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追踪导弹追踪问题打飞机根本打不

战斗机发射的导弹怎么都自动跟踪啊?_百度知道
战斗机发射的导弹怎么都自动跟踪啊?
我看电影电视上演的战斗机发射导弹的时候,那导弹怎么都会跟踪目标啊?拐着弯的飞去攻击目标,(有的还会调头)现实中的战斗机发射的导弹是这样吗?那使导弹飞行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1、首先明确,导弹就是制导炸弹,不是直行的,主要用制导方法来打击敌人。2、制导方式主要是红外、电视、雷达制导红外主要是依靠飞机发动机喷射的热量,飞机飞行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发生的热量。以此来追踪敌机。电视制导就是在导弹头上有摄像头,飞行员通过电视信号指引导弹攻击目标雷达制导分很多种,主要是主动雷达,依靠导弹自身的雷达制导攻击目标,也有通过数据链,依靠预警机或者战斗机雷达进行指导。还有被动雷达制导的,奔着敌人雷达信号进行攻击的,这一般是专打预警机的反辐射导弹。3、飞行员主要的工作是驾驶飞机,如果还需要给导弹指示目标,那非得累死。4、早期的导弹有那种要人指挥追踪的型号,必须在双座战斗机上由武器控制军官负责控制。后来发现单座战斗机可以更轻便,然后发射后不管的导弹被研发出来,双座战斗机一般就作为同型教练机了。5、过载和离轴角。导弹和飞机有个性能指数,叫做“过载”,这个飞机在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发动机所提供的向心加速度,这个“过载”通常是X.XG或者X.Xg(比如某某飞机过载10.2g)。1g=9.8m/s^2(当然1g也等于9.8牛顿),如果你学习了圆周运动(高一下课程),你会知道,过载越大,圆周运动时的转圈半径越小,也就是机动性越大。比如,飞机,由向前向反方向机动,需要绕个半圆,过载大的可能200米半径的圈就拐过来了,过载小的2000米也说不定啊。离轴角是指导弹发射时,允许目标离战斗机行进方向之间的夹角最大值,如果飞机从侧后方攻击,离轴角小于90度的导弹就打不到。以色列怪蛇导弹离轴角高达180°6、发动机就是火箭发动机,一般都是固体的火箭发动机。
采纳率:82%
现实中会的,而且更玄乎。一、导弹制导(空对空啊)空对空导弹主要知道途径是:雷达,电视,红外等等。短距空空导弹一般是飞机机载雷达发现目标,并且锁定目标(这时候飞机必须以一定角度为范围朝着目标,因为飞机雷达是个扇面),然后发射导弹,导弹根据机载雷达数据制导。然后末段利用敌机发动机的热导弹再开启红外制导,自导(这时才是真的的自导)。远程空空导弹,超视距甚至超雷达视距,这个就需要空空导弹自己制导了(也叫“发射后不管”)。这个飞机可以离轴发射(就是不用自己用机头——雷达——对着敌机了),导弹开启自己的雷达搜索,锁定,然后还是远程雷达——末段红外/电视制导。电视制导就是个图像分析,可以理解为眼睛(当然,这个既可以导弹自己完成分析,也可以人为干预)。================二,导弹飞行( 空空啊)至于说导弹拐弯飞过去,这个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导弹在打飞机的时候有预设角度的,这样会提高命中率,一般是侧击或者迎头,很少屁股后面追上来(因为相对运动原理,屁股后面追是最累的了。。)。再说导弹中途还要改变航向用以制导,打着飞机哪里也确实不固定。导弹和飞机有个性能指数,叫做“过载”,这个飞机在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发动机所提供的向心加速度,这个“过载”通常是X.XG或者X.Xg(比如某某飞机过载10.2g)。1g=9.8m/s^2(当然1g也等于9.8牛顿),如果你学习了圆周运动(高一下课程),你会知道,过载越大,圆周运动时的转圈半径越小,也就是机动性越大。比如,飞机,由向前向反方向机动,需要绕个半圆,过载大的可能200米半径的圈就拐过来了,过载小的2000米也说不定啊。过载是飞机/导弹发动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考,当然现在“矢量”发动机的诞生,和超稳定飞行的诞生,飞机导弹几乎可以一下子翻过身来(也就是苏系战机,F15等可以),所以,导弹换个姿势也是很正常的。===========导弹的动力,这个就是喷气式发动机啊,分为涡喷,和涡扇(涡轮风扇),脉冲涡扇等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导弹在截获目标并满足其它发射条件后被发射,脱离载机,火箭发动机工作一定时间便停止,导弹进入惯性飞行段。在飞行过程中,制导系统不断测量、计算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由偏差形成控制信号,使舵机工作,操纵舵面偏转,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当导弹接近目标符合引信工作条件时,引信引爆战斗部,毁伤目标。导弹的制导方式不同,控制信号的形成方式也有所不同。红外寻的制导是把探测到的目标热辐射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选频与基准相位信号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形成控制指令。雷达寻的制导是导弹上的雷达接收目标回波信号,进行计算判断,形成控制信号。这种制导根据雷达发射机的所在位置不同分为主动、半主动两种。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导弹上,半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载机上。复合制导有两种以上的制导装置,弹道初始段一般采用程序控制或惯性制导等,中段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制导。
掉头是有一定角度的,发射导弹前,战机的电脑会把数据传输入导弹的计算机,然后进行锁定,发射后,导弹也有好多种制导模式,有寻热制导(追踪飞机发动机的热焰),电视制导,自主制导,寻的制导等。飞行的动力靠的是导弹内部的燃料。
不会跟踪目标的那是机炮!但导弹飞行也有一些极限,角度过大或目标突然变向都会使导弹失去目标。会调头就不大现实了,飞机在被导弹锁定后都会做一些动作来规避,成功率也比较高。导弹飞行的动力来自自身的发动机。
所谓的导弹当然是必须有制导系统的武器,简单点说就是只要是导弹就必然会跟踪目标,否则就不是导弹。
现在还有不带跟踪的导弹么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自动跟踪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校营长”和英雄导弹二营的惊世创举:导弹打飞机
导弹打飞机,在今天看来不是什么太艰难的是事。但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导弹打飞机这种高难度的事。不过,战争史上的奇迹总是由坚持不懈的军官和士兵来创造。
1958年开始,美国U2高空侦察机,纵深到我国进行侦察,拍照并窃取军事情报。后来美国人又把U2飞机给了国民党,国民党专门成立了“黑猫中队”,也进行骚扰。当时我军从苏联进口第一批地对空导弹,1958年组建了中国空军最早的导弹部队。其中有一个营叫地空导弹二营,营长是岳振华。
号,一架从台湾起飞的RB-57D,也是性能比较好的侦察机,从东南沿海、浙江沿海进入大陆,飞机凭借高度优势,越过我军歼击机的层层拦截,沿着京浦铁路径直北上,这是在号中午11点15分的时候,在北京东南480公里。当时岳振华导弹二营已经进入了一等战备,跟着这个飞机半个多小时,12:04分,岳振华果断地发了口令“放”,导弹部队叫“全营一杆枪”,三枚导弹腾空而起,一团火光,凌空爆炸,蒋介石的这架RB57D侦察机在号被击落。这是中国空军用导弹打下来的第一架敌机,更是是世界航空史上用导弹打下来的第一架飞机,用导弹打下飞机,中国人开了先河,震惊了世界。
岳振华营长和他的二营并没有就此结束导弹打飞机这一高难度的军事行动。号在江西南昌上空,岳振华营长带领着二营第二次击落高空侦察机U2,当时新华社发布了消息之后,世界震惊。有外国记者问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你们中国用什么把U2打下来的?陈毅元帅说,我们用竹竿打下来的。很幽默。在这之后,岳振华带领他的二营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六进西北、五下江南,行程几十万里,风餐露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又接连打下两架U2飞机。中国总共击落5架U2飞机,岳振华的二营击落了3架,中国是世界上打下U2飞机最多的国家,岳振华的二营是世界上打下U2飞机最多的导弹营,这个营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的称号,岳振华被授予空军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1964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一份空军战斗捷报上批示:“很好,向同志们祝贺!”还对周恩来总理说:“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毛泽东指名要接见的英雄部队,就是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四战四捷的地空导弹第2营,营长为岳振华。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接见了二营全体官兵,这是毛泽东主席建国后惟一接见过的一支整建制部队。时任营长岳振华回忆,那天,营里从哨兵到炊事员的岗位都由兄弟部队派人协管,二营官兵一个不少地簇拥在领袖身边,留下了永恒的光荣。从当年的照片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营长岳振华是大校军衔。据说,在首次击落U-2飞机时,毛主席听完岳振华的战斗经过汇报后,手一挥说:打下一架就给他加一颗星。于是,人民军队里就破天荒地产生了这样一位特殊的“大校营长”。
岳振华,1942年2月参加革命,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与少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日晋升中校军衔,1962年9月晋升上校军衔,1964年7月晋升大校。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岳振华多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日国防部授予他“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日,国防部又授予地空导弹第2营“英雄营”荣誉称号。日6时,岳振华因心脏病于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87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你见过导弹打飞机吗?还是两发全中!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S400导弹成中俄最看重军火合同 射程可覆盖东海|S400|导弹|中国_新浪军事
S400导弹成中俄最看重军火合同 射程可覆盖东海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合作应该说是比较广泛的,近日俄罗斯军工企业安泰公司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时候,透露向中国出口S400导弹的谈判,正在进行当中,并且表示有信心向中方交付S400防空导弹。而且据俄罗斯媒体透露,中国很可能成为俄罗斯现代防空导弹系统S400的第一个外国买家。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中俄的这项军事合作,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那么S400导弹的性能如何?如果谈判成功,对于中国军队的防空能力将又怎样的提升。
  今天我们演播室听到的是两位特约评论员杜文龙先生和宋晓军先生参与我们的讨论。首先来看一个短片。
  (播放短片)
  本月初,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在报道中提到,俄罗斯似乎正准备向中国出口S400防空导弹系统。这将有助于完善中国军方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其他中国防空武器系统相比,可以追踪和打击距离更远的目标,这可以让中国的反进入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则在报道中表示,俄罗斯如果向中国出售S400防空系统,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应对周边安全危机时的能力。日本媒体认为为了应对S400防空系统在东亚地区部署F-35战机,也许是唯一能够应对这种防空系统的手段。
  据报道,S400用于从超低空到高空、近距离到超远程的全空域对抗密集多目标空袭。S400的许多特征,专门用于敌方的反制手段和隐性功能,配备有更强大的雷达功能,并增强了反干扰的能力。S400配有三枚射程不同的导弹,互相弥补,构成了多个层次的防空屏障,可以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并同时打击36个目标。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施瓦茨也在不久前表示,对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售S400系统的关注。施瓦茨研究员在文章中表示,如果中国购买S400,那么这种系统将会增强中国的立体防空能力,还可以将钓鱼岛直接纳入陆基防空火力的覆盖范围,从而对地区安全局势产生影响。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经有媒体披露,中俄就有关S400导弹的谈判在进行当中。而且还有媒体说,这是既苏-35、拉达级潜艇之后中俄又一项军事合作。但是这次采访当中俄方有意透露了一句话,这个谈判进展艰难,双方都原则性极强,杜老师这是一个什么潜台词?
  专家观点:S-400:双方最认真的军火合同
  特约评论员 杜文龙:说明双方对S400的谈判非常认真,应该是有史以来最真情、最认真的一次军火合同。以前的军火合作,比如说购买苏-27或者其他这种合同,它以满足当前急需当成基本的选择。比如说买苏-27的时候,以前宋老师经常说,暖水瓶,还有狗皮大衣那就是满足俄罗斯的急需,但是苏-27战斗机满足我们的急需,双方在细节上并不在乎。
  主持人:各有所需。
  杜文龙:大概差不多就行。现在看已经从满足当前急需向满足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比如说俄罗斯的S400是不是中国所需要的,那么中国这种防空反导和空中威胁形势跟俄罗斯的完全不一样,如果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对现在的S400做一些修正,比如说某些指标射高、射程,包括雷达的探测距离,雷达跟踪目标的数量都要进行调整,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是认真的规划我们今后的防空反导系统,和以前的纯粹的军火买卖,买和卖这太单纯,我们要把这项引进当成技术引进,当成提高未来整个防空反导的一个重要选择。
  正在评论:S-400俄现役最先进防空主力装备
  主持人:而且是战略部署的一个环节。宋老师,我们这也有几个图板简单的介绍了一下S400防空导弹的系统。S400听说名气很大,有很多的功能,虽然跟美国的有一些导弹还有一些差异,但是总体来讲,还是一款不错的防空导弹的体系。您简单的跟我们梳理一下,这是一款什么样的导弹?
  专家观点:S-400先进性体现在可靠性高。
  特约评论员 宋晓军:它主要的好处,第一是通用性比较强。就是俄罗斯在2000年之后,特别是普京上来之后,它无论是安泰、金刚石,它做出了两套数据接口,就是为了武器出口。不像S300,S300全部都是俄制,当时都是库房里的东西,是因为苏联解体之后,它急着要出去,没有办法,很多的零配件也缺乏。第二个功能上确实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说低空10米、高空打飞机是五六十公里,打弹道导弹是30公里,射程也增加了,这是功能上。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可靠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是大修之前,整个可以工作一万小时,这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一万小时什么概念?
  宋晓军:另外它的寿命差不多是20年左右。买武器实际上看三个指标,第一,功能,干什么。第二,性能,在什么样的战场环境下能适应,就像买电视机一样,不要买一段时间就坏了,还得老修。第三,费效比,就是花这么多钱,买这个功能。
  主持人:别过两年就过期了,或者淘汰了。
  宋晓军:费效比还可以,肯定比美国其他的导弹要便宜。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中国和俄罗斯武器引进,中国一般来说要引进技术,而且要复制。比如说苏-27最早的,咱们26架苏-27引进的时候,弹药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一定要做弹药,因为弹药非常贵,平常演习,我买平台,又买弹药,平常演习还要打弹,不自己做,耗不起。这里面的细节,也要。还有俄罗斯怕我们山寨,它在2000年之后,要求一个知识产权的问题,不能山寨我的东西,或者模仿我的东西,知识产权这个谈,所以这个谈判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主持人:刚才宋老师也说到了,其实它还是非常先进的,费效比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多层次的防空导弹体系。杜先生跟我们再补充介绍一点。
  专家观点:多层次防空是远中近、高中低一体
  杜文龙:多层次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如果从整个射程系列或者体系上看,它可以分成远中近、高中低一体。因为这种防空导弹系统射程可以达到350公里甚至400公里,跟以前的S300相比,扩大了非常多。现在有红旗9号,有S300,还有S300的改进型,再加上S400,我们就可以能够形成一个远中近衔接的防空体系。对同一个目标,或者不同批次的目标,我们从远近可以进行拦截,在中距离可以进行拦截,近距离还可以进行拦截,就是拦截的距离概率明显的提高。如果从拦截目标的类型看,我们可以把现在的气动目标,包括现在看到的飞机,直升机,再加上巡航导弹,另外还有弹道导弹联合在一起,就是防空和反导做到了一体化。以前有了导弹打飞机打的很准,但是反导这个作用明显不足。在目前的空袭状态看,可能拦截对方的精确指导武器,甚至导弹这种概率有可能会有增多,因为防区外武器攻击,很难见到平台。目前是一种见弹不见机的状态,所以一定要提高拦截目标的类型。
  主持人:现在只是说有传闻在谈判,而且谈判是在原则性极强,刚才您也分析,很认真,双方很较真,如果谈成,对于解放军的战斗力,包括防空能力的提升,提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是补缺口,还是有点锦上添花的作用?
  专家观点:中国有望成S-400首个外国买家
  杜文龙:应该是锦上添花。因为S300或者S400是同一个系列,S400导弹,它不是一种新型武器,它是带S300的基础上,搞出来的一种新型防空武器系统,注重系统的概念,不是一种导弹,它是很多种导弹,而且S400可以想下兼容。之前S400这些火力,包括性能都可以使用,不用另起炉灶,再去搞一套S400。之前引进的S300、(英)都可以进行联合使用,所以有了这种导弹的加盟,体系化的设计,我们现在的防空和反导作战的范围都会大幅度的扩展。有的讲可以覆盖钓鱼岛,有人说可以在陆基部署,能够让现在的核心海域、核心利益得到非常好的保护。在和空中的这种进攻能力相结合,这种陆空一体的防空导弹能力大幅度的提高。
  正在评论:中俄军事合作前景如何?
  主持人:宋老师怎么看,这个消息的公布,就是中俄在搞S400。其实刚才说了,中俄双方的军事合作面还是很广的,但是总有一些人说,俄罗斯最近在乌克兰被西方制裁,日子可能不太好过,无论是各个层面,贸易,还有外交的空间,可能用这些方式,于是就是说,跟中国人的谈判,谈的很容易一点,口子放的开一点,怎么看中午的军事合作?
  宋晓军:咱们不说俄罗斯主观上怎么想,但是客观上,如果中国马上装备了S400导弹,对美国的重返亚太,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因为重返亚太,核心的问题还是台湾的问题,它拉着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最终还是美国按照与台湾关系法来保护台湾,而且美国2015年要出的四年防务评估报道,昨天它的参议院还在说,要把台湾的问题搁进来,而且台湾驻美的代表也在强调,大陆对我们的威胁很大,就在这一两天还说过这个话。如果S400部署在东海的前沿,那肯定是把台湾和覆盖了,甚至覆盖台湾东部以外的一些空域,美国要配置重返亚太当中的一些武器,比如说在关岛、冲绳布各种战斗机,数量就不一样了,一起来,就打下来了,所以整个的规划就有可能打乱,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为什么这么做?或者说俄罗斯专家为什么要通过媒体把这个事说出来,如果有阴谋论说,也是做给美国人看的,别以为在乌克兰这弄我,我有的是牌可以打,我让你难受的地方,很多。因为俄罗斯不可能在一比一的把人家给压倒,现在再高军备竞赛不可能了,像苏联那样。但是我让你很不舒服,我有的是办法。
  主持人:普京在今天,又是墨镜,一袭黑衣很酷的又出现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这其实也是一个标志。杜老师怎么看中俄全方位的合作。不管阴谋论也好,怎么样也好,中俄的合作还是有基石的,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怎么讲对两国都有利的?
  专家观点:中俄军事合作将走向联合研制
  杜文龙:目前两国关系非常好,我想顺应所谓的潮流,两国的军事合作,应该向联合研制这个方向去调整。现在有的是技术交易,有的是纯粹的军火交易,你买我卖,今后可能会为了共同的利益,把双方的优势结合到一起,比如说俄罗斯有技术,中国有资金,有的地方中国的技术也不错,俄罗斯的资源也非常好,今后围绕着精英潜艇,像目前的拉达系列等,今后过几年肯定过时,那么现在新的技术,怎么去研究,怎么去探索,双方在这些方面的合作,有可能会成为常态,这比单纯的买卖关系更加符合双方这种国家关系。今后像新一代的空中目标、海上目标,甚至是无人机,像这些项目都可以把我们的优势跟俄罗斯的优势结合到一起,这样实现强强联合,能够达成双赢的目的。
  主持人: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愿景了,当然还取决于双方在政治层面,顶层的设计是否非常顺畅、非常良好才能够促进整个双方军事的合作。这个话题我们就谈到这,《环球视线》稍后继续。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hao123网址之家--出错信息提示
& 出错信息
此 页 已 不 存 在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毒刺防空导弹 追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