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朝鲜战争,越南朝鲜战争中国出兵兵底线的口信传递人

朝鲜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朝鲜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朝鲜战争,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看了几篇关于朝鲜战争的专论。本人冒昧献丑,谈点自己的浅见,敬请各位指正!但请不要砸砖,本人怕砸晕了。1.朝鲜战争的决策经过     日,斯大林给毛泽东发了一份正文短短仅69个字的电报。电报是由葛罗米柯发给驻华代表科瓦廖夫并转交毛泽东,电报全文如下:      北京 科瓦廖夫收      请将菲利波夫对毛泽东10月21日电报的如下答复函转交毛泽东:      “致毛泽东同志:      鉴于您的10月21日关于朝鲜问题的电报内容,我们认为必须通报您,我们支持针对你们所说的问题的那种意见,同时我们将依照这种精神向朝鲜朋友提出我们的劝告。      菲利波夫”       请电告执行情况。      葛罗米柯    日    (见沈志华编译《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    这份如此之短的电报传递了什么信息?其背后蕴涵了多少丰富的内容?与半年后爆发的朝鲜战争有何关系?    在此,试图通过对这份电报(以下称11.5电)的分析,解答上述问题,并对于朝鲜统一的方法、时机,探索朝鲜、中国、苏联的各自立场    《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是沈志华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用俄国档案解密和开放的时机,花费了大量心血,获得这批资料,并在浩瀚的历史档案中,通过精心编译而成。《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还原了历史原貌,并大致勾勒了其整个过程。是研究朝鲜战争爆发、过程及谈判停战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11.5电报引出的问题     从11.5电报可以知道,毛泽东曾于49年10月21日关于朝鲜问题致电斯大林,斯大林在11月5日通过此电答复毛泽东的同时,也将向金日成提出劝告。如果阅读了这二份文件,就能很好地理解11.5电的含义。但在《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偏偏没有这二份文件。由此引出下列问题:    1.毛泽东为何在10月21日关于朝鲜问题致电斯大林?    2.毛泽东为什么关于朝鲜什么问题要致电斯大林?    3.斯大林为什么“必须通报”毛泽东?    4.朝鲜问题是什么问题?    5.斯大林支持毛泽东的什么意见?    6.斯大林向金日成提出什么劝告?    7.11.5电传递了什么信息?    8.11.5电与朝鲜战争的爆发有什么关系?     11.5电报前的策划    二次大战临近结束时,一美国军官匆忙间在地图上的随意一划(仅仅是美苏双方的托词,其实决非随意,但也体现了美军参谋的素质,在极短时间内,作出了准确的一划),导致了以三八线为界,朝鲜的一分为二,三八线以南成为美军占领区,而三八线以北,同样成为了苏联占领区。跟随苏军而返回朝鲜的金日成与随美军回到朝鲜的李承晚代表各自的政党,为建立独立统一的朝鲜这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了一起,开始了激烈的争吵。争吵没有结果,分别在苏联与美国的支持下,各自成立了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同样的自称是全朝鲜人民的代表,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同样的指责对方为非法。并同样地为了统一的朝鲜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49年3月,金日成访问苏联,其间提出请求苏联提供武器装备支持与武力统一朝鲜问题。斯大林同意了进一步提供武器装备援助,但“不同意金日成以武力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的建议”(见沈志华《朝鲜战争揭密》第150页)。关于不同意的理由,沈志华先生《朝鲜战争揭秘》选用了台湾学者青石的观点“斯大林的态度很明确:北朝鲜的人民军不仅对南朝鲜没有绝对优势,甚至数量上还不如南朝鲜。况且美国军队仍然驻扎在南朝鲜,苏美之间也有三八线为界的协定。因此除非出现大规模军事进攻和受到来自南朝鲜的突然袭击,可以实行反攻,否则“你们不应当进攻南部”(见沈志华《朝鲜战争揭密》第152页)。    斯大林的这个态度,与其说是不同意,倒不如说是向金日成明确了武力统一朝鲜的三项基本原则:1.人民军的装备要强于南朝鲜;2.人民军的数量要大于南朝鲜;3.不开第一枪。(待续)     2.  金日成对此当然心领神会,对金日成来说,不开第一枪,根本不算是个问题;武器装备问题,苏联已经提供支援并将进一步提供支援;仅剩人民军数量的问题,也不是难题。金日成一回国,1949年4月底,金日成就派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金一为特使,秘密来到北京。按中国的说法是,目的为了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建立联系,并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内的朝鲜师问题返回朝鲜等问题进行谈判。在北平西山的"双清"别墅里毛泽东会见了金一。金一向毛泽东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之后,毛泽东表示:“随时准备把驻扎在东北的2个师(朝鲜师)连同全部装备,移交给朝鲜政府。另一个师,他们只有等战斗结束后才能从南方回来,并至少也得一个月后才能调回。”毛泽东提醒:“朝鲜随时可能发生军事行动,金日成应估计到这种情况,并做好周密准备。”  毛泽东并许诺说:“在朝鲜的战争可能是速决的,也可能是持久的。持久战对你们不利,因为这样日本就可能卷进来,并帮助南朝鲜“政府”。你们不用担心,因为有苏联在旁边,有我们在东北。必要时,我们可以给你们悄悄地派去中国士兵。毛泽东又补充说,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见《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SD00231档案)  关于这个许诺,在苏联驻华代表科瓦廖夫于日毛泽东通报与金一会谈的情况致斯大林电报中也明确说到:“朝鲜同志认为,美军在最近期间可能撤出南朝鲜,但他们担心日本人来接替美军,南方可能借日本人的帮助对北朝鲜发动进攻。    我们(指毛泽东)劝他们反击这些军队,但这时要估计南朝鲜军队中有无日军。如果有日军参加,那么就要审慎,当敌人占优势时,为了保存自己的军队,最好牺牲某些地区,以便在较有利的条件下包围并消灭入侵的军队。” 毛泽东表示:“如果美国人走了,日本人也没有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劝朝鲜同志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因为在这个进攻过程中,麦克阿瑟能够迅速把日本部队和武器调到朝鲜来。而我们又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给予支持,因为我们的全部主力已到长江以南去了。    我们认为,类似北朝鲜进攻南方这样的行动,只有在1950年初国际形势有利于这一点时,才可以采取。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 (见《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SD00232档案)  (待续)   3.  金日成对此当然心领神会,对金日成来说,不开第一枪,根本不算是个问题;武器装备问题,苏联已经提供支援并将进一步提供支援;仅剩人民军数量的问题,也不是难题。金日成一回国,1949年4月底,金日成就派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金一为特使,秘密来到北京。按中国的说法是,目的为了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建立联系,并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内的朝鲜师问题返回朝鲜等问题进行谈判。在北平西山的"双清"别墅里毛泽东会见了金一。金一向毛泽东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之后,毛泽东表示:“随时准备把驻扎在东北的2个师(朝鲜师)连同全部装备,移交给朝鲜政府。另一个师,他们只有等战斗结束后才能从南方回来,并至少也得一个月后才能调回。”毛泽东提醒:“朝鲜随时可能发生军事行动,金日成应估计到这种情况,并做好周密准备。”    毛泽东并许诺说:“在朝鲜的战争可能是速决的,也可能是持久的。持久战对你们不利,因为这样日本就可能卷进来,并帮助南朝鲜“政府”。你们不用担心,因为有苏联在旁边,有我们在东北。必要时,我们可以给你们悄悄地派去中国士兵。毛泽东又补充说,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见《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SD00231档案)    关于这个许诺,在苏联驻华代表科瓦廖夫于日毛泽东通报与金一会谈的情况致斯大林电报中也明确说到:“朝鲜同志认为,美军在最近期间可能撤出南朝鲜,但他们担心日本人来接替美军,南方可能借日本人的帮助对北朝鲜发动进攻。      我们(指毛泽东)劝他们反击这些军队,但这时要估计南朝鲜军队中有无日军。如果有日军参加,那么就要审慎,当敌人占优势时,为了保存自己的军队,最好牺牲某些地区,以便在较有利的条件下包围并消灭入侵的军队。” 毛泽东表示:“如果美国人走了,日本人也没有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劝朝鲜同志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因为在这个进攻过程中,麦克阿瑟能够迅速把日本部队和武器调到朝鲜来。而我们又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给予支持,因为我们的全部主力已到长江以南去了。      我们认为,类似北朝鲜进攻南方这样的行动,只有在1950年初国际形势有利于这一点时,才可以采取。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 (见《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SD00232档案)   3.  在这里,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披露,一即使美军从南朝鲜撤军后,毛泽东也不赞同金日成马上对南朝鲜发动战争。(是否已经知道斯大林同样的意见?才这样表态?在苏联驻朝鲜大使的报告中并没有提到此点。)二毛泽东并没有反对在解决台湾问题前,武力统一朝鲜。三毛泽东许诺一旦有外国军队出兵干涉朝鲜的统一战争,中国将派出精锐部队参战。四金日成对毛泽东的许诺高度重视,立刻通报了斯大林。五从科瓦廖夫的电报里,斯大林意外但清楚地知道毛泽东愿意在有外国军事干涉情况下,出兵支持金日成。    但这里还存在一个疑问,即金日成派特使请求中国支援二个师的兵力,事先斯大林是否给中国提出此要求。从毛泽东一是不赞同金日成马上对南朝鲜发动战争,二是如此爽快同意提供二个师的兵力,与斯大林三项基本原则吻合程度来分析,斯大林事先通报毛泽东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在顺利得到二个朝鲜师、同时得到苏联的武器援助,而美军于6月底全部撤离南朝鲜,并且意外得到毛泽东的许诺后。日,金日成自认为有了足够的实力(认为有中国做后盾,只要苏联支持),满足了斯大林的三项基本原则,可以以武力统一朝鲜了。在当天与苏联驻朝鲜大使谈话时,提出了武力统一朝鲜问题(可惜又缺关于此谈话的相关文件,无法知道具体内容)。9月3日金日成的私人翻译文日(苏联籍朝鲜人)受金日成委托,找到苏联驻朝鲜代办顿金,再次“请求准许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夺占瓮津半岛及从瓮津半岛以东到开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鲜地区”并告诉顿金“金日成认为,如果国际形势许可,他们准备继续向南挺进。金日成相信,他们能够在两周,至多两个月内,夺取南朝鲜”(见《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第SD00245档案)。     4.  这次斯大林没有断然否定,而是立刻要求顿金“尽快与金日成会晤,在他那里努力进一步弄清下列问题:      一、他们是怎样估计南朝鲜军队及其数量、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的?      二、朝鲜南方游击运动的状况,以及他们指望从游击队那里得到何种实际的帮助。      三、如果北方首先发动进攻,舆论和人民将会怎样看待这个事实?南方群众会给北方军队何种实际帮助?      四、朝鲜南方驻有美国军队吗?金日成认为,当北方发动进攻时,美国会采取什么措施?      五、北方是怎样估计自己的能力的,如军队状况、保障程度和战斗力?      六、请告诉我们您自己对情况的判断,我们朋友的建议有何种程度的现实性和合理性。      上述问题需要与日和9月3日两次谈话中他所提的问题联系起来弄清楚。    谈话结果速电告。”(见《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    这清楚表明,斯大林在作战争的风险评估,在听取各方意见。其中最为关注的是美国会采取什么行动,及金日成的应对措施。因为这将直接危及苏联的冷战战略。     仅过了二天,9月14日苏联驻朝鲜代办顿金就答复了莫斯科上述问题。对斯大林最为关注的美国干涉问题。顿金的汇报是:“金日成和朴宪永认为,当朝鲜发生内战时,美国将派日本人和中国人(指蒋介石)来援助南朝鲜人;用自己的兵器从海上和空中进行支持;让美国教官直接参加组织作战行动。”同时顿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要对南方进行胜利的速决战,北方军队还不够强大。甚至把南朝鲜游击队和人民将给予北方军队的援助考虑在内,也不能指望速胜。。。因此,现在发动内战,对北朝鲜是不适宜的。在目前的国内外形势下,如果北方能够不需要任何先决条件地迅速结束战争,那么,只有在这个时候,进攻南方的决定才是正确的。。。拖延战争将使美国能够给李承晚以相应的援助。美国在中国遭到失败后,大概会比在中国时更坚决地干涉朝鲜事务,自然会尽一切努力挽救李承晚。因此,现在发动内战,对北朝鲜是不适宜的。”(《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SD00247)       5.   虽然金日成认为美国不会直接出兵,但顿金提出的美国干涉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与金日成的观点有明显的差异。顿金同时提出了应对美国出兵干涉的对策,速决战,在美国还没有来得及出兵时,占领南朝鲜。顿金认为金日成也不具备这样的把握。     经苏联政治局会议决定,9月24日以“军事与政治方面均准备不足”为由,斯大林再次正式否定了金日成立刻发动战争的请求。在通知金日成的声明中斯大林明确“必须指出,如果军事行动由北方主动发起并变为持久战争,那么这可能给美国人提供以各种方式对朝鲜事务进行干涉的借口。”同时要求苏联驻朝鲜大使告诉金日成“在做出必须开始进行用武力统一国家的斗争的决定以前,应当权衡将要遇到的所有情况。为开始实行这种严肃的措施,需要有获得成功的充分把握。”     10月4日,金日成虽不愿意,但也无奈地接受了莫斯科的决定。    斯大林这次否定与3月份的三项基本原则似乎矛盾,理由也不充分。但这充分体现了斯大林老练的政治外交手腕,从表面来看,斯大林在否定金日成的请求,是出于对美国出兵干涉的担忧。但同时含有更深的寓意,斯大林说的“在做出必须开始进行用武力统一国家的斗争的决定以前,应当权衡将要遇到的所有情况。为开始实行这种严肃的措施”,就是提醒金日成必须考虑美国出兵等最坏情况出现时,如何应对。斯大林的意图是在通过否定金日成的请求,迫使金日成再度请求毛泽东的支持(因为你金日成说毛泽东答应出兵参战没用哦),等待毛泽东亲自向斯大林明确(你毛泽东对金日成许诺会出兵参战也没用哦。这是你们之间的事情),在有外国军队干涉时,将派兵参战。如果没有毛泽东对斯大林的保证,斯大林决不会同意金日成的请求。     在10月4日至10月21日,这半个月期间具体发生了些什么,现在没有公开资料可获知。    于是就有了10月21日,关于朝鲜问题,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 6.  11.5电报的意义     那么10月21日的电报,毛泽东说了些什么?虽然我们无法获得此电报原件,但我们根据上述经过的回顾,可以进行如下逻辑推理。    如果毛泽东不知道金日成的请求遭斯大林否决,而在金日成得知请求遭斯大林否定后仅半个月,就发电报给斯大林,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只能说毛泽东确实是神了。同样知道了金日成的请求,而不知道斯大林的否定,那毛泽东还是毛泽东了吗?    如果毛泽东不赞同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在得知斯大林的否定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意见后,还需要专门致电斯大林,谈自己对朝鲜问题的意见吗?况且毛泽东在4月底已经明确支持金日成的武力统一朝鲜了,难道毛泽东想自讨没趣,自我出尔反尔?    有人会说,毛泽东也是不赞同立刻发动战争的(见沈志华《真相》)。毛泽东知道斯大林否定了金的请求,表态不赞同金立刻发动战争的请求,这是必然的。但这个不赞同仅是针对斯大林所否定的这一次,斯大林本人也仅仅是以“未准备好”为由,否定这一次的请求,不赞同是为了与斯大林保持一致,也为了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句玩笑,对领导阐述不同意见的报告,不就是这样打的吗?    如果毛泽东希望先行解决台湾问题,而后解决朝鲜问题,则完全不必也根本不会在此时,急于提出这个问题。同时这也是证明毛泽东提出先行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证据,重要的是,毛泽东的电报就不会是“关于朝鲜问题”的电报,而应该改为“关于台湾问题”的电报了。  7.  我们回过来看看国内情况,     5月23日这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拟电告三野:“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91页。]这一变化令三野高级指挥员吃惊,因为原定是一年后才进军福建。当时兵团司令员叶飞即在电报中说明:十兵团伤亡较大,且极疲劳,希望休整一个月再于7月上旬进军福建。6月2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以叶飞三个军入闽,行动时间如能提早至本月下旬更好。”[同上,607页。]6月14日,毛泽东代中央军委来电同意推迟入闽,但要求:      "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去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外结合,请着手研究,并将初步意见电告。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台湾问题,则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从延安到北京——解放战争重大战役和研究文章专题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20页。]      6月21日,中共中央再致粟裕电报,把“准备解放台湾”列为“你们面前目前几个月内有四件大工作”之一。     49年7月10日毛泽东给周恩来的信中提出了“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的设想,信中说:     “我们必须准备攻台湾的条件,除陆军外,主要靠内应及空军。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则把握更大。我空军要压倒敌人空军短期内(例如一年)是不可能的,但似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远方学习六个月至八个月,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王定烈主编:《当代中国空军》,当代中国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     并于8月2日毛泽东电告粟裕,把原计划迁往青岛的华东海军留下归他指挥攻台湾,并说:“你们积极准备攻台湾是正确的。必须从各方面准备攻台,打破干部中的畏难心理。”[《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41页]10月21日刚解放厦门,发此电后的四天,按毛泽东的计划,将发动金门战役,一举拿下金门。       8.   如何解释4月底毛泽东对朝鲜许诺:“类似北朝鲜进攻南方这样的行动,只有在1950年初国际形势有利于这一点时,才可以采取。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及49年7月毛泽东给周恩来的信中提出了“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的设想?     由此可见, 4月毛泽东对朝鲜许诺时,进军福建的计划还是在50年,还未考虑台湾问题。而对朝鲜许诺后,虽然毛泽东明显加快了进军福建,开始考虑解放台湾。但即使如此,10月21日前,毛泽东解放台湾的目标最快还得到50年夏。     这样毛泽东不可能提出先解放台湾,然后统一朝鲜的意见。  那毛泽东会是怎样的观点?      按上述推理及毛泽东对金日成的许诺,是否可以判断,毛泽东对朝鲜问题的意见,很可能是毛泽东先在表示赞同斯大林对这次“军事政治准备不足”为由否定金日成请求的客套后,重申在49年4月接见金一时,对金日成所作的承诺。然后一种可能是未提解放台湾,另一种可能是顺便提出了50年夏解放台湾问题,但不会提出在解放台湾以后,再统一朝鲜的要求。这个时候是毛泽东提出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是在向斯大林提条件。    毛泽东的主动请战,对斯大林来说,是意外之喜,也是斯大林在朝鲜问题上,从摇摆不定,到明确支持的变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由此斯大林消除了最为担忧的问题,即如何应对一旦美国出兵干涉的问题。满足了苏联冷战的底线:即苏联不与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因此斯大林必须通报毛泽东,明确支持毛泽东的建议。杜绝毛泽东可能的变褂,更给历史留下不是苏联要求毛泽东派兵参战的痕迹,哪怕这是苏联所是迫切期待的。  9.  11.5电报以后的决策     老练的斯大林在得到毛泽东的直接确认后,依然不露声色,依然在等待。等待金日成的再次请求。50年1月金日成利用一次酒后说酒话的机会,试探苏联驻朝鲜大使时说:“斯大林同志曾告诉他,不要向南方进攻,当李承晚军队向北方进攻时,可以对朝鲜南方进行反攻。但是,李承晚至今未发动进攻,南朝鲜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便拖延下来,所以他(金日成)想,必须再到斯大林那里去一趟,接受指示并获准让人民军发起进攻,解放南朝鲜人民。”金日成还说:“不能自行发动进攻,因为他是共产党员,是个守纪律的人,斯大林同志的指示对他就是法律。”随后,金日成声称:“如果现在不能会见斯大林同志,那么,他在毛泽东从莫斯科返回后将设法会见毛泽东。金日成强调说,毛泽东曾答应他在中国战争结束后将给予援助”。苏联驻朝鲜大使主动说:“我回答金日成说,他没有提出过会见斯大林同志的问题,如果他提出这个问题,也许斯大林同志将接见他。”(见《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SD00259)    现在,即使是金日成的酒后试探,斯大林也要当一回事了,1月30日斯大林回复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满,但他应当理解,他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大的举措,是需要充分准备的。此举必须组织得不冒太大风险。如果他想同我会谈此事,那么,我随时准备接见他并同他谈。请把此事转告金日成并且告诉他,在这件事上我准备帮助他。”(见《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SD00262)这里斯大林作出了最后决策,同意了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的请求,见面就是讨论具体的作战方案问题了。    3月底,金日成再次访问苏联,苏联确定了支持金日成的武力统一朝鲜的方案,而后就进入具体准备阶段。此次访问一直到4月25日。可以说,在此期间完成了作战方案。   10.  朝鲜、中国、苏联三方对发动朝鲜战争的不同目的     金日成为了统一朝鲜,竭力希望早日对南朝鲜发动战争,为此努力争取斯大林的支持。在斯大林根本不信任北朝鲜的能力时,金日成就寻求中国的支持,在意外得到毛泽东的许诺后,一再对斯大林强调,中国将会派兵支持金日成的战争计划,以此施压斯大林。最终得到斯大林的同意,达到了其目的。    49年5月毛泽东轻易地许诺金日成,49年10月又主动向斯大林表态,使自己处于没有回旋的余地,同时也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的承诺,是什么原因?使毛泽东在朝鲜问题上,作出了如此难以理解的决策?将专门分析  斯大林因为冷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同时清晰认识到自身实力,因此在远东被迫采取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的守势。但为了减轻在欧洲的压力,只要能够保证苏联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的底线,当然希望在远东有一股势力能够来削弱美国的势力范围或在拖住美国,以减轻斯大林在欧洲的压力。因此对金日成采取了大力武装的政策。当49年3月金日成第一次提出战争请求时,以金日成的军事力量没有优势,予以否定,迫使金日成寻求毛泽东的支持。结果得到了毛泽东许诺金日成,如果有外国过三八线,就出兵参战的信息。这使斯大林感觉有了在远东削弱或拖住美国的可能性。49年9月,金日成第二次请求提出战争请求时,斯大林知道毛泽东愿意出兵支持金日成。为此,斯大林没有直接否定金日成的请求,而是问“金日成认为,当北方发动进攻时,美国会采取什么措施?”在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时,斯大林以“军事、政治准备不足”为由,否定金日成的请求。10月21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斯大林终于得到了放心满意的答复。    11.  斯大林通过巧妙地运用外交策略,利用金日成的急切愿望及毛泽东的慷慨激昂,实现了既使自己置身度外,即利用中国来抵御美国对金日成发动战争可能出现的干涉。实现了苏联最理想的状态:所有的关于武力统一朝鲜,关于如果外国出兵干涉,中国将派兵参战等一切,都不是苏联要求或强迫的,而是金日成请求,毛泽东主动向斯大林申明的,至于毛泽东是否应金日成的请求而承诺,与斯大林也是无关的。苏联在朝鲜战争的发展过程中进退自如的表现,也证明了斯大林策略的成功。斯大林利用中国、朝鲜玩了美国一把,美国的恼火就在此。但要说是斯大林的阴谋,似乎谈不上吧。    另外有人说斯大林在日同意金日成进攻南朝鲜计划是为了弥补在东北失去的利益。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一当时苏联已经可以使用朝鲜的元山港。二当时中苏谈判尚未结束,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斯大林就等不及这几天了吗?三如果没有毛泽东的许诺出兵,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就意味着苏联与美国可能发生直接冲突,这与提出此观点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所说的苏联在远东的冷战战略是守势,即苏联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的底线相矛盾。这个理由不存在了,那么斯大林逼迫毛泽东出兵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当然如果说要求兑现许诺也算逼迫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朝鲜,就这样按着苏联、中国、朝鲜所期待的模式,一步一步走向战争。     11.  斯大林通过巧妙地运用外交策略,利用金日成的急切愿望及毛泽东的慷慨激昂,实现了既使自己置身度外,即利用中国来抵御美国对金日成发动战争可能出现的干涉。实现了苏联最理想的状态:所有的关于武力统一朝鲜,关于如果外国出兵干涉,中国将派兵参战等一切,都不是苏联要求或强迫的,而是金日成请求,毛泽东主动向斯大林申明的,至于毛泽东是否应金日成的请求而承诺,与斯大林也是无关的。苏联在朝鲜战争的发展过程中进退自如的表现,也证明了斯大林策略的成功。斯大林利用中国、朝鲜玩了美国一把,美国的恼火就在此。但要说是斯大林的阴谋,似乎谈不上吧。    另外有人说斯大林在日同意金日成进攻南朝鲜计划是为了弥补在东北失去的利益。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一当时苏联已经可以使用朝鲜的元山港。二当时中苏谈判尚未结束,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斯大林就等不及这几天了吗?三如果没有毛泽东的许诺出兵,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就意味着苏联与美国可能发生直接冲突,这与提出此观点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所说的苏联在远东的冷战战略是守势,即苏联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的底线相矛盾。这个理由不存在了,那么斯大林逼迫毛泽东出兵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当然如果说要求兑现许诺也算逼迫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朝鲜,就这样按着苏联、中国、朝鲜所期待的模式,一步一步走向战争。&12.  朝鲜战争的准备     50年1月斯大林作出最后决策,同意金日成的武力统一朝鲜的战争计划后,金日成加快了战争策划。    这里其实有二个问题,一个是何时知道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的战争请求,二是何时知道具体的作战方案?    那么毛泽东是什么时候知道斯大林同意金日成战争计划的?    从现在公开的档案来看,最早是5月3日斯大林电报    在此之前,斯大林或金日成是否通知毛泽东?    从逻辑推理来看,不通知毛泽东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从斯大林来看,苏联仍然坚持对中国不主动的预定方针。斯大林对中国要求的仅仅是一个承诺:外国(苏联担心美国,中国与朝鲜认为日本与蒋介石会出兵)出兵干涉朝鲜并过三八线,金日成坚持不住的时候,中国出兵参战,保证苏联可以不出兵与美国直接抗衡。但斯大林也必须得到毛泽东履行其承诺的保证。而这个承诺是毛泽东对金日成所作的,因此也必须由金日成来对毛泽东确认,斯大林没必要也不会主动告诉毛泽东。于是就有了斯大林要求金日成必须到北京向毛泽东通报战争计划,督促毛泽东履行其许诺。如果金日成成功,斯大林决不希望毛泽东来分享果实。    从金日成来看,金日成对毛泽东的态度,继承了朝鲜长久以来,直至现在的金正日还在采取的策略。即困难时,寻找中国的支持与帮助,一旦自认为有能力解决问题,则尽力摆脱中国可能的控制。现在从中国得到了所想得到的一切,又有了苏联的支持。金日成认为凭朝鲜人民军的力量,足以统一朝鲜。同样没有这个愿望通知毛泽东。    那毛泽东是否知道斯大林作出同意的决策?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毛泽东在5月3日前已经知道。    13.  但通过分析,毛泽东应该通过间接方式得到了这样的信息。    1950年2月,苏联空军中将巴基斯基率领混成航空兵集团到达中国,承担上海、杭州、徐州等地防空。3月13日至5月11日,即接连击落台湾空军5架飞机。相继到达中国的苏联空军共有11个歼击航空兵师,防守从鞍山到广州的东部沿线空域。    这是否能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毛泽东是知道了斯大林的决策呢?或者说10月21日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里同时提出了解放台湾的条件,斯大林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当斯大林决策同意金日成请求后,开始向毛泽东兑现斯大林对解放台湾的相关承诺?     另一个是,日伊格纳季耶夫从平壤致电维辛斯基,汇报3月底毛泽东会见朝鲜驻中国大使李周渊的情况,电报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副首相通知我以下事项: 一、接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李周渊给金日成的报告,其中谈到,1950年3月底,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了李周渊。在毛泽东与李周渊会谈时,根据后者的提议讨论了金日成与毛泽东会见的问题。毛泽东对会见金日成一事持肯定态度,并将会晤时间定在今年4月底或5月初。毛泽东把预期的会晤同朝鲜统一问题联系起来,指出如果已经有了统一朝鲜的具体计划,那么会晤就必须秘密进行;如果还没有统一朝鲜的计划,那么就可与金日成进行正式会晤。  对于会晤的时间和方式问题,李周渊借口金日成现在正在治病,未作具体答复。在与李周渊交谈中,毛泽东进一步说,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朝鲜不可避免也要参战,因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必须让本国军队做好准备。金策请我把上述各事通过什特科夫同志转告金日成。”(SD00274)    这份电报也值得研究一下。    这份电报按朝鲜方面的说法是:3月底毛泽东主动召见了朝鲜驻中国大使,朝鲜大使却又主动提出了金日成访华的话题,当毛泽东提出具体访华时间时,朝鲜大使又借口金日成身体原因,没有答复。    这里从逻辑上存在疑问,大使这样级别的官员,如果没有得到本国最高领导的指示,是否能够提出最高领导人将来访?而毛泽东召见他时,他是否就得到了这样的指示?如果得到了指示,是否遗忘了访问的时间?    如此小概率事件与小概率事件的叠加,其真实性还有多少?但这样具体的问题各方还会去追究?     这里比较大可能是朝鲜耍了一个东方式小花招。毛泽东主动召见朝鲜大使,说明毛泽东觉察到了朝鲜问题可能的进展,但也说明毛泽东对详细作战方案的不了解。11月5日电报后,关于朝鲜问题,中苏间没有再进行任何沟通?虽然没有资料证明有过进一步的沟通,但如果没有沟通,显然是让人难以信服的,如毛泽东不再去了解斯大林的劝说结果了?而且凭借毛泽东对事物的判断力,觉察到了斯大林已经同意金日成的战争计划,所以才会试探“如果已经有了统一朝鲜的具体计划,那么会晤就必须秘密进行;如果还没有统一朝鲜的计划,那么就可与金日成进行正式会晤。”但毛泽东应该没有预料到金日成计划如此之早发动战争,所以提出“会晤时间定在今年4月底或5月初”    朝鲜方面为何要耍这样的小花招?是因为这个时侯,金日成正在莫斯科,进攻南朝鲜的作战方案还未定,还无法确定金日成何时能够访华?    关于这次毛泽东会见朝鲜大使李周渊,在日什特科夫关于金日成访华计划致维辛斯基电报中也谈到此事:“李周渊在信中谈到了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会见。在此次会见中,讨论了金日成要与毛泽东会见的问题。周恩来建议正式会晤。毛泽东像是对李周渊提出问题说:打算什么时候统一国家?但未等得到答复,便说,如果你们想在近期对南方发起军事行动,那么,就不要进行正式会晤。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非正式来访。”(SD00277)     可见,毛泽东判断朝鲜将发动战争,但却迟迟得不到朝鲜金日成明确的通报,因此是否可以说,3月底毛泽东接见李周渊,试探金日成的具体作战方案,已经是焦急的表现,而朝鲜直至5月13日正式通报中国,可想此时毛泽东的心情了。     但比较费解的是毛泽东说的这些话的含义:“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朝鲜不可避免也要参战,因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必须让本国军队做好准备。”    毛泽东在这里含蓄地透露了准备攻打台湾的信息?在远东,东西方二大阵营的冲突,除了朝鲜统一,就是解放台湾问题了。但也是否也可以作为毛泽东认为朝鲜战争将在解放台湾以后爆发的一个依据?但是否也可理解为毛泽东担心金日成不敢发动战争?  15.   4月25日,金日成结束访苏回国。   因此是否可以判断,在较早的时候,毛泽东就知道了斯大林同意了金日成的战争请求,但对作战方案是不清楚的,实际上,作战方案也应该在4月25日前才最终确定。   5月3日,斯大林关于将金日成访苏等事转告毛泽东致罗申电,电报如下:      北京    苏联大使:    请转告毛泽东下述事项:    “致毛泽东同志    一、您有关空军器材、海军器材和顾问的申请单已收到。王稼祥应已告知您,这些申请单将尽快落实。   二、。。。   三、朝鲜同志来过我们这里。同他们会谈的结果,将于日内向您专门通报。   四、。。。     向朋友们致敬    5月3日 菲利波夫”    (见SD00276)   但通报的内容,又不见档案就记载。呵呵,沈志华果然精心编译。但不管怎样,毛泽东最迟在5月3日,基本清楚了金日成的作战方案,但疑问仍然有,即此作战方案通报到什么程度?如预期的开战时间(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内)?   根据王树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的说法,“当北朝鲜军队在战争一旦爆发情况下的作战准备已经完成时,斯大林坚持让金日成征求毛泽东的意见。    日,在距金日成和毛泽东同在莫斯科会见斯大林近半年之后,在距朝鲜战争爆发只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   16.   金日成到达北京。向毛泽东通报了朝鲜战争方案。不知道什么原因,按王树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的说法“毛泽东没想到金日成的作战准备计划已经如此地完备。当时,新中国在北朝鲜还没有派驻大使,也没有军事观察人员,毛泽东对金日成所做的一切了解甚少。”但这个理由似乎不成立,如前所述,关于朝鲜战争,斯大林已经通报了毛泽东。于是毛泽东立刻休会,给斯大林发出一封电报,希望得到“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明,根据罗申同志转来的菲利波夫同志的上一封电报,本应在近几天内就接到说明”。(SD00278)    第二天,斯大林给毛泽东一个带有软钉子的高帽子的回电。电文如下:“毛泽东同志:在与朝鲜同志的谈话中,菲利波夫(斯大林的化名)和他的朋友们表示如下意见:由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同意朝鲜人着手重新统一的建议。但有个附带条件,即问题最终应该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决定。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那么对问题的解决就应该延迟,直到进行一次新的讨论。会谈中的细节朝鲜同志可能会向您转述。”(SD00279)   斯大林将球轻轻地踢到毛泽东脚下,此时,毛泽东被斯大林顶到了被动无奈的位置,问题是毛泽东此时是否已经感觉被动了呢?未必!因为还有那顶“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那么对问题的解决就应该延迟”高帽子。 &17.   “毛泽东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然后他向金日成转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同意北朝鲜作战准备计划的意见。之后,毛泽东像上课一样,从政治准备到军事准备,再到战争的具体打法,详细地向金日成作了阐述。”(见王树增《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杨尚昆的秘书苏维民《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里是这样说的:“毛泽东对金日成说,我们不是敌人的参谋长,要多设想可能发生的情况。为了准备应付万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在鸭绿江我方一侧部署三个军的兵力,如果美国出兵,只要他们不越过“三八线”,我们也不过鸭绿江;如果美国越过“三八线”,我们可以考虑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兵参战。金日成对此婉言谢绝,信心十足地说:中国没有出兵的必要。”   可见,毛泽东还是以老师的感觉,自我感觉良好地在教育金日成,同时再次重申了“如果美国出兵,只要他们不越过“三八线”,我们也不过鸭绿江;如果美国越过“三八线””。当然,此时的金日成充满自信,根本没考虑会被打回三八线以北,由此自豪回答:中国没有出兵的必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也绝非表明金日成否定了毛泽东的许诺。   这里还有一个疑问,金日成发动的朝鲜战争,为何要中共中央同意北朝鲜作战准备计划,这个作战计划是否与中国还有没有公开的涉及中国的内容,如解放台湾有关联?毛泽东的计划是50年夏解放台湾。最后放弃解放台湾的计划是50年6月28日。   18.   还有这里第一次提到了志愿军的名称,为何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这个名称是何时决定的?都是值得探讨的   另外,在所有公开的档案资料上,都没有金日成、毛泽东、斯大林预计美国会出兵的证据,相反公开的档案资料上,毛泽东、金日成都预计美国会支持日本、蒋介石出兵干涉。   如49年4月底毛泽东接见金一时说:“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    49年9月在答复斯大林要求金日成回答:”当北方发动进攻时,美国会采取什么措施?”时,金日成和朴宪永还坚持认为“当朝鲜发生内战时,美国将派日本人和中国人(指蒋介石)来援助南朝鲜人;用自己的兵器从海上和空中进行支持;让美国教官直接参加组织作战行动。”   而到了苏维民《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里,成了毛泽东认为美国会出兵,但引用的又不是原话,这是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关系重大!涉及到毛泽东从判断美国不会直接出兵,到转变为美国将会出兵的重大转变,同时这个判断的转变是否将影响其随后的决策?   历史的记载往往就是这样,在一个小小的不经意处,发生了变化。   一切准备就绪。   6月1日,斯大林同意在6月下旬发动进攻。   6月25日凌晨,金日成下令,战争爆发。     19.   毛泽东许诺出兵参战的战略意图   朝鲜战争是因金日成请求武力统一朝鲜、毛泽东许诺支持、斯大林同意,由金日成发动的。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是建立在二个基础之上的,一是毛泽东在49年4月接见金一时,对金日成的许诺;二是毛泽东、金日成对朝鲜战争爆发后形势判断,即日本、蒋介石出兵,美国进行海上、空中支持。这符合了斯大林在远东战略原则:苏联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不对中朝作出任何许诺。也是后来金日成没有指望苏联出兵支援朝鲜,而直接请求中国出兵的根本。   在分析中国为何出兵参战的理由时,有二个理由是最常见的,一是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二是中国若不抗美援朝,美军必将饮马鸭绿江,将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这理由是建立在韩国发动侵略北朝鲜的基础之上的。其逻辑推理是:韩国发动战争,金日成反击,给美国侵略台湾与朝鲜提供借口。中国不得不出兵反击美国侵略朝鲜。  而现在的事实是:在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前,美国刚从南朝鲜撤军,同时准备放弃台湾。当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后,麦克阿瑟的第一反应是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国空军支持韩国军队 &20.   而现在的事实是:在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前,美国刚从南朝鲜撤军,同时准备放弃台湾。当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后,麦克阿瑟的第一反应是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国空军支持韩国军队。   没有金日成发动的朝鲜战争,也就不存在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与美军饮马鸭绿江的可能性了。   如果说美军饮马鸭绿江,将威胁侵犯中国。那台湾对中国大陆就没有威胁?蒋介石可是朝思暮想反攻大陆的,只要美国支持,即有侵犯中国之意图,蒋介石就会充满感恩地发起进攻。美国何必从釜山打到鸭绿江再来威胁中国?   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中国不但没有在福建沿海增兵,反而马上撤离部队,也足可说明毛泽东判断出美国不会进犯中国国土。   因此这些不是出兵的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是在金日成发动这场战争时前,毛泽已经作出了许诺--一旦出现外国军队干涉,中国出兵参战。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并越过三八线,是导致斯大林敦促毛泽东兑现许诺,中国出兵参战的直接原因,毛泽东必须兑现对金日成所作的许诺。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会在49年4月底许诺金日成?有位崇敬毛泽东的网友决不相信毛泽东会支持金日成发动战争,认为:“49年4月底新中国成立在即,这个时候虽然中国大势已定,但科技和国力可以说是极其虚弱的,一个有正常头脑的领导人都希望在这个时候可以休养生息,以毛泽东的战略眼光怎么可能同意这个时候在周边燃起战火?”并激动地说:“新中国刚成立,毛泽东怎么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情鼓动朝鲜战争?”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许诺出兵参战?   这要从中国、朝鲜、日本的历史渊源;从毛泽东个人经历、抱负;从东北战场、当时国内外形势、尤其是解放台湾的目标来分析。   千百年来的远东历史,就是中国、日本、朝鲜三国关系史。长期以来,中国与朝鲜就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这形成了中国与朝鲜普遍的心态,即中国认为:朝鲜外部的事务,就是中国的事,谁侵犯朝鲜,就是对中国的不敬,形成了中国自以为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朝鲜作为一个小国,在保持自己国家内部的独立与完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为后盾,则形成了只要有外患,就求救于中国的基本国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狭小的空间,则导致了其始终将拓展的第一个目标对准邻近的朝鲜。 &22.   从大明到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三次入朝支持朝鲜抗击外来侵略,对手均为日本。前二次,不管付出多少代价,或其他原因,在明朝军队与朝鲜军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是将日本赶出了朝鲜半岛(在韩国本人亲身体验了一位韩国长者对此二次战争的感受)。第三次,就是对中国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1894年,毛泽东诞生第二年爆发的甲午战争。   由朝鲜而引起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割让台湾,巨额赔款,使中国失去了朝鲜这个千百年来的宗主藩属国关系,朝鲜、台湾最终成为日本的一部分。使中国这个千百年来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如果说在此之前的西洋人对中国的一次次打击,国人还可以阿Q式的自我安慰,而长期的学生及同种同文的日本人将中国打得体无完肤,则使每个中国人倍感耻辱与无地自容。   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成长于当时充满革命激情与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湖南,成长于曾出现挽救大清于狂澜曾国藩、号称“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同样出现了可称为义和团精神导师的周汉等异人的湖南。在成长为一名革命者的同时,同样胸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壮志的毛泽东会怎样认识朝鲜?   1949年4月底,人民解放军刚渡过长江,全国解放在望。毛泽东正处于一生中最为辉煌时期,数风流人物,舍我其谁? &&24.   是否还有联想到解放台湾?现在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但毛泽东作出许诺后,将解放台湾与朝鲜问题结合起来的行动却是事实。接见金一的当月,毛泽东改变了原先50年进军福建的计划,5月23日下令叶飞兵团立刻入闽,6月14日第一次电令三野考虑台湾问题,7月10在给周恩来的信中提出50年夏解放台湾的设想,并开始紧张的战前准备。   由此是否可以作一大胆猜想:在毛泽东许诺金日成前后,毛泽东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战略设想:以朝鲜战争作为解放台湾战役的佯攻战役,以吸引美国注意力(因此毛泽东并非希望朝鲜速战速决?),减轻解放台湾压力,并伺机发动解放台湾战役?一举解决台湾与朝鲜问题,使甲午战争来一个颠覆?   在为此目标下达了一系列指令后,毛泽东在10月21日至斯大林的电报中,阐述了这一战略设想?并进一步承诺出兵支持金日成的战争计划?   但10月25日金门战役失利、及其后攻打舟山战役失利,使毛泽东认识到,要在50年夏解放台湾,将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由此就有了朝鲜战争过早爆发,影响解放台湾的说法?但毛泽东并未就此放弃50年解放台湾的目标。   对形势的判断使毛泽东作了许诺;许诺后毛泽东形成宏大战略设想;战略设想使毛泽东进一步支持金日成。   但现在国内的舆论却极力回避毛泽东在朝鲜战争前参与决策的事实,似乎中国是全然不知、或反对朝鲜战争而被迫介入朝鲜战争的。其实全然不知与反对,本来就是矛盾的,其一必是假。那这是为了什么呢? “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但毛泽东补充说:“所有这些步骤只有同莫斯科协调后,我们才会采取。”    在这里,沈故意遗漏了“只有在1950年初国际形势有利于这一点时,才可以采取。”这句话。  此段完整的的电文是“我们认为,类似北朝鲜进攻南方这样的行动,只有在1950年初国际形势有利于这一点时,才可以采取。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    当然,毛泽东同志补充说,所有这些步骤只有同莫斯科协调后,我们才会采取。”  沈故意遗漏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定语。为他后面的发挥,什么“全国解放后”、“台湾问题解决后”、“全国内战解决后”打下伏笔。 &25.   仁川登陆前的调兵遣将   6月25日凌晨,金日成下命令朝鲜人民军发动进攻,越过三八线,震惊世界。   在此之前,美国等西方阵营更关注的不是冲突不断的朝鲜局势,而是台湾海峡局势,在麦克阿瑟看来,台湾海峡局势的紧张程度远高于朝鲜:几十万大军聚集闽浙沿海、整戈待发;解放军突然出现的强大空军让人感觉蒋介石的台湾已支撑不过夏天。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10天,美国驻远东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将一份关于远东局势的备忘录交给从远东视察即将回国的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并转给杜鲁门总统。   在这份备忘录里,麦克阿瑟详细阐述了台湾目前的危机,麦克阿瑟认为:台湾将在7月15目前被共产党中国占领。在台湾的美国人已经接到警告,让他们尽快离开台湾。   但战争却在朝鲜三八线爆发了。   此时,毛泽东胸有成竹,胜似闲庭信步,唯一放不下心的就是朝鲜战争一旦爆发,美国对台湾会怎样?    王树增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这样描写:“毛泽东走出房间,在院子里散步。初夏的北京,天色湛蓝,草色新鲜。丰泽园内苍翠的松柏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毛泽东没走几步,就听卫士在身后轻声地说:"毛主席,总理的电话。"   电话的内容是:朝鲜战争。   对于邻国发生战争,毛泽东并不感到意外。但是,由此带来的一个他曾经意料过的问题此刻还是让这位伟人陷入了深思,这就是:台湾!”   是的,毛泽东整个战略设想就在此一搏,美国对台湾会采取什么对策?   王树增是否掌握了相当不宜公开的资料,因种种因素,只能暗示朝鲜战争与台湾的关系?   师哲则力图说明毛泽东对朝鲜战争爆发的全然不知,在回忆6月26日的清晨毛泽东时说,他到中南海丰泽园,见毛泽东正在院子里散步,对他说:“昨天夜里看到了巴黎的报道,朝鲜战争爆发了。”(见李海文:《中共中央究竟何时决定志愿军出国作战》,《党的文献》1993年5期)   呵呵,师哲,这无良文人,6月26日清晨,地球人都已知道朝鲜爆发了战争,毛泽东还是通过外电才知道战争爆发?编假也得有点水平啊。但也说明师哲想体现毛泽东的悠然。 &26.   此时的美国却截然相反,紧张而忙乱。但决策却迅速而明确。   汉城时间6月26日凌晨三点,美国时间25日下午两点,在纽约由美国发起召开了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英、法、印度、台湾、古巴、安道尔、埃及、挪威、南斯拉夫。   议题是北朝鲜进攻韩国的问题。赖伊秘书长陈述了“北朝鲜的侵略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意见,美国代表A•格罗斯提请大会审议通过要求北朝鲜撤军的议案。安理会在下午五点通过了美国提出的议案,要求北朝鲜撤军,议案中没有使用美国提出的“武力侵略”“战争行为”等措辞。出席会议的九国中,南斯拉夫投了弃权票,南斯拉夫代表尼契奇弃权的理由是没有听取北朝鲜的发言,事实尚不清楚。   杜鲁门在韩国时间6月27日上午十点、华盛顿时间6月26日晚上九点召开了国务、国防会议,决定出动美国海空军支援韩国,会议当然也考虑了苏联的动向问题,结论是即使美军介入,苏联也不会干预。 “北朝鲜的进攻是肯定得到苏联认可的,但其目的只是为了防止美国武装日本,另外朝鲜的战局多少会牵制中国的军事行动,苏联肯定不会冒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来介入朝鲜战事的。”麦克阿瑟司令部传来的这则消息包含着美国政府的判断和自信,美国是这样做出判断的。同时美国也必须防止战争扩大,尽量避免陆军的投入,最好只使用海空军。美国的决策层认为美国空军有能力阻止北朝鲜的前进。(见日本《朝鲜战争》)   华盛顿时间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激烈的辩论长达几个小时,直到半夜,一个以联合国名义:"向韩国提供必要的援助来击退武装进攻,并恢复国际和平和该地区的安全。"的提案通过。(见日本《朝鲜战争》)   华盛顿时间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军队将参加联合国军,赴朝参战,同日,杜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由联合国考虑”。美对台政策骤变。 对朝鲜战争爆发悠然自得的毛泽东,得知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后,立刻激怒了。 &27.   那6月28日,毛泽东采取了那些措施?   做了二件公开的事,与一件未公开的决定。   公开的举措是:   6月28日下午5点召开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庄严宣告:“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见《毛泽东传》上卷第10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   6月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的中国人民,必能胜利地驱逐美国侵略者,收复台湾和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见《人民日报》日)   未公开的决定是:   6月28日,周恩来召见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传达中央的新方针:“目前,我们在外交上要谴责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在军事上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军、空军建设,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见《周恩来年谱》()上卷,52页)。   周恩来说:“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增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挡着。但也有好处,因为我们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现在……我们军队的打算是: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见《萧劲光回忆录》(续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27)   笔者推测的毛泽东以佯攻南朝鲜,主攻台湾的战略设想,被麦克阿瑟在第一时间识破,而告结束,朝鲜战争成了一场只有佯攻而无主攻的战争?   为何不是毛泽东来宣布呢?呵呵。   按《抗美援朝战争史》的说法是:朝鲜战争爆发伊始,中共中央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衡量各种利弊之后,作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战略决策:“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62页)   仔细研究6月28日毛泽东及中国的反应及对策,还是很有意思的。   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是最为基本的,哪怕再弱小的国家,也必将会如此。因此中国外长周恩来发表了措辞强烈的谴责。   除此之外呢?一个强硬的国家与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声明:外国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撤离、停止侵略,否则将承担一切后果。然后调动军队至冲突地区。。。直至发起自卫反击战,收复国土,凯旋而归或失败。。。如巴基斯坦对于印度,虽然失败了,如82年的阿根廷,虽然失败了。   但毛泽东除了发表一个声明以外,还有什么任何呢?   这是否也给了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敢出兵朝鲜的错觉?不按常规出牌嘛,按常规推理的麦克阿瑟如何能知道毛泽东曾经的许诺?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出兵最佳时机是50年的8月,美军苦苦支撑釜山防御圈时。 &28.   美国为何作出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的决策?   麦克阿瑟的备忘录在朝鲜战争爆发的那天由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紧急召集的会议上作了宣读。麦克阿瑟以远东最高司令官的名义阐明了不让共产党中国占领台湾对美国具有的重大战略利益。现在无法确定麦克阿瑟的这份备忘录在布莱尔大厦的会议上对美国的决策者们产生了多大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麦克阿瑟的一句话在杜鲁门心中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分量,麦克阿瑟说:台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布雷德利对朝鲜战争爆发所作的判断是:军方认为台湾比朝鲜更重要,“在朝鲜的进攻可能是一次佯动,目的是转移我们对共产党急迫进攻台湾这一事实的注意力”。(见沈志华:《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目的明确:防止即将爆发的解放台湾战役。   为美国出兵台湾并号称“台湾地位未定”所激怒,这是完全正常并理所应当的。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在遭到外国军事封锁本国二地的来往时,而不被激怒的。但激怒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虽然对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除了周恩来的声明,再无进一步外交途径谴责或抗议行为,但中国的行动还是有的,但不是加强福建沿海的军力,而是:   7月1日美军第24步兵师先头部队抵达釜山,意味着毛泽东许诺的外国军队干涉朝鲜战争,中国出兵参战的条件出现。虽然此时朝鲜人民军攻势凌厉,但中国必须开始行动&&29.   7月2日周恩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向苏联表明对将兑现毛泽东所作的许诺:“如果美军突破三八线,中国可以派遣部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抵抗美军。为此,中国将在电报地区集结3个军的兵力”(见《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65页)   可见,从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刚踏上釜山,中国就明确将兑现许诺。   7月5日,苏共中央同意中共中央的应变部署。斯大林通过罗申答复周恩来:“苏联大使:    请转告周恩来:    一、我们同意中国同志在接纳人民中国进入联合国问题上让印度居间调停的意见。    二、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于中朝边境,以便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志愿军进入北朝鲜作战,这个作法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三、您关于苏联飞机在中国东北领空飞行的消息未得到证实。已下令禁止此类飞行。   (SD00284)   斯大林肯定了毛泽东的行动,同时答应了“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这个要求是何时提出的?还是斯大林主动提出的?按斯大林的风格,应该不会主动提出这样的援助。 &30.   7月7日,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后,毛泽东决定由周恩来紧急召开"保卫国防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聂荣臻、四野司令林彪、总政主任罗荣桓、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军委铁道部部长腾代远、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海军司令萧劲光、空军司令刘亚楼、装甲兵司令许光达、炮兵副司令苏进。   会议决定,立即抽调位于中原地区的国防机动部队第13兵团等部队北上,在中朝边境地区集结,组成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任务。   会议对东北边防军的组成与部署、指挥机构的设立和领导人选、政治动员、后勤保障、车运计划和兵员补充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讨论。   7月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呈送的会议记录上批示:“同意,照此实行。”   (见《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65页)   7月10日,周恩来召开"保卫国防第二次会议"。根据第一次会议精神,具体形成具体事宜。   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事项如下:   部队调动部署   东北边防军的组织指挥机构   后勤工作准备   兵员补充准备   政治动员工作  部队具体部署如下:以第13兵团及在齐齐哈尔的第42军以及炮兵第1、第2、第8师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第40军已于7月10日由广州出发,限24日全部到底。第38、29两军主力限7月15日分别由驻地出发,限8月1日分别抵达辽东辽阳、凤城、安东集结。。。  东北边防军指挥机构,决定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以第15兵团部与第13兵团部对调,以第15兵团部为基础组成新的第13兵团部,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这个决定,在中国各种关于抗美援朝的记录中,都被形容为“深谋远虑”的战略举措。当然,这是在回避了毛泽东所作许诺的情况下。 补充提一个话题,即“支援军”名称问题。  官方史《抗美援朝战争史》根据7月7日会议纪要是这样说的:“一旦边防军参战,则'改穿志愿军服装,使用志愿军’旗帜”  而在本论坛一篇未知作者的转载《浅析志愿军统帅之选择》则这样说  这次会议的议题是讨论国防及支援朝鲜独立统一战争问题,据会议记录: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即刻集结东北地区。其中关于指挥机构组织一项记载:粟裕同志为“支援军”司令兼政委,调四野副参谋长李聚奎担任“支援军”后勤司令。决定参战部队改穿朝鲜服。在这一次国防会议记录上,第一次出现的是“支援军”名号。  周恩来在会上要求聂荣臻同志把军委研究决定的事项一并报毛泽东主席批准。 毛泽东审阅了聂荣臻送来的中央军委会议决议事项呈批件后,当天批示:“荣臻同志:本日会议决议事项同意,请即按此执行。原件存我处。毛泽东7月7日24时。”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国防会议中建议“以粟裕同志为'支援军’司令兼政委”, 随后会议决议经毛泽东批准,这恐怕就是现在网上所盛传的“毛泽东亲自点将粟裕为志愿军司令”之依据。  该文又说:日,周恩来副主席主持召开了国防会议第二次会议,议题是“关于东北边防军组成及各项准备工作”。这次会议应视作第一次会议的继续。但在这次会议上已无“支援军”名号,而改称为“东北边防军”。 2006年王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的艰难决策》提到7月7日会议时说到:“周恩来说:'这支部队我们起个名字,可以叫支援军’”。  这样就存在官方史与其他说法相矛盾的描述,孰对孰错?  那么“支援军”的名称是否出现过?何时出现?何时取消?官方史《抗美援朝战争史》为何只字不提? & 齐德学说:“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的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中,确实将军委作战部起草命令中的'中国人民支援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同一篇文章里齐德学认为:“早在7月7日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当天会后,由其主持整理一个给毛泽东的会议情况报告。在这个报告整理稿上,周恩来将'支援军’均改为'边防军’;将后勤工作准备的服装改装一项中'决定参战部队均改穿朝鲜军装,待由朝鲜取回样式后,由后勤部布置’一句,改为'决定参战部队均改穿志愿军服装,使用志愿军旗帜,式样待取到后,由总后勤部布置’。”  而在另一篇文章中,齐德学是这样说的:“1950年7月7日,鉴于美国大规模武装侵略朝鲜,将会威胁中国东北的安全,周恩来副主席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主持召开研究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的第一次国防会议。会后,周恩来副主席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各组织整理了一份内容相同的会议讨论情况给毛泽东主席的报告。周恩来组织整理的报告在后勤准备一项中明确指出,必要时边防军将来一旦赴朝参战,“部队均改穿志愿军服装,使用志愿军旗帜”(笔者看到的这个报告是打印件);聂荣臻组织整理的报告在边防军指挥机构一项中,使用的是“支援军”一词,在后勤准备一项中说部队一旦赴朝作战时“改穿朝鲜军装”。”这里齐说看见改穿“志愿军”一词为缺乏说服力的“打印件”同时承认边防军的指挥机构使用的是“支援军”一词。  “支援军”与“志愿军”的差异,还是值得推敲的,同时“支援军”一词出现于何时呢?  因为“支援军”一词可以侧面证明:“支援军”名称出现之时,起码就已经作好出兵朝鲜的准备了。     31.   当天斯大林给毛泽东、周恩来电报询问在朝鲜边境部署部队事宜,并决定提供空军支援,电文如下:“我们尚不知道,您是否已决定在朝鲜边境部署9个中国师。如果您已做出决定,那么,我们准备给您派去一个喷气式歼击机师--124架飞机,用于掩护这些部队。”(SD00293)   但我们依然无法知道,斯大林准备支援的一个歼击机师,是因中国方面的请求,还是斯大林主动许诺的?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即调13兵团赴东北一事,是向斯大林作了通报的,但在沈志华的《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里没有发现此通报。   7月24日,第三十八军抵达凤城,后移驻开原、铁岭一带。   7月25日,第三十九军抵达辽阳、海城。   7月26日,第四十军抵达鸭绿江边的战略重镇安东。   呵呵,第40军好像没有按时集结到位?   同样的7月7日,在周恩来召开"保卫国防第一次会议"之后十几小时,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联合国各国参战部队"的提案,并"委托美国提供人选"。第二天,杜鲁门总统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至此,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支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部队诞生了。   此时,朝鲜人民军的攻势正猛,7月14日拂晓,北朝鲜人民军前锋部队前进至锦江北岸。并在20日天亮的时候,突进进入大田市区。并继续攻击南下。。。   8月人民军攻击锐气泄了,泄在洛东江前,消失在联合国军的釜山防御圈前,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千言万语汇做一句话,感谢联军飞行员,感谢蛋炒饭!!! &&  32.   8月4日毛泽东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对朝鲜,不能不帮。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们,甚至挑衅。因此,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必须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于8月5日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边防军各部现已集中,八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九月上旬能作战。请高岗同志负主责,于八月中旬召集各军师干部开会一次,指示作战的目的意义和大略方向,叫各部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90页)   8月11日,第12兵团召开军师干部会议,萧劲光宣布边防军的作战任务:准备赴朝作战,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的侵略。部队出国作战时使用“志愿军”名称,同时中国不准备对美国公开宣战(见《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91页)。   在8月13、14日的边防军会议上,高岗对边防军的任务、出国作战的目的意义、军事准备的要求等进行了动员和部署,高岗说:“我们究竟是让它(指美国)打下朝鲜,让它准备力量,增长气焰,等它打到中国来的时候再去消灭它好呢?还是现在争取主动,配合朝鲜人民军,在国土以外,消灭敌人,保卫自己好呢?显然地,在国土以外消灭敌人,是有利于我们。”(见《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92页)   33.   在这里,我们终于第一次看见了美国将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的说法。不是在中国最高决策领导作形势分析判断的时候,不是在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的时候,而是在朝鲜人民军在釜山防御圈围攻美军最后防御阵地的时候,在高岗对即将出征的部队进行战斗动员的时候。由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祖国大地,反过来又成了出兵参战的理由,我们的逻辑关系就是这样老是颠倒。一直到现在,还将继续延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高岗的动员报告,成了出兵的理由?如果没有当初的许诺与极力支持,会有朝鲜战争的爆发?会有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饮马鸭绿江?   但对战争的性质,还是清晰的,高岗接着说:“一个半月的事实证明,。。。这一战争只能是局部性的。”(见《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92页)   这也是毛泽东最终敢于下定决心,出兵参战的因素之一吧。联合国军只能按联合国决议行事,不会也不可能侵入中国境内。   同时毛泽东作了进一步的军事部署。   8月16日,代行指挥东北边防军的东北军区致电中央军委,请求增调一个军,以加强东北边防力量,9月6日,中央军委下令调第50军赴东北,编入东北边防军。并于10月中旬抵达吉林西丰、辽源地区。   同时,9月7日决定原解放台湾的主力三野第九兵团北上,并抽调厦门地区的32军的94师加强27军。9月20日下令调动,并于10下旬基本抵达指定徐州济南一带。同时还预备第三线部署:第19兵团于年底集中,等待命令。   34.   应该说,解放军的调动,体现了中国这些久经沙场的将帅们老练成熟,为兑现许诺创造了机会,否则随着金日成人民军的一泻千里,毛泽东想兑现这许诺都来不及。   虽然毛泽东作了出国作战的全部准备,但并非意味着此时的毛泽东就想或者说愿意打这一场战争。失去了朝鲜战争佯攻,以实现主攻台湾的目的,朝鲜战争在毛泽东眼里,还有多少价值?唯有兑现许诺,取信于斯大林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意义了?同时,对手也出乎毛泽东当初的判断,变为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毛泽东是否依然如当初的许诺一样呢?是否才有了有了“时机当然还必须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的话?那此时的毛泽东是否对出兵参战的态度还是依然如故?现在还无法判断。   从军事角度来说,出兵参战最佳时机,是麦克阿瑟最为担心的8月,但毛泽东并没有如高岗所说“现在争取主动,配合朝鲜人民军,在国土以外,消灭敌人,保卫自己。”这是否说明了毛泽东又变的犹豫了?同时这又给了麦克阿瑟一个错误信息:既然在出兵最佳时机,毛泽东没有出兵,因此毛泽东不会出兵参战。起码在联合国军遭遇志愿军的突然打击前,麦克阿瑟是不相信毛泽东会大规模出兵朝鲜的。   观泉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在令人钦佩!    从军事角度而言,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发生溃败,当时中国如果果断出兵守住三八线,以杜鲁门的审慎态度来看,估计这场战争应该不会象后来那么扩大化。当时斯大林也要求中国出兵,目的就是为了保住北朝鲜不至于丧失这个底线,但当时中国当局显然是犹豫了。    从事后来看,如果与美国交手实际上已经是不可避免,只是早晚的问题的话,而且中国方面越是畏缩,越会助长美国的骄狂,那还真不如不管三七二十一,趁早出兵先占了有利位置,摆出一副强硬姿态再说。从这一点来看,斯大林当时要求中国提早出兵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许有可能达到令美国当局保持审慎,在三八线却步,维持原状,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可是要让中国领导人当时就下这个决心是非常艰难的。而当时的情况也很复杂,出师无名的忧虑和希望极力避免与美国交锋的美好幻想,以及不到万不得已,力求不跟美国彻底翻脸的既定政策,都在困扰着中国领导人。然而良好的愿望最终的结果却是助长了美国的骄气,令事态恶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迫使中国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出兵。    由此可见,所谓理想的最优化方案在现实中往往是难以实现的,事实证明,历史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到了最糟糕的退无可退的绝境后才被逼出来的,看来人往往都身不由己的,人的命运只能听从天的安排。     35.   美军越过三八线,出兵成为兑现许诺   9月15日,麦克阿瑟成功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突变。    9月19日,联和国大会开幕。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紧急提出了以三八线停战为内容的"和平宣言",但没有获得通过。安理会提出一个"八国提案",但这次苏联使用了否决权。   不到半个月,联合国军占领汉城,人民军主力被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并随之基本被歼灭。   这个时候,金日成束手无策了,斯大林度假去了,那毛泽东在做什么呢?   9月28日前,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时候,金日成已经坚持不住了,给毛泽东写了一封暗示请求支援的信,也不清楚毛泽东是否回复及如何回复的。   什特科夫关于与金日成的会谈情况致葛罗米柯的电报中说到这封信:“日,马特维耶夫小组的沙布申同志偶然遇到朴宪永,朴宪永告诉他说,政治局讨论并通过了给斯大林同志的信,要求用空军援助朝鲜。朴宪永通知他,他们已给毛泽东写信,信中有求援的暗示。”(SD00312)   9月30日,金日成通过苏联驻朝鲜大使给斯大林写了紧急求援信。信中说道:“亲爱的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我们不能不请求您给予特别的援助。换句话说,当敌军跨过三八线以北的时刻,我们非常需要苏联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志愿部队,对我们的斗争给予军事援助。”(SD00313)   36.   从这里就看出斯大林的老练,当初没给金日成任何许诺。因此金日成虽然求援了,但根本没有指望苏联的“直接军事援助”。同样的,金日成没有忘记毛泽东曾经的许诺,在向毛泽东暗示请求援助,而没有回应时?(还是没有满意的回应?),提醒斯大林别忘了毛泽东曾经的许诺。斯大林是见证人哦。   10月1日夜,金日成紧急找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和政务参赞柴军武,正式向中国方面提出关于中国紧急出兵援助朝鲜的请求。      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后,毛泽东采取了什么对策?,是兑现许诺,准备出兵?还是寄希望于联合国军止步于三八线,以避免出兵??毛泽东是如何答复9月28日前金日成给毛泽东暗示求援信?不知道!但令人诧异的是,起码从9月15日到9月30日,没有发现此前一直在调兵遣将,随时准备在最有利时机出兵的毛泽东有任何兑现许诺的,即出兵参战的迹象。   这半个月,在联合国军抵达三八线,随时可能越过三八线的关键时刻,在关系到中国是否出兵的关键半个月里,毛泽东在思考什么呢?作出了怎样的决策呢?除了9月21日周恩来约见印度大使,及在建国一周年大会上周恩来发表讲话,谴责与警告美国的侵略行动,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毛泽东在做什么。当然毛泽东并不会无动于衷,难道毛泽东没有就此局势及对策进行专门研究讨论分析?还是没有公开而已?为什么不能公开呢?我所见到的包括所有领导人的回忆等资料,除了指导朝鲜人民军准备打持久战外,这一段时间里,对朝鲜局势的判断,对出兵与否均保持回避。这局势剧变的半个月,也是毛泽东神秘的半个月。可能我孤陋寡闻了。    37.   斯大林则耐心地在等待,当初有毛泽东的许诺,因此斯大林有理由不着急,等待毛泽东主动兑现许诺,出兵援助朝鲜。哪怕斯大林知道了金日成曾经向毛泽东暗示援助后,而不知道结果时,斯大林仍然在等待。9月30日金日成再次向斯大林求援后,斯大林还是没有看见毛泽东兑现许诺的行动。   10月1日,麦克阿瑟在东京通过广播电台向北朝鲜军队的总指挥官金日成发出了要求人民军投降的敦促书。   10月1日,建国一周年国庆日,联合国军已越过三八线,在金日成向斯大林求援,而当初向斯大林、金日成许诺出兵参战的毛泽东依然没有出兵迹象的时候,斯大林给毛泽东发了一份电报,电文如下:“苏联大使:    请立即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   我正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休假,对朝鲜局势不甚了解。但是,从今天莫斯科给我的报告中,我得知朝鲜同志陷入了困境。   。。。    在汉城地区,朝鲜同志没有任何可以进行抵抗的部队。可以认为,通往三八线的道路是没有设防的。    我考虑,根据眼下的形势,如果您认为能为朝鲜人提供援军,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应即刻向三八线开进,从而使朝鲜同志能够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部队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    我没有向朝鲜同志谈过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谈。但我并不怀疑,当他们得知此事后将会很高兴。    等候您的答复。    菲利波夫”   38.   斯大林的语气是客气的,斯大林说:“如果您认为能为朝鲜人提供援军”,但也是坚定的“应即刻向三八线开进”,斯大林应该是有理由对毛泽东不满意的,当初是你毛泽东自己主动对金日成作出许诺在先,我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的战争计划在后。现在毛泽东同样应该主动兑现许诺,金日成都已经暗示你毛泽东了,毛泽东还不兑现许诺?你毛泽东还需我斯大林来提醒吗?   兑现许诺,“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应即刻向三八线开进”。斯大林在教毛泽东,这是信誉与负责任的表现啊!否则以后怎么混啊。   但斯大林还是给毛泽东留有足够的面子“我没有向朝鲜同志谈过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谈。但我并不怀疑,当他们得知此事后将会很高兴。”让你毛泽东自己去与金日成兑现许诺,这个好人让你毛泽东自己去做,而不是我斯大林逼迫。   不管如何评价斯大林这个人,但斯大林在外交场合的进退自如,维护自己立场的同时,不给对手难堪,喝咖啡的政治家的风度,决不是山沟里吃大蒜的农民随便能学会的。 &&39.   如何解读斯大林“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应即刻向三八线开进”的话?知道五、六个师开进朝鲜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但斯大林还故意这么说,斯大林的话是非常刁钻的。   无法知道毛泽东收到此电报的感受。毛泽东是怎么考虑的呢?从此时起,我们所知道的是毛泽东的入朝参战的态度与决心是明确而坚定的。毛泽东的个性怎能接受斯大林这样的电报?毛泽东决心兑现当初的许诺。   那么自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至10月1日,毛泽东收到斯大林电报前的这一段时间里,毛泽东虽然没有行动,但决不会对朝鲜局势一泻千里而无动于衷。毛泽东对朝鲜问题是怎么思考的?是毛泽东仅仅是象征性地提出外交声明,而根本没有指望联合国军不跨越三八线,从来就是立足于出兵朝鲜参战?还是毛泽东曾经希望通过外交努力,避免联合国军跨越三八线,从而避免中国出兵参战?这是否就是杨尚昆所说的“本不愿打”,聂荣臻说毛泽东不好战的本意?   如果说,毛泽东始终坚持出兵参战,没有指望联合国军会自动止步于三八线,那如何来解释杨尚昆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本不愿意打却又不能不打的一场战争。”、聂荣臻说:“毛泽东对这件事(指出兵--笔者注)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不是毛泽东好战,"呢? &40.   在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毛泽东又为何没有主动出兵?是因为没有得到金日成的直接请求?这也是一个完全能够说得过去的理由。但起码该给斯大林一个信息吧。就如7月2日周恩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向苏联表明对将兑现毛泽东所作的许诺:“如果美军突破三八线,中国可以派遣部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抵抗美军。”那样,向斯大林表明毛泽东会兑现许诺吧。但在这需要兑现的关键时刻,没见到有这样的迹象,由此斯大林怀疑毛泽东不想兑现许诺?因此10月1日的电报口气如此刁钻?   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在10月1日毛泽东收到斯大林电报前,毛泽东如聂荣臻说所,此时并没有下定出兵参战的决心?或者杨尚昆所说“本不愿打”,  而是希望通过外交努力,使联合国军止步于三八线,从而避免中国出兵朝鲜参战?    其实这个努力,一直到10月3日深夜周恩来再次召见印度大使潘尼迦。   而10月1日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让毛泽东在没有看见外交努力效果的情况下,体会到了“不愿意打却又不能不打”的感觉?同时体会到了当初的许诺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41.   关于这个许诺,原文是:“类似北朝鲜进攻南方这样的行动,只有在1950年初国际形势有利于这一点时,才可以采取。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但沈志华先生在采用此电报时,将其分割为:“'类似北朝鲜进攻南方这样的行动’,在全国统一后'国际形势有利于这一点时,才可以采取。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即将原电文中明确的时间定语删除,自己选定一个“在全国统一后”。为何做这样的改变?我想沈志华先生是在理解毛泽东的“本意”所做的改变吧,即沈志华先生认为:毛泽东可能计划在50年初以前,可以解放全中国,所以才许诺金日成在50年初可以派兵支援朝鲜。且不论50年初之前,是否来得及解放全中国。如果毛泽东原意确实如此,那又该怎样呢?许诺,也就是一种契约,是否应该严格执行?是否可以单方面改变?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斯大林就是这么理直气壮地对毛泽东说的(见后面10月5日斯大林致毛泽东电)。因此在中国内部的讨论上,毛泽东对出兵朝鲜的态度,也是最为坚决的。   10月1日接到斯大林电报后,毛泽东一改前半个月按兵不动,于10月2日凌晨2点,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和边防军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一)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二)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三)请邓将准备情况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这份电报说明毛泽东已作了随时下令出兵的准备,只等高岗来京,出席北京的最后决策会议,一旦会议通过,即可出兵。   10月2日11时,邓华复电军委:部队可于10月15日之后出动,如情况紧急,先头军可在10日出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153页) &&42.   毛泽东再次坚定入朝参战的态度还体现在,毛泽东甚至都提前亲笔拟就了致斯大林的电报:“我们决定用志愿军的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见《毛泽东传》上卷第114页),毛泽东在电报里还说道:“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将预先调至南满洲的十二个师(五六个不够)于十月十五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我们还正在从长江以南及陕甘区域调动二十四个师。。。作为援助朝鲜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   在毛泽东这份电报里,还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充满信心的:“我军目前尚无一次歼灭一个美国军(笔者注:指二个步兵师加一个机械化师)的把握。而既已决定和美国人作战,就应准备当着美国统帅部在一个战役作战的战场上集中它的一个军和我军作战的时候,我军能够以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而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的一个军。”   这个信心从何而来?在毛泽东眼里,美军等同于蒋介石军队了?   10月2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   不知道这天下午的会议开成怎样,也没有公开的资料说明会议过程情况。在《毛泽东传》里仅说“在这次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见《毛泽东传》上卷118页)。在此传里还说到“原拟林彪率兵入朝,林彪托病推辞”(同上114页)   于是同一天,毛泽东回给斯大林的电报,是拒绝出兵! &&&43.电报如下:“日来电收悉。我们原先曾打算,当敌人向三八线以北进攻时,调动几个师的志愿军到北朝鲜帮助朝鲜同志。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我们现在认为,这一举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第一,靠几个师很难解决朝鲜问题(我军装备极差,同美军作战无胜利把握),敌人会迫使我们退却。    第二,最大的可能是,这将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可能被拖进战争中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其严重了。    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    当然,我们不派兵援助,这对于正处在如此困难境地的朝鲜同志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我们自己也于心不忍;但如果我们出动几个师,随后又被敌人驱赶回来,并由此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将被全部打乱,国内许多的人将会对我们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尚未医治,人民需要和平)。    因此,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同时准备力量,这样做在把握与敌作战的时机上会比较有利。    由于暂时的失利,朝鲜应该换一种斗争方式,进行游击战。  我们将召开党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都将出席。对此问题尚未做出最后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我们想同您商量一下。如果您同意,我们准备立刻让周恩来和林彪同志飞到您的休养地,同您讨论这件事,并报告中国和朝鲜的形势。”(SD00316)   可以想象一下,收到毛泽东这份电报时的斯大林该是怎样的心态。失望?愤怒?   那么怎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二份电报?   毛泽东此份电报里两个拒绝出兵的理由还是颇有意味。“第一,靠几个师很难解决朝鲜问题(我军装备极差,同美军作战无胜利把握),敌人会迫使我们退却。   第二,最大的可能是,这将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可能被拖进战争中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其严重了。”   第一个理由当然是对斯大林的一个答复。这样的答复,是一个大智若愚的答复,体现了毛泽东的大度,要成得霸业,有什么不能忍的?   第二个理由,其想说明的是担心中美冲突?还是担心美苏冲突?回顾毛泽东49年4月底的许诺,毛泽东的假设敌并非美国,但7月2日周恩来对罗申的谈话,美国已经出兵韩国,当然此时的人民军形势一片大好。而到了现在,毛泽东担心起中美冲突?并进而担心美苏冲突(现在有了中苏同盟条约)?   毛泽东不想引起中美冲突,是没有疑问的,否则美军越过三八线,毛泽东就不会如此思考再三而没有决策。但此时担心中美冲突为时已晚,因此毛泽东是否也给了斯大林一个小小的题目,因为许诺,中国出兵义不容辞,中美冲突不可避免,斯大林你是否同样兑现《中苏同盟条约》,准备美苏间的直接冲突呢?   44.   但毛泽东在这个电报里,同样留下了回旋余地:“对此问题尚未做出最后决定。”   从毛泽东一贯的言行来看,毛泽东此时已没有回避参战的意图(9月15日至9月30日除外),正如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在转发10月2日毛泽东拒绝出兵的电报后,附了自己的分析判断说:“ 一、在我看来,毛泽东的答复证明中国领导人改变了对朝鲜问题的最初立场。这个答复与以前毛泽东在同尤金(Yudin)、科托夫和孔诺夫,以及刘少奇在同我的谈话(我已及时报告过)中表示的立场是矛盾的。他们在这些谈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和解放军决心帮助朝鲜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涨,如果需要,他们有能力打败美军,因为美军要比日军弱。    二、中国政府无疑能向朝鲜派遣五六个甚至更多的有战斗力的师。自然,这些中国军队需要装备一些反坦克武器和火炮。     我们暂时不清楚中方改变立场的原因。可以设想,目前对此产生影响的可能是: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朝鲜局势恶化,英美集团阴谋通过尼赫鲁呼吁中国人采取克制的态度,以免陷入灾难。”   这里重要的是,毛泽东、刘少奇与苏联人的几次谈话是在何时?从分析来看,应该是在9月15日前。但现在同样无法知道确切时间。   这个拒绝出兵是出乎苏联、斯大林意料之外的。但未发出电报也说明了毛泽东是持出兵参战意见的(9月15日至9月30日可能除外)。那还有什么因素导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战争中国出兵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