
11字(39/1)
( 19:11:12)
67字(101/0)
( 17:01:15)
24字(81/1)
( 17:18:39)
94字(75/1)
( 18:26:13)
12字(31/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招聘排行榜
招聘排行榜
招聘排行榜
招聘排行榜
招聘排行榜
招聘排行榜
招聘排行榜
招聘排行榜
招聘排行榜
招聘排行榜
高学历人才为什么也难找到工作
  所谓高学历应该是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拥有者,包含各类土生土长和留洋镀金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在人们的印象中,高学历历来是社会新鲜人最有分量的一块敲门砖,高学历者一直是就业市场上的“宠儿”。硕博士炙手可热,基本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大专生乃至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已属于弱势群体。但近几年,各媒体频繁报道研究生博士生遭遇就业寒流的消息。早些年的研究生博士生被争抢或者未毕业就被预定一空的情况难以再现,高学历者也被迫不断出没于各大人才招聘会,向各种中意不中意的单位投送简历,接受层层笔试面试口试,艰难的挣扎在社会化道路的起点。即便找到了工作,高学历者也似乎不比别人的保险系数高多少。2004年底,仅南京市有158名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员到劳动力市场登记失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这么多高学历的、传统意识里的“精英人才”失业,在过去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么应当如何看待高学历者就业难度增加这个问题呢?  有人把这种现象的出现归结于高学历教育过热:  中国普遍偏低的教育水平造成了研究生博士生的奇货可居,也造成了对高学历的无限向往和盲目崇拜。由于全社会性追求高学历教育的背景,使得近几年我国高学历教育以惊人的速度扩张。1998年以来,全国研究生年增长约2万人,全国博士生的数量更是达到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大学,在校研究生、博士生数量甚至超过了本科生。有数据表明,高学历教育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大高于了我国平稳高速发展的经济速度。  人才市场也是市场,遵循着价值规律,服从于供求关系,供过于求则贬值滞销,供不应求则升值畅销。社会正常的人才需求结构呈金字塔型――高学历、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只可能是细细的塔尖,应用型人才才是巨大的底座。在高学历教育的飞速发展下,研究生博士生数量越来越多。供给大于需求了,原本属于稀缺资源的高学历人才自然开始贬值。  高学历教育过热带来的一个后果是教育质量的下降。研究生扩招后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纯粹,出现了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学生管导师的叫“老板”的功利化怪现状。承载着过多的经济和政治任务的高学历教育,充斥了浮躁与敷衍。  除此之外,我国的高学历教育还一直存在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的痼疾,常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  凡此种种,说明教育本身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负有重大的责任。  另一个原因是单位招聘人才观念的改变:  前几年,我国很多领域,很多企、事业单位,招聘时总是要求学历越高越好。甚至表明非硕士博士不要,一些大公司,硕士和本科的起薪相差几千元以上。急于求得高素质人才的用人单位亲手制造了高学历的怪圈,但在实践中却渐渐发现,付出了高薪并未收获到好用的人才。预期与实际巨大差异使得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开始反思。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学历并非越高越好,最主要看岗位是否需要,读书好学历高并不代表工作水平好。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适合岗位非人才对企业来说最合算。用人求“实”不求“高”已成为企业用人的新趋势。以浙江为例,今年第二季度人才需求状况报告表明,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实用型人才为主,明确提出学历不限的占总需求的18.99%;需求学历最多的层次是大专学历,占总需求的37.86%,相比之下,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仅占总需求的1%。这种务实的转变使得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降温,也是造成就业难度增加的原因。  当然高学历就业难现象还有很多深层次原因,比如高学历者的主观因素:高学历者的素质与学历不成正比,其就业观中存在“待价而沽”等种种误区,出现高学历就业难度增加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学历至上的泡沫正在消散,我们的人才消费市场正在回归务实的理性轨道。编辑:流明
下载北极星招聘APP
求职进程实时知晓,名企招聘不错过
李先生010-
李女士010-
选择行业火电风电水电核电光伏节能环保电气LED工程电力信息化煤炭
微信公众平台
求职手机版
环保企业招聘:
工程企业招聘:
电气企业招聘:
光伏企业招聘:
火电企业招聘:
核电企业招聘:
Copyright & 北极星电力招聘网版权所有 网站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学历明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