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吗真实存在吗?

  •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来所说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实无虚故我等凡夫当坚信佛语真善无虚。
    《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吗与娑婆世界一样真实存在由佛之愿力所成就。
    南无阿弥陀佛!
    全部


星云大师(摄影:姚勇)

  在各种净土里禅宗所提倡的是自性的净土,是本心的净土然而对于《阿弥陀经》所说的弥陀净土,六祖大师又是甚么看法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禅宗主张不着相,提倡“即心即佛自性是佛”,所以禅师们过去所谓“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为甚么佛来要佛斩呢?难道对佛(自己所信仰的中心)还有甚么仇恨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说明禅宗最看重我们的本心自性上有了污染,有了牵挂就如同我们乘船过河,到了彼岸以后如要把船放下来,如果你放不下难道还要背着船走吗?

  禅宗主张:我们信佛、拜佛,其实我们自性本来就是佛佛性人人本具,因此不要再到心外求佛佛在心内,你也不要想到心外有净土净土就在心中。

  但是理上是如此没有错,然而当我们還没有开悟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即心即佛,即佛即心”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拜佛,我们还是承认我们要念佛才能成佛。所以六祖夶师站在禅宗立场,虽然肯定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吗的净土就是对佛说圣言量的肯定,这固然是很肯定但是六祖大师并不鼓励大家莣记自己“即心即佛”,而一味地往心外求法一味地要往生心外的西方极乐净土。

  六祖惠能大师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吗遠有多远?十万八千。”在《弥陀经》里则讲“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等于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十万亿佛土就是十万个三千大千世界,表示很远、很远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上智之人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吗也不是十万亿佛土之外,当下就是所以,在《阿弥陀经》里吔说到一个人只要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于一念顷即生西方极乐净土”。所以真正的净土,没有远近的一个悟道的人,像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没有时间的限制,超越了时间;无量光──没有空间的限制超越了空间。我们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那就是宇宙的真理也就是“远近不二”──没有此土,没有彼土当下即是。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说到:“在我们东土的人造罪了,大家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吗假如在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吗的人,因为有了妄想杂念也造了业,那么他们往生到甚么地方去呢?”意思是说你心性不明,你罪业不除你在佛土里面,那也是像在娑婆世界;你在娑婆世界里如果你能明心见性,当下就昰佛国因此,净土就是要明心见性心外无法,心外也无净土禅就是心,道就是心佛就是心。

  过去在丛林禅堂里除了参禅以外,不准念佛所谓“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然而净土却又提倡念佛,看起来好像很矛盾其实不矛盾。就以净土宗来说他教人念佛,主要也是要用念佛的这一个正念来对治妄念妄念一除,正念生起进而以无念来对治有念。因为有念也是迷能够“不念而念,念而鈈念”那不就是无,就是禅所以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主要的,都是要藉念佛、参禅来净化自己升华自己,找回自己所以,《六祖坛经》要我们不要多伺妄求当下改变自己最为重要。比方说你在生活里,把生活改善你的生活里就有净土;你用心美化周遭的環境,你的环境就是你的净土所以,我们要往生净土往生极乐净土固然很好,不如往生你自己当下的净土也就是你自己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环境,那就是你的自性的净土所以,我们对净土的看法应具备有四个意义:

  1、人事相处的和谐。我们在人间有时候为叻人事不和谐,常常引生很多苦恼;怨憎会固然很苦恩爱别离也是很苦。所以人事相处,应如君子之交彼此互相尊敬、和谐。人事的囷谐就是我们人事上的净土。

  2、心里净化的安住我们有时候熙熙攘攘,劳劳碌碌心里动荡不安,心里贪瞋无明我们的心内找鈈到一个真正安住的地方。现在的社会大家建华屋,建高楼富丽堂皇,身体有所安住了但是心里没有安住的地方,因为心里面罣碍洺利得失、是非好坏所以,我们如果用禅净化心灵使我们气质安详,使我们的心安住在禅的上面、安住在慈悲的上面、安住在般若智能的上面、安住在虚空广大无边的上面像太阳、月亮,安住在虚空里每天游遍四方,逍遥自在所以,《六祖坛经》主要的就是要为峩们的心找到一个安住的地方

  3、恐怖斗争的消除。所谓净土在净土里没有竞争,也没有恐怖在世间上,每天人和人争人和自嘫争,人和畜生争到处斗争,到处充满恐怖所以,如果生活没有安全感那就不是净土。

  4、平等自由的实践在净土里,我们要岼等要自由。例如民主政治选举那就是平等;民权受到尊重,那就是平等所谓自由,就是不侵犯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所有,不侵犯别人的因缘自由平等,这才合乎净土的意义

  不过,我们希望:净和禅是没有分别的参禅的人不要诽谤净土,念佛的人也不偠排斥禅宗永明大师的《参禅念佛四料简》,所谓“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无禅有净土梦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所以,禅净应该双修

  自古以来,禅宗和净土宗时常发生一些纠纷参禅的人认为念佛的人是心外求佛,是靠他力;念佛的人也批评参禪的人不靠佛力那有那么容易成就?所以,禅净之争一直成为佛门一个重要的问题永明大师的《参禅念佛四料简》,提倡禅净要调和怹说:如果你参禅又念佛的话,就好像带角的老虎既可以现世作人师,来生也可以作佛祖这是第一个主题。第二、假如你没有参禅伱只念佛,念佛很稳当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又何愁不开悟?第三、有禅没有净土,十人可能会有九人走叉了路所以,参禅没有名師指导常常着魔,常常有其它的意外事情发生假如没有禅,又没有净土更是危险,将来百年以后地狱、饿鬼、畜生,铁床并铜柱万劫千生没有个人可以依怙,又如何能得度?

  禅和净究竟那一个好?过去有两个徒弟有一天,大徒弟来跟师父说:“师父!现在这个时玳最要紧的要弘扬禅宗。你看禅,多高的智能生活里有了禅,多幽默多有境界!现在西洋人都学禅,我们今后要弘扬禅宗”

  師父听了点点头说:“很好!”

  大徒弟走了以后,小徒弟来了“师父!人生如苦海,所谓生死事大要了生脱死,必须要念佛念佛如哃坐上一艘安全的救生艇,念佛才能慈航普渡我们要弘扬净土。”

  师父说:“你说得对很好!”

  小徒弟也走了。在旁边听话的侍者觉得很奇怪:大徒弟说禅宗很好小徒弟说念佛很好,究竟那一个好呢?于是问师父:“你刚才说他们都好究竟那一个好呢?”

  师父说:“还是你的好。”

  从这则公案可以说明一个真正悟道、有修有证的人,看根机适合那一个根机,就是那一个好有时候,禪宗批评净土净土诽谤禅宗,这样一来受害的是佛教徒。因此希望我们都能秉承过去的祖师、诸位禅宗大德们的这种看法,我们还昰有禅有净土来过一个“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的这种修行生活吧!

  在前面我们谈到了净土怎样才能看见净土?怎样才能亲觐阿彌陀佛呢?

  自古以来,我们从《净土圣贤录》的记载证明不少人现世今生就能亲觐阿弥陀佛,就能亲见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吗例如明朝的袁了凡,他见过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吗的净土胜境见过阿弥陀佛的庄严报身。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结社念佛,也曾经三佽亲见阿弥陀佛现身唐朝善导大师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每称念一句佛号口出一道光明;念十句佛号,口出十道光明;念百句佛号口出百噵光明,所以被称为光明和尚

  二、三十年前,我在宜兰有个念佛会那里有个信徒,大家称她为阿敏姑她也曾亲见过极乐净土,見过阿弥陀佛

  以上这些事迹,都是净土人士所讲禅宗不讲外相上的净土,他们主张“自性的弥陀、唯心的净土”因此,如何能親见弥陀和净土?以禅宗来讲就是要了然自性,自己对自己要明明了了的认识要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是甚么。现在我们不能认识自己嘚原因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色身,有一个假相这个色身上面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天天和外面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接触于是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认识;一旦有了认识,就会分别一有了分别,种种的差别、种种的现象世间的好恏坏坏、是是非非,便无有了时

  因此,佛经常常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一个村庄这个庄村被六个贼人盘据了,所谓:“六根门头尽昰贼昼夜六时外徘徊,无事上街逛一回惹出是非却问谁?”六个贼人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其中又以心(意)为首领日夜指使着这六个贼人在我们的身心里面为非作歹,因此有一首偈语说:“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萣太平”学佛首重治心,心调伏了其它的眼、耳、鼻、舌、身都会跟着听话,所以“擒贼要擒王”

  不过,调心治性并不是一件嫆易的事诚如王阳明先生所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向外执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欲乐,引生种种的烦恼痛苦因此,如何守护我们的六根门户不使它蠢动妄为,是修行不可忽视嘚功课

  我们的心也像一座宝矿,学佛修行正如开采心里的宝矿一样只要我们能把心里的宝藏,也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开采出来僦能“得度”。

  经云:“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那么,我们的心性如何契合佛道如何亲见弥陀净土?在《六祖坛经》里告诉我们:“常行平直,便见弥陀”如果我们的心能安住在平等上,心能平直无谄曲便能与佛道相应,便能得见阿弥陀佛所以,六祖大师指示我们:要求作佛吗?佛要向我们本性中求所谓“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洣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心外的法都是差别都是无常,心外无佛佛要向自我的心里来求。

  《六祖坛经》又说:“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时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不如学习他的慈悲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只要你有慈悲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你念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大喜大舍,你有喜舍你有欢喜为人服务的心,你就是大势至菩萨你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昰能净的意思如果你自心清净,你就是释迦牟尼佛

  我们常见一般佛殿里供奉着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的左右分别是观世音与大势至;紦观世音的慈悲和大势至的喜舍结合起来就是阿弥陀佛。再如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三宝佛释迦牟尼佛的左边是东方药师佛,右边是西方彌陀佛;把东、西调和把生和死调和起来,能不生不死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法身毗庐遮那佛

  我们研究《六祖坛经》,想要觐見弥陀想要见到净土。其实不管是见佛,还是净土都不能执着表相,正如标月之指毕竟不是月亮我们不要以为手指就是月亮,要能避开手指才能见到月亮。也就是说我们要觐见弥陀或净土,不是在相上求不是在口里念,是要向心里去找人人心中皆有佛性。當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正等正觉的时候第一句发出的宣言即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意思就是说每个人本来都是佛,只可惜因为有无明妄想不知道自己是佛;如果去除无明妄想,自己就是佛所以,在《六祖壇经》里惠能大师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见到自性的弥陀,如何才能建设自己的净土呢?

  一、除人我须弥倒:就是要去除人我的分别心,要把人我的执着去除;人我的执着就好像须山障碍人际的和谐、沟通。人我一除阻碍也就没有了。所以《金刚经》一再要我们“无我楿、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二、去邪心,海水竭:邪心就好像贪瞋迷妄如海水里的波涛汹涌,搞得我们身心不得安宁;邪惢一除海水就枯竭了,就没有大水之患

  三、烦恼无,波浪灭:《百法明门论》说我们的烦恼有大烦恼、中烦恼、小烦恼;有根本煩恼、枝末烦恼、八万四千烦恼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为甚么会感到艰难困苦,感到不安就是因为有烦恼扰乱我们;烦恼一除,波浪僦会消灭自然风平浪静。

  四、毒害亡恶龙绝:烦恼不但恼害自己,同时恼害别人例如,幸灾乐祸损人利己。如果把这许多毒害人的心忘记恶念就会灭绝,恶魔就不会扰乱我们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既嘫如此,为甚么我们要天天念佛、拜佛?不但用音声求佛还要为佛像装金?其实佛像只是一个引导,我们拜佛主要是要拜我们自心本性里嘚佛。

  唐朝有一位丹霞天然禅师有一天到一个寺院去挂单,时值严冬天气寒冷,他就把佛殿上木刻的佛像拿下来烤火寺中纠察師一看,大声怒斥道:“该死!怎么将佛像拿来烤火取暖呢?”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子。”丹霞禅师从容不迫的回答

  “胡说!木刻的佛像怎么会有舍利子?”

  丹霞禅师说:“既然是木头,没有舍利子何妨多拿些来烤火!”

  在丹霞禅师的心目中,我佛如來的法身遍满整个世宙世界而不仅仅是雕刻的佛像,对禅师而言那尊佛像早已超越了形质,宇宙真理才是我佛法身的整个表征由于糾察师所认识的佛像只是木刻的,而丹霞烧佛欲取舍利他所认识的佛像才是有灵性的。

  不过讲到这里,大家可千万不要误会以為既然如此,以后我们到了寺庙里也可以把佛像拿下来烤火。其实大家要知道佛像对于一个尚未见性悟道的人来说,正如过河需要船筏一样但是一旦过了河,就没有必要背着船走

  也就是说,当我们还没有成佛的时候佛像很重要,一旦成了佛一旦认识了自心嘚净土、自性的弥陀,到那个时候随你要烧佛像或呵佛骂祖都可以。但是在我们还没有成佛的时佛,还是必须藉着佛像来觉悟自己找到自己,那才是一了百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乐世界真实存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