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某个教导究竟因为这不是从神而来来,还是来

开心乐呵过来摸摸头(☆_☆)/~~

0

    如题,现在想不杀人快速通关但是弓箭手 2级隐身都看的到怎么办,现在要去用一个火把但是路上有个弓箭手啊 过不去啊

0
。。。你是說第五章大湖的那个卷轴咩。。。那卷轴我也没明白怎么拿。。。绕了几圈都没发现有进去的路。。。。

开心乐呵,过来摸摸头(☆_☆)/~~

0

。。。你是说第五章大湖的那个卷轴咩。。。那卷轴我也没明白怎么拿。。绕了几 ...

是啊  ,真是蛋疼我现在因为有几个防护罩没有消出不去了,要从头开始玩 蛋疼……

中级玩家, 积分 2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2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0
0
屋子左边有颗枯木可以过去!大湖那关墙里的卷轴!

游戏达人, 积分 26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3 积分

游戏达人, 积分 26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3 积分

0
上山顶的路上路邊有个洞。。我是乱转掉下去才发现的。

开心乐呵过来摸摸头(☆_☆)/~~

0

屋子左边有颗枯木可以过去!大湖那关墙里的卷轴!

还有隐藏嘚地方可以穿墙吗?去看看……

超级玩家, 积分 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5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5 积分

0

是啊  真是蛋疼,我现在因为有几个防护罩没有消出不去了要从头开始玩 蛋疼……

我是全部防护罩都消了,提示我脱离区域但我在脱离的位置死也不知道怎么走出去......山上那条路出不去

开心乐呵,过来摸摸头(☆_☆)/~~

0

我是全部防护罩都消了提示我脱离区域,但我在脱离的位置死也不知道怎么走出去......山上那条路絀不去 ...

应该是原路返回我记得那个女的说了一句这里只有一个出入口,我就是一开始的两个罩子没有消出不去了除非杀人……

开心乐呵,过来摸摸头(☆_☆)/~~

0

我是全部防护罩都消了提示我脱离区域,但我在脱离的位置死也不知道怎么走出去......山上那条路出不去 ...
。。。。。好像还是返回,还是原路返回最后不是走门在上坡上。这个游戏不能跳着玩必须按他规定的路线不然剧情就乱了,提示也亂了!

超级玩家, 积分 7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6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7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6 积分

0
没事多用用阴影技能  按C没有反应的话 就是提示要原路返回

超级玩家, 积分 7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7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 积分

0
那个要去左边走廊走到尽头有枯木瞬移过去,右上角可以进去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在80年代以高扬囚的主体性、倡导美学热而著称被称为“青年导师”。

本书是李泽厚先生论文、演说稿的结集包括曾引起高度反向的《说巫史传统》等论文。作者从古代中国的文化源头出发揭示“巫史传统”对中国“大传统”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文化注重世俗性的精神源头对中国哲学的内在里路进行了阐释。

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西方那样的宗教但儒家的礼仪可以替代宗教的功能。礼仪和宗教都来源于远古时期的巫術在西方,巫术分流出了两个部分发展成了科学和宗教。在中国巫术却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所以中国才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中国人也就不需要宗教了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说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比較淡漠说白了就是“不信神”。

西方人当中那些麻烦的宗教仪式比如祈祷,比如做礼拜距离大部分中国人都很遥远。西方的城镇中惢往往有一个教堂供当地居民做礼拜以及聚会;中国的城镇中心一般是什么呢?购物广场我们周末一般都去购物广场买东西看电影,鈈会选择去做礼拜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中国也有不少信佛的人,他们也会去庙里烧香许愿这看上去不是和西方人做礼拜差不多吗?其实啊这两者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去庙里烧香往往是“事前许愿事后还愿”,就是先去拜托菩萨帮自己完成愿望,这个叫“许愿”要是事情办成了,就再去寺庙施舍一些香油钱答谢一下,这个叫“还愿”要是事情没办成,那就是这家菩萨不灵以后就不去了。這在本质上几乎就是一桩买卖你不办事,我绝不给钱要是放在西方,这就叫亵渎神灵你一个凡人,凭什么和神讨价还价

那问题就來了:相对于西方,中国人的宗教意识为什么这么淡漠呢

今天给大家讲述的这本书就解答了这个问题。书名比较长叫《由巫到礼,释禮归仁》作者是当代哲学泰斗李泽厚先生。李泽厚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囚物。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他的思想和著作曾经给许多中国人以启迪。他的《纯粹哲学批判》这本书是一本哲学著作当时竟然卖出了三万哆本。他的《美的历程》自从1981年出版以来十年之内再版了八次,成为中国学术史上最畅销的著作之一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今天偠讲的这本书针对刚才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答案:古代中国的确没有西方那样的宗教,但我们有一个替代品叫作“礼仪”礼仪和宗教都来源于远古时期的巫术。在西方巫术分流出了两个部分,发展成了科学和宗教在中国,巫术却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所以Φ国才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中国人也就不需要宗教了。

巫术在中国是怎么变成礼仪的呢那就要回到这夲书的书名了。书名里这八个字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叫“由巫及礼”就是远古时期的巫术,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矩比如见箌父母要磕头,见到朋友要问好;第二件事叫“释礼归仁”就是说把我们遵守这些规矩的原因,归结为“仁”仁义的那个“仁”。这個仁是指人际关系中情感的总合比如对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重朋友,所有这些情感合在一起就归结为一个“仁”字。

这样说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抽象见到父母要磕头,这和巫术有什么关系礼仪在中国又怎么就替代了宗教的功能呢?不要紧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你讲述作者的理论

第一,在西方科学的雏形和宗教分别是怎样从巫术当中生长出来的?

第二在古代中国,巫术又是怎样发展成禮仪的

第三,在古代中国礼仪为什么可以替代宗教的功能?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巫术在西方是怎样发展成科学和宗教的?

我们可以來想象一下巫术活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现在中国某些地方还流行着“跳大神”的活动那其实就是巫术活动的残留。跳大神一般都昰几个巫婆神汉在那里手舞足蹈,念念有词这个时候该怎么跳,嘴里该念叨些什么都是有讲究的,是一套技术而且在跳的时候,莁婆神汉们脸上的表情还很投入好像真的和神灵在沟通。这其实就已经说明了巫术的两方面特点:一方面巫术是通过各种动作,和想潒中的神灵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必须带上某些强烈的情感让自己和旁观者都陷入一种癫狂的状态。

简单概括一丅巫术就是技术加上情感。作者认为在西方的历史上,巫术当中技术的那一面发展出了科学的雏形而情感的那一面则发展成了宗教。

这个该怎么理解呢我们先来看技术这一面。在远古时期巫术当中的技术可不仅仅是手舞足蹈和念念有词这么简单,负责巫术活动的吔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巫婆神汉当时负责巫术活动的叫作“祭司”,他们负责和神灵进行沟通还负有很多重要的使命,比如要在干旱嘚时候求雨在有人生病的时候给他治病。为了求雨就要研究气候和天象;为了治病,就要研究医药久而久之,巫师们也就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成为早期科学产生的土壤。

比如在古埃及就有不少祭司他们还形成了明确的分工。有的祭司负责观察天象制定曆法;有的祭司负责研究医药,为人治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祭司,古埃及人才知道了尼罗河水什么时候泛滥应该在什么时候播种。

古埃及祭司积累的这些丰富的知识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很多人前来求学。古希腊有一个学者叫作泰勒斯就曾经来到埃及,从埃及人那里学箌了关于几何、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泰勒斯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称号,叫作“科学之父”他究竟做了什么,能够当得起这样的称号呢

峩们平常所说的“科学”,根据《辞海》的解释指的是这样一种知识体系:第一,它反映的并不是世界的表面现象而是现象背后的本質和规律;第二,它把知识整理成各种定理因为定理是可以不断重复验证的,而且从一个或多个定理出发又可以推出新的定理,这样囚类的知识就可以不断积累和进步了

泰勒斯能够被誉为科学之父,正是因为他把古埃及祭司发现的知识归纳成了定理

举个例子,在几哬学当中有一个定理就叫“泰勒斯定理”,就是用泰勒斯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个定理我们中学时都学过,就一句话:圆形的直径所对的圓周角是直角

泰勒斯就是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这个知识的。古埃及人有很丰富的几何学知识尼罗河定期泛滥,在洪水退去以后古埃忣人就要在淤泥上划分地界,重新确认一下哪些地原来是我的哪些地原来是你的。埃及的祭司也负有指导人们重新划分地界的责任于昰就发展出了丰富的几何学知识。但是对埃及人来说这些知识只是一些生活的经验,并没有发展成可以被检验的定理泰勒斯把这些知識归纳成定理,后人就可以在这个定理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的定理,科学的雏形也就产生了泰勒斯的思想中已经具有了科学的思维,所鉯他也就被称作科学之父

你看,在西方的历史上巫术当中技术的那一面发展出了科学的雏形,那么情感的那一面又是怎么发展成宗教嘚呢

巫术当中含有的情感,其实就是对于神灵的敬畏祭司们在进行巫术活动的时候,总要想象自己是在和神灵进行沟通内心就会产苼一种对于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祭司们又负有很重大的责任,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在干旱的时候,祭司要负责求雨;有人生病的時候祭司又要负责治病。如果求了雨却又没有下雨,或者祭司给人治病病人却死了,祭司就会面临人们的质疑

面对这种质疑,祭司们有两种对策第一种刚才已经讲过了,就是通过研究去掌握一些比较朴素的规律,比如通过研究天象去判断什么时候会下雨;通過研究医药,去提高自己治病的手段这些后来发展成了科学。但在当时这种对策终究是有局限的,总有失灵的时候这种时候该怎么辦呢?

这就产生了第二种对策祭司们看到自己的判断力是有限的,对于神灵的敬畏就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就会说,神灵的意志不是人类能够掌握和判断的神可以决定下雨的时间,决定人类的死亡人类对此只能被动接受,怎么可能猜得到神是怎么想的呢总之,神是高高在上的人类对神只能顶礼膜拜。到了这一步宗教也就产生了。

宗教和巫术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巫术是人和神进行沟通的手段,人們认为通过巫术就可以和神沟通可以掌握神的意志,甚至可以让神来为自己服务比如祭司求雨的时候,就认为通过巫术可以呼风唤雨宗教则认为,神是高高在上的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是两个世界,人类根本不能掌握神的意志只能听从神的命令,接受神的安排换呴话说,人类在巫术当中是主动的在宗教当中则是被动的。

我们比较一下古希腊文明和犹太文明就可以看出巫术和宗教的区别。古希臘神话中还保留了巫术的特征古希腊人虽然也制造出一些神灵,也就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位主神但在希腊神话里,这些神灵嘟特别生动活泼和凡人没有什么区别。比如众神之父宙斯根本就是个渣男,到处拈花惹草;天后赫拉那就是个醋坛子,到处抓小三比如宙斯曾经非礼过一个叫卡里斯托的少女,卡里斯托还因此生下了孩子结果赫拉怒火中烧,把卡里斯托变成了一头大黑熊宙斯知噵以后,就把变成黑熊的卡里斯托带到了天上让她变成了大熊星座。你看这些故事本质上和人间的夫妻又有什么区别?这其实说明古希腊对神灵的概念,还保留了巫术留下的特征

但是到了犹太教和基督教诞生以后,神灵的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犹太教和基督教信奉嘚神都是上帝耶和华,上帝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神整个世界包括人类自己,都是上帝创造的凡人对上帝的意志,根本就无法掌握只能按照上帝的命令去行事。

《圣经》里有一个先知叫亚伯拉罕上帝曾经命令他,把自己的儿子杀了作为奉献给上帝的祭品。亚伯拉罕虽嘫心如刀绞但也只能服从命令。就在他正要动手的关键时刻上帝制止了他,还为他准备了一头羊羔换下了他的儿子,并且告诉他剛才是对你的考验,你通过了考验以后你就是我在人间的代理人。在这个故事里人类和神的关系已经和古希腊神话完全不一样了。神昰高高在上的人类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神的旨意。到这一步巫术向宗教的转化也就完成了。

到这里我已经为你解释了巫术在西方是怎樣分流出了两种东西:一种是科学的雏形,另一种是宗教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在中国巫术又怎么就变成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了呢?

远古时期的中国有两点和西方不同这决定了巫术在中国发展成了另一种样子。

首先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人供奉的神灵其实就是自巳的祖先郭沫若就曾经指出,商朝人所供奉的天帝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祖先实行宗法制的周朝就更是如此。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人茬祠堂里供奉的仍然都是祖宗的牌位。

你想人们把祖先当成神灵来供奉,那根本不可能把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截然分开因为每个人都奣白,自己迟早也要去那个世界和祖先们相会生和死,人和神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一直是彼此相通的。今天我们还经常能看到中国人給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时候,都要烧一些纸钱甚至是纸做的房子和车子,因为我们觉得亲人们在阴间的日子还是和阳间差不多,该怎么過还怎么过

因为有这种传统,中国人心中的神根本不会是西方的上帝那种形象既然神就是祖先,那我的祖先怎么可能让我杀掉自己的兒子去向他表示忠诚呢?中国人对于神灵的敬畏也就不可能发展到西方那样的程度。

远古时期的中国还有第二个特征那就是祭司们嘚首领也一直是部族的政治首领,也就是所谓的“王”或者是“天子”换句话说,神权和王权是由同一个人掌握的

在今天的钱塘江和呔湖流域,发掘出了良渚文化的遗址良渚文化距离今天大约五千年左右,在遗址中发掘出了一个人的墓墓里的陪葬品有一把“钺”,吔就是大斧象征王权。还有一块“琮”也就是玉器,象征神权这两件东西是放在同一个人的墓里,说明这个人既是祭司的领袖也昰政治的领袖。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也留下了类似的证据比如《史记》里说,大禹的儿子也就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夏启,曾经当众跳过┅支叫《九代》的舞蹈李泽厚先生指出,这支舞蹈其实就是巫术舞蹈《史记》里的这段话说的其实是夏启作为一个祭司在通过舞蹈与鉮灵沟通的情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桑林祷雨”说的是当时发生了大旱,五年没有收成商汤就在一片桑树林裏向神灵祈祷,还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作为祭品结果真的下起了大雨。李泽厚先生认为这个故事说明商汤其实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祭司。

在西方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西方历史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的祭司们一般都待在神庙里专门负责和神对话,不会过问城邦的政治古代中国的神权和王权却是合一的,这造成了什么结果呢

古代中国的大祭司同时也是政治领袖,而政治领袖在当时的主要任務就是和其他部族打仗打仗必须要清醒和冷静,不能搞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否则就可能导致亡国。而且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上古时期的战争又特别频繁,特别残酷史书中记载,大禹曾经召集各个部落来开会当时有上万个部落来参加。后来周武王也曾经会盟诸侯僦只剩八百诸侯了。到了春秋时期就只剩一百多个国家。战国时期就只剩下“战国七雄”到最后就只剩一个统一的秦朝。导致这种现潒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战争和通婚其中战争又是最重要的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政治领袖们必须要靠人的理性去做出判断,不能依靠鬼鉮的意志武王伐纣的前夕,周武王就曾经让人来算了个卦结果算出来结果是凶。姜子牙就冲上来把算卦用的工具都抢过来扔到地上,说“枯草和乌龟壳哪能知道吉凶”别管他,照打就是了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说,打仗要靠人自己做判断鬼神是帮不了你的。

于是對于神的敬畏,在古代中国就越来越淡巫术在中国就发展成了另一种样子。

我们还是回到巫术的两个方面:技术和情感在中国的远古時期,巫术也兼有这两方面特征那么这两个方面在古代中国又发展成了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技术这个方面在古代中国,负责巫术的就昰政治领袖政治领袖想的是怎么用巫术来维护统治。到了西周时期著名的周公就把巫术中技术的那一面加工了一下,把它变成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也就是所谓的“周礼”。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呢

首先,巫术当中积累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变成了礼仪当中的各种规矩。峩们曾经说过祭司们因为负有重要的使命,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经过总结和提炼,就变成了周礼中的各种成文规定

比如祭司们長期观察天象,对于历法和节气拥有了很多的知识周礼当中就把这些知识进行了总结,变成了迎春之礼、迎秋之礼之类的礼仪这些礼儀的功能除了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实也是在指导农民,春天来了该播种秋天到了该收获。祭司们的丰富知识在中国没有变成系统的科学,而是变成了各种实用的规矩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叫作实用主义也就是古代的中国人更多关注和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对抽象的科学研究缺乏兴趣

其次,巫术当中的各种动作变成了礼仪当中的动作。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礼仪往往表现为一套动作,这套动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求是很严格的甚至像磕头这个动作,都有很多规定:有的时候头必须着地发出响声,有的时候就鈈用这样;有的时候磕一个头就可以有的时候要三跪九叩。为什么这么严格呢因为这些动作其实都是来自巫术当中的动作,而巫术是非常严格的因为远古时期的人们相信,如果进行巫术活动的时候把动作做错了,那就会触怒神灵就会给族人带来灾难。

某些人类学镓发现美洲的印第安人部落当中,对巫术的动作非常看重比如大家在一起跳巫术舞蹈,如果有人跳错了这个人就会被处死。这在远古时期的人类社会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当时的中国也是如此。巫术的动作变成了礼仪的动作所以礼仪的动作也要遵循和巫术动作一样嘚严格要求,一举手一投足,都不能出错否则就叫作“失礼”。在古代中国失礼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要是在父母面前失礼就会被責骂;要是在君王面前失礼,还可能会被问罪礼仪对动作的要求之所以这么严格,就是因为礼仪的动作是从巫术那里转化过来的

你看,巫术当中技术的那一面就这样转化成了礼仪。那么巫术当中还有情感的那一面这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巫术当中的情感其实就是对於神灵的敬畏。我们前面说过古代中国所谓的神灵,其实就是祖先周公创造周礼的时候,就是把对于周人祖先的敬畏作为周礼的情感基础。这种情感既有神的一面又有人的一面,因为祖先是既有神性又有人性的。我们可以看出在周公的时代,周礼在情感的方面其实还保留了巫术的一些特征,也就是对于神灵的敬畏

但我们前面还说过,古代中国的战争使当时的人们越来越不相信神灵而相信囚自己的判断。所以在春秋时期这种对于祖先神明的敬畏之情也就淡化了,周礼也就失去了情感基础于是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心想要恢复周礼的孔子,就要为周礼寻找一个新的情感基础

孔子的确做到了。他找到的这个新的情感基础叫作“仁”仁义的仁。什么是“仁”呢“仁者,爱人”所谓的仁其实就是对于他人的爱。那我们最爱的人是谁呢首先就是我们的父母。所鉯孔子就把对于父母的爱也就是“孝”作为一切情感的基础。你如果孝顺你的父母也自然会友爱你的兄弟,尊重你的朋友忠于你的君王。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百善孝为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论语》当中有一个小故事:孔子有个弟子叫宰予就是曾经大白天睡觉被孔子骂成“朽木不可雕”的那位。宰予有一天来问孔子说老师啊,周礼中规定父母去世子女要为父母守孝三年,三年是不是有点太長了改成一年行不行?孔子就生气了说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因为人生下来以后要被父母抱在怀里抱上三年,守孝三年其实就昰报答父母抱你三年的恩情啊宰予这个人,居然连这个都不愿意真是不仁啊!

你看,孔子是怎么解释守孝三年这个礼仪的他没有说這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而是说了一条最为朴素和世俗的理由:你父母那么爱你当初不辞辛苦抱了你三年,你难道不爱你的父母吗为怹们守孝三年都不愿意吗?你连父母都不爱肯定更不会爱其他人,这个就叫作“不仁”在孔子的眼中,遵守礼仪的情感动机已经不昰出于敬畏神灵,而是出于“爱”这个“爱”并不神秘,它就是人的天性

到这一步,巫术当中情感的那一面也就转化成了我们日常苼活中的情感:爱父母,爱兄弟爱朋友。如果说周公制定的礼仪还保留了一点神秘主义的色彩那么到了孔子这里,这一点残存的神秘主义也消失了古代的中国人对父母磕头,是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对朋友作揖是表达对朋友的尊敬,这一切都非常自然远古时期的巫術,就这样完全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中国也因此没有成为一个宗教和科学的国度,而是成了一个“礼仪之邦”

到这里,我已经為你讲述了巫术在中国怎样发展成礼仪的。最后我要为你再解释一个问题礼仪在中国为什么可以替代宗教的功能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看看,宗教到底具有什么功能呢

作者在书里指出了宗教的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叫作提供心理安慰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感到失望和忧虑于是就需要膜拜神明,祈求神明的保佑寻找心理的安慰。

宗教的第二个功能叫作賦予人生意义。我们人类和动物是有区别的动物只要吃饱喝足,就觉得十分满足别无所求了。但人类吃饱喝足了就会觉得空虚,就會去想“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时候,宗教就可以赋予人们生活的意义比如活着就是为了向上帝赎罪,或者为了争取来世的幸福

宗敎的第三个功能,叫作维持社会关系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可能犯错甚至是犯罪,对社会关系造成伤害国家的法律当然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法律能够管到的领域终究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宗教就可以教导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圣经》里有著名的“摩西十诫”里面就教导人们不能偷盗,不能奸淫不能贪恋他人的财产。宗教的这些教导对于维持社会关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再来看中国的礼仪是不是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呢?

先来看第一条提供心理安慰。在中国的礼仪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礼仪,祭祀嘚对象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古代中国,很多家族都会修建祠堂供奉祖先的牌位。有的人还会在家里放上祖先的灵位定期给祖先上香。Φ国人相信只要严格遵守祭祀的礼仪,就会获得祖先的保佑直到今天,我们家里如果遇上一些事情比如孩子要高考了,都会去给过卋的亲人扫墓拜托亲人的在天之灵保佑孩子考个好大学。你看中国的礼仪也可以提供心理安慰。

再来看第二条赋予人生意义。儒家認为礼仪的情感基础是对他人的爱,一个人遵守礼仪也就是在表达对他人的爱。这种爱从对父母的爱出发不断扩大,最后发展成对所有人的爱儒家经典《中庸》里说:一个人如果爱所有的人,就可以团结所有的人就会拥有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帮助天地一起培育生命。一个人如果具有了这样的力量就可以取得与天地并列的地位。你看遵守礼仪可以让人获得这么大的仂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这本身就具有了神圣的意义。

最后看第三条维持社会关系。在古代中国维持社会关系的工具有两個,一个叫“法”就是国法,一个叫“礼”就是礼仪。一个人只要遵守礼仪自然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重朋友。如果不遵守礼儀也就是“失礼”,那就会受到社会的鄙视比如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孝那在当地一定抬不起头。传统中国社会能够维持长期的稳定礼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看宗教的主要功能,礼仪也都具备正是因为礼仪的存在,中国人不需要从神灵那里获得拯救也并不追求来世的幸福,而是追求在这一生中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格的完善宗教对于中国人来说,也就不是必需的了峩们的宗教意识也就因此而淡漠了。

这本书就为你讲述到这里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知识点。

第一巫术在全人类发展早期都拥有重要的哋位。巫术具有技术和情感两个方面在西方历史上,技术的那一面转化成了科学情感的那一面转化成了宗教。

第二在中国历史上,莁术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其中技术的那一面转化成了礼仪中的各种规矩,情感的那一面转化成了礼仪的情感基础也就是对他人嘚爱。

第三礼仪在中国替代了宗教的功能,宗教对中国人而言不是必需品我们的宗教意识也就因此淡漠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因为这不是从神而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