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团大战后日军扫荡里日军飞的是九六舰载吗

多部抗战电影将登银幕 光影勾勒烽火岁月|《百团大战》|反法西斯战争|抗战_新浪娱乐_新浪网
多部抗战电影将登银幕 光影勾勒烽火岁月
《开罗宣言》《百团大战》等多部抗战电影将登银幕,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来追忆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8月25日,战争电影《百团大战》在京举行首映发布会,导演宁海强、张玉中,携主演陶泽如、吴越等出席了活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送上纪念献礼。该片将于8月28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与此同时,还有《开罗宣言》《诱狼》等多部相关题材电影及纪录片接连上映,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来追忆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我们对70年前的战争痛恨至极”
  《百团大战》
  导演:宁海强/张玉中
  主演:唐国强/王伍福/陶泽如/印小天/吴越
  上映日期:
  剧情:影片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将军和副参谋长左权将军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战役为主线,详细描写了其中“破袭战”、“西营坞战役”、“黄崖洞保卫战”、“关家垴战役”等战役,表现了毛泽东、朱德等领袖人物,以及姚尚武、梁山、黄之政、王大敢为代表的八路军官兵浴血抗战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百团大战的全过程,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同仇敌忾、不畏强敌、奋勇抗战的英雄事迹。
  辉煌大场面
  “如果我们拍不出大战场面,怎么体现抗日战场八路军怎么样用血肉之躯保卫自己的家园?!”导演宁海强强调,影片中的战争戏比例相当之高,并表示影片将会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现如今多数年轻人喜欢对着电脑玩军事游戏,而《百团大战》将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他们走到影院身临其境过一把大场面打大仗的瘾”。此外,由人物串起的坚实故事基础也不容错过,张玉中导演称影片靠情节和细节支撑,“习主席讲四有军人,第一有灵魂,第二有本事,第三有血性,第四有品格,《百团大战》的人物将是很好的写照。”
  “彭左”战友情
  在历史上,彭德怀和左权这对好搭档,一直就有“彭左”之称。在日军眼里,彭德怀强悍如虎,左权则是太行之狐,影片将分别由老戏骨陶泽如和刘之冰饰演。“一个戏如果没有独特的人物性格,确实很难成功”,论及此次塑造角色的心得,陶泽如侃侃而谈,“彭老总一生戎马生涯,他的性格是柔情和铁骨两极化的结合,影片将全方位表现彭老总是怎么指挥千军万马打鬼子的。”对于如何演绎“彭左”的友谊,刘之冰表示:“彭德怀是下决心的人,左权是执行的人。他们两个从作战指挥搭档和兄弟情谊上也是天生一对,彭德怀决定打不打,我告诉他应该怎么打。”
  战地浪漫曲
  除了纷飞的战火,影片中还将呈现在动荡的大环境中,吴越饰演的梁山和印小天饰演的姚尚武之间唯美的战地爱情。两位演员坦言结尾处姚尚武背着负伤的梁山艰难奔跑的戏份最为经典,印小天笑言,当时拍这场戏难度颇高,“一方面要配合摄影师,控制好距离,快了慢了都不行,另一方面还要酝酿感情,对背后的吴越流泪。”作为战争片中难得的女性角色,吴越感触颇多,“有一句话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事实上真的战争来了谁都走不开。如果回到75年前,所有的人都必然被笼罩在战争里。看到这么残酷的战争后,要好好珍惜当下和平的天空。”
  ■ 对话导演宁海强
  新京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百团大战》这部影片有何意义?
  宁海强:从战争本身来讲,当时的抗战形势已非常严峻,日本军队已经进入中国腹部,而且推进速度特别快,日本已在香港进行秘密和谈。而我党用“百团大战”有效牵制住了日军的推进速度,并把日军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整个华北战场。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百团大战”的全面胜利鼓舞了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抗战士气,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新京报:如何在影片中将由无数场战役组成的百团大战串成一个完整的共同体?
  宁海强: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从延安的战略思维到下面彭德怀八路军总部的战役指挥,再到下面的战斗层面几者结合构成一个宣泄点,就是情绪点。这个情绪就是:日军侵占中国领土,对中国人民极其残忍,中国人心产生了一种心火和怒火,最后这种心火加怒火化作了“百团大战”对日本侵略者复仇的炮火。
  新京报:战争的残酷是不可避免的,该如何在影片中传达出人文关怀?
  宁海强:我们在影片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我们反对残酷的战争,让妇女儿童远离战争,无论是中国儿童还是日本儿童。《百团大战》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民本身是反对战争的,我们对70年前的战争痛恨之极。
  ■ 剧情电影方阵
  《开罗宣言》
  上映日期:日
  影片由胡军、刘嘉玲、韩雪等明星联袂主演,主要讲述了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四国签署《开罗宣言》的历史背景故事,以特工人员获悉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情报为线索展开,从重庆大轰炸开始,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受到日本飞机轰炸,群众奋起抵抗的场景,着重展现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努力。
  《穿越硝烟的歌声》
  上映日期:2015年9月
  该片集中表现了以贺绿汀为代表的进步文艺工作者在抗战时期“执笔从戎、舍身救国”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在1934年成名后,毅然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队。在奔向延安的艰苦路途中,坚持抗日演出,唤醒民智,并在这次战争洗礼下,创作了抗日战歌《游击队歌》。
  《受降前夕》
  上映日期:未定
  影片讲述日至8月21日发生在湖南洪江一段不为人知的谍战故事:日本天皇下停战诏书后,反降行动在侵华占领军大本营展开,准备对在芷江的洽降仪式进行破坏。一场甄别日本间谍的战斗就此展开,最终以日本全面投降为抗战画上句号。
  《战火中的芭蕾》
  上映日期:日
  影片讲述了土生土长的东北大妞鹅儿,平时在面包房打工,因喜欢芭蕾,与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之间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凄美跨国恋,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报国忠烈之赵一曼》
  上映日期:未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揭开全面侵华序幕,中国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告别年幼的儿子请命去东北,在哈尔滨领导和组织电车工人反日大罢工,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当日军大举突袭其所在部队,赵一曼主动提出掩护,因伤被擒,酷刑下最终于日英勇就义。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上映日期:日
  电影根据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代表作改编。讲述了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机枪手驻扎在一个靠近小车站的村子里。发现了德军计划要袭击苏联腹地的阴谋,瓦斯柯夫带领一支小分队去搜查敌军,却英勇牺牲的故事。
  《诱狼》
  上映日期:日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被称作日军“名将之花”的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在太行山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从而终止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犹太女孩在上海2:项链密码》
  上映日期: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码头,犹太女孩瑞娜和弟弟米沙利跟随着父母准备逃离欧洲,前往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接纳他们的地方——中国上海。不料,德国纳粹正在策划一场夺取犹太人民宝贵财产的阴谋——“黑狼计划”。在上海男孩周阿根一家帮助下,瑞娜姐弟与鲁道夫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较量。
  ■ 纪录电影方阵
  《抗战中的文艺》
  本片力图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人物口述相结合,展现了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十四年间,中国的文艺家们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多种形式,热情讴歌全民族抗战运动的民族复兴英雄史诗。
  《根据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打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思想。以根据地为基础的敌后游击战,成为现代战争史上一个军事创举。其中,在华北平原的冀鲁豫根据地上,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人民英勇无畏,毁家纾难,直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铁血残阳》
  日,停泊在太平洋上的美军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军投降仪式,本片将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瞬间为开端,将至今保留在沈阳的“盟军战俘营”以“为历史作证”的方式更广泛地展现给世人,对日本侵略者当初为何在“奉天”设立战俘营的前因后果加以重新挖掘,从而警醒世人,捍卫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
  《燃烧的影像》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库房里,保留着一批历经了70余载的纪录片胶片。但拍摄这些影像的人,很多已不知去向,有些拍摄者还来不及看到影片的上映就已牺牲在疆场。影片通过胶片这一特殊的记忆载体,其中包括上世纪20-50年代拍摄的281部纪录片,勾勒出在岁月的风烟中,这段抹不去的历史。
  新京报记者 田颖 郭延冰
  (原标题:如歌光影勾勒烽火岁月)
水煮娱专栏
近日,刘嘉玲替好闺蜜王菲回应怀孕传闻:“我想应该不会吧”。你现在的位置:&&&&&&百团大战:请热血沸腾几分钟
百团大战:请热血沸腾几分钟
记得多年前在中戏实验剧场里看话剧《切·格瓦拉》,那晚出了剧院之后,发现外面飘起了雪。雪花和着冷风吹过来,打在脸上,冰冷,看着匆匆来往的行人,被剧情激荡起的热血就像遭遇迎头一击,突然发现一切都好不真实。在剧场里,格拉玛号起航的号角声让正在读大学的我热血沸腾,有种冲出去创造一个新世界的狂想,而剧场外的雪与风,却让人觉得那一刻连自己都救不了。就在几刹那间,思维急剧地跳跃,转了一圈,觉得这整个世界好不真实,一切都是荒谬的。现实是猥琐的,革命也不那么真实,理想更是扯淡,连那一刻是否就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墙外都觉得不真切。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很仰慕“乌有之乡”的小青年,喜欢看汪晖主编的《读书》,也喜欢看其他新左派的书,甚至也觉得文革也有许多可挖掘的政治资源,只是被四人帮跑偏了而已。
从回忆里收一下。前两天,跟家中的母亲履行电话问安,照例问她正在在做什么。母亲说也没干啥,就是近期总去一家公司组织的免费理疗,去体验体验,可以清理血液,按摩穴道,疏通脉络,蛮好的。我听着听着就觉得不对了,赶忙问她要钱吗?回答说不仅不要钱,还能上课学习。问学什么,答都是健身保养知识。再问学的东西印象深的是什么,答曰对方公司的产品都很牛,什么一个智能拐杖,非常厉害,老人家拿着即便是老年痴呆,也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他在哪里,不用害怕走丢了。另外那个理疗仪也很厉害,有了它,在家里再也不用害怕得病了。我说是挺厉害的,不过,那个拐杖得不少钱吧,不过呢要是害怕老人走丢了,花300块买个山寨手机,就能定位,也不用害怕走丢了,而且还方便,系个绳挂脖子里,也不用害怕丢了,那拐杖那么贵,万一老人痴呆到把拐杖都丢了,那它的定位再牛也定不到吧。我妈笑了,说也是啊。我又说,买个仪器就再不用害怕得病了,这个也不对吧,吃好喝好把身体锻炼好才不用害怕得病,买个仪器还不如多买点好吃好喝的,吃好了喝好了锻炼好了,才会真的不生病,说到这里我妈就哈哈大笑了。我也出了一口气,还好,我是她儿子,我的话她还能听进去。这种所谓的免费理疗加上课,已经把老太太快带到沟边上去,要是这个电话晚几天打,说不定老太太已经买了宝贝仪器在家里供着呢。真是谢天谢地!
嗯,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太太,一边享受着免费理疗,一边上上养生课,学习学习对方公司的产品有多牛逼,然后走完洗脑壳,就自觉完成从对方牛逼到自己傻逼的转变,这种事数见不鲜。跟着对方思路走,老太太必然会觉得对方公司的产品天下无敌,然后恨不得立马买个拐杖回家,然后再买个理疗仪回家,再然后还兴高采烈地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再也不会生病了。阿弥陀佛!然后,我想说的是,《百团大战》也是这个逻辑!
话说回来,作为一部电影,《百团大战》其拍摄的挺不错,场面恢弘大气,满满的战争情怀,看得人一时间热血沸腾。由于有体制的保证,《百团大战》几乎占尽了各种优势,将传统战争片拍出了新境界,气势也接续上了《大决战》时期的威武雄壮。可以说,《大决战》之后,《百团大战》将传统战争片拍出了新的高潮,在传统体制路线内,再次攀上了高峰。而且,《百团大战》不仅仅讲述了中共与日军的浴血奋战,还提到了国军在正面战场的战争,尤其是张自忠将军的热血洒尽;同时,它不仅讲述了中共高级将领在战场内外的运筹帷幄,还刻画了中下级官兵在战争中的友情,将八路军上上下下都进行了有血有肉的描摹;而且,它还兼顾了民众在抗日战争面前的大义凛然,与军队的鱼水情,还刻画到了汉奸的可恶无恨;它还讲到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几乎是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共乃至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面目,各方面的照顾体现了从导演到编导的良苦用心,想要打造史诗级战争片的野心。
这是体制内创作者的雄心,或者说是小心翼翼谁也不得罪的用心,它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但是作为一部只有110分钟的电影,你各方面都照顾了,在时间分配上肯定也被分散了,支离破碎就难免。所以,尽管看的时候你热血沸腾,但看完之后,你真正想要记住的内容,却没有多少。
不过,还是要提一下《百团大战》的不容易之处。前几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在笑星黄宏的掌控之下,不仅没拍出什么像样的片子,还几乎把家底折腾干了。眼下一头快要瘦死的骆驼,能够拍摄出看起来还不错的《百团大战》,的确不容易。也是源于体制的限制,你想要它有大的作为,都不可能。而从体制内的眼光看上去,《百团大战》可以说是《大决战》之后八一厂最好的战争片。有传统情怀的人,喜欢看《大决战》的人,也一定会喜欢《百团大战》。
可惜,我不是体制内的人,也没有义务为《百团大战》说太多的好话。我的观点只是,站在体制内,你一定会觉得这部片子非常不错。或者单纯从战争片的角度看,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整体成就上,它的可取之处并不多,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强奸犯的性技巧再好,也不是别人想要的恩爱方式。
站在体制内说电影好,就与给我我妈妈讲课的人一样,他站在他们公司的角度去讲述他们的产品,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他们的产品是最最棒的。而要想拆穿他们的伎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跳出他们的逻辑,指出旁证就行了。就好比说,有个男人在夸夸其谈大讲特讲他的做爱的技巧有多好,辩驳的方式就是只需要指出他是强奸犯就足够了。
戏演的再好,总有穿帮的时候。就像话剧《切·格瓦拉》演的那么好,让人有立即起来参与革命的冲动,但剧场外的一场冷风就迅速让人冷静了下来。戏不过是戏罢了,看看还行,千万别当真。就像9月3号,长安街上威武浩荡,很刺激了国人的肾上腺,加上那几天天也格外的蓝,那种感觉,在电视前,陪着央视主播铿锵有力的讲解,刹那间恍惚,真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好幸福。但第二天上午,我想要宜家逛逛,结果就堵在了北京路上,加上晴了好些天的天气又突然下起雨来。那感觉,就一下回到了从中央戏剧学院出来的那一刻。戏嘛,只能看看,千万别当真,否认就是再一次由他人的牛逼转变为自己的傻逼了。
回到《百团大战》上,单纯从电影上,觉得当时八路军最高指挥官朱德、彭德怀直接面对日本华北方面司令多田骏,中共与日军针锋相对,有种整个抗战俱在此中的感觉。从电影的感觉出来,的的确确中共就是抗日的中流砥柱,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但实际上,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国共两党正处于合作阶段,全国抗日一盘棋。八路军是中共领导的军队没错,但也是当时中央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在1937年抗战初期时,国民革命军共被分为了五大战区,共88个师,另有中央直属的6个军,其中八路军不过是其中的一支,共有3个师(115、120、129三个),45000人。后来随着抗战的扩大,全国战区又被扩到了10个,加上部分绥靖公署,而中共的军队也由八路军一支增加了新四军一支。但无论如何,从公开层面上,中共都处于绝对弱势中。而且原则上,中共也始终处于统一的中央政府领导之下,与其他战区一起,都属于抗战的一份子,不可能也没有机会由少数派一跃而变成中坚,还成为了“中流砥柱”。
而支撑“中流砥柱”的观点,最大的战争也恰恰是《百团大战》所演的系列战役。还是那句话,跳出电影的逻辑,来看看当时其他方面的材料,看看中共是如何不能够成为“中流砥柱”的。《百团大战》中说,这场战争发起的原因是当时蒋介石主导的正面战场持续失败,军心不稳,蒋一意妥协,大有投降之势。为了阻止蒋投降,为了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于是中共发起了“百团大战”。这里说对了一点,就是当时中国的抗战到了非常低落也非常危险的时刻。当其时,百团大战发动的时间为1940年8月底,而之前三个月的5月份,二战欧洲战场上,法国彻底沦陷,盟军从敦刻尔克完成了大撤退,德国军队正在欧洲战场上处于独孤求败之时。而且德军已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了轴心国联盟,法西斯势力异常强大。日本则刚刚组建了好战的近卫文麿内阁,还在4月份与苏联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抗战显得格外孤立。何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建立,国民政府的二号人物汪精卫还公开叛国投敌,组建了汉奸傀儡政府。正面战场上,过去的1939年底,蒋介石刚刚组织国军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冬季攻势”,以第二、第三、第五、第九战区为主攻地区,第一、第四、第八、第十、鲁苏、冀察战区为助攻地区,动员约七十一个师,兵力55万余人,击毙了日军中将一名,少将一名,大佐两名。这也充分说明了蒋介石压根没有什么绥靖妥协甚至投降的想法。而日军遭受打击之后,立即组织反扑,其来势凶猛。1940年上半年,日军在中国战区发动主攻,华北有第二次晋东南作战,华中有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战死),华南有粤北良口作战,而且日本空军也对重庆发动了大规模的轰炸。连续经历大战的国军,尚未得到补充与休整,一时间无法抵挡日军锋芒,步步退缩,至6月第五战区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战死后,长江中游被日军攻克,矛头直指陪都重庆,国民政府正面临生死关头。这种情况下,说蒋不抵抗不客观,也不是真实的,说他想要妥协投降,也不真实。
外部局势上,的确不容乐观,中共自身所面临的局势也相当严峻。1939年初,日军以凶猛著称的第三军司令多田骏被调往了华北地区,取代杉山元,担任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骏是日本历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中最残酷的一个,他针对八路军的作战特点,苦心研究出一套专门破坏敌后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从1939年夏天开始,日军针对根据地大规模修筑封锁工事,目的是将八路军和老百姓分开,同时将敌后根据地分散割裂,让八路军失去游击活动区域,以便各个击破。1940年,这种封锁达到高潮。八路军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牵制。而日军利用公路铁路部署火力强劲的机动兵团,小规模和孤立的攻击已经无法打破。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总部注意到日军依赖交通线和兵力部署分散的弱点,决心集中主力发动一次大规模游击破袭作战,力图摧毁华北日军对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就这就是“百团大战”的发起动因,不是为了敲山震虎撼动蒋介石,也不是为了振奋全中国,而是为了中共自身的生存。实际上,这个作战计划最初的针对目标仅是正太路,计划投入兵力约22个团,战役最初也被称为“正太路战役”,后来因为在实战中取得相当战果,故此战役规模得到扩大,最终发展成百团大战。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一个有计划的大战,而是跟随时机,动态变化出来的结果。
而凶悍的多田骏之所以被八路军打击,主要原因还在于此时的他的主力部队都摆在黄河边和第一战区卫立煌统率的中央军对抗上,而八路军当时隶属于阎锡山管辖的第二战区。因而八路军抽冷子在多田骏的后方钻了空子,打了一个“百团大战”。说“百团大战”的战果有多辉煌,但其实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以打击日军有生力量为主,也不以日军主力为目标,作战目标仅仅是破坏日军的联络线及部分据点,战争形式更偏向于游击战,起到的最大的作用还是骚扰,客观上打乱日军的统一部署。这一战略目的很大程度上也达到了,但由于日军主力并未受到太多伤害,凶猛的多田骏也就没太受影响,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调动部队,目标直指卫立煌部队,并于号正式发动“中条山战役”。此时,离“百团大战”不到半年时间,换句话说,在多田骏的眼中,八路军始终没有在他的正眼之内,他始终瞄准国民政府的中央军,在多田骏的战略意图中,大概是先用“囚笼”政策稳固后防,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针对国军。他看到了了“囚笼”政策的效果,只是没有想到这一政策遭到了强烈反弹,因此引发了“百团大战”,但他并没有太在意这场中共发起的战役,而是继续推进他的战略计划。“中条山战役”的结果,多田骏以有准备的围攻与压制,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中国方面伤亡各级将士达10万人,包括牺牲上将一名(唐淮源)、中将两名(武士敏、王峻)、少将三名(寸性奇、梁希贤、陈文杞),而据日军自己记载,仅战死673人,受伤2000人。此战之后不久,多田骏被晋升为陆军大将,不过此时他已经59岁,晋级后就转入了预备役并务农去了。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他才被再次拉出来,被列为甲级战犯,但又由于他没有对美英盟国做出实质上的危害,因而并未对他立案,更没有与他的盟友如坂垣征四郎等一样被判刑处死,而是因癌症死于监狱之中。多田骏是名中国通,自1917年起就被中国政府聘为北京陆军大学的教官,在华多年,还成为川岛芳子的后台靠山,不过他在日本国内政治上并不得意,与东条英机不睦,一直受到排挤。“中条山战役”后不久被架空,就有这方面的原因,没想到这反而让他逃脱了审判,但最后还是郁郁而死。
“中条山战役”过后,中国华北方面基本不复存在国军主力,多田骏也被调任离开,继任者冈村宁次才真正正视起中共及八路军的存在,并持续发动“扫荡”,在他上任的半年之内,就使八路军一时陷入被动。华北根据地缩小了,五台只剩阜平,太行只剩涉县、平顺,冀鲁豫只剩范县、观城加山东一个县,共剩6个县城。根据地人口只控制在1300万左右,为历来最低时期。仅1942年一年,岗村就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发动了75次“扫荡”。如果说要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长我军威风,“百团大战”应该在这个时候发起才更有效,而不是更早之前。
实际上,中共在当时的策略不仅不是抗日“中流砥柱”,反而是“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发展,十分宣传”。1937
年8月22—25日,在陕西省洛川县冯家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要大家:“不要到前线去充当抗日英雄”,因为日本的飞机大炮所能给予我们的危害,将远过于蒋介石以前所给予我们的危害。所以,“对政府方面催促的开赴前线的命令,要以各种借口予以推拖”,要“避开与日军的正面冲突,避实就虚,到日军的后方去打游击,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形成蒋、日、我,三国志”。他认为:“这样的形势对我们才有利”。
1940年底发起的“百团大战”,完全是为了生存而战,在当时来说对中共带来的也并非益处,实际上过早地暴露了中共的实力。之后冈村宁次发动的数次“扫荡”就是明证。而且,“百团大战”也暴露出中共领导下的军队编制严重的问题,远超约定编制十倍以上,除了引起日军大规模反扑、扫荡。同时,暗中大规模扩军也让国民党警惕,毕竟整个抗战期间中共军队极少主动大规模作战,突然冒出过百个正规团,这大大出乎于蒋介石的预料。因此,也促使蒋要求活动在中南部的八路军及新四军北调,并导致了后来“皖南事变”的发生,中共军队收到严重打击。
目前无限拔高“百团大战”的历史战绩,是目前政治统治的需要。在当时,八路军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这一行动却未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或第二战区的作战命令,因此也一直不被载入国民党编著的《抗日战史》之中,更多属于朱德、彭德怀及左权的个人行为。非要说它的意义重大,将之与“平型关大捷”并列为中共抗战史上最大的两次战争,一个阵地战的最大胜利,一个是游击战的最大胜利,有些一厢情愿。但正如电影《百团大战》中所演,“百团大战”中真正有规模的战役也寥寥无几,剿灭日军较多的大致有娘子关战役、涞灵战役、榆辽战役、关家垴战役几个。这些有限的战役,就成为了“中流砥柱”,实在是大言不惭。限于篇幅,只说下关家垴战役吧。
电影《百团大战》中,将“关家垴战役”作为压轴重磅战役来演绎,着力进行刻画。实际上,它是彭德怀戎马一生中的四大败仗之一。《彭德怀自述》中,他对这一点承认的非常干脆,四大败仗的其他三次是红军时期赣州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和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
此战,八路军以四个团(129师385、386旅、新编10旅及决死第一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围攻日军一个大队500余名日军。双方激战两昼夜,刘伯承、邓小平、陈赓亲临一线指挥,彭德怀、左权督战,结果八路军伤亡600余人(一说2000人),日军冈崎大队死伤400多人(日军称冈崎大队仅阵亡61人),最终还是没能够将日军消灭。多年以后,因百团大战而遭到批评的彭德怀还为这一役的损失而深感不安。
下面大致讲一下战斗经过。日,多田骏给日军第1军下达作战任务,合围山西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第129师。日军冈崎大队参加这次作战,大队长为冈崎谦受步兵中佐,共有官兵544名,辎重运输人员400余人。冈崎大队10月11日沿山西省沁县—西营—王家峪路线东进,他们试图寻找八路军总部,施行“斩首”行动。25日,冈崎率500多人,继续向东,沿桐裕河谷进入了黄崖洞。
值得一提的是,黄崖洞是八路军的兵工厂所在地,也是八路军总部的军械所,到1940年军械所已具备月产400余支步枪和大量子弹的生产能力,被视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彭德怀也是考察了多个地方才确定了工厂所在地,现在居然被日军摸上门来,彭大将军立即勃然大怒。
电影《百团大战》中,冈崎大队摸进兵工厂是汉奸带头的作用。其实,冈崎大队不过是瞎闯而已,并不知道黄崖洞有八路军的兵工厂。据战后生还的冈崎大队老兵才田升回忆,他们不熟悉当地地形,加上粮弹匮乏且补给困难,走了许多冤枉路,直到10月28日才开始从左会反转。在回忆中,才田升没有提到发现八路军兵工厂的事。
而勃然大怒的彭德怀下令消灭冈崎大队,他立即命令129师386旅的772团和16团赶往黄崖洞。10月28日,冈崎大队在386旅一部打击下,招架不住,准备取道武乡县再回沁县,在蟠龙关家垴附近驻扎下来。29日下午,彭德怀从黎城指挥所火速赶到蟠龙镇石门村,亲自坐镇指挥。当晚,彭德怀举行战前会议,正式下达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命令: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386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陈赓指挥385旅一部和决死第1纵队25、38团各一部;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于10月30日凌晨4时对冈崎大队发起攻击。与此同时,冈崎谦受出于职业军人的敏感和军事素养,率部连夜占据了关家垴。从军事地形上看,关家垴可谓易守难攻之地。南坡上住着50余户关姓人家,沿山壁修建了一孔连一孔的窑洞。南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岗,叫柳树垴,与关家垴互为掎角,从柳树垴上可以利用火力控制关家垴的通路。冈崎大队占据关家垴后,马上构筑工事。另外,派出一个中队占领柳树垴。他们不仅挖了坑道,还拆下当地人家的门窗架在上面,筑成隐蔽所。在山顶平地上,还设置了机枪阵地。这样,日军就在关家垴和柳树垴部署了一个严密的防御阵地。
29日23时左右,左权得知冈崎大队已占据关家垴和柳树垴,他看了看表,离总攻时间还有5个小时。经再三考虑,左权决定让总部特务团提前发起攻击。之后的战争细节不在细数,八路军在拉锯战中,一度攻下柳树垴,但关家垴则始终没有完全攻克。战争到了30号中午时,772团1营原本70多人的1连只剩下3人;50多人的3连只剩下指导员和2名伤员;近70人的4连只剩下10余人。午后,1营剩下的人员在营长蒲大义的带领下仍继续配合兄弟部队向日军攻击。14时,当1营被兄弟部队换下来时,只剩下6个人。到了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关家垴飞来了几架日军飞机,进行狂轰滥炸。关家垴地方狭小,八路军投入进攻的兵力密集而无处躲藏。轰炸造成很大伤亡,不得不暂停进攻。
面对着八路军的重大伤亡,陈赓与刘伯承先后劝告彭德怀停止战斗,但彭德怀听不进去,一味蛮干。后来,对彭德怀提出批评的也是刘伯承。在关家垴战斗后期,还是刘伯承注意到连接关家垴陡崖崖顶与壕坎之间的斜坡上隐隐露出的黄土,然后命令769团团长郑国仲以挖地道的方式打上去,并放置炸药,才最终由772团和决死第1纵队25团、16团等部也先后攻上关家垴,经过激烈的肉搏,日军一部被歼,其余则退到了半山腰的窑洞中,拼死抵抗,火力仍然很猛。直至深夜,日军仍顽强地据守在窑洞中,仍控制着两处主要阵地。从武乡县、辽县出动的2500多人的日军增援部队正在向关家垴挺进,黎城等地的数千名日军机动部队也在向关家垴靠拢。385旅和新编第10旅已与增援的日军交上了火。陈赓又派出一个团前去支援。关家垴之战,已打成了一场八路军4个旅(决死队1个旅含2个团)与4000多日军的大会战。但彭德怀依然想要吃下冈崎大队,到11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逼近关家垴。再不撤,眼看八路军就要陷入日军的反包围之中,面临更大的牺牲。彭德怀才不得不下了撤退的命令。冈崎大队的余部突围了,日军对关家垴周围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数天之内屠杀群众6000余人。
无论如何,八路军都对日军造成了打击,毕竟日军更经受不起伤亡,八路军的胜利可谓是一种惨胜。《百团大战》将这一战演绎的可歌可泣,成为军民联合作战的典型,却不知背后的苦涩有多大。这大概也形成了整个“百团大战”的调性,我们觉得它很辉煌,其实非常苦涩。
看电影的时候,可以热血沸腾一下,但不要陷入进去。谨记!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
--------------------前资深媒体人,影评人,喜欢挖掘电影背后的故事,微信公号:yirenfilm 欢迎关注楼主管理员给此话题奖励了2分!
大哥您能不这么水吗?扯题外话,写知音体,这是影评吗?你要是论证tg抗战不足也没有数据和文献,不要总写自己的臆测好吗?发布影评的地方就请告诉我电影好不好看,你要是想做有良心的历史学家不如去凯迪社区一起创造历史好了。
--------------------
应该说可以通过电影谈论下历史吧,大家总不可能就在这个论坛只谈论些演员好不好看、特技如何、票房如何等等之类的吧。都是通过电影有感而发
--------------------把烦恼抛到一边,让自己开心一点!
讨论历史很好,但创造历史,扭曲历史就让人看不起了,作者字里行间露出的对八路军的不屑,所以咱也对这个作者很反感。
--------------------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511735名成员74783个主题
可用积分:2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团大战后日军扫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