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到底圣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书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圣经》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你了解多少?_帖子_OPPO手机官方社区
22:07 84 11
《圣经》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你了解多少?
《圣经》本身其实是一座小型图书馆,它所记载的是古代以色列人的历史和故事。同时,《圣经》也是东西方文明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人们对这本书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下面这部动画短片,一起来了解《圣经》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圣经》: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它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书激励了很多人做出了伟大的事情,但同时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而正坐在某处的你可能就有一个问题:所以,圣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圣经其实是一座图书馆,由很多书卷组成。它所呈现的是古代以色列人的故事。某种意义上,就像其他古老文明的历史一样。但在他们中间,还有一群人被称作先知。他们认为以色列人的故事很不一般,他们看到的中心是:上帝在为整个人类做什么?而且,这些先知,都很有文学天赋。他们使用希伯来文精心编撰这些史诗故事。还有非常优美的诗篇,他们是隐喻和讲故事的高手。他们使用这些文学形式来探索人生最重要的一些问题:关于死亡,生命和人类自身的挣扎。 所以,有很多不同的作者共同完成了这本书。并且这些文字的写成历经了一千年之久,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开始,到他们建立国家并且建造第一座圣殿。但最终他们因为得罪神被巴比伦人掳走,被迫开始流亡。然后,在他们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许多以色列人又得以重返他们的土地。他们又建立了第二座圣殿,并且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身份。这就是犹太圣经开始写成的时候,并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所阅读的圣经。在希伯来语,它的首字母缩写被称为: Tanakh(塔纳赫,也就是旧约圣经)。“T”代表"Torah"(也被称作律法书)共有有5卷书,记载以色列人最初的故事。“N”代表"Nevi'im",希伯来文就是指“先知书”。并且这部分也包括一些历史书,他们从先知的角度来记载历史,你所看到的也正是这些先知本人的作品。"K" 代表"Ketuvim",希伯来文是指“文学”。这是一系列合辑,包含诗篇,智慧书,和许多叙述性故事。而犹太人也相信这些文学作品是:上帝对他的百姓说话。然而在第二圣殿时期,也有一些其他的文学作品被写成。确实,这对犹太人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但也有来自古代的一些争论,关于这些文字是否应该被考虑记载在圣经中。 为什么他们要把这些文字放在同一本圣经中?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文字都讲述着同一个故事。关于上帝如何通过这些作者启示我们,这个混乱的世界本应该有的秩序和美好。很多个世纪过去了,有一个先知出现了,他就是来自拿撒勒的耶稣。他宣称自己将会完成接下来的故事。所以耶稣,行了很多神迹奇事...后来被杀了...但是他的跟随者宣称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他们还说耶稣就是人们所盼望的那个将会拯救整个世界的人。这些早期的跟随者被人们称为“使徒”,他们又写了一些书卷关于耶稣的故事。他们称这些为“好消息”,也就是“福音”,他们自己的故事被记载在使徒行传中。关于耶稣的好消息不仅传遍了以色列,也传给了外邦人。使徒时代的教会都是用书信的方式来彼此联络,后来他们将这部分书信也纳入到圣经里面。使徒们撰写的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证实旧约圣经中所记载的那些故事,他们也继承了犹太人传统的文学天赋。他们同样相信上帝通过这些文字对他的百姓说话,和以色列人的旧约圣经一样。所以这就是圣经被称作新旧约全书的原因。但是早期基督徒又是怎样看待第二圣殿时期,其他的文学作品呢?基督教在过去2000年来通过不同形式的会议,来确定了这些内容。一开始所有的基督徒都承认旧约和新约是圣经。然而几个世纪以来,许多第二圣殿时期的文学作品,也被当作传统圣经的一部分来阅读。天主教会甚至公开将这些书卷视作圣经,并且给这些书卷形成了一个合辑,被称作“次经”。一些东正教教会甚至也使用很多第二圣殿时期的文学作品。最后直到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后,基督新教强调要回归起初先知和使徒们所写的圣经,所以他们只接受新旧约为圣经正典。但是..这些书卷又是如何历经上千年保持它的一致性呢?又是由许多不同的作者写成,竟然讲述同一个故事
╰︶绯色琉璃★
Danica晨星
推荐一部国漫
本次发糖数
关于我们:圣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一)/斯托得
我们选择一本书或阅读一本书,大部分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而定。每当我们选择一本值得读的书时,总是会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这是一本旨在传授知识的历史书还是科学教科书?是令人欣赏的小说,还是激发读者思考人生的诗集或散文?这本书对现今世界问题的解读是否贴切?还是只是一本作者用来阐述、申辩自己观点的书?除此之外,我们可能还会问作者够资格写好这个题目吗?等等,诸如此类。
大多数的书籍都会向读者介绍作者和写书的目的,不是在作者的自序里,就是在出版者的封底简介里。许多读者在决定购买、借阅或阅读一本书之前,必定先看序言和简介。
但很可惜是,读圣经的人却很少追问这类问题。不少人拿起圣经就毫无目的随意翻阅。有些人从创世记开始,读到利未记就读不下去,不能从中受益。因为他们不明白整部圣经的中心目的;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从不翻阅。他们认为:圣经是讲一个古老民族的遥远年代的故事,与今天有什么关系呢?
而且,有人说,圣经是六十六卷合成的一本书,如何能有统一的写作目的呢?不就是把不同作者在不同时代写的作品编集成册而已吗?答案是“是”,也是“否”。因为圣经的确有许多作者和不同的主题,但基督徒相信,在这背后,圣经只有一位作者,也只有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圣经本身表述得很清楚。圣经中有不少地方阐明主题,尤以保罗对提摩太讲的最为简洁有力: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through
faith)基督耶稣(in Christ
Jesus)有得救的智慧(wise for
salvation)。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后3:15-17
在这里,使徒保罗说明了圣经的来源和目的,也就是圣经的启示从哪儿来?其教训有何用意?圣经的来源是“神所默示的”;圣经的目的是对人“有益”。其实圣经之所以对人有益,是因它是神所默示的。关于圣经的启示在此不多赘述,本章只想从圣经对人有益这一点来论述。我想以保罗所用的 “救恩”( salvation)、“基督”(Christ)和“信”(faith)这三个词来加以说明。
恐怕没有其它的圣经用词比“救恩”更常被错用与误解。关于这点,有些基督徒应该为之负责,他们没有把基督的救恩活出来,因此,“救恩”一词带给许多人困惑,甚至遭嘲弄,我们必须修正这种偏狭的观念和贬抑的评价。“救恩”实在是一个伟大、尊贵的词,稍后我会详加说明。救恩表明一种自由,更表明一种更新;而终极的意义是整个宇宙的更新。
保罗写给提摩太上面这段话是说,圣经至高的目的是引导人得救。可见,圣经有个首要实用目的,这目的所注重的是道德性而非知识性。或者说,知识方面的报导(希腊原文之意为“智慧”)是基于道德的经验,这道德的经验就是“救恩”。
为更清楚明白圣经正面的目的,我们先从反面来说也许比较容易懂。
圣经不是科学性的书。
这并非说圣经与科学是相冲突的,我们必须明白这两者有各自的范畴。其实,我们若承认真理的神是这两者的创造者,圣经和科学绝不会相互矛盾。这也不代表这两个范畴从不重迭,或者说圣经中绝不含关于科学的内容。诚然,圣经有些部分的确可以(并且许多情况已经)用科学证明。譬如许多史实的记载,像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最后将之摧毁;像拿撒勒人耶稣出生于罗马王奥古斯都之时等。但我要强调的是,虽然圣经中含有科学,但其目的却不是科学性的。
科学(至少自然科学)是一门需要观察、实验和归纳的学问。然而,神在圣经里所启示的真理却不是用实验的方法获知,而且,有些事若不是蒙神启示,我们实在不明了。例如,科学可以探知人类身体的起源(虽然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而圣经却启示了人类的本性,是唯一有神形象形象的被造者,却因悖逆了那创造者而堕落成为自我中心的罪人。
圣经不是文学性的书。
几年前出版了一本书叫《文学作品圣经》& (The Bible Designed
to Be Read as
Literature),编排精美,经节的排列也很别致,一看就与诗或散文有别,这些当然对我们都有帮助,而且无论读者的信仰如何都承认圣经确实含有高尚的文学价值,探讨的主题是人类的命运和生命,处理手法又那么朴实简洁,透视深刻,想象丰富;甚至有些国家的圣经译本成为国家的文学资产(如英语、德语圣经)。尽管如此,神并未将圣经定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圣经在文体上有明显的缺点。新的圣经大部分是用通俗的希腊文体写的,是市井百姓用的通俗语言,多数没有文学修饰,有时也不合文法。所以圣经的目的不是从文体中发现什么,而是从讯息中去找寻真理。
圣经不是哲学性的书。
当然,圣经里有极深的智慧,是一种神的智慧;但历代哲学家努力研究一些伟大主题,圣经并未作彻底的探讨。就以苦难和罪恶两大问题为例,圣经明显地刻画了这些人类经验中常有的现象,几乎每一页都在叙述人类犯罪、人类受苦,尤其在十字架上,这两个问题阐明得更为明显。但圣经并没有提出这两个问题至终的解决,也没有说明神为何容许这些存在。在以苦难为主题的约伯记里,最后约伯谦卑的降服在神面前时,也并不理解神的旨意。我想理由很简单:圣经是一本讲求实用过于讲神学理论的书,主要是告诉我们如何忍受痛苦,如何胜过罪恶,而不是把这两个问题的根源和目的做哲学探讨。
因此,圣经不是主要讲科学、文学或哲学,而是讲救恩。
至此,我们必须给“救恩”下个最广泛的定义。救恩不只有赦罪之意,更包括神救赎人类、救赎万物的目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圣经启示了神的整个救赎的计划。
一、圣经一开始讲到神创造万物,我们就知晓人类在被造之初有神的荣耀形象,之后因为没有服从神的命令而自崇高的地位堕落。若不知道被造之初我们的情况如何,就不会理解我们犯罪的后果,也不明白靠神恩典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
二、 圣经继续讲述罪进入了世界,死又是罪的结果。它强调罪之严重是因我们反抗这位造物主的权威,他公义的审判必要临到。圣经多次警戒我们不顺服的危险。
三、 第五章详述的圣经的中心信息,是神爱这些背叛他、该受审判的世人。圣经说,在时间出现之前,神已经定了救赎计划,这是基于他的恩典,他的无价无尽的慈爱。他与亚伯拉罕立了恩典之约,应许通过他的后裔祝福世上万族。旧约几乎都是在讲神如何恩待亚伯拉罕的后裔以色列民,尽管他们是那么冥顽地悖逆神藉律法和先知所传的话语,他却永不丢弃他们。是以色列人毁了这约,而不是神。
四、耶稣基督之降生成就了这约。
主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眷顾他的百姓,为他们施行救赎。在他仆人大卫家中,为我们兴起了拯救的角,(正如主藉着创世以来,圣先知的口所说的话),拯救我们脱离仇敌和一切恨我们之人的手;向我们列祖施怜悯,记念他的圣约;就是他对我们祖宗亚伯拉罕所起的誓,叫我们既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就可以终身在他面前,坦然无惧地用圣洁、公义侍奉他。”
——路1:68—75
我们可以从“坦然无惧地用圣洁公义侍奉他”去理解“从仇敌手中救出来”这一应许的意义,西面在后来的祝福中说:“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同一段77,78节英译)
五、由此可见,新约就是讲这救恩的实现,如何藉基督的死、复活、与他所赐的圣灵,得到“赦罪”和“圣洁”。使徒们强调,只有通过基督之替死,我们的罪才能赦免,也只有凭借基督的灵才能重生,获得新生命。新约的书信部分有很多是实用的伦理教导。新英译圣经(NEB)在提摩太后书三章16节说,圣经不只有益于“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更能使人有新的行为举止和喜乐的生活态度。书信中还描述基督的教会是蒙恩者的团体,蒙恩的他们,过的是奉献侍奉的生活,在世为主作见证。
六、最后一点,新约的作者认为,从某种角度来看,神的儿女已经得救,但从另一角度看,我们仍然盼望将来蒙拯救,那就是神应许将来我们的身体亦要得救。“我们得救在乎盼望”(罗8:24)。而这最后的拯救也将包括所有受造之物。如果我们那时有了新的身体,当然天地也要充满公义。那时,我们的性情中、我们的社会里不再有罪恶,神的救恩就完成了。神的儿女将在荣耀中侍奉他,他要成为万物之主!(罗8:21;林前15:28)
这是圣经所讲的丰富全备的救恩。这救恩从亘古就计划好,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刻成就,为历代圣徒所经历,也将在未来的永恒中达到终极。圣经一贯的讯息就是宣告独一无二的“如此伟大的救恩”(来2:3)。
&& 律法书中的基督
圣经上说救恩使我们“因信基督而得救”,因此,圣经既然强调救恩,而救恩又必须借着基督来完成,那么,可以说圣经都是在讲基督。
耶稣自己也讲到圣经的性质和功用。他这样说:“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5:39)从耶路撒冷往以马忤斯途中,复活的王与两个门徒同行,责备他们愚昧、不信,因为他们不明白圣经。路加福音的记载继续写道:
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路24:27
不久复活的主向更多的门徒说:
&&&&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路24:44
在这里基督是说,圣经不仅为他作见证,在旧约的律法书、先知书、著述类(诗歌书)中都讲到基督的事,而这些事终必要应验。根据基督的话,旧约与新约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应许和应验。
这点从耶稣开始传道,他所用的第一个词就可以看出,那就是“日期‘满’了(fulfilled)”。(希腊文马可福音)
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可1:15
基督深信:多少世纪的期待过去了,他自己已经引进了应验的时代。所以他对使徒说: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太13:16-17
由这段话的启示,我们看出救主耶稣基督如何成为圣经一贯的主题,这从旧约的三类书和新约应许与应验的角度可知。
先看律法书,即摩西五经,旧约起头的五卷: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真能从五经中发现基督?”是的,肯定可以。
第一,五经里有关于基督救恩的最基本预言,成为圣经其它部分之基础。神先是应许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又应许藉亚伯拉罕的后裔祝福万族,再应许“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赐平安者)来到,万民都必归顺。”(创49:10,3:15,12:3)因此,在圣经的第一卷就显明了这应许——弥赛亚将成为人(夏娃的后裔),且是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犹大支派),他要击溃撒旦,祝福万民,并且永远为王。
五经中另一个重要的预言是说基督是完美的先知。摩西对百姓说:
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耶和华就对我说……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
——申18:15、18下
不但有直接与基督有关的预言,还有许多间接的预表,预示弥赛亚之来临。就像神拣选以色列民与他们同在,拯救他们,与他们立约,借献动物为祭以赎罪,并应许迦南地为他们的产业,这些都是透过有限的和国族的方式,预言将来有一天这些都要因基督应验在每个人身上。今天基督徒可以这样说:神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成为属他的子民,藉基督的宝血我们蒙救赎,有份于新约;他不是从埃及的辖制救了我们,而是从罪的辖制中救了我们。他是我们的大祭司,在十字架上牺牲,救赎我们直至永远。所有的祭司和献祭之事都在他里面成全了。并且因它的复活,我们得以重生,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我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前1:3-4)。这段伟大的话从很多方面刻画了基督的救恩——拣选、赎罪、立约、拯救、献祭、成为后嗣,这些也都是神在旧约中向以色列民所施的恩惠。
五经还见证基督有第三个身份,保罗在加拉太书中说道:
但这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
——加3:23-24
这里保罗用的希腊文把律法生动的描写成卫队四下“看守”着我们,又好像狱吏用锁链“圈住”我们,又像一位导师“训诲”稚嫩的孩童。这乃因律法对那些触犯它的人只有咒诅,毫无挽救的余地。因此,律法指向基督,律法的咒诅说明我们需要基督,律法的束缚引导我们到基督那里,因为唯有基督能释放我们。在律法下我们受咒诅,但在基督里我们得以因信称义。
先知书中的基督
谈到先知书我们必须了解,这里说的旧约先知书类其实包括一些历史书(如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统称之为前期无知。这些书的作者所写的是预言性或神圣的历史。再就是后期先知,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先知书,小先知书。
许多人看圣经,发现以色列的历史是那样冗长乏味,很难领会
那些君王与基督究竟有何关系。然而我们只要回想基督传道之始所说的话:“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就立刻查出“国”的线索。起初以色列是神权政治,由神统御全国。后来百姓悖逆,要求像邻国一样推举一位国王冶理天下,神也答应了。而事实上他们晓得神仍然是至高的王,因他们仍然是神的子民,他们的王只不过像一国的总督。
可惜的是,不论北国以色列或南国犹大,诸王的统冶都不理想。外有强敌,内有不义和欺压,整个王国处在生死存亡边缘。南北国都为不稳的人为制度所困:国王即位,兴旺一时就驾崩,如此循环交替。有时被敌军侵略蹂躏,只剩一小块国土,以致最后南北两国首都皆被侵占,两国开始遭受屈辱的驱逐。我们不难看出神借着以色列人对王权统治失望的经历,使他们明白将来弥赛亚国度之完美,更渴望那国度早日来临。
神老早就与大卫立约,应许必为他建立家室,藉他的后裔坚定国位直到永远(撒下7:8-17)。先知也描述“大卫之子”将是怎样的王——他要把以色列、犹大诸王,包括大卫王所不能实现的王权理想具体表现出来。在这国度没有欺压,只有公义;没有战争,只有和平。它的领域和存在都是无限的,他要统管地和海的极处,直到永远。公义、和平、无疆、永恒这四种弥赛亚国度特性,在以赛亚著名的预言中说的最为清楚: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
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
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
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
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赛9:6-7
先知们不但预言弥赛亚的荣耀,也预言他的受苦。众所周知且最能表达主耶稣一生的预言,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这段受苦之义仆的描述。“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最宝贵的是,他担负我们的罪过:
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赛53:5-6
著作类中的基督
旧约中的第三类是著述类,就是所谓的诗歌书,因为诗人是这一类书中最主要的作者。新约常引用诗篇来描写基督,例如,基督的神性、人性、受苦、得荣耀。“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诗2:7)这一句,父神曾在主受洗和变像时,两次直接与神子对话(至少是部分的)。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诗篇第八篇的话来形容人“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这描述也适用于基督。耶稣自己在十字架上引用诗篇22篇1节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这表明他亲自经历并应验了诗人在此所描述的被神离弃的可怕。耶稣也引用诗篇第110篇1节:“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并反问批评他的人:弥赛亚如何可能同时是大卫的主,又是大卫之子?
此外,著述类还包括旧约中的智慧文学。“智慧者”在以色列王国的后期与先知、祭司一样,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认为敬畏神、远离恶事是智慧的开端,常用生动的词藻夸赞智慧,例如夸赞智慧比金、银、珠宝更珍贵;有时也把智慧拟人化,视为神造化之工的执行者:
他立高天,我在那里;
他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
上使穹苍坚硬,下使渊源稳固,
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
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
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
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
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
——箴8:27-31
基督徒都承认这智慧即指基督——有位格的“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都是藉他而造。(约1:l-3;西2:3 )
旧约所期盼的基督,在律法书、先知书、著述类书中各有不同。耶稣自己归纳为一句话说:“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路24:26)使徒彼得引用这一句,认为先知并不全然了解“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彼前1:11)但这两个预言的线索说明了基督一方面是祭司,以自己为祭物献上,一方面也是君王,他的国无穷无尽。
另有一种归纳旧约如何见证基督之说:旧约描绘基督是超越摩西的先知、超越亚伦的祭司、超越大卫的君王。换言之,他对人充分彰显了神;对神则使人与之和好,并为神统管人类。在他里面,旧约一切有关先知、祭司、君王的理想都应验了。
新约中的基督
从旧约看基督的观念,乍看起来令人希奇,但从新约看基督绝没有这类困难。四幅音书从不同的角度讲基督的一生,并记载他的言行。在本书第四章笔者要详细说明耶稣的出生、事迹、受死、复活。
早期教会称这些为“使徒的回忆录”,其实称之为“福音书”更为确切,因作者告诉我们的是“福音”,是有关基督及其救恩的好消息,他们并未将基督写成一位伟大的传记人物。他们最主要的是作见证,指引读者注意并思索他们所相信的神人耶稣,为拯救人类脱离邪恶而来到世上,他的话就是永生之言,他的工作彰显了神国的荣耀,他的死作了罪人的赎价,后来却从死里复活,得胜成为万主之主。
你也许以为记载初期基督教会的使徒行传,讲基督不如讲教会来的多,这是误解了本书的性质,作者路加的原意并非如此。在序言里他对提阿非罗(受书人)说,前书(路加福音)是“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其含义正是说:使徒行传所记的是耶稣借着使徒继续所行所教训的。因此在使徒行传中路加固然记载的是使徒彼得和保罗伟大的讲道,我们却好像听到基督向群众说话,看到他借着使徒行神迹,因为使徒是靠着基督“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徒2:43),我们也看到是基督加增信徒,并建立了教会。
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徒2:47
紧接着使徒行传之后,新约的书信更进一层为基督作见证,显示他的位格和救赎工作是何等荣耀,信徒与教会跟他的关系何等密切。使徒们所信的基督是“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借着他,我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西1:19,2:9、10)。在基督里神“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弗1:3),所以我们靠着那赐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他们所传讲的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基督,“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来7:25)。
圣经对基督的启示在约翰所著的启示录中达到顶峰,在这里约翰用本书特有的象征手法描绘这位救主。起先他像一位荣耀的人子,出现在七个金灯台(就是教会)中间巡察、监督,向各教会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启1-3章)然后叙事的背景由地上移到天上,基督以羔羊的形象呈现,“……像是被杀过的”,各族、各方、各国、各民被救赎的人都“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启5:6,7:14)意即这些人都是借着基督钉十字架而称义的。在本书的末尾,基督骑着—匹白马,满有威严地施行审判,他的名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19:11-16)。最后他像一位天上的新郎,“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新妇就是荣耀的教会,我们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19:7-9,21:2)在启示录的结尾一再的出现这类语句:“圣灵和新妇都说来。听见的人也该说来。……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启22:17、20)
圣经每一卷各具不同的内容、体裁和目的,有些甚至非常间接,迂曲难懂。然而以上对新旧约简略的概述,足以证明圣经的话:“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启19:10)要想认识基督和他的救恩,必须从圣经着手,别无他途,因为圣经是神为基督作的画像。第四世纪的耶柔米曾说:“不明白圣经,就是不明白基督。”
孩童们在玩寻宝游戏时,偶而也会立即寻到宝物所在,但多半必须费力的东找西翻才能寻到;读圣经正是如此。有些经节显明易懂,有些则必须耐心推敲。无论如何,只要用心寻找、推敲,任何人至终都可能寻到那无价之宝——耶稣基督。
圣经指导人得到救恩,正如保罗写的“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圣经作者的目的(或者说圣灵借他们所表达的目的),是把我们引往得救之路,而救恩就在基督里。但他们并非只希望我们知道基督、懂得基督,甚或敬佩基督,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他。圣经为基督作的见证绝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是要引导我们相信基督。
许多人误解了信心的含义,以为那不过像在黑暗中的跃步,毫无理性根据。其实,真正的信心绝非无可理论,因信心的对象是如此可信的神。人对人的信任既然都是取决于对方是否值得信赖,那么圣经为基督作见证岂不更可信吗?圣经告诉我们他是谁,他做了什么,而关于他的位格和工作的证据更是无可辩驳。当我们向圣经所见证的这位基督敞开心灵,而且感受到圣经的力量——深入浅出,多样又一致,神就会在我们里面赐下信心。我们只要接受、只要相信圣经的话。这就是保罗在罗马书中讲的: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罗10:17
由此我们发现,贯穿圣经始终的目的非常实际。它指明圣经为人类得救的最主要工具,叫人能充分了解救恩的意义。整本圣经即一部救恩的福音书。“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圣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准确无误的见证基督,好让读者可以看到他,相信他,以致得救。
使徒约翰在约翰福音末尾也写过类似的话,他说,他只不过记载了耶稣所行的许多神迹中的一小部分,又说:
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约21:31
和保罗一样,他看出圣经“记这些事”的终极目的,就是叫人得“生命”,保罗的用词是“救恩”;其实两者是同义的。约翰和保罗都承认生命或救恩是在基督里,要得着它,就必须相信基督。他们写的次序也一样:圣经——基督——相信——得救。圣经见证基督,而激发对基督的信心,使人得着生命。
结论甚为明显——每当我们读圣经,必须寻求基督,且要不断地寻求,直到寻着他,相信他。唯有继续借着信心摄取基督里的丰富,我们才能达到属灵的成熟,长大成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律法书中的基督
圣经上说救恩使我们“因信基督而得救”,因此,圣经既然强调救恩,而救恩又必须借着基督来完成,那么,可以说圣经都是在讲基督。
耶稣自己也讲到圣经的性质和功用。他这样说:“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5:39)从耶路撒冷往以马忤斯途中,复活的王与两个门徒同行,责备他们愚昧、不信,因为他们不明白圣经。路加福音的记载继续写道:
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路24:27
不久复活的主向更多的门徒说:
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路24:44
在这里基督是说,圣经不仅为他作见证,在旧约的律法书、先知书、著述类(诗歌书)中都讲到基督的事,而这些事终必要应验。根据基督的话,旧约与新约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应许和应验。
这点从耶稣开始传道,他所用的第一个词就可以看出,那就是“日期‘满’了(fulfilled)”。(希腊文马可福音)
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可1:15
基督深信:多少世纪的期待过去了,他自己已经引进了应验的时代。所以他对使徒说: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太13:16-17&
由这段话的启示,我们看出救主耶稣基督如何成为圣经一贯的主题,这从旧约的三类书和新约应许与应验的角度可知。
先看律法书,即摩西五经,旧约起头的五卷: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真能从五经中发现基督?”是的,肯定可以。
第一,五经里有关于基督救恩的最基本预言,成为圣经其它部分之基础。神先是应许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又应许藉亚伯拉罕的后裔祝福万族,再应许“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赐平安者)来到,万民都必归顺。”(创49:10,3:15,12:3)因此,在圣经的第一卷就显明了这应许——弥赛亚将成为人(夏娃的后裔),且是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犹大支派),他要击溃撒旦,祝福万民,并且永远为王。
五经中另一个重要的预言是说基督是完美的先知。摩西对百姓说:
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耶和华就对我说……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
——申18:15、18下
不但有直接与基督有关的预言,还有许多间接的预表,预示弥赛亚之来临。就像神拣选以色列民与他们同在,拯救他们,与他们立约,借献动物为祭以赎罪,并应许迦南地为他们的产业,这些都是透过有限的和国族的方式,预言将来有一天这些都要因基督应验在每个人身上。今天基督徒可以这样说:神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成为属他的子民,藉基督的宝血我们蒙救赎,有份于新约;他不是从埃及的辖制救了我们,而是从罪的辖制中救了我们。他是我们的大祭司,在十字架上牺牲,救赎我们直至永远。所有的祭司和献祭之事都在他里面成全了。并且因它的复活,我们得以重生,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我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前1:3-4)。这段伟大的话从很多方面刻画了基督的救恩——拣选、赎罪、立约、拯救、献祭、成为后嗣,这些也都是神在旧约中向以色列民所施的恩惠。
五经还见证基督有第三个身份,保罗在加拉太书中说道:
但这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
——加3:23-24
这里保罗用的希腊文把律法生动的描写成卫队四下“看守”着我们,又好像狱吏用锁链“圈住”我们,又像一位导师“训诲”稚嫩的孩童。这乃因律法对那些触犯它的人只有咒诅,毫无挽救的余地。因此,律法指向基督,律法的咒诅说明我们需要基督,律法的束缚引导我们到基督那里,因为唯有基督能释放我们。在律法下我们受咒诅,但在基督里我们得以因信称义。
先知书中的基督
谈到先知书我们必须了解,这里说的旧约先知书类其实包括一些历史书(如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统称之为前期无知。这些书的作者所写的是预言性或神圣的历史。再就是后期先知,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先知书,小先知书。
许多人看圣经,发现以色列的历史是那样冗长乏味,很难领会那些君王与基督究竟有何关系。然而我们只要回想基督传道之始所说的话:“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就立刻查出“国”的线索。起初以色列是神权政治,由神统御全国。后来百姓悖逆,要求像邻国一样推举一位国王冶理天下,神也答应了。而事实上他们晓得神仍然是至高的王,因他们仍然是神的子民,他们的王只不过像一国的总督。
可惜的是,不论北国以色列或南国犹大,诸王的统冶都不理想。外有强敌,内有不义和欺压,整个王国处在生死存亡边缘。南北国都为不稳的人为制度所困:国王即位,兴旺一时就驾崩,如此循环交替。有时被敌军侵略蹂躏,只剩一小块国土,以致最后南北两国首都皆被侵占,两国开始遭受屈辱的驱逐。我们不难看出神借着以色列人对王权统治失望的经历,使他们明白将来弥赛亚国度之完美,更渴望那国度早日来临。
神老早就与大卫立约,应许必为他建立家室,藉他的后裔坚定国位直到永远(撒下7:8-17)。先知也描述“大卫之子”将是怎样的王——他要把以色列、犹大诸王,包括大卫王所不能实现的王权理想具体表现出来。在这国度没有欺压,只有公义;没有战争,只有和平。它的领域和存在都是无限的,他要统管地和海的极处,直到永远。公义、和平、无疆、永恒这四种弥赛亚国度特性,在以赛亚著名的预言中说的最为清楚: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
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
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
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
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赛9:6-7
&先知们不但预言弥赛亚的荣耀,也预言他的受苦。众所周知且最能表达主耶稣一生的预言,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这段受苦之义仆的描述。“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最宝贵的是,他担负我们的罪过:
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赛53:5-6
著作类中的基督
旧约中的第三类是著述类,就是所谓的诗歌书,因为诗人是这一类书中最主要的作者。新约常引用诗篇来描写基督,例如,基督的神性、人性、受苦、得荣耀。“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诗2:7)这一句,父神曾在主受洗和变像时,两次直接与神子对话(至少是部分的)。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诗篇第八篇的话来形容人“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这描述也适用于基督。耶稣自己在十字架上引用诗篇22篇1节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这表明他亲自经历并应验了诗人在此所描述的被神离弃的可怕。耶稣也引用诗篇第110篇1节:“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并反问批评他的人:弥赛亚如何可能同时是大卫的主,又是大卫之子?
此外,著述类还包括旧约中的智慧文学。“智慧者”在以色列王国的后期与先知、祭司一样,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认为敬畏神、远离恶事是智慧的开端,常用生动的词藻夸赞智慧,例如夸赞智慧比金、银、珠宝更珍贵;有时也把智慧拟人化,视为神造化之工的执行者:
他立高天,我在那里;
他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
上使穹苍坚硬,下使渊源稳固,
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
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
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
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
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
——箴8:27-31
基督徒都承认这智慧即指基督——有位格的“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都是藉他而造。(约1:l-3;西2:3 )
旧约所期盼的基督,在律法书、先知书、著述类书中各有不同。耶稣自己归纳为一句话说:“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路24:26)使徒彼得引用这一句,认为先知并不全然了解“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彼前1:11)但这两个预言的线索说明了基督一方面是祭司,以自己为祭物献上,一方面也是君王,他的国无穷无尽。
另有一种归纳旧约如何见证基督之说:旧约描绘基督是超越摩西的先知、超越亚伦的祭司、超越大卫的君王。换言之,他对人充分彰显了神;对神则使人与之和好,并为神统管人类。在他里面,旧约一切有关先知、祭司、君王的理想都应验了。
新约中的基督
从旧约看基督的观念,乍看起来令人希奇,但从新约看基督绝没有这类困难。四幅音书从不同的角度讲基督的一生,并记载他的言行。在本书第四章笔者要详细说明耶稣的出生、事迹、受死、复活。
早期教会称这些为“使徒的回忆录”,其实称之为“福音书”更为确切,因作者告诉我们的是“福音”,是有关基督及其救恩的好消息,他们并未将基督写成一位伟大的传记人物。他们最主要的是作见证,指引读者注意并思索他们所相信的神人耶稣,为拯救人类脱离邪恶而来到世上,他的话就是永生之言,他的工作彰显了神国的荣耀,他的死作了罪人的赎价,后来却从死里复活,得胜成为万主之主。
你也许以为记载初期基督教会的使徒行传,讲基督不如讲教会来的多,这是误解了本书的性质,作者路加的原意并非如此。在序言里他对提阿非罗(受书人)说,前书(路加福音)是“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其含义正是说:使徒行传所记的是耶稣借着使徒继续所行所教训的。因此在使徒行传中路加固然记载的是使徒彼得和保罗伟大的讲道,我们却好像听到基督向群众说话,看到他借着使徒行神迹,因为使徒是靠着基督“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徒2:43),我们也看到是基督加增信徒,并建立了教会。
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徒2:47
&紧接着使徒行传之后,新约的书信更进一层为基督作见证,显示他的位格和救赎工作是何等荣耀,信徒与教会跟他的关系何等密切。使徒们所信的基督是“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借着他,我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西1:19,2:9、10)。在基督里神“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弗1:3),所以我们靠着那赐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他们所传讲的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基督,“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来7:25)。
圣经对基督的启示在约翰所著的启示录中达到顶峰,在这里约翰用本书特有的象征手法描绘这位救主。起先他像一位荣耀的人子,出现在七个金灯台(就是教会)中间巡察、监督,向各教会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启1-3章)然后叙事的背景由地上移到天上,基督以羔羊的形象呈现,“……像是被杀过的”,各族、各方、各国、各民被救赎的人都“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启5:6,7:14)意即这些人都是借着基督钉十字架而称义的。在本书的末尾,基督骑着—匹白马,满有威严地施行审判,他的名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19:11-16)。最后他像一位天上的新郎,“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新妇就是荣耀的教会,我们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19:7-9,21:2)在启示录的结尾一再的出现这类语句:“圣灵和新妇都说来。听见的人也该说来。……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启22:17、20)
圣经每一卷各具不同的内容、体裁和目的,有些甚至非常间接,迂曲难懂。然而以上对新旧约简略的概述,足以证明圣经的话:“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启19:10)要想认识基督和他的救恩,必须从圣经着手,别无他途,因为圣经是神为基督作的画像。第四世纪的耶柔米曾说:“不明白圣经,就是不明白基督。”
孩童们在玩寻宝游戏时,偶而也会立即寻到宝物所在,但多半必须费力的东找西翻才能寻到;读圣经正是如此。有些经节显明易懂,有些则必须耐心推敲。无论如何,只要用心寻找、推敲,任何人至终都可能寻到那无价之宝——耶稣基督。
圣经指导人得到救恩,正如保罗写的“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圣经作者的目的(或者说圣灵借他们所表达的目的),是把我们引往得救之路,而救恩就在基督里。但他们并非只希望我们知道基督、懂得基督,甚或敬佩基督,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他。圣经为基督作的见证绝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是要引导我们相信基督。
许多人误解了信心的含义,以为那不过像在黑暗中的跃步,毫无理性根据。其实,真正的信心绝非无可理论,因信心的对象是如此可信的神。人对人的信任既然都是取决于对方是否值得信赖,那么圣经为基督作见证岂不更可信吗?圣经告诉我们他是谁,他做了什么,而关于他的位格和工作的证据更是无可辩驳。当我们向圣经所见证的这位基督敞开心灵,而且感受到圣经的力量——深入浅出,多样又一致,神就会在我们里面赐下信心。我们只要接受、只要相信圣经的话。这就是保罗在罗马书中讲的: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罗10:17
由此我们发现,贯穿圣经始终的目的非常实际。它指明圣经为人类得救的最主要工具,叫人能充分了解救恩的意义。整本圣经即一部救恩的福音书。“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圣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准确无误的见证基督,好让读者可以看到他,相信他,以致得救。
使徒约翰在约翰福音末尾也写过类似的话,他说,他只不过记载了耶稣所行的许多神迹中的一小部分,又说:
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约21:31
和保罗一样,他看出圣经“记这些事”的终极目的,就是叫人得“生命”,保罗的用词是“救恩”;其实两者是同义的。约翰和保罗都承认生命或救恩是在基督里,要得着它,就必须相信基督。他们写的次序也一样:圣经——基督——相信——得救。圣经见证基督,而激发对基督的信心,使人得着生命。
结论甚为明显——每当我们读圣经,必须寻求基督,且要不断地寻求,直到寻着他,相信他。唯有继续借着信心摄取基督里的丰富,我们才能达到属灵的成熟,长大成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