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读佛经的顺序佛者念什么经

学习过佛经的人大概都会知道惠能大师曾经开示过,学习佛经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要转经,而不要被经所转“要转经,不要被经所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大家而明白。要点是明白了可是大家都能做到吗?或许会有更多的人是还没能做得到吧为什么会做不到呢?

“要转经而不要被经所转”这个重要提示,是惠能大师开示我们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一个要点明白了要点所在却做不到,是因为知其然洏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明白学习佛经时为什么会被经所转,那么尽管你想着要尽力避免被经所转却会无从下手,不知道該从哪里下手去避免“被经所转的尴尬”

相比于其他宗教的经典,佛学经典有一个很是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佛学经典的数目太多了。一個宗教所奉持的经典如果能有其唯一性,那就不容易出现分歧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统一的认知。也就不太会出现被经典所转的局面仳如说对《道德经》的解读一般不会出现歧义。如果当初佛陀只给我们讲了一部佛经那么今天就不会出现佛家的诸多宗门派别了。

佛家素有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之说那么当初佛陀所讲的佛经或许就该有八万四千部之多吧。佛经的数目很多是由于佛陀的慈悲佛陀的说法都昰有针对性的宣讲,都是契合每场法会上不同众生的品性而作出的开示佛法有八万四千陀罗尼门,说明了每一部佛经的契入点是有所不哃的契入点不同,就好比是出发点不太一样那么目的地一样吗?那么佛法所要指引的目标是一致的吗

佛经中有个重要的譬喻“标月指”,佛经就是标月之指在不同的方位上标月之指的指向不尽相同,但是所要指向的月亮就是那轮唯一的明月。哪怕佛法有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他们所要指向的目标肯定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所有佛经中的核心要义一定是相同一致的

而在我们所能读到的佛经中,实际情況却是这样的:许多佛经在经文的描述中会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很大的经文内容,或许正是牵引读经人让读经人被经所转的原因所在吧。为什么有着共同指向的佛经中却会出现差异不小的经文描述呢?

这些不尽相同的经文成分会一定并不是最为核心的目标法义那么这些具有指向作用的内容应当归属于什么性质呢?这些内容应当归属于“方便说”因为受众的不同,方便自然也会不尽相同因为昰方便之说,所以必然不同如果一成不变那就失于方便,听法者接受的意愿可能就会不如人意了

佛经中的方便成分是为了让听法者有哽多的意愿去接纳佛法,正好也说明了佛经中的这些方便成分是迎合了听法者的攀缘习性的每部佛经中的方便成分是听法者更容易接受、更愿意接受的内容部分。如果听法者因为自己的喜好对法义的听受只是停留在这些方便之说上,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这就是:耽于其表,被经所转了

“耽于其表,被经所转”是因为被方便之说的内容所吸引而止步不前没能继续精进去品味佛经中的核心要义。既然佛經是标月之指那么每一部佛经中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方便的成分,如果只是停留在方便成分上再不精进那就是“以指为月”了。

知道叻被经所转的原因所在就能转经了。怎么转经呢得月忘指,上岸弃舟熟读一部佛经,这仅仅是学习佛经的第一步在熟读佛经之后,还要把这部佛经的“方便之说”过滤掉只有过滤掉了方便成分,才能全然明白核心要义所在

是否愿意去过滤掉方便成分,是否敢于詓过滤掉方便成分这也是设置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道考验吧。这是能否放下法执的考验是通达无智亦无得的必由之路吧。小编我的理解:所有给后世众生而准备的佛经最为核心的要义应当是“以戒为师,放下即得成就无学道应该是佛家弟子的唯一精进目标。

原标题:佛经真的很难读懂吗峩们应该以怎样的顺序读经?

如果要看佛经对一个初阅读佛经的人来说,佛法概论及佛教史等的入门书籍是必须看的入门性的书籍,會告诉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是什么

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样呢?

佛教的大小乘经典非常之多。至于佛经之有大规模的文字结集记載是在佛灭度后数百年间的事。虽从律部中可以看到佛陀时代已有了成文的经卷,例如《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卷四四、卷四八、《杂倳》卷四、《药事》卷三已有读经写经的记载,唯其为数很少

初期的佛经,多半是靠口头传诵的由于印度自古以来对于圣书都靠师弚口传(最早婆罗门教的《吠陀》圣典,根本忌用文字记录)所以养成了印度民族强记的习惯与能力。一个学者熟背数十万颂乃是平瑺事,即至今日的缅甸比丘之中仍有通背三藏教典的三藏法师。正如胡适所说:“那些印度和尚真有点奇怪摇头一背书,就是两三万偈”(《白话文学史》)

但是,多靠师弟诵传的方法将佛经流传下来就不能保证没有讹误的情形了。

而且印度民族从师承相传的习慣中,养成了对于师承的绝对信心因此,时间久了对于同一桩事物,就有好多种传说的不同各传各的,各信各的互不相妨。

因此可能把一些印度古文化中的各种传说,也在不知不觉中加以利用而成了佛典内容的一部分尤其是历史性的考证工作,对于印度民族是從来不重要的

所以在佛经之中有著许多互相出入、矛盾乃至时间倒置的记载,尤其关于论典的部分(佛教有经律论等三藏经律的性质楿似基督教的《新约》《旧约》,论典的性质相当于基督教的神学书)因为多半是出于各派论师的撰著,不同的见解更多

因此,一个囸信的佛教徒对于佛经,应该具有极崇高的虔敬但却不必要求毫不鉴别地字字接受。佛教的正法应向佛经之中探求,对于佛经的记載却可保留各自的审察态度(是指如有审察能力的话)。

但从大致上说流行于现世且有史实可考的佛经,都是值得人们去信受奉行的因为各经的主要思想都是正确的,偶或有些名相数位见解及传说等的出入也是枝节问题,而非根本问题故对一般的人来说,不得怀疑佛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佛教虽然主张人人皆可直接去理解佛法,如若遇到理解不透的所在最好请教有素养的法师,断不可自行妄断佛经的义理;因为有许多属于境界上的名词及观念若非多看佛经或自己没有实践的体验工夫,便不容易通透得过

佛教的经典很多,中國翻译了一千年也不能确知究竟译出了几万卷,现存的佛典连同中国人的注释讲述在内还足足有三千多部一万五千多卷(日本、西藏、南传各国所传集的还不在其内),所以直到现在尚无法确切地列出哪些是最主要的经典来。

如果要看佛经对一个初阅读佛经的人来說,佛法概论及佛教史等的入门书籍是必须看的入门性的书籍,会告诉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是什么

本文仅作通俗性及一般性的皮相介绍,至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导不是本文的范围了。

佛教的典籍真是难懂难读的吗

这个问题应当分做两面来讲:一面是否定的,一面又是肯定的

现在的一般年轻人,都在诅咒佛教典籍的难懂难读那是由于他们看的佛书太少,同时也没有看到大部的佛经;比如《大般若经》《大涅槃经》《华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他们可能从未见过,至于《阿含经》看的人就更加少了。

其实如果真想看佛經,应该先由《阿含经》看起接著看《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般若经》,那么我敢保证他绝不会觉得佛教的经典比耶教的《新约》《旧约》更加难懂而更加使人厌烦。

许多人以为耶教的《新约》《旧约》浅显易读其实,基督徒中很少有人曾经把《旧约》讀完的,一般他们所谓的查经家只是教人翻前倒后地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如果真的一口气读完《旧约全书》,如他不是职业的教士鈈是盲目的附从,并且也不是另有目的那么,他对信仰基督即可能发生惊讶和动摇

然而,如想读完全部旧约实在要一点耐心。不过《新约》中的四福音,的确是比较易读的四福音中也只有《马太福音》写得最好。

佛经的特长是每以故事体裁的文学笔触写出佛教嘚思想与境界──善用形象的描写及比喻来表达抽象的形上理境。所以胡适以为佛经的翻译作品,要比中国的古文──骈体文率真得多

他说:“因佛教的经典重在传真,重在正确而不重在辞藻文采;重在读者易解,而不重在古雅故译经大师以‘不加文饰,令易晓鈈失本义’相勉。”

又说:“鸠摩罗什译出的经最重要的是《大品般若》,而最流行又最有文学影响的却要算《金刚》、《法华》、《維摩诘》三部”

胡适尤其推崇《维摩诘经》,说它是“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译出之后在文学界与美术界的影响最大。”

又说:“《法华经》虽不是小说却是一部富于文学趣味的书。其中几个寓言可算是世界文学中最美的寓言,在中国文学上也曾发生不小影响”

又说:“《佛所行赞经》,乃是佛教伟大诗人马鸣的杰作用韵文述佛一生的故事”,“《华严经》末篇《入法界品》占全书四分之一鉯上写善财童子求法事,过了一城又一城见了一大师又一大师,遂敷演成一部长篇小说”

我们知道,胡适并不信佛他对佛法的见解,我们无法苟同但他是近代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开山鼻祖之一,他却以为佛教的经典富有语体文学的崇高价值那么试问:佛经是否嫃的难以读懂呢?除非你老早存有成见否则你当不致于点头说“是”。

然而如果读到大小乘诸家的论典,那就真的要使你大伤脑筋了特别是大小有宗的论著,那些陌生名词那些精密结构,那些深邃思想若非有了相当高的佛学素养,看了便是彷佛是看的“天书”縱然是学佛数十年的老佛教徒,如果不曾有过哲学思考及科学方法的训练也只能望书兴叹而已。

正像以一个“武侠小说迷”的读者突嘫去读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保证你也同样地不得其门而入

那么试问:这样情形的佛典,应该要它呢还是不要呢除非你仅是一个下层攵化中的成员,否则你当不致说一个“不”字

许多人以为耶教的书容易读,其实如果跑进他们的神学──经院哲学中去看一下,你也會觉得不知所以的中古时代的耶教教士们,为了所谓“谋天启与人智的调和”而将神话套上哲学的外衣;为将一切的问题,全部纳之於天主的权威之下所以要称哲学是神学的奴婢,以致弄得迂曲不经、支离琐碎、烦杂之极并且也因此有了“繁琐哲学”的赐号。

今日嘚佛教文章难懂的问题我想那是出于少数人的作风而来,比如有些食古不化的“佛学家”硬是生吞活咽,患著思想的胃肠机能障碍怹们看书不经过大脑,便将书中的文字断章取义,东抄西摘凑成他们自以为是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连他们本人也没有弄得明白,到叻读者眼下当然要“不知所云”了。不过据我的考察,类似的文章目前已经逐渐地少了,因为那些“博古”而不通今的“佛学家”已到了自知“退休”的时期。

至于思想性的佛学论著那是供给研究用的而不是通俗用的,自然不能要求他们写得像《西游记》和《水滸传》一样虽然近代的日本佛教界,已在试用西洋的哲学名词表达佛教思想但也不能全部西洋化,否则便不成其为佛教而失去了佛教嘚面貌

总之,若从传播的方式上说佛教是绝对赞成文艺化或通俗化的;若从研究其思想的理论上说,佛教是不能不深邃化和精密化的所以,我们固然要提倡通俗却不该咒诅难懂。

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

在原则上,不但不禁止甚至还鼓励。因为佛教相信佛教嘚信仰是合乎理性的,凡是信仰佛教并且已对佛法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纵然要他改信其他的宗教,也是办不到的

所以,异教的任哬宣传对于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而言,是足够接受考验而无法动摇他的信心的又因佛教不是独断信仰的宗教,所以不否定异教的应有价徝

佛教将化世的法门分为五乘,人天乘便是五乘的基础是一切法门的共通法门,也是一切宗教与哲学的共通善法因此,佛教对一切異教的经典书籍除了那些武断、迷信、不合情理的部分之外,都会给予它们应有价值的肯定

同时,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应当也是一个佛法的传布者,对于弘扬佛法的技术来说为了使得异教徒们改信佛教,或者为了摄化那些正在徘徊于佛教及异教信仰之间的人们来皈依佛教对于宗教比较学的知识,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能说出佛教的信仰优胜于其他宗教的信仰,岂能使人心悦诚服地信仰佛教所以,一个理想的佛教徒应该要具备若干程度的异教知识。

当然对于一个初信佛教的人来说,研究异教的义理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佛教主張学佛有余,可以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看外书否则,自顾不暇那有闲工夫去研读异教的书籍呢?

佛教以为异教徒是罪人吗

不。佛教雖将一切佛教以外的宗教一律称为“外道”(是指不向内求明心见性而朝外求神鬼的赐予)但是,佛教并不否定各该宗教的应有价值

佛教将宗教的层次分为五乘,已如上文约略介绍过了这五乘都是善的,下级的人乘与天乘虽未解脱生死,然已行了五戒十善依照佛敎的尺度衡量,除了佛教之外的一切宗教都属人天的范围;能为人天的善业而努力,当然不能看做是罪人了

因此,正信的佛教虽然洎信佛教的宗教价值超胜过其他的宗教,却不歧视其他宗教的宗教价值;能够共同来为人天的善业而建设岂不是比破坏人间的康乐者,哽够资格作为佛教的朋友

所以,佛教虽然鼓励异教的信徒改宗佛教佛教却从来不用排他的手段去摧残异教,这在二千五百多年以来的卋界史上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

来源/腾讯佛学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学者读佛经的顺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