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自卫反击战在现在不再宣传在对越反击战中的时代英雄

674被浏览375,037分享邀请回答838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53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通过这场“自卫还击战”,这些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以自己殷红的鲜血为墨,改写了国际政治版图。改革初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纪元。。。
上图为1979年3月中方军队攻下老山界的瞬间,此刻旗手实际上已经中弹牺牲。前言:在纪念中国改革35周年的辉煌时刻,不能忘记曾经有22万中国热血青年,为了国家利益,从广西、云南突进越南境内,付出了不亚于朝鲜战场的惨烈牺牲,攻克越南重镇谅山、老街。通过这场“自卫还击战”,这些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以自己殷红的鲜血为墨,改写了国际政治版图。改革初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纪元。。。1979年二三月间的中越战争,完全可以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我们不能忘记,多少美好的身躯,多少纯净的青春,消逝在近35年财富涌流、物质繁华的前夜。。。。改革30年,也是个人和家庭改变命运的大时代,演绎了多少商场暴发、仕途跃迁、学业精进的传奇;可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风华正茂,却仆倒在人生的起跑线……历史的伤痛不能遗忘,纯净的灵魂不能遗忘。在今天对越自卫还击战35周年纪念之际。。让我们向我伟大的,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且。。。深切的怀念。。。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日,新华社发布声明:“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顿时,中国人民把揪心的目光投向南疆,多少军属家庭更是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为自己的儿子和兄弟夜半惊魂、虔诚祈祷。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新华社前线讯,关于战事只有短短一句话:“战斗在我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和云南河口、金平地区展开。”对参战人数、主攻方向、战役进展、伤亡情况,均只字未提。“文革”后国内新闻观念比解放战争时期更加保守,战争新闻以防止泄密为最高准则。从当时的人民日报上,无从知晓这些青涩男儿如何一个个剃了光头,照了相,给亲人留下遗言,在军旗下宣誓,喝了首长敬的壮行酒,然后无限留恋地回望北方祖国的方向,心里喊着“再见吧妈妈”,便顶着越军疯狂的炮火,踏上了布满地雷、竹尖陷阱和异族仇恨的征程。据后来披露的史实,实际战况是:广州军区、军区、成都军区的9个军、22.5万人,早在1978年12月底就已屯兵广西、云南的中越边境。2月17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149师除外)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上将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 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杨得志上将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广西和云南对面,是越南的6个省11个县。中国军人面对的是历经几十年抗法、抗美战争,真正“武装到牙齿”的越南人,军队骁勇善战,老百姓也是全民皆兵,号称“第三大军事强国”。指挥过奠边府战役、大败法军的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有一句名言:“全世界每一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一百,一千,一万,成千上万的人的死亡,为了革命与国家的统一,即使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也算不得什么。”越南军民如此好勇斗狠,而中国刚刚经历了“文革”内乱,军队缺乏作战训练,参谋人员老化,作战装备捉襟见肘,连钢盔都无法做到人手一顶!越军士兵普遍装备苏制AK冲锋枪,而我军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军工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手榴弹扔过去不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甚至炮弹在炮膛里爆炸,这类情节在越战小说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曾经引起过观众极大的愤怒和无奈。因为废除了军衔制,一旦本作战单元首长牺牲,立刻群龙无首。后勤保障跟不上,战场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高。中越双方都不想让战争升级,没有动用空军,因此陆军的厮杀更加血腥。“自卫还击战”的战场上,年轻的中国军人无所凭借,只能靠人海战术,拼勇敢,拼牺牲。1979年西方媒体广泛议论的一个现象,直到人民日报1984年发表昆明军区作家彭荆风的通讯《猛士守南疆》,才第一次承认:在中越战争中,使用了人肉“排雷手”。当部队闯进雷区、进攻受阻时,彝族班长安忠文从容地吩咐战士说:“前边是雷场,不要靠近我!”然后纵身滚向那片雷区,压发雷、绊发雷一颗接一颗爆炸了。他右手被炸断了,仍然咬住牙往前滚;两眼炸瞎了,他还在用血肉模糊的身子向前滚……彭荆风说:像这样明知是死,为了胜利而又不畏死的勇士,在这次反击战中随处可见。西方记者猜测说,这些以身蹚雷的中国军人,可能是被迫服从上级命令。彭荆风在战场上发现,西方人道主义小白脸们,完全低估了东方的人格境界!在者阴山下的救护所,彭荆风遇见了刚抬下来的战士刘易富,他只身排除了二十多枚地雷,身中36块弹片!“医护人员为他换下那身满是泥浆和血污的衣裤时,发现他口袋里已身无分文,只有一张寄回家的16元汇款收据。人们明白了,这又是一位准备以身殉国的勇士!”据互联网上昆明军区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总结材料,从2月17日开战至3月16日撤军完毕,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 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实际伤亡人数可能还要大得多!1979年一战后,又延续了十年的边境拉锯战,牺牲了无数中华好儿男。长达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中方一侧,至少有14个县市建有专门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陵园。由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的金平、蒙自、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西畴、富宁,广西的那坡、靖西、龙州、凭祥、宁明、防城。建设最早(1979年2月)、也最着名的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着十年中越战争中的937名烈士,邓小平亲自题词。博主那代大学生都记得19岁的傣族小战士岩龙,记得那个吹得一口优美竹笛但汉语说得不好的英俊小伙子。人民日报日发表过新华社记者李耐因和张立合作采写的长篇通讯《他为祖国献青春》。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只身潜入敌人侧后,歼敌20名,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在攻打朗多时中弹牺牲。在 1979年,岩龙的名字,响亮程度相当于后来的赖宁、今天的周杰伦。博主记得,新华社原稿中提到,岩龙在家乡已经交了女朋友,李耐因捧读烈士遗物,感慨那叠遗留的书信中不知道有没有那个美丽姑娘的来信。在社会风气保守的七十年代末,人民日报编辑部可能担心有宣扬“早恋”之嫌,删掉了这个情节。无论如何,一条19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通讯写道:“刚刚拐过一个山嘴,一丛树林中射出一梭罪恶的子弹,其中两颗穿过岩龙的胸膛。在他后面的班长看见他倒下来,又慢慢地抬起头,向着北方——祖国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不动了。”19 岁,对于亲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年轻人来说,是什么概念呢?张朝阳19岁时在清华大学念物理,丁磊19岁时在电子科技大学念通讯技术,毕业后经过一番努力,分别创办搜狐、网易,成为中国新兴的IT界领军人物。马云19岁那年第二次走进高考的考场,数学只得了19分,只好开始打工,蹬三轮车送杂志;但在市场机会极其丰裕的改革年代,马云最终还是上了大学,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并购雅虎中国,大器晚成。岩龙这样的英雄,囿于家庭出身,即使死里逃生,即使数学成绩高于马云,恐怕也很难像丁磊那样得风气之先而成为北京电信前100个用户之一,难以在IT界弄潮;但岩龙或者别的什么英雄,如果天假以年,像国美电器老板黄光裕那样初中没毕业,走南闯北做点小买卖,抓住机会发展壮大,最终闯进胡润财富榜也未可知。就算不能成名成家,也可以尽情消受改革开放年代的消费时尚和社会自由度。要知道,1979年的中国,连穿一件花格子衬衫也像今天的裸奔一样惊世骇俗,越战一代青年基本未婚,绝大多数没有恋爱经历,还没来得及品尝人生的甘美就匆匆而去。1979年,正是“我劝天公重抖索,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时代开端。中越开战前,高考恢复了两届,有1160万人走进考场,才俊起蒿莱;默许“知识青年” 回城的“国务院六条”刚刚颁布,上千万被耽误的男女哭着喊着回到城市,在勉强争取到的一份卑微岗位上卧薪尝胆,一边工作一边上夜校自学,若干年后将成为城市的栋梁;大批被整肃的干部子女随着父母冤案的平反,重新获得一份丰裕的发展资源,未来的日子可望纵横天下。在整整一代年轻的和不甘年华老去的人们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一显身手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士兵听从政府和国家的召唤,昂首冲向了南疆边陲,明知此行很可能有去无回。他们大都来自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在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来自沂蒙山区的烈士梁三喜临终前没来得及说完的一句话,不是像传统革命电影所描写的那样申请入党,而是提示战友注意自己左胸口袋里一张血染的纸条,上面写着:我的欠帐单借:本连司务长120元借:团部刘参谋70元借:团后勤王处长40元借:营孙副政教50元……在这张欠帐单上,密密麻麻写着17个人的名字,欠帐总额是620元。这个催人泪下的细节,绝不是李存葆闭门造车,当时的烈士普遍家境贫寒。人民日报发表的岩龙通讯中特意写出,岩龙的遗物里洗得干干净净的军衣破损处不少,都是小伙子自己缝补的,针脚是那么细密;裂缝的旧胶鞋补着补钉,看得出已经修理过不止一次了。活着的英雄,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留在部队很难被推荐考上军校,军队在战后停止了从优秀士兵中大规模选拔军官的做法,因此对越作战的英雄今天在部队的官阶普遍不算很高;回到地方,虽然不少人被照顾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作,但在步入中年后遭遇国企改革,缺少创业技能,凄然下岗。因伤残疾的,可能陷入绝对贫困,留下一个个不忍卒读的故事。。。。。。。人民日报日发表周良沛散文《生命立体的造型——读》,以党报文字罕见的坦率、以悼念文章罕见的诚实,动情又含蓄地叩问1979、叩问历史:“不论他们生前有多么大的抱负,身后有多少遗憾,他们都从容地义无反顾地走了。身后的光荣,他们丝毫也不可能知道;生前战事的胜败,都得承担责任;不知死的光荣,却知生的伸屈。”“永远沉默在这里,多数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啊,他们过早地去了,留下在人们心头的,是惋惜、悲恸,留在史册上的,是写满天地的惊叹号。他们,有的在敌营杀进打出,如同神兵;有的多处负伤,腿折手断也不下火线,肠子打出来了,捂住肚子还甩手榴弹;有的与敌人拚刺格斗,滚下山涧,与敌同尽,在湿热的边境,找到的遗体已腐烂得抓拿不起来,只有我们知道他的那颗头颅,那颗心……。“他们,并没有全葬在这里,但这是他们共同的碑;安息于此的,并不是每位都授予了英雄称号,但他们每一位都是这英雄集体中响当当的英雄。他们恋生,有的甚至有过死的恐惧,可是在需要献出生命时,在分秒之间,在一步之差时,没有犹豫,没有豪言,可能有遗憾,却不会有悔恨,知任重而心事重重,尽本分而坦荡无羁。神圣、纯净得如同一位初生的婴儿那样地去了。不同的姓氏,不同的民族,来自不同的地方,都成了麻栗坡人,是麻栗坡永久的居民。”改革30年来,几乎所有社会群体都从改革开放中受益,不同的只是受益的多寡;但我们不能忘了,有一个群体属于绝对受损!他们就是中越战争的烈士和大部分英雄,特别是伤残退役的英雄,以及他们的亲属特别是遗属!在执政党宣示“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首先应该想起他们!当每年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时候,别忘了离我们这代人最近的一场战争!是这场“自卫还击战”,为近30年“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的华厦埋下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如果说当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曾被称为“最可爱的人”,那么毋庸置疑,这些1979的战士们就是我们这一代“最可爱的人”!流血牺牲在跳舞赚钱年代。。。。置身“风萧萧易水寒”的燕赵不毛之地,荆轲、聂政身无长物,单刀赴会,生不足惜,死不足惧,自是一番壮怀激烈。但假如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钱塘江畔,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的一派升平中,抛弃了人生的良辰美景,葬送了青春的姹紫嫣红,远赴绝地从容就义,需要怎样的坚忍?1979年初的中国,处在从毛泽东的革命时代到邓小平的消费社会转折点上。多年政治运动的风声鹤唳渐渐远去,计划经济板结了的社会“大地微微暖气吹”,前方烟柳画桥在望,私欲情欲都在蠢蠢欲动。年轻人用自家或朋友的单卡收音机,偷偷地欣赏邓丽君“何日君再来”的“靡靡之音”;在日本宽银幕电影《追捕》中,痴痴地看着冷面硬汉杜丘和长发美女真由美相拥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被浑厚男低音主题曲“啦呀啦”唱得心旌荡漾。杜丘的风衣、鸭舌帽,后来又加上美国肥皂剧《底来的人》里的蛤蟆镜,以及喇叭裤、大鬓角,成为男孩子的扮酷行头。在中国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一种新的人生观发芽生长,它回归常识,正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家薄伽丘《十日谈》中译本前言——《幸福在人间》。幸福不在某个虚无缥缈或者鼓动人民自相残杀的未来天国,幸福就在人间,就在于人民吃得好穿得好;后来还有人补充一句,幸福就在床笫之间。1980年上映的电影《庐山恋》,女主角张瑜竟然换了43套时装,可以想见那个年代追求时尚和渴望物质享受到了夸张的程度。然而,直到80年代中后期,还有另一些中国年轻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以一个班、半个班甚至单兵为单位,长年驻守在一种叫做“猫耳洞”的狭小工事里,在生存极限下跟越南人展开边境拉锯战。猫耳洞,一种类似猫耳朵的石灰岩溶洞,石质坚硬,炮火奈何它不得,因而成为中越两军边境对峙中前沿士兵的藏身洞。据人民日报记者罗自苏对单兵猫耳洞的描述,“猫耳洞”通常高不过一米,宽不盈两尺,人不能站立其间,不能躺下休息,只能抱枪蹲坐,经常一蹲就是3个月!亚热带的雨季,天气闷热得使人透不过气来。山林中蚊蚋成群,一咬一个包,皮破后流出脓水。洞内人的汗酸味,食物的馊味,粪便的骚味,老鼠的腥味,的刺鼻味,火药味,还有各种说不清的霉烂味,令人窒息。洞里阴暗潮湿,有的战士身体关节痛得没办法,只能用拳头砸,一直砸得关节发热为止。据香港《文汇报》报道,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战士罗奇中,退伍后1986年成为云南河口县民政局职工,担任“水头烈士陵园”管理员。这座陵园有358座坟茔,安葬的都是1979年“自卫还击战”中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二十多年来,7000多个日夜,罗奇中穿着一身旧军装,吹起清晨的起床号。携老妻在陵园大门前一间小屋里安家的老罗,自费买来扩音设备,在陵园里安装了喇叭。大白天,老罗用喇叭喊叫军队操练的番号和口号,还不时会播放枪炮声和喊杀声的录音。晚上,喇叭又会准时响起熄灯号,伴随着老罗的报告声:“熄灯就寝。今晚哨兵——罗奇中!”面对358位花样年华的战友,逢年过节,老罗都要给他们进香烧纸,点上一支香烟,絮絮叨叨地安慰他们几句。罗奇中对记者解释说:“他们都是生龙活虎的年轻战士,我不能让他们太寂寞。”历史的伤痛不能遗忘,纯净的灵魂不能遗忘。对越自卫还击战35周年祭。。。深切的怀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们~~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英雄们。。。。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他没过错!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卷入歌厅杀人案始末
  1987年春节,神州大地一片喜庆。
  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进行到高潮时,歌唱家李双江和一位年轻女子(徐良前妻陈燕),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徐良,缓缓地走上了舞台。
  这一天,是徐良26岁的生日。
  英雄的歌声和徐良的名字传遍了共和国的每一个角落。《血染的风采》成为徐良的代名词。
  &妈呀,突然间我上街上谁都知道我叫什么!&徐良说。
  那一年,徐良做过无数次英雄事迹报告会,参加过数不胜数的演出,每次都会唱起《血染的风采》。那一年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徐良一共唱过多少次这歌。
  &可以说那个时候我的特权就是我这身军装和英雄的光环。人们用一种很朴实很善良的感情,给了我很多帮助。&
  有一件事给徐良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徐良打车去火车站,出租车司机认出了他,听说他有急事,便&冒着砸自己饭碗的危险&,超速、闯红灯、逆行。终于在一个路口,被交警拦下。交警拿着罚款单气势汹汹地走向出租车。出租车司机赶忙下车,把交警拉在一旁,对他说车上坐着徐良,要赶火车。交警探头往车里看了看,拿着罚款单,调过个儿来:徐良同志,请你给我签个字。
  2006年,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在访谈现场问徐良当明星的感受。徐良说:&晕,飘,有点像现在很多人高兴得找不着北的时候。&
  如今的徐良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当时的自己&&&我认为我那时候是个小丑。&
  然而,就是这个&小丑&,在当年被国内几百家媒体争相报道。新华社将其称为&人民英雄&;《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战地百灵血溅老山&;关于他的两本书&&《血染的风采:徐良的抉择》和《血染的风采:一等功臣徐良的人生启示录》同时出版;由他作为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血染的风采》开播,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十佳电视演员&的称号。
  与他一同参与演出的众多大腕明星竞相请他签名,那个时候,他的出场费比当红歌星毛阿敏要高很多。
  一次,徐良到长沙参加三场体育馆里的演出。在他没到之前,演出票房很不景气,第一场的票只卖了三分之一,其余两场更是一分钱都没卖出去。当主办方得知徐良确实到了长沙后,把写有&徐良&的牌子一挂,三场票被一抢而空。
  &实际上人们在倾诉着对英雄的一种感情。英雄唱得怎么样都无所谓。我估计那时候就是我不会唱歌大家也会鼓掌。&徐良说。
  在频繁的走穴演出中,徐良也产生了怀疑,&看英雄还需要花钱吗&?
  于是,他开始排斥。 1990年,徐良下定决心再也不演出了。
  &这官司我必须打,宁可你扒我的军装我也要打。我要穿这身军装把这个官司打赢。因为我心里知道我是无辜的。&
  日,上海某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索价三千元带来的震荡》。文章中说,一家新闻单位邀请一位以动人的歌声博得群众尊敬、爱戴的英模参加上海金秋文艺晚会,没想到这位英模人物一张口就要出场费3000元,少一分也不行。众多国内媒体甚至一些港台媒体相继就此事进行了报道与讨论, &英雄索取高价出场费&&&这一引人注目的话题当时被炒得火热。
  文中的这位&英雄&,就是徐良。
  1988年1月,徐良以&文章严重失实,名誉受到损害,造成极大压力和痛苦&为由,向法院提出申诉。
  &当时我们军区和我们军联合调查组都派出很高级的干部,到上海进行了调查。当他们调查到确实没有此事的时候,就给上级写了汇报,之后谁都不说话了。我一直在等着组织上能替我说些什么,结果他们什么也没说。这时我才决定打官司。&
  但是,徐良寻求法律帮助的行为遭到了部队领导的一致反对。
  &当时部队阻拦的目的是什么呢?就说解放以后,基本上没有解放军和地方打官司,何况你还是这么个特殊人物,影响不好。&
  徐良在这一事件过去16年之后,在接受访谈时向人们作出了解释:当时我参加了三场体育馆的演出,一共1200多元钱,每场四五百元钱。后来我拿出了当时的支票。
  虽然官司赢了,但&在我这场官司打完后,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播了。在我徐良身上,这种没名堂的事又不是这一件了&。
  官司打赢了,有人知道。但是徐良要3000元的事,更多人知道。
  昔日英雄汉,今日阶下囚。&流氓&、&罪犯&&&这是徐良留给许多人最后的印象。
  1997年,距离徐良的英雄时代已过去了十个年头。早已被人逐渐淡忘的他,却因为一件&极不光彩&的事,再次成为公众注目的对象。
  那年7月,一个电视台的编辑鼓动徐良借&八一&的机会重新打造一首歌,拍成MTV。白天拍完外景后,那位编辑请他和另外几位朋友到某歌舞厅消费。在徐良外出打电话时,&朋友在里面因为小姐问题和人发生了冲突&。行动不便的徐良打电话叫来几个人带他走,却不料双方打斗起来,致使对方1人死亡。
  虽然徐良没有任何过错,甚至&连骂一句都没有&,但作为现役军人的他,还是受到了部队的惩罚。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犯了什么罪。当时我就觉得自己挺无辜的。举个例子,我有事打电话让司机来接我,结果司机在过来的路上把人撞死了,我是不是应该负责任?&
  徐良被押回陕西的部队,关了一年禁闭。
  在失去自由前,徐良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我回部队了,出事了。&
  当时全国约有一百多家报纸报道了此事,但&我很坦率地说,当时那些报纸,没有一家是实事求是的。我为什么没说话?很简单,这事出来第二天我就没有自由了&。
  在禁闭期间,徐良和妻子陈燕协议离婚。
更多关于 徐良 的新闻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士兵烈士人民英雄
中印边界西、中、东三段争端如下:
& 中印边界东段争端如下:
& 中印边界中段争端如下:
中印边界西段争端如下:
中俄边界现状:
中国西北边界划界:
中越边境战争:
中日边界争端:
中朝及中韩边界争端:
中国南海划界争端:&
中国历代版图:
作家笔下的战地是充满浪漫的,但实际上却丝毫没有任何的浪漫可言,有的只是断臂残肢,血淋淋的尸体
前排右一是周秋波烈士生前做突击队员时与战友们的留影
越战中国特种兵枪决前誓死不下跪的照片。这名即将被越军枪决的陕西籍特种兵,在被捕前还刺死了一个越南哨兵,终因被炮弹震昏,力竭被俘.临刑前,他深情的眺望着祖国的方向……
妈妈,我很想你,但我不后悔我的选择
妈妈,伤口很疼,但我不弯曲我的双腿!
妈妈,我很害怕,但我知道男人是什么!
妈妈,请别伤心,儿子走了,但我心中有你!
踏着烈士的鲜血,奋勇杀敌!!!
向英雄敬礼!
看到这张照片,我看见他右脚上是绑着绷带的.看到他强忍着伤痛的痛苦表情,我的眼睛忍不住湿润了.他还很年轻啊,他的家里还有疼爱他的父母,可能还有他深爱的女孩.可是在我们祖国母亲遭到强盗侵略的时候,他拿起钢枪向敌国进攻.在就义的一刹那,他一定是想起远方爱他和他爱的人.可是祖国的尊严,军人的荣誉不允许他屈服.
他去了,可他激励着人民解放军的后来者们!
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脊梁!
向英雄致敬!你的血不会白流!!
踏着烈士的鲜血,奋勇杀敌!!!
他是陕西人,是被炮弹震昏才被俘虏的,他在行刑前誓死不下跪!!! &
  中越战争时期,越南特种部队袭击过一个我军的野战医院,以非常残酷的手段杀害了所有的伤员和医生,从此,中越特种部队之间的对抗就开始了。出于对决死的心理,我军特种部队官兵每人都有一个光荣弹,就是自杀用的。这个时期很少有越共俘虏中国特种兵,由于中国部队官兵出手太重,每次出手均是一招令敌人毙命,而且军事素质高的战士,往往徒手便可轻易干掉两三个对手,当时前线的越军谈中国特种兵而色变,恨透也怕透了我特种兵,所以一旦成了俘虏基本上只剩下就义。到最后越南人扛不住,竟然向我方建议停止特种部队之间的对抗。&
我13军某111团九连五班的战友留影,右一是我班战斗英雄吴勇烈士,战斗中腹部肠子打出来仍坚持战斗直到牺牲
我们在这场战斗中活下的战士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默默无语准备着,为战友复仇“死者长已矣”,存者仍战斗
我们牺牲的战友右则胸身中两发越军的高机子弹!牺牲在阵地上!生命在这里显得如此脆弱
&&突击队员宋建平烈士
日,登车上阵参加战斗的突击队员宋建平(圆圈中,即为上图的烈士)含笑向战友告别
突击队员李涛烈士
在收复310阵地的战斗中,突击队员李涛不幸中弹身亡。战友们冒着越军炮火,将他的遗体抢下阵地。 
冒着生命危险,四个突击队员,不顾一切地拖回李涛的遗体。敌人发现这一支搬运遗体的队伍,调集了强大火力进行覆盖,空爆和地爆弹在这支队伍周围狂飞,我军炮火立即迅猛还击。
柳军倒退着步子,用24毫米广角镜头连续拍下这一悲壮场面。 
马占福烈士
一名战士牺牲前已头部负伤,仍坚持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曾经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战友转眼间就离去
康世彬烈士
日下午,一炮连的战士在文山县西山脚下,为1月5日收复310高地牺牲的12班班长康世彬送行。康世彬所在班的九名战士跪到在班长的遗像前,行叩重礼。
“1.5战斗”一开始,康世彬所操作的直瞄火炮就以极精确极凶猛的火力摧毁越军前沿众多火力工事,敌人在付出惨重代价后,集中一线、二线多处直瞄火炮,曲射炮对准这门威胁极大的火炮,数十发炮弹落在康世彬炮位周围,康世彬毫无惧色,拼命还击。十多分钟后,一发炮弹命中了他的炮位…… 
战士齐常富
日下午,柳军在南温河第一野战医疗所目睹战士齐常富被越军地雷炸伤双腿和右臂的惨状,那撕心裂肺的惨叫震撼了他的心。齐常富被抬上手术台时,大睁双眼在半昏迷状态中无限痛苦地向医护人员说:“……我能坚持住。”柳军要求拍摄裸体伤员手术过程,遭到医护人员拒绝,他在要求被拒绝后仍然固执地按下了快门。 
一等功臣骆牧渊
在对越作战中,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的20岁战士杨再林,创造了一人排雷304个的记录,为了排除“吃人”如麻的地雷,改善一线阵地生存条件,减少伤亡,多少工兵战友明知要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依然决然的走上了雷区。每排除一枚地雷,无疑就等於和死神亲吻。一等功臣,只有17岁的新战士骆牧渊在手工排除616枚地雷後,在排除第617枚地雷时,罪恶的地雷突然爆炸,他全身50多处被炸伤,永远的失去了光明。图为一等功臣骆牧渊负伤。
“9·23”出击前,138师侦察连出击分队全体出发前的集体照,也是张锋的最后一张遗照,其中第一排有四位战友在此役中永远倒在了那片红土地上,发出来以祭奠战友
“9·23”战斗出击前夕,突击队进行战前宣誓。前排右一为张峰烈士
张峰烈士:师直侦察连班长,“9·23”战斗中,带领全班炸毁屯兵洞6个,毙敌21人,只身毙敌3人。战斗即将结束时头部中弹负重伤,当场昏迷,后在昆明死于感染。追记一等功
我们是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七年代末,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中越自卫战,年轻的年华交给了祖国,失去了读书深造的时光,甚至找对象都比同时代的人晚上几年(士兵不可以谈情说爱),这些应该是没什么,可是,十年前,我们这些在企业工作的退伍老兵,稀里糊涂的就成了社会的流浪汉,请问,作为祖国、作为母亲,你对得起你的孩子吗?----想不通,心不服。。。。有同意看法的请举手。
& &老山战友彭雷您好吗?我们都是199师战友我们待遇太低了,请您给反应反应!部分战友工作都没安排生活十分困难,都得了战争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
&我也是参战一员,现在待遇最低,怎么也想不通.当初是不是太傻了
我有亲戚是越战老兵,战后回家种了几十年地,如今国家每月给二百元,可人已已瘫痪在床,但由于家中穷困得不到救治。
待遇实在太低了!朝鲜战争的待遇比我们高,难道我们那时候不是为国家出力吗,很多战友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和落下了终生残疾!
南京军区83453舟桥部队,自卫反击战最危险的架桥都在我们身上,但是现在我们战友当中很多都没有基本的劳动力没有生活保障!
南京军区83453舟桥部队,自卫反击战最危险的架桥都在我们身上,但是现在我们战友当中很多都没有基本的劳动力没有生活保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自卫反击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