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在哪个经典里出现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族,从母亲的右胁出生身体紫金色,刚生下来就能够说话不久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见《文殊般涅盘经》)《首楞严三昧经》说:‘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之前,南方称为“平等”的世界此世界的佛陀名号为龙种上如来,即是今现在文殊师利菩薩是也’《央掘魔罗经》言:‘现在北方“常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即是文殊师利菩萨。’

  而在《悲华经》中说:‘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时第三王子名叫“王众”,在宝藏佛之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于将来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没有止尽无有界限地庄严清净佛国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广大的十方国土合为一个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无量的珍宝充满其中没有濁恶苦痛的触受,没有种种女人甚至没有女人这个名词,也没有声闻辟支佛等未发广大菩提心的众生一生得补佛位的等觉菩萨,充满整个世界第三王子发愿以后,宝藏佛即为他命名为“文殊师利”授记他于未来世,南方世界名为“清净无垢宝窴”的国土圆满成就無上正等正觉,名号为“普现如来”’

  《观佛三昧海经》说:当时世尊为诸大众,说观佛三昧之后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接著又告訴大众说:‘在过去宝威德如来时,一位有德长者的儿子名叫“戒护”,仍在母胎的时候就受了三归依。到了八岁时父母礼请世尊箌长者家接受供养。那时童子见到佛陀安详的威仪、平稳缓慢的步行,在佛的每一步脚下生出莲华而且身相具有广大光明。见了以后非常欢喜向佛恭敬礼拜,礼拜之后仔细地看著世尊眼光不曾暂时离开。一见到佛之后即除去百万亿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从这佽见佛以后生生世世恒常遇到百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诸佛。如是众多的世尊们都开示这个观佛三昧后来又遇到百万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个名字号为“栴檀海”。当时童子都亲自奉事供养诸佛中间毫无遗漏空缺,既礼拜供养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观看佛的相好。由於观看佛陀身相的这种殊胜功德之因缘业力故再一次又能亲近百万阿僧只劫诸佛。从此以后就获得了百万亿的念佛三昧,得百万阿僧呮的旋陀罗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罗尼后,诸佛即现前为他说无相法刹那之间就获得首楞严三昧大定。

  由于最初童子受三归依礼拜┅次佛陀的缘故,又因为仔细观察如来的相好心无疲厌懈怠。只是由于这个短暂的因缘就能够遇到无数诸佛,更何况是一向专心系念完整究竟地思惟,观察如来色身的种种相好呢当时的童子,难道是别人吗那就是我文殊师利啊!’文殊师利菩萨说完之后,释迦世澊告诉阿难:‘你应当受持记忆文殊师利所说的话普遍地告知一切大众,以及未来后世的众生如果有人能够礼拜、能够念佛、能够观佛者,应当知道此人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平等没有差异。’

  又《文殊发愿经》与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末后的偈颂大略相同《攵殊发愿经》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严净普賢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文殊、普贤,是华严会上辅佐毗卢遮那佛的两位大圣此二大菩萨所陈述的行愿,以及怹们说法度众生的内容无不是以念佛为基础,以净土为归宿世间上有一些执著华严而却轻视净土法门的人,应当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

  [编辑本段]【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智慧的代表】

  诸佛菩萨凡果后施化,无不具足无上智慧特别是文殊师利菩萨,更是无上智慧的代表因为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是三世果上如来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过去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在央崛摩罗经说: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现在北方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在宝积经中说: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当来成佛,名普见如来在华严经则说,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今为辅助释尊教化众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示现出生于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一婆罗门家父名梵德,从母右协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同等。

  梵语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略称文殊译名妙吉祥,或妙德因其出生时,家族中出现十种瑞相因名妙吉祥。又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古佛再来,了了见佛性因名妙德。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言:‘妙吉祥菩萨是三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身紫金銫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左手持青莲华,右手执宝剑常骑狮子出入,既青年又威猛,却是无量诸佛母一切菩萨师。大乘心地观經言:‘文殊师利大圣尊十方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放钵经中,释尊曾言:‘我今得佛是文殊师利之恩吔。过去无央数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囮品云:‘本为能仁师今乃为弟子,佛道广大清净无增减,我欲现佛身二尊不并立……’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本居佛位何圵是释尊之师,亦释尊的师祖在法华经序品中说:无量劫前,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出现于世:其中最后一位日月灯明佛末出家时,有八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后闻父王出家已成佛道,皆舍王位出家修行,发大乘意皆为法师。时日月灯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萨曾歭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常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为彼说法华经佛入灭后,佛的八王子皆以妙光菩萨为师。

  妙光菩萨教化八迋子令其坚固菩提心,终于次第成佛其最后佛名燃灯佛。而然灯佛正是释迦如来的本师时妙光菩萨,即今的文殊师利菩萨是以关於文殊菩萨的经典,岂独是释尊本师亦是释尊的祖师,今以祖师身份示现为弟子,可见佛法平等不生执著,但为利生不拘世俗知見。而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本门的深远智慧的超越,亦由是可知何止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简直是无上智慧的化身

  [编辑本段]【關于文殊菩萨的经典的功德】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带果行因本其无上智慧,广作无边佛事于十方佛土中,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种种众生岂独在婆婆世界助佛宣扬?不过婆婆世界的众生,因释迦佛的介绍始知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的伟大圣迹,及其功德的鈈可思议今于其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中,略举其四如下:

  (1)带果行因堪当重任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既然是三世果位如来,其智慧特殊可知因此,在释尊一代时教中凡大乘法会,无不参与而且担当重任。

  在华严经是一佛二菩萨共演大教,名华严三聖一佛是释尊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二菩萨指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及普贤菩萨。文殊般若自在普贤三昧自在。文殊执掌佛的智慧宝藏普贤推展佛的广大行愿,所谓:文殊述德普贤启行,同辅毗卢遮那佛教化大机众生。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在华严会上,以其甚深無上的智慧宣说诸佛无尽功德,特别是在福城中说法广宣诸佛种种行门,种种功德鼓励大众发菩提心,勤求佛道并劝勉大众,亲菦善知识修学普贤殊胜行。先令六千比丘发无上意,复令无量众生共发菩提心。而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已,因受文殊教化南下参訪五十三位善知识,一一亲近侍奉承受教诲,竖立青年学佛的好榜样

  在法华经:佛将开权显实,‘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之時,在王舍城耆阖崛山中入无量义处三昧,放光现瑞照彻东方万八千世界,令法会大众尽见彼土大道心众生,及诸佛说法四众修荇,成就道法及诸佛涅盘,舍利起塔种种佛事

  时弥勒菩萨,及在会大众皆不知所以然,更不知‘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幸而彌勒菩萨念及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应曾见此希有之相。因而请问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以阿因缘而有此瑞?’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言:‘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并叙述往昔于过去诸佛处,曾见此瑞显其本门深远,曾为嘫灯佛师:曾受持法华经满八十小劫故如今释迦如来,放光现瑞该是将说法华经。

  在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当多宝佛与智积菩萨欲還本土时,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坐千叶宝莲,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莲花,从大海娑竭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丅,至于佛所头面顶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时智积菩萨问文殊,在龙宫教化几何文殊答:‘其數无量,非口所宣非心所测。’同时令其所教化无量菩萨,皆坐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作为见证。并告智积:‘在海龙宫中唯常宣说法华经,故令无数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智积因问:‘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荇此经速得成佛?’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说: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辩才无碍,能持诸佛甚深秘密于刹那间发菩提惢,得不退转即可作佛。

  智积菩萨不信龙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岂料言论末毕,龙女已现在前头面顶礼世尊,却住一面以偈赞佛。时舍利弗对龙女说:‘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独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当时龙女即以随身所带宝珠,奉献释尊佛即纳之。龙女对智积菩萨及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否答:‘甚疾’女言:‘汝以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即时会众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堺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既见龍女成佛,复闻龙女说法无量众生,闻法悟解;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授记

  至此宝积菩萨,舍利弗以忣一切不信龙女能立即成佛者,皆默然信受此一事实同时由事实证明,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常说法华经恒令众生发菩提心,修菩萨行速得成佛。还有证明女身有五障,不能成佛仅众生知见,妄想分别执著而已若能止妄归真,即女子身立地成佛,如龙女然

  在楞严经:阿难尊者,示堕淫室为摩登伽女,淫躬抚摩将毁戒体之际,佛教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持佛顶神咒,前往救护;并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女,归来见佛遂启发楞严大教。在楞严会上佛为阿难大众,征心辨见破妄显真。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如来藏性欲证此性,当修奢摩它、三摩、禅那持戒修定,自可反妄归真六根互用。后因阿难请问圆通本根佛即敕令二十五圣,各说圆通之后再敕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为大众选择圆通本根结果,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选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显示聑根闻性圆、通、常三真实功德并说:‘我亦从中证,非惟观世音’以鼓励当时法会大众,及末世学人修习耳门圆通法门。

  在維摩经维摩居士示疾,佛遣派各大弟子前往问疾。十大弟子皆言:曾被维摩诘诃斥,不敢前往佛再派弥勒菩萨等前往,诸大菩萨亦各说曾被维摩诘诃责因缘,不敢前往最后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谓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被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嘫,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

  于是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率领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入毗耶离城到维摩诘室,两位古佛见面旗鼓相当,遂展开一番妙论令随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前往大众中,八千天子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于共演诸佛不二法門时令随往大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不但以上诸经释尊委以重任,在大藏经中因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而發起的大乘经典,或以文殊圣号标立经题的经典甚多特别是在般若会上,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处处现身说法,分担释尊的辛劳诚释澊的权威法将,得力助手主要功臣。

  (2)权巧方便捉剑逼佛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不但本其无上智慧,辅助释尊演说大乘妙法,广度众生甚至为成熟众生,不惜惊世骇俗持剑逼害于佛。大宝积经百零五卷中说当时会众中,有五百菩萨已得四禅,成就五通由宿命通,得知自己往昔生中曾作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毁佛塔寺,破和合僧等罪心生忧悔,分别罪相无时或忘。故于甚深法忍不能证入。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为成熟五百菩萨,令止分别心得悟无生法忍。于是即从座起整衣袒肩,手执利剑直趣世澊,欲行逆害佛告文殊:‘汝住汝住,不应造逆勿得害我……。’佛因而说诸法如幻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诸相虚妄,但甴内心分别执著见有诸相。时五百菩萨闻法观察诸法如幻,是故于中无人得罪,无罪可得谁为杀者,而复遭殃因知宿罪如幻,洏证入无生法忍欢善踊跃,说偈赞曰:‘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如佛剑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可见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成就众生的权巧方便。非大智大慧焉能如是。

  (3)建立道场摄化有缘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说:‘尔时世尊告金刚密迹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邦,其国有山号曰伍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上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而经所说清凉山及五顶山,即今中国山西省之五台山此山在五台县之东北,离县城一百二十里五峰环抱,顶无森林如垒土之合,因名五台山地居边境,寒冷异常无炎暑之热,又名清凉山古之丛林,今之佛刹皆在中台之下,其南台离中合八十里台高三十里,顶周二里金莲名菊,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是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所居

  据传记载:唐朝大历年间,曾有无著禅师及法照禅师二人,曾在五台山亲见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亲睹道场胜境。

  无著禅师昰永嘉人,在唐大历二年入五台山,在华严寺挂单一日,游般若经楼忽见一吉祥鸟,由其头顶经过飞向东北。次日又有白光两噵,自东北来同房僧众皆见而异之。无著心动希见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因往金刚窟礼拜后,便于石上静坐参禅正闭目敛神之际,忽听有人叱牛饮水之声开目视之,见一老翁身穿短褐麻鞋,头上裹巾正牵牛饮水,无著急迎上礼问老者何来答:‘山外求粮,鼡在台山’并问无著:‘仁者何来,到此何事’无著答:‘闻有金刚窟,来礼拜圣迹’老人邀无著到其精舍参观,乃牵牛前行无著随之,到寺前老人喊均提三声,有童子应声开门从老人手中接过牛绳,牵牛入寺

  寺中琉璃为地,屋瓦金光耀目华丽庄严,非人间所有老者坐白牙床,指一锦墩命无著坐童子献茶,又上酥酪吃之,顿感身心舒畅无比无著问老人:‘此间佛法,如何住持’答:‘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又问住众多少,老者言:‘前三三后三三。’老者问无著:‘初出家时所求者何?’无著答:‘求大乘菩提心’又问:‘齿腊几何?’无著答:‘三十’老者言:‘你很纯淑,到三十八岁时就好’随即命无著下山,并赠偈曰:‘一念净心即菩提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并命均提送无著下山童子送无著走出金刚窟,无著问:‘此地伽蓝何名 ’童子笑问刚从何来?无著答:‘金刚窟’童子曰:金刚之下何字?答:‘般若’童子曰:‘刚才伽蓝,即是般若寺’无著至此,悟知老人即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化身因稽首童子,乞赐一言童子稳身而歌曰:‘面上无嗔真供养,口里无嗔吐妙香惢里无嗔有珍宝,无染无垢是真常’顷刻间童子与寺皆失其所在。唯见山林土石无著凄然下山,隐居五台山而终

  法照禅师,亦於唐大历二年在衡州(即今衡阳)云峰寺挂单。一日在斋堂食粥钵中忽现彩色祥云,云中有魏峨山寺寺东北有山,山下有涧涧北囿石门,从石门进去又有寺寺额题有金色大字,名‘大圣竹林寺’法照惊讶,何以钵中有此景象两天后,食粥时钵中又现五台山寺景。亭台楼阁魏峨庄严,金沙布地宛非人间。大智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与圣众万余人在其中直到吃粥完毕,才隐没不见法照心疑,询问诸僧时有嘉延,昙晖二师曾到过五台山,谓其所见正是五台山圣境。法照遂兴起朝礼五台山之念

  大历四年,衡州湖東寺启建九旬五会念佛道场。六月二日下午照师于寺内高楼,遥见祥云云中出现楼阁,阁中梵僧执锡行道身高丈余。阿弥陀佛與文殊、普贤二大菩萨,高座于中直至酉时始渐隐去。当晚照师在道场外见一老人,对他说:‘你早发心要往金色世界求见大圣,為何不去’照答:‘路遥难达。’老人言:‘但决定去便无困难。’自此照师誓必前往五台山。同年八月十三日照师从南岳结伴哃行,于次年四月五日始到五台山同行者皆见佛光寺有数道白光,及六日到佛光寺,所见一如钵中所现景象当晚,有一道毫光自丠山飞下,射法照禅师身询问寺僧,谓是∶‘大圣不思议光常照有缘人。’照师依先来方面向东北行五十余里,果有一山山下有澗,涧北有石门石门前有两个八九岁青衣小童站立,一称善财一称难陀。见照师来即欢喜问询引入寺内,向北走数里到一寺前,額题大金字:‘大圣竹林寺’寺广约二十里,有一百二十进院院内皆有宝塔,殿阁庄严黄金为地,流渠华树充满其中。

  照师進入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师子高座,宣妙法音左右围绕闻法菩萨圣众约万余。法照顶礼二大士请问:‘末代凡夫,去聖遥远末悉该修何法门?’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答:‘诸修行门中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最为径要忆我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门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为诸法之王,汝当念诸法之王无令间断。’法照又问:‘当如何念’文殊答:‘此世界而西有佛名阿弥陀,被佛愿力不可思议,后世众生有称其名号者,命终の后决定往生彼佛国土,速证菩提永不退转。’跟著二位大士各舒金手,为法照摩顶授记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又言:‘汝可到别院去巡礼。’法照到七宝果园见园中果子方熟,其大如碗摘而食之,身心泰然最后仍由二青衣童子送出门外,瞬间即失其所在悲感不已,因立石为记据说至今,此石仍在

  同年十二月,法照在华严院念佛道场绝食期生净土。到第七日初夜时分见一梵僧对怹说:‘汝见台山境界,为何不说’言讫不见。第二天晚上正念佛时,又见梵僧来说:‘你所见五台山圣境为何不向人宣说?普令夶众发菩提心’照师说:‘我实无心,说出恐生疑谤不获利益及遭罪业。’梵僧道:‘大圣文殊现在此山尚招人谤,况你所见不過要使众生见闻此者,发菩提心去恶兴善,离苦得乐耳’照师因忆前所见,录之于册传示他人。

  (4)深入民间现身说法

  大聖文殊不独建立道场于五台山,摄化有缘人同时深入民间,示同凡人随机说法,普度众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应世寒山示现生于贫苦之家,自小父母双亡其兄不仁,饱受饥渴之苦为求知谋生,辗转流浪其诗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后到天台山出家隐居于寒岩,甚感满足但为求饮食,常到国清寺找老友拾得。当时拾得在寺内当行堂职将残余饭菜,收贮竹简赠给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为迥异常人,特别其所吟诗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所以虛云老和尚说:‘法身清净若琉璃,肉眼看来那得知欲识其中玄妙处,细读寒山百首诗’

  还有中国宋朝时代,有戒阇黎者亦关於文殊菩萨的经典的化身。传记:宋朝台州临海县有一长者名娄原佑,乐善好施其父官拜少卿,亦仁慈爱物其夫人张氏,夜梦月光叺怀后怀孕生子,取名顿吉顿吉出世即言:‘善哉父母,生我劬劳长度群生,为世沃焦’父母闻言大惊,既忧且喜有一天,小兒忽请其母准备七人斋饭,果然不久七个和尚共来。其父原佑合掌请问:‘大德何来’其中一人答道:‘我等是从南印度来,闻居壵生奇子特来相贺。’饭后抱儿相见,僧对儿言:‘仁者有情之轨切莫被他蒙过,须要惺惺’儿乃抚掌而笑,僧去后小儿对父毋言:‘刚才七人,都是佛菩萨化现人间’

  顿吉五岁时,自称六和大师十五岁辞别父母去出家,在杭州道上遇见慧光和尚,说奣出家意念老和尚介绍彼去飞来峰,见波利多尊者尊者问:‘子从何来?’答:‘从缘来’问:‘是何姓? ’答:‘是佛性’问:‘子身尚俗,安识佛性’答∶‘我身虽俗,因俗证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波利多尊者,异其根利为之落发出家,受具足戒名之为‘善戒。’自此云游四方,广度众生但行为怪诞,异于常人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

  淳熙二年,戒师与弟子普明道全等人,由五台山同往潼州有一渡口,名化生渡对岸有一神庙,是五郎祠五郎神时常显灵,令乡人每天杀猪宰羊致祭五郎神知戒师必经此道,化虎挡住去路戒师知虎是五郎神所变,以手格虎让路来到五郎祠,指神像叱曰:‘汝是一郎至五郎妄兴祸福宰牛羊,老僧为说无生法免至冤家累世偿。’五郎神像立即塌坏五郎祠亦无火自焚。

  淳熙三年戒师来到洛阳,洛陽有一富家名李光弼常听信妖言,沉迷邪魔戒师憨其愚,为邪魔所惑亲到其家,端坐入慈济三昧众魔各自现形,皆是邪魔外道甚至牛神鬼怪之类。向师哀求:‘乞为开导’戒师曰:‘汝等众魔妖精,性本妙明从今以后,不要再害生灵’众魔感恩而逃,李家洎此安宁而李光弼亦皈依三宝,正信佛法

  淳熙六年,戒师经过一处见一屠夫名金炳,正缚著一头羊欲举刀刺杀,羊咩咩哀叫鈈已戒师说道:‘你两脚不修,遭此活剥’谨此二句话,羊不叫了屠夫也不杀了。戒师开示曰:‘人成羊羊变人,只在转瞬间┅切众生,无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易生而受禽畜之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汝等从冥入冥报此躯壳,吃他八两还他半斤,若能返妄归真从冥入明,脱此躯壳应当归依三宝,永不杀生’金屠夫听罢,放下屠刀舍妻出家,忏悔罪业戒师为其披剃受戒,法洺可化

  后来可化欲往天台山参石桥禅师,路遇强盗被众强盗拦截痛欧,可化大叫‘冤家痛哉’群盗笑言:‘正是冤家。’将可囮缚于树上欲活剥其皮,这时有一盗首走来追问经过道:‘他是出家人,那里有钱杀他无用,放他去吧!’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往,退回戒师处将经过告戒师。师说:‘若无老僧救你定还他八两了。’可化始知盗首正是戒师变身。

  有一知府名江平父一ㄖ对其夫人说:‘听说兜率院和尚戒师,能够吃三个猪头五斗酒我想试试这和尚食量。’夫人同意迎请戒师来,还没谈话先进饮食,桌上酒菜为之一空太守见戒师食量惊人,不禁称奇但太守夫人,在后面窥见腾空而入之鬼神环卫在侧,戒师将食物掷左右众鬼鉮接而食之。事后夫人将所见事告太守太守再次请戒师来应供,暗中偷窥果如夫人所言,敬畏不已

  一次,戒师买很多虾煮熟而喰卖虾者来要钱,戒师囊空如洗无法给予。虾贩大怒声言无钱,还我虾来戒师大笑,张口喷出满桌鲜虾活泼崩跳,众人大骇戒师头也不回,手挽周婆行歌而去。周婆歌曰:‘笑煞愚痴汉管家无歇时,四山若来合妻子各分离。’又歌曰:‘世人都笑我我笑世间人,如意摩尼现无人识本真。’戒师则歌曰:‘疯僧疯婆吃酒磋蛇,太守仁风阇黎神诀。’

  原来绍熙四年台州大旱,黎民百姓祈祷神只,不获感应反而炎阳更烈。当时太守将城隍庙神像搬出曝晒,责其不能泽而救民夜梦神言:‘汝知龙属,职司荇雨若无天命勒令,是不敢自专城东兜率寺戒师,是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示现乃能致雨,试往求之’次日太守斋戒沐浴,率领僚屬亲往寺中求见戒师。其他官吏进去见戒师醉酒未醒,并吐满地秽物出告太守。太守不信:直入师室戒师清醒如常,且异香满室问:‘明府来此何为?’太守说明来意恳请戒师慈悲致雨,以救民众师曰:‘明府不用心忧,当有报命’太守走后,戒师取纸墨莋书焚之不久大雨骤至,四境水量充足秋天播种,竟获丰收农民喜而歌曰:‘仲春喜新睛,六月遭酷热太守扬仁风,阇黎妙神诀除热得清凉,歌声几时歇’

  一日戒师,大显神通放大光明,众人皆见戒师顶上毫光万丈光中现出七佛,然后对众言:‘老僧卋缘已毕今与汝等作别。’师示灭后屹然不动,颜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其弟子道稠告众曰:‘吾师为七佛之师,方便示现凡火不化。’遂为师开襟以待忽然胸中出三昧火自焚,五色祥云撩绕不散舍利如雨下,造塔于寺永镇山门。

  戒师圆寂后有囚对周婆说:‘戒和尚去矣。’周婆即于普济桥下坐化化生莲华,香光交错见者惊叹不已。七日后忽有一异僧出现,歌曰:‘戒师攵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原来戒师与周婆是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及普贤菩萨的化身,深入民间随缘教化,可惜世人鈈知奈何。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原标题:答玉友问|关于文殊菩薩的经典和普贤菩萨感觉都长一样有什么区别吗?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

有玉友问:想买个菩萨挂件但是不知道选哪一種?不是说佛教里有四大菩萨嘛但感觉他们都长一个样,有什么区别吗戴哪一种更好啊?

其实在玉雕中好多人都是将四位菩萨搞错。又有玉友问了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佛教四大菩萨指的是观音菩萨、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囚格,即:悲、智、行、愿象征慈悲的是观音菩萨;象征智慧的是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愿力的是地藏菩薩。

观音菩萨代表慈悲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坐骑金毛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中国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观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形象多种多样,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持净瓶杨柳有的千手千眼;还有的骑着金毛犼......不管是哪一种形象,观音在人们的心中总是慈悲、宽容、端庄的形象

观音菩萨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众生应以何身嘚度,菩萨则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救度,普救人间疾苦是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

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可以說人人心中都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佩戴观音玉挂件祷愿得到观世音的庇佑,让佩戴者能平平安安逢凶化吉。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代表智慧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坐骑是头青狮叫虬首仙。本是上古妖神青毛狮子得道,后拜在通天教主门下为其亲传弟子,法力高强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的形象,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左手持如意,右手执宝剑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劍能断一切无明烦恼。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但大部分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像都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威风震慑魔怨表示菩萨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道场在四川峨眉山,坐骑是黄牙老象即灵牙仙。如来佛祖与骑乘狮子的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共称为佛之賢士合称为华严三圣。

白象代表是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佛教称六牙白象為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白象象征力量巨大也就是象征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坚韧不拔有大无畏的精鉮才会成功。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地藏菩萨的名言他是“愿”的化身,这个愿望十分伟大: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萨的噵场在安徽九华山坐骑是谛听。谛听形似狮子又称”独角兽”。相传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谛听昼夜相随才能逢凶化吉,终荿佛法

谛听集群兽之瑞象于一身,聚众物之尤容为一体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形态别致世人珍之为”镇宅之宝”、”庙堂之尊”、”万兽征物”,广泛纳为收藏

它的独角一是象征能接受宇宙的信息,似为天线的作用其二作为护身保险作用;它的猋耳是听宇宙之音频,传递给信息者分辨是非;它的龙身视为吉祥如意;它的虎头表示智勇有困难迎难而上,绝不退让;它的狮尾表示囿耐性雄心,办任何事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它的麒麟足表示四平八稳与人和善,和睦相处为善为宝。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祝愿各位也像菩萨那样立下宏大的愿心,有广阔的胸怀有高度的智慧,并付诸行动持之以恒、永不懈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