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欧美人为什么欧美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

牛津大学学者:中国抗战的地位和作用被低估了
牛津大学学者:中国抗战的地位和作用被低估了
关培凤/关笑男
▲ 1942年5月,战斗在古长城喜峰口外的八路军战士■ 两大阵营冷战背景下,战后西方难以客观看待中国的战时历史和贡献■ 战后海峡两岸的政治状况,也不利于西方了解研究中国抗战史  拉纳·米特的正式头衔是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这位46岁的印度裔历史学者被誉为西方新生代的“中国通”。他历时10年研究中国抗战史的辛苦结晶——《中日战争,:为生存而战》(英国版)、《被遗忘的盟友:中日战争,》(美国版)2013年面世后,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引起轰动。    依托详实可靠的历史资料,结合亲身实地调查的结论,米特以历史学家的客观态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被它们长期以来无意或有意忽略的历史真相: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抵抗日本法西斯的反侵略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付出的民族牺牲,和对战争胜利所作的巨大贡献,不容抹杀和忽视。    “西方大多数地方对中国遭受的磨难,以及中国为同盟国取得战争胜利所作贡献的清晰事实,没有得到了解。另外,在1937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4年半时间里,中国基本上是在单枪匹马与日本人作战。”米特说。中国抗战为盟国争取了绝地反攻的时间  米特指出,中国是第一个面临轴心国侵略的国家,卢沟桥事变应作为二战的起点。    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普遍将德国闪击波兰作为二战爆发的起点,将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红军挺进日本致其投降视为二战结束。中国的8年艰苦抗战似乎仅被零星几点笔墨草草带过。    实际上,自日卢沟桥事变起,东方战场便已开辟,此举对世界局势有重大影响。从这一天起,法西斯轴心国完全暴露了其欲占领世界的野心和阴谋。    然而,当时的日本没有想到的是,原本迅速占领中国并以中国为切口进一步挥师南下,从而占领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计划很快流产,8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泥淖里一陷就是8年之久。假使中国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之下没有抗住敌军的炮火而选择投降,那么将使日本有更多余力将矛头指向苏联、东南亚各国以及英属印度,甚至使其后开辟的太平洋战场上的战况更加焦灼。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日本军力造成极大消耗,使日军深陷东亚地区而无暇他顾,无力给予其他轴心国以兵力支援。中国的顽强抗争给反法西斯阵营的盟国争取了大量绝地反攻的时间,使盟国能够合力逐一击破轴心国的坚船利炮。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为数不多的坚持抵抗绝不投降的国家。因此,卢沟桥事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当然,没有美、英、苏盟国的帮助,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会更加艰难,所有盟国之间是相互需要的。 战后中国盟友为何被遗忘   作为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成员,二战后中国为何会受到西方社会的不公平冷遇?    米特认为,导致中国被西方“遗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两点。    其一,西方国家在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无法客观看待中国在战时的历史和贡献。战后的中国很快爆发了内战,并且进行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地位在西方国家眼中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接踵而来的冷战更使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敌人”,由于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限制,西方人对中国战时的贡献进行了选择性忽视及不给予客观评价。    “这是冷战的政治影响所导致的。不过,随着冷战的结束,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已经慢慢发生了改变。”米特补充道。    其二,从中国方面来讲,既有对外政策的影响,又存在国内政治局势的因素:一方面,在较长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内,西方学者没有很多机会来中国搜集材料。新中国建立之初,立国之基尚不够稳定且国力较弱,加之冷战中各国有自己的立场,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几乎没有,这一时期的中国被西方封锁,学术研究的交流也因此充满阻碍。“在此时期西方学者若想去中国的档案馆、图书馆查阅档案或资料,或者对抗战老兵进行实地采访都是不可能进行的事情。”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内斗争对西方正确认识中国战时贡献产生了影响。由于当时西方普遍是通过蒋介石来了解中国,因此1949年蒋退败台湾对西方正确认识中国的抗战贡献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国共两党之间战时对彼此的很多负面宣传和攻击,战后中国国内政治的分裂,海峡两岸相互间的敌对攻击,也影响到了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看法。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在发生变化。”米特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不断繁荣强大起来,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在不断加深,中国元素在全世界日益突出,中国的抗战史被西方所忽视的情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米特的著作一经问世便在西方各国引起强烈反响。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力荐此书,他称赞米德“追忆了将被人遗忘殆尽的历史,为人类史料的丰富和完整性贡献了值得敬佩的努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霍华德·弗伦奇则评论该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二战经历的重要而令人信服的历史书。”    在英国,米特的书还获得了威斯敏斯特公爵军事文学奖。“这是该奖项第一次颁发给描写中国历史的书籍。这显示了我在书中的观点已经开始在西方更广泛地传播。今天,随着中国在全球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认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也感到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盟国地位不应再被遗忘和忽视  谈及中国将隆重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米特指出,纪念中日战争的那段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这是20世纪非常重要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米特认为,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没有充分认识到日本在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期间的暴行之严重,世界应从那场战争中吸取到一些经验教训。    其中最重要的教训是,二战争爆发是因为大国们认为,如果一个强国崛起了,另一个必须衰落,这是一种零和状态。“我想现在我们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在一个地区可以有大小不一的强国共存,它们应该在一个共识基础上互动。”米特认为,目前中国和美国应该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在亚洲创造一个稳定的体系。    米特强调,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大国”,与其他大国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大多数时间里,中国是东亚或南亚地区唯一抵御日本的重要力量。”此后数十年来,中国始终以积极主动、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与世界各国友好互动、合作互利,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米特认为西方各国应该认清中国当年的遭遇,纪念中国的壮举,对中国在二战中的作为给予认可和肯定。“只有弄明白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才能展望中国在21世纪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日本战争罪行罄竹难书  米特在书中引用大量外国记者和学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录,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罄竹难书的战争罪行。    在那场骇人听闻的1937年屠城惨案中,日本陆军第10军集体轮奸妇女,用男性平民当靶子练习杀人,并把成百上千的被俘者绑在一起用汽油烧死。    “日,德国人、南京安全区主席拉贝写道:昨夜约有1000位女性遭强奸,仅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一处就有100多个姑娘被强奸,此时此刻,所有的消息全与强奸有关。两天后,美国人费吴生记录道:有些房屋一天被闯10次,穷苦人民被洗劫,妇女被奸淫,一些人无缘无故被折磨致死。”    然而这仅是日军暴行的冰山一角。米特指出,南京大屠杀只是日本在侵略华东地区时实施的一系列暴行中最为突出的一次。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日军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竟源于中国人民抵死相抗,令日军侵略的步伐拔足难行。    “这段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米特强调。    米特还亲身调查了西方人很少了解的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对这一战争事件做了还原。    1938年5月到1941年8月,日本对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进行了高密度约218次的空中轰炸,出动飞机9000余架次,投放炸弹11500枚以上。这场战略轰炸致使平民死亡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空袭警报成为战时首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所有重庆人来说,那是一段无法释怀的灾难岁月!    米特说,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牺牲是巨大的,其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南京和重庆惨案只是在日军侵略暴行中较为鲜明的两个事件,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每一处都上演着与此相同的惨烈的悲剧。然而这些在西方并不为人所知,米特坚持研究中国抗战也正是出于向全世界展示这段历史真相的目的。采访/关培凤文字整理/实习生 关笑男刊于《瞭望》2015年第32期瞭望
OutlookWeekly1981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即将打开""小程序&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书名: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作者: 拉纳·米特 (Rana Mitter)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亚马逊购买
基于最新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o米特披露了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最高领导: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毛泽东、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在书中,作者严肃地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的大国”。忍受了百年屈辱的中国如何从战火中淬炼重生?今天的中美日关系动辄紧张背后又有何历史根源?翻开《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你将找到最真实的答案。历史已经远去,大战会否重来?你以前可以不知,现在不可不读的震撼真相。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内容简介:全景式展现70年前事关民族存亡的残酷抗争。自甲午战争起,面对日军的进逼,中国一直妥协退让,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蒋介石为何选择此时对日开战,他到底意欲何为?开战以来,北平、天津、上海接连沦陷却不见屠城,而并非日军战略目标的南京,却为何发生了大屠杀惨剧?南京大屠杀致30万人遇难,国民党炸毁黄河竟对100万百姓造成灭顶之灾?此事又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后者垮台?死亡人数多达2万的伦敦大轰炸轰动全球,为何死亡多达6万的重庆大轰炸却鲜为人知?身为资深革命志士,汪精卫后期为何会做出叛国投敌的惊天之举?坚决抗日的战时领袖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为何最终反而会被人民抛弃?都说日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但为何在日军尚未到达之前,长沙城就已烧了八天八夜?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亚洲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的中国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忘。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人又如何看待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编辑推荐:所有中国人,不分老幼,无论尊卑,都是守土人!2000万亡魂,1亿人迁徙,8座城市,3个男人,1场战争。灾难深重、悲恸惨烈、波澜壮阔,一个民族的崛起从此开始……连续7个月雄踞亚马逊“历史o中国”畅销书榜首,《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西方世界最值得关注的“中国书”,基辛格、林行止、曹景行、朱克奇、贾元良、和静均、吴景平、余戈倾力推荐,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推荐必读图书,《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年度必读图书,新华网《瞭望东方周刊》《参考消息》《卫报》《观察者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纷纷撰文热议!
1.热点关注。一直以来,西方人都将“二战”定义为英美苏为首的三大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血腥战争,虽然中国在抗击日寇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却因冷战等思维的局限,导致中国这位事实上的盟友被西方人遗忘甚至扭曲,得不到应有的评价。随着如今中国的崛起,中国人民越来越谋求世界应该还曾经浴血抗击日寇的中国人民以公道。而且,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关系动辄紧张,追根到底还是抗日战争以及中国未能获得公正评价所致,不了解这段历史,就无法了解当今的政治局势。
2.角度独特。而对于中国自身而言,历年来中国人写过的抗日战争相关书籍无数,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如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不够全面等,精品其实不多。而且,以中国人自身的角度来描写这场关于自身存亡的战争,虽然真实性可嘉,但也难免会存在对某些问题回避甚至美化的嫌疑。因此,以一名严谨的西方学者的角度来描写这段历史,可以帮助人民更加客观、更加真实地去记住这场战争。
3.权威性与国际赞誉度。在作者权威性方面,他是牛津大学的现代中国政治与历史学终身教授,专门从事中国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多年来写过多本学术性中国论著,在西方影响广泛。《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从开始搜集资料到印刷成书,共花费了整整十年时光,可谓十年磨一剑,是其精华之作。自2013年9月上市以来,连续7个月雄踞亚马逊“历史o中国”畅销图书的榜首,被《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同时评选为年度必读图书,《瞭望东方周刊》评出的2014 年西方世界最值得关注的“中国书”。此外,《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自2013年底英国版出版后,已经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在世界尤其是西方影响特别广泛,众多名人及知名媒体都为其折服,其美国版更获得美国前国务卿亨利o基辛格的撰文推荐,可谓影响广泛。
4.内容的客观性。在内容方面,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一个局外人的立场,不偏不倚地将抗战过程中国的艰难情况一一呈现。没有刻意回避某些问题,因而使得这段历史显得特别真实。《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以三个人物的命运为线索,将众多事件、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国际PK、以及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全景式地展现,可谓深刻、全面、客观。
拉纳o米特的新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非常成功,它描绘了成百上千万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史,以及战争如何促使现代中国崛起。这本书揭开了行将被人遗忘的历史记忆,为人类史料的丰富和完整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美国前国务卿 亨利o基辛格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都低估了中国在“二战”中的重大作用和贡献,为了历史也为了今天,世界都应该还中国一个公道!
——资深媒体人 曹景行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的研究可谓深入与客观。想认识在八年抗战中(包括4年“二战”),中国如何不惜牺牲抗日,并付出了何种惨重代价的读者,此书不容错过。
——香港《信报》创办人 林行止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艰苦卓绝;而在艰苦卓绝的情形下仍能奋战到底,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值得中国人引以为傲。但是,这段光荣的历史长期以来在西方都被忽视、被歪曲甚至被遗忘。此书可以说是一个纠偏,但也仅仅是个开始。在必须维护“二战”战后秩序的今天,我们也必须发出这样的声音:中国拒绝被遗忘。这种拒绝,首先要落实在我们如何尊重自己的历史。
——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节目主持人 朱克奇
西方的中国通用史实告诉世界:中国的抗日战争,成就了“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不可淡定!
——长城抗战网总编 贾元良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是一部很棒的中国抗日战争全史,它仔细考察了中国在“二战”盟军中所处的角色,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的惨重代价,以及战争如何全面影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观点独到,文笔犀利!
——抗战研究专家 余戈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是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o米特的力作。透过他充溢着思辨性的笔墨,一个贫弱国家抵抗并击败现代化日本法西斯军队的悲壮历史,以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呈现于读者眼前,并直指当今中日关系动荡的深层原因。此书观点独特敏锐,在同类书籍中无人可及,不读为遗憾矣。
——北京外交智库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和静均
二战回眸:西方遗忘了浴血的中国
拉纳o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是一部关于中国“二战”经历的重要而令人信服的历史书。此书通过仔细考察中国在当年同盟国战争行动中的角色、中国人在自己的抗日斗争中所付出的常常吃力不讨好的代价以及中国的战争创伤对国家战后发展的影响等,再一次让“谁丢掉了中国”这个问题具备了新意。
作者开篇写道:“几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即使在中国被考虑在内的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一个在一场让美国、苏联和英国出尽风头的战争中跑龙套的小演员。”
无独有偶,学术界今天对于中国为“二战”所做贡献的视而不见,与早年对苏联所付出牺牲的漠视何其相似。只是到了冷战快结束的时候,西方历史学家才开始给予苏联人较为慷慨的赞扬,并允许在一段并不完全是极权与自由之争的战争历史中保留更多道德的复杂性。
拉纳o米特的著作给了中国应有的历史评价。书中记述了中国从1937年开始,拖住80万日本侵略军,从而消耗掉日本的破坏性能量,使之无法把力量投向其他战区。在骇人听闻的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本陆军集体轮奸中国妇女,把中国男性平民当靶子练习杀人,并把成百上千的被俘者绑在一起用汽油烧死。
中国还通过其他不那么容易被承认的方式付出了代价。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早期为进入现代化社会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工业化投资,这些都在战争中被扫荡殆尽。整个国家的铁路网、封闭式公路和工厂大部分都遭到了摧毁。
文章指出,在这部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逸闻故事的著作中,主要人物是中国国民党领袖、战时的国家元首蒋介石。西方对蒋介石的矛盾心理,导致它们减少对中国的战争支持。正如作者所写的:“西方对中国的战争行动、尤其是国民党所发挥作用的指责,所依据的是关于中国政权过于腐败和不得人心,以至于无法获得支持的说法。战时美国流行的一个笑话利用谐音把这位中国领导人的名字念成‘兑现我的支票’(Cash My-Check)。”这并不完全公平。“实际情况要复杂一些:欧洲第一的战略意味着需要以最低的代价把中国留在战争中,而蒋介石就曾一再被迫把自己的军队按照有利于盟军地缘战略利益、却有损于中国自身目标的方式投入战场。”
文章认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或许可以说战时的中国被丢掉了,甚至可以说不止一次被丢掉了。在做出向国民党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员支持的决定性承诺时,富兰克林o罗斯福和他的将军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犹豫不决,从而为日军的进逼打开了方便之门。1942年,盟军坚持让蒋介石派出主力部队阻止日军占领缅甸,导致其与蒋介石的关系被推到了悬崖边上,而当时中国自己也正面临着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发动的最大规模的进攻之一。蒋介石当时曾写道:“我确信美国的政策只不过是居心叵测地利用我们。”
文章称,随着蒋介石对国家的控制变得日益脆弱,美国向毛泽东和其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军队派出了参观人员。美国的外交官灵机一动,觉察到了与共产党展开合作的机会,后者凭着他们主要根据地的井然秩序让美国参观者叹为观止。不过这个时刻未能持续——就在毛泽东
的共产党开始逐渐占据上风的时候,华盛顿却冷落了他。美国再次让自己成为蒋介石政权的后盾,此时该政权即将失败。1949年,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一年后毛泽东的新中国和美国便在朝鲜兵戎相见。
文章说,此书更客观地描述了蒋介石。陶涵曾在2009年出版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一书中提出过一种对蒋介石更具同情心的观点。不过,《中国,被遗忘的盟友》决非单向的修正主义。拉纳o米特详细记录了蒋介石对于自己的战时策略所造成的人道代价的无动于衷。例如,蒋介石在1938年水淹黄河流域低洼地区以延缓日军前进的做法,最终置近100万中国民众于死地,但他却撒下弥天大谎,并试图从中国5000年的历史故事中寻找借口,来为这场灾难开脱。
——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霍华德o弗伦奇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日发表了题为《评拉纳o米特所著》
新加入同类书籍[热点]刘晓明:西方很少人了解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社会-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我来说两句
播放:13,776
播放:5,121
播放:33,554
播放:4,086
播放:6,050
播放:300,792
播放:6,683
播放:114,168
播放:1,143
播放:2,452
播放:1,474
播放:11,495
播放:2,958
精选视频号
播放:1,402
播放:1,265西方对中国抗战了解有多少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西方对中国抗战了解有多少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日前在接受新华国际客户端采访时坦言,西方,当然也包括英国,对中国的二战历史了解得非常少。直到今天,很多西方人并不知道中国在二战时期与英国和美国是盟友的这段历史。
  英国学者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或危言耸听,西方世界对自己的历史研究较深入、透彻,一贯持有西方乃“世界中心”的思想,相对而言对东方历史缺乏认知,并从骨子里不屑于了解东方历史。
  俄罗斯专家指出,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人们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总是更加关注欧洲战场,关注反德国法西斯反希特勒的战争,对亚洲战场的关注不够。即便是谈到亚洲战场时,人们也经常会说到苏联红军打败了日本关东军,美国海军粉碎了日本海军侵略东南亚的企图,而忽略了中国在亚洲战场的巨大作用。
  拉纳米特教授指出,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研究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及日益强大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但是学者不应只看到1978年之后进入改革开放进程的中国,甚至只看到这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世界强国。要认识到现在的中国是过去历史的延续,其中20世纪中期中国抗日战争便是历史中意义非凡的一部分。
  拉纳米特认为,大部分西方读者读到《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这本书描写的中国战场上的故事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这是因为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这段经历知之甚少。当他们听到4000万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失去生命,大约8000万到一亿中国人流离失所,但是却牵制住了日军主力部队时,西方读者才逐渐认识到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代价。
  这位英国学者强调,中国在同盟国取得二战最终胜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举个例子,在1938年,当包括英国外交官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中国要向日本投降,因为当时中国遭受严重打击并且没有得到有力的帮助。但是中国坚持抗战,而这一坚持抗战的决定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中国向日本投降,那么中国将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亚洲的历史也将随之改变,甚至整个世界都会产生变化。中国坚持抗战拖至住了大量日军,这是中国军队的重要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同盟国在亚洲的胜利会更加艰难。
  二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各个领域,无论在防守还是进攻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例如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尽管最终失败,但是却迫使日军的战争在国际关注下变得更加艰难,是抗战战略的重要一环。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说,中国在二战中是蒙受人员损失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西方国家,很多人只对二战欧洲战场的历史比较熟悉,对亚太战场则几乎一无所知。然而,中国人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巨大牺牲,是二战的历史事实。如果没有中国抵抗日本,日本将得以进攻苏联后方,那么苏联将无法无后顾之忧地向欧洲战场调动兵力,卫国战争的历史恐怕将会改写。(记者 夏晓 董翔 张继业)
(责编:冯宇琳(实习生)、李粼玮)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本网原创|深圳要闻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美历史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