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可以如何在家自学太极拳吗?怎么如何在家自学太极拳最好

自学太极拳 教你如何自学太极拳
责编:王雅蒙
发表时间: 18:11
  要从理论基础开始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太极拳更加出色,才能有效的提升我们的瑜伽拳水平。如何自学太极拳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跟着来学习下,大家也可以跟着我们的来学习。  练习太极拳的要求不少,首先,在我们练习太极拳之前,我们需要先从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开始,比如说准备一双平底鞋。  太极拳虽然是柔和的有氧运动,但是练习前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练习中容易伤身。  (1)要穿平底鞋  穿高跟鞋打太极拳是有害的。有些女青年喜欢穿高跟鞋,甚至穿高跟凉鞋去打拳,这对踝关节和足跗跖关节都是有害无益的。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吧!想要练好太极拳就不要穿高跟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方便的进行太极拳的练习。  学习太极拳要求呼吸配合动作,这需要根据个人练习程度,初学太极拳掌握好自然呼吸,这样能避免气喘吁吁现象。  (2)要晒晒太阳  早上练拳时沐浴朝阳大有好处。但有人喜在密林小道上打拳,认为空气比较好。其实,植物在夜间排出二氧化碳,在太阳出来之前,密林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对练拳的人没有益处。  而朝阳柔和温煦,不伤人体,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当然,也不适宜在骄阳暴晒下练拳。  (3)要做准备运动  进行太极拳的练习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才能更加舒展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更好的进行拳法的练习。  打太极拳,人的下肢静力负荷很大,踝、膝关节及其周围的韧带负担特别重,比平常走路所承受的要大好几倍,甚至10倍以上(因功夫深浅而异)。  运动中颈、脊、腰、髋、踝、肩、肘、腕等关节又不停地旋转运动,特别是踝、膝关节,股骼韧带、腹股沟韧带等,往往会因骤然着力闪挫,扭伤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韧带。  因此,在打拳之前,要做一些松柔的准备运动,使关节、韧带松展。实践
证明,在做准备运动后打拳,不但关节、韧带不易挫伤,肌肉不易劳累,而且特别容易沉稳,做独立、蹬脚等平衡性动作也站得比较稳。  (4)要注意调和呼吸  练拳时要呼吸自然,最好能与动作和意念结合起来作拳势呼吸。这就使练太极拳不但有轻柔规律的关节和肌肉运动,而且兼收气功锻炼的客观效果。  锻炼时特别要注意让呼吸道通畅,口微合,用鼻吸气,口鼻同时呼气或只用鼻孔呼气。也不要戴上大口罩打拳。  万事开头难,只要自己摸出了门路,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接下来的学习就不会太难,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先学比较简易的套路  例如《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或拙编《原地十三式太极拳》。这十三式比较简单易学,练习时,一般不受天气和场地的限制。  虽简单,但由于是从传统太极拳中精选出来,合理组合编成的,太极拳本色未动,既有明显的传统太极拳共性,也有明显的组编后的特色。  2.各动作的方位要搞清楚  教材中各图像,其正面是假设为南方,据此,其后就是北,其左就是东,其右就是西了。  定势如果不是对正方向,所偏向的角度,平面图上看不准,应从其说明文字上搞清楚,学者面向书本,其方向与书上图像的方向相反,解决的办法,可以面向书本,而动作则反其向而行。  或依照书上也假设自己正面为南方,按照前南、后北、左东、右西的方位记在心上,或标明在练习地点的四方,使自己假设的方位和图上假设的一致。  也可对搞不准方向的某一动作,做时背向书本转过头来查看对否。动作中手臂常向内或向外旋转,手臂内旋是大姆指向手心方向旋转。手和脚的动作路线,书上有线条标明,应依照其进退。  套路的起势和收势,都是在同一方位上,每趟练完,从这里也可大致看得出练得怎样,毛病在那里。  3.要重视其理论的学习和其内功的锻炼  初学时,为了减少入门的难度,可以不顾内功,按照动作说明文字与图像,依样画葫芦地学,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动作大致像样了,就要逐渐领会和掌握其内功。  例如,精神内敛,尽量放松心情,安静的指挥行动,均匀缓慢的腹式呼吸,身体肌筋骨尽量放松,逐渐进入内外统一的练习。  太极拳是内功拳,古典拳论中指出:“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而在内”。其内外关系是:“意气君来骨肉臣”。外之所形,无非内之所发,内功练好了,外形动作就会随之神似。  太极拳之能防治疾病和强身健脑,起主要作用的也是来自其内功。如果只模仿其外形动作,不重视其内功调练,甚至一面手脚画弧,一面相互谈笑,这样,不仅动作练不好,更获不到太极拳应有的多种效益,只能起到太极式的徒手体操的作用。  有的人练了多年太极拳,但收效平平,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书法水准高低不同的人,写同样一个字,虽然字的结构和笔画一样,但看后有不同的感受:高者有神采,有骨力,使人获得美的享受;低者无生气,无活力,使人不愿看。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如何自学太极拳?自学功夫……都发表下看法……
如何自学太极拳?自学功夫……都发表下看法……
我有陈式太极的很多光盘,现在只做了马虹 功力训练里的几项算基本东西吧,没学套路的……
各位高手觉得对于书和光碟应该怎样利用?我这里真是没有老师,没有人练,连练健身的太极老奶奶老爷爷都找不到……很偏僻……
姿势是照着镜子按视频校准,各位觉得我是干脆不要练免得误入歧途还是利用一下?怎么利用好?我年纪比较轻,不笨,身体质量一般,现在生存问题没解决,没钱没自由,为了吃饭只能在这里乖乖呆着,生活枯燥,无聊
“宁肯不练,也不能练错”这是师傅常常告诫我的一句话,即使我练出一些太极功夫。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跟着光盘里的样式慢慢学
太极拳我是外行。如果要学自卫功夫的话,推荐48小时超级自卫术,也有叫48HST的。这是一本入门的自学教材,我当年练过,效果挺不错的。你可以去我的共享资料里下来看看。
太极不能乱练的
先得从桩功开始
一般得先站3年桩
要不老了偏瘫的几率很大
我学过,打起来是挺舒服的,防身还是练散打吧,太极高手都是从小开始练的,估计还要配合气功.自学可以看光盘\书或者上公园看老人练。
我的体会是:通过书本学要领,利用视屏学动作。最好先从简化太极拳(即二十四式)入手,通过视屏学好基本动作,再找本怎样练习简化太极拳之类的书(若无关于简化的,则杨式的也可以,因简化太极的动作基本上从杨式简化而来的),细心体会动作要领。慢慢地可以入门,再深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不必拘泥于动作的十全十美,更重要的是体会其精、气、神,即使同一师傅教出来的十个徒弟,姿势也绝不会一样的。
没人教你别练啦,这玩意儿不仅自身悟性要高而且身体也要求很高,很多人以为内家拳就是弱者练个,其实这是个错误,而且不是真正的高手当面传授你也无法真正学会,如果只是喜欢就当练操吧随便搞下就行。
去湖南南岳武术院学习吧| |广场舞 | |美食 | |拳馆|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 内容正文
想学太极拳,找不到老师应怎样自学?
94.想学,找不到老师应怎样自学?
&&&&&& 自学必须先找一本教材,一般选《简化拳》?当然,还有更简单易学的人门套路,就是本书介绍的一套《精简十式太极拳》。如果当地没有老师,又找不到会打太极拳的人,如有可能的话,可先购一个优质教学录像带(或VCD),边看边模仿学习;也可约上两三个相同爱好者一起研究,互教互学,你做给我看,我按教材的讲解和图形指出你的错误;然后我又做给你看,你又指出我的错误,大家一起练习至熟为止。
&&&&&&&& 初学时最好把每个式子分解成若干个动作,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并把每个分解动作的手脚搭配好。第二天先复习一下,再弄清第二个分解动作。第三天先复习第一、第二分解动作,连在一起做,稍熟了,再弄清第三个分解动作&&。每天积累,不到2个月,就可断断续续打完整套简化太极拳了。如果不先弄清分解动作,一开始就想连贯一气学完整套拳,很难掌握要领,即使有人带也难于学好。
初学太极拳要先想后做,按照动作要领,学会每个分解动作,这是第一步;然后边想边做,学会断断续续打整套拳,这是第二步;在这基础上坚持每天锻炼,务使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柔和,做到相连不断,这才是第三步。
自学太极拳,只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又懂得自学的方法、步骤,一个人拿着图解边看边练也是能学会的。
另外本站有大量初学教程其中如:&讲解十分详细 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通过此视频学完。 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就能形成深刻印象。
相关章节视频太极拳到底能不能自学,看完最后一段我惊呆了!
我的图书馆
太极拳到底能不能自学,看完最后一段我惊呆了!
30多岁的小吴身材矮小,以前学过一点南拳,而且早就从杨禄禅等名家传说故事中,知道太极拳是优秀的技击拳种。可惜因为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如愿。现在好了,有数不清的太极拳出版物、影碟,价钱也不贵。以后,学拳再也不必像当年杨禄禅三下陈家沟那样辛苦了,足不出户,想学哪家就学哪家。小吴以为通过这个途径,学习太极拳“绝活”,真是万无一失了。因为杨氏拳最为流行,小吴就先自学了传统杨氏拳;因为姓吴,与吴氏拳有“宗亲”之缘,他又学了传统吴氏拳。过不久,他觉得陈氏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就又学了陈氏老架一路、二路。不久,听说赵堡架也不错,用几天的时间也就学会了。他很像一个太极拳饥渴症患者,如果不是大脑神经和肌肉实在无法再坚持了,我相信他恨不得一下子学会天下所有的太极拳。他练功很刻苦,每天几个小时,杨、吴、陈、赵顺序地次第演练,早晚不辍。小吴有几个观念:1.以前太极拳秘不传人,现在公开了,书上说得很明白,影碟也很清晰。所以说,太极拳可以自学,不然人家发行那么多出版物干什么呢?他希望今后成为一个对太极拳有很高修养的人,授徒传业,健身自卫。他讨厌那些他认为自以为高明而实际并不怎么样的人去指教他。他讲起一些拳理来,总是引经据典,都有出处。2.太极拳每一个式子都是一个招法,各家传统太极拳样式不同,招法也不同。掌握不同种类的太极拳愈多,学会的招法也就愈多,功夫也就愈厉害。从前太极拳大家都只练一家拳,如果练很多家拳,不就更厉害了吗?旧时之所以没人像小吴这样练,是因为大家互相保守,门派之见,秘不相传。现在好了,可以同时学练许多家拳了。3.太极拳和别的拳不一样,是内家拳,练时越慢越好,像气功一样,将来功成之后,主要靠慢练时所产生的“气”将对手击倒。?这是因为小吴身材小,为对付强大对手所想当然。就这样,几年过去了。由于无人纠正动作,练拳时他腰身有些前倾,违背了立身中正的要求;眼睛不停地眨,总是需要思考下一个动作书上是怎样说的,影碟上是怎样讲的,手、眼、身、法、步该怎样做。别说“懂劲”,连“着熟”的关也过不了。动作不熟练,就谈不上呼吸顺畅,更谈不上逆腹式呼吸与“气沉丹田”,至于理想的“气感”,始终也不肯光临他的“大驾”。大部分人并不像小吴这样,他们或许会说:小吴这是想成为太极拳高手,才有那么多怪念头,才导致那样的学习结果。我们练太极拳,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不打算与人较技,更不打算学那么多,况且影碟上讲得那么详细,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有些人虽经过专门的老师指导,但或者是老师并未认真,或者是把拳架刚学会,就离开老师自练,或者老师也是似懂非懂;更多人是从书上、录像带上、影碟上学太极拳,再互相传教,太极拳就这样迅速地普及开了。概括这样的自学群体,不同程度地有下列几种毛病:1.由于基础差,下肢力量小,上身和头部不由自主地前倾以求平衡,未能做到虚领顶劲、立身中正;2.虽然看似中正,但命门向肚脐方向凹,丢了“躯干一张弓”,且造成坠腹分臀;3.耸肩收项,上肢紧张;4.突胸后仰,弯腰前伏,丢了以腰为轴;5.步幅小,不到位,还勉强让身体重心下降,造成膝盖夹角小于90度;6.喜欢模仿并不适于中老年业余爱好者的低架子。这些错误动作一旦定型,根本无法改变。况且,太极拳修炼者往往有很强的自我感觉。一位练了很久拳架的人,听到不同意见,便很不服气地说:“如果我的架子不正确,全公园就没有正确的了!”这样的练习,连最基本的正确拳架也谈不上,就更谈不上进一步提高了。掌握一项技能进阶如何,主要看学习者对于这项技能的理解。对事物的理解愈深刻,这个事物对于理解者意义就愈大。从电视上看到中国科学院一批中老年科学工作者演示的陈氏太极拳,神形兼备,这样的成绩,大概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有关。看着为追求太极拳高境界而苦练的小吴,看着为追求健康而认真修炼的那么多爱好者,使人觉得那个在两三百年前写下《十三势歌》的王宗岳先生,好像在天上一面看着这些打太极拳的人,一面悠悠地唱道:“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太极拳有不少图谱。图即造型画图,谱即理论文章。民国以前,由于没有透视绘图知识,人物立体感很差,理论文章大多是文言文。绘图不准确,难免学摹不像;文学艺术嘛,就免不了渲染夸张。王宗岳《太极拳论》就是一篇艺术性很强的骈体文,不少句子是对于太极拳的抒情性赞叹,不像现在说明文那么简明易懂。这些图谱不是提供给自学传播之用,而是作为传承而制。本来,武禹襄自陈清平处口传心授一月余,已经得真传。陈氏再倾囊相助赠太极拳图谱,就有点像禅宗传承衣钵。如果按图谱可以自学,以武禹襄之才,得图谱即可返回永年,干吗还要在赵堡盘桓那么久呢?民国初年,孙禄堂虽与杨澄甫有金兰之好,杨氏却以“各守其长”为由,不肯将太极功夫相传。孙氏因有助于郝为真,从郝氏处得武氏太极拳真传后,结合自身形意、八卦功夫,创编孙氏太极拳。如果可以自学,郝氏将太极拳图谱相传不就可以了吗,何必费那么多事呢民国以来,太极拳图谱可能比任何其它拳术图谱出版得都多,而太极拳大家却越来越少。虽然其中有诸多复杂因素,但思考一下出版物增加而太极拳大家减少的现象,最少能说明太极拳难以自学是事实。民国之后,有了印刷新技术,太极拳图谱的确非常清晰了,文字也很容易弄懂。特别是当代高科技影视技术,的确对太极拳传播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说,太极拳似乎也可不以口传的方式传习了。但这起码需要两个条件:有较好的武术基础;有较好的理论思考能力。太极拳是武术运动的一个种类,与其它武术运动有许多共性。所谓较好的武术基础,是说如果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能够学什么像什么,影碟中教练所说所做,自学者均可举一反三地理解。一般经过专业培养,有数年功夫才能有这种水平。如果自学者具有或形意或八卦的功夫,情况还会更好。因为所谓内家拳术,就是指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是一回事,可以触类旁通。即使如此,传统武术尚技击,现代武术尚套路。从现代意义上,自学一些太极拳竞赛套路、模仿一下拳架还能行得通。如果从技击意义上掌握传统太极拳精神,则必须研究经典理论。如果没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则不可能领悟传统太极拳精髓。图谱形式的缺点是图形静止,无法表现拳术运劲及神态。影像形式则没有图谱形式的缺点,老师向学生言传身教,自学者似乎是在旁听。其实,由于没有上述两方面修养,非专业人员自学时,没有人在旁边校正动作,是图谱和影像形式自学时的共同缺点。再说,图谱影像上的示范者,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功到套路,经过艰苦训练出来的专业人员,图谱影像等载体无法把这个过程反应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图谱、影像只是供训练有素者所用。非此类自学者,若以自己的理解按图索骥,十之八九的结果是南辕北辙。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学,由此而形成错误练法。前辈武术大师极虑精专,使太极拳有极高的意义,而不是纯理论性的学问。理论性学问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只要理解了,就算掌握了。而太极拳则是身体力行的技艺,语言、文字、图像都无法确切地记录身体力行的感觉,这就决定了“复制学习”太极拳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是太极拳难以普及之处,也是中华古老文明宝贵之处。孙氏太极拳传人孙剑云说,太极拳要三年不离师,的确是真知灼见。从科学意义上,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太极拳不可以自学。太极拳现在分许多种类,就说传统的吧,有陈、杨、吴、武、孙、赵堡等六家;现代的呢,有简化24式、88式、48式及各式竞赛套路、各种新编健身套路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学哪一种呢?“太极拳”这个名词可不简单,它既是一类拳的名称,也是一套拳的名称。说它是一类拳的名称,是因为太极拳包括传统的、现代的两大类。还不止这样,传统的陈、杨、吴、武、孙、赵堡等,每一家又都是一个种类,每个种类里,又包含许多内容。既可说它是一套拳的名称,也不仅是一套拳的名称。一套拳是由几十个重复或不重复的动作组成,作为一套拳的“太极拳”,实际上是几十个不同动作的总名。这个总名的意义如何?内涵怎样?是什么概念,什么理,什么义?传统观念处处讲技击,现代观念处处讲造型。同样都是太极拳,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常常杞人忧天似的替小吴他们遗憾:“用同样的时间,以理性的、科学的思维,正确地选择练习一家适合自身的传统太极拳,拳架会有的,推手会有的,技击也会有的;健康会有的,乐趣也会有的,文化修养也会有的。这不是更有意义吗?”其实不然,虽然小吴和一些爱好者所演练的太极拳在科学意义上不准确,在哲学意义上则准确。我们以一种是非的观点说不正确,他们则以另一种是非的观点说正确。“如果我的不正确,全公园就没有正确的了!”你听,他们是那样充满自信心。那样的练法,加上那样的观点、那样的气质、那样的禀赋,对于他们来说,不就是正确的吗?!不就是科学的吗?!当百思不得其解时,还是黑格尔那句光芒万丈的话照亮了我思维中的死角:凡是现实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像小吴和其他一般学拳者,这种练法有没有意义呢?回答是肯定的:有。“生命在于运动”,太极拳就是这么一种运动,只要你运动,就会有益。即使是练错了,大概也不会有太大的不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极拳是可以自学的。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在家自学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